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神榜中,如来佛祖的前身是哪位大神?_封神演义如来前身

由网友 杰出的猴子 提供的答案:

《封神榜》和《西游记》是中国古代神魔小说的两部巅峰之作,两部作品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封神榜》更像《西游记》的前传,虽然《西游记》成书早于《封神榜》,如来佛祖是《西游记》中的人物,在封神演义中也有提及。

如来佛祖的前身是谁?

在《西游记》中,如来佛祖是西天极乐世界教主,佛教的最高统治者之一,住在西天的灵山大雷音寺。其法力高深莫测,在西牛贺洲天竺灵山鹫峰顶上修成丈六金身,掌管着无边佛法和佛教众生,为群佛之领袖,统领三千诸佛、五百阿罗、八大金刚、无边菩萨,以广大高深的无量佛法传教万众。

孙悟空大闹天宫,被如来一个手掌就降服了,还收过妖法高强的六耳猕猴,金翅大鹏雕等妖魔。最终,将取经成功的唐僧师徒全部纳入自己的麾下。

在《封神榜》中,教接引道人、准提道人创立西方教,也就是后来佛教的前身。

封神大战中,接引道人以乾坤袋吸走了三四千截教仙人。这些人成为了西方教的根基。所谓的五百罗汉,三千揭谛,大都是由截教仙人组成。

小说中也提到过释迦摩尼。在诛仙阵前,广成子与多宝道人交手,原文说:"一个是广成不老神仙体,一个是多宝西方拜释迦。"

在封神‬原著中有句话可以看出老子的用意,这句话就是:从今弃邪归正道,他与西方却有缘。这句话很明确地指明了多宝道人最终承担的使命和归宿,那就是奉老子之命前往西方教,夺取西方教大权然后创建佛教,这就是著名的老子化胡为佛。

多宝道人到达西方教后如鱼得水,施展大能将西方教重建为佛教,多宝道人也就成了佛教创始人如来佛。

西方二圣接引道人和准提道人本来是想借助封神大战网络一批人才壮大西方教,结果到头来却为多宝道人的佛教做了嫁衣裳,大势已去的西方二圣接引道人接受现实成为接引佛,准提道人则离开西方教成为菩提祖师。

通天教主虽然在封神大战中损兵折将,但其大弟子多宝道人却成为佛教教主控制了西方世界,这才是真正的东方不亮西方亮啊!这就有意思了,多宝道人既然是通天教主的徒弟,却又是奉的大师伯老子之命前往西方创建佛教的,那老子有点像明着打通天教主暗地里又帮助通天教主了。

老子、元始天尊、通天教主在‬封神大战中‬本来是自相残杀,但打来打去,他们‬不但控制了东方道教而且又控制了西方佛教,打到最后反而把西天都划拉过来了。

这越琢磨越觉得他们‬是下了一盘玄妙高深的大棋,西方二圣糊里糊涂的就把西天弄丢了,真正是把自己卖了还在为别人数钱。

这么分析的话《封神演义》中的西方二圣才是最大的失败者!把地盘都混丢了还不知道怎么丢得呢!

由网友 星火情殇 提供的答案:

如来佛祖的前身是封神演义里的哪位大神?我的观点认为封神演义里的西方教教主接引道人就是如来佛祖。下面我来给大家详细分析下这个问题。

封神演义这部神魔小说的作者是明朝的许仲琳,他的生卒年是(1560-约1630),西游记的作者吴承恩的生卒年是(约1500年-1583年)。许仲琳比吴承恩的年纪小了六十多岁,很明显是西游记成书在前,封神演义成书在后。

封神演义里有很多诗词和西游记里的诗词几乎相同,人物形象也都和西游记里人物形象基本类似,这些事实证明封神演义抄袭了西游记里的很多内容。

两部小说因此才被后世读者联系到了一起,认为封神演义是西游记的前传。

西游记通过描述佛家取经的故事,表达的思想是崇道贬佛,而封神演义通过道家封神大战内讧的故事,来抒发作者崇佛贬道的思想,这两部小说是佛道两家争执的产物。

西方教的教主接引道人,在封神演义里,为了阻止道家的千年杀劫,以慈悲之心普度众生,将很多道家修炼者度化,让他们皈依了西方教,而免遭屠戮,接引道人和准提道人完全是正义的化身,如果没有他们的度化,这些道家修炼者都会身死道消。

