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如果死了,给亲戚报丧的是随便找一个人还是有规定的人员?

由网友 看消息看货物 提供的答案:

在古代人死了,要给亲戚报丧,民间说"丧不报,孝不吊。"报丧是不能随便找一个人的,有的地方是一定要儿子穿着孝服前往报丧。有的地方如果死的是男人,必须由房族侄子到亲戚家报丧,死的如果是女人,必须由儿子、女儿给外婆家报丧。

现代人不是食古不化,对报丧人员没有规定。但各家的亲戚只有各家知道,一般都是死者子女报丧。另外通讯信息涉及到个人的隐私,不能外泄,最好还是死者子女报丧。现在报丧不必登门,可以用电话、微信去报丧。

由网友 冷面人的梦 提供的答案:

亲戚死了之后,报丧一定是有讲究的。

就比如我舅妈去世的时候,因为报丧的人选得不合适,最终导致一个非常可怕的局面。

我舅妈去世的时候压根没有人过来守灵,也没有人过来给我舅妈捧场,以至于当时我舅舅都慌了神了,压根不知道该怎么办,急得上窜下跳跟个猴一样。

其实我舅妈去世的时候,我舅舅一直压力比较大,为什么呢?因为我的舅舅知道舅妈这个人品行不好,口碑很差,在村子里面这一辈子都没抬起头来,而且又和村子里几乎每个人都有矛盾。

等到我舅妈去世的时候,没人过来报丧,也没人过来吊唁。

因为我舅舅这个人本身就是死要面子的人,在我舅舅的眼里,面子比什么都重要,所以20多年没哭过的舅舅在得知舅妈去世之后一下子就哭了出来。

按照我舅舅的说法,早知道我走在你前面,比你走在我前面要好得多,你说你就这么不声不响地走了,将来也没有人给咱们报丧,也没有人给咱们吊唁,你让我这个老脸往哪里放?

就这一句话给我的三观都给震碎了,当时我连话都说不出来,我还从来没有想到过一个人去世之后,另外一个人会说出这样有点无厘头的话。

但是后来想一想也就明白了,因为我舅妈在村子里面这些年来的确是没有什么好的口碑。

早些年的时候家家户户都穷,愿意在玉米地里面或者棉花地里面种点西瓜,而我舅妈家里面虽然不种西瓜,但是顿顿都能吃西瓜。

为什么呢?因为舅妈去偷别人家的西瓜,偷完别人家西瓜之后,人家在那盯哨的,就是大晚上不睡觉在旁边盯着,舅妈过去还踹人家,就把人家踹到土坑里面去。

各种各样的坏事几乎都做绝了,小到上房揭瓦大到在村子里面说别人坏话,四处穿小鞋,反正各种各样的事情以至于在村子里面很没有人缘。

按照我们村子里的规定,如果家族当中的长辈去世之后,那么前去报丧的绝对不能是自己的亲生孩子,一定是自己家里面的,比如兄弟,姐妹的孩子,也就是我们这一代年轻人。

但是无一例外包括我在内,几乎全都拒绝了这份差事。

因为大家都知道这活不好干,尤其是我舅妈在得罪了这么多人之后,虽然说不看僧面看佛面人死为大入土为安,但是这些话在我舅妈的思维意识当中好像并没有形成。

尤其是早年的时候,就因为有一个棺材停在我舅妈家门前,舅妈指着那个棺材破口大骂了有将近两个小时。

正是因为有这样的黑历史,所以等到舅妈去世的时候,几乎我们这些所有的亲戚全都沉没了。

舅舅眼瞅着没办法了就找到了自己一个不是亲戚的亲戚,也就是随便在马路牙子上找了一个人,给了他500块钱,让他把咱们村子里面一些关键的人物都说一说,也就是所谓的报丧。

