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网友 郭大侠爱吃瓜 提供的答案:
可以!
古人喝酒的碗是专用酒碗,不大,很浅。18碗大概也就三四瓶啤酒。
按照酒家说三碗不过岗,看来度数不低,那时候酿酒工艺顶多二十来度
所以武松也就是喝了三斤多20来度的酒。拿现在来说就是喝了一斤茅台的量。
两斤牛肉,普通人饭量大的也吃得下。
由网友 三分笔墨 提供的答案:
一顿饭18碗酒、2斤熟牛肉,搁现在都不算什么事,更何况在古代!但凡有些宋朝历史知识、生活常识的人,对此都不觉为奇!
武松回家探兄,途经景阳冈下,又累又饿,就到酒家喝了18碗酒,吃了2斤熟牛肉。然后过冈打死了老虎,为民除害,成就一段佳话。
那么,武松一顿饭喝得了18碗酒,吃得了2斤牛肉吗?宋朝18碗酒有多大份量,酒精度如何?宋朝2斤熟牛肉多吗?我们逐一了解下。
18碗酒有多大分量?
首先,我们要了解宋朝的酒器。近几年很火的西安永兴坊"摔酒碗"让很多游客慕名前去,即便排上好几小时的队,也要一"摔"酒碗。
这种酒碗,其实跟武松喝酒时的那种烧制黑瓷酒碗是一样的,只不过大小有一些差别,但都不难看出它们有一个共同特征:浅腹、平底。
这种黑瓷酒碗要追溯到我国战国时期,那时它叫"羽觞",外形椭圆、浅腹、平底,两侧还有半月形双耳,甚至还有饼形足或高足。
这种双耳酒杯-羽觞一直延续到魏晋南北朝,到唐朝时已绝迹,明清虽再出现,但仅作礼器或摆件之用,不再用作饮酒。
"曲水流觞"就是古代流传的一种游戏,夏历三月人们举行祓禊仪式后,大家坐在河渠两旁,在上流放置酒杯,酒杯顺流而下,停在谁面前,谁就取杯饮酒。
(古代的曲水流觞)
到了宋代,我国传统制瓷业高度发展,羽觞这种高成本酒器得到进一步简化,褪去双耳、双足,省去高成本烧制,大量用于民间饮食业。
这种黑瓷酒碗,都是普通人、鸡毛小店在使用,在北宋街头巷尾随处可见。我们现在也能看到现在农村蒸烧白、蒸扣肉等,也常用到。
我们对于西安永兴坊的"摔酒碗"也很熟悉,那碗大吗?不难看出,这种酒碗最大的特征就是"宽口、浅腹",有的还叫它"墩墩碗"。
在中国鉴宝节目上,有一位专家还说过,宋代是瓷器巅峰,从酒器看,武松喝酒的碗其实就是宋代茶器即茶盏子,既是茶盏子就不会大。
这种碗能容纳多少酒?按一碗容量3两算,18碗酒又有多少呢?古代人倒酒很豪爽,一整排倒过去,酒好多溢出去了,碗内还有多少?
古人用此酒碗饮酒,一碗接一碗,更能彰显喝酒人的豪气。就算是8两的酒碗,18碗也不过20瓶啤酒的量,武松本是梁山好汉、狭义之士、海量之人,这都不在话下。
记得公司聚餐,同事里能喝2箱啤酒的大有人在,当然中途是要上厕所的。武松喝酒吃肉时间不少于1个时辰,施耐庵当然不可能事无巨细,交代他上厕所细节吧。
因此,北宋末年18碗酒对于古代与现在真不算什么事,只要不是那种吃饭的海碗,相信一般人都能承受,更别说豪气干云的好汉武松。
武松喝的是什么酒?
水浒里提到一个细节,武松刚进酒家时,就让店小二"筛三碗酒来",为什么筛酒?店主叫它村酒,其实就是阳谷县当地酿制的糯米酒。
因为醪糟和酒都在缸里,自然要筛酒了。筛字用得很形象,打酒时将竹筛坐入酒中,将醪糟压下去,如此醪糟与酒分离,便可盛酒了。
那么既然是糯米酒,它的酒精度自然就低了,最多也就十来度,有的也才五六度而已,不易醉人,不像我们现在的白酒有45度或52度。
(民间做糯米酒)
因此,武松喝的18碗酒,就如同我们现在喝的米酒,最多10多度,还可能只有五、六度,酒精度就像我们现在喝的啤酒一样。
还有发酵出来的米酒,味道酸甜可口,加之武松又累又乏,自然越喝越停不下来,直呼"好酒""再筛三碗酒来""亏不了你酒钱"等。
所以,武松回家探兄,走了一天,又累又渴,这18碗酒就像一种饮料,给他解渴解乏。何况武松神威过人,酒量如高于常人也很正常。
武松吃2斤牛肉多吗?
根据古代唐、五代、宋、元、明、清的换算公式,1斤=596.8克。那就算1斤大约600克,北宋末年的2斤就相当于现在的2斤4两,后来增加到4斤牛肉,也就接近现在的5斤左右。
5斤熟牛肉放现在多吗?再说熟牛肉还含有一定的水分,一般酒家或可能短斤缺两,更何况在人烟稀少的山村野店里。再有,施耐庵惯用夸张的手法,4斤熟牛肉或可能有夸张成分。
4斤牛肉对一般人可能有问题,但对于身高一米九左右,体重200多斤,如此一个身强体壮、高大威猛的武松,根本就不算什么事了。
我同事的儿子16岁,正是长身体、吃量大的时候,他很喜欢吃牛肉。有一次一大家人外出聚餐,他吃了1斤烤牛肉、1斤黄牛肉,但仍没吃饱,还想再吃1斤黄牛肉。
但被家人拒绝了,家人担心他吃多牛肉会不舒服,毕竟牛肉扎实,没再点牛肉。但孩子说肚里空空,仍对没吃到的那1斤牛肉念念不忘。
但反过来想,武松高大威猛、身强体壮,这样的壮汉,食量会小吗?再加上走了一天路,荒郊野外,又累又饿,吃4斤黄牛肉只能算正常食量。
记得我哥12岁时,能吃5碗3两米的饭,再加5个包子,还不算饱。把我妈给吓着了,想想5碗饭就是1.5斤饭,还有5个包子,这不少吧?
