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网友 办公室的桃蔓 提供的答案:
我有一个老领导,前几年得了癌症,坚决不治疗,不化疗也不放疗陈,就是每星期吃吃中药。然后一有精神就四处的游山玩水,吃各地的小吃,组了乐队跟老朋友们吹拉弹唱,不亦乐乎。
他早就立好了遗嘱,走后,不通知单位、亲戚朋友,不搞仪式,不设墓地,火化后直接把骨灰散入的白云山里,来时来去时去,只要珍惜当下,快乐生活就行。
后来我们单位有位大姐,闲聊时也说起这个问题。她说,生前要好好生活,走后不用计较那么多,什么墓地祭奠啊之类的,都是给自己的孩子和亲人找麻烦,最好的办法就是一把骨灰散入大海,轻松自在。人一走,你的好与不好自然不会被人记住,人最清醒的自律就是不给别人和自己找麻烦。
经过一些事情,我渐渐也接受了他们的观点。并且在老家的小院子里,偷偷种下一棵桃树,春天开粉红色的花,夏天结甜蜜的果子,秋天绿树成荫,冬天飞雪飘舞,然后悄悄把我的骨灰洒在树下,"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这样也能发挥一点价值不是更好嘛?
人生一世,草木一秋,悄悄的来悄悄的走岂不是更加逍遥自在,何必作秀给别人看。你若对我好,可在我生前多探望,你若爱我,可默默还念,其余一切都是个形式,在乎那么多干什么?
由网友 BOLI动物园 提供的答案:
我今年32岁,提前给自己立好了遗嘱:等我死后,女儿不必浪费钱给我买墓地了,骨灰直接撒海,要是嫌麻烦直接倒进马桶里也行。
今年清明节,公婆去墓园扫墓,墓地工作人员对他们说:从2022年元月开始,墓地价格要涨价了,每平米要涨500-1000元不等,而20年一续交的墓地管理费也会有所变动。目前墓园里还剩下为数不多的坑位,不如提前给自己买一个,以免日后涨价让儿女受累。
公婆考虑了几天后,取出了50000元养老钱,买了一个最便宜、位置比较偏僻的双墓穴墓地,花费35800元,使用面积为0.7㎡。墓地买完后,公婆又在工作人员的介绍下,提前给自己买好了骨灰盒、预定了墓碑及碑文小样、最后预交了20年的墓地管理费。整套流程下来,50000元养老钱花的所剩无几。
墓地购买完后,公婆回家高兴地拿出墓穴证书对我们炫耀:这下可把身后事提前料理好了,等我们死后,你们就不用操心了,也给你们省了一大笔钱,至少我们死后这20年里,不用担心骨灰被人清走了。
我看着他们的这举动,心里说不上来的滋味儿,于是不到40岁的我提前给自己立了遗嘱。
在遗嘱中我强烈要求:
1、如果得了无法医治的疾病,请放弃治疗,千万不要花钱去一遍遍抢救,让我有尊严地死去。
2、等我死后,如果能把我遗体拉回娘家农村土葬,就把我埋在我父母坟墓旁。
3、要是不能土葬,就把遗体火化成灰,但是不要花钱去买墓地、丧葬用品也不必买(如骨灰盒),找一块干净的白布直接把骨灰撒入大海。
4、要是骨灰撒海比较麻烦,找一条干净的河沟也行,倒马桶也行。
5、葬礼一切从简即可,每年清明忌日,也不必专门前往,凡水的地方都可以祭拜,心意到了就行。
如何看待骨灰撒海的做法?
老公对我这种过分"未雨绸缪"的做法表示很不理解,甚至觉得中国人自古讲究"入土为安"的说法,人死后骨灰不入土,反而撒海,就无法"为安"。
针对人去世后"骨灰撒入大海"的这种做法,我的看法如下:
1、就拿我们当地墓园来说,墓地一平米价位在25000元-100000元内,甚至高出10万元,比住宅房还要贵,与其在未来儿女们需要花这么多钱去买一个不到1平米的土坑安置骨灰,还不如用这笔钱干些更有意义的事情。
2、如今很多城市的公墓都是商业化运营,就像是居民的住宅房一样。公墓的使用期是20年,20年后,一旦公墓安葬人没有继续跟墓地管理者续交费用,或者长时间无人前来拜祭,而墓地方有联系不到安葬人,骨灰盒可能会被挖出来,公墓将二次售卖给别人使用。与其这样,还不如最开始时不要购买墓地。
3、只要有墓地,每年清明节儿女们就需要去扫墓拜祭,儿女后代孝顺还行,能按时扫墓,要是遇到不孝顺的儿女,只怕会慢慢变成无主孤坟,这种结局岂不是更凄凉。
为什么越来越多人会选择"骨灰撒海"的殡葬方式?
