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网友 玩车情报局 提供的答案:
中国的网友是全世界最苛刻的,因为他们总是希望咱们中国在各个领域都是世界第一。很多人都听说过圆珠笔钢珠的事,曾经有网友吐槽:泱泱大国的中国,竟然连圆珠笔头都造不出来,国内一堆键盘侠贩卖焦虑,唱衰中国制造,拼命叫喊。结果上面一个命令下去,太钢就开了一炉,够全世界用几年的,把瑞士制造圆珠笔头的企业都弄倒闭了。
这个事件就是目前中国制造的缩影,很多人说中国这个造不了那个造不了,其实都是在拿中国的一国之力对抗全世界,而且有些东西根本不是我们造不了,而是不想造。中国是全世界唯一拥有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从高端大制造到智能制造再到生活必需品制造等方方面面,小到纽扣、针头,达到战斗机,航空母舰,在中国都应有尽有。中国的工业门类,可能把全世界其他国家全部都加起来,都不一定凑得齐,这就是中国制造的实力。
从产值上来看,在联合国全部19大类制造业行业中,中国有18个大类超越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如今,中国制造业总产值(2017年数据)全球占比达到35%,是美国的2.58倍。中国工业增加值由1952年的119.6亿元提升至2018年的30.5万亿元,年均增长9%,大约相当于美国、日本、德国、韩国四大强国加起来的数量。
从工业生产量来说,中国在钢铁、铜、水泥、化肥、化纤、发电量、造船、汽车、计算机、笔记本电脑、打印机、电视机、空调、洗衣机等数百种制造业产品的产量居世界第一位。 2019年,全国累计水泥产量23.3亿吨,而全球水泥总产量达到41亿吨,中国水泥产量占世界的57.3%,世界其他所有国家加起来都比不上中国的水泥产量。
钢铁工业是衡量一个国家工业实力的重要标志,2019年,全球粗钢产量18.699亿吨,其中中国的的粗钢产量是9.96亿吨,中国粗钢产量占全世界产量的53.3%,是美国的八倍左右,日本的十倍左右,而抗战时候,日本的钢产量是我国的1000倍。其中河北省产量是2.4亿吨,相当于整个欧盟加上美国的总和。对比下苏联最巅峰的时候,钢铁产量也只有1.3亿吨,相当于我国江苏省的水平。
有些人说,你说的那些都离我太遥远了,我感知不到。那好,我们说些身边的例子,中国强大的制造能力和庞大的市场,让中国可以把工业产品的成本压到很低,平衡车大家都知道吧?最早是荷兰的团队发明的,当时的售价是8万美元一辆,差不多人民币50多万元。后来没人买,他们玩不下去了,把技术卖给了美国一家公司,美国公司经过技术优化,把价格压到了2万美元,还是一辆家用车的价格,后来的事情你也猜到了,中国公司买下了这项技术,中国制造的机器发动,一口气把平衡车的价格给压到了2000块,现在平衡车已经不到2000元了,这个例子说明,中国制造和我们每一个人都相关,正是因为中国制造,我们才能享受着全世界几乎最低的日用品价格。
当然了,虽然中国制造的发展成果世界瞩目,但是我们也要坦诚,我们在高端芯片、工业软件、电子制造等领域和第一梯队仍然存在差距,特别是在芯片制造领域,众所周知的华为芯片事件为我们敲响了警钟,但是从九章量子计算机、C919大型客机、复兴号等科技成果中我们可以看出,中国制造缺少的不过是时间而已,毕竟中国的现代工业满打满算,也不过才发展70年,这也是中国制造2025的目标所在。"天宫"九天揽月,"蛟龙"五洋捉鳖。一张张响亮的"中国名片",将成为"中国创造"的有力见证,星辰大海的征程之中,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中国的年轻一代已经准备好了,历史将证明,21世纪是属于中国的世纪。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接续奋斗,永攀高峰,必能把蓝图变为现实。
由网友 锦绣中源 提供的答案:
中国制造还有多少配件比如圆珠笔的珠子、汽车里面的主要部件、纯酸奶的纸包等依靠国外的产业链?这就不得而知了。就目前而言,"中国制造"确实是比较强的了。
