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遭有良知的老师怒怼,你怎么看?

由网友 莫瀚智 提供的答案:

老师有传道授业解惑的责任,所谓传道传的是光明的道,因光得明就是所谓的光明。授业授的是促使学生进步的道理,所谓学生就是学而生存,存有正念,因念正而业精而道理通达,有道理才能解开心结,故名解惑。说传道授业解惑名之为三,实则为一,领悟为专,从学入手,直指人心,就是如此简单

由网友 山风且云 提供的答案:

1、这句话的出处

"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这句话出自老教育家陈鹤琴,

陈老师是儿童教育家,主要面对的是小学的低年级学生的教育!这句话是他自己的座右铭,用来激励自己,改进教学方法,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

2、这句话为什么出名

原因是,有个人叫魏书生。

他也是老师,他擅长教"掐尖"学生,创造了"六步学习法",重点是他特别喜欢演讲,把他自己的教学吹的天花乱坠,他把陈老师的这句话随意传播, 并且只是为了标榜他的成绩,而不是剖析说这句话的情境。

在他不断地走穴演讲的推广下,这句话传遍了大江南北,人们都用这句话来说事。把自家娃学不好的原因全用这一句话来搪塞。

3、真实的教育

聪明娃,不用教

聪明的娃是天生聪明,根本不用怎么去教,只需要老师点拨一下,他就能记住,能理解意思,会使用知识点。

普通的娃,需要好好教

普通的学生娃需要老师好好地教,拆解知识点,把其中的道理都讲明白。

笨娃,教不会

有的娃天生就是愚笨,正常的教学手段是点不醒他的,需要棍棒教或者根本就是不开窍,这是天生的,不是说谁好好教一下就能教得好的。

4、家长自己基因很重要

娃的基因来自于家长,好的情况下,娃很多优秀基因来自父母亲,他学的比他的父母好一点点就已经是非常不错了,

大多数情况下,能持平就已经烧高香了,不能期望太高,老师进行的是义务教育,普及教育,不是一对一专门给你娃的,所以,在集体学习的时候,不一样的娃,吸收情况不一样是肯定的,除了学生课后自己的努力之外,没有其他法子可以去超过别人。

关注我,直戳你的心窝!

由网友 烟竹塘风情 提供的答案:

好几年前,我不知在什么刊物上就看到"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这句话了,当时很想说说自已的想法,可是,一个普通的老师那里会有自己说话的地方呢!今天,很感谢"Html369""悟空问答"给了普通人一个说话的平台。我不管"悟空问答"会不会推荐发表我的文章,我都会把藏在心里几年的话说出来,至少了却了我的心愿。

我无能考究这句话是谁说的,如果是一位教育行家说出的话,要么他就是一位教育之"神",只有他才能把现在困惑普通教师难教的调皮学生一一教好;要么他就是教育行业的……,反正有坑同仁之嫌。如果不是教育行的外行人说出的话,就只能当作是一种鞭策,因为他毕竟不懂教育,但是,还是希望外行人少指点内行事!那么,我为什会对这句话不作正面支持态度呢?下面谈谈我的几点想法。

一、命题是有问题的

1、句子的意思有偏见。从命题的表面看,是指教师只要肯努力去教学生,是能够把学生教好的,但是稍加深思就会发现,实指就是说教师不会教,因为社会的现实确实存在很多这样、那样的不懂规之人,都是教师教出来的,所以完全是教师之过。试问教育学生的事真的完全是教师的事吗?凭什么把社会、家庭教育之过,也强加在教师身上!

2、句子的语气大绝对。"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其意思明显就是,所有学生都能教好,没有例外。"只有不会教的老师",意思是,任何有缺点的学生,都是因为老师不会教。一个"没有",一个"只有",把所有可能都排除了,多么会用词的"专家"。

二、为什命题只适用于教师

如果按句子的逻辑推理,那么很多行业应该适用于此句式,例如,"没有战不败的敌人,只有不会战的军人","没有治不好的病人,只有不会治的医生","没有种不好的地,只有不会种的农民"等等,此句式对其它行业果真能成立吗?如果不能,凭什么此句式就单单强压在教师头顶上?

