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传退休金和职称或将不再挂钩,对此你怎么看?_退休金与职称有关系的正式文件

由网友 五谷堂108837131 提供的答案:

退休时是按职务或职称计算你的养老金,如果职称清零,则职务也必然清零,这样一来,大家都好像可以接受了,然而工龄还算不算,如果算,则又不公平,因为有的工龄长,有的工龄短,大家拿到的养老金照样有多寡之分。

退休金或养老金的领取,其实不能搞绝对平均主义!

由网友 用户乌兰托雅 提供的答案:

不是网传,是正在执行!从2013年起,我单位退休中人开始实行新的退休政策,退休人员不论你是局级还是处级,不管你是高级工程师啥的还是烧锅炉的,一律按档案工龄领取养老金。1993年之前的工龄视同缴费,1993年之后逐年逐月由单位和个人统一缴纳养老保险,退休时由单位人事部门统一提交到社保局,由社保局审核以退休人员工龄年数计算,发放养老金。职务和职称不具有任何意义!

这样就出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烧锅炉的王师傅16岁参加工作,缴费工龄44年,本着多缴多得的原则,领取月八千元以上的退休金;而李局长,读了大学读硕士,26岁参加工作,到60岁退休,工龄比烧锅炉的王师傅少10年。按工齢发放养老金,李局长比王师傅少了10年,少了很多。至于什么赵处长,吴总工和于会计师这些人,大多数读过大学,有些人甚至读完了硕博,与烧锅炉的王师傅们比,退休金领取也少了不少。

退休了,所有退休人员进入一种不再工作的状态了,以前的所有身誉和地位统统归零了,被通称为退休老人或者退休中人。唯有工龄是个硬指标,它铭刻着您为国家效力的时间,国家以此为据予以认可并回报。公平!

由网友 不说假话的老者 提供的答案:

不管你退休前干什么工作,退休后大家都是公民,应该享有同等公平的养老生存权,唯一的区别是国家对真正做出特大贡献的人应给予每月专项补助。所有在职人员一旦退休,在职前享受的待遇应予以终止,绝对不能用职称高低来发放养老金,因为你退了,职称就失去了原有作用。s

由网友 正直书包2h9w 提供的答案:

职称,是工作时,一个人在自己的专业领域具备专业特长的证书,职称级别有:初级职称,中级职称,高级职称。

目前,只有事业单位的退休人员享受职称待遇,企业退休人员退休后没有享受职称待遇,这是不公平的。所以,要么大家都享受,要么取消事业单位退休人员的职称与工资挂勾的待遇,这样,对企业退休人员才公平。

由网友 望岳人123456 提供的答案:

教育系统的教师退休,所领取的退休金和社会其他行业一样,是根据退休前向社保局缴纳的社会保险费数额的多少来确定的。而教师的缴费数额是根据在职工作时,凭自己的工资总额比例缴纳的,工资总额中当然包括职称部分的工资(补贴)。

教育系统的教师工资由其完整的组成体系,其政策也是稳定的,不会轻易变动的,对某些不利于教师队伍稳定的猜测或谣言不易轻信。

由网友 微信松园 提供的答案:

(原创)退休金和职称不再挂钩,迟早的事,企业单位还未取消挂钩。我学兄,亲戚,同岗同日退休,他退休金高80元,我610元/月,学兄690元/月,学兄工龄长,学兄同班同学,也是同岗,现在比我养老金多500元/月,其中高龄津贴多240元/月。属企退。正常。企业单位,职称早就不挂钩了。

学兄亲戚,职校任职,有教龄。混了教师岗。高工,现在按县处级岗涨退休金,去年退休金,比我多1500元/月。每月多1000元,是不合理现象,公务员按职级。我同班同学也是亲家,同岗同月退休,退休金一样。他是科级岗,无高工职称。高工挂钩多涨6次,多涨860元/月,现今约多900元/月。企业退休干部,退休全不再和职级挂钩,同班同学,方付局长,退休时,3900元/月,现今每月四千多元。同学亲家,现退休金约3300元/月,煤企去年同岗退休金,约7000元~9000元/月。

