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网友 彬彬优选1980 提供的答案:
在和珅心目中真正的对手只有一个人,那就是乾隆本尊,认为他知道只有把乾隆悟透了,朝堂之上根本没人是他的对手,可他蝇营狗苟一辈子,自以为揣摩透了乾隆的心思,最后还是功亏一篑,死在了乾隆手里,正所谓机关算尽,反误了卿卿性命。
由网友 独上 提供的答案:
首先排除掉2个人,纪晓岚官太小,只能给和珅"提鞋",刘墉没实权,没资格跟和珅斗!
和珅一生中有两大劲敌,一位压得和珅喘不过气,一位将和珅送上鬼门关!
和珅的真实实力
和珅从23岁得到乾隆赏识,之后就跟开挂了一样平步青云,短短30年就升迁了47次,从一个小小的仪仗侍卫做到了当朝第一权臣,盛宠持续30年而不衰,堪称奇迹。
和珅驰骋官场30年,曾担任过无数个重要职位,文华殿大学士、内阁首席大学士、领班军机大臣、吏部尚书、户部尚书、刑部尚书、内务府总管、翰林院掌院学士、四库全书正总裁官、步军统领……
这么说吧,整个大清所有的权力部门,和珅都曾担任过一把手,手眼通天,人称二皇帝!
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和珅的实力这么强,什么人才配做和珅的对手呢?
纪晓岚:官太小,只能给和珅"提鞋"!
纪晓岚,曾担任礼部尚书、协办大学士、太子太保等职位,从一品大员!
从一品大员,好像也不弱,应该能跟和珅过过招,你看电视里面演得多精彩,把和珅耍得团团转,事实上,纪晓岚真能斗得过和珅吗?其实不然!
纪晓岚一开始不受赏识,费了很大的力气才从新疆调回京城,当了一个没有实权的编修,跟军机大臣和珅压根就不是一个档次的,两人的身份可谓天差地别,和珅在天上,纪晓岚在地下。
和珅是文华殿大学士,一品大员,纪晓岚混了一辈子,连一个殿阁大学士都没混上,临终之际,皇帝可怜他,才给了他一个协办大学士,所谓协办,就是协助别人,只能坐在边上,同样没有地位。
纪晓岚巅峰时期虽然也能算是从一品,可一辈子都没去过军机处,手里一点实权都没有,反观和珅,军机处一把手,各个有实权的单位,和珅都担任过一把手,差距可不是一点半点。
纪晓岚在编写四库全书的时候,是他最风光的时候,担任总断官一职。
总断官听起来很威风,其实他上面还有总阅官,总阅官上面还有副总裁官,副总裁官上面还有总裁官,而这个总裁官就是和珅,没错,和珅是纪晓岚顶头上司的顶头上司,官大一级压死人啊!
无论吃从那个方面来说,纪晓岚都只能给和珅"提鞋",不敢跟和珅斗法,事实上,纪晓岚一直都很讨好和珅,经常充当和珅的写手,帮和珅润色一下文章,鞍前马后的伺候着。
刘墉:没实权,没资格跟和珅斗!
刘墉曾担任吏部尚书、体仁阁大学士、太子少保等职位,正一品大员!
正一品大员,威风凛凛,应该可以跟和珅斗一斗法,你看电视剧里面演得多精彩,刘墉根本不把和珅放在眼里,事实上,刘墉真有本事跟和珅斗法吗?其实不然!
刘墉为官的前25年,一直都是地方官,品级也不高,一直到57岁才入京为官,被封为内阁学士,从二品大员,官职虽不小,可是在和珅面前依旧不够看。
刘墉最巅峰的时候,做到了正一品大员,有浓墨宰相之称,当然,这也只是美称而已,他根本就没有执掌过宰相的权利,反观和珅,曾担任过无数官职,每一个都掌握实权。
一个是虚名锦绣,一个是手握实权,孰轻孰重?
即便是不比拼职位,单单比拼在乾隆皇帝眼中的分量,一个和珅能抵得上一堆刘墉。
和珅第1个真正的对手:阿桂,压得和珅喘不过气儿
仔细回想一下你就会发现,和珅真正独揽大权的时期分为2个阶段,其一是乾隆49年到乾隆54年,阿桂不在京城的时候,其二是嘉庆2年到嘉庆4年,阿桂生病去世的时候。
总结起来就是一句话:只要阿桂在,和珅就得矮一头,翻不起太大的浪花!
阿桂之所以能力压和珅一头,主要有2大原因!
1,出身高贵,背景强大
阿桂出身下五旗之一满洲正蓝旗,后因军功而被抬旗,变成了上三旗之一的正白旗,抬旗在乾隆时期并不多见,非功勋卓著不能达。
阿桂的父亲是三朝元老,曾担任刑部尚书、九门提督等职位,深受乾隆皇帝的喜爱,后来,阿桂已经青出于蓝,官职超过了父亲。
阿桂虽然是一位战功赫赫的将军,但还凭自己的本事考取了举人功名,按照清朝的规矩,八旗子弟不用参加科考也能当官,但阿桂不屑于走后门,硬是凭借自己的真本事考取了进士功名。
阿桂是一个官二代,是一个有真才实学的官二代,武能逢战必胜,文能治国理政!
2,战功赫赫,功不可没
清朝是一个看重军功的朝代,武将的地位要高于文臣,而阿桂更是武将之中的佼佼者,先后参加过平定金川、清远之战,平定金疆,镇压回民起义等战争,战功赫赫,地位更是高不可及。
乾隆41年,阿桂平定金川叛乱,战功赫赫,乾隆皇帝非常开心,封其为一等诚谋英勇公!
一等诚谋英勇公,4字公爵可不常见,整个大清只出现过4位,另外三位不是皇帝的小舅子,就是皇帝传说当中的私生子,阿桂能获得这一称号,靠的可是真本事,由此也能看出阿桂的实力和地位。
自乾隆42年5月开始,阿桂几乎每月兼任一职,短短3年就当上了领班军机大臣!
阿桂当领班军机大臣的时候,和珅虽然已经得到了乾隆皇帝的赏识,但也只是担任兵部尚书而已,跟拥有宰相之权的阿桂相比,差距依旧很大。
后来,阿桂经常离京办差,这才给了和珅可趁之机,官位越升越高,权利越来越大,地位越来越高,影响力越来越大,手底下拉拢了不少人。
乾隆54年,阿桂回京了,此时的和珅已经当上了文华殿大学士,同时还监管吏部和户部,位列一品大员,党羽势力异常庞大,几乎处于一手遮天的状态,可是在阿桂的面前,和珅依旧得第一头,原因很简单,阿桂是他的顶头上司。
阿桂坚持自己考功名,坚持自己上战场拼战功,他是一个有真本事的人,也喜欢有真本事的人,所以,阿桂很瞧不上和珅,在他眼中,和珅就是一个靠溜须拍马上位的人,一点本事没有,不屑与其为伍。
阿桂跟和珅属于一个单位,每次上朝的时候,原本应该站在一起,可阿桂偏偏要远离和珅,不跟他站在一块。
阿桂是和珅的顶头上司,和珅在汇报工作的时候,阿桂也是爱答不理的撞他,根本就不把和珅放在眼里。
和珅虽然强大,可一直生活在阿桂的阴影之中,足足8年,阿桂始终压制着和珅,压得和珅喘不过气儿,一直到阿桂去世,和珅才真正成为二皇帝。
和珅第2个真正的对手:王杰,将和珅送上鬼门关
和珅如日中天的时候,被人称为二皇帝,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可偏偏就在这个时候,依旧有人瞧不上他,处处与其作对,这个人就是状元清官王杰。
王杰,陕西人,八岁丧父,家境贫寒,靠着努力学习才考中了举人,之后,他没有着急去考进士,而是在两江总督尹继善手底下找了个活干,先赚钱孝敬老母亲。
尹继善十分赏识王杰的才学和书法,动不动就让王杰替自己写折子,还经常拿王杰的一些书法作品去讨好乾隆皇帝,而这一切,王杰本身都不知道。
乾隆24年,王杰40岁,终于考中了进士,参加殿试的时候,考官给了一个第三名,可是乾隆在阅卷的时候,一眼就认出了王杰的字迹,非常开心,当时就决定让王杰当状元。
乾隆的这一举动,并非荒唐,也并不是完全按照自己的喜好做事,事实上,他让王杰当状元有三大理由:
其一,王杰的字非常好,乾隆非常喜欢。
其二,王杰的文章非常好,比起第一名也毫不逊色。
其三,王杰出身西北,西北正在用兵,出一个状元可以鼓舞士气。
于是,王杰就成了状元,之后更是平步青云,先后当过兵部尚书、军机大臣、东阁大学士等职位,妥妥的一品大员。
当时,和珅虽然权倾朝野,势力很大,可是,王杰从来都不把和珅放在眼中,不仅不怕,甚至还要主动讽刺一番。
有一次,和珅正在跟一群小弟欣赏水墨丹青,一时兴起,便想让状元王杰也来看看,没想到直接被王杰怼了回去:"腐败之人,也配欣赏水墨丹青?"
又有一次,和珅想要跟王杰套近乎,当众拉住王杰的小手,一边摸一边说:"状元郎的手就是不一样,真软乎,就像春天里娇柔的花朵。"
不得不说,和珅拍马屁还真是有一套,可惜的是,王杰根本就不吃这一套,又怼了回去:"这破手又不会往家里搂钱,有什么好的?"搞得和珅灰头土脸,尴尬了好半天。
后来,王杰跟着嘉庆帝一起清算了和珅,将和珅送上了鬼门关。
对于王杰这样的大清官,嘉庆帝是非常喜欢的,70岁的高龄还不让退休,硬是让他当首辅大臣,一直干到80岁才退休享清福。
写在最后
事实证明,电视剧终究还是电视剧,纪晓岚也好,刘墉也好,这些名声赫赫的大佬,其实根本斗不过和珅,只有阿桂和王杰这种有真本事、有风骨之人,才能压制并战胜和珅!