我同事北方人,45岁,最喜欢吃饺子,一次能吃50多个,这也不少于2斤。我有一次给吓坏了,我们西南这边吃10来个就差不多了。
武松这一顿饭不合理?
牛,在我国农耕时代是最大功臣,为我国农耕文明做出了巨大贡献。因为可以用牛来耕田种地,保障春耕春种,以保证人们的温饱问题。
牛虽然算不上一级保护动物,但对于古人,重要性不言而喻。在现代农耕开始之前,耕田一直用牛,没有牛,农耕社会会陷入一片灾难。
因此,牛是不能随便宰杀的,即使是自家的牛,未经官府批准的也不能杀。在北宋,私自宰杀会受到很重处罚,最高坐一年半牢。
—北宋初年《宋刑统》:"诸故杀官牛者,徒一年半","主自杀牛马者,徒一年"。
北宋铁面无私的包青天,就审理过一起"牛案"。村名春牛被人因仇割舌后,报官包青天审理,因牛被伤,包公不得已才判S牛卖肉。
但既然北宋这么重视牛的保护,为什么水浒里经常提到吃几斤几斤牛肉,武松还要了2斤牛肉呢?这其中有什么蹊跷呢?
宋朝杀牛是违法的,有钱人大多吃羊肉,以羊肉为主,也吃猪肉。北宋时猪肉价低、羊肉价高,大文豪苏轼就发明了"东坡肘子""羊蝎子"等。
至于牛肉呢?有些人估计会铤而走险,赚取利润,像山村野店之类的少有官府过问,自然不会放过赚钱机会,武松吃喝的那家极可能是一家黑店。
而明朝禁S牛更严厉,施耐庵之所以这样写,见仁见智,因此武松这一顿饭有不合理性,大家怎么看?
写在最后
初读《水浒传》,大家对武松进店喝18碗酒、吃4斤牛肉而惊骇不已,但认真分析下来,对于英雄武松而言,也就再平常不过了。
《水浒传》是一部国学经典,中华传统文化典范之作,充分体现经世治国精神,让人越读越回味,它被誉古代四大名著之一,实至名归。
《水浒传》包含范围广,有古人关于天人合一的思考、探索与总结;有史学大家对政治、社会的真实记录;有吟传至今的诗词歌赋;还有圣贤的经验之谈,对后辈的谆谆教诲等。
总之《水浒传》蕴含了古圣先贤的智慧深见,承载古人对人生、世态的感悟,以及记录一幕幕真实在的历史过程,等等,是一部奇书。
读书就应该读经典好书!《水浒传》的现代价值和文化魅力,以及它的思想内涵,更能弘扬我们的传统文化。
大家怎么认为呢? 欢迎留言~~
由网友 脂肪故事 提供的答案:
如果有一点历史知识和生活常识的话,就知道这根本没有任何问题
武松打虎之前,在景阳岗前的酒店,喝了18碗酒,吃了两斤熟牛肉!然后打死了老虎。那么,一个人的胃有这么大吗?
一、酒碗的来龙去脉
一说起碗,我们立刻想起的吃饭的那种大碗,这个大碗,一碗饭恐怕有一斤多了,要是用来装酒,且不说酒精度有多高,光是喝下去也能把胃撑坏!
然而,酒碗在古代并不是碗,而是一种酒器,和吃饭的碗是两回事!这个酒器有个专有名词叫羽觞。
根据考古学发现,羽觞最早出现于战国时期,它最大的特点是浅腹、平底、椭圆,两边有双耳,也有的有高足,这种酒器一直使用到晋朝。
许多诗人都曾经在诗文中予以记载。例如李白《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开琼筵以坐花,飞羽觞而醉月。再比如王羲之《兰亭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 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
羽觞为什么消失了呢?因为这个东西喝酒并不方便,远不如酒杯小巧玲珑!随着雕刻技术和冶炼技术的进步,各类玉石、金属材质的酒杯逐渐成为最主要的酒器。
酿酒要消耗大量的粮食,导致酒在古代的价格非常高,喝酒也变成了有钱人的专享,羽觞硕大的体积实在是缺乏美感!
但羽觞在民间却一直被使用,并且经过了简化,去年了耗费功夫的成本的足、耳,变成了酒碗!酒碗跟我们日常吃饭的饭碗最大的区别就是浅腹!
如果我们去西安永兴坊喝过摔碗酒,就知道这个"碗"到底有多大了!其实它浅浅的底,根本装不了多少酒,甚至没有酒杯装得多!
这种结构简单、烧制技术要求不高的酒器,在民间、尤其是鸡毛小店内被大量使用,大户人家是绝对不会使用如此粗陋的酒器的!即使是现在,稍微上点档次的酒店,谁会用酒碗?
这种专门用来喝酒的酒碗,容量大约在50毫升到150毫升之间,就算是18碗,能有多少酒?用这种酒碗喝酒,看起来挺多,显得人酒量大,一饮而尽多豪爽?其实根本没喝多少,还没算洒出来的呢!
武松在景阳冈喝了十八碗酒,听起来怪多的,折合一下还不够10瓶啤酒的呢,怎么就喝不下了!能喝掉10瓶啤酒的人多了去了,何况是身高体壮的武二郎!
二、两斤熟牛肉到底有多少
其实仔细看原文,武松总共吃了四斤熟牛肉。一开始要了两斤,后来吃过瘾了,又要了两斤两!总共四斤,能吃得下吗?