骨灰撒海其实就是"海葬",这种下葬方式并不是近些年流行的,而是从古时候就存在的。水作为人们生命之源,古人对水寄予无限美好的向往和遐想,海葬最早可以追溯到北欧的海盗,后来逐年的演化中这种形式被军队所用,之后又逐步被普通群众所认可和接纳:在人死后,把逝者的遗体直接沉在大海中或者把遗体烧成灰后抛撒在大海中。
现代骨灰撒海的殡葬方式已经被列为"新型环保生态葬",与冰葬、树葬、草坪葬有着异曲同工之处。这种环保的殡葬方式,是彻底解决骨灰入土占地问题,节约殡葬支出最有效的处理方法之一,未来也会成为骨灰处理的最好办法。
而且随着人们思想不断进步,人们不再墨守成规地追求"入土为安"的下葬方式,什么样的殡葬方式最省钱、最省事儿、最方便后人拜祭,就越容易被民众们接受。
总而言之,人们如今更偏向于"骨灰撒海"的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
1、价位方面比墓地葬要便宜。
很多人选择海葬的原因就是觉得价格比墓葬要便宜。骨灰撒海不需要人们为逝者购买墓地,在人死后走一个火化的流程后,把骨灰直接洒向大海,这节省了一大笔开支。
根据哈尔滨新闻网的资料显示,集体海葬的基本费用为3000元,两位家属可以携带两份骨灰,也就是一份骨灰只需1500元。当地为了鼓励骨灰撒海,从 2016年4月起,黑龙江省全面实施骨灰海葬补贴政策,即每户骨灰海葬补贴标准1000元(一户居民原则上可携带两份骨灰)。
而网上其他城市里的集体海葬的费用大致也是在1000-3000元左右,如果是私人海葬费用也在1万元以内,这个价位普遍能被民众接受。
2、骨灰撒海能为儿女们"减负"。
上文中也提到了,很多老年人在活着的时候就赶紧给自己买好了墓地,免得未来墓地费太贵给儿女们造成经济负担。虽然墓地是买好了,但无形中也给儿女们带来了压力和负担,只要父母有墓地,儿女们每年忌日就必须要去拜祭,如果不拜祭就会遭到世人的口舌,儿女自己心里也有负担。
但是海葬形式的出现,让子孙后代祭祀亲人更加便利,不用千里迢迢赶回墓地,就算临时有事无法回来拜祭,也可以有墓园专业的工作人员代为祭祀,同时很多墓园都推出了"网上祭奠"、隔海遥思等多种祭拜方式,听上去也特别的方便省事。
3、给自己省去了麻烦,不用再操心身后事。
现在的墓地都是20年一续交墓地管理费,如果管理费到期不续费,骨灰就会被清理走。也就是这个原因,很多老人就对未来特别担忧,担心儿女以后不给自己续交管理费,经常纠结这个问题,很容易引起家庭矛盾。
但骨灰撒海算是彻底的打消了这个顾虑,撒向大海的那一刻,就不必再去操心身后事了,真正做到了一了百了,彻底回归大自然,让自己解脱也让儿女们解脱了。
骨灰撒海的流程是什么?
最后给大家简单科普下"骨灰撒海"的流程。目前很多城市已经推出了这种生态环保的殡葬方式,比如在哈尔滨,如果想要给亲人们举办海葬,可以通过市殡葬服务受理专线预约报名,也可以到哈尔滨市殡葬服务调度中心办理登记报名。
海葬并不是像我们所说的那样:直接找个水沟把骨灰一撒就行了。海葬对于场地的选择也是有其要求的,大致的流程如下:
1、海葬的场所必须避开渔场、钓场、和海上一些交通要道,并且附近没有大量的船只聚集,利用船舶到达海葬地点后,就可以进行后续的海葬环节了。
2、在海葬前,还是需要先把遗体进行火化,而且火化后的骨灰还需要进行二次加工。为了不污染海洋的环境,大块的骨灰不能直接抛洒,需要磨成粉狀(2mm以下),并用水溶性纸张包裹好。
3、海葬又分为海撒和海葬两个环节,具体选择哪一个可以跟殡仪馆工作人员沟通,当然不同的选择价位也是不同的。
4、海撒就是直接把骨灰伴随着花瓣撒向大海;海葬就是把骨灰装入降解罐中下葬到海底,下葬的位置会有导航系统定位具体的经纬度,方便以后家属拜祭。
结语。
在未来,从环保的角度看,新型的殡葬方式可能会代替墓葬成为主流。很多人受传统思想的影响,认为海葬不吉利,其实无论以何种殡葬方式下葬,大家最后的结局都是融入到自然中去。
我个人认为,与其让花十几万元买的墓地在未来变成"无主墓",还不如火葬后直接把骨灰撒入大海一了百了来的干脆利落。花开花落一轮回,生命源于自然又回归自然,这样既践行了国家倡导的"绿色殡葬"理念,又给儿孙减轻了丧葬负担。
由网友 老高侃百态 提供的答案:
跟着母亲去了一次墓园,我决定死后撒在河里就行,儿女不孝就丢在马桶里冲走,打死我也不买墓地,这不是孝不孝的问题。
姥爷在我很小的时候就去世了,当时姥爷是土葬,可是后来土地重新分了以后,姥爷被拉去火葬,安葬在了县城里的公墓里,母亲在家的时候,到日子都会去给姥爷扫墓烧纸。
我们县城里的墓地虽然不贵,但是当初也花了几万块钱,为了钱的事,母亲和舅舅还发生过争执,因为那时候家里本就不富裕,几万块钱对于我们来说已经是天文数字。
但是为了让姥爷安息,母亲和舅舅东拼西凑借了好多钱,才把钱交上,却不想墓地不是一次性的,还要到期续交才行。
去年年底,母亲接到墓园打来的电话,说是我姥爷的管理费马上过期了,如果不续费的话,墓园就直接挖出骨灰就地处理。
管理人员告诉我母亲:"你们埋在墓园亲属的管理费马上到期了,抽空把管理费续上,延期的话,墓园就会就按无主坟处理。"
母亲委屈地说不在家,能不能等春节回去再交钱的时候,对方说不行,如果不按时交钱的话,墓园就会将姥爷的坟墓挖开,然后墓地卖给其他人。
母亲让他给我舅舅打电话,对方却说我舅舅就接通过一次,后来再也不接电话了,要不是我母亲当初也留了电话,姥爷的坟墓早就被他们给处理了。
挂完电话,母亲赶紧给舅舅打电话,舅舅却说:"我好几年没有回家了,而且现在又是疫情期间,我回不去,你想个办法回去吧!"