首先强在规模,2017年中国制造业增加值就高达35931亿美元,占全球的比重达28.57%,比美国、日本制造业增加值总和还要高。
第二,强在工业门类齐全。中国是全球唯一一个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形成行业齐全的工业体系,本世纪以来被称为"世界工厂"。
第三,部分领域中国已经达到世界先进水平。2017年全球制造500强当中,中国有76家企业上榜,仅次于美国和日本位居第三。亚洲开发银行曾发布的报告显示,中国制造在亚洲高端科技产品出口中所占份额,从2000年的9.4%升至2014年的43.7%,已经超越日本成为亚洲第一大高科技产品出口国。
当然了,从整体上看,中国制造处于由大变强的阶段,制造业发展水平与美国、日本、德国这些制造业强国还有不少差距,但我们也不应该妄自菲薄。我国近现代化历史不过近百年历史,真正大规模现代化还是在改革开放之后,我们能够取得现在的成就已经很了不起了。相信随着"中国制造2025"战略的实施,我国将会由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转变。
由网友 国际观察小林 提供的答案:
中国制造强大到什么程度?我用几个观点来给你描绘一下。
一.中国制造的生活用品在国际市场的占比超过30%,位居世界第一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工业产品出口国,中国对于各领域行业的东西都有生产。小到一次性筷子,大到汽车以及其他的大型工业机器产品。可以说,中国一旦停止开工,整个世界的物资供给都会受到严重影响。
在中国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初期时,就是因为整个中国在抗击疫情,所以对外出口下降。进而导致整个国外的商品供应不足,许多人不得不大量屯购物资。而在国外疫情开始蔓延时期,他们才发现,原来口罩,防护服等抗疫物资还需要从中国大量进口,甚至还出现截胡其他国家的抗疫物资的这种情况。
这就可以看出整个世界对中国的依赖性有多大,这也是中国制造的强大之处。
二.令美国害怕,所以美国不断打压中国企业
这几年,随着中国的不断发展,中国的企业也逐渐走出国外,开始在国际上同其他的跨过企业进行竞争。中国的华为,字节跳动公司旗下的APP抖音就是其中的佼佼者。华为的5G技术领先全球,手机销量达到全球第一。而抖音则是攻陷了海外的所有市场,在短视频领域独占鳌头。
所以,美国对中国的华为和抖音的国际版Tik Tok进行了打压。中国企业特别是高新技术奇特的发展正是对于中国制造业的最大体现。当前中国制造正在逐渐走出国门,走向世界,甚至能够打败美国等西方先进资本主义国家的产品。
于此同时,中国的高铁,卫星都开始有向世界开放,走出国门。这些都是中国制造强大的体现。
中国制造确实很强大了,但是,中国制造业还有许多的不足
中国的芯片依然需要大量进口,美国封禁华为的芯片,华为的处境越来越艰难。世界的电脑系统依然还是微软的Windows,手机系统依然还是安卓和iOS。而这些,都是美国的。所以,在这些高尖端技术行业,中国依然还有许多的不足。
中国的C919打飞机起飞时,我们都很兴奋,这是中国自己独立制造的大飞机,国产率达到60%。但是,最核心的发动机,依然还是进口自美国。所以,一旦美国断供C919 发动机,我们依然无法实现其量产,更别说和波音,空壳等飞机制造商竞争了。
在国际市场上,中国制造依然被视为低廉的低端产品
国际上对中国制造产品的印象依然是:廉价,好用,低端。中国制造在大多数行业依然只能是简单的组装,拼接。最高端的设计,核心技术产品的制造,中国依然是没有掌握,专利权依然掌握在外国人的手中。
中国制造的许多产品普遍质量一般,因此价格也相对低廉,成为了国外低端廉价工业制成品的指代名词。在许多的工业产品上,中国制造依然是轻工业产品,一些重工业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中国能够制造的极为有限。
因此,中国制造尽管现在已经十分强大了。但是依然存在有许多的问题和不足。我们应为为自己的强大而骄傲,但是我们也要重视自己现在存在的许多问题。在不断改进自我,实现中国制造的不断发展。