由网友 香茗史馆 提供的答案:
当然不是《铁齿铜牙纪晓岚》中的纪晓岚,实际上当时有资格和能力与和珅对决的一共有四位,阿桂、刘墉、王杰、董诰,不过从严格意义上来讲,阿桂和刘墉也算不上,和珅真正的对手是王杰和董诰两人。
阿桂
阿桂和刘墉虽然与和珅不对付,但阿桂由于年龄和资历的原因,不愿意与和珅有所交集,和珅对其也有些敬而远之。
阿桂全名章佳·阿桂,是大学士阿克敦之子,满洲正蓝旗人,后因新疆战功被抬入正白旗。其长期戍守西北边疆,先后参加了大小金川之役、平定大小和卓叛乱等多次战役,历任内大臣、汉军镶蓝旗都统、军机大臣、满洲正红旗都统、伊犁将军、四川总督等。
满桂实际上要比和珅大33岁,而且其长期在外领兵,与和珅并无交集。直到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返京之后这才与和珅有了交集,此时的和珅一党已经完全把持了朝政,阿桂虽然是首席军机大臣,地位在和珅之上,也对和珅的专权乱政很是痛恨,但由于已经年过古稀,实在有些力不从心,对于和珅也只是"乃除召见议政外,毫不与通交接"。
所以,严格来讲,阿桂并不算是和珅的直接政治对手,不过其属下的王杰和董诰两人却是和珅的直接对手。
刘墉
刘墉在成为京官之后,面对和珅的权势滔天,也只能"委蛇其间,惟以滑稽悦容其间",与和珅没有爆发什么剧烈冲突。
刘墉是大学士刘统勋的长子,乾隆十六年(1751年)中进士后,历任翰林院庶吉士、太原府知府、江宁府知府、内阁学士、体仁阁大学士等职,以奉公守法、清正廉洁闻名于世。
刘墉在资历上虽然也有能力与和珅一战,但与阿桂面临着同样的问题,一是刘墉在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之前,一直在外地为官,与和珅没有什么交集。二是刘墉只比阿桂小2岁,比和珅足足大了31岁。
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刘墉升任直隶总督、吏部尚书,兼理国子监事务,从这一时期开始,刘墉才真正到京城办公,与和珅的交集变多,但面对权势滔天的和珅,刘墉实际上也没有什么好的办法,更多的是"虚与委蛇"。而且在此后数年不断犯错,官声渐不及从前,并多次受到皇帝责备。
其实从刘墉的仕途来看,刘墉在调入京城前后,官声两极分化极为严重。直到嘉庆四年(1799年)三月,刘墉奉旨办理和珅一案,这才再次展现出不畏权势的一面,拟定和珅罪行20条。可见,刘墉虽然不愿与和珅一党为伍,但由于当时朝廷局势,以及其长期在外为官,京中根基较浅等原因,他也没什么好办法。
王杰
王杰青年时期曾在江苏巡抚陈宏谋门下当幕僚,深受器重,后在科举中高中状元,成为了陕西在清朝开国以来的第一位状元。
步入仕途之后,王杰最初在南书房当值,后经多次升迁,官至内阁学士,乾隆三十九年(1774)任刑部侍郎后又转调史部,擢升右都御史,乾隆五十一年(1786)出任军机大臣,上书房总师傅,第二年又出任东阁大学士,总理礼部。
王杰在朝四十余年,忠清劲直,敢于直言,不结党营私,不趋炎附势,是当时和珅的头号政敌,经常与和珅在朝中争得面红耳赤。
有一次,和珅拿出一幅水墨画,请王杰一起观赏。王杰为讽刺和珅贪得无厌,便用双关语说:"贪图财利的风气,居然到了这个地步!"和珅听罢,无言以对,只好悻悻离开。
还有一次,和珅为了讨好他,在议政后拉着他的手,开玩笑地说:"状元宰相手果然好。"王杰说:"这手只会做状元宰相,不会要钱,有甚么好处?"
王杰不仅在朝中与和珅据理力争,更是多次直接嘲弄、批驳乃至弹劾和珅,而和珅也在无时无处的伺机报复于王杰,奈何王杰为官清廉,和珅实在找不到什么把柄。
董诰
董诰是工部尚书董邦达长子,与其父有"大、小董"之称,乾隆二十九年(1764)中举,隔年会试,名列一甲第三,得中探花,乾隆皇帝将其改为二甲第一,作金殿传胪,形降实升。
进入仕途后,董诰从庶吉士、编修、工部侍郎等职一直做到了军机大臣、东阁大学士、文华殿大学士(即宰相),更是在军机处先后任职四十年。
与王杰的形势作风不同,王杰更多是与和珅"正面刚",而董诰则是尽力周转。当时和珅在朝中势力极大,经常利用权力排除异己,而董诰在军机处任职期间,遇到这种事情多次周转纠正,避免了和珅在朝中的一家独大。
嘉庆继位之后,赞其"卒能歼除巨憝,朝纲不坠"。
王杰与董诰两位军机大臣,一明一暗,这才是和珅真正的政治对手。
由网友 睿哲读书 提供的答案:
和珅在朝堂上有很多政敌,但真正能被和珅视为对手的可不是纪晓岚、刘墉那些人。和珅真正的对手只有两个人,一个活生生折磨了他20年并亲手给他送上白绫;一个则是直接让他倒台。
乾隆一朝,要说谁最受宠,和珅说第二没有敢说第一。
和珅,出生于福建副都统常保家中。9岁时,与7岁的弟弟和琳成为孤儿,幸得一位老家丁和父亲的一个小妾保护,才没被赶上家门。后来以文生员的资格承袭三等轻车都尉,23岁时得以在乾隆面前展示自己的才学,做了乾隆仪仗队的侍从。
30岁时通过李侍尧贪纵营私案,深得乾隆宠信,开始在官场上像坐火箭般地窜升。20年间先后担任和兼任众多关键职务,包括内阁首席大学士、领班军机大臣、吏部上书、户部尚书、刑部尚书等,全都是正一品、二品的重要职务,封一等忠襄公,这也是非皇族大臣的最高爵位了。
乾隆还将其最宠爱的小女儿十公主下嫁给他的儿子丰绅殷德,妥妥的皇亲国戚、朝中重臣。一个官员担任如此多的重要职位,又如此受宠的,别说是乾隆朝,历朝历代也找到不第二个了。
和坤初为官时,还是比较清廉的,但随着他大权在握,加之又是皇亲国戚,他的私欲就日益膨胀,常常利用职务之便,结党营私,聚敛钱财,贿赂笼络地方势力,笼络不了的,就用恐吓、暴力等方式进行打击。
因此和珅在朝堂上的政敌颇多,尤其是那些不愿意趋炎附势、刚正廉洁的官员。
和珅在朝堂上的政敌很多,但并不是所有人都有资格成为和珅的对手
所谓的"对手",是指本领、能力、水平不相上下的劲敌,朝堂上虽然有很多人与和珅不和,但都没有资格成为和珅的对手,这些人和珅要么没把他们放在眼里,要么分分钟就让他们不能翻身。
比如我们最熟悉的纪晓岚和刘墉。在电视剧里,我们看到这两人与和珅斗得死去活来,但真实的历史并非如此。
- 先说纪晓岚
真实历史上的纪晓岚比和珅大26岁,纪晓岚编纂《四库全书》时,和珅才刚来到乾隆的身边。
而且呢,纪晓岚是文官,他擅长的是编书、写诗、对对子之类的业务,在乾隆朝时,他做到的最高职位是礼部尚书。
而和珅是朝中重臣,掌管的是军机要职,两人同朝为官,别说业务不重合,就是在官职上,那纪晓岚与和珅差的也不是一丁半点儿,纪晓岚根本就不会也不可能是和珅的对手。
纪晓岚虽然不是贪官,但也绝不是什么刚正不阿的好官。真实的纪晓岚好色,有一妻六妾。纪晓岚还是一个讲究人情的官场老油条,他曾经就因为包庇贪官卢见曾而被人揭发,以至于被乾隆流放到乌鲁木齐。后来他又因为包庇自己的二儿子纪汝传而被连降三级。
而且历史上的纪晓岚其实并不受乾隆的待见,乾隆也从未主动和纪晓岚讨论过军国大事。有一次,纪晓岚上奏国家大事,就被乾隆训斥:
"朕以汝文学优长,故使领四库书,实不过以倡优蓄之,尔何妄谈国事。"
这样的纪晓岚,根本就不可能与和珅作对,而且也不值得和珅将其视为对手。
- 再说刘墉
刘墉是首席军机大臣刘统勋的长子,和电视剧上演的一样,确实是一个奉公守法、清正廉洁的好官。
刘墉比和珅大了整整30岁,在刚入官场时,也是兢兢业业,虽然没有像和珅那样在官场上一飞冲天,也是颇受乾隆的重用。
但在和珅开始如日中天后,刘墉在官场上开始有点混日子了,屡次犯错,自然也是屡次遭到乾隆的责备和处分。
刘墉为什么当官初期和晚期相差这么大呢?最主要的还是被和珅伤到了。作为一名清官,刘墉自然和和珅不是一路人,所以他也一直在暗搓搓地压制着和珅,甚至有两次还小胜了和珅。