首先说宋代的斤两是多少。宋初官秤斤重的680克, 到北宋中叶的640克!很显然武松那个时代,是以640克计算的。
再来看看熟牛肉的密度。牛肉纤维孔隙大、保水性差,煮熟后水分很快就逸出了,牛肉的密度达到了1.2!按照宋代的计量标准是2560克。
再根据密度算出体积,也就是2000毫升的样子!是不是看起来很多?但是牛肉之间的孔隙是很大的,牛肉咀嚼之后,变成了"肉泥",体积会进一步缩小,也就是1000多毫升左右。
如果有兴趣的可以尝试把熟牛肉剁成泥,看看有多少!
有人可能会觉得四斤很多。说件自己亲眼看到的事吧。那年我们去河南出差,到了南阳正好是中午,我们就在路过吃饭。
吃的是羊肉汤,就是路边的那种,羊肉、羊杂是煮熟的,吃多少下多少,还有炸焦的葱花、香菜啥的!有个哥们第一碗吃了15块的羊肉,觉得不过瘾又要了一碗,那个碗大得跟盆一样啊!他还吃了两个饼子。
还有一个就是我们部队的一个山东兵,一顿饭能吃10个包子,还带一碗紫菜蛋花汤,喝完汤还能吃几个。部队那包子,真材实料分量多足啊!
正常人的胃容量接近3000毫升,所以武松吃这点牛肉,再喝十八碗酒,根本是没有任何问题的。
三、武松在景阳冈这顿饭本身就不合理
首先,景阳冈这个地方,前不着村后不着店,荒山野岭的,能有多少客人?在这开店能赚多少钱?尤其是闹虎患,客人更是稀少,小店如何开得下去?
再者,一般的鸡毛小店出现牛肉的机率极小。耕牛在古代是受到官府保护的"战略性"物资。在农耕时代,耕牛是最主要的耕种工具,每一头耕牛都在官府有备案,定期会有官吏前来检视。
私自屠宰耕牛在当时是很严重的罪过,宋代法律规定:"故意杀死他人马牛的,杖七十,徒一年半;私宰自己马牛的,杖一百。耕牛伤病死亡的,不报官府,私自开剥,笞四十。"
梁山好汉动不动进店就喊来两斤牛肉,信不信店小二直接把它赶出去?觉悟高的甚至会报官!能够卖牛肉的,要么是高档酒楼,要么就是非法渠道私宰的耕牛!
路边一个鸡毛野店,他的牛肉是哪里来的,不问可知!明说了吧,这个店就是个黑店!碰到落单的"肥羊",估计就直接给谋财害命了。
武松这家伙,身高体壮,满脸横肉的,一看就不好惹,而且穿得挺寒酸,估计也没多少钱,所以酒店也没想到要害他。
结语:武松一顿喝了18碗酒,吃了2斤熟牛肉,其实也就是比普通人饭量大了些而已。
施耐庵如此写,既是为了表现武松饭量大、力气也大,也是为了显示武松的豪迈气概。
作者对武二郎确实是太偏爱了!
为了突出武二郎,给他安排了一个悲惨的身世,其实历史上的武植可是个英俊潇洒的帅哥,而且是永乐年间的进士,曾经当过阳谷县县令呢!
由网友 马首瞻 提供的答案:
武松的酒量和饭量跟我差不多,放到现在也就是一般水平。
封建社会的知识分子都有一个不好的习惯,那就是爱吹牛,要么是自吹,要么是互吹。
同为唐代大诗人的杜甫曾吹捧李白说"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一斗的容积是十升,一升是1000毫升,按照500毫升为一斤粗略估算,李白能喝二十斤白酒,喝完后面不改色心不跳,继续赋诗高歌。你要是相信杜甫说的话,那你真是生活小白。
与杜甫相比,明朝的施耐庵要诚实很多。他说武松能喝18碗白酒,肚子还能装下2斤牛肉,听起来似乎有点唬人。实际上,了解宋朝百姓的生活后,你会觉得武松"泯然众人"。
宋朝的酒也称作酒?
中国酒文化真可谓源远流长。最早能够追溯到夏朝时期,劳动人民在生产过程中发现,发霉的水果或谷物能够散发出一股幽香。经过长久的摸索,他们知道把谷物发酵成"曲"。"曲"这个词很抽象,喜欢喝酒的人评价酒的好坏用"曲味",大概就是这个意思。
再把"曲"沉淀后,进行二轮发酵变成糖,糖再经过发酵就变成"酒",所以古代的酒不像现在清澈透明,它是一种浑浊的液体饮料。三国演义开篇词说"一壶浊酒喜相逢",就是最好的佐证。浊酒经过过滤成为一种高档的酒——米酒。
酒在封建社会发展进步很慢,直到唐朝时期,古人才酿造出纯度更高的黄酒,并在唐宋两朝十分流行。南宋时期,女真人被蒙元取代。蒙元的到来,不仅仅是成就战争狂人成吉思汗,也改写了中国的饮酒文化。
此时,一种全新的美酒出现,它叫做"烧酒",学名是"蒸馏酒"。李时珍在《百草纲目》里说,"烧酒非古法也,自元始创之。"基本上确定现代意义的白酒是由蒙古人发明。
武松生活在宋徽宗时期,差不多是两宋交替的节骨眼儿。那会的酒叫"黄酒",也叫"发酵酒"。它的度数有多高呢?顶好的黄酒不超过二十度!大部分米酒或黄酒的度数在十度以下,相当于现在啤酒的水平。
武松喝得十八碗酒就是这种酒,甚至有可能不是上好的"黄酒"。
水浒传里是这样说:
俺家的酒虽是村酒,却比老酒的滋味,但凡客人来我店中,吃了三碗便醉了,过不得前面的山冈去。
仔细看,小说里酒馆老板说他家的酒是"村酒",言语中似乎透露着"村酒"不是好酒的感觉。一个穷乡僻壤的景阳冈山村想必也酿不出好酒。武松不相信酒馆老板的话,让老板尽管"筛酒"。
一个"筛"字就有意思了。它说明村酒在喝之前要先筛一下,筛就是过滤的意思。宋朝的高端酒叫"黄酒",已经是经过精密过滤的酒,武松喝得酒还要筛一下,估计也就是略带度数的"米酒",相当于现在五六度的啤酒水平。
这种酒放到现在,压根都不被列入酒的行列,除非那种喝可乐都上头的朋友。
宋朝的"碗"
"碗"在今天专指吃饭的家伙,普通老百姓吃饭用的碗都比较大,一碗能盛半斤八两水。胃口再大的人,别说喝三碗白酒,就算喝三碗白开水也撑得走不动。
或许大家没有想到,宋朝的酒碗和饭碗完全不一样。早年在河南商丘出土的宋朝的陶瓷酒碗,就是最好的证据。宋朝的酒碗外形和饭碗相似,碗口的直径在12厘米以上,但是碗身很浅在4厘米左右,碗底直径只有2厘米多一点,容量大约在2.5两左右,和高脚玻璃杯的容量差不多。
江湖好汉平时也没有太多讲究,吃饭喝酒时动作又大,真正喝到肚子里的酒肯定低于这个数量。最后估算一下,武松在景阳冈前后喝了18碗,18碗*2.5两/碗=45两,折合4斤半的量,再加上武松喝的是米酒,一顿操作下来相当于喝了5瓶啤酒,你是不是惊呆了!
