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网友 淡墨青史 提供的答案:
我是大话君,我来答。
黄色在古代是皇帝的专属颜色,所以那时的黄色是高贵与权力的象征。到了清朝时期皇帝经常赏赐"黄马褂"给重臣、权臣也是为了表彰和突显那些大臣的功德并无特权。
在清朝能穿黄马褂的有以下两种人:
第一种人:皇家的内大臣和御前侍卫,他们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保护皇帝及皇帝身边的家人的安全,直接受皇帝亲自地指派,也就是皇帝的人。因此为了突显是皇帝的侍卫,所以要用黄马褂为官服表示其与众不同。
第二种人:也就是题主所说的人。他们在某一方面对皇家对百姓都有巨大贡献的大臣才有资格获得,这是一种荣誉的象征,也就相当于现在的各种证书与验证。不同的在于这是皇帝通过圣旨亲自颁发的。
比如:权臣和珅为清朝的外交做出了巨大贡献,并且最初为官清廉、公正甚得乾隆的喜欢,并多次赏赐给他"黄马褂",以表皇帝肯定他做出的贡献,并有激励他越做越好的含义。
有一点很重要:皇帝赏赐的"黄马褂"虽然没有什么特权,但一定要十分爱护,不能随意破坏或者丢弃,这些都是对皇帝的大不敬,轻则罢官,重则满门抄斩。一定要摆着供好,没有特殊的事不要任意穿着。
结语:"黄马褂"在古代并没有什么特权,但是却代表着皇家的最高荣誉。只要能获得"黄马褂"不是重臣就是权臣,在皇帝心中的地位不一般。因此这也具有一种精神上的象征意义。
我是大话历史君,想看更多历史故事的读者朋友,可以关注我哟!
由网友 棍哥观史 提供的答案:
黄马褂在诸多影视剧的传播下,变成了特权的象征,穿者可以横行于世,甚至有荒唐的影视剧将黄马褂与尚方宝剑沦为一谈。其实在清朝时,黄马褂分为两种,一种是职务所需,一种是功劳赏赐。职务所需的黄马褂是必须穿着的工作制服,而赏赐的黄马褂则有两种,其中行围所赐黄马褂是不得随意穿着的。
职任黄马褂
"凡领侍卫内大臣,御前大臣、侍卫,乾清门侍卫、外班侍卫,班领,护军统领,前引十大臣,皆服黄马褂。"——《啸亭续录·黄马褂定制》
清朝皇帝无论走到哪里,身边总有着很多"内大臣"和"御前侍卫"随从,这些人大多是满人贵族出身,伴随皇帝身边当然要体现皇家的气质,因此全要穿"行褂",还要在帽子后边戴上孔雀翎,侍卫还要佩上装饰豪华的军刀(但皇帝身旁的侍严禁佩刀)。
这些人穿的行褂都以明黄色的绸缎或纱制成,没有图案和刺绣,皇帝出行时一片金黄,相当壮观,这种"行褂"在史籍里就称"黄马褂",亦称作"黄褶"。这种黄马褂是皇帝近侍的制服,见于清史书里的"职任马褂",也就是满文里的"秃山褂子"均是指这种制服,象征着权威与皇家的高贵,普通大臣和百姓在清朝是不可以穿金黄色的衣物的。而这种黄马褂只有任职期间可以穿着,如果解职后是不能再继续穿的。
赏穿黄马褂
赏穿黄马褂不同于职任黄马褂,这就是普遍认知的一种黄马褂,是皇帝赏赐给臣下的一种荣誉和身份。这种黄马褂也不是随意就能穿的,其性质也分为两种。
- 行围褂子
第一种是皇家行围时所赐,咸丰帝之前,清朝皇帝由祖制规定秋天时要到皇家猎场木兰处打猎,即"行围"。在行围期间射得鹿者赐黄马褂一件,蒙古人中献猛禽者赐黄马褂一件。行围期间一般会举办校射,即射箭比赛。随从满汉官吏全员参与,清初以满人骑射中五箭者赏黄马褂一件,汉人骑射三箭者赏黄马褂一件,但后来只要成绩尚可,随行的官阶在三品以上者几乎都会赐黄马褂一件。
这里所赐黄马褂称作"行围褂子",这种黄马褂与皇家举办比武摔跤比赛时赏赐的黄马褂一样,只允许在行围和比武时穿,平时不能穿,行围中赏赐黄马褂后可以立即穿上,代表着行围的成绩是出类拔萃的,往年行围所赐的黄马褂也可穿着入猎场,但行围结束后就必须脱下,否则视为觊觎皇权。