三、教师是人而不是神

对教师有要求、有鞭策这是必须的。同时我也深信绝大部教师都是尽心尽责的。因为很多教师都会为自己的学生成绩不好而懊恼、自责、反思,并为此去加班、熬夜;也会因为个别学生捣蛋而痛心、流泪;并为此会有无数电话、微信或者跑腿联系家长;还会因为家长的怨言、学校领导的批评而无耐、难过,并会为此变得更坚强、自信。但是,不应该对教师提出超出常人的要求,什么身为教师,要做孩子的榜样,不能吸烟,不能喝酒,不能进KTⅤ等等。教师是人,而不是神,怎么就不能过常人应该过的生活呢?说实话,当教师不仅是身累,更多的是心累。我简单地统计了一个乡镇近三十年来,已去世教师的平均年龄才六十七岁,远低于全国七十四岁的平均年龄,这虽不能代表什么,但至少说明当教师不仅劳身,而且更劳心、损神!

四、多份理解,共同进步

七十二行都应该有行规、行德,不应该只针对教师的"师德",医生的"医德",也应该有商人的"商德",军人的"军德"等等。不管入的是什么行,首先要尽职本行,做好自己。如果连自己都无法自律的人,又何必去指责他人呢!其实无论做何种职业,都各有各的艰辛,各有各的苦衷。如果各行之间都相互理解,携手和谐共进,这正是大家所追求的!

(个人浅见,仅供参考)

由网友 盘古49 提供的答案:

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遭有良知的老师怒怼为什?你怎么看。因为这是一句谬论。历代以来,不管是私熟学校还是现在的公立学校都有上中下水平的学生,自始至终都有一些学生天生愚钝,再怎么去教都是收效甚微,确实是难于教好。同一班学生,同一个老师教,为什么有的学生考到100分有的学生考不合格?如果说老师不会教,那100分是怎么来的?有些家长自己没有管教好自己的孩子,把没有学好的责任全部推到老师身上,而不自找原因,是极端错误的。如果用这种方式来说说,能不能把医生和病人说成:没有治不好的病人,只有不会治病的医生。这样能成立吗?

由网友 政说心语 提供的答案:

的确,"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这个观点我记得大概是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以后非常盛行,几乎是整个社会都认同这个观点,报纸、杂志大力推崇,教育部门的领导以此作为训诫老师的真理标准。如果教师提出异议就会认为是为自己的无能找辩护。时间久了,慢慢地也就不在乎了。其实,这种观点是典型的形而上学的错误观点,是完全站不住脚的。用唯物辩证法的观点来看,事物的变化主要在于事物内部,即内因,内因是变化的依据,外因只是变化的条件,内因通过外因在一定的条件下发生变化。比如,鸡蛋在一定的温度的作用下能孵化出小鸡,但石头即使在怎样的条件作用下都不可能孵化出小鸡来,这就因为石头的内因不能起作用。这样的道理大家都懂。那么,老师教学生也是一个道理。学生自身的作用是内因,教师的教育教学只是促使学生转化的外因。唯物主义者不否定每个人的先天素质的差异。先天的条件和后天的努力,再加上教师的教育引导,这是学生成长的基本因素。有些学生先天素质好,在老师的教育诱导下会进步很快,取得理想的成绩,而有些学生先天素质极差,后天再怎么努力,也难以成才,对于本来是弱智的学生,你再高明的教师也无法把他培养成才。难道当一个老师碰上低智商的学生的时候,就说明这个老师不会教了吗?再说老师一生的教学生涯中,总会遇到各种类型的学生,总不能说这个老师一下子会教,一下子不会教吧。所以说这个观点是非常荒谬的。(当然,客观地说,一个人能力,水平不会是绝对相同的,有的老师水平高,有的老师水平低,这也客观存在,但不能把转变学生变化的好坏绝对化。)不仅人如此,任何事物的变化都是如此,都不能否认内因和外因在一定的条件下相互作用这一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不承认这点,就会走入形而上学的歧途。以"没有教不会的学生,只有不会教老师"的形而上学的错误观点评价教育和教师,这是对教师们的一个极大的伤害。再说,如果按这种观点推理,那么,我们可以说,对医生来说,"没有治不好的病,只有不会治病医生",这个道理说得过去吗?仔细想想,这种观点确实荒唐可笑。这是一个典型的伪命题。

由网友 百花亭杂谈 提供的答案:

"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这句蔑视人民教师的屁话,经过不少人的重复,在当今的社会上正越传越广。我个人认为这句屁话,是对它的内涵的解读,肯定是失之偏颇的。如果单从字面上来理解这句话,似乎教育的成败都是教师造成的。因为有这样一个大前提,社会上有些人认为"学生都是能够教好的"。但是确实有个别学生老师是无法教好的,甚至还有个别学生触犯刑法,把责任推到老师的身上。所有这些话都是对教师心灵莫名其妙的伤害!甚至是认为是老师无能,质疑老师为什么没有把本来能教育好的学生教育好。我作为老师的其中之一,我认为这是一种片面对老师"伤害",造成我国"尊师重教"的风气丧失。在这里我要向有些学生家长反问,只有不会管教孩子的家长,没有管教不好自己的孩子!韩愈的"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这句话就证明老师只要"传道授业解惑"就是一个称职的人民教师,谁也不能诋毁他(她)!