更令你惊呆的还在后头。武松喝了5瓶啤酒也就算了,你不会想到5瓶啤酒喝了一下午,原文说得一清二楚:
正是晌午时候,武松走得肚中饥渴,望见前面有一家酒店,门前挑着一面旗,上头写着五个字"三碗不过冈。"(吃饭前)
冈下路口都有榜文,教往来客人结伙成对趁午间过冈,其余时候不许过冈。单身客人一定要结伴才能过冈。这时候天快晚了,你还过冈,岂不白白送了自家性命。(过景阳冈前)
从武松吃饭前到临走时的时间来看,武松的十八碗酒整整喝了一个下午。就算你的酒量再差,给你5个小时的时间喝掉5瓶啤酒,就算喝一瓶睡半个小时,保证也能喝完,不要说武松本来就是喜欢喝酒的江湖好汉。
武松的饭量
需要纠正一个问题,武松一共吃了四斤熟牛肉,而不是两斤熟牛肉。一开始"店家切了二斤熟牛肉,装了一大盘子,拿来放在武松面前,再筛一碗酒。"喝到一半时,武松觉得喝得很高兴,武松说"酒也要,肉也再切些来。"
不管是两斤熟牛肉,还是四斤熟牛肉,说明武松的饭量还可以。但是不要忽略一个问题,宋朝的度量衡与现在大不相同,尤其是秤的标准差别很大。
"斤"这个度量衡单位由来已久,从西汉一直沿用到民国结束,虽然现在通行的公斤或千克,但老百姓日常生活依然以"斤"为主要度量衡。
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历史中,"斤"的标准不是一成不变的。每个朝多多少的都有一些变化,它不是现在的10两。西汉是258.24克,东汉是222.73克,魏晋是222.73克,南齐是334.10克,梁朝和北魏是222.73克,隋朝是668.19克,唐朝是596.82克,宋朝刚好是640克。
武松一共要了2560克牛肉,用今天的"斤"来计算,武松消费了5斤多熟牛肉,但我猜他没有吃完,最开始的2斤牛肉应该吃完了,后边光跟酒馆老板在讨论要不要过景阳冈的事了。
以上班为主的年轻人,没有从事体力劳动的经历,平时吃饭也就是一个汉堡加一杯可乐奶茶,与从事体力劳动的建筑工人相比,那就是小巫见大巫。
10年前,我在山东念完大学实习期间,同学家里装修让我过去提点建议,赶巧找了3个民工朋友负责铺地板砖。中午饭点时,按照约定要管一顿饭,同学带着3个工友去喝羊肉汤。
那顿饭吃得令我大开眼界,长这么大头一回见识到什么叫饭量大。山东的羊肉馆都是用直径2米的大锅炖,那会羊肉比较便宜,好像是30块钱一斤。三个人一人一斤羊肉,锅饼和羊汤是免费的。饼吃了多少,我没有数清楚。但是我清楚地记得,3位民工朋友一人喝了4碗羊汤。
山东人喝羊汤的碗很多,不是家中盛米饭的碗,尺寸稍微比汤碗小一些。碗口碗底一样粗直径20厘米,深度是10公分左右。要是换算成重量和体积的话,丝毫不少于武松的四斤熟牛肉吧。
何况人家民工朋友是一气喝完,假如再给他们一下午的时间,我估计能把直径2米的整锅汤给喝干了。武松也是靠体力吃饭的江湖好汉,属于使枪弄棒的练家子,吃四斤熟牛肉根本不算多。
普通人的饭量能达到多少
现在有很多网红以"大胃王"自居,后来经过网友细扒发现,很多都是镜头剪辑的结果,有的甚至是吃饭造假,一边吃一边吐出来丢在一旁。
根据人体生理学研究,人的胃口其实很大。胃的容量会随着年龄的增大而加大。刚刚出生的婴儿胃容量是40毫升左右,一盒纯牛奶的五分之一。长到3个月时,胃容量达到100毫升,一周岁时250毫升(一盒牛奶的量),3岁时800毫升,7岁时1500毫升。到十六七岁时,容量已经达到最大值3000毫升。
牛肉的纤维粗,密度比水要大,大约在1.1至1.2g/cm³,取中间值1.15g/cm³计算,武松吃了5斤牛肉,即2500g÷1.15g/cm³=2173cm³(毫升),完全在胃容量的最大范围之内。
所以就算不是武松,换成普通人,假如胃口好的话,吃下五斤牛肉也完全没有问题,只是现在的生活了,大家都厌倦了大鱼大肉的生活。
但是武松不同!别看他活得潇洒快活,过着快意恩仇的江湖生活。实际上,吃牛肉对武松是一种奢侈,我估计武松一生没吃过多少牛肉。因为牛在古代是禁止屠宰的动物。北宋初年《宋刑统》规定:
诸故杀官私牛者,徒一年半。
虽然中国人有着悠久的吃牛传统,但是从春秋战国开始,牛作为重要的生产力,只允许用它来耕地,绝不允许屠宰食用。不但不允许屠宰牛,老百姓家里养的牛年纪大了,也要交给官府来处理,没有官府的允许绝不可能擅自屠宰。
所以,说一点题外话,水浒传里酒馆老板说"三碗不过岗"里面暗藏玄机。一个敢把饭店开在老虎经常出没的山下,还敢明目张胆地兜售牛肉,很有可能如同武松说的那样"莫非是间黑店,想留人住宿,半夜图财害命"。
不管怎么说,武松没有辜负水浒第一猛人的头衔,酒也喝了,肉也吃了,老虎也打死了,景阳冈也过了。
最后说一句"好个武松,武二郎"。
由网友 把盏常聊 提供的答案:
回答问题前,先纠正一下提问者的错误:1、熟牛肉不是二斤,是总共买了四斤。2、武松共喝了十五碗酒,不是十八碗。为什么很多人都说是十八碗呢?我想那大概是电视剧中又夸张了一下的数字。《水浒传》原著中写得明明白白,是十五碗!