- 武功褂子
"江南十载战功高,黄袿色映花翎飘。"——《冯将军歌》:
第二种赏穿黄马褂才是普遍认知的黄马褂。即皇帝用以褒奖战功赫赫的高级武将,也有赏赐给统兵的高级文官。这种黄马褂是在重大庆典和重要场合可以穿着的,平日还是要供奉在家里。这种黄马褂如前面讲的大致也都一样,象征着荣誉,并非什么特权。
这种黄马褂也叫"武功褂子",因为这种黄马褂几乎都是以军功来赏赐,但在道光之前,这种赏赐非常少见,只是到了慈禧时期才逐渐多起来,因此这种黄马褂在早期对于武将来说比"巴图鲁"的称号更为尊贵。但这种黄马褂如果是功勋大臣犯错,皇帝是可以收回的。而这种黄马褂在咸丰期间也被用来特赐给朝廷特使,特赐黄马褂后骑马绕紫禁城一圈以示威严。
两类黄马褂的作用和形式其实是不同的,为了加以区别。职任黄马褂以及行围、比武赏穿黄马褂的纽扣是黑色的,而武功黄马褂的纽扣是黄色的,因此武功黄马褂更为尊贵。和珅受乾隆赏赐的黄马褂多为武功黄马褂,虽然没有什么特权,但代表着深受乾隆的赏识和喜爱。但影视剧里穿着黄马褂到处吃喝不给钱这种现象是不可能存在的,还有以黄马褂作为免死金牌也属无稽之谈。
由网友 蓝风破晓 提供的答案:
1881年,胡雪岩得到了一件赏赐的黄马褂,那时那刻,胡雪岩非常高兴,感觉来到了人生巅峰。不想,两年之后的1883年,朝廷就派人开始调查胡雪岩,并撤了胡雪岩的"官职"。
1885年农历十一月,胡雪岩病逝了。
说明什么?黄马褂好像没啥特权。
真的是这样吗?我们展开来聊一聊。
1、说说清朝时期的黄马褂
(1)谈谈黄马褂的颜色
黄马褂,主要是在清朝,其它朝代并没有非常注重黄马褂,或者,压根就没有黄马褂。
从颜色分,黄马褂分为两种:明黄色、金黄色。
明黄色的黄马褂,主要穿着者是皇帝身边的人,其他人如果胆敢穿着一二,那就得小心脑袋了。
金黄色的黄马褂,主要就是贵族、后宫、大臣穿。
有没有那么一种可能,我自己喜欢,我自己买布料,然后做一个黄马褂穿,可以吗?
给你一个肯定的答案:就算你是爱死了那撩人的黄色,你也得悄悄将念头压在心里,否则,死神就会找上门来的。
黄马褂,就不是自己能做的,有那个功夫找麻烦,不如做个蓝马褂穿。
不过,百姓是可以穿杏黄色的,也可以做杏黄色衣服的。
(2)谈谈黄马褂的种类
说起黄马褂的种类,其实只有两大类。
第一类,叫职务类黄马褂。
这种黄马褂,是皇帝身边的人穿的,颜色和皇帝独享的明黄色一样,比如皇帝身边的侍卫等。不过,对于如何穿,还是有要求的,只限上班穿,不可回家招摇过市。
第二类,叫封赏黄马褂,学名叫"赏穿黄马褂"。
这种封赏有两大类。
一是陪皇帝打猎时,谁表现优秀,就会被授予黄马褂。或者,比武时,谁表现优秀,又能授予黄马褂。
这两种,也叫"行围褂子",打猎时可以穿,比武时可以穿,回家、上班时都不能轻易穿。悄悄穿了,不被发现还好,一旦发现就会有灾祸了。
二是做出突出贡献的武将,或者文臣,会得到赏赐的黄马褂。
这种就不一样了,任何庄重的场合都能穿。
像李鸿章,在甲午战争后,和日本谈判时就穿了一件黄马褂,结果被人刺杀,血染黄马褂。
这种黄马褂,满人被授予的最多了,大清中前期,那些被授予"巴图鲁"(勇士)称号的,统统都有黄马褂。
当然,和珅的黄马褂数量非常可观,高达20多件。关于黄马褂的数量,和珅说第二,没人敢说第一。
我们熟悉的胡雪岩,不是也整了一件黄马褂吗?
2、和珅的二十多件黄马褂哪来的?
和珅拥有20多件黄马褂,自然不是偷来的、抢来的,而是乾隆赐予的。
有人可能要问了,和珅到底做了多大贡献,能获得20多件黄马褂?