村子里面的报丧是有规矩的,是收到报丧之后才会来调研,而不是说没有收到报丧。

因为当时让谁去报丧这个事成为了天大的难题,舅舅和我们这些亲戚们在那撕吧,撕来撕去没有人愿意去,以至于舅妈去世的第1天,一个过来吊唁的人都没有。

当时村子里面还有一些好事的老头老太太,就扒着自己的墙门在外面看。

奇怪了?怎么现在还没有来报丧的,有一位老太太因为太过激动也可能是太过开心,就守在门口那守了整整一天,一天下来没人报丧,老太太腰酸背痛,整个人站起来都打哆嗦。

后来实在没办法了,好奇地往这边走了走,看到我舅了,老太太就觉得实在太丢脸了,拄着拐棍又回去了。

这种情况在村子里发生了很多起,哪怕是让我这个亲戚看到了都有点啧啧称奇。

回来舅舅随便找了个人去报丧,但是随便找的那个人又不是我们家族里面的人,也不是我们这些年轻的长辈、年轻的晚辈。

所以在当时那个年轻人去报丧的时候,几乎所有的人都不认可,大家见了面之后只是说了一句知道了,你回去吧,不是该你报丧的你不要来。

就这一句话就把人家打发走了,打发走了之后那些亲戚们还等着舅舅那边给个交代呢.

按照这些亲戚的说法,报丧不是谁都可以了,你最起码得找一个像样的人来,你不能随便找一个人过来糊弄我们。

舅舅在那边急得上蹿下跳就跟个猴一样,差点搬着梯子上房。

但后来一想不对啊,搬梯子上房是舅妈之前的拿手绝招,舅舅这个时候搬梯子上房也不太合适,就慢慢地冷静下来了。

反正这件事到最后舅舅没有解决办法了,实在没招了找到了我的表弟,让我表弟去报丧,然后舅舅直接给了他2千块钱,这事真的是我第1次看到。

那有人就说了,为什么舅舅不找你来报丧呢?因为舅舅那边还欠着我的钱呢,他不好意思。

因为这边总算是有人来报丧了,所以吊唁的时候也就来人了,等吊唁的那一天舅舅更急了,因为等到舅妈去世第3天才有人过来吊唁,有人守灵。

可是按照村子里的规矩,人去世第3天就应该挖个坑埋进去。

所谓的挖坑一般都是在村子里的一些自家的土地里面挑选一块地方,然后挖坑把棺材给抬进去。

所以在当时吊唁的时候,舅舅在一旁一个劲地催促让大家吊唁的时候快一点,过来走个过场就行了,也不用在那哭,也不用在那装样子一定要快,要不然的话天黑之前不能把棺材埋在土里面了。

等把这件事忙活完了之后,舅舅擦了擦额头的汗,舅舅说:"因为这个事我已经瘦了也将近10来斤了。"

虽然这些事情我讲得有点戏剧性,但当时我们亲身经历的时候,其实心里面还是非常煎熬的。

但话说回来,大家也能够发现村子里面来报丧的人还真不是一般人。

第1点,村子里报丧的人一般都是谁?

我们要注意的是村子里面不是说你想报丧就能报丧的,也不是说你能够报丧就有资格报丧的。

为什么?因为在村子里面但凡报丧都是需要一定的阅历,或者都是需要一定的能耐本事,如果没有阅历没有能耐本事你去报丧,人家压根不认可。

而且我们这些年村子里面一般报丧的规矩是长辈如果去世,那么长辈的亲兄弟的孩子让他们去报丧,一般情况下年龄在20岁到50岁之间。

见了面之后该给人家一根烟,该给就给一根烟,该说点什么事就说点什么事儿,把事情办妥了,办到位了就行了。

那如果说家族里面有个人去世英年早逝了,就比如我们举个不太恰当的例子。

可能我舅妈刚嫁过来,嫁过来两年之后人没了,才20多岁,亲戚的孩子,那个时候还是个婴幼儿呢,走路都走不通让他去报丧,是不是难为人了?

的确这种情况之下就要改一改规则了,一般情况下就不会由这个孩子来报丧,而是由去世的人的亲朋好友或者兄弟姐妹让他们来报丧。

如果是白发人送黑发人,那就由白发人的兄弟姐妹去报丧。

简而言之一句话,不需要让自己的直系子女去报丧,而是让自己的兄弟姐妹的子女或者自己兄弟姐妹或者自己兄弟姐妹的长辈,让他们来报丧。

因为直系亲属这个时候有更重要的事情去忙,不可能人家去世了来吊唁的时候旁边没有人端茶倒水,没有人伺候着吧。

一般情况下都是由子女在一旁伺候着,然后子女还需要在一旁守灵,反正各种各样的规则不太可能把子女支开,如果让子女支开的话,那么这个是不成立。

第2点,报丧找不到合适人选会有怎样可怕的后果?

