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网友 阿斗不傻 提供的答案:
思想穿越者的悲情和向往
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下士时。假使当年身便死,一生真伪有谁知?
这首白居易的《放言五首》其实已经一语道破了后人对王莽这个儒家皇帝的评价。
王莽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另类,他的一生贯穿与两汉交替这个历史时刻,以外戚之身份,权倾天下,以高尚的节操,获得政权,以改革之名成就穿越者的名声,又因为改革不得人心,最后在农民起义的风波荡漾中尘归尘土归土。
因为一生太过离奇,而评价分化严重。
从东汉班固起,王莽一直是封建史学家咒骂讥讽对象。
这漫天讨伐声中其实也有微弱的几个声音,想从公允的角度去重新认识乇莽,但由于缺乏足够论证,不能从根本上改变世人对王莽的看法。
但从历史和经济角度看,王莽真是"伪君子"或者"空想主义改革家"?
王莽,西汉孝元皇后王政君侄儿,标准外戚出生,中国历史上新朝建立者,生活在社会矛盾空前激化的西汉末年,进入仕途之后的他,以谦恭俭让,礼贤下土,被当时朝野视为拯救天下的不二人选。
有人说他是"周公再世"美誉度不可谓不高。
可是这样一个人,却在公元9年,做出僭越之举,那就是"代汉建新",建国称帝,不仅如此他还推行新政,史称"王莽改制"。
因为这僭越之举,加上王莽改制的政策改革,不久之后天下大乱,他也死于乱军之中,新朝灭亡。
关于王莽的评价,其实有二种主要意见。
第一种:认为王莽是一个彻底的伪君子。
所谓改革家不过是政治需要,政治野心家才是真面目。篡位前所做所为都是为了当皇帝做准备。登基后所进行的改制活动,并不是场具有社会意义的改革,而是西汉外戚政治的一个变种产物。
其本质不过是大地主贵族集团代言人,生活在西汉末年的王莽凭借外戚出生和皇太后庇护,勾结部分大商人大地主结成衆强集团,同时骗取中小地主和人民同情,获得政权,建立新朝。王莽在统治新朝十五年间,推行一系列改制活动,企图改变腐败局面。
他想用复古的井田制度来解决天下土地问题,用不准买卖人口来解决奴隶问题,用轻换重的钱币改革来解决经济问题。
看上去初心都不错,可是结果都很恶劣,并不能改变人民被严重剥削的事实。这一切非但不能给人民带来安定的生活,反而使人民陷人更严重的灾难。
第二种:王莽是不成功的改革家,因为改革思想太超前。
其实王莽代表的是新兴的中小地主阶级和民众利益。而王莽改制,与其说是改革不如说是改良运动。
西汉末年的问题,最大来自三点。
第一土地兼并,引发的流民问题及起义问题。
第二奴隶问题,引发的人权问题和社会问题。
第三货币垄断,引发的经济问题和地主阶级矛盾问题
而王莽改制的三点,恰恰是有针对性的改变这三大重点问题。
当时的中下层地主阶级,对于大官僚地主阶级代表者,汉王朝其实已经失去信心,他们期望出现一个自己的利益代言人,来挽回这种局面。因此,改良主义和改良运动便应运而生。
土地兼并严重情况下,中小地主阶级和人民群众深受其苦,大地主豪强奴隶无数,中小地主无人种地,劳动力缺失。货币垄断下利益也得不到保证。
而中小地主和民众的就是王莽改制运动的支持者。
所以王莽其实是时代发展下被推出来的历史人物,而他的出生又让他更容易进入统治阶级核心。身为外戚的有利条件,让他能更快进入权力中心。再加上王莽由于幼年孤贫和儒家的说教,深知当时政治问题所在及一般中下层阶级需求,所以有针对性的提出,改变土地兼并、奴隶盛行、商人资本发达三个严重社会问题的办法,进而获得中小地主和部分民众支持。