武松喝了十五碗酒,是不是也不少了呢?是不少,但也不算太多。为啥呢?理由如下:
1、喝的时间长。
武松来到了"三碗不过岗"的酒店时,已经是晌午时分,何为晌午呢?在中原一带,晌午通常是指早饭以后到午饭之前的这段时间,咱就把它定在11点左右不为过吧?那么,武松这顿酒喝了多长时间呢?
喝了十五碗酒后,武松要走,店家说岗上有老虎,此刻已是未末申初的时候了,劝他明天再走。何又为未末申初呢?未时,是指如今的13至15点,申时则是15到17点的这段时间了。这,就是说武松喝完酒后,已经到了下午三、四点钟的时候了。
从上午11点多喝到了下午3点多,足足的喝了四个钟头。平均一个小时喝了不到四碗酒。喝半截儿再出去尿几泡尿,这些酒也就都跑的差不多了。
2、腹内空空、又饥又渴。
按照书中的说法,武松都是早晨起来吃了早饭就开始上路的。就算是早晨起来8点开始走,走到了11点多吃饭,这一口气走了它三个小时多的路,您说肚子里能不是又饥又渴吗!那饿急了渴急了的人,肯定会吃的更多、喝的也更多。
3、碗并不大。
在宋朝,喝酒多用盏,即所谓的"斗笠盏"。只有像武松、李逵这样莽汉子,才会用碗。宋朝时期的碗和盏我都有,盏倒满了,二两多点,碗倒满了,半斤多点。十五碗酒,连十瓶啤酒的量都不到,搁在今天,能喝这些酒的人也并不少见。
4、酒的度数低。
武松当年喝的酒,是酿制的米酒,度数3、4度的样子,同今天的啤酒度数差不多,要不然怎么当初都会喝它用来解渴呢。渴急了的人,两三碗下去,汗一出来,岂不是刚刚解了渴吗!
在《水浒传》中,说到武松吃喝的地方不少,且都是能吃能喝。不奇怪,一米八以上的个头,孙二娘店里两个伙计都抬不动的体重,四个来小时的时间里,喝上个十瓶八瓶的"啤酒",吃上个二三斤的牛肉,难道不是很正常的吗!
由网友 水流高高山 提供的答案:
武松这个量,说实话,如果是现在一个强壮年轻人,吃两斤熟牛肉,再喝十八瓶啤酒,也不是特别困难的事情,何况武松这样天生神力的壮汉。
现在在Html369上经常看到有些描述过去某些老一辈人饭量有多大的话题,会引来一片质疑,但实际上那些描述大多数都是比较真实的。哪怕是现在也有大胃王吃播的视频,不论个头大小,总有一些人特别能吃。
我初中时候有个同学就挺能吃的,个头不高,排队的时候总是最前面,撑死也就一米六,也不胖,不过身体比较结实,他的饭量就很大。比如当时出去吃拉面,成年人一碗就饱,他可以吃四五碗。早上起来吃豆浆油条,我们两根就够了,他要吃十多根。这些都是亲眼目睹的,做不得假。这人要说有什么特别,那就是力气很大,跟他身体不成正比。
四五碗拉面就不止两斤了,当然他没有喝酒,不过对能喝酒的人来说,喝低度酒就跟喝水差不多,根本不占胃口。
实际上好多能吃的人都会有这样的特点,要么体型超大,要么力气很大,而武松,则两者兼具,他饭量大丝毫不奇怪。
首先说武松体型,身高八尺,膀阔腰圆。武松的身高,要比那时候的正常人高百分之二三十。比如水浒里美男子燕青,就是六尺身高。而体重方面,武松要比燕青什么的大许多。武松并不是一个瘦高的竹竿,而是粗壮的大汉。
除了体型庞大之外,武松天生神力,单单徒手打死老虎来说,武松起码就有千斤之力。后来徒手甩四五百斤巨石一丈多高再轻轻接住,这份力气起码不下于一头巨牛。
体型大又有力气,这种人是最能吃的了。实际上两斤牛肉对武松来说也就吃个半饱。就算是一个普通男青年,在今天吃火锅牛肉,也能吃个两斤,吃干切牛肉片,吃个一斤多也是十分轻松的。再后面武松大闹飞云浦的时候,施恩就送了他两只烧鹅,一只烧鹅怎么也有四五斤,去掉骨头肉怕也要三四斤,武松不声不响就吃了两只烧鹅,这个才是他的正常饭量。
而十八碗酒这事,对武松来说也是小菜一碟。到后面,武松受施恩所托,要去打蒋门神,他提出一个要求,去的路上遇酒家就要停下喝酒,那一家家喝下来,可不止十八碗,后来还不是轻松胖揍蒋门神。