如果喜欢我的回答,就点赞,转发,关注我吧。原创问答不易~
由网友 神龙通天 提供的答案:
回忆当年黑白电视,节目不多,广告全是日立,东芝(日本牌子!)再看看现在什么都能有国产选择。
当年第一代核潜艇被美国说:启动后在夏威夷都能听见!如今国产航母下水,094公开,055入役,054D下饺子等等。我国军工已从引进,仿造,到自研装备井喷时代。
高端方面,如航天,我们的嫦娥,玉兔奔月成功。
民用汽车品牌开始走出国门。人民解决温饱奔小康,汽车保有量3亿多超越美国居世界第一。也许很多人都还有房贷要还,但没房住的几乎没有。
当年我父亲去北京坐火车,三天三夜才到!那说是受罪也不过。如今北京火车也就八小时。当年出门在外想联系家人,那是太不容易!如今马上要5G了。
可见改革40年我们取得了长足进步。但是我国现在也不敢说是发达国家。
首先军工,虽然自研装备井喷,但跟全球对比我们还在追赶阶段,与世界先进还有不小差距。航母为什么不上核动力?为什么不用弹射,歼20发动机,核艇噪音偏大,龟背等等,说明我们很多的不足。
民用虽然汽车保有量第一,然人均又能排第几?汽车发动机,变速箱过关没?它国品牌依然是歉走了国人大量金钱。华为要先5G,但却还要被外国公司掐脖子!我们的房贷还得压着国人十年,二十年!!!
总结一下,我国取得了长足进步,有一个大而全的制造业体系,然很多重要环节还有十年,或者几十年差距,还须努力。
由网友 搜藏夹 提供的答案:
中国制造强大到什么程度?不知道。
但是从题目描述内容来看好像陷入了一个误区,任何一个国家的强大在闭关锁国的情况下都不可能实现,因为你无法引进、吸收、学习到国外的比你先进的技术,某些制造行业的强大无从谈起。
中国一些大国重器的研制成功尽管有国外技术封锁的原因,但是也要明白一种装备是由成千上万零配件组装而成,研制制造成功是指关键技术,零件的研制成功,其他不关键的配套零件许多依然是全球采购。
也就是说:任何一件有高科技含量的设备都不可能独立完成,也没有必要。
所以强大的定义应该是:掌握了关键技术,甚至是标准(专利)。
人们说苹果是美国的、三星是韩国,不是指在什么地方生产出来的成品,而是指苹果三星他们有的核心技术(标准、专利)。
题目里问的,中国在传统汽车确实没有掌握多少核心技术,在引进掌握汽车技术这方面是失败的。
在新能源汽车技术方面中国并不落后,在智能驾驶汽车方面甚至领先。
至于说,圆珠笔芯中国早就可以生产了。原来看过有关报道,不单纯是技术多么高深,是因为企业不愿意研发,圆珠笔芯全球一年的用钢材量好像才500吨(记忆里),对于企业不是鸡肋,简直是鸡毛。所以中国企业可以生产出来是其他原因。
至于说,酸奶等的包装盒是没有多数技术含量的产品,凡是没有技术含量的产品,国外不会封锁,因此没有必要生产(企业考虑的是成本)。
制造强大是指战略性的行业,产品技术的掌握生产,一般技术含量低包括民用产品完全可以通过对外贸易解决。
由网友 自然上帝的 提供的答案:
没有搞过配套,就不知道什么是中国制造。设计了一种技术比较复杂的新型电机。到了江苏,上午搞完材料、工艺、加工等技术分析。下午召集配套企业见面。晚上边吃边谈达成意向。第二天,签合同,打款。一个月内,新产品投产上市。
在日本,起码九个月。成本起码要高两倍。
在德国,起码一年。成本起码要高三倍。
质量:日本,德国95分。
中国,94.5分。
由网友 地球宣传师傅 提供的答案:
走过了全世界这么多国家,made in china 到处都是。
还是先用数据来说话吧,2020年中国出口商品总金额为17.93万亿,全球总人口大约为75亿人,减去14亿,也就是说国外总人口61亿人,消费了这17.93万亿的产品,平均全世界每人每年消耗中国制造的商品2940元。
作为对比,第二名的美国,2019年的出口额为1.6万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0万亿左右。
如果中国的制造业还不能称之为强大的话,估计没有人可以称之为强。
说句凡尔赛的话,中国称第二,没人敢称第一。
为什么一些人不认为中国制造业强的原因
其实只要经常出国的朋友,就可以真真实实地感受到中国制造业强大,因为全世界到处都是卖的中国货,到处都是made in china.