看到这里,其实按照实际情况来说,王莽算是一个真正的改革家。因为他的改革代表了多数人的利益。那么为何还会被口诛笔伐。
原因不过是因为封建礼教而已。
一个窃权夺位的伪君子、篡窃者,备受谴责和辱骂,不是应该的吗?无论王莽为改革做了多大贡献,为民生尽多大努力,他都是个篡权者。无论他多有才能,他只能效仿周公,尽辅臣责任,不该自立为王。
这就是中国传统政治环境下,家天下制度的延续而已,无论对错,只问出生正不正。
腐朽而又迂腐,却成为主流。
其实个人很欣赏王莽,虽然他是历史的失败者,可他却是当时少有的明白人,能看清西汉问题所在,并站在中下地主和农民利益进行制度改革,而不是维护大地主利益,者真是需要极大勇气。最终失败,也不过是豪强大地主的反扑而已,胡适先生曾经说过,王莽是一个社会主义者,这就是他的悲剧,因为他将"社会主义制度"提前了1900年。
如果有假设的可能,王莽最终成功了,也许我们国家的历史进程又会是另一种不同的样子也说不定,可惜了,可惜了,一个超越时代的穿越者,如果他的改制成功,或者部分触动大地主阶级利益,进而产生新的市民阶级,和中小地主阶级,也许历史的走向会截然不同!
由网友 正史漫谈 提供的答案:
在篡汉自立后,王莽推行了历史上有名的综合性改革,史称"王莽改制"。其中的许多政策与现代理念不谋而合,如实行国家专卖制度、禁止买卖奴隶、反对土地无限制兼并、推行均田制、实施民生福利政策等等,因此,他也被人戏称为"穿越者"。
这不禁让人脑洞大开:如果改制成功,这些看似超前的政策得以落实,中国历史会不会大不同?
可惜的是,王莽改制是压根不可能成功的:就算放在那个时代,这些措施也不新鲜,其中一些甚至是对汉武帝在位期间政策的借鉴;它们的本质,是封建帝国自身无法克服的痼疾。即使雄才大略的君主都无法解决,至于王莽就更没戏了:他把事情想的太简单、改革的方式太儿戏,以至于脱离了人性,甚至违背了社会运行体系。
所谓的封建社会,从广义上讲指的是"以地主阶级剥削农民为经济基础的社会形态",土地自然是最为重要的社会资源,是封建统治的根本与生命线。
而对于强大的西汉王朝而言,围绕土地产生的经济与社会问题一直与其如影相随,并最终导致了它的崩溃。
众所周知,在西汉初年吕后直至文景时期,统治者采取了黄老之道治国。所谓的"无为",并不是啥都不干,而是在政治上延续秦朝严刑峻法的同时,在经济上采取了任由民间"野蛮生长"的放任主义。除了全面开放山川水泽等自然资源外,还免除了名目众多的商业税,甚至还允许私人铸币。
纯粹的利益驱动,带来的生产力发展成果不可估量,最经典的描述,就是那句我们熟悉的"京师之钱累巨万,贯朽而不可校;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至腐败不可食"。
然而,我们大部分人没注意到另一面。
在放任主义下,民间资本肆意扩张,当初刘邦推崇的抑商思想荡然无存,涌现出了为数众多的巨商大贾。
他们生活奢侈:"衣必文采,食必粱肉";
利用资本结党营私、影响政治:"因其富厚,交通王侯;力过吏势,以利相倾......",或者"豪党之徒,以武断于乡曲",直接替代了基层政府的职能。
此外,财富的自由扩张,必然会导致土地兼并,"罔疏而民富,役财骄溢,或至兼并";董仲舒写给汉武帝的文章里,提到了"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为我们生动呈现了文景之治后西汉王朝的巨大贫富差距。
由于失去土地,大量农民依附于地主、富商,沦为奴婢;同时,朝廷也鼓励人们用财物赎罪、免除徭役,这份福利最终沦为了富人专享。