我大女婿,煤矿机电班长,今年5月退休,估计退休金6000元/月。大儿9月退休,队干,6000元~7000元/月。小女儿8月退休,估计不足两千元/月。

事业单位单位职称,和公务员职级,涨退休金挂钩。去消是迟早的事。企退巳经不和职称职级挂钩了。2023年2月20日淮南。

由网友 中年老刘聊财经 提供的答案:

若退休教师的养老金真不再与职称挂钩了,那么评职称这条赛道上的竞争会大大降低,更多的精力和时间可以放在教学上,学生将进一步受益。

"评职称",这是事业编制的教师在职业生涯中都绕不开的一件事,竞争强度甚至不亚于考编,原因就在于职称的评定不单要专业能力达标,还要从思想品德、知识水平、业绩成果都诸多方面进行考核,每一项都有具体的标准,项项达到是很困难的。

教师职称分为5个等级13个档,分别是正高级、高级、一级、二级和三级,正高级又对应4个小级,高级和一级又分别对应3个小级,二级和三级分别对应2个小级和1个小级。

自2011年扩大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试点之后,中小学教师也可以参评与教授级别一样的正高级职称。自这时起,无论是高校教师,还是中学教师、小学教师,对评职称的热情度就更高了。

广大教师之所以热衷于评职称,原因除了薪资待遇会相应的提高之外,相关的绩效、补贴等福利也会相应提高,更重要的是在教师队伍中的地位会提高,这是荣誉的象征。

无可否认的是,职称高是教学水平的一种体现,评职称在很大程度上能通过竞争来提高整体教学水平,形成"你追我赶"之势,提高了教师工作的积极性。

但是弊端也是有的,一个重要的体现就是有些教师会一门心思的冲着评定高职称去,为了迎合评定而展开工作,占用了教书育人上的时间和精力,本质上是一种"本末倒置"。

说白了,正是因为职称越高,薪资福利待遇越高、越有成就感,才使得教师热衷于评职称。倘若待遇福利方面不再与职称挂钩,那么肯定会降温,更多的精力和心思可以放在教学上,也算是一件好事。

前段时间就传出,自2024年起,教师退休后的养老金不再与职称挂钩了。如果真是如此,那么"职称热"的现状也能初步得以缓解。

但养老金不再与职称挂钩的消息,真实情况确实如此吗?我们不妨结合养老金并轨,来具体分析一下:

首先,养老金计算方式,新老办法交替,老办法依然挂钩职称

大家都知道,养老金的计算方式在2014年10月份随着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迎来了一次新办法和老办法的交替,设置了从2014年10月到2024年9月为期10年的过度期。

对于在制度改革前参加工作,在制度改革后退休的事业单位人员而言,他们属于"退休中人",10年过渡期期间养老金的计发原则是"保低限高",也就是把新办法待遇计发标准和老办法待遇计发标准进行对比:若新办法低于老办法,则按照老办法计发,保证待遇不降低;若新办法高于老办法,则超出的部分按照退休时间,每年依次按照超出部分的10%、20%……100%计发。

等到2024年9月30日这一最后过渡期结束之后,退休人员的养老金按照新办法计发,与老办法不再有任何关系。

在此新老办法交替下,无论是退休中人,还是退休老人,很显然,其养老金待遇均与职称是挂钩的,原因就在于:

一是教师的综合薪资包括岗位工资、薪级工资、教龄补贴、绩效工资、特殊岗位补贴等部分,其中岗位工资和绩效工资中的基础性绩效工资,以及某些特殊岗位补贴,均是与职称相挂钩的。

以岗位工资与职称挂钩为例,一级教师首次聘请十级岗位的,对应岗位工资2007元,若晋升到九级,则岗位工资涨到2174元,每月差距近170元;再比如高级教师,七级对应2773元、六即对应3005元,若是正高级,则岗位工资的差距还会拉大。

单是因职称高低而造成的岗位工资差距,最高就有近6000元的差距,这还不算基础性绩效工资、某些特殊岗位补贴因职称不同而造成的薪资差。

其实这也很好理解,现实中,初入教师队伍的年轻教师,和工龄长、职称高的资深教师,综合薪资收入差距三四千元甚至五六千元是很常见的现象。

说白了,职称决定综合薪资收入,这是前提。基于此,再来看一下职称是如何影响养老金高低的:

二是在职时的综合薪资收入决定养老金高低。道理很简单,以2014年10月份参加工作并在此之前退休的"退休老人"为例,给他们发的是"退休金",工作年限和在职时的工资水平,直接决定退休金待遇的高低。

计算原则是,工作年限满20年不满30年的、满30年不满35年的、满35年的,分别按照在职工资的80%、85%、90%计发。

由此可见,除了工作年限决定退休金高低之外,另一项重要因素就是在职时的工资水平,而工资水平又与职称高低直接相关。

举个例子讲,同样是工龄30年按照80%计发,评上正高级职称的,在职工资9000元,没有评上正高职称的,在职工资5000元,那么退休金待遇每月就相差3200元。

与退休老人类似,在"保低限高"的原则下,"退休中人"养老金待遇也与职称相关,毕竟若是新办法低于老办法,则按老办法计发养老金。

二,新办法下,表面来看,养老金待遇与职称无关

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之后,养老金待遇水平的高低,表面上来看已经与职称等因素无关。

道理很简单,新办法之下,养老金待遇由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两部分组成,前者的计算公式是:(职工退休时当地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2×缴费年限×1%;后者的计算公式是:个人账户累计储存额÷计发月数。

从计算公式来看,新办法之下,养老金待遇的高低与退休时所在地区在岗职工平均薪资水平有关,这一点退休人员无法左右;再就是与缴费年限、缴费基数、个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息息相关。

由此可见,新办法中,已经没有了"职称"这项因素,本质上"长缴多得、多缴多得",与退休前职称的高低没有直接关联性。

但倘若仔细考虑一下,2024年9月份过渡期结束之后,教师的养老金真就与职称"脱钩"了吗?其实并非如此:

三,即便是过渡期结束之后,"职称"的作用依然很重要,影响养老金待遇,也影响其他待遇

上文说到,新办法之下,养老金待遇的高低与缴费年限、缴费基数,以及个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这三项因素直接相关,表面看剔除了"职称"这一因素,但深究下,职称的作用依然很重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其一,职称决定岗位工资等收入高低,这又决定缴费基数的高或低;

在职时,职称依然决定岗位工资的高、基础性绩效工资、一些补贴的高低,则这些又决定养老保险缴费基数的高低。

倘若职称高,那么养老保险的缴费基数就高,退休后的养老金待遇水平也会相应的提高。

其二,职称影响视同缴费指数;

退休中人中,养老金有一部分是过渡性养老金,决定过渡性养老金高低的因素中,有一项是本人平均缴费工资指数,指数越高,则过渡性养老金越高。

决定指数高低的有三个因素,即岗位指数、薪级指数、调节指数,这三个指数与职称息息相关,职称越高,则指数越高、过渡性养老金的待遇越高。

其三,职称影响公积金和职业年金;

公积金和职业年金可以视作"补充养老金",其余额的累积也与缴费基数有关,而决定缴费基数多少的,还是职称。

所以综上三项,即便是10年过渡期结束后,职称依然是影响养老金待遇的因素,并非与职称脱钩了,只不过新办法下没有直接体现出职称的作用而已。

结合以上叙述不难看出,职称对于教师依然很重要,这不仅体现在在职时薪资、福利待遇水平上,还间接体现在退休后养老金待遇上;

关于养老金与职称在过渡期结束后不再挂钩的说法,其实是没有根据的,只不过相较于老办法的"直接挂钩",新办法没有直接体现出来而已。

对此,大家怎么看?欢迎留言交流;

码字不易,给点个赞、点个关注吧。

由网友 月季园艺身边的人和事 提供的答案:

首先是"或将",不是已经有文件规定。我退休已经四年多,退休前是小学高级教师职称"后来统一小学一级教师"。退休前和小学高高级工资相差五百左右,一个职称之间的差距还能够接受。退休以后这个差距就大了,相差一千大几靠两千。自己也说不清是什么原因,有可能是缴费基数原因。谈工龄可能没有比我更高的,我高中18岁毕业就做民办教师,75年9月到2018年5月退休。最后审核工龄为42年零9个月,好像少了一些,自己也搞不懂。

刚才要我们讨论的问题,我觉得国家不是随便决定的。都要有文件规定,这些问题哪个人都不好决定,也没有权利决定。

部分文章源于互联网收集,不代表默子网络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html369.cn/64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