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去世后家里人从不给他烧纸钱,这样家里人会心安吗?做得对吗?

由网友 春壹老陈 提供的答案:

祖坟前

在燃烧纸钱的烈火中,我们的祖祖辈辈都在,编织着一个同样的缥缈虚无的故事。

故事情节和发展千奇百怪,统一的版本,大概是这样描述的。

为死去的人烧纸钱有用吗?该不该烧纸钱自己说了算。烧纸钱这事对与不对,你就看大家是怎样做的就知道了,下面我描述一下我们当地流传千年的坟前故事,希望你能找到答案。

祖坟前,活着的亲人们,每年都带着纸钱,来到早已去世的亲人坟前。用我们现阶段流通的大面额现金,很严肃庄重的把现金,放在从商店买来,并带到坟前的大捆纸上,用自己的手掌或拳头,力量均匀的按压现金,这种操作流程叫印钱。

据说只有反正两面的现金,经过这种操作流程,焚烧后就自然的转化为,可以流通的货币,去世的亲人们,拿到它就可以在,属于他们的世界里使用了。

如果没有这个流程操作,焚烧后的纸,转化的不是真的货币,流通性差,在他们的那个世界上,使用起来也很麻烦。

据说他们在那个世界上是否贫穷,就是你焚烧的纸钱多少决定的。于是就有了足额,多多的焚烧纸钱的说法。

据说那个世界上,也有流浪的孤魂野鬼和强盗。那些流浪的孤魂野鬼,就是后辈亲人不给焚烧纸钱,使自己没有了经济来源造成的。

强盗更加无奈,因已经断子绝孙了,世上没有了活着的亲人,在那个世界上,他们只有一条路才能生存,于是就做起了强盗。

坟前的亲人,与坟中的前辈。通过纸钱这个道具,和焚烧纸钱过程中烟雾缭绕的场景。缓缓地打开了时光隧道,追根溯源,一边是根的源头,一边是基因的延续。岁道中排列一个家族的传承,家风家训等都镌刻家的文明。

这种场景和道具是否有意义,只有在这种环境中才能明白:"树高千尺不忘根,人若风光不忘恩。"这句话告诫的意思。

到去世亲人的坟前,焚烧纸钱的历史起源,大概不能考究。能考究的是祭祖的起源。焚烧纸钱大概就是祭祖仪式的延续。以及现代人变更祭祖仪式上的道具。

祭祖就是祭奠祖先,追思和感恩先辈,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习俗

祭祖的由来可以追溯到古代,早在黄帝时期就已经出现了。据《竹书纪年》记载,黄帝崩后,其臣左彻取衣冠几杖而庙祀之。古人敬礼祖先,求其施福避祸,并供奉祭献,这是祭祖的由来。商朝时期,商人认为鬼神有很大的权力,能够决定人们的命运,所以他们十分崇敬鬼神。他们把鬼神分为天神、地祇、人鬼三类,且以人鬼-祖先为祭拜的主要对象。他们认为祖先虽然死了,灵魂仍然存在,可以降祸、赐福于子孙,因此每天都排定日程,虔诚祭祀。

之所以传统习俗能够根深蒂固的植入在人们的社会中,必定有它顽强的生命力,逆习俗的人虽然有一定的道理,但很难赞他正确

我有一个乡邻比我大一岁,说起来我们之间还是同学关系,自小在一起上学,他的成绩特别好,一路绿灯考上大专。

在我们那个年代里,大专已经很了不起了,一个小中专就可以转户口安排工作。大专就一步登天了。

他在我们村中每个人的眼里,他们家祖坟是占住了地气,到他这辈出了个吃国家粮的,村里的人们很是羡慕,曾在那个年代的那个时期间,他就是一个村的骄傲。

方圆几里周边的村子,乡邻们也把他作为经典案例。教育自己的孩子,鼓励自己的孩子好好学习,给自己的祖先争争光,飞出农门。

三年以后,毕业留在省城教育局上班,国家体制内的人,知识学历阅历地位等等,已经不是一个普通的人物了。

自从有了工作,的确也很忙,农村的家和自己的父母也无暇顾及,他是姐弟两个,好在姐姐家就是邻村,父母由姐姐照看,直到多年以后父母病重,姐姐才通知他,回来在父母身边,没有一个星期,就赶回单位上班了。

