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网友 儒雅天空7268 提供的答案:
我是解放初期出生,了解得非常清楚,生产队每到节日才杀猪宰羊。分猪肉的时候得抓阄,生产队的会计提前写好了抓阄的条子,分猪肉是按多少号来割肉🥩。排队叫号,那个年代家家没有食用油,就盼着分点肥一点的。回家把猪肉化成油炒菜用,熬的油渣子留给孩子们,大人舍不得吃,留给孩子们当零食。
猪头、下货另外重新分,也是抓号,抓着了就有你的,没抓着号你就没权力分到猪头、下货。猪头、下货不算分猪肉之内,谁抓着就按多少钱一斤给钱。
顺着这话题聊一聊当官的特权,分猪肉、猪头、下货都得有号吧!想吃猪头有猪头的号,想吃下货有下货的号。为啥?会计提前把抓阄儿的号攥在手里,想吃猪的哪个部位都有号。《题主不是让写特权跑题了》
现在好了,改革开放市场经济发展了!人们手里有钱了!市场上想吃猪肉🥩您说要哪块,老板就给您割哪块,买主说了算。
由网友 澹奕 提供的答案:
现在已经很少能够看到杀猪的场景,哪怕是农村也是越来越少,而在以前生产队年代,杀猪在年节的时候,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
不仅是过年,像是什么中秋之类的节日也会杀猪,然后将猪肉分给社员。
生产队所杀的猪有些是生产队集体养的,也有些是社员饲养,然后生产队买来的。
那时候要是集体养的猪,杀猪也不算什么,如果是买来的猪,需要算钱,然后记账,到了秋天卖粮食的时候需要进行清账。
专门杀猪的人称作是杀猪匠,这是个力气活,而且需要很高的技巧,所以并非谁都能做,那个年代杀猪匠也是非常吃香的人,很受尊敬。
杀猪匠的收入倒不是很高,但是非常有油水,他们平时也是种田之类的。
不仅如此,杀猪匠属于技术工种,他们挣的工分要比一般种地的农民高不少。
之所以说杀猪匠吃香,不仅是因为他们受人尊重,而且每次请杀猪匠的话,好酒好菜,并且好的猪肉也都是给杀猪匠带走的,在难得吃肉的年代,杀猪匠家里的肉跟油却比较充裕。
杀完猪将其大卸八块,然后贴上纸条什么的,再进行抓阄,按户分肉,这样比较公平,到底分到的是什么肉全都看运气,谁也不能说什么。
现在的人吃肉一般都喜欢瘦肉或者五花肉,很少有人爱吃肥肉,可那时候完全相反。
物资匮乏的年代,因为油脂难得,香油什么的食用油也很少,所以平常人们肚子里也没啥油。
肥肉倒不是多么好吃,主要是因为肥肉能够用来炼油,人吃了之后更有精神更有力气,人们吃不起油的年代,对于肥猪肉还是很青睐的,大家都希望分到更肥一点的猪肉。
其实那时候能够分到的猪肉,每家每户也没多少,一般也就五六两的样子,最多也就一斤八两不会更多,而这些肉,在当时也足够一家人吃上很长时间。
分肉之外,像是什么猪下水跟猪血之类,也会集体做成杀猪菜什么的,大家一起吃。
条件不好的时代,这样的杀猪菜是很受欢迎的,尤其是用肥肉做的菜,还有加了猪油的饭菜。
当时一个生产队每次也就杀一头猪,好点的两头,肚子里没啥油水的情况下,人们更希望自家能够分到猪肚肉之类肥肉更多的部位,能够熬猪油什么的,与现在人爱吃瘦肉相反。
由网友 勇敢的芒果T 提供的答案:
一,现在这个年代,人们选择猪的部位主要是瘦肉,大排、小排、五花肉,猪的内脏。二,回味农村大集体年代,就是分瘦肉和肥肉,三,农民最希望得到是肥肉,而且越肥越好,那时吃油非常贫乏,肥肉即能熬油,又能烧肉,一取两得,何乐不为。
由网友 快乐柑桔VI四嫂 提供的答案:
我记得我家以前买猪肉都是越肥越好,最好是有二指肉膘的。往往是肥肉都卖光了,剩下的都是瘦肉。现在都调过来了,瘦肉好卖,肥肉的没有人要,还有就是买鱼,记得有一年冬天生产队分鱼,我去挑了一条肚子大的鱼,回来让我妈给训了一顿,说肚子里有鱼籽不好,回去又换了一条肚子小的。现在鱼籽还贵呢!