一次是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支持御史钱沣审理山东巡抚国泰贪纵营私案。国泰与和珅是一伙的,国泰贪污的钱有一大部分是流进了和珅的口袋,和珅有意要偏袒国泰。但因刘墉主持正义,钱沣据理力争,最终使得国泰伏法。
还有一次是乾隆六十年(1796)年,在乾隆禅位给嘉庆时,和珅知道乾隆禅位让权内心是极不情愿的,他也担心嘉庆大权在握,自己就完了,就给乾隆出了馊主意让他"传位而不传大宝"。
最后是刘墉挺身而出,对乾隆说:"传禅而不与玉玺,则天下闻之,谓陛下何如?"乾隆最后才心不甘情不愿把玉玺交给嘉庆,让和珅的如意算盘落空。
但是更多的时候,刘墉对于和珅是无能为力的。当时的和珅炙手可热,刘墉只能"委蛇其间,惟以滑稽悦容其间",也就是说他表面还要与和珅虚与委蛇。
而和珅大部分时候也是没有把刘墉放在眼里的,一来刘墉年纪大,晚年又经常犯错,跟和珅根本就不是一个级别的,他最高的的职位就是大学士,一辈子没有当过军机大臣,对和珅并没有形成直接的威胁。二来,刘墉是汉臣,这是他的硬伤,也注定了他永远都成不了和珅的对手。
从官场的职位上来讲,有资格成为和珅对手的,就是首席军机大臣阿桂,但事情并没有这么简单
阿桂,章佳氏,满族正蓝旗人,后因军功抬入正白旗,属于八旗中的"上三旗",身份高贵。阿桂的父亲叫阿克敦,官至是协办大学士、刑部尚书。
阿桂不仅学问优,军事才能也很高,先后参与了平定大小金川、大小和卓、远征缅甸、平定宝岛叛乱等大型战役,是乾隆朝出将入相的少数重臣之一,四次被绘像于紫光阁,两次名列第一。
阿桂也因此一路也从军机处章员做到首席领班军机大臣、武英殿大学士和太子太保的职位,封一等诚谋英勇公。
可以说,阿桂是靠着军功和真本事一路升迁的,为人又正直,这样的人,对于和珅这种靠溜须拍马上位的人,自然是看不惯。
事实上,和珅也一心想要扳倒阿桂,自己好坐上首席的位置。虽然乾隆宠信和珅,但他也无法撼动一个拥有军功的人。
照理来说,阿桂除了不是皇亲国戚外,其出身、官阶、在朝中的威望都要高于和珅,加上乾隆对他也是十分的敬重,他要压倒和珅也是有可能的,事实却并非如此。
因为诡计多端的和珅用了一招:你不是会打仗吗?那就让你一直在外面打仗就行,这样就碍不到自己什么事了。
阿桂临终之前,就曾对军机大臣董诰和王杰说:"和珅每每向皇上推荐外差给我,是想累死我,我深知他的诡计,但皇恩浩荡,我又怎能拒绝,如今他确实是得逞了。"
在和珅火箭般窜升的十几年间,作为首席军机大臣的阿桂,大部分时间都在出外差,很少在京城处理政务。直到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73岁的阿桂才没有再被外派,而是留在京城处理政务。但此时朝中的大权早就被和珅趁机窃取了。
阿桂虽然对和珅专权乱政很是痛恨,但碍于乾隆年事已高,自己也年逾古稀,力不从心,对此也无可奈何。他能做的,就是不与和珅同流合污,除了乾隆召见外,不与和珅有任何往来,即使是面见乾隆,他也是离和珅远远的。
乾隆六十年(1796年),乾隆禅位于嘉庆。同年,80岁的阿桂因病向乾隆请辞,正式结束了仕宦生涯。
所以,阿桂虽然有能力可以成为和珅的对手,但因为常常被乾隆支出去公干, 没有什么机会成为和珅的对手。
和珅真正的对手只有两个人,一个硬生生折磨了和珅20年,一个则是直接让和珅倒台
前者就是嘉庆帝的老师、军机大臣王杰,后者则是嘉庆帝。
- 唯一敢在朝堂上与和珅正面刚的大臣——王杰
王杰是山西韩城人,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以陕西会考第一参考殿试,高中状元,成为清朝开国第一位陕西状元,一开始在南书房当值,后经多次升迁,官至内阁学士。乾隆五十一年,出任军机大臣,上书房总师傅,也就是皇子们的老师。
王杰这个人为官廉洁,脾气耿直,为官四十年,不结党营私,不趋炎附势。别的官员,比如刘墉、阿桂知道和珅这个人诡计多端,都不敢与他正面冲突。但王杰不同,他经常当面顶撞和珅,给他难堪。要说朝堂上最让和珅头痛的人,非王杰莫属。
有一次,和珅拿出一副山水墨宝,在军机处值房挂出来炫耀,大臣们连声附和,夸这画多好多值钱。王杰却讽刺道:"真没想到,朝廷贪墨之风竟然到了这个地步。难怪白莲教起义这么多年,朝廷花了数万两银子都没有平定。"这话令大臣们都十分难看,和珅也颜面扫地。
和珅一心想要扳倒王杰,但王杰为官不卑不亢,不贪不占。
这样清廉正直的官员,是贪官最害怕的,对于贪官来讲也是最危险的存在。但这样的人,又很不好对付,因为你基本上找不到他的错处。和珅便想着既然扳不倒,那就拉拢吧。
一次,下朝后,和珅突然走过去握住王杰的手,开玩笑地说道:"状远宰相的手果然是好啊!"王杰立即抽回手,冷哼道:"这只手只会做状元宰相,又不会要钱,有什么好的?"一句话把和珅怼得满脸通红。
和珅一边要忍受王杰的嘲弄和顶撞,一边还要三不五时地在朝堂上遭受他的弹劾,对王杰自然是恨得咬牙切齿,想方设法要寻机报复他。
有一次,和珅听说王杰在老家盖有"三王府"、"四王府",也顾不得查清事实,赶紧跑到乾隆跟前去告状。乾隆还没有完全糊涂,他不相信王杰这样的人会贪污,便密令亲信去调查。
调查后才知道,这是当地人根据其姓氏及排行给的一种开玩笑的称呼,事实上王杰家的老宅破陋不堪。随后,乾隆特诏王杰、和珅进宫,并对王杰说:"作为宰相,你家老宅太简陋了,朕赏你3000两银子去修一下。"王杰觉得莫名其妙,但还是谢绝了乾隆的好意。
乾隆驾崩后,嘉庆帝立即宣布了和珅的二十大罪状,命刘墉和王杰一同审理。案毕后,嘉庆责令和珅在家中自尽,王杰亲自给他送去了白绫。
- 被"二皇帝"和珅压制三年的嘉庆帝,是和珅一生最大的对手
嘉庆作为乾隆的第十五子,在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才被封为和硕嘉亲王。乾隆帝是历朝历代中最恋权的皇帝,在登基之初,就决心要改变皇族成员染指核心权力的传统,立下了"亲王不领军机"的制度。
所以起初,嘉庆对和珅是没有什么威胁的,虽然嘉庆一直看不惯和珅阿谀奉承的嘴脸,但和珅一直也没有把嘉庆放在眼里。
一直到乾隆六十年(1796年),乾隆终于要兑现他曾经发过的誓言"不敢同圣祖康熙在位年数相同,如有幸在位60年,就会传位于皇子",最终选定了皇十五子永琰。
这个结果让和珅大吃一惊,因为和珅一直与永琰也就是嘉庆的关系不好,他之前一直看重的是皇十一子永瑆。
如果乾隆就这么把大权交给嘉庆,和珅失势是一定的,严重的就是倒台,这令和珅十分心焦。
他先是苦劝乾隆不要那么快禅位无果后,退而求其次,建议乾隆"让位不让权",将政事抓在手上,嘉庆要做什么决策,都需要去请示乾隆,相当于嘉庆其实只是个傀儡皇帝。
朝政大权掌握在乾隆手上,什么都需要和珅传话,和珅成了名副其实的"二皇帝",加上乾隆老了,脑子也不太好用,很多圣旨都是和珅替乾隆下的,这令嘉庆苦恼不已,对和珅的恨意也越来越深。
但乾隆退位时已经85岁了,在世的时间也没多久了,难道和珅就不怕等到嘉庆即位后对自己进行大清算吗?他为什么不趁机讨好嘉庆给自己留一条退路呢?
并不是他不想,而是他不能!
乾隆晚年在很多事情上都很糊涂,唯有对权力不糊涂,他之所以把权力抓在自己手上,就是担心自己会像唐高宗李渊那样,当了太上皇之后,被李世民苛待。他对和珅的信任,就是为了制衡嘉庆的权力。
和珅不可能一边讨好乾隆,一边讨好嘉庆,这样的结果就是两边都不讨好。所以他必须趁着乾隆还大权在握时,狠狠打击嘉庆,阻止他拥有大权,把他架空,然后壮大自己的力量,这样即使日后嘉庆独揽大权时,身边都是他的人,嘉庆想动他也要忌惮几分。
或者有可能,激怒嘉庆,让他起谋反之心,这样就能将其废除另立新君。
和珅的心腹福长安对此不是很有信心,和珅却说:"我生平的对手,如李侍尧、海成之辈,都被我打得难以翻身。即使是阿桂、福康安,也是投鼠忌器,不敢与我正面为敌。现在,能与皇帝成为对手,也是我的荣幸。"
那他都做了什么呢?
