拖雷去世后,窝阔台为什么不吞并他的军队和财富?

由网友 囚徒二 提供的答案:

拖雷是金帐汗国的创始人之一,也是窝阔台的养父。在拖雷去世后,窝阔台继承了金帐汗国的王位,成为了新的金帐汗国统治者。

尽管窝阔台继承了拖雷的财富和军队,但他并没有吞并拖雷的军队和财富,而是采取了一种相对和平的方式来处理这个问题。这是因为拖雷在金帐汗国的地位和影响力非常重要,他拥有大量的支持者和军队,这些支持者和军队也忠诚于拖雷。因此,窝阔台并没有采取军事行动来吞并拖雷的军队和财富,而是采取了一种更加和平的方式来处理这个问题。

此外,窝阔台也明白,吞并拖雷的军队和财富并不是一种明智的选择,因为这会威胁到其他金帐汗国的利益和安全。因此,窝阔台采取了一种相对和平的方式来处理这个问题,并与拖雷的支持者保持联系和合作,以确保金帐汗国的和平和稳定。

由网友 铁马冰河wu 提供的答案:

史载,成吉思汗的正妻孛儿帖共生了4个儿子:长子术赤、次子察合台、三子窝阔台、幼子拖雷。四子随成吉思汗东征西讨,为蒙古帝国的建立以及称霸欧亚立下了汗马功劳,称得上帝国的四根柱石。蒙古人没有立长为储的习俗,反而有"幼子守灶"的古训,意思是由小儿子继承父母的家业。成吉思汗根据四个儿子的性格、才干与特点,给他们分别安排了不同的职位:术赤管狩猎;察合台管法令;窝阔台主抓朝政;拖雷统领军队。

蒙古帝国的一代开基者成吉思汗虽然非常喜爱并器重幼子拖雷,但到晚年时已经有意选择忠厚宽仁、处事谨慎、作风稳健的老三窝阔台做自己的接班人。

在蒙古帝国初具规模时,成吉思汗意识到自己需要一位有政治眼光与手段的儿子以巩固并拓展浴血打拼所创立的马上帝国,替自己完成未竟之业。窝阔台足智多谋,登高望远,治国才能较骁勇善战的拖雷更为全面。从帝国的发展前途以及长治久安出发,成吉思汗克服了对小儿子拖雷的宠溺之情,量才使用,打破了蒙古人"幼子守灶"的旧俗,攫拔老三窝阔台为继承人。

安排好接班人后,成吉思汗于1219年挥师西征,窝阔台等四子随父从征。1225年春,蒙古军攻城拔寨,大获全胜,窝阔台随父回到蒙古大草原,结束了这段历时7年、波澜壮阔的历史性远征。1226年7月,成吉思汗再次率军攻伐西夏。次年6月,面对蒙古人的凶猛攻击,西夏人抵御不住,其国主遣使乞降。成吉思汗击溃夏军主力后,将兵锋转向了蒙人世仇——金国。

蒙军渡过黄河,攻占临洮府(今甘肃临洮)。7月,再陷京兆(今西安)。年迈的成吉思汗在攻西夏时中过箭伤,加上老病缠身,如今又鞍马劳顿,疲累过度,在六盘山的度夏营帐里死去。

按照蒙古旧俗,帝王死后应立即由他指定的接班人继承王位。但是,由于传统的忽里尔台制(部落议事制度)仍在起作用,窝阔台还不能因其父的遗命立即登基,而要等忽里台大会的最后决定。在王位空缺的两年时间内,由掌握兵权的拖雷暂时摄政监国。

1229年秋,蒙古诸王、酋长和重臣举行忽里台大会,以推选新汗。有些宗王、贵族恪守旧制,主张立幼子拖雷为汗,想推翻成吉思汗的遗命。此时,远在中亚的长子术赤已死,老二察合台又力挺窝阔台,拖雷势单力孤,只得表示拥护窝阔台称汗。

经过参会贵族们的再三劝进,内心欣喜若狂的窝阔台才装作勉强的样子表示服从成吉思汗的遗嘱和众人的抬爱,以及众兄弟的劝告,答应继承汗位。

窝阔台即汗位后,颁令严守成吉思汗制定的法令,并重用老臣耶律楚材等人进一步建立、健全了蒙古帝国的各项政治、法律制度。为树立威信,他发起了灭金战争。1234年,蒙、宋联手攻金,金都汴京城破,金亡。之后,他还发起了第二次西征。蒙古军连破不里阿尔、钦察、摩尔多瓦、斡罗思、阿速、孛烈儿(波兰)、马扎尔(匈牙利)......蒙古军队沿途烧杀抢掠,所过无不灰飞烟灭。史载,窝阔台性格宽厚,仁慈和善,喜欢广施恩惠以笼络人心,在赏赐财物方面,谁都不如他慷慨大方。蒙古军队不停息的发动战争,来自帝国远近各地的战利品源源不断地运到哈拉和林宫廷中,窝阔台常常不经登记造册就散发一空,大有"千金散尽还复来" 的豪气。