大家不要小看和珅,我们常常以为和珅是史无前例的大贪官,但是,在真实的历史中,和珅的政务能力是出类拔萃的,纪晓岚是比不上的。
和珅出生在1750年,是满族中著名的钮钴禄氏,正红旗人。
他要比乾隆足足小了39岁。年龄差距大,但相貌出众、才华过人的和珅,还是获得了乾隆的青睐。
我们看看和珅做了什么。
1775年,和珅做了乾隆的御前侍卫。御前侍卫,得到黄马褂,那再名正言顺不过了。
1776年年初,和珅做了户部右侍郎,三月又成了军机大臣。真的是:天子近侍,机会真多啊!
26岁的军机大臣,足足可以牛皮哄哄,扯高气扬了!当年的和珅升了好几级,先后担任了内务府大臣、镶黄旗副都统、国史馆副总裁。
就在那一年,和珅获得了一品朝冠,并获得了紫禁城骑马的资格。你说,如此情况下,他的黄马褂还会少吗?
之后的和珅,先后担任了大量的关键职务,比如内阁首席大学士、领班军机大臣、吏部尚书、户部尚书、刑部尚书、理藩院尚书,兼任内务府总管、翰林院掌院学士、《四库全书》正总裁官、领侍卫内大臣、步军统领等数十个重要职务,拜文华殿大学士,封一等忠襄公。
就这些重要岗位,随便出点成绩,黄马褂不就来了吗?
对于一般的人,黄马褂稀罕得紧。对于和珅这样的朝中大佬,黄马褂真的是不稀奇。
何况,乾隆是发放黄马褂的正主,一个愿意给,一个不敢不拿,长此以往,20多件实在不稀奇。
有人可能会说,和珅不就是仗着乾隆发达的吗?此话不假,但此人的政务能力不可小觑,1781年苏四十三起义,就是和珅镇压的;著名的李侍尧案,就是和珅处理的;四库全书的负责人,也是和珅。
乾隆是傻瓜吗?不是!如果不是和珅的政务能力太过出色,乾隆也不会重用。
只是人的欲望,大多会随着官位上升而水涨船高,和珅在贪腐的大道上一条道走到了黑,最终将生命定格在了49岁。
如果,乾隆不是在89岁去世,如果再多活几十年,那么,和珅的寿命也会长个十来年,至于黄马褂,会多到装不下衣柜。
3、黄马褂到底有没有特权?
说黄马褂有特权,就是个笑话。
如果有特权,和珅怎么会被法办?如果有特权,胡雪岩怎会落魄病逝?如果有特权,清初的鳌拜,怎会被关进了大牢?
那么,是不是意味着一点特权都没有?
不是!
因为黄马褂代表了一种皇家的认可。
所以,一旦有黄马褂的人被欺凌,可以得到公正处理的结果就会高一些,只要欺负者不是皇家,一切好说。
一旦,穿黄马褂的人参加各种集会,得到的尊重就会多一些。
一旦,穿黄马褂的人到了地方,就会被更加重视。
说通俗一点,皇家赐予的一件件黄马褂,就像如今学校发给学生的奖状,就像政府颁给个人的一些奖项。
这些奖状和奖项,会得到更多人的尊敬,但成不了为非作歹的工具,也成不了疯狂敛财的提款机。
所以,没有黄马褂的臣子,会感觉人生缺点什么。但他拥有了之后,只剩一个感觉了:就那样,换不来官位,换不来银两,换不来免死铁券!
即使如此,哪个臣子不想要一件黄马褂呢?有了之后,不说其它,就连吹个牛都会感觉底气十足,这就像,奖状换不来钱,难换来清华北大的入校名额,但有了后,自我感觉非常的不错。
由网友 hy百味人生 提供的答案:
大家在清宫剧中,经常能看到皇帝为表彰有功的大臣,会赏赐其"黄马褂"穿。以至于,人们心目中的"黄马褂"便有着至高无上的荣誉,甚至等同于"免死金牌"的特权。而和珅一人却独揽二十多件"黄马褂",那他为什么还是难逃一死?这到底又是为什么?"黄马褂"又有啥特权?今天我就给朋友们揭开历史真相!