先是向乾隆进谗言,阻止嘉庆调自己的老师朱珪来京,说嘉庆此举是为了夺权,虽然有董诰为嘉庆说话,但朱珪最终还是没能来京帮助嘉庆,而是被调到安徽当了巡抚。
然后又将自己的人派到嘉庆身边,监视他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
更为可恶的是,嘉庆帝的皇后喜塔腊氏病逝,由于乾隆年纪大了特别怕死,觉得皇宫里办丧事很晦气,和珅看中乾隆的心事,但想以此来击溃嘉庆的心理,代乾隆下旨"皇后丧仪从简,皇上只许穿7天素服,不许穿丧服......皇后丧仪期间,宫内奏事理政一切如常"。
嘉庆心里非常受挫,大清朝没有一个皇帝如此的受气吧!但幸而,嘉庆这个人其他本事一般,却特别会隐忍,让和珅误以为他是个怯懦的人,慢慢对他放松了警惕。
只不过和珅千算万算也没有算到,"懦弱"的嘉庆居然会在乾隆驾崩的第二天就对他动手,他终究还是晚了一步。
韬光养晦的嘉庆,只用了半个月的时间就扳倒了不可一世的和珅。而他的那些所谓的党羽,在知道他大势已去时,也没有一个人站出来为他说话,反而纷纷站出来与他撇清关系,在他的罪状上添砖加瓦。
1799年2月22日,在乾隆死后的第十五天,嘉庆赐和珅在家中自尽,时年49岁。
由网友 史晓生 提供的答案:
能有资格成为和珅对手的,勉强来说只有两个半人。
受电视剧影响,很多人认为幽默风趣、文采斐然的纪晓岚,是和珅的最大对手,其实在历史上,纪晓岚与和珅的地位相去甚远。
换句话说,他远远不够格成为和珅的对手。
那么,权倾朝野、深得乾隆宠信的和珅,都有谁能与之棋逢对手呢?从严格意义上来讲,只有三个半人。
这其中,我们熟知的刘墉,顶多只能算半个,剩余两个人,才称得上是和珅真正的对手,其中有一位,不仅敢公然跟和珅叫板,并且还经他之手,一举扳倒了和珅。
先说刘墉。
之所以说刘墉只能算是和珅的半个对手,主要是他的官职级别不够,刘墉在乾隆一朝,最高的官职也不过是工部尚书兼直隶总督,并且还是个"协办大学士"。
而和珅呢,在乾隆四十一年时,就已经出任军机大臣,到了乾隆退位前后,和珅俨然成了大清朝实际上的"话事人"。
而我们都知道,清朝的权力中枢是军机处,但刘墉一生均未涉及于此,所以,他只能算是和珅的半个对手。
并且,刘墉一生的仕途并不算很顺畅,期间曾因为各种问题遭到多次降级处理,直到乾隆四十二年时,他才混了一个三品官。
最重要的是,刘墉与和珅的年龄相差不少。
刘墉生于康熙五十九年(公元1720年),而和珅则生于乾隆十五年(公元1750年),两人之间,差了足足三十岁。
也就是说,刘墉的前半生,几乎与和珅没什么交集,他在初入仕途的时候,和珅才刚出生。
而两人真正意义上的交手对决,也是在刘墉六十多岁时发生的事情。
乾隆四十七年(公元1782年),历来以刚正不阿而闻名的御史钱沣上疏乾隆皇帝,弹劾山东巡抚国泰贪腐府库银两、向地方官员索贿等罪。
奏疏递到乾隆皇帝处后,乾隆指示时任左都御史的刘墉,以及军机大臣和珅,加上御史钱沣,三人一起前往山东,会同审理此案。
但这其中,国泰是和珅的党羽,因此,就在开始审理之前,和珅就秘密写信给国泰,要他借银填库,应付检查。
并且,在审理开始后,和珅也有意袒护国泰,导致审理一时陷入僵局。
同时,为了达到给国泰免罪的目的,和珅还在暗中意图收买钱沣,但遭到了钱沣义正言辞地拒绝。
但钱沣毕竟人微言轻,况且自己势单力薄,根本不是和珅的对手。
最终,还是刘墉站了出来,公开表示支持钱沣,这才让钱沣有了十足的底气,不仅一举粉碎了国泰等人借银填库的阴谋,并且又坚持正义,终使得国泰伏法。
电视剧《雍正王朝》中,雍正登基后爆发的"诺敏案",其故事原型就是借鉴于此。
而在国泰一案中,刘墉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正是他的支持,钱沣才能和国泰的后台和珅硬刚到底,这件案子,也是刘墉第一次与和珅正面对决。
但在案子了结后所发生的一系列事情,却让刘墉大受触动,自此像是变了一个人一样。
国泰被下狱后,刘墉等人回京,之后,刘墉将和珅与国泰有书信来往一事奏报乾隆,准备弹劾和珅一个包庇之罪,但乾隆对刘墉的奏报并未表态,也未对和珅有任何处分。
乾隆的反应,让刘墉明白,和珅远不是他能撼动的。
同时在不久后,御史钱沣莫名其妙地被降了职,并且还是连降数级, 而终其一生,再未受到过重用。
甚至,在数年后,钱沣又突然死在了京城的某个会馆之中,当时就有传言,说是因为钱沣计划弹劾和珅,结果遭到了和珅的毒手。
种种事情,都让刘墉开始变得畏首畏尾,也让他明白,和珅在乾隆心中的位置是无人能及的。
自此,刘墉开始明哲保身,同时也变得圆滑起来,就连乾隆都曾指责过他"向来不肯实心任事,行走颇懒"。
所以,从刘墉的之后的表现来说,他不能完全称之为和珅的对手,顶多只能算是"半个"。
不过,到了乾隆去世、嘉庆亲政之后,刘墉则一反常态,又回到了当初主持公道的姿态,尤其是在审理和珅时,多方搜集证据,查证和珅诸多罪状,最终将和珅正法。
说完刘墉,另一个能称之为和珅对手的,就是清朝名将阿桂。
阿桂是大学士阿克敦之子,他在乾隆三年中举后,便开始出任为官,并且自此开始得到乾隆皇帝的重用。
其一生曾随征过大小金川,还参与过平定大小和卓之乱,可以说,乾隆一朝的数次重要战役,均有阿桂的参与,且他在其中还多有立功。
正是因为战功显赫,阿桂的官职也越升越高,到了乾隆四十四年时,由于前任军机处领班大臣于敏中病逝,阿桂得以升迁至新一任军机处领班大臣,成了名副其实的朝中重臣。
而此时的和珅,才刚刚进入军机处三年有余,因此从资历上,他还和阿桂差得很远。
不过,和珅与阿桂之间的矛盾,早在乾隆四十三年就已经展开,当时和珅为打击如日中天的阿桂,便上疏弹劾阿桂之子阿迪斯,称其有贪赃枉法等罪。
而事后查明,阿迪斯确有其罪,并且和珅还向乾隆献上了所谓的阿迪斯贪污罪证,最终导致乾隆大怒,将阿迪斯发配伊犁充军。
同时,作为阿迪斯的父亲阿桂,也因为此事受到牵连,被官降两级。
也正是从这件事开始,和珅与阿桂的梁子算是结下了,在此之后,阿桂对和珅日趋冷淡,就连上朝都不愿与和珅站在一起,甚至和珅找他议事,阿桂也是"漫应之"。
而在不久之后,和珅再一次找到机会对阿桂下手。
当时,有官员弹劾阿桂的义子,时任平阳知县的黄枚贪赃枉法,且数额巨大,奏疏递到乾隆处后,乾隆指示阿桂亲自前去审理。
但由于黄枚是阿桂义子,因此在前期阿桂有意包庇,不过,这件案子被和珅得知后,暗中开始推波助澜,并弹劾阿桂有隐瞒之罪。
最终,迫于来自乾隆皇帝的压力,阿桂不得不秉公处理,查实黄枚确有贪腐之罪后,黄枚被勒令处死,阿桂也有连坐之罪,但最终乾隆放其一马,并未对其问责。
这件案子,可以说是阿桂完败于和珅,为此他极为不满,而在不久之后,阿桂狠狠教训了和珅一次。
乾隆四十六年,甘肃河州循化厅(今青海省循化县)百姓因不堪当地官员欺压,便组织了起义活动,刚开始,起义军一路所向披靡,很快就打到了甘肃首府兰州城下。
闻听此事,乾隆极为震惊,当即委派和珅与阿桂一同前往甘肃平定起义。
但到了甘肃后,和珅仗着钦差身份,强行要求清军兵分四路出击,结果,大军出击后,遭到起义军围堵,最终导致其中一路大军全军覆没,大将图钦保也因此战死。
本身当时的清军将士,对和珅这个靠着谄媚上位的官员就不满,而经历了大败后,更是对和珅是讨厌至极。
数日之后,阿桂率援军赶到,在得知战败之事后,当众便质问和珅为何如此,刚开始,和珅将责权推脱为将领不听指挥,于是阿桂马上下令全军集合,而所有将士均在极短的时间内集合完毕。
这下,和珅所谓的"将士不听指挥"托词不攻而破,因此,阿桂便当着众将士的面再次质问和珅,将士如此配合,究竟是谁有问题。
最终,和珅明知道这是将士有意为难自己,但也无可奈何,因此不得不低头认错,承认是自己指挥失当导致战败。
而在事后,得知一切的乾隆皇帝,也对和珅进行了训斥,批评他"在军事不归一",并当即责令其回京述职。
这件事,也是和珅与阿桂彻底结仇的导火索,而自此之后,双方差不多是互不相让的状态。
但不管和珅如何忌恨阿桂,阿桂确实有诸多军功在身,因此,和珅也不敢对阿桂怎么样,最终也只能是井水不犯河水,能躲就躲远点那种。