母亲听完以后,气得破口大骂:"那不是你爹吗?你好意思说几年没有回家了,因为疫情就不能回去,你想让咱爹被人家挖出来?"
舅舅那边很吵,只是说有时间再打过来,可是从那以后,都没有给母亲打电话,母亲打过去他也不接听。
后来给墓园打了电话,问怎么交钱,对方说微信转账就行,但是因为家属不在现场签字的话,一些资料就没有办法办理,最好是家属到现场签字,省的出现有争议的事情。
为此,我带着母亲回来一趟老家,赶到那个墓园还真的看到了一些人拿着工具在拆一个坟子,而且在墓园办公室外的空地上,散落着一些破碎的骨灰盒和骨灰罐,一个工作人员拿着登记表在画着什么。
后来管理人员告诉我们,那些空地上的骨灰盒,都是找不到家人或者家人不交管理费才这么做的,其实他们也不愿意挖死者的坟墓,但是墓园有墓园的规定,他们也只能照做。
我看到有些骨灰盒的都腐烂了,里面的包裹着骨灰的红布也都破烂不堪,有些骨灰都漏了出来,撒了一地。
最终我们交了2000块钱以后,管理人员给我们了一张收据和协议以后,姥爷才得以继续在墓园里"安家"。
回到家以后,我独自一个人坐在阳台上,突然想到一个问题:人死了以后,儿女到墓前尽孝很重要吗?
我姥爷在我8岁的时候就去世了,他去世前的30年都是在床上度过的,母亲和舅舅轮流照顾他,因此舅舅和母亲都不能离开家太远,说白了,就是要在姥爷跟前守着。
在这30年里,舅舅和舅妈争吵了无数次,因为舅舅赚的钱大都补贴在了姥爷的病上,我母亲和父亲也有过类似的争吵。
但是作为儿女,不能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父亲死去,所以说,姥爷在世的最后30年,掏光了他儿女所有的积蓄。
非但如此,姥爷死后本是安葬在农田里,可是后来分地以后,姥爷被挖了出来,不得已还要让本就不富裕的儿女花钱买墓地。
生前已经尽孝了,为何死后还要抓着儿女不放手呢?
而且通过这一次,我才知道墓地不是永久性的,而是只有20年的期限,一旦过了这个期限没有交钱,那么墓地就会被拆了,儿女要一直记着这件事。
可是,万一儿女老了,也走了,该怎么办?
思前想后,我偷偷地给自己写了一份遗嘱,我不希望自己死后变成儿女的累赘,更不想N年以后,因为没有后代帮我续费,我被无情的行坟墓里"赶"出来。
我在遗嘱针对遗体的处理方式有几个方向,让子女自己看着选择,前提是怎么省钱,怎么省事怎么处理,不用买骨灰盒,用个塑料袋把骨灰装上就行,提着"我"回家,然后按照以下一个选项处理。
1、火化后,丢在河里
为什么是丢在河里而不是海里呢?
