由网友 不一样的人ww 提供的答案:
考研复试的通过率是怎样的?2022年参加全年研究生教育考试人数477万人,招生124.2万人,其中包括博士生和硕士研究生,较2021年增加6.55万。其中,招收博士生13.90万人,硕士生110.35万人。在学研究生365.4万人,毕业生86.2万人。
其实,研究生,包括博士研究生和硕士研究生两种。博士研究生的考试和录取形式有:直博、硕博连读、申请-考核制和统考四种。今后直博、硕博连读、申请-考核制,将成为主流趋势。
而硕士研究生的考试和录取,则分为两个阶段。其一是,先参加每年12月底举行的全国研究生统考,硕士研究生考试科目,一般需要考外语、政治、综合科目(根据报考专业不同而不同)和专业课。而考博士研究生不需要考政治。
其二是,当考生超过总分和单科成绩的国家线分数要求,并达到你所报考的大学和专业的复试线要求,就可以参加该校规定的对应复试。各校复试,一般会设置综合科目(根据报考专业不同而不同)和专业课的考试。一般分为笔试(70%)和面试(30%)。并设置国考和复试各自所占总分比例,一般多为7:3或6:4比。
回到你提问和关心的考研复试通过率,首先各校复试入围率,一般是在1.2~1.5:1范围内。参加各校复试而未通过者,可以再进入全国研究生录取调剂系统,与有调剂名额的院校联系,并按相对应的调剂院校和专业的要求录取。
从原则上说,所有超过国家线的考生,完全都有被录取的机会。只不过,一般会被降一档的大学录取,因而有一些这样的考生会选择放弃,甚至在服从并被调剂录取的情况下,最终放弃报到入学,高考录取和报到中,这种现象也不少见。
由网友 一叶知秋有仙则名 提供的答案:
今天研究生入学考试成绩公布,多少人欢笑多少人流泪。不过,过线的同学还要面临最后一步,那就是复试了,只有过这最后一关,才能修的圆满。
很多人关心的是考研复试通过率怎样呢?正常来说,国家要求参加复试的人数和最后录取的人数,不得低于1.2比1,也就是说12个人中最少需要淘汰2人,一般来说参加复试的人数和最后录取人数在1.2比1到1.5比1之间。不同学校不同专业,这个比例都在发生变化。比如说,有的学校达线人数都不够招生人数,在这种情况下,只要没什么特殊情况,肯定被录取,不过,这类学校一般不是好学校。
好学校好专业竞争肯定激烈,一定要淘汰一部分人,优中选优啊!所以,一定做到心中有数,看看自己的分数是高是低,高的话一心一意做好复试准备。如果过线了但分数却没那么理想,那一定要做好两手准备,在准备复试的同时联系调剂学校。
考的好的也不是高枕无忧,要防止阴沟里翻船。研究生复试一般包括面试加英语加一门专业课的考察,不同学校没部分的权重不一样,面试成绩应该占比在百分之三十到百分之五十之间,所以面试时要沉着冷静,大大方方的回答老师的问题,要考的专业课也要抓紧复习,毕竟这部分占比也不低。
今年的复试应该不用担心公平问题,年前因为试题的问题教育部已经处理了一部分老师,其他的不知道,山西师范大学的老师因为试题和去年雷同,已经被开除了,研究生批卷时也特别强调了批卷纪律,那就是注意注意再注意!年后更不用说了,先是翟天临,然后是华南理工大学计算机学院的院长张军等,研究生这块接连出现问题,刀一定是要落下来的,在这个档口,谁敢顶风作案。所以,今年的复试保证公平应该没有问题,那准备复试的同学需要做的就是认认真真准备,踏踏实实复试,争取成为一名光荣的研究生。😄
由网友 教育观察号 提供的答案:
谢邀!考研复试的通过率是怎样的?教育观察号为您解答!