简而言之,贫富差距悬殊、资本渗透入政治,是西汉初期无为而治的两大副产品。汉武帝即位后,为了强化皇权、以便开展自己的一系列雄才大略动作,在思想、政治、经济、社会等所有领域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针对上文提到的社会隐患,他有以下几项动作:
迁徙富户。公元前129年,根据主父偃的建议,将全国家产在300万贯以上的富户强制迁徙到关中的茂陵邑,目的正是为了打击豪强地主:"天下豪桀,并兼之家,乱众之民,皆可徙茂陵"。而这些富户抛售的土地田宅,则被朝廷低价收购,其后分给了无地的农民,由朝廷直接收租;
启用商人出身的桑弘羊,实行盐铁酒类专卖,推行均输、平准法。前者将之前被民间资本垄断的资源收归国有,后者控制了物价,避免商人囤积居奇。两项政策都增加了国家财富。
改革币制,将铸币权收归国有,形成了稳定的"五铢钱"。此外,还曾发行"皮币",即强迫藩王们用高价买朝廷制造的白鹿皮,本质上就是割宗室的韭菜。
以上举措,是汉武帝增加朝廷财政收入、缓解社会矛盾的重要举措,在客观上也强化了皇权。
不过,对于董仲舒提出的"限制名田"的主张(即给每个人占有田地数量设置上限),汉武帝并没有完全采纳,只是有针对性地限制了商人。毕竟说到底,最大的地主就是皇帝及其身边的宗室、功臣、官员以及其他裙带关系,这些人是统治的有力支持者。
此外,对于奴婢问题,汉武帝并没有针对性的举措。西汉距离春秋战国不远,奴隶制的思维并未完全清除;同时,从汉文帝到汉武帝时期,朝廷本身也支持人们主动充当奴婢,为此提供了终生免除劳役、税赋的条件;"官奴"是中央的一项重要资源,从中受收获颇丰。
霍光执政期间,西汉朝廷再次回归休养生息的道路,多少修补了汉武帝奋战几十年带来的负面影响;而成长于民间的汉宣帝亲政后,励精图治、整顿吏治,西汉王朝达到了事业的巅峰状态,土地兼并也被控制在可以接受的范围内。
在汉宣帝之后,西汉王朝的政治则可谓江河日下。自汉元帝起,豪强地主兼并之风再度盛行,外戚参政成风、中央集权逐渐削弱,社会危机日益加深,谏大夫鲍宣曾上书:"外亲持权,人人牵引所私以充塞朝廷,妨贤人路,浊乱天下,奢泰亡度,穷困百姓......"
不过,西汉朝廷并不缺少忧国忧民、有远见卓识之人。公元前7年,领尚书事师丹联合一些重臣向汉成帝提交了改革方案,重点就是打击土地兼并、释放奴婢、缓解贫富差距。根据他们的设想,应当限制所有人的私有田数量,不得超过三十顷;每人拥有的奴婢也不能超过三十人。
这其实是对当初董仲舒提议的继承。然而,由于外戚权贵的激烈反对,这项计划很快就胎死腹中。西汉王朝也随之"越陷越深",朝野厌汉情绪愈演愈烈,出身外戚、却以模范儒生形象示人的王莽最终篡夺了政权。
被士大夫们视为时代救星的王莽称帝后,立即着手开展自己酝酿已久的全套改制计划,大致内容分为以下几类:
第一,废除土地私有制,不准买卖,恢复上古社会中的"井田制",按人头配给田地,地主们手上超过标准的土地充公;
第二,奴婢不得买卖,普通百姓不得卖身为奴;
第三,盐、铁、酒、山川水泽等资源都收归国有,由朝廷经营;
第四,朝廷主管日常贸易,实施平价制度;此外还向民间提供低息贷款;
第五,征收土地荒弃税、工商所得税,无业游民也得交税,交不上的话就应征服劳役。
由上可见,王莽的改革思路,一部分与汉武帝时期的大同小异,另一部分则是落实了当初董仲舒、师丹的提议。然而,即使理想化如董、师,他们也不敢贸然主张废除土地私有、实行井田制,王莽却敢以"上古王制"的幌子强制推行。
可惜的是,王莽有汉武帝的胆色,却没有人家的能力。