地球宣传师傅在东南亚、南亚、中东、美洲这些地区都待过,无一例外到处都是中国制造的各种商品。
当然这两年情况又有了新的变化,就是中国制造的纺织品确实在减少,越南制造、印度制造、孟加拉制造、柬埔寨制造、缅甸制造的纺织品开始多了起来,逐步取代中国制造的纺织品,这一点是真实存在的,我们也不必避讳。
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各种智能终端都开始变成中国制造,比如各种智能手机,如小米、vivo、OPPO等手机在全世界到处可见。
各类家具家电如格力、海信、Haier、美的等的产品到处可见,老外也爱买。
但为什么有一些人总说中国制造比较低端。
其实低端不低端,要看市场的选择。中国制造由于物美价廉,深受普通老百姓的喜爱,市场已经用钱做出了最诚实的选择。
一些人出于各种目的,总想着抹黑你,自己从中获利。因为毕竟你取代了别人的东西,取代了别人的市场,他不恨你才怪。
地球宣传师傅总爱说的一个例子就是,你拿着10000元的苹果12手机去和1000元的红米手机对比,得出一个结论说苹果手机质量明显高于小米手机。
这样得出来的结论是不正确的,也是不公平的。你要比质量,就拿相同价格的产品来比,这样才能得出谁的质量好的结论。
如果中国制造在高端上突破,发达国家最怕
为什么这么多发达国家不喜欢我们,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利益冲突。
就举一个例子,全世界那么多国家都乱七八糟的,也没见他们指责他们。就比如印度,为什么很多国家不敌意印度,因为印度还没有能力损害到他们的利益。
如果有一天,我们在光刻机上面突破了,荷兰ASML就会失去很大的市场,就会损失很大的利益。这也是为什么他们不喜欢你的原因了,因为你一来,进入了这个领域之后,原本他们待得很舒服,但你加入之后,由于竞争激烈,原来躺着赚的钱,现在只能站着赚钱,他们不骂你才怪。
就比如原来的美国大公司思科,原来垄断着交换机市场,躺着赚钱,因为技术领先全球,没有竞争对手。但是自从华为等中国公司加入之后,他们也不得不开始了竞争,可以开始给客户谈价格降低多少了?
由原来的等着顾客上门,到现在的有时不得不主动出击,你说他们会高兴吗?
这就是我们被发达国家不喜欢的原因,因为利益有局部的冲突。
但我们想过上富裕有尊严的生活,我们错了吗?