准备考研和正在读研的同学都知道,研究生考试和高考不同,高考是一考定终身,而考研不仅要看初试成绩,还要看复试的表现。现在很多高校都提高了复试了比重,有的高校已经提到了50%,在这种情况下,对于学校和导师来说,一定程度上可以避免高分低能的情况出现,选拔优秀学生,但对于考生来说,初试分数不再是护身符,只是敲门砖,要想顺利被录取,复试时也要全力以赴。
所以很多考生在初试成绩公布后,就开始打听复试的问题,包括复试通过率,实际上官方并没有所谓的"复试通过率"一说,这要根据学校招生和录取的情况来看,我们分情况给大家说一下。
1、 如果是正常考录
这个就相对容易计算,比如某学院招100人,按照复试规则,必须要差额复试,那么可能按照1:1.2或1:1.5的比例来进行差额复试,那么则会有120-150人参加复试,但最终录取人数为100人,当然这里面有各种各样的情况,比如有些考生因为名次靠后,没有来参加复试,甚至还有复试录取后不来的,所以实际的通过率在完成招生计划的前提下都会略高一些。
所以对于通过率,考生不需过分关注,而你真正需要关注的是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 自己的排名情况,以上面为例,如果你的排名在70-80名之前,复试时中规中矩,基本上录取还是没问题的,如果排名靠后,比如在后面20名,那么就会面临着差额学生的竞争,如果学校的复试权重为50%,更不能掉以轻心,因为复试和初试不同,复试的主观性更大些。
第二、 如果排名靠后,建议在认真准备复试的同时,积极查看调剂信息,有备无患,给自己留条后路或多一个选择总归是没错的。
第三、 如果提前联系过导师,在复试前可以再和导师联系一下,确认一下导师的录取意愿,有些时候导师的作用还是很明显的。
2、 一些特殊情况
每年大家在考研初试成绩公布后,都会看到网上有人爆料某某高校为了招收高分调剂考生故意压分的情况,即便在复试后,大家也会听到一些高分复试被刷的例子,今年我教过的学生去江苏某高校参加复试,去了之后才知道自己已经是第三波调剂的学生了,据说是为了招到更高分数的调剂生,这些情况不一定全部属实,但确实存在。
因此,考生在选择报考院校的时候,一定要提前搜集好相关信息,并且要做足功课,避免被误伤。
考研不易,各位加油!
聊大学生活,谈考研考博,教育观察号在Html369等你。
如果我的回答帮到了你,欢迎点击关注,点赞和转发,和更多的朋友分享!
由网友 学习源动力 提供的答案:
感谢悟空小秘书的邀请!
2019年2月15日,对于参加2019年考研的学子来说,注定是人生重要的日子。但是分数线出来后,我们该怎么办呢?
对待考研初试成绩,你要提前参照往年的国家线和学校分数线,做到合理评估、积极应对。一般情况有以下四种情况:
①高分能够上目标专业,积极准备复试;
②低分能够上目标专业,一边准备复试,一边联系调剂学校;
③各科过线,但未能上目标专业,要准备调剂和复试;
④某一科目未过国家线,申请破格,可能性比较小,不成功准备再战或者找工作。
初试过线后,不论分数高低,都无法断定是否能成功被录取,因为还有同样重要的复试!
目前我国研招高校和研招单位大多采取的是差额制,各大高校在研究生招生简章中都会注明其复试的比例,从近年来高校的招生简章来看,复试比例一般在1.2——1.5左右,这意味着复试的淘汰率能够达到20%。当然了一些非名校或者冷门专业,本身报考的学生过国家线的就不多,为了完成招生计划,后续的复试基本上走个形式而已,不存在淘汰的情况。
那么对于竞争激烈的学校和专业,20%的学生是怎么被淘汰的呢?
主要是因为目前考研复试成绩一般来说占总成绩的30%—50%,这么大的分数比重直接会影响学生的录取或者淘汰,而且值得注意的是,招生单位拥有一票否决权,只要是复试不合格的学生,初试成绩再牛也无济于事,因此对于考取高分的同学,切记不要长久的沉浸在喜悦当中,冷静下来积极备战复试才是当务之急。
复试成绩=专业课笔试成绩×笔试权重+面试比重×面试权重+外语听说能力成绩×外语权重
在复试成绩中,外语听说能力测试权重一般在10%左右,笔试和面试权重是学校自己决定的,一般免试占30%,但是从考研趋势来看,越来越多高校把面试的比重在提升,一些学校已经达到50%。而面试考察的侧重点在于学生的综合素质,其变数也比较大,因此切不可仓促应对。
希望我的回答能够帮助你解除疑惑,更多关于考研相关问题的资讯敬请关注!