一、黄马褂的由来:
马褂:在清军没有入关之前,一直过着游牧生活,以打鱼狩猎为生。
他们为了方便骑马打猎,便发明出一种既短小又轻便的服装。
是可以穿在袍服外的一种短衣,袖口到胳膊肘,下摆到大腿根处,称为"马褂"。
"马褂"也被称为 "短褂" 或 "马墩子",满语叫"鄂多赫"。
"马褂"开始是在军队中流行的。在乾隆时期,著名的军机大臣傅恒曾穿着"马褂"打赢胜仗,于是"马褂"便又被称为"得胜褂"。
由于"马褂"穿着既舒适又方便,逐渐流入民间,便成为了人们常穿着的一种服装。
当时一些贵族和上流人士也开始效仿和改良。他们在马褂上绣花和镶边,还分为单、双层,棉制和皮制等多种款式,看上去颇具满族特色。
后来,"马褂"又传入宫中,因为皇帝都崇尚黄色,而黄色往往被当做权力的象征,所以便出现了有皇家特权的"黄马褂"。
朋友们,这回大家知道"黄马褂"的由来了吧。
二、哪些人可以穿"黄马褂"?
在清朝,只有四类人可以被皇帝允许穿"黄马褂":
第一类:行职褂子;
是指皇帝在出行时的随身近臣和侍卫等,他们可以穿"黄马褂"。
据《啸亭续录•黄马褂定制》记载:"凡领侍卫内大臣,御前大臣、侍卫, 乾清门侍卫、外班侍卫,班领,护军统领,前引十大臣,皆服黄马褂。"
也可以说,行职类"黄马褂"是皇家专用的一种工作服。
第二类:行围褂子;
清朝皇帝每年在秋季,都有行围狩猎的习惯。
而行围"黄马褂"只有跟随皇帝狩猎的随从和官员才可以穿,其它时候不能穿,这也算是一种是皇家专用的工作服。
在同皇帝行围狩猎时,表现出色的大臣或侍卫,也可以得到皇帝赏赐的"黄马褂"。
第三类:武功褂子;
武功"黄马褂"主要用做奖赏有功的武官,有时也可以赐给带兵打仗有功的文官。
比如:李鸿章、曾国藩等文官,也都获得过皇帝赏赐的"黄马褂"。
武功"黄马褂"有着奖赏的荣誉意义,类似于军功章一样。
因此,"武功褂子"是靠浴血奋战而获得的殊荣,所以比"行职褂子"、"行围褂子"等级要高一些。
皇帝为区分这三类"黄马褂",把"行职褂子"、"行围褂子"的纽绊改为黑色,而"武功褂子"的纽绊则为黄色,表明获得者的身份更为尊贵一些。
三、"黄马褂"有哪些特权?
"黄马褂"象征着皇恩浩荡。皇帝对待有功的大臣,不仅会赏赐金银财宝或者加官进爵等封赏,而且还会赏赐一件"黄马褂",用来表示自己对此大臣的赏识和偏爱。
而能够拥有一件"黄马褂",也成为朝臣们一种极大的殊荣。朝堂百官们都梦想着能被皇帝赏赐一件"黄马褂",借以光宗耀祖。
其实"黄马褂"只是一种炫耀的资本和荣誉的象征,并没有啥特权。
它也与官衔和品级没有关系,也更不像民间传说的那样,具有"护身符"和"免死金牌"的作用。
所以说不论是一品大员,还是平民百姓,只要皇帝高兴,随时都可赏赐你一件"黄马褂"。
还有,"黄马褂"在皇宫里其实很普遍。比如:皇家御林军,皇家侍卫,或者是大臣,每人家里都有一件"黄马褂"。
而他们的"黄马褂"可不是皇帝赏赐的,而是因为这本身就是他们的皇家专用工作服。
到了清末时期,"黄马褂"已经失去了原有的意义和作用,赏赐"黄马褂"也更加普遍、随意了。
比如:慈禧在高兴之余,随手就赏赐了给她开火车的司机一件"黄马褂"。
四、为何和珅拥有二十多件"黄马褂"还难逃一死?