其实大家在村子里面遇到这种情况,不是自己的直系人的亲属或者找的人不合适没什么大问题,大家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就过去了,毕竟人家都去世了,你在这个时候挑毛病就有点里外不是人了。

但排出一种特殊情况,什么特殊情况呢?

那就是和村子里面人有仇的就有可能会被一些人借题发挥,他们可能会认为为什么报丧的时候不是你的儿子的兄弟姐妹,或者不是你的兄弟姐妹的儿子,而是另外一个人呢?

一旦有人拿这个事挑事的话,其实大家也都没招,毕竟按照之前的规矩就得这么办。

就比如我舅妈这个事,我舅舅急得都有点想要跳房了,转来转去找不到合适的人。

如果再找不到的话,其实后果是很严重的,万幸的是有这么一个表弟愿意过去帮帮忙,否则的话这个白事就一点都不热闹了。

小伙伴们,你们认为你们那边如果死了给亲戚报丧的时候,是随便找一个人还是有规定人员呢?

由网友 十八子爱影视 提供的答案:

前几年我的一个娘家堂伯去世,村里一个叔叔去报丧,结果我的婆家人认为选错了报丧的人,拒不接丧,这也成了我婆家和娘家之间的一个疙瘩。

在我刚结婚那一年,我娘家的一个堂伯父去世了,因为事发突然,报丧的人都走到半路了,我爸才打电话告诉我这事,让我和我的公婆说一声,到时候提前去接丧。

我从来没经历过这种事,不知道究竟有啥规矩,就在电话里问我爸,但是我爸在那边忙着,就匆匆忙忙说了句:"你公婆这个年纪的人都知道的,你不用管。"然后马上挂了电话。

我又赶紧把这事告诉了我的公婆。

我公婆知道后,也和我说让我在屋里呆着就行了,还说结婚的第一年不能接丧。

听了这话,我赶紧回了屋。

我公公马上拿着香烟去了村口,等着报丧的人。我婆婆则从家里烧的土灶旁边挖了一盆子灰放在门口。

我刚想问婆婆,做这些是什么作用,还有没有什么事是需要我做的。但是门口的邻居找婆婆有事,婆婆和她说着话就一起走了出去,好像是去她家帮忙搬什么东西了。

过了一会儿,我公公到了门口,身后跟着那个报丧的叔叔。

刚开始的时候,我公公没敢进门,叫了我婆婆几声,看没有回应,就直接让那个叔叔进了家。

他们两个在院子里说着话,我公公递给那个叔叔喝了一杯水,喝过水后,那个叔叔就说他要回去了。

正在这个时候,我婆婆回来了,一看到我公公和那个叔叔就满脸怒火。

那个叔叔赶紧上前说了我娘家堂伯父去世的事,让他们有空了去参加葬礼,我婆婆没有应声,转头走进了房间。

那个叔叔看起来有点迷茫又有点不高兴的样子,和我公公打了个招呼就离开了。

然后,我婆婆就开始埋怨起我公公,说他一把年纪的人了,连一点规矩都不讲,明明知道报丧的人不能轻易进别人的家门,如果要进门必须要提前在门前撒灰,这是流传了多少年的风俗,就因为她那一会儿没在家,我公公竟然没撒灰就领着报丧的人进了家门。

我公公也很委屈,认为撒灰都是几十年前的规矩,这几年都没人做这事了,不该计较这些。

不说这些还好,说完这些之后,我婆婆更来气了,说报丧的人都该穿白衣戴白帽,并且去谁家都要先磕头的。

我公公说,人家一见面都准备磕头了,但是被他拉住了,因为他知道报丧的是我的一个娘家叔叔,算是同辈人,只有晚辈见了长辈才磕头。

本来我婆婆不知道那个人是我娘家的一个叔叔,知道后又责怪道:"哪里有平辈人报丧的,不该是晚辈报丧吗?这算什么事?"