主要是因为我家是内陆城市,离海很远,如果撒在海里,儿女还要几经周转,这不是我想要的,而且如今的油价这么贵,去一趟海边来回油费都要大几千,不花那冤枉钱。
在我家隔壁有一条小河,听老人说小河最终会汇入黄河,我从来没有去过黄河,就让我的骨灰顺着河流,在黄河里流逝吧。
2、火化后,丢在草里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第二个选项就是丢在路边的草丛里,让小草伴随着我,野火烧不尽小草,我要与小草一样永存。
3、火化后,丢马桶里冲走
这个选项是我想了很久的问题,考虑的是儿女不待见自己,怎么做都嫌麻烦的话,就丢到马桶里,用水把我冲走,眼不见为净。
4、火化后,买房骨灰房放着
对于这一点,我也是有感而发写上的,主要是考虑儿女不舍得把我"丢"了,而我又不想让他们花钱买个20年的墓地。
大家不要小看小小的一座公墓,实际上费用是非常高的,网上的资料显示,北京朝阳陵园的收费是158000元起 ,外侨公墓的收费是148000元起,最便宜的是永宁陵园,但收费也是7800元起。
要知道一座公墓的面积是非常小的,单人或者合葬的公墓占地面积都不超过1平方米,很显然公墓的均价比房价还要高了。
和只有20年期限的墓园相比,有些地方的房价只要几千元,只要花上10几万就能买上十几平方的房子,而且居住权是70年(听说现在是永久的了),仔细一算,比公墓还划算,而且现实中确实也有很多人这样做的。
早些时候在网络上出现了一个"网红"小区,3000元一平米的房价一经开盘就即将售罄,并且吸引了大量的慕名而来的外地求购者。
据知情人透露,这个小区特别偏僻,远离市区,而且交通特别不便利,房子卖得那么好,就是因为很多人买房子不是用来给活人住的。
中国人自古讲究"人死为大",有死亡那就势必要为其操办后事,而以前的"入土为安"的土葬已经被火葬代替,为了节约土地资源,保护环境,国家提倡遗体火葬。
火葬带动墓地需求量大增,而墓地的价格也越来越高,于是很多人就想到花几十万买一套住宅房,住房产权70年,买来不住人,专门用来存放骨灰,还不用缴纳墓地管理费。
如果儿女不舍得把我"丢"了,那我生前就会给自己买个这样的房子,死后"住"进去。
毕竟谁都不愿意去世后,子女们因为心疼高额的墓地费用不给自己续费、拜祭,自己就真的是"死无葬身"之地了。
结语:
就像我姥爷一样,生前拖累了自己的儿女,死后还要有人惦记着墓地的事,万一哪天我父母也离开了,我能做到续交管理费,我的孩子能做到吗?
公墓使用年限20年,到期后要续交管理费,可是过了两代以后,就不好说还有人会继续缴纳墓园管理费了,到那个时候,还是会按无主墓进行处理,也就是说,一时的续费,只能得到短暂的安宁,并不能确保永生的安宁。
虽然说买个"骨灰房"要比公墓好一些,但是,"骨灰房"对于左右正常居住的邻居们来说,绝对也是无法接受的,不能为了自己的安宁,而让邻居不得宁静。
所以说最好的办法就是火化后,让子女将骨灰撒进海里、河里、小溪甚至是马桶里。
随着科技的进步,目前我国开始试行冰葬、树葬等不同类型的处理方式,不给后代添麻烦的同时,还能省去一大笔墓地费,相信会有更多的人选择用这些方式给自己的人生画上句号。
最后想说的是,随着墓地越来越贵、人离家越来越远、生活压力越来越大的大环境下,海葬会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
正如《再别康桥》中写道的诗句一样:
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地来;
我轻轻地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
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地来;
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由网友 历史梳顺工 提供的答案:
海葬还是太麻烦了。我最希望我的身后事是这样处理的:当医生确定我将熬不了多久后,趁着还有口气在,把身体凡是可以利用的器官该割的割该挖的挖出来,捐献给有需要的人。剩下没用的东西烧掉,骨灰不管是河湖也好林间草地也好,甚至是马桶也行,哪里方便就在哪里丢掉,绝不能留下来!能够赤条条来去无牵挂,是我最大的愿望!
回到正题,首先要简单了解一下什么是海葬。
海葬,其实就是水葬的一种。这种丧葬方式最早起源于北欧海盗,后来逐渐被一部分人所接受。海葬又分为两种,一种是直接把死者沉在海中;一种是先将尸体火化成灰,然后将骨灰撒向大海。
中国人对身后事自古以来是崇尚"入土为安"的,但是,为什么现在很多人表示希望死后将骨灰撒向大海呢?我认为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1、科学的发展,使人们的思想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对生死问题有了比较正确的认识,对身后事希望从简为上。
2、墓地太贵,不想成为无主孤坟。在目前,城市里墓地比房价还要贵,有些人实在买不起。即使现在买得下来,但二十年一续约,到时候又要啰嗦一次。而在农村,又怕子孙不能按时祭扫,到时候自然就成了无主孤坟。正是"痴心父母古来多,孝顺儿子谁见了?"与其这样,不如撒向大海一了百了!
3、真心不想麻烦子孙。现在生活节奏很快,生活压力也大,何必让子孙为了自己这一堆冢中枯骨劳碌奔波。子女若真爱自己父母,在父母健在时多尽孝心即可,又何必在等他们死后作那些假惺惺的表面文章?
4、给自己保留最后的尊严。"质本洁来还洁去",干干净净的来到人世间,何不潇潇洒洒的走。留下一小撮骨灰或一堆白骨,不但会使人惊恐,也会使人嫌弃。
5、与世决裂。有些人认为自己一生辛苦劳碌、得不偿失、受尽屈辱,对这人世间早已失望透顶,若有来世,宁愿做牛做马做花做草,也绝不愿意再世为人了。
……
其实,一个人本来就是由几百亿亿亿个原子组成。这些原子中有些早已历经几亿十亿甚至上百亿年,而人死后,不管你是实行土葬还是海葬、天葬、冰葬、树葬,依然会化作亿万个的原子存在下去,只不过形式变了而已。从这一层面来说,我们每一人不都是佛、永世长存吗?所以我认为,对身后这一堆腐肉枯骨的处理,越简单越好!