由网友 雪白的小天鹅 提供的答案:
生产队时每到腊月二十七八就开始杀年猪,给社员们分肉过大年。杀年猪的那一天,生产队长前一天安排的七八个壮汉。天没有光就在饲养场开始杀猪了,猪的嚎叫响彻黎明前的山村。
天一亮,人们不分男女老少都高兴地湧到饲养场,看壮汉们忙碌地退毛,开膛,整理内脏。壮汉们忙碌到近响午,才把猪肉称重。得出猪肉和猪内脏的总重量,会计忙打分配方案。把猪肉和猪内脏,按人七劳三的分配方案,把各家各户的人口,劳力,工分的多少算出各家各户应分配的重量,过称分给各家各户。
各家各户的家长,眼睛盯着猪肉,都希望论到自己时能多得肥肉。因为猪的肥肉可煎油,用煎出的猪油炒青菜,表面油亮,吃起喷香,美味极了。
可是,杀猪的壮汉根据生产队长的指示,为显示公平,把猪肉切成一片片,各部位互相搭配,肥瘦搭配。这样,各家各户分到的猪肉都差不多,得到的猪肉肥瘦差不多,没有哪一家是肥多瘦少,没有哪一家是瘦多肥少。人们看到这样公平的分配,也就没有意见了,领了肉,高高兴兴地拿回家。
由网友 龙龙6576 提供的答案:
生产队时杀年猪分肉,农民最希望分到猪的哪个部位?为什么?这些事拿到现在说,人们很难理解,现在买肉人多数要瘦肉,肥肉不愿意买,吃多了怕胖,可生产队时正相反,都说我来块腰条吧,家里人口多,靠点油吃,妈呀这瘦肉可咋吃呀?最终排队,赶上那块是那块,至于板油,头蹄下水,先紧着杀猪匠和相关的人分,其它社员靠边站,别管如何分都家都乐呵呵的没意见,只要有肉吃都高兴,孩子大人拎着肉往家跑,一边喊着,回家包饺子喽,一派祥和热闹的气纷!
由网友 淮北日月升 提供的答案:
生产队时杀年猪分肉,农民最希望分到猪的哪个部位?为什么?
笔者记得当时的情景。
生产队分肉,以及个人到供销社买猪肉,绝大多数人和现在正好相反,不是想要瘦肉,而是都想要点肥肉。
为什么会这样?
生产队的时候,猪肉是非常稀罕的东西,例如我们家那时候九口人,过一个年需要买五斤左右的猪肉。这五斤猪肉,是九口人整个过年期间全部的肉,其中2/3要用于招待客人,剩下的1/3要给老人、病人和孩子吃,其他人,只是闻闻肉味,或者喝点肉菜汤就行了,想吃上一顿肉是非常奢侈的梦想。
既然猪肉这么珍贵,其实另一种东西,也就是食用油也同样珍贵。为了炒菜给客人吃,就要想方设法积累、节约每一点油水。不用说,过年分的肉,如果肥肉多点,可以炼出油炒菜用,如果是瘦肉,里边没有猪油,那就无法炼油。
所以说,那时候分肉,买肉,毫无例外都是希望买一点肥肉,如果买到的是瘦肉,那么买肉的人就认为是"亏"了。
猪肉
由网友 冷泉26 提供的答案:
那时候杀猪,都希望猪越肥越好,谁家要是杀猪肥肉有三指膘,街坊四邻都非常羡慕,纷纷互相告诉 : "你看人家的猪肉,都是三指膘哦"!
农村杀完了猪,猪板油和大肥膘几乎都炼油了,瘦一些的猪,炼油少,就用小坛子装,省着点吃,也能吃好几个月。要是养了一头大肥猪,炼油多,就用小缸装,几乎可以吃一年。 这也是当年农村养猪的主要目的。
后来离开了农村,在城市里买肉,也是希望买到肥的部分,那时候卖肉,不分部位,半片猪,剃完了骨头,就从"血脖"开始,来人买肉,就排着切,切到哪个部位就买哪里,不能挑挑拣拣。
有时候买肉的人多,大家排队,每个人的两眼都盯着"当腰"最肥的部位,都希望能把最肥的肉买回家。如果买不到肥肉,回家就没法交代。
其实那时候大家买肉,吃肉不是主要的,主要还是要那些肥肉,好回家炼油。记得7、80年代,粮油都是定量供应,我们辽宁省最少的时候,每个人每个月只有3两油,而且这3两油,平时还舍不得吃,还要攒着,留到过年的时候,好"走油"。平时吃油主要就是用肥肉炼出一些猪大油,做菜的时候,用小勺子舀出一点。因此,猪肉上面的肥肉,对于大家平时的生活,是非常重要的。
现在可不一样了,吃油已经不是问题,人们再也不需要猪大油来做菜了。而且现在人的健康意识强,认为猪油吃多了,会引起"三高",所以大家都对肥肉避退三舍。
不过最近几年,市场上的五花肉的行情见长,比"前槽""后肘"的肉都贵,一开始感觉不理解,后来想想,五花肉贵可能还真的有道理。
人们都说,现在的猪肉,吃不出猪肉味了,大家认为是喂猪饲料的原因。唯一能吃出香味的肉,也就是五花肉了,其它部分,吃起来索然无味。前槽的"梅肉"还凑付,后肘肉,更是发柴,很不好吃。所以大家对能吃出一点香味的五花肉,也就格外的青睐有加了。
你也喜欢吃五花肉吗?
部分文章源于互联网收集,不代表默子网络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html369.cn/66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