而阿桂也一直活到了嘉庆二年,在其人生后期时,和珅的权势已经是一手遮天,而阿桂也知道自己扳不倒和珅,因此其在晚年之际,对和珅的态度,也变成了"听之任之"。
总体来说,阿桂与和珅之间,存在的矛盾并非是政见上的不同,而是阿桂由于资历老且战功显赫,成了和珅上位的绊脚石,因此双方才会爆发一次又一次冲突。
而真正敢和和珅硬刚,且一手扳倒和珅的,则是有"状元宰相"之称的王杰。
王杰是清朝开国以来,陕西的第一名状元。
当时,乾隆皇帝正计划在北方选拔人才,而王杰以陕西会考第一的佳绩,得以去往京城参加会试,并且凭借斐然文采,再次高中探花,最终被乾隆钦点为头名状元。
高中状元后,王杰踏上仕途,先后曾在刑部、吏部等部门任职,到了乾隆五十一年时,他已经是军机大臣兼上书房总师傅。
除了诸多官职之外,王杰还有一个身份,那就是嘉庆皇帝的授业恩师。
从乾隆五十年左右开始,王杰就开始教授嘉庆学业,并且,他的教育方式极其严厉,丝毫不顾及嘉庆已是太子的身份。
据记载,嘉靖曾有数次,因为学业未达到王杰的要求和标准,被王杰罚站和罚跪。
不仅仅是在教育上严厉,王杰在性格上也一向以刚直不阿闻名,在他为官的几十年中,与和珅的对抗也一直没有停止。
当时经常出现的局面就是,王杰在朝堂上,不仅敢与和珅争得面红耳赤,同时也没少讽刺和珅。
比如某次,和珅在散朝后走到王杰跟前,拉着王杰的手假惺惺地说,宰相的手长得真好,而王杰则当着众人的面,当即回到,手长得再好,也只能舞文弄墨,不像和珅还会要钱。
这下把和珅当场臊的脸红脖子粗,但却对王杰也无可奈何。
当然,和珅也不是一个宽宏大量的人,他对这个经常挖苦他,和他对着干的王杰恨得牙根儿痒,总想找机会弹劾王杰一把。
而在之后,和珅听说王杰在老家盖房子,据说规模很大,有"三王府"、"四王府"之说,于是就认为机会来了,马上上疏对王杰进行弹劾,指出他有贪赃枉法之罪。
不过,对于和珅弹劾王杰,乾隆皇帝倒是十分平淡,因为他知道王杰这个人出了名的廉洁,但他也留了一个心眼,暗中派人前往王杰家乡查证。
结果一查之下才知道,所谓的"三王府"、"四王府",是当地人就其姓氏及排行,而作为一种开玩笑的称呼。
而王杰真正的老家宅邸,实际上寒酸至极,甚至比当地普通人还不如。
并且,在负责查证的人回宫,并将这其中原委告诉乾隆后,乾隆也是哈哈大笑,事后,还特意将王杰召进宫,赏给他三千两银子,让他把老家的宅子修缮一番。
自始至终,王杰都不知道怎么回事,最终他还是拒绝了皇帝的美意,没收这三千两银子。
而通过这件事也能够看出,王杰在当时确实清廉无比,正所谓行得正坐得端,这种品格让和珅纵然对他再为不满,但也找不到他的毛病。
到了嘉庆亲政之后,王杰作为主要负责人,参与了审理和珅一案,并且在查找和珅罪证方面,王杰出力不少,亲自搜集证据,最终确定了和珅的二十条大罪。
事后,和珅被嘉庆赐死,家产也被抄没,可以说,和珅能被扳倒,王杰在其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更重要的是,他作为老师,自身清廉的品格,也对嘉庆影响很大。
嘉庆九年(公元1804年),王杰病逝于京师,在其死后,嘉庆帝下令按亲王礼仪安葬王杰,还亲自撰写祭文,称王杰"不畏权贵、敢斥恶邪",并赠太子太师衔,赐谥号文端,恩准王杰入祀贤良祠。
综上所述,能在品级、官位以及影响力上,成为权臣和珅对手的人,只有阿桂、王杰两人,刘墉由于品阶较低,且仅在前期与和珅交锋过一次,因此他只能算是和珅的半个对手。
由网友 鬼山枫语 提供的答案:
和珅唯一的真正对手
和珅权势极大,获得了皇帝的赏识之后,从乾隆四十年崛起,一品二品的官职当过不少,比如满洲都统、步军统领、领侍卫内大臣、礼部尚书、户部尚书、军机大臣和大学士,常常身兼数职,整整红了二十年。
给他找个真正的对手很难,因为他的后台老板是乾隆,乾隆没死的时候,就连登基之后的嘉庆都不能对抗和珅,因为乾隆老得说不清话,只有和珅一个人能猜出他的意思,嘉庆和所有大臣只有听命的份。
不过和珅还是有一个对手,那是他的真正对手,嘉庆皇帝。
让我把大家听到的对手列举出来,一一辨析,以证明嘉庆皇帝才是终极杀手。
第一梯队:传说中的对手
说起和珅的对手,大家的直接印象就是刘墉与纪晓岚,他们两个一直是影视热门,戏弄和珅对抗和珅的故事众人皆知,然而事实却是,刘墉与纪晓岚根本算不上和珅的对手,第一梯队是幻想梯队,只是传说。
乾隆四十七年之前刘墉不在北京,入京后面对和珅,他的具体表现是:静默自守,模棱两可,从不对抗。"遇事模棱"是乾隆对刘墉的点评,已经载入史册,所以让大家失望了,刘墉并没有对抗和珅,他用开玩笑的方式抹稀泥倒是真的。
(剧照是刘墉的真实写照,在诙谐玩笑中抹稀泥)
纪晓岚就更不是了,他一直给皇帝修书,很少过问政事,他与和珅没有任何冲突,不但如此,两人之间还有点友好的关系,所以在和珅的问题上,他让大家更失望,纪大烟袋不是和珅的同党就不错了。
(剧照也算纪晓岚的真实写照,两人有种默契的友情)
第二梯队:遥远的对手
第二梯队的大臣有对抗和珅的资本,也反对他,但一直不在京城,所以错过,这个梯队的人物是实力派福康安与朱珪,和珅对此二人颇为忌惮。
事情就这么奇怪,福长安是和珅的同党,但他的哥哥却是和珅的敌人。乾隆五十四年,湖北按察使李天培用官船给福康安运送木料,和琳趁机弹劾,导致福康安受罚。和珅什么事没干过,官船送木料对他来说是大事吗?他让弟弟检举就是为了打击福康安,两人之间有矛盾。
福康安很受乾隆宠爱(传说他还是乾隆的私生子),生前被乾隆封为贝子,这在清朝是第一个,因为宗室之外的人不能得到这个荣誉。他的官衔和能力足以对抗和珅,也与和珅有仇,可惜常年在外,两人始终没有正式交锋。
(福康安征战一生,画像位列紫光阁)
朱珪身份特殊,是嘉庆皇帝的老师,当过两广总督和户部、兵部、吏部等部的尚书,死后得到文臣的最高荣誉谥号"文正"。和珅当权的时候,朱珪大多在外面担任官职,后来乾隆想调他回来担任大学士,和珅害怕,于是从中作梗,朱珪就没回得来,乾隆死后才回到北京。
这位老先生以做人方正闻名,加上帝师的身份,和珅肯定奈何不了他,问题是他在外任职多年,和珅不让他回京,他帮助学生嘉庆的机会迟迟不到。
第三梯队:直面的对手
这个梯队的人选是阿桂、董诰、王杰,他们很厌恶和珅,是正面对抗和珅的主力。三人对抗和珅的强度不同,基本呈现依次增强的状态,他们的共同特点是:敢明显地不合作,他们奈何不了和珅,和珅也奈何不了他们。
阿桂出身满族名门,因为作战和治水立下大功,先后做过满洲都统、兵部尚书、首席军机大臣和首席大学士,位在和珅之上,他痛恨和珅乱政,却那时已经年迈,因此力不从心,他对和珅只谈公事,私下从不往来,属于互不干涉型。
(名将名臣集一身,画像悬挂紫光阁)
董诰是大学士,在军机处整整干了四十年,通晓军事。乾隆皇帝夸他勤勉,一直都很信任他,因此和珅没法扳倒他。董诰也知道自己无法扳倒和珅,所以从不明显对抗,但他一直在默默地做该做的事情,帮该帮的人,这也是一种反抗。
嘉庆元年,乾隆要让嘉庆的老师朱珪来京当大学士,嘉庆知道后向老师写诗祝贺,结果被和珅向乾隆告了一状,说皇帝在向老师市恩,乾隆大怒,董诰赶紧在旁边劝解说,圣上的话也没有什么过错。乾隆最终没有治罪嘉庆和朱珪,只是让朱珪没有回京。
王杰,乾隆时期的状元,被称为清代陕西第一名臣,内阁学士和军机大臣。《清史稿》说和珅专权,同列大臣都隐忍不言,只有王杰一人觉得不对就与之力争,一点不怕,由于乾隆皇帝深知王杰的为人,所以虽然和珅很讨厌他,但拿他没一点办法。
王杰性格耿直,担任上书房总师傅的时候,皇太子颙琰都要被他罚跪。王杰是和珅的一大克星,他扳不倒和珅,但在整个朝廷,他是对抗和珅最直接也最猛的人。不过王杰也没能阻止和珅的专权和贪污,因此,他并不是和珅的真正对手。
第四梯队:唯一的对手
这个梯队是最顶端的,虽然只有一个人,但一人足够,因为他是皇帝,只有他才能消灭和珅,事实也是这样,和珅死在嘉庆皇帝手里。乾隆皇帝活着的时候,嘉庆皇帝也不是和珅的对手,但把牙齿和利爪藏起来的老虎难道不是老虎?