接引道人和准提道人在封神演义里相当于救世主,如果没有他们二人,不仅阐教元始天尊座下的十二金仙弟子,都会身死道消,登上封神榜,而且通天教主摆下的诛仙阵,如果没有接引道人和准提道人的加入,元始天尊和太上老君根本就破不了诛仙阵,最后的结局,天地都会被诛仙阵毁灭,阐教和截教的所有弟子,以及人族都会灭亡。

接引道人的所作所为,称得上功德无量,得到了道家最高领袖鸿钧道祖的认可,赐下了气运法宝十二品金莲,让接引道人在封神大劫后,创建沙门,取代道家的阐教和截教两大修仙门派。

而太上老君,元始天尊,以及通天教主师兄弟三人却被鸿钧道祖赐下金丹的惩罚,师兄弟三人吃下金丹后,如果心中再升起歹意,就会因此爆体而亡,身死道消。三人等于被鸿钧老祖给禁锢了,也就是被双规了,从此以后不许再插手修仙界的一切事情。

如果说接引道人是如来佛祖的前身,有哪些证据,我们先来看下西游记里对如来佛祖的诗词描述:

大仙赤脚枣梨香,敬献弥陀寿算长。

七宝莲台山样稳,千金花座锦般妆。

寿同天地言非谬,福比洪波话岂狂。

福寿如期真个是,清闲极乐那西方。

再来看下封神演义里对接引道人的诗词描述:

大仙赤脚枣梨香,足踏祥云更异常。

十二莲台演法宝,八德池边现白光。

寿同天地言非谬,福比洪波说岂狂。

修成舍利名胎息,清闲极乐是西方。

两首诗词基本上丝毫不差,这是封神演义抄袭西游记诗词的铁证,诗词中只是如来佛祖乘坐的是七宝莲台,接引道人乘坐的是十二品莲台法宝。

正因为接引道人乘坐的是十二品莲台法宝,所以鸿钧道祖才会赐给接引道人十二品金莲气运法宝,只可惜被蚊道人给啃食了三品,只剩下了九品金莲,所以封神演义里说:九品莲台登彼岸,千年之後有沙门。

有的朋友认为如来佛祖是准提道人,这种观点也是正确的,封神演义里的准提道人是按照西游记里的菩提祖师塑造刻画出来的,西游记里描述菩提祖师的诗词是:

大觉金仙没垢姿,西方妙相祖菩提。

不生不灭三三行,全气全神万万慈。

空寂自然随变化,真如本性任为之。

与天同寿庄严体,历劫明心大法师。

《封神演义》里描述准提道人的诗词:

大觉金仙不二时,西方妙法祖菩提。

不生不灭三三行,全气全神万万慈。

空寂自然随变化,真如本性任为之。

与天同寿庄严体,历劫明心大法师。

这也是封神演义抄袭西游记诗词的又一处铁证。

封神演义的作者之所以将西游记里的菩提祖师刻画成准提道人,是为了说明道家的法术出自佛家,菩提祖师传授孙悟空的本事属于道家功法,而菩提祖师却是封神演义里的准提道人,准提道人教授出来的徒弟孙悟空,却把象征道家的天宫打得落花流水,最后只能请来如来佛祖才能收服孙悟空,而如来佛祖却又是封神演义里的接引道人,说明佛家比道家厉害,这是封神演义崇佛贬道的铁证。也是封神演义的作者对西游记的一个歪曲,恶意篡改了西游记。

西游记里的菩提祖师,实质上是作者吴承恩把如来佛祖变化成了菩提祖师的样子,策划了一个天大的阴谋,暗中教授孙悟空一身本事,然后让孙悟空大闹道家的天宫,迫使道家不得不和如来佛祖妥协,达成西天取经这件事,在西游记里菩提祖师就是如来佛祖,可以说铁证如山:

大觉金仙没垢姿,西方妙相祖菩提;不生不灭三三行,全气全神万万慈,空寂自然随变化,真如本性任为之;与天同寿庄严体,历劫明心大法师。

大觉金仙是对佛的翻译,佛翻译成中文就是大觉金仙,如来佛祖在菩提树下证道成佛,修成了大觉金仙。

三三行指的是佛家三法印: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涅盘寂静。也是指过去,现在,未来三世佛,又是佛的三种法相:法身、报身、化身。

万万慈指的是佛的慈悲心,空寂自然说的是佛家的空观空门。而最后几句说的是佛家的明心见性,只要懂得佛家的基本理论,都可以看出这几句诗词说的就是如来佛祖。

菩提祖师的洞府上的对联:灵台方寸山,斜月三星洞,谜底是寻心,点明了是佛家的修心之地。

而后真假孙悟空大闹灵山的时候,如来佛祖更是把假悟空说成了六耳猕猴,就是在用暗语告诉孙悟空:"我就是你的授业恩师菩提祖师,不要忘记了我对你所说法不传六耳的话,闹得差不多了,见好就收吧,将来给你一个正果佛位。"

孙悟空跟随菩提祖师学艺的时候,菩提祖师对孙悟空说:"此间并无六耳。"意思是我今天传你的本领,无论天上地下任何人都不会知晓。可是如今却出来个假的孙悟空,和真的孙悟空本事一模一样,别人不知道真相,菩提祖师却是最清楚不过,他传给孙悟空的本事,世间不会有第二个人知道,这个假悟空是真悟空变出来的。

所以如来佛祖用暗语警告孙悟空:"我就是菩提祖师,我传你的本领除了你我二人四个耳朵外,不会有另外两个耳朵能听到,这个假货就是你变的,赶紧收了吧。"

于是孙悟空配合自己的师父如来佛祖演了一场好戏,一棒子打死了自己的分身。孙悟空知道了佛祖就是自己的授业恩师后,从此也变得老实安分了,一旦遇到妖怪,也不再打打杀杀,而是四处搬救兵,三界内谁敢不给佛祖面子。所以说西游记的思想是崇道贬佛,把佛家描述得非常厚黑,处处要阴谋诡计。

在封神演义里,作者却把西游记里厚黑的佛祖和菩提祖师,刻画成了拯救天下为己任,度人脱离苦海的两个高大形象,达到了崇佛抑道的效果。

所以,在封神榜里,如来佛祖的前身不仅是接引道人,也是准提道人,准提道人是西游记里的菩提祖师,菩提祖师在西游记里,就是如来佛祖的一具化身,相信所有的朋友们,看了本文后,一定都会恍然大悟。

由网友 烟斗的传说 提供的答案:

如来佛祖的前身是截教多宝道人。

"万仙阵"中,多宝道人为助师父通天教主一臂之力,出手偷袭老子,结果被老子的蒲团卷走,带到桃园。

多宝道人作为截教通天教主四大嫡传弟子之首,早年鸿钧老祖在分宝岩分宝后,把所剩法宝尽数给他,算得上是鸿钧门下二代弟子的第一人。当初"诛仙阵"乃多宝道人替师父所摆的阵法,可见其实力不凡。

为什么老子不直接杀了多宝道人?首先,老子主张"无为",并不喜好杀人。再者,封神大战中,西方教趁机到东方大量收罗人才,包括孔宣等"三千红尘客"尽数投靠西方教。老子的人教门下就一个玄都大法师,人才凋零,他也想在封神大战中,壮大本派力量。

老子不喜欢"湿胎卵生,披鳞带角"之辈,他看中的是截教中的云霄和多宝道人。不料云霄被老子压在麒麟崖下时,自尽身亡。为避免悲剧重演,老子把多宝道人抓到桃园,借此感化他。

此后西方教果然壮大起来,威胁到天道平衡,于是东方神界采取和平渗透的办法,先后派燃灯、文殊、普贤、慈航、惧留孙等人加入西方教。不久老子又带多宝道人出关,化胡为佛,西方教被演变为佛教。佛教第一任教主是燃灯,燃灯之后传位给多宝道人,即如来佛祖。

坚持原创,我是烟斗的传说,欢迎交流关注。

由网友 郑非梦妙文 提供的答案:

从《封神演义》原著的内容来看,如来佛祖的前身正是原截教门人,通天教主的顶门大弟子多宝道人。《封神演义》这部作品其实是非常有嚼头的,有非常广阔的解读空间,这大概就是《封神演义》的最大魅力。

从结局来看,看似截教最后被阐教打得落花流水,通天教主被元始天尊和老子联合西方二圣合起伙来欺负,像是最吃亏的一方;看似风光无限的阐教和西方教是最大的受益者,但其实仔细琢磨的话,截教一点都不吃亏。截教虽然垮了但起码掌门人通天教主和顶门大弟子多宝道人还在,只要这两位核心人物在,他们依然有大显身手的舞台和空间。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多宝道人在诛仙阵的时候被大师伯老子活捉了,但是老子并没有杀他而是留在了自己身边。当时老子用风火蒲团将多宝道人卷住命黄巾力士将其押往玄都桃园听候处置。

老子是怎么处置他呢?原著中有句话可以看出老子的用意,这句话就是:从今弃邪归正道,他与西方却有缘。这句话很明确地指明了多宝道人最终承担的使命和归宿,那就是奉老子之命前往西方教,夺取西方教大权然后创建佛教。这就是著名的老子化胡为佛。

多宝道人到达西方教后如鱼得水,施展大能将西方教重建为佛教,多宝道人也就成了佛教创始人如来佛。西方二圣接引道人和准提道人本来是想借助封神大战网络一批人才壮大西方教,结果到头来却为多宝道人的佛教做了嫁衣裳,大势已去的西方二圣接引道人接受现实成为接引佛,准提道人则离开西方教成为菩提祖师。

通天教主虽然在封神大战中损兵折将,但其大弟子多宝道人却成为佛教教主控制了西方世界,这才是真正的东方不亮西方亮啊!这就有意思了,多宝道人既然是通天教主的徒弟,却又是奉的大师伯老子之命前往西方创建佛教的,那老子有点像明着打通天教主暗地里又帮助通天教主了。

再说阐教,阐教的燃灯古佛、惧留孙、文殊广法天尊、普贤真人、慈航道人封神大战之后都齐呼啦的跑到佛教去担任要职了,元始天尊得不偿失了吗?表面上是,但是联系到元始天尊、老子、通天教主老哥仨后来成了道教三清。后来如来佛又成了三清控制下的五方五老之一,这就显得意味深长且耐人寻味了。

老子、元始天尊、通天教主老哥仨本来是自相残杀,但打来打去,老哥仨不但控制了东方道教而且又控制了西方佛教,打到最后反而把西天都划拉过来了。这越琢磨越觉得老哥仨是下了一盘玄妙高深的大棋,西方二圣糊里糊涂的就把西天弄丢了,真正是把自己卖了还在为别人数钱。这么分析的话《封神演义》中的西方二圣才是最大的失败者!把地盘都混丢了还不知道怎么丢得呢!

由网友 太上邪神 提供的答案:

远古人类经历过地球冰河时期,也经历了地球高温时期。

夏朝处于地球高温时期,当时的中国人居住在北极圈附近的西伯利亚地区,向往的西方极乐世界是北极洲。夏朝时期的中国人崇拜的自然力量,到了商周时期改变为崇拜权贵,就把自然力量神化为权倾天下的大神。

如同古希腊一样,夏朝人已经知道大气层的存在,到了商周,大气层之外的太空被神化为"太上老君",高空大气层接近于宇宙的混沌状态,被神化为"元始天尊",低空大气层被神化为"通天教主"。

太上无所知,太空太遥远了,不知道存在着什么,只知道存在着宇宙射线和太阳风,所以太上老君两个徒弟。度厄真人的定风珠,能定住不是世间的风,代表宇宙射线,玄女、玄鸟都与太阳有关,玄都大法师代表太阳风。太上老君的两个徒弟都被地球大气层挡住了,无缘于封神大战。

在高层大气中存在着流星、电离粒子流,所以,殷郊殷洪拿翻天印、阴阳镜,连他们的师傅也无法克制。

在低空大气层中存在着白云、雨云、打雷、闪电等等自然现象和飞禽走兽等等生物,所以通天教主的徒弟五花八门。

在极地同时存在着两股气流,一股是上升气流称为"准提",一股是下降气流称为"接引",上升气流与下降气流相互碰撞,发出五彩的极光成为"孔宣",发出的声音称为"狮子吼"。"狮子吼"成为佛门武功,来源于极光的声音。