由网友 那片蔚蓝的海水 提供的答案:
我闺蜜的父亲去世,骨灰沒有保留,临死前嘱托闺蜜做主把骨灰撒在地里,为此还闹得闺蜜与两个哥哥老死不相往来。
我闺蜜有两个哥哥,大哥在济南做生意,二哥就在我们本地的企业上班。
闺蜜的母亲早逝,因为家穷,父亲沒有能力再娶,就又当爹又当娘的把三个孩子拉扯大。其中艰辛也是一言难尽。
三个孩子结婚后,老人一直独自生活,在76岁那年,骑着自行车去买菜,不小心从车上摔下来,摔坏了腿,当时闺蜜主张去医院治疗,但两个哥哥都说没有必要了,岁数那么大了,花那冤枉钱干啥?
老人从此以后,就只能够与双拐作伴了,一个人生活显然不行了,考验孩子们的时候就到了。
闺蜜的大哥说做生意忙,哪有空照顾老人。二哥也说要上班,一家人指着他挣钱吃饭呢,沒法管,送养老院吧。
闺蜜做为嫁出去的女儿,也只好听两个哥哥的安排,送老人去养老院,三个人平摊养老院的费用。
送到养老院后,那两个儿子象商量好了一样,再不过问一声。闺蜜经常去探视,老人一辈子就只知道拼死拼活的挣钱,啥爱好也没有,到了养老院格格不入,郁郁寡欢。
闺蜜觉得良心不忍了,她的老公信佛,就劝她把老人接来,说善待父母的人,终有好报。
在老公的支持下她把老人接回了家照顾,两口子很孝顺,特别是她老公,对待老人真是尽心尽力。这其间她两个哥哥一看高兴了,养老院的钱也不用交了。乐得不管不问。老人生病住院,她找两个哥哥,两个哥哥还埋怨是她沒照顾好老人,钱也不出,人也不到。
老人活了一辈子也活明白了,和闺蜜悄悄的把房子卖了,钱给了闺蜜。又交待闺蜜他死后不用立墓,骨灰随手撒在地里就行,那两个儿子既然生前不孝,死后也不必假惺惺的装孝子贤孙,就当从此断子绝孙了。闺蜜也长了个心眼,把老人的话全程录音。
老人死了以后,在火化回来的路上,闺蜜就让停车,趁着两个哥哥不防备,就把老爷子的骨灰撒了。
两个哥哥这时装开了孝子,大骂闺蜜没人性,闺蜜一声不吭,到了家中,亲友还都在,闺蜜就把老爷子的录音开着免提放出来了。
两个哥哥直接是灰溜溜的沒了面子,这时也有长辈站出来指责他们,他们不敢再吭声了。不过,从死以后再也不与闺蜜家来往了。
其实人死如灯灭,人死之后一切化为乌有,至于坟墓只不过是一种形式,活着子女好好尽孝,强过死后任何隆重的仪式。
由网友 60许大妈 提供的答案:
今年清明节上坟,我才深刻体会到,人死后应该把骨灰撒入大海,于海为邻。
周四,天刚亮,约两个姑母上坟,快到墓地的时候,惊呆了
啊,老奶奶和我父母的坟哪去了?咋都不见了呢?惊慌之余,我和妹妹们分头下车去寻找,足足有40多分钟,咋找都找不到了,以前的标记也不知道哪去了?这可咋整呀?
四妹不停的打电话问我:大姐你找到了吗?我 焦急的回答:没有。车上的人都在等着回话呢,就在我四处寻找,正焦头烂额的的时候,这时三妹的电话来了:姐你上来吧,沿着你走的方向继续向前走,1500米。
我这才松了一口气,原来虚惊一场,我以为再也找不到老人们的墓了,心里的那个着急万分!
本来,我奶奶和我父母的墓地,以前是埋葬在村子里的土岗子上面,因村子要改造林带,才把他们迁坟搬到这边山上来。
何况在我们农村人的观念里,大家都一直认为入土为安才是最好的,提倡不要轻易的挪坟,以免惊动老人,责怪儿孙,造成家里不安宁。
没想到这个山,去年又被征用改造,好多的坟被填平迁走了,当时,因为我家的坟头离得远, 就没有被列在强拆的范围内。,
今天,废了九牛二虎之力,才算找到墓穴,有惊无险,大家的心里,既高兴,又很不是滋味。难过之余,谁都没有说话?