当初汉武帝敢于大刀阔斧,底气在于皇室的威严、严明的制度、执行力极强的官僚集体,以及更重要的——既贴合实际,没有对统治阶层造成过大冲击;又切实保障了普通百姓的利益。
而以上优势,王莽一点没都占。他的改革思路完全是脱离现实的空中楼阁,即使土地兼并再令人痛心疾首,但大多也是真金白银买来的,人家"勤劳致富"并无过错;王莽直接下令充公、平均分配,也许他不理解啥叫"封建社会",土地私有可是当时社会的根基;
退一万步说,先不论以上改革是否合理,若想要执行,起码得依靠强有力的政府机构;然而,作为篡位而来的政权,新朝的执政基础本就薄弱,因此王莽不得不全盘使用旧有的官僚系统。而这些人中的大部分恰好是改革的对象,他们贪腐成风,对改革阳奉阴违,甚至不乏趁机盘剥百姓之人。
王莽的理想化不止于此。也许是想学习当初汉武帝发行皮币的套路,他竟然直接废除了人们习惯已久、信用良好的五铢钱,改为金、银、贝、布等全新货币。这种开历史倒车的行为,导致经济秩序崩盘,以至于"农桑失业,食货俱废";
此外,王莽还过于务虚,因为降低匈奴、高句丽等属国统治者的爵位,无端引发了战火。
最终,王莽的所有改革都没成,甚至还进一步恶化了社会矛盾。权贵们总是强势群体,改制失败所导致的恶果,最终都由老百姓承担;同时,那些地主阶级也对王莽深恶痛绝。在这种情况下,民心来了个180度转弯,"民心厌汉"逐渐消退,变成了"民心思汉",已经沦为小地主的汉室后裔们扎堆崛起,综合素质最高的刘秀笑到了最后。
不过,虽然志大才疏,王莽也不应被一竿子打翻。作为经典儒家思想的奉行者,他的一些思维看似可笑,但也可贵。
由网友 星空下的大祥 提供的答案:
如果王莽改制成功,中国历史将会成为一部截然不同的历史。
首先,如果王莽改制成功,他颁布的新法将取代汉朝的旧法,意味着中国历史将从此进入一个新的时代。这个新时代的特点将是强调法制和制度的规范性,具有中央集权和高度规范的特点,而非以前的分封割据的局面。
其次,王莽的改制方案涉及到了政治、经济、社会等多个领域,如果改制成功,将会对这些领域带来重大的影响和改变。例如,王莽的改革中规定了土地分配、财政制度、税收政策等,这些政策将会对经济和社会产生深远的影响,可能会导致中国历史进入一种不同的经济发展道路,也可能导致社会阶层的变化和重新调整。
第三,如果王莽改制成功,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中国历史的走向。如果他成功地建立起强大的中央政权,推进国家的现代化进程,中国的政治、文化和经济发展可能会更快、更顺利,进入现代化的进程也可能会提前。同时,他强调礼崩乐坏,也可能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影响,使得中国文化走向现代化,更加适应时代的需求。
总之,如果王莽改制成功,中国历史将会是一个全然不同的历史,可能会走向更加集权、规范和现代化的道路。但这只是假设,历史的走向往往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不能简单地做出预测。
由网友 牛劈456 提供的答案:
王莽改制一定会失败的!制度本无好坏只是适不适应当时的社会。封建主义是由奴隶制发展了很长时间而来。资本主义同样是有封建主义慢慢过度。人类的思想,科技是一步一步建立的,而不是一个大跨越。王莽的人权思想放在现在是尊重人权。但是在汉朝,人口死亡率极高,王昭君25岁已经算是年龄很大的剩女了。平均人的寿命只有40岁不到。那个时候吃人都不足为奇,何况是所谓的人权了!