整个大清,在乾隆的庇护下和珅已是无敌,但他的终极对手一直都在,只要乾隆一死,那个终极对手就会放大招,全盘通杀,让他千年道行毁于一旦。
所以整个大清只有嘉庆一人才是和珅真正的对手。
(嘉庆皇帝像)
(感谢阅读,欢迎关注)
由网友 公子无忌shy 提供的答案:
在朝堂上,要成为和珅的对手,必须要有一个标准,不能什么样的人,都能称为和珅的对手,很多人地位太低,根本就够不上和珅的高度。
首先必须是与和珅的地位相差不大,比如在《大明王朝1566》中,能真正称为严嵩对手的,只有徐阶,像海瑞那样的底层官吏,完全不足以成为严嵩的对手。
其次,和珅是乾隆后期的军机大臣,能成为和珅的对手,必须是与和珅同一时期的能够左右朝政的大臣。
最后,是和珅的对手,在政见、官风、利益等方面有冲突,否则也称不上对手,只能算是同僚了。
乾隆四十一年,和珅被任命为户部右侍郎,不久又成为军机大臣,次年和珅又升任户部左侍郎,兼任吏部右侍郎。四十五年,因李侍尧案有功,升任户部尚书,被任命为御前大臣。
和珅在仕途步步高升的过程中,主要的对手来自两个集团,以阿桂、福康安为首的武将集团,以董诰、王杰、刘墉为首的文官集团。
领班军机大臣阿桂,始终压在和珅头上的大山
章佳·阿桂是乾隆朝继富察·傅恒之后,又一位战功卓著的军事统帅,两次参加大小金川之役,参与平定大小和卓之乱,乾隆三十三年,以副将军之职跟随经略傅恒率军征伐缅甸,战功赫赫。
乾隆二十六年,阿桂就被授予内大臣、工部尚书、议政处行走和镶蓝旗汉军都统等职。二十八年,阿桂返回北京后,又被任命为军机大臣,走进清廷的权力中枢。
乾隆四十一年,阿桂率军平定大小金川叛乱,成为平定金川的首功之臣,被乾隆帝封为一等诚谋英勇公,并升为协办大学士、吏部尚书、军机处行走。
乾隆四十四年十二月,时任领班军机大臣是于敏中病逝,阿桂升任领班军机大臣,成为清廷的第一重臣。
和珅因为乾隆帝的信任,逐渐走上清廷高位的时候,正是阿桂一步步从边帅,升任朝廷重臣的时候,和珅与阿桂的过节,主要有三个事件。
第一是阿桂之子阿迪斯案件,乾隆四十三年,和珅弹劾阿迪斯贪赃枉法,将其逮捕进京审讯,查抄获得金银呈现给乾隆皇帝,皇帝大怒,将阿迪斯革职发配伊犁,其父阿桂也受到牵连,降二级留任。
第二是阿桂的义子黄枚案件,乾隆五十一年,黄枚任职浙江省平阳知县期间,贪赃枉法,侵吞库银,勒索民间达十余万两,被浙江学政窦光鼐上奏告发。
乾隆派阿桂等人查办此案,阿桂因是黄枚义父,与曹文植联合包庇黄枚,反告窦光鼐所奏不实。窦光鼐再度以死上奏,和珅也参与其中推波助澜,弹劾黄枚贪污,告发阿桂包庇。
乾隆看到之后,严令阿桂与浙江巡抚彻查此案,阿桂不得不据实上奏,汇报黄枚贪污事宜,乾隆下令将黄枚立即处斩,和珅、窦光鼐举报有功各升一级,阿桂有连坐之罪,但阿桂在外有功于国家,未受到处理。
第三件是平定回乱时,二人产生了巨大的矛盾,乾隆四十六年,甘肃一代的回民,因不满当地的官吏,在苏四十三和韩二个的率领下,撒拉族和回族民众举行了起义。
在起义军直取兰州的时候,乾隆帝紧急命令和珅为钦差赴甘肃参与平乱,又命令在外督理河工的阿桂为督师,调集陕西、四川、新疆等地的军队进入甘肃平定叛乱。
和珅赶到前线军中后,发现海兰察已经击退起义军,和珅在不明前线军情的情况下,下令大军分四路进攻,从他的命令下达之后,各部将领就对这个靠拍马屁上位的钦差十分讨厌。
海兰察、图钦保率军出征之后,果然遇到的起义军的伏击,海兰察绕山出击,歼灭义军伏兵,图钦保在山中被义军围困而死,各路将领都十分憎恨和珅的瞎指挥。
不久,阿桂率领十万大军赶到后,询问和珅失败的原因,和珅推托是将领不听指挥,阿桂下令各军集合,各路将领迅速集合,未见不服命令的,阿桂再度询问和珅,和珅不得不认错。
阿桂接手大军的指挥后,很快李侍尧攻下循化,清军捕杀韩二个,苏四十三即将被平定,和珅也被调回京城,回京后和珅因为图钦保战死被处分,同时阿桂与海兰察等将领联名上奏,请求皇帝禁止和珅再度领兵,自此阿桂与和珅彻底结仇。
从阿桂与和珅的矛盾来看,二人其实并没有太大的政见分歧,主要是身为领班军机大臣的阿桂,屡立战功,在朝中的地位太过稳固,成为和珅上升路上的绊脚石,和珅想分享战功,反倒弄巧成拙。
比和珅更得宠的将领福康安
福康安是领班军机大臣傅恒的三子,乾隆皇帝的嫡妻富察皇后的侄子,在随同阿桂平定大小金川叛乱中,福康安立下战功,成为清军中的重要将领。
福康安常年在外领兵,或镇守一方,或领兵作战,历任云贵、四川、陕甘、闽浙、两广总督。乾隆四十九年,甘肃苏四十三起义之后,又爆发了回族事件,乾隆以福康安带钦差大臣关防,前往甘肃镇压民变。
福康安协调阿桂平定甘肃叛乱,被认命为陕甘总督,仅用月余就平定了回民叛乱事件。前后两次民变事件,和珅和福康安两个人,交出来两份答卷,自此福康安深受和珅的忌惮。
乾隆五十二年,福康安因屡立战功,被乾隆皇帝器重,升任吏部尚书、协办大学士。台湾林爽文起义爆发后,和珅担心福康安久在京城威胁自己的地位,向乾隆进谗言,命令福康安为主将,仅率八千绿林军平定叛乱。
在福康安率军平叛过程中,和珅的党羽柴大纪固守嘉义,自以为有功,拖延不支援福康安进攻起义军的诸罗之战,被福康安问罪斩杀,自此双方矛盾加剧。
台湾的叛乱平定后,广西发生越南滋扰事件,清廷调遣福康安前往两广,担任两广总督,同年七月,和珅之弟和琳,上书弹劾福康安与湖北按察使李天培合谋走私木材,乾隆皇帝下令处罚福康安,革职留任并进行罚俸,不久之后取消处罚。
乾隆五十七年,福康安率军入藏,进攻入侵西藏的廓尔喀国王,福康安率军一举击退入侵西藏的廓尔喀军队,迫使廓尔喀向清军乞降,廓尔喀之役获胜后,福康安以首功之臣被封为忠锐嘉勇公,授武英殿大学士,福康安成功跻身和珅之前,成为阿桂之后领班军机大臣的有利竞争者。
状元宰相王杰
王杰自幼丧父,出身贫寒,以陕西乡试第一名的身份参加会试,在殿试中,以第三名探花的身份,试卷被上呈给乾隆皇帝,乾隆以王杰的书法功底深厚,将王杰录取为状元。
乾隆三十九年,王杰从刑部侍郎转任吏部,后又升为右都御史,乾隆五十一年,被任命军机大臣,成为上书房教授皇子的总师傅。
王杰的出身和任职经历,代表了他与和珅这个大贪官誓不两立的政治立场,王杰在都察院任部堂高官十余年,负责的就是纠察贪污不法,王杰管理都察院是这段时间,正是和珅从清廉向巨贪转变的过程,二人没少交锋。
因为满汉有别,清廷的皇帝,对于旗人出身的官员都比较袒护和纵容,而对于汉族官员却都十分严厉和猜疑。虽然王杰已位列宰相,但是依然拿巨贪和珅没有什么办法,只能在平时的交往中怼怼和珅,恶心一下他。
一次朝议之后,和珅故作亲近地拉着王杰的手,说:"状元宰相的手就是好啊!"王杰回怼道:"这手只能作状元宰相,不能要钱,有什么好的。"把和珅怼的哑口无言。
当然老被这些文臣称作贪官,和珅也总是在寻找机会反击,听说王杰的老家修了什么"三王府""四王府",认为终于抓住了王杰的马脚,赶快向乾隆皇帝汇报告发,结果乾隆皇帝一调查,发现王杰老家的房子,还没有和珅家的茅厕好,不忍之下还赐给了王杰三千两银子修房子。
王杰作为嘉庆皇帝的师傅之一,对嘉庆的影响是很大的,嘉庆历来就厌恶和珅,也是深受他的这几位师傅的影响,亲政之后,立马就列出和珅的罪状,查抄和珅府邸,令其自尽,这其中都有王杰的重要作用。
文官代表的董诰、刘墉
董诰生于官宦之家,其父董邦达官至工部尚书,董诰在乾隆三十年,殿试原本中探花,被乾隆皇帝改为二甲第一名,作金殿传胪。
董诰历任礼、工、户、吏、刑各部侍郎,升至文华殿大学士,乾隆四十四年,任军机大臣,兼任户部尚书。
刘墉是乾隆朝前领班军机大臣刘统勋的长子,乾隆十六年中进士,入仕为官。刘墉的仕途因为各种原因,十分不顺畅,到乾隆四十二年,历经二十多年的宦海沉浮,才升任户部右侍郎,成为三品高官。
乾隆四十六年,刘墉升任都察院左都御史,次年,刘墉与和珅、钱沣一同审理山东巡抚国泰贪纵营私之案,国泰作为和珅党羽,和珅有意包庇国泰,在刘墉的支持下,钱沣据理力争,终于将国泰明正典刑。
严格来讲,刘墉的官职是够不上成为和珅的对手的,刘墉在整个乾隆朝最高官至工部尚书、直隶总督、协办大学士。清朝真正的权力中枢不是内阁而是军机处,唯有军机大臣才能成为真正的宰相,刘墉还不到这个级别。
整体来说,从和珅走向权力中枢开始,一直就与文官集团不对付,主要起因是和珅任吏部侍郎期间的安明案有关,和珅受安明的请托,向吏部尚书丰升额保举安明为司务。
安明没升职多久,父亲去世了,按制度他要回家守丧三年的,但他舍不得刚刚到手的肥差,就隐瞒父亲去世的消息,后来被丰升额查得,联合大臣永贵一起弹劾和珅与安明。
安明案的曝光,再加上和珅阿谀奉承皇帝,年纪轻轻就身居要职,担任军机大臣,彻底引发的官大文官群体的不满,大量的文官轮番弹劾和珅,和珅因此仇恨朝中的文官,以董诰、刘墉为首的文官,与和珅形成了天然的对立。
由网友 历史巴 提供的答案:
很多人认为是刘墉,纪晓岚!因为两部电视剧,让大部分人认为是这个两个人,其实,和珅的对手有四个人:阿桂、王杰、钱沣,董诰!但真正的对手却只有一个人,就是钱沣!