朋友们,之前我说过,"黄马褂"类似于皇家的专用工作服,随便哪个大臣家里都有一、两件。
而和珅的二十多件"黄马褂"里,估计至少也得有六、七件是工作服。
至于剩下的十多件"黄马褂",才真正是乾隆皇帝赏赐给和珅的荣誉。
就是因为和珅深得乾隆喜爱,所以经常获得各种赏赐,包括"黄马褂",也不足为奇。
就这样日积月累,和珅慢慢的就攒下了二十多件"黄马褂"。
然而,尽管和珅深受乾隆宠爱,又获赏赐十多件"黄马褂",但依旧没能逃过被嘉庆革职下狱并赐死抄家的结局。
朋友们,由此可见,"黄马褂"只不过是清朝皇帝赏赐大臣的奖品之一,并非具有"护身符"和"免死金牌"等特权。
由网友 任说天下 提供的答案:
黄马褂是清朝仅有的一种官服,它并没有什么特权,并不是人们想象中的那样,穿上黄马褂我就不认识你啦,你就可以为所欲为吗?绝不是,说白了黄马褂,其实就是一种权利和地位的象征。
我们知道黄色是皇帝的专用颜色,寓意皇权至高无上的意思。古代皇帝穿黄色龙袍的传统应该是从隋唐时期开始的,在这之前龙袍的颜色是不固定的,直到唐高宗时期,黄色龙袍才被正式定位皇家的专用颜色。官员和普通百姓是不许穿黄色服饰的,黄色也就彻底成了封建皇权地位的象征。
直到清朝,才有了黄马褂的出现,马褂原本只是满族特有的民间服饰,因为马褂的宽松款式设计比较适合骑马打猎,日常生活穿上它也很方便。所以久而久之就被用在清朝皇室成员参加各种大典,重要场合的一种特殊服饰。也就是后来的"黄马褂"。
黄马褂的颜色呢,也分"明黄"胡"淡黄"两种颜色。皇皇室成员穿的自然是比较鲜明的颜色明黄色,大臣侍卫们则是淡黄色的那种。除了颜色有差距之后外,黄马褂的扣子颜色也是不一样的。黄马褂只有御前侍卫和一些权高的大臣们,以及护卫军的统领等这样的人,才有资格穿黄马褂。除了这些制定的人员可以穿黄马褂之外,另外皇帝还会赏赐给一些立过汗马功劳的武将大臣们黄马褂,这些人在重要场合也是可以穿黄马褂帝。
黄马褂这种清朝独有的官府,除了可以显示身份的不同外,并没有什么特殊的权利。至于权臣大贪官和珅为什么会有那么多黄马褂的问题,其实很好理解,和珅深的乾隆宠信,在清代我们说了,只要是地位高超的权臣们就会得到皇帝赐给的黄马褂,所以作为乾隆的爱臣和珅自然也就拥有了很多件黄马褂。更何况和珅善于阿谀奉承,溜须拍马,乾隆自然要特殊照顾这个老臣啦。
不过穿上黄马褂虽然很神气,但是也仅限于陪同皇帝出城打猎,或者参加朝廷的各种重大盛典仪式上才可以穿,平时在家中和宫里是绝不允许穿的。如果那个敢穿,那就是对皇帝的大不敬,会被定罪或者临时处死的。
所以黄马褂虽然没有什么特权,但是也不是随便乱穿的。
由网友 萨沙 提供的答案: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萨沙第10074条问答。
黄马褂是满清时期的东西,很有意思。
马褂是满清的服饰,满语叫"鄂多赫",汉族人是没有这种东西的。
早在明代,大明骑兵穿着的罩甲,是马褂的源头。
但大明只有骑兵才会穿这种东西,老百姓甚至普通军人也绝对不会穿。
黄马褂最大的特点,就是颜色。
黄马褂为明黄色,也就是淡黄色。这个颜色在今天随处可见,但在古代则不能乱传,是皇上专用颜色。有人敢于随便穿明黄色的衣服,如果是普通老百姓,往往会被判处坐牢、流放,如果是官员、贵族,则会被斩首甚至凌迟处死。
因为明黄是皇帝专用颜色,谁敢乱传如果表示自己要造反。
其实,古代市面上也买不到明黄颜色的服饰,只有京城几家染布坊制造这种颜色布料,交给皇帝特别使用。
黄马褂是满清特有的玩意,主要出现在道光以后的时代,之前比较少见。
黄马褂其实分为三大类:
第一,御前侍卫的标准服饰。
大家看宫廷剧,会发现皇帝身边的御前侍卫,大多穿着黄马褂。
这是比较符合实际的。
清朝和宋明不同,对于御前侍卫非常看重,因为他们是可能造反行刺皇帝的重要力量。
清朝在很长一段时间,御前侍卫都是旗人子弟,而且是有功勋的旗人后代担任。