在地球内部存在着向两极上升的岩浆流,也称为"准提",这两股岩浆流让地球两极隆起两块陆地,南极洲和北极洲,现在的北极洲大部分被海水淹没了。

岩浆流向地球两极,冷却形成陆地,在地球引力和旋转离心力的共同作用下,向赤道方向运动,这个现象也被称为"接引"。地球从北极向赤道的"接引力"远远大于从南极到赤道的"接引力",地球上的陆地像被风从北极圈吹向南极圈,这个现象被称为"吹来",由于"吹"与"如"的甲骨文相似,慢慢就写成"如来"了。

所以,如来佛祖的前身是接引大神,"如来"本是古代陆地漂移论的名词。

由网友 月下待友A 提供的答案:

《封神榜》中,如来佛祖的前身是哪后大仙?

谢谢你的关注

封神演义中如来仍然是西天佛门的领袖,灵山至高无上的教主。很多人把原著中截教大弟子"多宝道人"当成如来的前身,是一种彻头彻尾望文生义的说法。

我们都知道, 西游记中,有一位大名鼎鼎,高高在上的三界第一高手。他高居西天灵山之上,为佛门三千诸佛的共同领袖,即便是孙悟空,六耳猕猴这样的顶级高手,在他眼中仍然反掌可破。

没错,这位大佬,自然就是威名赫赫的"释迦牟尼如来"了,也就是西游记中的"如来佛祖"。西游记中,如来的存在感如此之高,实力又是这么强横;那么,在《封神演义》中,是否也有如来这个角色呢?

当然有了。要知道,书中鸿钧祖师之所以看到接引,准提两位西方教圣人仍然口呼"道友",不是因为准提接引的实力和他不相伯仲,就是因为他尊敬这位接引,准提背后的顶头上司,佛门的领袖释迦牟尼佛祖。

准提何许人也?佛门中的"准提菩萨",曾经以莫大法力点化诸多佛门大圣成就正果;接引何许人也?三千诸佛当中位居前列的"南无接引归真佛"。这两人,放眼整个西方,都是足以排进前十的大能。

但是,他们都要接受释迦牟尼如来的统一领导;可见,这位佛祖,修为,实力必然都到了深不可测的境界,丝毫不在鸿钧之下。有人把小说里的"多宝道人"和释迦牟尼如来相混淆,当然是一种错误的说法。

原著里曾经提到过"多宝西方拜释迦",指的是后来多宝投身西方教,拜师释迦牟尼佛祖的典故,因此也成就了正果,尊号"多宝如来"。

这是佛门经文中《法华经见宝塔品》的典故,并不是什么"多宝成了释迦牟尼"。

由网友 周记日记2019 提供的答案:

首先说结论:封神演义是明朝的小说,其实小说中的神仙体系是小说作者自己设定的世界观,并不和道教佛教神佛有必然关系,从这个角度讲封神演义中不必然出现释迦牟尼的前身,但如果真的非要在封神演义中找一个如来佛(释迦牟尼佛)的前身的话,从地位与文本对照的话,还是准提道人比较靠谱。

其实封神演义小说中的神仙体系并不是正统的道教或佛教的神仙体系,比方说在道教神话中的最高神三清在封神演义中就不是特别清晰,并不是鸿钧的三位弟子,倒是比较像老子化三清的三清,但老子一气化三清中的三清又不是独立的人物,而只是元气所化的虚拟人物,所以显然封神演义显然和道教的神仙体系是有比较大的差异的。至于佛教的神佛则和封神演义的西方教差别就更大了,在封神演义中,西方教貌似就两三个人,出场的就是接引道人、准提道人和接引的童子,其他的貌似都是他们从封神战场中引渡的截教弟子,所以也不能将封神演义中的人物和佛教神佛简单的化等号,毕竟比起佛教中西天的满天神佛菩萨,西方教显得太过可怜了。

而小说中除了接引道人在万仙阵以乾坤袋收取的三千红尘客之外,尚有准提道人收取的孔宣、马元、法戒、乌云仙等等,其实到万仙阵结束之后,西方教才真正的初具规模,所以要在这些人中找出如来佛的前身其实是很难的。