为何会是钱沣!因为,阿桂,王杰,董诰虽然也是和珅的对手,但他们并没有对和珅产生实质的威胁!
比如阿桂,早期和一众武将弹劾过和珅,也让和珅受到了处分,可是并没有阻止和珅进一步弄权,到了乾隆晚年,阿桂就任首辅军机大臣,权利也在和珅之上,可是阿桂却以乾隆年事已高,选择对和珅进而远之,最终放弃了扳倒和珅!
还有王杰,虽然也对和珅不满,甚至好几次与和珅争的面红耳赤,可也只限于此,并没有能扳倒和珅的实际动作!
董诰更不敢与和珅正面刚,他只能暗地里与和珅周旋!
所以,直到乾隆去世,嘉庆实际掌权,他们才联合起来将和珅搬到!
而钱沣则不一样,他是唯一让和珅胆寒的,也是唯一让和珅感到了威胁!所以,他才是和珅真正的对手!
那么钱沣为何会让和珅胆寒!感到威胁!
答案很简单:就是钱沣差点让和珅在乾隆朝就挂了!
钱沣出生于乾隆五年,乾隆三十六年,钱沣考中了进士,随后被封到了翰林院做编修!且一干就是10年!乾隆四十六年,钱沣被调到了监察院任监察御史,也是这个时候起,他对和珅产生了威胁!
乾隆四十七年,山东巡抚国泰利用赈灾之名大肆向山东各县官员索贿,导致山东各县出现了亏空!钱沣知道后就向乾隆上奏弹劾国泰贪污,可是遭到了和珅的反对,但随着关于国泰贪污的声音越来越多,乾隆不得不派人前去调查!
因此,为了慎重起见,以示公正,乾隆下旨封刘墉,和珅,钱沣为钦差到山东调查!
之所以,和珅要从中阻挠,因为国泰是他的同党,所以,钱沣一旦将国泰查办,不但对自己不利,自己也少了一个臂膀!
因此,当和珅无法阻止钱沣调查国泰后,他立即写了一封信给国泰,好让他做好准备!
可是,第一封信交给了国泰,也让国泰知道了事情的严重性,但随着钱沣察觉到了和珅通风报信后,他立即派人开始沿路劫查他们之间的信件!
果然,和珅和国泰失去了联络,这也让钱沣查办国泰扫除了障碍!不久,钱沣他们就到了山东开始调查国泰,钱沣首先对各县的库银进行查验,发现这些库银成色很新,原来这些库银都是国泰向山东富商临时借的!
但国泰不承认,对此,钱沣想了一个办法,他发出告示让富商全部到巡抚衙门领银子,谁不领,过了这个期限就全部充公,果然第二天,富商全部到巡抚衙门去领回自己的银子,就这样,在钱沣的策划下,国泰的罪行暴露无遗,国泰只能承认自己的罪行!他总共贪污了不下千万两,还向地方官索贿,导致各县出现了亏空,随即钱沣将案情向乾隆呈奏,最终国泰被赐自裁!
由于,钱沣在此案中办事得力,被乾隆封为通政司副使!
当然,除掉国泰,只是威胁到了和珅,但还没有到让和珅胆寒的地步!
那钱沣又做了什么让和珅感到胆寒呢?
其实,查办国泰后,钱沣就开始暗自调查和珅了,因为他从国泰的案子看出了和珅才是最大的贪污犯,所以,他要查办和珅,只能暗自调查,必须证据确凿,充分,否则扳不倒和珅!
因此从乾隆四十七年开始,钱沣就秘密查找和珅贪污的证据,期间钱沣虽然也一路高升从通政司副使一直做到了尚书,协办大学士,但对和珅的调查一直都没有停止过,所以,直到钱沣去世前,钱沣总共收集了和珅二十多条罪状!
如果将这些罪状交给乾隆,将对和珅是致命的一击!
只可惜,还没等钱沣将这些罪证交给乾隆,乾隆六十年,钱沣就去世了!
据说是和珅害死的,因为和珅在得知钱沣已经收集到自己的众多罪证后,为了保护自己,和珅命人将钱沣害死!而这些罪证,最终在钱沣枕头底下发现的,总共数千字,二十多条弹劾和珅的罪证!
所以,和珅真正的对手是钱沣,否则,和珅也不会对钱沣痛下杀手了!
喜欢的朋友记得评论转发加关注!
由网友 棍哥观史 提供的答案:
和珅一生四大政敌分别是阿桂、福康安、刘墉与董诰。其中刘墉的争议比较大,因为年龄与和珅相差比较大,且交集甚少,但从国泰案中能够反应二人做人做事的差别之大。再有影视剧中展现的纪晓岚、海升等或子虚乌有,或属虚构人物,并非史实。在历史上明确记载的与和珅作对的还有包括永贵、谢振定、曹锡宝、钱沣、尹壮图、王念孙、广兴、朱珪、王杰、吴熊光等等,这些人或间接针对和珅,或在嘉庆掌权后配合皇帝铲除和党,都算得上和珅的对手。
纪晓岚与和珅
由于影视剧的影响,纪晓岚与和珅仿佛成为斗智斗勇的一对权臣,其实历史上的纪晓岚与和珅关系亲近,由于和珅年长纪晓岚26岁,又在工作上属于上下级,故而纪晓岚与和珅是亦师亦友的关系。
和珅在生活上多照顾纪晓岚,工作中纪晓如果与和珅有不同意见,向来都是直言不讳,且在为人做事上时常提醒和珅低调。二人最成功的合作在于修篆《四库全书》,这算是纪晓岚一生最大的功绩,毫不夸张的说是和珅成就了纪晓岚。和珅是乾隆四十五年(1783)担任四库全书馆正总裁,总览修书一事,纪晓岚于乾隆五十二年(1787)完成修书工作,也因此获得左都御史的提拔。如果说这一点不够佐证二人关系亲近,那么乾隆六十年的科考案真正体现了二人关系不一般。
清朝延续前朝科考制度,并在康熙时期留下一个潜规则,即"省级平衡",也就是秀才参考的三级考试里,乡试完了进行省试,省试完了要选拔贡生参加殿试,这里就规定每省28人参与考试,并选出第一名参加殿试,然后殿试产生的前三甲也不能为同一省。这个潜规则对于满洲统治政权来说具有一定政治意义,他能够较为全面的照顾全天下读书人的内心需求。然而乾隆六十年(1795)的会试中,主考官为浙江学政窦光鼐,他偏要打破这种平衡,以实际成绩来了个排名,这就造成会试前两名来自浙江省的亲兄弟,这便引起较大轰动,史载"群议哗然"。
恰巧这个窦光鼐于浙江为官期间,大肆弹劾和珅亲信,这便使和珅抓住了复仇的机会,于是乎上书弹劾窦光鼐,罪名是召显自己在浙江治学的功劳而破坏规矩,另有贪污受贿泄露考题之嫌。此时的纪晓岚因修成《四库全书》,成为大清朝治学方面的泰斗,于是被乾隆帝授命彻查此案。纪晓岚的处理结果是将窦光鼐连降四级,取消会试第一名的资格,重新审阅试卷拟订名次。这个决定拿到乾隆帝面前,得到了和珅力挺,这表明二者是商量在先,纪晓岚在征求和珅意见之后才做出的仲裁决定,因此二人于公于私都显得关系亲近。
和珅四大政敌
刘墉这个人属于大器晚成,这主要是由于出生太好,其父亲刘统勋为求自保,才在权力核心圈疏远自己的儿子。刘墉在乾隆四十一年之前都未做过京官,在56岁那年才孝满入京,后又外放湖南呆了一年,因"国泰案"发生,才又被授以都察院左都御史,与钱沣、和珅一道彻查此案。
"具言借款填库备查事,中多隐语"——《钱南园先生别传》
在这个案件中,刘墉与钱沣是站在一边的,和珅与国泰关系亲近,早在朝廷下令彻查时,和珅就派人报信,让国泰将府库短缺赶紧补实。所以钱沣与刘墉在前期查案时,并未发现府库存银短缺。面对"抽盘数十封,纹银无短"的情况,和珅下令停止盘查,而刘墉与钱沣合力封库,并暗中细查,发现"多系圆丝杂色银",也就是说府库中的银子与库银规格不同,是从别的地方挪用过来,由此为开端,共计查出山东一省亏空二百多万两白银,山东巡抚国泰等一系列官员落马,这其中多为和珅亲信,由此来看,刘墉算得上和珅的政敌。但乾隆宠信和珅至极,刘墉一生未入军机,还在乾隆五十二年被免了大学士职务,所以对和珅谈不上威胁。
刘墉在免职之后明哲保身,装老卖傻,常犯低级错误,"赢得"皇帝责骂,不尊礼仪、国子监时不察行贿之事、上书房时不纠下属怠政、主考会试时阅卷草率等等。至嘉庆四年(1799)正月,嘉庆帝彻底掌权才加封刘墉太子少保,主导办理和珅植党营私、擅权纳贿一案,这更彰显了刘墉与和珅势不两立的一面,否则嘉庆帝不会启用一位69岁的老头查案,刘墉也不负众望,查明和珅及其党羽横征暴敛、搜刮民脂、贪污自肥等罪行20条,奏报朝廷,成为和珅被处死的关键一环。