王莽的均田制在今天看来很好,但是在汉朝由于炼铁技术不发达,很多人根本连农具都没有。给他们田地,由于没有耕牛和农具,根本无法耕种。在他们看来,还不如给地主服务,地主提供耕牛和农具,他们耕种完了可以获得口粮。所以说,王莽的制度根本不适应那个社会。
可以想一下,为什么中国发展了那么长时间,只有宋朝和明朝的末期出现了资本主义,出现了思想文化的高潮。那是因为国家发展到了一定的程度,新的制度会自然而然的替代老旧的制度,这是历史的必然。
人首先要有足够的食物生存,有了基本的生活保障,人才会有想法去发展科技,确保生活质量的提高,在科技的发展过程中,人们需要用到各种工具,包括货币,金属等等资源。人们需要记帐而研究数学,需要建造房屋而研究物理学,为了提高食物产量需要农学和化学。当原有的知识体系到达界限,这时候才会出现技术和思想的革新。科技,思想和制度是相辅相成的,需要很长时间的积累。
所以说,现在想想连饭都吃不饱的东汉时期,统治者居然在大谈人权。在连农具都买不起的时代,国家居然要实行均田。王莽的制度一定会失败的。。。
由网友 三国水浒历史狂 提供的答案:
如果王莽改制成功,毫无疑问,他将会成为一个人人敬仰,名垂千古,伟大的人,人人都会从心里爱戴他。
世界历史就会有,在两千年前,一个超级文明在中国诞生,后世的人都会大跌眼镜,中国提前进入现代文明,甩西方国家文明几百条街。
世界各国都派年轻人流学中国,中国人人人进入富足的生活,互敬互爱,友善,博爱,千多年后,人类都在感谢中国,是中国帮助,启蒙人类进入文明,抛弃蒙昩,想想都让人心跳,中国人为有一个超时代的人拯救了受苦受难的人类,那个闯入西汉末期的超人,王莽,有人怀疑他是穿越者,是现代人,竟然宣传人人平等,均田地的思想。
就假如他改制取得了成功,建立了新朝繁荣鼎盛时期,新,什么都是新的,新的前无古人,新朝,王莽的改革用新最能形容那划时代的事,土地国有,不许买卖奴仆,地地道道的人权思想,那种生活,就是人类永远期待,向往,渴求的彼岸,然而,理想很丰满,美好,现实却很骨感,(3作3者8在7火2山7开直3播火9山号6在内)很多事情现代也实现不了,生产关系,人可是要吃饭的,穿衣的,住房子的。出行,备车,用的,没有压力,人人都懒,谁来生产东西,商品,怎么让我们过好日子,王莽想的那种世外桃源的生活,人人向往,只是可遇而不可求的。
王莽就是天真,大胆,天生,幼稚,最后他死在他的任性改革中,所以,天真,幼稚是没用的,害了自己,害了天下,害了自己丢了性命,他是一个敢为天下先的人,敢于探索。敢于研究,并付诸行动,也算一个厉害的人,无奈最后却成了一个悲剧英雄,鸣呼哀哉。
由网友 历史文馆社 提供的答案:
各位读者大家好:我是长得很老很帅的老龙!
首先给大家介绍一下王莽的改革政策:
1:改革土地制度奴隶制度-王莽下令:天下的农田都是王田(和我们现在的土地国有制从某些意义上来说很像),家庭人口不足八人的土地超过900亩的人家,土地需要分给乡里,没有田地的,一夫百亩没有田地国家给你,鼓励劳动,多劳多得,天下的奴隶改称私属,私人不得买卖。
2:经济上:走市场经济国家宏观调控的路子,实行五均六筦,在长安格阳、邯郸、临淄、宛、成都等主要城市设立市场,国家调控物价,抑制商人对农民的无节制的剥削,民众可向国家借贷,国家成立金融机构(和现在的贷款很像),民间高利贷不受国家保护,官员工资与国家整体GDP挂钩,盐、铁、酒、铸钱、五均赊贷等五项事业,不许私人经营,开发野外资源例如开矿打猎需要向国家纳税!