另一方面,如来佛是一个很宽泛的称呼,其实如来和佛是一个意思,都是对佛的称呼,咱们现在说如来佛其实大部分是指"释迦牟尼本师佛",这位佛祖实际上是中央婆娑世界的佛主,还不是西方世界的佛祖,西方世界的佛祖是阿弥陀佛,所以严格意义上看的话,封神演义中的西方教教主接引道人应该是阿弥陀佛的化身,而准提道人则有可能是未来的释迦牟尼。

我们知道,封神演义成书晚于西游记,所以西游记中的一些典故和颂词被直接引用到了封神演义中,如封神演义中的菩提祖师的颂词和准提道人的颂词基本就是同一首,而西游记中释迦牟尼佛曾经提及的他曾被孔雀吞入腹中其实和准提收伏孔宣的过程基本类似,所以准提道人有可能是释迦牟尼的前身。

如来道:"自那混沌分时,天开于子,地辟于丑,人生于寅,天地再交合,万物尽皆生。万物有走兽飞禽,走兽以麒麟为之长,飞禽以凤凰为之长。那凤凰又得交合之气,育生孔雀、大鹏。孔雀出世之时最恶,能吃人,四十五里路把人一口吸之。

  我在雪山顶上,修成丈六金身,早被他也把我吸下肚去。我欲从他便门而出,恐污真身,是我剖开他脊背,跨上灵山。欲伤他命,当被诸佛劝解,伤孔雀如伤我母,故此留他在灵山会上,封他做佛母孔雀大明王菩萨。大鹏与他是一母所生,故此有些亲处。"

——《西游记 第七十七回 群魔欺本性 一体拜真如》

孔宣只存两只空手,心上着急,忙将当中红光一撤,把准提道人撤去。燃灯看见红光撤去了准提道人,不觉大惊。只见孔宣撤去了准提道人,只是睁着眼,张着嘴,须臾间,顶上盔,身上袍甲,纷纷粉碎,连马压在地下,只听得孔宣五色光里一声雷响,现出一尊圣像来,十八只手,二十四首,执定璎珞伞盖,花罐鱼肠,加持神杵、宝锉、金铃、金弓、银戟、旛旗等件。准提道人作偈曰:

宝焰金光映日明,西方妙法最微精。千千璎珞无穷妙,万万祥光逐次生。

加持神杵人罕见,七宝林中岂易行。今番同赴莲台会,此日方知大道成。

且说准提道人将孔宣用丝绦扣着他颈下,把加持宝杵放在他身上,口称:"道友,请现原形。"霎时间,现出一只目细冠红孔雀来。准提道人坐在孔雀身上,一步步走下岭,进了子牙大营。

——《封神演义 第93章 姜子牙三路分兵》

从佛教经义中看的话,释迦牟尼在菩提树下是修的准提法才成佛,某种意义上也可以说释迦牟尼是准提的弟子,而准提菩萨则被称为释迦如来的化身,如果参考这些佛教经义的话,某种意义上也可以说准提道人就是释迦牟尼的前身了。

"准胝大士是释迦如来所现也。","仪轨说布字契中云:即想自身犹释迦如来三十二相八十种好,紫摩金色圆满身光,是则为其证文欤!"

——《厚造纸--准胝˙日本 元海记 》

所以如果真的非要在封神演义中找一个如来佛(释迦牟尼佛)的前身的话,从地位与文本对照的话,还是准提道人比较靠谱。

由网友 阿晖推书 提供的答案:

封神榜中,如来佛祖的前身是哪位大神?

这里是阿晖推书为你解答。

单以封神榜来看的话佛祖前身是通天教主座下大弟子多宝道人。在封神之战中虽然有许多的截教弟子被西方教收去,但是这其中不包括多宝道人,多宝是在圣人围攻通天教主时被老子用蒲团卷走了。

老子为什么要卷走多宝?