我公公说:"也许人家那边就是这种规矩呢!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他们那里距离我们也挺远的呢!"

我婆婆就问我,我们娘家那边是什么规矩,我说我一点也不知道这类规矩是啥。

正在这个时候,我爸又给我打来电话,一接通电话后就批评我:"你怎么办事的?去报丧的是你的长辈,大早上到那里了,你不该留人家吃点饭吗?不该招待人家吗?好歹露个面啊,虽然不是亲叔叔,人家到了你家了,你竟然连个招呼都不打!"

我还没来及解释,我爸又批判起来了:"去你家报丧的叔叔回来后很生气,说连你家的屋门都没进,你不知道咱们这里都会招待报丧的人吃早饭和带回点礼物表示感谢吗?"

但我真的不知道啊。

我婆婆的心结也没解开,她不停地在我公公面前说,别人家报丧都是晚辈,还会带着一些礼品,也不会随便进别人的家门,都是快来快走的。

听着两边长辈的抱怨,我头都大了。

直到我去参加那个堂伯的葬礼的时候,我婆婆还在提这些事,心里十分不爽。

而参加葬礼之后,我爸还当着我的面又把我批评了一番,说我不懂事。

也正是经历了这一件事之后,我才发现,原来农村的报丧也是一门学问,年轻人稍有不慎就可能做不到位。

一般情况下,给亲戚报丧不会随便找一个人去的,通常都是安排特定的人员去报丧,比如大部分都是死者的后代,并且多数是晚辈给长辈报丧。但是不同的地方也有不同的规矩,如果没有提前沟通好,很可能会出现像我之前遇到的情况。

不同地区的报丧仪式有所差异,一般包括以下几种情况:

1.广西地区需要点火炮报丧

广西有些地方会用专门的"报丧炮"来报丧,先点燃三次火炮,别人听到这种形式的火炮之后,就知道有人要报丧了,也能提前准备接丧的事。

2.东北地区需要把纸条挂门上报丧

在东北有些地方出现丧事之后,就会把纸条挂在门框,逝者年龄多大,就挂多少纸条,并会额外增加两条代表天地。

逝者的性别不一样,挂着的纸条位置也不一样,这样别人就可以通过纸条所挂的左右位置,来判断逝者是男是女。

3.广东地区需要在报丧时来去快速

在广东一带,报丧的人走在道路上通常是速度非常快的,即使到了报丧目的地,也不能走进别人的家门,只需要在门外高声喊叫就可以。

报过丧之后,还会在那家人手中接过一杯水漱口,吐掉之后立刻掉头返回。

4.浙江地区需要带着雨伞去报丧

在浙江的部分地区,报丧的人通常会随身携带一把雨伞,并且伞头朝下,把这个伞放在别人的门外后,主人就能明白此人是前来报丧的,然后为报丧的人安排点心,并在报丧者吃点心的过程中交谈丧事的情况。

5.贵州地区需要请年轻人成对地拄拐报丧

在贵州一带,如果遇到丧事,就会特意邀请专门的年轻人,以两人一组的形式拄拐前去各家报丧。

人们只要在路上见到这样的人群,就知道是前去报丧的人。

6.云南地区需要吹着竹号去报丧

在云南的少数民族地区,通常以吹着竹号的形式去报丧。不同类型的人所吹的竹号个数也是有明确规定的。

总的来说,给亲戚报丧的一般不会随便找一个人,而是会依据当地的风俗由规定的人员按规定的形式前去报丧。如果报丧的人和接丧的人距离较远,或者风俗差别较大,就需要提前沟通好相关事宜,这样才能尽量避免引起误会。

由网友 人间的烟火味 提供的答案:

一位做白事的朋友告诉我:人如果死了,给亲戚报丧千万不能随便找一个人,一定得是家中这个人,否则不仅失去了礼仪了,还会影响亲戚之间的关系。作为年轻人一定要懂得这个知识。

人生就是一个轮回,任何人可以说都需要面对生老病死,因为这是一个自然的规律,这个时候如果自己的亲人死了,那按照丧葬的习俗,给亲戚报丧的时候,到底是随便安排一个人,还是说得有一个规定的人,如果不这样会帮,带来的后果会是什么?