只是默默的摆上了供品,各怀着心事,在墓碑上贴上了花环,上完香之后把各自的纸都摆上,连同带来的纸衣纸裤和各种吃喝的用品。
一起放在大火里,焚烧的干干净净,嘴里说些让老人保佑儿孙平安的话语。看着两个年迈的姑姑在风中不停的跪拜,我心如刀绞。
我之所以赞成,老人死后不麻烦儿女墓前尽孝,骨灰撒入大海。是实再不忍心
看着两个年迈的姑姑(大姑80岁,小姑68岁)尤其大姑那苍老的面孔和白发,我的心酸的发怵,心里百感交集,她也是风烛残年的老人了,却时时操心着,要为母亲上坟。
总督促着我们在她有生之年一定要给我的奶奶重新置办一个安稳的暮穴,哪怕她和小姑两个出钱,只需我们帮忙出力就行。
我之所以赞成:老人死后了,不麻烦儿女墓前尽孝,骨灰撒入大海。
看着不在年轻的妹妹和妹夫们,我的心凝重的不能呼吸,再过几十年,我们还能否有精力给父母亲和老奶奶他们上坟呢?
我明知道不能眼睁睁的看着自己父母的棺椁,没有去处,却又不能依照自己的心愿去安排他们。
压抑的心情无处诉说, 这样的心事就像石头一样,压在心中沉甸甸的,始终挥之不去,两个姑母也为此事操碎了心 。
还有为了不给上班的儿女添麻烦,我觉得还是把骨灰葬在大海里好。
有的远方的儿女,为了给亲人们墓前尽孝,甚至有的把工作都丢掉了。像我老公和四妹,他们请一天假,还要被扣钱。
因为我觉得,对老人生前孝尽,才是值得每个人去深思和考虑的问题。而不是在死后大作文章,
所以我认为老人死了以后,不麻烦儿女墓前尽孝,把骨灰撒入大海,是最明智的作法,值得提倡。
今天我的回答就到这里,希望对你有帮助
谢谢你的阅读点赞加关注,欢迎你在评论区留言哟,拜拜。
由网友 人间的烟火味 提供的答案:
如果不是亲眼见到墓园的工作人员把骨灰盒给挖出来,那我一直坚信的是把自己葬在墓园中是最合适,但看到这一幕之后,打死我也不会让子女买墓地,宁愿把骨灰撒入大海,或者直新丢在马桶里冲走就行。因为这并不是孝不孝的问题。
随着火化的不断普及,现在很多人去世后都会选择火化,这个时候骨灰就会由子女安葬在墓园中,这一个举动可以说还算是比较好,但是随着时间的不断的推移,后面就基本没有人去祭祀,所以这个时候就出现一个情况,很多人表示死后都不想麻烦儿女去墓前尽孝了,他们都想着把骨灰撒入大海。那为什么会出现这个原因,我给大家分享一个真实的情况。
我有一次跟着家人去一个墓园祭祀一个亲戚(清明节),这个亲戚说是和我爷爷奶奶有关系的,到我这一代估计就没有什么亲了,但是架不住父母的劝说,所以就一起去了。
到了墓园的之后,我们上前去祭祀,当时人还是比较多的,毕竟是清明节大家都会去悼念自己的亲人,但这个时候我看到了让我非常难忘的一幕,
有一个工作人员正在挖掘一个墓园前的骨灰,当时我们以为发生了什么情况,上前打听才知道,原来是这户人家没有缴费,同时也一直联系不上,这个时候没有办法那工作人员只能是把他挖出来,后面我就问了一句,这样挖也出来的骨灰一般放哪里呢,
工作人员指着那边的一块空地告诉我,就堆着哪了,我顺着他的手指过去看看了,那边还有很多骨灰盒放在哪,当时看到这一幕让我非常吃惊,为什么会这么多的骨灰盒被挖出来呢,经过了解才知道这些都是没有续费的,联系不到家人的,所以最终只能是挖出来放在旁边当做无主墓处理了。
当时我非常奇怪,我们不是都讲究入土为安,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直到工作人员的一句话,才让我瞬间清醒,这个时候我也就能理解。
工作人员说这些墓地都是有时间期限,并不是无限期的,当你买下来的那一时起算,时间只有20年,而这20年之间你还需要交物业费,如果20年之后没有人来说续费,那就只能是当无主墓处理,所以最后也就只能挖出来,把这个墓地腾出来再卖给其他人。
可以说卖的永远都比买的精,同时也证明次资本是不讲任何人情的,所以最终才会出现工作人员把骨灰给挖出来的情况。
也正因为是这样的情况,所以很多人就会说,死后不愿意,也不想麻烦子女他们到墓前尽孝,直接把骨灰撒入大海,方便自己,也省去女儿的负担,但我觉得这种还是不太可取,其实还有很多的其他方法可以选择。
很多人表示死后不麻烦儿女墓前尽孝,骨灰撒入大海,您怎么看?