在封神中佛教大兴是天道定下来的,即使圣人也无法更改,但是这其中有一个漏洞,天道没规定要大兴的佛教一定是西方教的。所以这就有了老子西出化胡为佛。老子创立了东方佛教,靠着东方庞大的人口一下大兴。

西方教一看不行啊,就召集圣人开会,定下来把老子所创佛教并入西方佛教,但是西方佛教的教主要换成多宝道人(之前教主为燃灯道人,也就是后来的过去佛),当然既然当了西方佛教的教主多宝就要为西方佛教的利益为重。后来多宝道人就转世重修化为如来佛祖。可以说这会儿由如来带领的佛教背后其实代表的是几位圣人的共同利益(接引、准提、老子、原始天尊),唯独通天教主被排除在外。而多宝之所以接受也是因为大部分截教中人不是被西方教"引渡"过去,就是上了封神榜去了天庭效力,他们需要一个靠山,而通天教主被鸿钧关了禁闭,所以他只能同意。

由网友 小彩民闲聊双色球 提供的答案:

众所周知,《封神榜》是一部讲述神仙妖魔的神话小说,对于其中的神仙,我们总结了一下,基本上可以划分为三大阵营。

其一,是鸿钧门下的阐教、截教、人教的三教神仙,如元始天尊、通天教主、太上老君等;其二,是上古时代的大神,也就是火云洞中的"三皇"和"女娲宫"中的女娲娘娘,所谓"三皇",即"天皇"、"地皇"、"人皇",按照书中所写,也就是伏羲、神农和轩辕;其三,就是"西方教"的神仙了,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当然就是接引道人和准提道人了,他们就是"西方教"的二位教主,合称为"西方二圣"。

如果如来佛祖在《封神榜》中有"前身"的话,那么他的前身,一定就出自以上三大阵营中的某一个阵营之中。显然,鸿钧门下的"三教",不大可能,上古时代的伏羲、女娲等,也更不像,所以,如来佛祖的前身,一定出自于"西方教"这一阵营里。

那么,如果再具体一些,如来佛祖的前身,又会是"西方教"中的哪一位大神呢?我们知道,如来佛祖乃是"佛之祖",那么,他所对应的,也一会要是"教之主"才对。接引道人是"西方教"的大教主,而准提道人则是二教主,所以,我们就完全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

如果在《封神榜》中有如来佛祖的前身,那么如来佛祖的前身,一定就是接引道人!

由网友 小马谈古今 提供的答案:

《封神榜》和《西游记》都是明代著名神魔小说,两部小说小说虽然不是一个作者所著,但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封神榜》更像《西游记》的前传,虽然《西游记》成书早于《封神榜》,如来佛祖是《西游记》中的人物,在封神演义中也有提及。

如来佛祖的前身是谁?

《西游记》中,如来佛祖是西天极乐世界教主,佛教的最高统治者之一,住在西天的灵山大雷音寺。其法力高深莫测,在西牛贺洲天竺灵山鹫峰顶上修成丈六金身,掌管着无边佛法和佛教众生,为群佛之领袖,统领三千诸佛、五百阿罗、八大金刚、无边菩萨,以广大高深的无量佛法传教万众。

孙悟空大闹天宫,被如来一个手掌就降服了,还收过妖法高强的六耳猕猴,金翅大鹏雕等妖魔。最终,将取经成功的唐僧师徒全部纳入自己的麾下。

《西游记》原文,如来笑道:"我是西方极乐世界释迦牟尼尊者。南无阿弥陀佛!今闻你猖狂村野,屡反天宫,不知是何方生长,何年得道,为何这等暴横?

如来自称释迦牟尼尊者,可见这释迦牟尼就是如来佛祖。

《封神榜》中,教接引道人、准提道人创立西方教,也就是后来佛教的前身。

封神大战中,接引道人以乾坤袋吸走了三四千截教仙人。这些人成为了西方教的根基。所谓的五百罗汉,三千揭谛,大都是由截教仙人组成。

小说中也提到过释迦摩尼。在诛仙阵前,广成子与多宝道人交手,原文说:"一个是广成不老神仙体,一个是多宝西方拜释迦。"

这里的"拜"就是,担任,如官拜宰相。即多年之后,多宝道人担任佛祖,成为释迦牟尼佛。

而准提和接引很可能就是《西游记》中的阿弥陀佛和菩提老祖。

部分文章源于互联网收集,不代表默子网络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html369.cn/84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