他们的待遇很好,而且可以世袭传给儿子。这些侍卫是不可能行刺皇帝的,因为他们本身就是利益共同体。
同时负责管理侍卫的官员,地位也非常高:领侍卫内大臣——正一品,一人,上三旗中每旗各二人担任;内大臣——从一品,六人,上三旗中每旗各二人担任;散秩大臣——从二品,食三品俸,没有员额限制。也是领侍卫内大臣的副手之一。
在皇帝出行时,根据惯例,身边的御前侍卫、御前大臣都要穿着黄马褂。
黄马褂是明黄色,很是耀眼,距离很远就可以看到。
这其实是一种身份的体现,标志上他们附近就是皇帝本人,老百姓远远见到就要让路、躲开。
御前侍卫、御前大臣的黄马褂,只是一种工作服,平时绝对不能穿,只有工作时候,也就是伴随皇帝出巡或者皇帝的庆典时候穿着。
一旦这个人不是御前侍卫,也就没有资格穿黄马褂。
第二,打猎时候的临时 服饰。
满清时期,皇帝每年都要进行大规模围猎。
这种围猎其实类似于今天的阅兵,同时还可以借机笼络大臣和少数民族。
这种国家重大活动上,参与者包括御前侍卫都穿着黄马褂,皇帝还可以赏赐给参与的大臣黄马褂。
但是,这种围猎时赏赐的黄马褂,平时也是不能穿的,只能用于下一次围猎。
如果不是围猎的时候擅自乱穿,这也是非常严重的罪行,可以杀头。
第三,平时御赐的黄马褂。
这种黄马褂,主要出现在道光和咸丰时代,之前就极少看到。
黄马褂主要作为一种特殊的赏赐,主要赏赐给有战功的军人,大多是立下功劳的武将。
这一时期,黄马褂有些泛滥,大量将领包括汉族将领都被赏赐黄马褂。
其实,黄马褂本身毫无意义,不会因为穿了就得到额外的金钱或者官职,只是一种荣誉罢了。
满清乱发黄马褂,其实只做空头人情而已。
到了慈禧太后时期,黄马褂更是泛滥,慈禧太后便曾赏赐为其开火车的司机黄马褂一件。
有时候,一些大臣面见洋人也会穿着黄马褂,以提高自己身份。
最后需要说明的是,其实皇帝基本是不穿黄马褂的。
由网友 有书共读 提供的答案:
清宫戏中,我们经常会看到这样的场景:皇帝要赏赐某位功勋卓著的大臣的时候,经常会说"赐双眼花翎,加太子太保,赏穿黄马褂"。
《雍正王朝》电视剧里,大将军年羹尧被贬,到了地方官衙,人家让他下跪,他很牛逼地拿出了皇上赏的黄马褂,众官员就纷纷向他行礼了。似乎"黄马褂"颇有特权。
但同时,在清宫戏里,我们还可以看到,皇帝身边的侍卫也都是穿的黄马褂。
这就让人疑惑了,到底黄马褂有没有特权呢?如若有特权,那么多侍卫都穿,还谈得上什么"特"呢?
让我们先来看下到底哪些人在穿"黄马褂"吧。
大家都知道的,自隋唐始,明黄成了皇室的专用色。但黄马褂的出现,是清朝才有的。在清朝,有四类人能穿"黄马褂"。
一、大内侍卫。
他们之所以穿黄马褂,完全是为了彰显出皇帝近侍的尊贵,这些人跟随在皇帝身边的时候,可以穿着黄色的马褂。
但是,随行结束以后就必须要把黄色的褂子脱下来了,而且他们穿的这些衣服上不能有任何的花纹、图案,扣子的颜色只能是黑色的,就相当于现在的"工作服"了。
二、皇帝狩猎时赏赐。
清代皇帝(咸丰皇帝之前)都有每年狩猎的习惯,在皇帝围猎、校射时表现出色,或者向皇帝献猎物者,都可能得到皇帝赏赐黄马褂。
三、有功勋者。
类似于大将军年羹尧这样的重臣,所穿的黄马褂,是皇帝对特殊功勋者的奖赏。这种黄马褂又称"武功褂子",这种黄马褂在清初并不盛行,一直到嘉庆年间都未见记载,到了太平天国时期,多见于清廷赏赐给对太平军作战有功者。
四、特使、宣慰中外的官员。这主要是为了朝廷的体面,可以让使臣在外邦面前长面子。
后三类被赏穿或赏赐的"黄马褂"纽扣是黄色的,与褂色一体,与侍卫们穿的"工作服"有所区别。
受赐黄马褂的功臣们只有当国家举行大典时才能穿一次,平时则要高高供奉在祖宗堂上,以示荣耀。不过,他们可以复制一件较原物简单的黄马褂,以备公务需要时穿用。
但实际上功勋大臣们违背皇规或犯错误时,不但不能以"黄马褂"拿来救命,皇帝还要将黄马褂收回,以示惩罚。所以像影视剧中年羹尧那样抖威风的场景,基本上是不存在的。