阿桂与福康安应该算是和珅晋级之路上最大的阻碍,二人从八旗上讲,都属上三旗,阿桂还是都统,和珅则为正红旗,从满人的尊卑上都矮了一头。阿桂与福康安都是军功在身,且都掌军权,阿桂是名将阿克墩之子、福康安是名将傅恒之子,皆出名门,二人也都瞧不起和珅的出身。所以和珅与纪晓岚交好是有原因的,因为他们都出身平庸,这个在清朝是非常重要的人际交往基础。阿桂在乾隆中期一直属于军机首席大臣,福康安也占据军机一席,阿桂又是跟着傅恒打出的名堂,所以阿桂与福康安非常亲近,面对冒头过快的和珅,二者时常在皇帝面前抨击。
和珅的聪敏之处就在于他能屈能伸,面对阿桂、福康安这样的重臣抨击,他的对策就是认怂,然后常夸奖二人的功劳,经此一比较,乾隆帝就觉得此二人打仗还行,做人没和珅有气度。和珅在进入核心圈后,乾隆帝遇到疑难杂症总要咨询和珅,和珅就以阿桂、福康安的办事能力强为理由,"安排"了众多劳心劳力的差事给二位,这就将二位支开了皇帝身边。也许和珅没有更好的方式对待这两位对手,但他的做法却很明智,因为和珅较为年轻,有的是时间耗着。事实也是如此,福康安于嘉庆元年(1796)因积劳成疾病死于镇压苗民起义的军中,次年阿桂也因常年征伐油尽灯枯。
董诰可以说是踩着刘墉头上当上了大学士,此间为嘉庆元年(1796),这个人事任命其实是太上皇乾隆帝用以鞭策刘墉,因为此时的刘墉常常犯错,所以资历再老也没有用。董诰早在乾隆四十四年就已经充入军机,此时的和珅虽未入军机,但已是御前大臣行走,风头正盛。董诰行事较为公正,所以也看不惯和珅的一些歪门邪道,但和珅的晋升太快,以致太上皇眼花耳聋以后,每日上朝时,嘉庆帝与和珅并立乾隆左右,太上皇口谕皆经和珅传出,随着阿桂等重臣离世,董诰就更不敢再明里作对,只好学着刘墉装老卖傻。
和珅的其他对手
自古邪不压正,除了上述四位重要对手外,反对和珅的也大有人在。例如尹壮图,和珅为了解决乾隆帝内帑收入问题,创立了"议罪银"制度,也就是说官员可以拿钱消灾,这就导致很多贪赃枉法之事得到庇护。尹壮图就弹劾和珅这一制度是官员腐败的根源所在,朝廷从上到下都坏透了,全是贪官。乾隆帝就下令尹壮图彻查此事,和珅则插了一脚,安排亲信庆成为正,尹壮图为副,合作查案。
"仓库整齐,并无亏缺,业已倾心贴服,可否恳恩即今回京待罪?"——《清史稿》
查案的第一个目标就是和珅舅舅山西巡抚明保,由于和珅的内应,得到消息的明保挪用太原库于大同,结果尹壮图到了大同什么也未查出,明保还装出穷酸样,四菜一汤招待了这位钦差大臣。山西过后,山东、直隶等地依旧是查不出证据,且各地督抚皆两袖清风。时过三月,尹壮图自求请罪,按照大清律,诽谤朝臣是死罪,和珅此时出面"求情",将尹壮图发配至新疆伊犁充军。
再如陕西道监察御史曹锡宝,他发现和珅家奴刘全超规制修建房子,前边说阿桂一向看不起和珅,而这个曹锡宝又是阿桂一手提拔的,所以他觉得是时候报答知遇之恩了,于是上书弹劾和珅纵容家奴。其实这件事情纪晓岚曾出面阻拦,因为纪晓岚与曹锡宝同时任职修书,关系不错,所以在未弄清楚之前,他建议曹锡宝不要鲁莽,可曹锡宝只求抓住机会。哪只和珅家奴刘全是奉命修建宅院,目的是为了和珅之子丰绅殷德迎娶乾隆帝的小女儿。这一弹劾算是掉进坑里,惹怒了乾隆帝,质问曹锡宝一个朝廷大员,为何与别家奴才混在一起,是否别有用心,随后将其革职查办,纪晓岚为此也废了一番功夫解释。
此类事情其实并不少见,如火烧和珅华车的谢振定;曾被和珅挡在军机处外的吴熊光,在嘉庆帝迟疑是否治罪和珅时,坚定其决心;在和珅被收监前,掀起弹劾舆论的朱珪、王杰等。这些人虽然不能在乾隆时期决定和珅命运,但在和珅倒台之际,皆在关键环节予以下手,对手并非有实力才可以称之,人在顺风顺水时没有对手,但在虎落平阳时皆是对手。
参考资料:《清史稿》、《清仁宗皇帝实录》
由网友 秋媚读史 提供的答案:
"绝岭高处多风雨,莫到琼楼最上层",人一旦高处不胜寒,各种问题也会随之而来,清朝的和珅就是如此。
和珅出生于官宦之家,但小时候父亲就去世了,所以也没少吃苦,这段经历深刻影响了日后的仕途。
少年时的和珅参加乡试,结果落榜,好在后来考进咸安宫学。
经过努力学习,和珅通晓了满、汉、蒙、藏四门语言,这在当时可是难得的人才。
等到毕业分配工作时,和珅找了点关系,到宫里当上三等侍卫。在乾隆出游途中,和珅受到赏识,由此开启了梦幻般的人生。一年之内,连升十级。火箭般的上升速度,自然会引人注目,和珅的对手也开始出现。
朝堂上不同派系的同僚
古代朝堂,任何时候都至少有两个派别,甚至多个派系相互争斗,皇帝居中坐收渔利,比如唐朝的牛李党争,宋朝的王安石与司马光之争以及乾隆初年的鄂尔泰与张廷玉之争。
和珅确实很红,但乾隆不止他一个心腹,比如阿桂。
阿桂是武将出生,靠着军功走上巅峰,心底里瞧不上和珅这种"马屁精"。两人曾同时受命出征,和珅调遣不动将领,下面的人又对他阳奉阴违,导致清军屡屡吃瘪。
等到阿桂上阵,叛乱迅速被平定。这一胜一负,对比明显,和珅的脸被打得啪啪响,还被乾隆责斥一番。从此,两人接下梁子。和珅有事没事打阿桂的小报告,可始终动摇不了阿桂的地位,毕竟人家在军事上有不可替代性作用。
再比如刘墉,为官清廉,是和珅的对立面,野史里面有一则刘墉打和珅小报告的段子:
-
乾隆问刘墉:大清的银子都去哪了?
- 刘墉回答:都掉河里了。
- 乾隆接着问:那为什么不赶紧捞起来啊?
- 刘墉回答:河深(和珅)啊!
就刘墉的实力以及与乾隆的关系而言,对和珅威胁不大。不过和珅倒台后,由刘墉负责审理。
后继之君——嘉庆
臣权来源于皇权,和珅的一切都是乾隆给的,他也只忠于乾隆一人。只要乾隆在,和珅基本安全。可乾隆晚年,天有二日,这时的和珅就面临一道难题,他需要在乾隆与嘉庆之间寻找一个平衡点。
在嘉庆继位之前,和珅用玉如意示好嘉庆,而嘉庆却没有买账。乾隆禅位后,和珅也没少给嘉庆穿小鞋。两人始终面和心不合,只是嘉庆碍于乾隆的权威,暂时忍着。
和珅在乾隆当太上皇时,经常代乾隆传话,也就是下达旨意,可谓是大清的"二皇帝",锋芒已经盖过了"儿皇帝"嘉庆。嘉庆会作何感想?你和珅只是我家的奴才,我们捧着你,你才能飞黄腾达,一旦棒杀你,你马上就是过街老鼠,你竟敢骑到我头上撒野。
随着乾隆撒手人寰,和珅的靠山没了。嘉庆新仇旧恨一起算,迅速将和珅扳倒。
决定和珅生死的是皇帝,但他最大的对手,其实是自己。他控制不了人性的贪婪,终其一生都在攫取权与财。当他走向巅峰时,就已经侵犯了皇权,而他面对的是万丈深渊。直到成为阶下囚,和珅才明白:
"星辰还冷月,缧绁泣孤臣。对景伤前世,怀才误此生"
"五十年来梦幻真,今朝撒手谢红尘。他时水泛含龙日,认取香烟是后身"
和珅是乾隆朝后期的一个符号,他的出现是皇帝个人需求的产物,也是那个时代社会面貌的缩影。他没有败给对手,只是输给自己。
部分文章源于互联网收集,不代表默子网络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html369.cn/87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