后来父母相继病逝时,回来与姐姐一起处理了父母的后事,就再也没有回到老家,就连父母周年祭日,他也没有回来过,更别说到父母坟上点一张纸钱祭拜祭拜。

省城距离老家六七百里地,应该不缺那一点路费。直到今天村里的人,没有一个看到他回到他的老宅,和他父母的坟前。

每年的清明节,只看到他的姐姐,在他父母的坟前焚烧纸钱。我们当地有个不成文的规矩,也称习俗,就是嫁出去的姑娘不能回娘家给父母烧纸钱,寓意是能给娘家烧穷了,特别是娘家嫂子或弟媳看的特别严重,坚决不能让嫁出去的姑娘这样做。

乡邻看到这种情况都很无语,问他的姐姐原因。他的姐姐说,我给他说过多少回,有时间回家给父母烧纸钱祭拜一下,乡邻们都在说你呢,忘记了父母。

可他这样说的,谁说就叫他们说吧,他们的脑子都是进水了,别的地方很吝惜钱,唯独这种事很慷慨,把省吃俭用的钱买了纸钱,然后拿去焚烧了,再跪下对着那个土堆,叩几个头。又可笑有滑稽,请问父母知道你在给他们叩头吗?让我这样做我做不到啊!

我明白了,这么多年,他不回来的原因。原来他太正常了,而我们的行为习惯是病态!不科学的。

由网友 笑看人生善良人 提供的答案:

我们单位还真有这样一个人,他说他的父母也早去世了,不讲究这些,也从来不烧纸钱。

记得有一年, 冻止节,家家户户都在外面去烧纸钱,这个同事他就拿了几张报纸出去也烧了烧,第二天他告诉我们,他昨天晚上做了个梦,梦见他父母说,你给我邮来的钱,密密麻麻的字,不能用,银行也不给兑换,这个梦梦的真是绝了。

由网友 匀枫财经论道 提供的答案:

复旦教授王德峰先生曾经讲过,现在的中国人其实,最大的问题就是无处安放的灵魂,导致自己内心不安。"左也不安,右也不安",那么给去世的亲人烧纸钱或者上坟,在一定程度上,其实就是求得自己心安。当然如果不烧纸也不上坟,自己内心也能安定,那也行啊。

随着中国社会进入到现代化,我们过去的大家族大家庭的观念已经慢慢地越来越消散了。在一定程度上对于生死的看法也发生着很大的改变。人去世之后有一个坟又有什么用呢?可能自己的子女活着的时候还会来看,但是到了自己的孙辈还能上来看吗?再到自己的纯孙孙孙这一辈肯定早都忘记了坟在哪里,不也就变成了孤魂野鬼吗?

那么有时候想一想烧纸钱有什么用呢?其实这个烧纸钱的做法主要是让活着的人心安而已。活着有人去看一下自己的父辈,去烧个纸钱去缅怀了一下过去存在记忆中的亲情。最终激励自己,继续在城市中好好活着。人是不是有来世,谁都不知道。但是至少对活着的人来说,可能觉得这是一个心灵的抚慰吧。

我们每个人不用去管理别人家庭的做法,我们需要延续的是自己家庭的做法。如果觉得自己相信来世,希望在自己去世后,家人能给定期祭奠定期烧纸钱,那就给自己的子女说。至于自己的子女会不会照办,其实在自己过世之后也就不知道了。

但是祭奠自己的亲人,怀念过去的时光。这不是每个人的内心中自己可以做的。最少德先生认为,如果每年去看望一下自己过世的长辈,这还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自己没有忘怀过去长辈对自己的养育之恩,那么自己的后辈也会对自己一样有这样的感情。

传统不就是这么流传下来的吗?