对现在能喝酒的人来说,一次喝十八瓶啤酒也不是特别厉害的事情。武松那十八碗,若论体积,恐怕还没有十八瓶啤酒多。
唯一值得探讨的,可能就是武松喝的酒的品类了,如果说是现在超过五十度的高度酒,那确实很厉害,十八碗肯定超过十斤。放在今天,谁要是一次能喝上十斤五十度高度白酒,那绝对可以称酒仙了。其实普通人喝半斤不醉就挺厉害,喝一斤没事的相当难得。
不过武松喝的显然不是高度白酒,因为那个时代不存在蒸馏酒,自然度数不可能那么高。那时候管喝酒叫吃酒,还有诗说"莫笑农家腊酒浑",是因为酒里面带着粮食残渣,所以比较浑浊。这些酒有个特点,普遍度数低,高一些的跟今天黄酒差不多,低一些的可能也就啤酒度数。按照武松的体型来说,十八碗酒也算不了什么。
既然如此,为什么现在很多人一看武松喝十八碗酒,吃两斤牛肉就感到吃惊呢,其实跟现在人的饮食习惯和运动量有关系。现在人和古人不一样,正常吃饭是一日三餐,中间还多夹杂零食,有不少人又高又胖,看他吃正餐的时候好像吃的也不多,实际上能量是守恒的,如果一个人体型很大,必定吃的不会少,只不过有些人进食时间很分散,可能正餐吃的跟普通人一样多,但是平时各种高热量零食就没断过,所以他们吃的不多仅仅是看起来而已。而古人呢,基本上一天也就吃两顿饭,如果长期赶路,可能一天就一顿饭,更不会有什么零食补充。这样一来,单餐用量肯定要大一些,像武松这种大汉一顿饭吃许多也就很正常了。
跟古人相比,现在人的活动量也要小很多。现在特别能吃的人一般都是从事重体力劳动的人,这种人饭量基本上都很大,而且还需要吃肉,这样才足够支撑日常作业。像水浒里的武松,虽然不事生产,但是打打杀杀不断,十分消耗体能。看武松行走江湖,几百里上千里都是靠两脚走路的,能量消耗很大。就像现在的拳击格斗,只要几分钟功夫就能让一个专业选手体能急速下降,何况是武松那样的经常生死搏杀的人了,他的活动量绝不是普通人可以比拟的,对食物的需求大是理所当然的。
在水浒中,几个大汉的食量都是很大的,除了武松,像鲁智深、李逵等人也都是很能吃的。对他们来说,十八碗酒加两斤牛肉就是小菜一碟,一顿饭两只烧鹅才是他们的正常伙食。实际上,不要说他们,一个普通的年轻人,如果经过专门的训练,胃口也会越练越大的。我们的胃有很强大的伸缩性。比如说普通人的胃没有进食的时候也就五十毫升容量,但是如果吃很多,可以轻松达到一千五百毫升,可以扩大几十倍。这还只是针对普通人而言,如果是那些天赋异禀的人,胃口比这个还要大许多,吃个几斤肉,喝个十多瓶低度酒,这都不是事儿。
不得不说,人的潜力是无穷的。水浒是小说,在某些地方有夸张的地方,比如武松徒手杀虎。但是在某些方面,又源于生活,就武松的饭量来说,还是比较写实的。
由网友 史晓生 提供的答案:
一次性喝18碗酒,吃两斤熟牛肉,听起来似乎很夸张,但是仔细一琢磨就会发现,这并不算什么稀罕事,说不定你就能做到。
首先需要说明的是,在《水浒传》的原著中,武松上景阳冈之前,前后共吃了"十五碗酒",而非是十八碗。
酒家道:"这厮醉了,休惹他。"再筛了六碗酒与武松吃了,前后共吃了十五碗。---《水浒传》第二十三回
至于武松当时吃的东西,也不止两斤熟牛肉,而是前后共吃了四斤,并且除此之外,还有一碟子热菜。
只见店主人把三只碗、一双箸、一碟热菜,放在武松面前...店家去里面切出二斤熟牛肉,做一大盘子将来,放在武松面前......武松道:"肉便再把二斤来吃。"酒家又切了二斤熟牛肉---《水浒传》第二十三回
这么算下来的话,武松在上景阳冈之前,连吃带喝,一共是吃了四斤熟牛肉外加一份热菜,喝了十五碗酒。
这个饭量,不是一般的大。
那么就有人会问了,按照正常人的饭量,真的能一次性塞下去这么多东西吗?是不是《水浒传》的作者在此处使用的是夸张的描述,故意突出武松非同常人呢?