人如果死了,给亲戚报丧的是随便找一个人还是有规定的人员?

人去世之后不知道是选择火化,还是选择土葬,可以说都要去给亲戚报丧,因为这两个非常重要的原因,一个就是让所有的亲人都能来见逝者最后一面,其次就是这是一个礼仪,我们国家作为一个上下五千历史的国家,在礼仪这一方面还是非常重要的,如果说礼仪没有做到位,那不仅会让人背后说闲话,还会让其他人看不起,所以说这个时候当自己的亲人去世后,报丧就是最重要的一件事情。

报丧的时候有两个最重要的事情,第一个就是什么时候报,第二个就是谁去报。

1、一般来说这个报丧的时候,基本就是人去世后的第一时间,正常来说就是去世后的一小时之内全部都要通知到位,如果是在同一个村的,那基本上去世之后就要去了。如果是其他村的,也要在最快的时间去。一般在报丧前,都会放一个鞭炮(农村)。

我给大家举一个例子,我奶奶去世的时候,就是在当天把所有的亲戚全部都通知到位了,这个不是说打一个电话就行了,是需要去到别人家里的。所以说一定是在最短的时间内去报。

2、这个时候谁去报呢,就非常重要的,如果家中有儿子的,那一定是儿子去,有几个儿子就几个儿子全部都要去,如果家中没有儿子的,那就是由女儿去,如果有招上门女婿的那就是上门女婿去,如果儿子和女儿都不在了,那就由孙子去。

正常情况下第一个人肯定是儿子,其次就是女儿,最后就是孙子。这个人员千万不要是随便的一个人,一定是有规定的,否则整个礼仪就乱套了。

报丧需要记住一点,一定是亲自上门去,这一个是显示你的孝意,一个是显示对别人尊敬。同时在见到亲人的第一瞬间就要跪下。这是老辈人留下来的传统。

给亲戚报丧时,最重要的一个人是谁,顺序是什么?

上面给大家分析过了,报丧时一定是有一个规定的人,那就是儿子,这个时候人员确定之后,就开始给亲戚报丧了,切记这个同样也是有顺序的。

一、如果去世的是女性,那第一个人一定是舅舅

在所有亲戚中,给他们报丧时最重要的一个人就是舅舅(父母已经去世的情况下),正所谓娘家舅大。为什么他是最重要的一个人,有两个原因。

第一个:他是娘家最大的一个人(有些地方大过父母)

如果是女性去世后,那这个时候对于逝者来说,她的哥哥或者弟弟就是最大的一个人,对于去报丧的人来说那就是舅舅,所以这个时候他是最大的一个亲戚。

作为娘家最重要的一个人来说,他就是娘家的根,那这个时候女性去世了,就一定得去请他。因他们是属于一母同胞的亲兄妹。可以说是在所有亲戚中有着血缘关联最重要的一个人。(很多人会说妹妹或者姐姐也是,但在老人心中那不是嫁出去的)

这个时候有一个细节一定要注意,如果你有几个舅舅,那就要一个个去报丧,最后再把他们请到一起,商量最终的丧事流程,以及还需要加什么东西上去。

第二个:所有的丧事流程需要他同意

为什么所有亲戚中舅舅是最大的,因为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所有的丧事流程全部都需要他同意,当然一般原则都会同意,不会提很多要求,但这个礼仪还是要到的,否则后面的流程中没有舅舅的参与,那别人也会说你的。

所以说这个亲戚就是最重要的一个人,一定是要第一时间通知的。通知完这个之后,再去通知其他的人员。

二、如果去世的是男性,第一个人一定是自己的兄妹

如果说去世的是男性,那这个时候最重要的一定是自己的兄妹,理由也是一样的就是说他是一母同胞的,有着血缘的关系。后面就可以按照重要的顺序一个个通知了。

这里还有一个重要的事情需要告诉大家,在南方如果你去通知你的亲戚之前,一定要向村里的人报丧,这个报丧就是挨家挨户都要去到,见人就要下跪。当然每个地方的习俗也是不一样的。