由网友 福自平凡 提供的答案:

这句话是陈鹤琴老师用于自勉的。

其原意是指毎个学生都有值得发掘的天赋或者爱好。

比如有的表现在某一学科上,有的表现在手工上,有的表现在打蓝球上,有的表现在行为习惯上……

只要这些某一个方面有进步,就值得肯定,优秀的老师要善于发现并挖掘他们的这些长处,给予引导和肯定。

如果不知道发现和挖掘就不是好老师。

这个意思和孔子的"有教无类"是一个意思。

即任何人都可以因为教育而得到进步。

但是,这一句话却被后来的某些砖家无限放大(也可以说无限缩小)了,成为了一句套在一线老师头上的"紧箍咒"。

他们把这句话曲解成教育无所不能,学生无所不会,老师无所不包,他们不承认学生之间存在个体差异这个客观的自然规律。

是什么原因导致这句本来很正常的话成为一线教师人人痛恨的谬论的呢?

是衡量这个"好"的标准

因为现在很多人认为:"好学生"的标准就是成绩好,如果成绩不优异,哪怕品德再好,再怎么努力,或者把自己某方面的天赋发挥到了极致,他(她)仍然不能进入"好学生"之列。

所以,衡量的标准变了,一句真理也就被生搬硬套地变成了谬论。

而事实上,即使再怎么优秀的老师,也不可能把所有的学生都变成"优秀的全才"。

即使如孔子,三千弟子也只有七十二个优秀者。

让教师把每一个学生都教成这些人眼中标准的"制式全才",这不是天方夜谭么?

由网友 凡人封仙54 提供的答案:

"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是一句很通俗易懂的话,但并不一定符合实际情况。有些学生在性格上天性就不太适合学习某些东西,有些学生在家庭或环境等方面存在较大问题,这些都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果。这时即使老师再有心、认真负责,也无法让每个学生都取得相同的学习效果。

在教育方面,教育机构和管理层也应该在提升教师素质的同时,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成长。教师对学生的教育是一个复杂系统,需要学生、教师、家长、学校等多方面的协同配合。因此,我们不能一味地将责任归咎于老师,而应该将教育改革的目光放在更宏观的层面,探索更好的教育方案。

这句话本身是有一定道理的,但是绝对化地说"只有不会教的老师"却是不公平的。因为在教育事业中,并不仅仅只有老师的责任,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和家长也都应该承担一定的责任和义务。因此,我们需要一种全面的、客观的态度,不能简单地把问题推到某一个方面或某一个人的身上。

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言论。虽然这句话可能有一定的道理,但也不全面。教育不是单方面的,它需要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共同努力。一个优秀的老师应该有能力去适应不同的学生,掌握不同的教学策略来帮助学生克服困难。但是,学生也需要付出自己的努力和时间来学习和理解课程,而不仅仅是把责任归咎于老师。所以,要想拥有良好的学术成绩,需要学生和老师共同合作,发挥各自的主观能动性,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由网友 一休Hy 提供的答案:

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

老师很重要,遇到一个好的老师可能改变你一生的命运。我记得初中有一个物理老师,很负责任,对我也特别关照。但是这个老师流产了几次,年纪也大了,一直没有孩子,对待我们就像孩子一样,给我们学习上无微不至的关怀。后来怀孕了,要去生孩子,最后一节课,我们听的都非常认真,我记得当时她叫起我来答题,答完题之后,她说了一句"这节课都是为你讲的……"。也许只是随便的一句话,但是我一直记在心里,给我很大的鼓励!老师的话,可能比家长或者同学等人的话,更加给学生信心和动力!!!

老师是教书育人、是培育下一代接班人的工程师,我见过的老师绝大多是认真负责的。

很多学生,包括我的同学,他们真的是很怪,蔫坏那种,父母都管教不好。老师是有责任帮她,但是真的不一定能帮得了。孩子虽小,但是成长环境等很重要,不是一个老师就能改变的,不能一味指责老师不管你家孩子,多考虑一下自己时候真的尽到责任!

有坏的老师,真的有;有不负责,真的有。但是绝大多数是有责任心的,起码是不坏的。

部分文章源于互联网收集,不代表默子网络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html369.cn/86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