3改革货币:为统一货币,王莽用:错刀、契刀、大钱等三种规格的货币,规定错刀等价5000,契刀等价500,大钱等价50,与原有的五铢钱共为四品,同时流通。始建国元年,王莽废错刀、契刀与五殊钱,另作小钱,与大钱1值50者并行,后王莽改作金、银、龟、贝、钱、布,称之为:宝货。
架空历史的美好假设
本题旨在假设改革成功,老龙就不谈这些政策的可行性和难度,我们大胆的假设王莽改革成功了!那么他必然是中国历史上绝无仅有的伟人。那么中国接下来的历史会是什么样子呢:
1:土地改革奴隶改革:土地全国实行公有制,生产资料(田地)平均分配,多劳多得。
2:经济改革:物价宏观调控,国家低息贷款,货币统一,解放奴隶,这些都是19世纪出现的社会主义思想,假设成功,那么可以限制土地兼并,缓和当时的阶级矛盾;而不许买卖奴婢,随着时间的推移奴隶制度必然提前千年废除,也保护和扶植小农利益的要求。
3:他行为严谨检点。对外结交贤士,对内侍奉诸位叔伯,是当时的道德楷模,且王莽以禅让制得到皇位,若改革成功,传承了千年的皇位继承制度很可能会取消。
结语:王莽鼓励发明(卡尺的发明就是明证),提倡改革中国很可能提前进入工业革命,限制物价,国家调控,国家放贷,会形成一个良好的市场经济规则,哪呢中国很可能成为世界金融中心,限制奴隶交易,那么奴隶制度的消失只是时间问题,中国可能提前千年进入人人平等的社会,禅让制的推行很可能发展全国官职的一种普遍手段最后很可能发展为选举制,王莽会成为马克思恩格斯之于社会主义般的人物。
我是长得很老很帅的老龙:请关注我各位读者。
补充:在这个时期国家大部分人处于民智未开的阶段,统治阶级,或者大部分人不希望变数的出现,汉武帝时期国家为了巩固统治就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因为聪明的统治阶级能够意识到,百家流派相互交流会产生诸多不可控因素,而儒家思想讲天地君亲!所以王莽最后的失败,失败在他是一个人(或者极少数人)主导了这场改革,充满了理想化书生意气般的改革,就如同19世纪出现得空想社会主义一下,虽然美好,可是这不是大多数人需要的,不是大多数人推动的,失败其实是必然的!
由网友 水煮汗青 提供的答案:
王莽虽然只称帝15年,却给后人留下了无数的话题,有人说他是阴谋篡位者,有人说他是时空穿越者。最令人津津乐道的是王莽称帝的时候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但最终以失败告终,如果这些改革成功了会是什么样?