当年我奶奶去世的时候,就是先向村里人一个个报丧,而后再去我舅姥爷家,再去其他的亲戚家。这些东西看上去非常简单,但是只要弄错了,那就很麻烦,而且还没有办法去补救。

上面这两点就是人去世的一个报丧的流程,可以说去给亲戚报丧的人员也是非常重要,其次给亲戚中第一个报丧的人员也是非常重要的。

人死后处理的流程是什么

作为现在的年轻人,估计很多人都不知道当亲人去世后,如何按照流程去处理这些后事,可以说这里面也有很多的知识,那今天在这同样给大家科普一下。希望大家都能提前有一个了解。

一、确认死亡

这一步是非常重要的,为什么说还要确认一次,就是防止出现"诈尸"或者说出现假死的情况,这种情况肯定是有的,只不过非常少,但是确认一下还是比较好的,因为老人在快要去世的时候,他的呼吸是非常弱的。所以说这一步一定要做。

二、向亲戚报丧

确认好之后,就可以向所有的亲戚去报丧了,这也是最重要的一点,至于人员和流程上面也和大家分析的非常清楚了,只要按照那个去做就可以了。

三、穿寿服

报完丧之后,就可以给逝者穿上寿服了,这一步可以在报丧前,也可以在报丧后,具体看那个法师的安排,如果说他觉得这样是可行的,那就按照他的要求来。

穿寿服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情,千万不要随意对待。

四、布置灵堂

完事之后就要开始布置灵堂,这个时候照片,棺材全部都要摆放准确,如果你是选择火化的话,那殡仪馆都会给你安排好,如果是在农村这些事情就需要你参与,因为这是为了方便亲戚前来参加葬礼的时一个门面,毕竟谁都要热热闹闹把自己亲人送走。

五、开追悼会

灵堂准备好之后,就要去开追悼会了,一般情况下这个流程在农村是三天左右,因为有很多的事情需要去做,讲究的礼仪也是比较多,但如果是火化的话,基本一天就完事了,所以不同的地区那处理的方法也是不同的,但这个追悼会是一定会有的。

追悼会有一个最重要的原因,一方面是回忆逝者生前的所有往事,另外一方面也算是对她的人生做一个总结。

六、火化(盖棺)入土为安

追悼会开完之后,就是准备火化了,完事之后你就会得到一个骨灰,就可以送上山准备入土为安了,如果你是在农村选择土葬,那就要所有人同时送上山,可以说也算是比较热闹的。

七、答谢所有的宾客

上面所有的流程处理完之后,这个时候就要去答谢所有的宾客,感谢他们远到而来,也要感谢在这个白事中所有帮助你的人员,这也是显示你尊敬别人,显得你非常有礼仪的一个体现。千万不要小看这一步,他是非常重要的。

在整个白事中,作为主人家需要注意什么细节

1、千万不要与别人发生争吵,正所谓"大不过新婚,小不过孝子"在亲人去世的时候,孝子的地位是非常低,甚至比地面还要低,因为你要对前来祭奠亡者的亲戚朋友以及所有的人,都要行使悲躬曲膝,跪拜三叩首之最大的礼节。这就是你地位低的原因。所以这个时候千万不要与人发生争吵,一切都要听从别人安排。

2、所有的礼仪一定做到位,白事是所有大事件最麻烦的一件事情,同时也是让人最避讳的一件事件,因为这件事情会被人认为是一种不好的事情,所以在这个时候你的礼仪一定要做到位,千万不要失了礼,否则那将是一个非常大的错误,而且事后是不能弥补的。

3、感谢所有人,最后就是感谢所有人,不管是亲戚还是其他的做事的人员,如果没有他们你这个事情是很难完成的,所以说最后一定要感谢所有人。

最后:

亲人去世可以说作为儿女自然是最伤心的一个人,但是在伤心之余,一定要做这些礼仪都做到位,否则失了礼那就很难处理了,同时也会影响到亲戚之间的关系,所以说一定要做到细致,千万不能随便处理了。

最后再用一句话送给大家:孝子床前一碗水,胜过坟前万吨灰,父母在世时一定要多陪陪他们,多去看看他们。

由网友 李越峰lyf 提供的答案:

报丧可不能乱找人,有很多讲究,有一种绝对想不到,实在太奇特了!