这个肯定是有的,毕竟《水浒传》是一部小说,而在第二十三回这个章节中,武松又是主角,因此,采用夸张的手法描述也实属正常。
但有道是艺术来源于生活,因此,武松一次性连吃带喝这么多东西,也并不算太夸张。
为什么呢?我们详细来说一说。
首先,先说武松喝了十五碗酒。
十五碗酒,听起来似乎很多,但需要明白的一点就是,装酒的碗,可不是我们现代吃饭时的碗,更不是那种大海碗。
《水浒传》设定的年代,是在宋朝,而在宋朝,盛酒用的碗有一个最大的特征,那就是"浅腹、平底儿"。
这种碗看起来体积不小,但实际上却装不了太多酒。
有人做过考证,像宋代这种装酒的碗,正常情况下,一次也就只能装大概3两左右,而15碗算下来,大约就是四斤半的样子。
有人会说,这四斤半也不少了,现代人别说四斤半,半斤可能都醉了。
四斤半酒确实是不少,但是,古时候受限于酿酒技术,当时的酿酒工艺,主要分为两种,一种称之为"大酒",另一种则叫"小酒"。
相对来说,大酒的酿造工艺更为复杂和精细,因此酿出来的酒口感也更好,不过由于成本以及价格等因素,这种酒大多是达官贵人才能喝得起的。
而类似于景阳冈下的那家小酒店,采用的通常都是小酒工艺。
这种小酒,本质上就是一种米酒,且其工艺也比较粗糙,这一点在文中就有体现,比如店老板为武松打酒时,还需要"筛"出一碗酒来。
之所以要先"筛",就是因为醪糟和酒都在缸里,不筛的话就没法喝。
但这种小酒,胜在成本低廉,因此售卖价格也十分便宜,历来就是乡村小店必备饮品,同时也是贩夫走卒们的最爱。
同时,当时的这种米酒,可不像现代酒一样动不动就是四五十度,甚至六七十度,而是最多也就是十度上下。
十度左右的酒,跟现代的啤酒差不多。
而我们都知道,就搁到现代来说,夏天晚上去吃大排档,几个年轻人要是放开喝啤酒的话,只要不是那种一瓶就倒的人,随便一个,都能喝上六七瓶。
要是那种250毫升易拉罐装的,十罐基本都没有问题。
按照易拉罐装的啤酒来算,一罐为250毫升,而十罐就是2500毫升,折合到斤的话,那么就是足足5斤了。
就现代的一个普通的年轻人,都能轻轻松松喝个五斤啤酒,就更别说武松这个膀大腰圆的壮汉子了,更是没有问题。
当然,这里有个前提就是,喝的是酒,而不是水。
如果把武松喝的十五碗酒换成同等体积的水,那么就算是他,照样也喝不下去,甚至一半都未必能喝下去。
为什么呢?很简单,因为酒精利尿,人体在摄入酒精之后,会加速体内的内部想循环,从而增加人的尿液代谢。
这就为为何喝多的人,会频繁上厕所的原因,同样也是人可以大量喝酒,但却无法做到大量喝水的因素。
而还有一点,同样也是武松能喝下去十五碗酒的一个要素。
小说中,武松到达景阳冈下的那家酒店时,时间为"晌午时分",这个晌午一般通常认为是在接近中午的时间,大概就是11点前后(正午为12点)。
在这个时间,武松进入酒馆开始用餐,而他离开酒馆又是什么时间呢?
答案是"未末申初时分",之所以知道这么清楚,是因为当时酒馆的老板好心劝武松,不要让他这这个时间过冈,不然会有危险。
这早晚正是未末申初时分,我见你走都不问人,枉送了自家性命。---《水浒传》
而这个未末申初时分,放在现代又是几点呢?按照十二时辰的划分,未时为13点至15点,而申时则为15点至17点,因此,未末申初时分那就是下午刚过三点的样子。
也就是说,武松从上午11点开始吃喝,一直到下午3点方才吃喝完毕,前后共用了4个小时。
4个小时的时间,喝下15碗酒,期间,武松必定是有上厕所的过程,甚至不止一次,而这就意味着他进行了排泄。
一旦排泄出去,那么喝这些酒,真的不算什么。
像我们现代,如果夏天在大排档敞开了喝啤酒,只要允许上厕所,那么,有部分人能一直持续喝下去,甚至喝到后半夜都没问题。
再者,四个小时的时间,说明了武松不是一口气喝了15碗酒,而是边吃边喝,缓缓进行的,像这种不着急的喝法,更没有什么问题。
因此,结合武松是个能弄死老虎的壮汉这还前提条件去看,他的酒量应该比现代的小年轻强不少,加上他有充足的时间,而不是一口气灌下15碗酒,中间还有排泄的过程,所以我们可以得出结论,武松喝15碗酒完全可以做到。
说完喝的酒,我们再来说说吃的牛肉问题。
在说牛肉问题之前,我们得先知道,武松是个成年人,并且按照小说里的设定,还是一个十分壮实的成年汉子。
壮实到什么程度呢?先说身高,小说里交代,武松"身高九尺",结合各种典籍,宋代一尺约等于现代的23公分,而九尺,那就是207公分。
当然,考虑到小说有夸张的成分,武松未必超过两米,但一米八九还是有的。
那么,武松的体重又是多少呢?这一点在《水浒传》第二十七回有交代,当时武松在被押解的路上,经过孙二娘的店时,装作被孙二娘下药昏倒,之后,孙二娘手下的两个伙计,就出来抬着武松准备将其做成人肉包的原料。
这两个汉子扛抬武松,那里扛得动,直挺挺在地下,却似有千百斤重的。---《水浒传》第二十七回
结果呢?两个成年汉子,居然抬不动武松一个人,这就充分说明,武松不仅人高马大,同时还相当壮实,不然也不至于两个伙计都抬不动他。
而这么一个十分壮实的成年人,他一顿饭能吃多少东西呢?
按照现代科学的研究发现,人体的胃,极限的容积是大约3000毫升左右(注意,这里说的是极限,通常我们一般吃个1000到1500毫升的东西基本都饱了)。
而武松这么一个壮汉子,胃部的极限,必然也在3000毫升上下,至少不会低于这个数字。
而前文我们讲到,武松喝的酒,一碗约等于现代的三两,也就是150毫升,15碗加起来,那就是2250毫升。
说到这里有人就会说了,这既然胃部的极限是3000毫升,那武松喝酒都占了一多半,他又是如何吃下4斤熟牛肉的呢?