王莽在历史上最有名的不止是篡位,还有他的改革
王莽的改革方案覆盖非常广,从民生、经济、体制都进行了大量的改革,很多人认为王莽的改革是超前的,其实并非如此。相反,王莽的改革是倒退的,他是效仿春秋和周朝时候的制度进行改革:
-
奴婢改革:很多人认为王莽在奴婢改革上是对人权的提升,这是要消灭奴隶制的壮举。但事实就是,王莽只是把奴婢改成私属,并且把奴婢的人头税从一百六十钱提升到三千六百钱。这个改革并没有改变奴婢的身份和地位,只是提升了她们的"身价",也是为了给国家带来收入。
如果奴婢改革成功,奴隶制还是奴隶制,并没有带来本质上的改变。
-
土地改革:王莽对土地进行国有化管理并不是创新,而是效仿周朝的"井田制"。他把田地收为国有以后再按人头进行分配。这个看似很合理的改革却遭到了利益集团的强烈反抗,最终改革以失败告终。因为在农耕时期土地是最主要的利益产出,把土地收走等于是抢了富豪们的摇钱树,他们会因此失去利益来源。
如果土地改革成功,失去土地的豪强有可能会找其他的盈利方式,制造业有可能会兴起,蒸汽革命也有可能会出现在这个时期哦。
-
货币改革:这是王莽最失败的改革,他在位期间一共进行了四次货币改革,每一次改革都会造成一次新的"金融危机",百姓的生活是越来越差,对货币的使用和换算也变得稀里糊涂,甚至连王莽自己也搞不清楚具体换算的标准。
如果货币改革成功,那百姓每天都要带本"货币换算标准"在身上,每一次交易都要查询一下,这样多麻烦啊。所以这个改革注定要失败。
-
技术创新:王莽起国号为新,确实是进行了很多新的政策和变革,在对待新事物方面王莽也非常的感兴趣。在新朝时期发明的"青铜卡尺"比西方国家最早的卡尺要早一千多年,据说当时还有人发明了飞行器,但史料对这个东西记载非常少,真实性有待考证。技术的创新并没有给王莽带来政权的巩固,最终这些发明都随他一起埋在了地下。
我的观点
王莽是一位杰出的人才,首先能够篡得刘氏江山已属不易,并且进行了大规模的改革,虽然没有成功,但他都很努力的去做了。俗话说胜者为王,败者为寇,王莽是失败后还被众人记住的人。
由网友 尼巴大王子 提供的答案:
都在说王莽改革是有多少优点缺点,但是有史以来那个改革是一开始就完美的,哪次改革不是磕磕碰碰的,有的改革失败了,有的改革好坏各半,即使在现在,在这个有改革无数次经验的社会,他们的改革成功了多少呢比如医改之类的。 王莽的德行是得到了当时大部分军民的认可,以前看到过一个故事:说刘秀为帝后找到一些人想让他们写一些黑王莽的材料,可那些人硬是想不出,事实上史书也没有记载过王莽为帝时有做过伤天害理的事,反而有史料记载王莽改制的推进受到了当时地主豪强的阳奉阴违。故意用自己的影响力破坏改革,导致社会混乱,趁机夺权。 其实王莽最大的失败是军事上的失败,如果仗打赢了改革必然进行下去。只可惜没有如果。成王败寇也是有一定的科学道理的。
由网友 林屋公子 提供的答案:
王莽改制其实不是所谓的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无非是开历史的倒车而已。王莽的指导思想是战国儒家作品《周礼》,希望用这部书去挽救那个衰微的世道。当时的世道乱成什么样子呢?其实就是土地兼并严重,不少农民破产被卖为奴隶。这样一来,国家可以直接控制的人口就减少,而地主可以控制的资源增加,反过来就威胁到皇权的安定。所以王莽改革其实最核心的一条,就是土地国有,解放奴婢。
这条在战国时期是适用的,因为当时正处于氏族解体时期,个体家庭从氏族脱离出来,所以国家将土地发放给农民,以此达到对农民的直接控制。战国当时处于乱世,大体来看土地产权极其不稳定。但西汉立国以来进入相对安稳的环境,所以土地兼并在西汉前期就开始了,到汉武帝时期达到顶峰。当时有人不少有志之士希望救国,王莽就是这样的环境下诞生的人物。而在当时社会的环境下,王莽是不可能改革成功的。
即使成功了,最好的结局也就是倒回到西汉初年,过了一百多年仍然会走向兼并道路,其实这就是古代的王朝周期律。当然改革是不可能成功的,只能通过战争消灭一部分大地主,这样才能拿出部分土地来缓和阶级矛盾,东汉帝国也就是这样建立的。
感谢阅读,欢迎关注!
部分文章源于互联网收集,不代表默子网络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html369.cn/84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