由网友 清明毛毛雨 提供的答案:

不知道你说的这家人,在老人在世时,他的子女是怎样对待的?如果,老人在世时,子女伺候的周到,不缺吃的,穿的保暖,不惹老人生气。那么,他死后不办葬礼,不烧香烧纸,不上坟,一点过错都没有。人! 死了死了,死了就一把灰,一个土堆。对着一个土堆烧纸磕头,有啥用啊?只要老人活着时子女对他好就够了,就是好子女。谁见过死人享福的了?那些烧香烧纸钱,不是为了老人,他们是希望老人保佑他们自己。我非常赞成你说的这家子女的做法。

由网友 刘承泽3 提供的答案:

纸钱真的是阴间钞票,一次偶然的事件使我深刻体会到了。

1998年春节过后,在万般无奈的情况下,我远离家乡外出打工,那一年我已满45岁,又是编制内人员,不是走途无路谁愿意出去。

打工几年,心情不好,又在外地,每年农历7月15日我就没给父母烧钱纸。有次接到二姐来信,母亲向她反应说,儿子这几年没有给她寄钱了。心里一惊,内心有亏,平时不放在心上的事真的这么灵念。

今后再也不敢马虎了,每年鬼节,早早准备钱纸,刀头肉,酒,水果等祭品,持意写两张纸条,一张是父亲大人收,一张是母亲大人收,放在纸钱上一起烧掉,我才心安理得。

由网友 踏实追梦人 提供的答案:

我大舅从来没给我姥爷上过坟,更没有在路口给老人烧过纸钱,他觉得这些都是迷信,没有用。

我大舅生活很随意,什么都不讲究,甚至吃穿用上都是能对付就对付,过年别人家都放鞭炮、贴对子、做十个八个菜,他家和平时一个样,高兴了就做几个菜,不高兴了正常吃喝。

我爸爸过年节最有仪式感,看不惯我大舅马马虎虎过日子样。

有一年过年的时候特意给我大舅家写了两幅对联,让我们给他送过去,可是过年的时候,我大舅家依然没有贴对子,用他的话说:"没必要,自己心里过的舒坦就行。"

至于一年几次给老人上坟,或者是去路口烧纸钱,我大舅不反对,也不支持。

我姥爷去世的时候,我老舅远在外地没赶回来,几个女儿不许去坟地,只有我大舅去埋葬了我姥爷,所以他知道我姥爷坟地的位置。

几年后,远在他乡的老舅回来了,想去给我姥爷上坟,我大舅领着我老舅找遍了他记得的大概位置,也不见当初埋葬我姥爷的坟包。

最后我老舅无奈地在空地上给我姥爷烧了纸钱。

那时候讲究女人不上坟地,所以我妈她们姐几个只在路口给我姥爷烧纸钱,我妈她们姐几个根本不知道我姥爷埋在哪里。

我爸嘲笑我大舅,说:"听说你爹当年心心念念的,就想要个儿子,生了四个姑娘,总算生了你这个大儿子,给他高兴的从来没打骂过你,可惜你对他生前没孝敬,死了没烧过纸,甚至他埋在哪里你都没留意过!你又不是远在千里,近在咫尺,连自己爹的坟都不知道,你心里不愧疚吗?"

我大舅嘻嘻地笑着说:"活人都顾不过来还管死人呢?上坟就是活人的眼目,没用!"

我爸摇摇头,叹息一声,说:"真是不可理喻的一个人,上坟烧纸虽然是迷信,但是这是对亲人的一个念想,是做给子孙后代看的。"

我大舅不以为然,仍然按照自己的方式生活着。

我大舅一辈子都是散漫地生活着,最后,妻子看不惯他离了婚,孩子们看不惯他,却没办法重新选择自己的出身,只能无奈的认着这个爹。

我大舅越老越邋遢,儿女嫌弃他,他不以为耻,反以为荣,谎话连篇,随意地编瞎话,糟践自己的儿女,儿女对他有怨言又无可奈何。

我大舅老年的时候更是看空了一切般的自私,搜刮儿女的钱,却不说儿女的好,经常不远千里地跑去姐姐家常住,编瞎话说儿女虐待他,到最后,儿女对他越来越怨怼。

我大舅70多岁以后,忽然得了个急病去世了。

看看他一点儿没遭罪,这一生真是悠闲自在。

他的儿女们也没声张,把他送到火化场,火化后,直接找个山野林地草草地埋葬了,然后儿女们各自忙碌自己的生活那一摊事,再无暇关注大舅的坟地。

时至今日,埋葬我大舅的坟包,恐怕经过日月的风雨雪霜而早已经夷为平地了。

老话说:"老猫房上睡,一辈留一辈"。古人也曾说过:"见贤思齐"。我大舅对他父亲的去世很随意,他的儿女对他的去世也很随意。

由网友 青枫1331049 提供的答案:

这个我可以肯定的说。他儿子真不太孝顺。有人觉得是迷信,我宁可信其有,一直我都烧。

自从我母亲去世后,我更相信这些,为了让她和我爸在那边过的好,我现在烧的更多了,每次都买很多纸钱和金元宝半夜三更跑到很偏僻的地方去烧,为了安全我还特别买个烧纸桶。

我妈去世后我就给她做的超度,花了好几千块钱做了四次,吃素一百天,念一百天地藏经,还供了牌位。

我妈在世时,她身体不好,得系统性红斑狼疮十三年,她的生活起居,吃的喝的,买药,都是我和我弟弟照顾。

我经常问她想吃啥就说,她说没有馋的东西,天天什么都不缺,吃的喝的太多了,都吃不过来了。

医生说她吃燕窝好,我给她买燕窝,说喝蛋白质粉好,就买蛋白质粉,我妈临去世前说,你俩真孝顺,没有你俩我活不了这么久。

虽然亲戚都安慰我和弟弟,说妈妈生前,你俩照顾她那么好,也没有遗憾了,但是我俩就是放不下。

两年了,没有一天不想,看到她喜欢吃的水果,我都心如刀割,我弟弟有几次跟亲戚聚会,喝多酒放声大哭。

虽然老妈去那边了,我也想象她生前一样照顾,只要对她好,能做的我都做,给我妈去上坟,我都买她生前最爱吃的水果,蛋糕,还包她爱吃的饺子,我真希望她能吃到,能收到我给她的钱。

有人会说活着不孝,死了孝,我就告诉你,活着不孝的人,死了也不孝,他就没长那个心。

由网友 看淡得失善待自己 提供的答案:

大伯去世10多年了,每年每次我去烧纸的时候,发现到一个奇怪的现象,我不知道该怎么评论,只有藏在心里。

下面所述,是发生在我身边的真实故事。

大伯与我父亲是亲兄弟,大伯曾经结过婚,没有孩子,但有一个养女,是妻子从四川带到我们这边的,那时候结婚没有结婚证,大伯的妻子在我们这里没有待多久,就离开了。

大伯是文盲,大伯的妻子是当时的高中生,他们过不到一起,也是可以理解。

有一种说法,大伯妻子的身份比较复杂。

大伯妻子离开以后,大概2、3年后,从四川来了一个个子不高的男人,自称大伯养女的亲生父亲,想把大伯的养女带走。

大伯的养女当时只有几岁,不想走,哭泣着被从四川来的矮个子男人,连拖带拽,离开大伯家1000米左右,大伯在家却没有办法。

当时我父亲、奶奶在家,看不下去了,追上去,要四川男子把大伯养女留下,否则对他不客气,四川男子到了安徽,自然不敢怎么样,只好乖乖地离开了。

就这样,我有了一个堂姐,从小在一起长大。

大伯家1个女儿,父亲2个儿子1个女儿,大伯日子很轻松,父亲的担子很重。

从小到大,直到大伯离开,在我的印象当中,大伯对我家没有任何经济支援过,我与大伯还发生过一次矛盾。

堂姐是招亲的,有一年堂姐和堂姐夫在外打工,家里没有人,房子空置着,就让我帮忙照看,让我住在堂姐家。

我就答应了,住的期间,我出门上班的时候,大伯偶尔会来堂姐家,住了几天以后,大伯问我拿了他20元钱,我说没有拿,那时候我已经20多岁。

大伯却不相信,对我说钱去哪里了?