所以,我们想过上富裕有尊严的生活,就必须努力拼搏,突破他们的封锁。
现在我们是强大但不富裕的,我们仍需努力克服。
迈过这道坎了,拿到了门票,发达国家都会过来找你,给你说,土豪,我们做朋友吧。
国家与国家之间,就是这么现实。
只要我们能给别人带来利益,就会有很多的朋友。
由网友 机电猫 提供的答案:
十多年前,我去越南的时候,中国制造的产品已经遍布越南,超市里边超过7成的产品是中国生产的。那时候还是带着诺基亚的手机,给我做导游的越南老头子羡慕的看着我这个手机,问我用了几年了,我说用了两年多了,他说中国制造质量也这么棒,因为当时在越南的中国货名称并不算太好。那个时候占领中国市场的,大多还是国外品牌,到了今天,国内销售手机前几名的,基本上是本土牌子了,至于空调,电视机,厨卫这些家电,国内牌子市场占有率是绝大多数的,而且中国制造早就走向全球了,要知道课本上说过"旧社会可以一颗螺丝钉都造不出来的",今天的中国制造,制造可以满足中国人的日常需求了,请关注:机电猫
中国制造可以说已经渗透到各行各业了,虽然这几年世界工厂的名称要给越南这些兄弟国家戴了,像鞋子,衣服,染整,电路板,已经开始外迁了,但是像很多机电产品,已经加入了越来越多的中国因素,中国制造业已经向智能制造转型了。以往PLC,数控,变频器,伺服,机器人这些产品国内是没有的,现在也开始成熟发展起来了。
不过还是要泼一桶冷水,中国的制造业,基本上还是停留在应用层面的,"主机制造"看起来是比较强大的,讲白了,就是组装产业非常发达,但是配件特别是"核心配件"还是掌握在欧美日这些国家手里,很简单的例子,像手机这种产品,虽然中国品牌的市场占有率很高,但是像芯片,摄像头,传感器,内存,OLED显示屏,基本上都是外国人的,或者国内也有的一些配件,但是质量不可靠主机厂也不敢使用。
汽车我们当然也可以制造出来,但是像ECU这些关键部件,国内没有成熟的产品或者说是没有成熟的产业链,都是国人人把控的,发动机虽然大家模仿三菱很多年了,也可以造出来了,但是和国外的相比,还是有很大的差异的。混合动力,我们只可以做出那种并联插电模式那种忽悠一下消费者,或者骗一点补贴,那种混联模式的混动或者广义增程式,我们似乎暂时还没有办法生产出来。而电动车,虽然电机和电控系统我们能做出来,电池管理系统也似乎比较稳定了,但是我们还无法生产出特斯拉那种性价比很合理的电动汽车,而且芯片和IGBT这些关键元件,还是要采购国外的。至于氢能源汽车,我们才刚刚开始,日本人已经建立了完整的体系。
有一年,我去修一部6轴联动的加工中心,是英国人的系统,发现有个旋转工作台有问题,我计算一下,如果要做位置换闭环,需要装个圆形光栅,精度需要达到0.001°,但是咨询国内最先进的光学仪器公司,最高精度只能做到0.09°,根本无法满足要求。而国产的伺服电机,前几年都安装1024-2048线的增量型编码器,而当时日系的已经装22位的绝对值型了,日本人甚至可以生产出每转1000多万个脉冲的编码器,当然不会卖给我们的。
至于摩托车这些低端产品,几乎是盯着日本人的来模仿,日本人每推出一款车型,中国企业就马上买车型回来破解,然后逆向生产,几乎没有自己原创的东西了,也许很多行业都这样,我们都在"逆向工程",其实就是山寨,只是芯片这种东西实在是无法模仿了,所以我们就做不出来。其他的,只要能模仿了,我们只是都在表面上做出来了,只是做不好。
我在市场上买了一批小插头,很便宜,几毛钱一个,但是发现用上了,发现线头稍微动一下,就会接触不良,原因是里边的插片,基本上都是"负公差",比如国家标准是0.5±0.03,你测量一下这些金属插片,会发现都是0.47甚至0.45的,不会见到0.53甚至0.49的都没有,所以使用上去就接触不良。按道理厂家选择厚一点的金属片就可以让产品质量上去了,但是不明白市场上找不到厚点金属片的插头,后来恍然大悟,如果你把产品做好了,卖贵一点,人家便宜的会在价格上拖死你,所谓"劣币驱良币",这点的确是让做企业的人很无奈,因为网上销售你要给平台广告费,实体店也要考虑房租,把产品价格弄低点,只有拼命压价格,偷工减料,这样似乎才可以生存。也许是我们中国人太聪明了,日本和德国人的很多配件小工厂,都是家族企业,传承了几百年了,我们短短几十年,就已经在表面上赶上人家了,但是似乎我们永远也无法达到人家那种高度了。