再来说说和珅的那么多件黄马褂。
如上文所述,"黄马褂"实质上没有戏台上展示出的那样有特权,更多的是一份荣耀与面子。所以乾隆皇帝的宠臣和珅会得到20多件"黄马褂"似乎也就不出奇了。
众所周知,封建帝王实行的是"家天下",皇帝本人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加上"黄马褂"并没有实质上的特权,相当程度上,可以由着皇帝的喜好来,皇帝愿意赏赐就赏赐。
所以,乾隆时期的和珅得到皇帝喜爱,受到重复赏赐也不稀奇,毕竟这可以让得宠的他在各个重大场合长面子。
有书君语 :有书送书季开始啦~每周会免费赠送1000本实体书给大家作为福利,本次送出的是年度必读之书《无声告白》。私信回复:福利,即可免费包邮领取书藉,本次仅剩200本,先到先得哦~
由网友 尚宫女史 提供的答案:
黄马褂其实应该算作是清朝的一种政治工具,它被统治者拿来笼络、收买官员,是作为赏赐的物品出现的。当然这只是黄马褂中的其中一种,实际上,黄马褂是有多种类型的。简单来说,黄马褂及时黄色的马褂,属于行服的一种,顾名思义,行服也就是外出行走才穿的服装,这样看来,黄马褂就和武联系了起来,清朝时期黄马褂多是御前侍卫在穿,赏赐也是赏赐给建立功勋的高级武官,或者领兵的文官,再就是猎场上表现优异者。
在最开始,黄马褂只是一种职业装,上班的时候需要穿着,但是只有使用权,没有拥有权,当你离开了这个职位,黄马褂就被收回了。《啸亭续录·黄马褂定制》中有这样的记载:"凡领侍卫内大臣,御前大臣、侍卫,乾清门侍卫、外班侍卫,班领,护军统领,前引十大臣,皆服黄马褂。"
也就是会所皇帝的身边服侍的人都要穿黄马褂,如果是皇帝出巡,这扈从大臣们也着黄马褂,其作用就是制造一种御气,显得皇家威严无比,就这一点来说,黄马褂就是一种职业装。上班需要穿,下了班就得脱下来。
另一种黄马褂是皇帝再猎场上的赏赐物,我们知道,清朝时期,统治者们特别注重骑射,因此猎场围猎是很重要的一个活动,在围猎期间,大部分的官员都要参加,大家在猎场上一较高下,表现特别突出的就可能会被赏赐一件黄马褂,但是这个黄马褂并不是什么时候都能穿的,它只有在围猎的时候才能穿,平时是不准许穿的,这种黄马褂是一种荣誉的象征,就相当于颁发了一个荣誉证书,是对你骑射技术的褒奖,特权是没有的。
还有一种就是建立功勋的高级武将,会被赏赐黄马褂,最著名的莫过于太平天国时期的黄马褂赏赐,当时参与镇压太平天国的高级武将几乎人手一件或者几件黄马褂,不过这个时候的黄马褂就有点泛滥了,说贵重也贵重,说不值钱也不值钱,毕竟物以稀为贵,你有我有大家有的东西还有什么稀奇呢?不过即便如此,每个武将还是会以有一件黄马褂为荣,毕竟这是朝廷对自己的认可。
再有的就是皇帝专门赏赐有功的大臣的,这样的黄马褂就比较贵重了,说起特权来也是有的,至少有一点,当你穿着黄马褂在外办事的时候,对方就会高看你一眼,会有便宜行事的权力,但这种权力也不是说让你为所欲为,因为本身黄马褂在什么时候穿是有明确规定的,其他时候就只能供奉在家中,当祖宗一样弓着。
而且黄马褂也分两种,一种是赏给黄马褂,即皇帝赐给你一件黄马褂,仅此一件;另一种是赏穿黄马褂,这个没有件数规定,就是你可以自己制作黄马褂来穿。不过,不管是哪一种,等你犯了大错的话,还是可以被皇帝收回的,而且它也尚方宝剑、铁券丹书一样,看着很高大上,实际上并不能在关键时刻保命,顶多就是让你误以为这是免死金牌。
总起来说,黄马褂虽然听起来很威严,似乎很有权力,但其实不过是一个政治工具,并没有赋予身穿黄马褂的人多大的权力,实际上黄马褂对于被赐的人来说只不过是锦上添花而已。