当家里有人去世之后,就要赶紧的置办丧事,而且还要请客,通知亲戚朋友来参加,这是人死后的第一种仪式,早在周朝的时候就有报丧的习惯了,通过发信号的方式,把有人去世的消息告诉亲朋好友以及村子里的人,哪怕人们知道了这个消息,也要去到他家通知的

1、下跪式

我们中国地域辽阔,可能每个地方报丧的习俗有所不同,在一些地区,母亲或者父亲去世了,作为儿子的就要赶紧去亲戚家报丧,而且报丧的方式有点特别,就是要跪在舅舅家的门口,告诉他们自己的母亲或者父亲去世了

比如在江西赣州就有这样的风俗习惯,这位白发苍苍的大爷,跪在了舅舅家的门口,就是过来报丧的,舅舅一家看见他一进到院子来就扑通跪倒在地,就意识到有不好的事情发生了,赶紧出来将他扶了起来,接着就要商量丧事了

说实话这种方式我们从来没有见过,甚至都没有听说过,因为我们云南这边,不会采用这样的方式去报丧,那为什么在一些地区去舅舅家报丧的时候要下跪呢?

在一些地区除了给舅舅家下跪之外,还要给隔壁邻舍下跪,根据他们的说法,办丧事需要请人帮忙,通过下跪的方式就能表达自己的诚意,那么邻居看到这感人的一幕,也就不会推辞了

2、比较亲的亲属电话通知或者亲自过来叫

如果是关系比较亲近的亲人,直接一个电话就通知到了,因为现在都是网络信息时代,不像过去条件非常的艰苦,又没有联络的方式,只能走路或者骑单车去很远的地方,通知亲戚

我们这边的风俗是,如果是关系很亲的亲属,那么人在去世的第一时间就要立刻通知了,比如我大舅妈去世的时候,我表哥在夜里面就打电话过来给我妈,让她赶紧过去一趟,她叫着我爸就连夜赶过去了,还有一次我表嫂也是在夜里面去世了,是我大舅过来通知我妈的

路程比较远的话,就打电话过去通知,不再像以前以前那样亲自上门报丧了,假如你在某个村子里面,有好几位亲戚,而且他们都是兄弟姐妹,那么你只需要告诉我一人,让他转达给其他人就行了,在没有电话的时代,如果亲自过去请的话,每家你都要去说,如今时代在进步,很多的风俗习惯也得到了改变

而且老人的思想也很开明,他觉得这样的方式方便太多了,不会一直咬着说非要登门拜访,因为有些亲戚住得很远,开车去的话都需要一两个小时,反正大家都在改变,也就互相不会介意了

3、村里人的话就找个家族的人去请客

远在外地的亲戚朋友就自己打电话通知,但是村子里面的你就要找人请客了,有些村子比较大,你不可能逐一通知,而且自己也有很多的事情要忙

在本村需要请的人也很多,其中还有一些外人,比如抬棺人,哪怕亲戚朋友知道此事了,你也要找一个人去请客,根据我们这边的风俗,这个人可不能乱找,通常都是要找本家族的人,也就是说父亲这一边的,哪怕他们跟自己的关系很远了,只要是本家族的都可以叫他去请客,一般情况是不能让娘家人去请客的,哪怕是母亲去世的时候

因为这些事情都有着严格的规定,也是从古时候就流传下来的了,虽然不让娘家人请客,但是他们也要扮演重要的角色,也是需要过来帮忙的,同样要穿戴校服,也要给外公外婆还有舅舅舅妈搭桥

4、不请自来

在农村还有这样的一句话,喜事不请不来,白事不请自来,如果是喜丧的话,儿女就会大操大办,请很多的人,但要是白发人送黑发人的话,父母就根本没有心思操办丧事,或者说请的客人很少,甚至干脆不请

因此有一些亲戚就没有叫到,但是为了表达自己的心意,也要去看看,比如我妈的表姐的儿子不幸去世了,并没有邀请舅舅和我妈,但是他们依然约着去看望了,这种情况是根本不会计较有没有请到自己的,毕竟丧子的心痛可以理解,但是作为老表,也要过去关怀和安慰一下