由网友 翻开历史书 提供的答案:
"中国制造"目前是大家经常挂在嘴边的一个词语,一提起"中国制造"大家都是满满的骄傲之情、自信也随之而来。但是我还是想给大家"泼一盆冷水",中国制造最大的特点或者说是弱点的话,也就四个字叫做:"大而不强"。
我可以毫不犹豫的大声告诉各位、告诉全世界:我国是世界制造业当仁不让的第一大国。而且这个第一不是普通的第一,而是大幅度领先的第一。
早在2010年的时候,我国的制造业产值就超过了当时的美国,成为世界制造业第一大国。公开资料显示,当年中国制造业产值1.955万亿美元,全球占比为19.8%,美国制造业产值为1.952万亿美元,全球制造业占比为19.4%,也就是说,中美两国当年瓜分了全球制造业接近40%的份额。
老美2019年的制造业产值为2.39万亿美元,当时我国制造业产值如果换算成美元的话,也就是4.83万亿美元左右!大家睁开眼睛看看:我国制造业的产值已经是老美的两倍有余了。可是我国的制造业依然面临着各种艰难的问题……
我们一起来分析两个问题:为什么说我国制造业是"大而不强"呢?我国的制造业面临着哪些挑战和机遇呢?
我国的制造业规模确实是非常的大、可是不太强
前面已经说过了,我国制造业早在2010年的时候就一举超越了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制造业大国了。
我国制造业最大的特点就是产量特别的大,全世界500种工业品中,其中有220样工业品产量都是我们第一。可是在这么多产量第一的背后,却有五分之一是需要淘汰的落后产能。
我国制造业总体上处于世界中低水平,其实和发达国家还有很大的距离。下面我来举个例子就可以充分说明,制造业产量大有时候是没啥用的。
我国就是机床产业世界第一大产值国。据有关报道,我国早在一零年就成为世界第一大机床产值国了,此后连续八年都成为世界第一大机床的生产国、消费国。
可是有一点不太美妙的是:我国虽然是机床的第一大生产国,可是同时还是世界机床的第一大进口国。我不说大家应该能猜得到,我国生产的机床大部分集中在低端产业,高精尖的机床还是要靠进口了。
以上就是我国机床产业的第一个特点:产值很大、消费很大,可是科技实力不强、高精尖的机床还是造不出来,要靠进口。
我说出来可能有很多人不太高兴,但是我还是要坚持说实话。关于我国制造业的实话就是:虽然我们在制造业产值上已经遥遥领先世界上所有国家了,可是大部分制造业还是集中在低附加值、低端制造业上面。
如果把制造业当作一个事业来算的话,我们的制造业虽然有部分已经取得了领先地位,可是总体上还是处在一个"打工仔"的地位上。现在的总体情况是:发达国家负责研发、创新、占据了产业链的顶端,我们只不过是负责按图制造和组装而已。
这就是事实,这就是无情的事实!
未来我国的制造业会面临哪些挑战和机遇呢?
大家一定要承认一件事情,那就是:我国的制造业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和成就。遥想当年我国几乎什么也造不出来,甚至连油、火柴这样的东西都造不出来,名字也是叫做洋火、洋油。
经过这么多年的艰苦奋斗、不懈努力。特别是融入世界大分工之中以后,我们开始不断的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不断的引进外资,以市场换技术、以市场换先进的经验,最终我们一跃而起在2010年成为了世界第一制造业大国。
可是我们在看到成绩的同时也不能盲目地乐观,就像前面说的那样:我们的制造业虽然规模很大,可是质量依然不高,特别是在高科技产业上与西方发达国家还有很大的距离和差距。
下面我们一起来分析一下:我国的制造业未来面临着哪些机遇和挑战呢?我们先来看看:我国制造业未来还有哪些重要的机遇呢?