而且越到清朝中晚期,黄马褂越来越泛滥,几乎成了烂大街的存在,但清朝初期的时候,黄马褂的赏赐其实是很谨慎的,数量极少,所以说和珅拥有20多件黄马褂,这基本算得上是杜撰,即便和珅在乾隆时期备受宠信,得了很多的赏赐,但说到黄马褂,和珅应该不至于会拥有这么多。不过和珅本身做过御前侍卫、内大臣等,原本就有黄马褂这个职业装。至于赏赐下来的黄马褂却是很少的,至少在嘉庆帝之前,赏赐的黄马褂还是稀有物品,但从咸丰帝开始,黄马褂就被赏给越来越多的官员,慈禧时期黄马褂的赏赐就更多了,慈禧身边有不少人立了功都得到了黄马褂,即便对方身份很低也不例外,比如慈禧的一个马车夫就得到过一件黄马褂。
但到底黄马褂还是清政府给赏赐下来的东西,仍旧是很有价值的,比如晚清时期的李鸿章就曾穿着黄马褂行走在国际上,比如据说在李鸿章出访欧洲的时候,曾拿黄马褂当清政府的旗帜,还有就是李鸿章在日本遇刺的时候,当时就是身穿黄马褂,鲜血染红了黄马褂,李鸿章还不肯让部下去擦,反而认为这是大功一件。
由网友 秋媚读史 提供的答案:
康熙二十一年,康熙以"三藩平定"为理由,东巡盛京,回自己的老家祭拜列祖列宗。当时,高士奇作为内廷大臣,是随行御驾中的一员,在途中,他写诗赞叹:"身随翡翠丛中列,队入鹅黄者里行。"这首诗,直接反映了当时护驾的侍卫,身着黄马褂的壮丽场面。
黄马褂的正式名称叫"明黄行褂"。行褂是清朝的王公贵族、大臣行服的一种,主要为官员骑马、行路时穿着,在其里面再穿着行袍或其他袍服,长装短衣,蓝黄相配。
黄马褂是清代宫廷御前大臣、侍卫随扈出行时穿着的服装,也是皇帝用以赏赐亲信大臣、宗室,让其身着赐衣而效忠自己的特殊方式。
纵观整个清王朝,黄马褂在其官制中,一直代表着特权和荣耀,许多高品级的大臣终其一生而不可得。最耀眼的黄马褂,就是李鸿章的那件。1895年,李鸿章赴日本谈判,被人行刺,血染黄马褂。李鸿章特地叮嘱下人,要将带血的黄马褂保存好,不要清洗,还感叹:"此血可以报国矣"。
清代制度,官的品级与职能都有相应的服装搭配。皇帝出巡时,"凡扈从、侍卫,皆服黄马褂",可以穿黄马褂的人有领侍卫内大臣、御前大臣、侍卫领班、护军统领、锐建营翼长等,其下有御前侍卫、乾清门侍卫、前引大臣等,也依据制度穿黄马褂。宫中侍卫之外的八旗护军及其他营的官兵,根本无权身着黄马褂。
从清代官制中黄马褂的实际使用情况来看,主要分为三种形式:
第一,御前大臣、侍卫等穿用黄马褂,是为皇帝的出行保驾护航,以明黄服装区别警戒区域。
"明黄"就是"淡黄",是皇家专属颜色,贵族只能穿暗黄,普通人只能穿"杏黄色"。《雍正王朝》中,图里琛和德楞泰穿的黄马褂就是这种。
用明黄色代表为皇帝服务,增强皇室的威严,即所谓"扈从銮舆,以为观瞻"。此时的黄马褂,如同员工的工作服。如果不再担任御前侍卫,黄马褂就不能继续穿了。
第二,皇帝恩赐宗室、近臣和奖赏武职官员的黄马褂,其中赏给武官的,要不是在八旗骑射比武中夺魁,要不就是得胜回朝,皇帝让他们高人一等;偶尔统治者高兴,也会赏赐给身边人,比如,慈禧就曾赏赐一件黄马褂给她的火车司机。
第三,皇帝赏赐大臣,有两种情形;其一,赏赐黄马褂,只赐予一件,即由受赏者穿用;另一种为赏穿黄马褂,这种级别较高,是受赏者既可一直穿用所赏之褂,也可以按季节自己制作其他明黄色的马褂。
被皇帝赏赐黄马褂就如同得到一张荣誉证书,平时只能放在柜子里,偶尔重大场合拿出来显摆一下,是皇帝驾驭臣子的工具,激励他们努力干活,忠心耿耿。有了这件褂子,相比其他赏赐"巴图鲁""双眼花翎"等,会多出一份与皇帝的亲切感,顿时感觉自己就是心腹,见到其他官员也会有种高出一截的自豪感。
和珅能够得到数量众多的黄马褂,不外乎两个条件,第一,与皇帝关系近,马屁拍的好又深谙臣道,深的乾隆赏识,适应了当时的风气;第二,才能出众,有解决问题的能力,多次立下功劳。
部分文章源于互联网收集,不代表默子网络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html369.cn/87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