别忘了,武松中间还上厕所呢。
这么一来,2250毫升的酒,并没有完全都停留在武松的胃中,前后去几次厕所,那么暂存在胃里的酒,估摸着也就剩三分之一,也就是7、8百毫升的样子。
而这自然就有了吃牛肉的空间了。
至于牛肉,说是四斤,但是我们的考虑到宋代的计量单位与现代的不同,根据已经出土的相关文物中的记载,北宋时期,一斤也就约等于现代的640克。
而四斤,那就是2560克。
考虑到熟牛肉要比水的密度高点,因此2560克的熟牛肉,换成体积的话,大约也就是2100毫升上下。
这点体积,加上残存在胃里的酒,完全不超过正常范围。
有人可能会质疑,平常人吃个1500毫升的食物都吃饱了,那武松怎么能吃这么多呢?实际上,这也不难理解。
像武松这种混迹江湖的好汉,不像是居家之人,三餐都能按时按点,而是经常的饥一顿饱一顿,没吃的了,那就先饿着,一旦有吃了,那就可劲儿造。
而人的胃,又是一个"能屈能伸"的器官,真一次性吃的多了,也能装得下,况且,四个小时的时间,胃部也在进行着消化,加上他也有排泄,因此肯定就能吃得下去。
并且这里还有一点很重要,如果当时武松吃的不吃牛肉,而是给他来一大桶粥的话,那么他绝对是吃不下这么多的。
为啥呢?牛肉这玩意,尤其是熟牛肉,它不吸水,遇水也不会膨胀,因此就不会阻碍胃部的酒排出。
而那些用各种谷物、豆类熬成的粥,本身就是粘稠的液体,再加上酒一泡,不但极易再度膨胀,占据胃部空间,同时还会形成糜状,导致胃部的食物排空速度下降。
举个很简单的例子就是,在一个水池里,如果放满了石头,那放水的时候并不怎么影响放水速度,但如果水池里都是淤泥,那水就基本上排不出去了。
所以,这也告诉我们,要是与人拼酒的话,千万不要喝粥,吃点干的、硬的,这样就能喝的更多一点。
说回武松,通过上述的几个具体分析就可以看到,在四个小时的就餐时间里,按照武松的体格,是完全可以做到喝下15碗酒,吃下4斤熟牛肉的,这一点都不奇怪。
并且,不仅是武松,在《水浒传》里,能吃的还大有人在,比如阮家兄弟,在劫生辰纲之前,他们兄弟三人与吴用在一处酒馆用餐,就吃的相当多。
先是在中午,三个人连同吴用,在酒馆里喝了一桶酒,吃了四盘菜蔬,外加十斤牛肉,之后在下午,又吃了一桶鱼(书中交代约有五七斤),最后在晚上,吴用请客,又吃了一瓮酒,二十斤牛肉,以及一对鸡。
仅仅半天的时间,这阮家兄弟就吃下去了几十斤牛肉,这要是与武松相比,那武松的饭量只能算是一般般。
所以综上所述,《水浒传》中武松连吃带喝那么些东西,看起来似乎很多,但认真分析一下,有不少人也能做得到,还是那句话,如果把酒换成同体积的水,把熟牛肉换成同重量的粥,相信武松是绝对吃不下这么多的。
由网友 德玛西亚希 提供的答案:
18碗酒,两斤熟牛肉?你去夜市上随便找个一米八以上大个头的小伙子,跟着他看一晚上,就知道能吃不能吃得下了!十八碗酒,也就是九到十瓶啤酒,夜市上喝啤酒随随便便喝一件(12瓶)的大有人在。两斤熟牛肉,也就切一盘的,一个壮小伙吃得完全没有压力。况且,小说里说"切二斤牛肉"完全不是实词,而是虚词。就如同熟客下馆子,让老板"随便搞上两个菜",可不是就两道菜的意思!
由网友 我就是竹韵 提供的答案:
武松不仅很高,还有点胖
武松绝对是历史上为数不多的有名的大侠之一,而且是又高又壮的大侠,原文对他的身高和体重有记载。
水浒传第二十三回:
"武松身长八尺,一貌堂堂;浑身上下有千百斤气力。"
"胸脯横阔,有万夫难敌之威风……骨健筋强,如摇地貔貅临座上。"
水浒传第二十六回:
"这个鸟大汉却也会戏弄老娘!这等肥胖,好做黄牛肉卖。"
按照宋朝的标准,八尺相当于现在的2.4米,显然有点高,合理的换算,武松身高大约1.9米,体重大约130公斤,绝对的彪形大汉,还有点胖,但不影响其灵活性。
这样大的大块头,又正值壮年,胃本身很大,伸缩性又很强,饭量又是正盛的时候,吃得多很正常。
宋朝的酒碗不太大
古代的饭碗很大,一碗能装1.5斤,但是这个酒碗,还真的不太大,因为这个酒,是需要细细品尝的东西,大了二人同饮,不好一口干完。
至今梁山寨还保留着这种饮酒的小黑碗,多次见过,500克一瓶的酒也就是倒一碗半,要是不到满,正好两碗。
所以这个18碗,大约也就是现在的10斤多。加上宋朝的那个酒相当于现在的啤酒,度数不高,所以武松这个吨位,喝上18碗、吃上2斤牛肉很正常。
就是现在的青年人,能喝一捆啤酒(正好10斤)的也不少。
古人的饭量,现在的人不能比
现在的人养尊处优,运动量少,最主要的是饮食中油脂、肉类的东西多,整体上吃的东西重量越来越少。
但是古代不一样,那时候饮食很清淡,肉类应该是奢侈品,一般人、一般的家庭吃不起、吃不到,油脂、糖分等少,所以吃的都多。
听大人说,五六十年代,我们村几个能吃的壮汉,吃烙的饼都是吃一筷子那么高的一摞,算起来也得有七八斤。
真实的事情,80年代初,生活刚好点,过年可以吃到带肉馅的水饺了,我家斜对门的乔哥,一下子吃了7碗,算起来也得有七八斤。后面的二奎,第一次喝羊肉汤,一次是喝了8碗,还意犹未尽,因为没有了。
5年前,一个小弟干装卸工,20多岁正当年,中午吃馒头,五个手指头一个指头抓一个,一把是5个,要吃两把10个才行,因为那是个重体力活,他也就1.8米。
所以作为彪形大汉的武松,在景阳冈喝了18碗酒、外加两斤熟牛肉,这点很正常,因为他不是一般人,当然正常人的胃一次性是塞不下这么多东西的。
部分文章源于互联网收集,不代表默子网络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html369.cn/82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