1、目前我国的制造业不光规模很大,产业也非常的齐全。首先说明一点,制造业规模大绝对不是坏事情。遥想二战时期的美国,正是凭着巨大的武器制造规模才战胜了日本、援助了盟国天量的物资,从而在二战后一跃成为了世界第一的。
其次,我国制造业门类非常的齐全,好像是世界上门类最齐全的国家了。说白了就是,我国几乎什么东西都可以制造,不管质量怎么样,起码都能够出产了。
2、我国目前依然是世界人口第一大国、也是进出口总量世界第一的国家。我个人认为:我们的人口红利依然存在、市场规模依然存在。只要这两点还在,那么我们的制造业还是有优势和机遇的。
3、我国已经逐渐从纯低端代工、模仿仿制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制造业上面发展了。我们在有些高科技制造领域还是取得了一定的成就的,例如:5G技术、家电产业、特高压输电线路等等。
总之一句话,未来我国的制造业的发展还是有机遇的、还是有发展空间的。
我们再来看看:我国的制造业面临着哪些问题和挑战呢?
1、前面说过了我国制造业规模虽然很大、前景也很广阔,可是依然不够强。说白了就是:我们总体的制造业水平还是处于中低端状态,与世界最顶级的制造业强国还有距离,例如:美国、德国、日本等等。
随便举个例子:前段时间老美就用一个小小的芯片产业来封杀我国的高端电子行业,结果大家也看到了。很多我们以前觉得特别厉害的高科技企业也被"一剑封喉"了。
2、我国制造业规模虽然很大,可是有时候产量大也不是什么好事情。举个例子:我国钢产量已经世界第一很多年了,可是依然需要大量的进口别国的高质量特种钢,没办法我们生产的大部分都是低端钢材,满足不了平时的使用。
产量大如果技术不到位的话,那么就意味着单位产量的耗能就高了。这样的模式下,产量越大往往造成的浪费就越大,还会污染环境以及资源的巨大消耗。
3、最近大家应该清楚地看到一个现象:西方和老美等国家已经开始从各个方面对我国的制造业进行打压了。主要从两个方面来进行制约和打压:
一是,高端技术领域的封锁,人为的设置技术壁垒;例如:芯片的封锁问题以及其他高科技设备限制出口的问题。
二是,产业转移的问题。这一点很好理解,现在东南亚正在积极主动地承接西方的低端产业转移工作。说白了就是:把原本在我国制造的一些产品,转移到东南亚国家去制造了,例如:苹果手机、耐克运动鞋等等。
4、我国制造业如何才能突破瓶颈,从低端制造变成高端制造的问题。不可否认的是我国制造的大部分商品在国际上没啥竞争力,主要打的就是"成本战、价格战"而已。
这样的模式下会造成一个严重的问题:工人上班时间长、工作量大,可是产品的利润不高。长期以往会造成严重的对立情绪的,例如:大家经常批判的"996"模式。
5、如何解决受制于人和卡脖子的问题。目前关键零部件、材料、工业软件等存在断供的风险。制造业是我国"卡脖子"的重灾区。精密仪器、高端数控系统、工业软件等都是非常隐蔽的痛点
以上就是我个人觉得的:我国制造业未来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了,不足之处请大家多多指教。
最后我想说,未来制造业的竞争说白了还是人才的竞争、制度模式的竞争。我还是那句话,要想把我国制造业从"大而不强"的状态,做成规模大、科技强、附加值高的制造业的话。
其实还是需要解决一系列的问题的,例如:如何留住人才、如何给人才以合理的待遇、如何打破体制机制的障碍、如何大力发展实体经济等等问题。只有这些措施到位了之后,我国才能成为一个制造业的强国、高科技产业的大国。
部分文章源于互联网收集,不代表默子网络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html369.cn/94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