由网友 青人愚言 提供的答案:
研究生考试面试人数和录取人数的比率一般是1.2~1.5:1之间,也就是说有20%~50%的人要被刷掉。
但是现实中,一般录取人数和名次之间相关性很强。也就是说,假如录取10个人,前12名的人都极有希望。
例外在于,面试复试中经常会有几个人不参加。
也有一种情况是,前面的人复试时发挥失常。
所以复试要积极准备。
由网友 老猫1954 提供的答案:
我们学校的热门专业比如电力、动力、自动化……还是会淘汰不少人的,被淘汰下来的尽量校内消化,我们专业(计算机专业)就捡过自动化专业复试刷下来的。
至于一般专业(比如我所在的计算机专业,在全国高校同类专业中排不上号)都是全国各地去捡【调剂】生,好不容易捡来的,还舍得往下刷?很多年的复试通过率都是100%
由网友 星慕笙 提供的答案:
谢邀。
正常情况下,高校在公布招生简章上,一般都会在招生简章上注明当年的复试比例。如果招生简章上没有公布复试比例,最迟也会在复试前一星期公布复试办法以及复试比例。
研究生复试一般都是采用差额形式,按照相关的规定,差额的比例一般不低于1:1.2,对于生源较充足的专业,复试比例会稍微高一些,但是从以往的情况来看,复试比例一般都是低于1:1.5。
在复试结束后,学院会按照综合成绩的高低,结合专业的招生计划来确定具体的录取名单。综合成绩是由初试成绩和复试成绩加权平均计算得到的,一般情况下初试成绩最低要占到50%左右,不同的专业可能会有所差异。
采用差额复试肯定意味着有一部分学生要被淘汰。大部分学校在复试时都会考虑到来年的招生,如果某个专业的淘汰比率过高,会让很多考生以后不敢报考。因此,有不少高校都有一志愿考生保护措施。
其中,最为常见的办法就是校内调剂。高校的招生计数一般都是按照学术型、专业型、全日制和非全日制来分别计算。
同一个学科大类,不同的专业方向,同一个专业不同的培养方向,在招生时生源数量肯定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一般情况下,高校都会鼓励一志愿的考生进行校内调剂。比如,学术硕士调剂到专业硕士,再比如全日制调剂到非全日制。
按照以往的情况来看,在绝大多数高校里,如果是一志愿的考生,并且在复试的时同意"校内调剂",一般情况下是不会被淘汰的,除非是自己的复试成绩不及格。
因此,对于初试成绩不太理想的考生来说,同意校内"调剂",不失为提高录取几率的一种有效办法。
期望我的回答能对您有所帮助
由网友 非也君 提供的答案:
因为大部分学校都有规定。考研复试不及格者不予录取。但是复试不及格的人很少,但不是没有,也有人是因为复试不及格才没被录取。复试比一般是一点二比一,所以说综合成绩肯定会淘汰人的,但是复试不一定淘汰人。如果扩招了就可以多录取一些。
由网友 一直在学习的smile 提供的答案:
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
考研复试的通过率要从几个方面考虑。
1.报考专业的你录取人数大于等于上线人数。这种情况多出现于一些冷门专业。
这个时候的通过率就很高,也就是说学生没有重大问题的话,基本上是100%通过的。也就是等额录取的情况。这样如果还照不满的话,就会接受调剂学生。
2.上线人数大于该专业的拟录取人数。也就是差额录取的情况。这种情况下会淘汰末位的20%左右。因为进入复试的分数线的选择,也是根据单位里录取人数的120%进行划分的,因此经过复试以后,无论学生的排序如何变化,总分的最后20%的学生会被淘汰。
这里要说明一下,拟录取人数既包括前期通过保研同学,也包括后续考研的同学。由于保研是提前通过了,因此这部分同学会占有一定的名额,也就是说考研的名额相对在总人数里面就会变少了。
举一个例子,例如该专业共可招收12名学生进入复试的同样是12名学生,但由于前期已经由于保研占用掉了三个名额,因此还要在这12个同学中差额掉三名同学。
由网友 帅小西De 提供的答案:
感谢悟空小秘书/Html369教育联盟的邀请。
今天,小西问了下我们专业的辅导员,19年报名考生发挥真心不错,报名人数比往年稍多一些,不过学校分配的指标有上浮,录取难度和18差不多。之前,我做班主任的班级学生选择考研院校,我就提醒他们关注下该专业往年的报考比、复录比、当年的招生简章/名额。只要不是对某个名校有非去不可的情节,可选择的同层次院校会有2-3个。
小西之前说过,不少人初试成绩380分调剂,班上同学同样报考985高校365分录取,之前多关注专业的录取率很关键。上段提到的报录比=报名人数/录取人数,可以看出学校某个专业的热度,如某些985高校的金融、通信工程、计算机等学科报录比高达20、30。复录比=复试人数/录取人数,比例不会过高,不少院校都控制在1.2-2.0,在小西看来1.2对于考生来说更为公平,或者说不少人对于"复试"心存质疑。
上图是某985高校的招生简章中全日制会计硕士的介绍情况,看看非全日制200的招生指标,再看看60名招生额度的全日制,44个指标给了推免生、13个给了暑期夏令营,仅仅剩余3个指标用于统考。若是我的学生想要报考这样的专业,我真心会劝劝她再看看其他专业,千万不要想着大家都不报、我来捡漏的想法,会很惨的。
复试的通过率其实不低,第1名也不是最稳妥的,第2名可能心态最好,能进入复试的话,就算排名差异有些大,但是分差不会大,经过国家线、学校线(自主划线)、专业复试线等三道线筛选后,分差真心不大,权重占比50%或60%的复试追分的机会很大。
最后,今年学术圈的事情不少,如之前的翟博士、华南理工更改学生成绩事件等,相信2019年的复试环境会更公正,期待你的成功,加油!
▼关注帅小西DeHtml369号。小西陪你聊大学、考研、读博,收获不一样的教育和人生。
部分文章源于互联网收集,不代表默子网络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html369.cn/95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