还有一些人干脆就不请客,把儿子送到火葬场火化之后就下葬了,然后心痛到吃不下睡不着,因此作为亲戚的,可以自己主动去参加,这种情况就不能计较了

写在最后

还有在我们这边的农村有一种习惯,如果谁经常请客的话,大家通常都会叫他,假如你跟他就是一个家族的,还非要去找别人来请,可能人家还会怨恨,觉得你对他有成见,看不上人家,虽然说请客不会有任何的报酬,最多就是多吃两顿饭,但这也是人们对他的一种肯定和信任,如果你非要弃之不用的话,多少少都会有一些怨气

总而言之我们这边报丧的习俗就是这样的,哪怕是很亲的亲人,也是要像办喜事的时候找一个家族中人去请客的,只要超出了本村之外,就不能让请客的这个人去请,那就是你自己的事情了

还有对于我们来说,采用下跪的方式去报丧,是根本就没有想到的

由网友 阿泉57473169495 提供的答案:

中国幅员辽阔,给亲戚报丧这种事应该是各地区都有不同点,各地也有各地的风俗文化。我今天就来说说我们这里的情况,人死了,做为死者家属的必须先通报本房族亲,就是本房叔伯堂兄弟前来帮忙,然后再通报给本房族亲安排理事的人,理事会的人就会打电话叫来专门做佛事的法师前来给死者超度,(以前没有电话时,都是让一个人亲自到法师家去请来,现在都是电话联系了)法师到来之后就会问清死者年龄性别及出生年月日与死亡时间,然后再由法师择日选择一个盖棺时辰和出殡日期,再用一张白纸折成拜贴(我们这里称之为付音),写上某某在何年何月何日逝世,选择在某月某日某时辰装棺,还有出殡日期,(装棺与出殡时间一定要注明)再在付音上贴上两小块黄纸,然后才派人把付音送到死者的外家去(也即是岳家或娘家)被派去通报的人会带着付音还有红绳,先到外家通报后才能去通报其他亲戚,在众多亲戚中,外家是必须最先去通报的,而一般被派去通报的人都是死者的晚辈或同辈的人,最后死者的儿子必须亲自上门去通报本房族亲前来帮忙,所以一切事宜都是由理事的人安排妥当。

由网友 勇敢的芒果T 提供的答案:

一,这个情况,各地有各地的风俗,没有一个固定的模式,大都是祖宗传下来的,再来发扬广大,其大致内容没有发生大的变化。二,在江苏一带,报丧也是有讲究的,向丧主包括叔父、舅父等报丧,孝子亲自上门。在外地的由孝子亲身打电话报丧。三,亲戚由家里派一个人去报丧,也可以用网络方式。

由网友 王银令 提供的答案:

报丧是要心细的人去报丧,不能让粗心大意的人去报丧,以免闹出笑话。

我们这里讲究如果家里去世了人一般情况下先请先生与总理事。待先生择吉日后由总理事安排干凈利索的年青人去报丧。如果前半天下葬就通知亲朋好友来早点,以免耽误下葬吉时。如果后半天下葬就按正常报丧去报。

如果逝者是女的第一时间报的是娘家人。如果逝者是男的第一时间报的是舅家人。报丧的去了就通知说是执香人是主祭,他们不到是不敢封棺起灵的。

现在电话非常方便,老亲戚打个电话通知到就行了,但是新亲戚或女儿媳妇家里如果有老人的就必须去人家家里去报丧,这是对人家的尊敬,千万不可大意。

报丧人要到人家家里把逝者什么时候去世,什么时候埋葬都要详细说清,以免大意闹出不必要的笑话。

待报丧和电话报丧的通知后,亲戚就赶到丧家吊唁逝者,吊唁后再叮咛下葬时间。

如果有亲朋好友不来吊唁,事主就要问报丧的人是不是没通知到。如果没通知到就是报丧人的错了,就要赶紧再去给亲戚把丧报,以免事后出麻烦。

部分文章源于互联网收集,不代表默子网络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html369.cn/69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