我对大伯说,我已经不是小孩子了,如果我拿了,我会说我拿了,可我真没有拿,20元钱,不是200元,更不是2000元,我不至于拿你20元,还不承认。

大伯没有再说什么,我把发生的事情和堂姐说了,并且告诉堂姐,我不在她家住了。

不帮助堂姐照看房子,我觉得不能没有声音没有图像,我要说一声,万一以后东西丢了,我还说不清。

虽然我与大伯有了矛盾,但是每次遇见他,我还是会喊他,只要遇见他,对于我的喊,他也答应。

在我的印象当中,堂姐,堂姐夫对大伯是不错的,包括堂姐的孩子。

有一天下午,大伯在堂姐家吃过午饭,然后回自己的住处,相距1000米左右,突然离世了,据说是脑溢血。

火化的时候,堂姐夫嘱咐我把大伯的骨灰带回家,记得当时在火葬场,堂姐夫偷偷地把大伯的骨灰给了我,用一个黑袋子装着。

当时我用外衣包裹着大伯的骨灰,能够感觉到骨灰是热乎乎的,还能感觉到一些骨头,至今记忆深刻。

把大伯的骨灰带回家以后,堂姐夫在我们村附近安葬了大伯,用水泥,砖头砌的,算是农村墓碑。

按照当时的规矩,应该买墓碑什么的,之所以带回老家,一方面考虑省钱,一方面想安葬在老家,感觉更好,具体因为什么,我就不清楚了。

按照风俗,我们这里每年要给去世的人烧几次纸,作为侄子,我每年每次都去大伯墓前烧纸,本身大伯的墓碑离我们村就近。

每年每次烧纸,我都是先去爷爷奶奶的墓前烧纸,然后去大伯墓前烧纸。

大伯墓前,开始,我去烧纸,能够发现到有在我前面烧过的灰烬,后来,我去烧纸,发现每次都是我第一个烧,后面是不是有人烧,我不知道,之后也不会去看。

我每年每次给大伯烧纸,因为他是我爷爷的儿子,因为他是我父亲的哥哥,凭此2点,我就必须要烧,生前对我怎么样,不重要,至于大伯养大的人,以及下一代怎么做,我不想过问,更不会过问。

有人去世后家里人从不给他烧纸钱,这样家里人会心安吗?做得对吗?

对与不对,不好说,这样做会出现什么样的结果,我却知道。

长辈去世,晚辈不烧纸,晚辈的下一代会是经历者,他们会看在眼里,他们会跟着怎么做。

等到晚辈去世以后,自己的下一代,很可能也不会烧纸,作为下一代来说,他们受到的教育是,自己的长辈,当初就没有给去世的长辈烧过纸。

前天,我和母亲准备吃午饭,我的脑海里,突然想到一句习惯性问母亲的话,给父亲的饭弄好了没有?因为父亲生病有10年,母亲一直照顾着,每次吃饭前,都先把父亲的饭弄好。

想一想,我没有说出来,因为我的父亲在2月7日去世了,离父亲去世已经10天了。

头七去祭拜父亲,我和兄弟给各自的晚辈定了一个相同的规矩,以后每年春节吃年饭前,必须先去祭拜爷爷,否则年饭就别吃了,若是女孩子,结婚前必须这样,结婚以后,怎么做,自便。

这样做,不为别的,就是一代教一代,想让晚辈们记住,自己的根在哪里。

由网友 真话实说 提供的答案:

大千世界无奇不有,科学之外是神学,神学之外有玄学。世上有很多解不开的谜。连孔圣人都讲过,"子不语怪力乱神之说,敬鬼神而远之"。

谁说有"厚养薄葬"之说,最好还是入乡随俗,该上坟烧纸,还是要去为好,既可以回顾父母的养育之恩,也可以给儿孙做表率,还可慰籍父母的在天之灵。

由网友 都书华 提供的答案:

烧纸钱这是活人"悼念死者"的一种方式,这种方式只是表示"活人的心情"而已,至于"送出去多少钱"、死去的人在"冥冥的世界里"能否真的收到:从古至今是个迷、从古至今也无从知晓!

所以,生前已经"尽力"、生前已经"尽孝"、生前已经"无愧",这样"死"去的人心会安、这样"活"着的人心不疚!活着的人有血有肉、有知觉、有感受!而死去的一把灰、"知觉"与"感受"已随风飘远!

生前尽力、何须死后"呼天喊地"?

生前尽力、何须死后"送这么多的钱"?

生前尽力、想必死者已心安!活着的人内心"不欠"、想必也一定心安!

部分文章源于互联网收集,不代表默子网络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html369.cn/90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