其实有这种想法也完全可以理解,毕竟去世后子女会不会尽心尽力的去墓前尽孝,并没有人知道,所以在这样的情况,倒不如一了百了,在去世之前就告诉子女,让他们把骨灰直接撒入大海,这样就不用去买墓地,也不用每年都去悼念了,只需要时不时在遗像前看一看,或者说烧烧纸钱,
当然这种做法虽然说比较方便,也省去了子女的后期的麻烦,但是做为一个有着上下五千年历史的国家,肯定是不能这么做的,如果大家真的都这样去效仿,那就失去人情味,也失去了一些没有必要的亲情,所以我个人觉得还是不太可取的,这样也不太好。
当子孙后代想要去悼念时,或者说想要去看望时,那就基本不存在,在这样的情况无疑是有点让人失感,虽然说一个人的去世本就不可避免,但留下一个念想还是非常重要的,所以说这种做法我个人觉得不太好。
如果说一个人连亲情都可以不要,那估计他在这个世界也很立足,当然也会有部分人觉得这个做法还是非常好,毕竟每个人的想法是不一样,但是不管是选择支持的,还是选择反对的,都希望大家根据实际情况出发,而不是为了图省事,为了方便,选择了最简单粗暴的方式去处理。
毕竟能成为一家人,那也是缘分,虽然这个缘分已经断了,但是保不齐未来还是可以续上的,所以说尽量好好的去墓前尽孝。
除了骨灰撒入大海,还有什么其他的方法可以处理这样的事情
如果说真的嫌墓地太贵,或者说以后不想麻烦子女去墓前尽孝,那还可以选择这几种方式去安葬自己的骨灰:
第一:树葬
这种方式可以说是最简单,也是最方便的,同时还比较省事,相比撒入大海来说,还算是比较友好一点,因为这种方式就是等到火化之后,把骨灰直接安放在树根底下,如果说子女后期想要来悼念,那就可以留下一下牌子,如果不想,那就直接让他和树相融合一起。
这种方式可以说不仅省钱,还能省去很多的麻烦,同时也比较环保,相比起撒入大海来说,还是更有亲情味一些,所以说大家后期真的有想法的话,可以选择这个方式,目前这种方式已经在部分城市存在了。
第二:随风而去
这种方式可以说那是想当灰都不留,就像那句诗一样的,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地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就让自己随风而去,这样做不仅省了很多的费用,同时也让子女断了所有的念想,可以说有点残忍,但是这种方法还是不太建议大家去做,毕竟谁都想让自己的亲人入土为安。
第三种:直接撒入大海
还有一种方式就是直接撒入大海,这就是题主所说的这种方式,这种其实目前也有很多人都是这样做的,包括我们国家一些伟人也都是这样做的,当时我估计很多人都接受不了,虽然说可以省去一些麻烦,也能让子女不需要去墓前尽孝,但是总感觉少了一点人情味和亲情,所以说我个人是不太喜欢这种方式的。
第四种:购买一个专门用来存放骨灰的房子
这种可以说之前在网上出现过一个这样事情,据说有一个县城的小区就出现过所谓的"骨灰楼",一整栋楼都是用来存放骨灰的,这种方式虽然有违人义道德,但是这个方式也算不错,因为相比起墓地来说这个具有一定的投资意义,所以说如果大家经济允许,或者说有这个想法可以去试一试,但同样也不建议大家这样做,因为一来会把房价抬高,二来会影响到其他的人居住,所以说还是不太建议大家这样去做。
亲人在世时多回家看看,多陪陪他们,去世后多悼念,这才是我们做为子女该做的事情
为什么会有一些人想着自己去世后不愿意去麻烦子女呢,就是因为他们生前就看清了子女的一些嘴脸,所以说为了自己去世后能有一个好的休息环境,所以他们才会想到用这样的方式去处理自己的骨灰。
所以在这也想和所有人说一声,当亲人在世时,我们一定要多回家看看,多陪陪他们,特别是这两年疫情的影响,大家也是聚少离多,所以说更要多陪陪他们,钱任何时候赚都不晚,但亲人在世的时间是有限的,所以说一定要趁他们还在的时候,多陪陪他们。
正所谓床前一碗水,胜过坟前万堆灰,这个道理我相信大家都知道,所以不管是亲人在世时,还是去后,大家都不要嫌麻烦,一定要好好的去孝敬他们,多悼念一下他们。
最后:
每一个人都需要面对生老病死,这是一个自然的规则,任何人都避免不了,所以说在这个时候大家一定要好好的珍惜与家人相处的时间,当亲人去世后也一定要常去祭祀,多去给他们烧点纸钱,让他们在另外一个世界能过更好一些。
由网友 撒下暖阳 提供的答案:
看到这个问题我心里特别难受,我就来说说我的爸妈吧。
我妈是90岁去世的,我爸是95岁去世的,他们之间没有爱情,只有一辈子的相互冷暴力,可是到最后我和哥哥们却将他们的骨灰一起撒入了黄河…
我妈命很苦,没文化没工作,一辈子家庭妇女,可她为照顾我们兄妹四人早早累弯了腰,吃苦受罪了一辈子。但我妈很坚强,即便上了年纪只要自己能做的事从不让孩子们插手。
记得我妈第一次跟我们提她身后事时是八十岁,当时她十分平淡地告诉我们,等她百年后把骨灰撒进黄河(离我家不远)原因是我们兄妹都不富裕,我妈不想让我们花钱为她买墓地,当时我妈还被我们兄妹吵一顿。
后来我妈不止一次这样说过,还说周总理那么大的官走后都把骨灰撒了,咱们老百姓还留着它有啥用。当时有这样念头的老人不多,我们虽然难过但也没再说什么。
我妈和我爸不对劲,就是现在说的三观不合,俩人谁也不理谁,分居几十年也不离婚,怕丢人。
我妈90岁去世后,我爸让我们先把我妈骨灰留着,等着他以后一起撒入黄河,为了我爸这句话,我偷偷哭了好几次,是被感动了,还是为我妈不值,我也不知道。
五年后我爸也去世了,遵从爸妈的遗愿,我们兄妹抱着二老的骨灰来到了黄河边,之前我买了些鲜花,我们把爸妈的骨灰放到一块,伴着鲜花一起撒入了黄河。那天天很冷,水面很静,我们兄妹都没哭,因为不管怎样我们的父母最后终于在一起了,这也是我们期盼已久的事情。
我们很感谢父母,他们虽然感情不好,但处处都为孩子们着想,怕连累孩子,怕孩子们多花钱,同时他们也把生死看得很淡。
如果将来我去世了,也会像爸妈一样让我的孩子把骨灰撒进黄河,人走了留着它也没用了…
由网友 科尔沁阿姨 提供的答案:
我一直就是这么想的,我前几天还跟我儿子说起这事。我跟儿子说,如果等我哪天走了的时候,你就直接把我送到火葬场火化,不用告诉任何人,不举办任何仪式,火化后把我的骨灰做如下处理:如果嫌麻烦,就直接把骨灰撒入浑河,如果嫌麻烦,就把我的骨灰分成三份,一份撒入浑河,二份带回老家,把其中一份撒入老家的辽河,另一份埋在我妈、爸的墓地旁边。 而且我还告诉他,花的一切钱都不用你出,我的丧葬费足够用了。
我说这话那天是有点心情不好,发生一点事让我特别伤心 ,但说这话绝不是那天心情不好的一时冲动,而是这种想法早就酝酿在我心中。
我妈和我爸都已经作古 ,墓地在老家的殡仪馆墓园内。我们兄妹四个,现在三人在外地生活,只有二哥在老家。
每年我都会回老家两次 ,一次是在清明,一次是在春节,都是为了给父母扫墓特意坐高铁回去的,每次都是早上去晚上回。
这三年中就只回去过一次,大家都知道原因的。为此我心中特别难过,今年清明那天,我的眼泪就止不住地流,晚上睡不着觉,眼前总是浮现出爸妈的影子。
好在老家还有二哥和侄儿 ,他们到墓地祭奠后,我二哥把摆满鲜花的墓碑发到家庭群里,让我心中有了些许安慰。
想起我妈病重时,我妈从她的积蓄中拿出两万元钱给了我侄子,叮嘱他到墓地多给烧些纸钱。我妈不糊涂,她知道我们都在外地回去不方便,岁数大了也就更不方便回去了,她只能把祭奠的期望放在她唯一的孙子身上,我心里是太明白我妈的担忧了。
我在这里再说说我姐夫家的事。我姐和姐夫现在也在沈阳生活,他们家族的墓地在姐夫的老家祖宅上,姐夫家八个兄弟姐妹,现在已经走了三个,其他五人都不在老家生活。
每年清明时都是我外甥开车回去,先到我父母墓地祭奠后再开车到我姐夫老家 。我姐夫家是家族墓地,爷爷、奶奶、爸妈、叔叔、哥哥、弟弟,都埋在一起。
今年清明我们都没有回去,我姐夫就说做梦了,梦到老人了,姐夫在他家男孩中算是老大,因为他哥哥30多岁就去世了 ,姐夫这是有责任担着,日有所思 ,夜有所梦呀。为此,我外甥在8月份时特意开车带姐夫回了一趟老家 ,这才解了姐夫心中的牵挂。
我以上说这些,就是说老人的墓地就是儿女的心之所向,是儿女的牵挂,每年清明、春节儿女都要去祭奠 ,以此寄托对父母的哀思。中华民族也是非常讲究孝道的民族,国家把清明都列入了法定假日,足见清明扫墓的重要性。
将来扫墓祭奠面临着什么情况呢?
1.我们这一代都是独生子女,而且儿女背井离乡在外地工作的特别多,还有好多子女在国外的,回家祭奠成了一件奢侈的事,这是特殊时代留下的特殊产物。清明节如果回家吧,一天假日不够还得请假,不回吧,心里总有份牵挂,何必难为孩子们呢。
2.哪的墓地也不是永久的,像房子一样是有期限的,到期就得续费,不续费还指不定咋样呢。就是荒郊野岭的坟茔也是这样,随时有可能被占用。我单位在施工时占用一块地,这里就都是坟茔,单位在施工前发了一份告示,指定坟茔在一月内迁出,结果到了日期,只迁出一半,另一半被施工人员深埋,地上面被平整了。
3.亲情不过三代,记得爸妈,记得爷爷、奶奶,有谁记得祖爷爷、祖奶奶,过了三代,还有人去祭奠吗。
其实,人活一世草木一秋 ,活着时就要好好地活着,善待自己 ,健康有质量地活好自己的一生,然后坦然地走向衰亡。人没了也就灰飞烟灭了,哭着来,笑着走,不带走一片云彩。
部分文章源于互联网收集,不代表默子网络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html369.cn/93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