但他貌似宽仁温和、豪爽大度的性格中仍有戾狠嗜杀、苛刻残暴的另一面。尤其在蒙古宫廷斗争中,窝阔台表现的更是冷酷、狠毒,毫不留情。

成吉思汗死后,四弟拖雷掌有蒙古军队的百分之八十,而且成吉思汗积累下的巨额财富也大都被他继承,具有雄厚的军事实力和不容小觑的财力,窝阔台一直将他视为自己稳固汗位的最大隐患与威胁;拖雷自幼就跟随其父四处征战,得成吉思汗亲传,一向骁勇善战。在军中威望卓著,尤其在伐金战役中,拖雷更是将他卓越的军事才华展现的淋漓尽致,从而引起窝阔台的嫉恨,最终用诡计将亲弟拖雷毒死。史载,1232年9月,窝阔台上位已4年,拖雷不明不白的死在伐金的征途上。

窝阔台或许心怀鬼胎,或许有些愧疚不安,总之他并未将拖雷的军队、部民和财富全部吞并。他给拖雷子蒙哥娶了火鲁剌(又称弘吉剌)部的女子火里差为妻,还分给了他一部分军队、部民(并没有将原属拖雷的军队、部民全部留给他)和财产。但是,蒙哥始终未忘杀父之仇,他在等待复仇机会。为麻痹窝阔台,他卖力地追随伯父东征西伐,并屡立战功,不仅消除了窝阔台系对他的疑忌,而且在蒙古诸王以及功臣中赢得了崇高的声誉与威望,为其日后一举夺得汗位夯实了良好的基础。

与此同时,拖雷遗孀、蒙哥之母唆鲁施贴尼也在加紧活动,这位极有能力的女人在老公死后,请客送礼,犒赏军士与部民,赢得了广泛的同情与爱戴,使人心归向于她。险恶复杂的斗争环境令她谨言慎行,她严禁诸儿违反法令, 竭力庇护部民,不准税吏、官员、士兵苛虐百姓。在唆鲁施贴尼的言传身教下,蒙哥逐渐形成了性格坚毅、洁身自好、淡泊名利的优秀品质,加上他继承了其父拖雷的军事才能,雄才大略,于是威望一天天积累起来。

1242年11月,喜欢酗酒的窝阔台中风而死,殁年56岁。由其子贵由即汗位。窝阔台子贵由汗是其诸子中最有本事的一个,可惜他耽于酒色,很短命,只活了43岁就突然死去。贵由死后,汗位空缺,满朝文武都关注并期待蒙哥上位。窝阔台的子孙们偏偏不争气,酗酒的酗酒,纵欲的纵欲,聚敛的聚敛,论能力与声望,没一个是蒙哥的对手。

1249年,贵由汗已死去两年,在推举大汗的忽里台大会上,与窝阔台系有仇的术赤之子拔都坚决支持蒙哥,并率先推举他为汗位的继承者,拔都兵强马壮,无人敢质疑他,他的态度使参会者纷纷一边倒。就这样,蒙哥依靠他所树立的威望以及与拔都结盟形成的强大军事力量,终于把汗位从窝阔台系手中给夺了回来。1251年夏,蒙哥取得了绝大多数宗王贵戚的支持,终于在斡难河畔昂首登上了大汉的宝座,并接过了象征汗权的苏鲁锭长枪,实现了他长期以来立志复兴汗位的宿愿。

【写作辛苦 剽窃必究】【插图源于网络】

由网友 我是越关 提供的答案:

因为一个女人,一个坚忍、刚毅,且极富心机的女人。这个女人就是被称为"四帝之母"的克烈·唆鲁禾帖尼,是她为托雷家族撑起了一片天。

拖雷之死

成吉思汗一生共有四个嫡子,分别是长子术赤、次子察合台、三子窝阔台、幼子托雷。

四个儿子中,术赤和察合台有仇,因此不能选立为继承人。而托雷为人并不像小说《射雕英雄传》中那样义气当先,反而是崇尚暴力,残忍嗜杀,在蒙古帝国西征的过程中多次屠城。因此,晚年的成吉思汗决定立窝阔台为继承人。

然而,要想立窝阔台为继承人,摆在成吉思汗面前有两个重大的习俗问题。

第一、蒙古是部落联盟制,因此,蒙古大汗一般是通过忽里勒台大会由各部落推举产生,就连成吉思汗的尊号也是在忽里勒台大会上确定的。

第二,由于推举制无法团结联盟,很容易造成分裂。因此,成吉思汗当选为蒙古帝国大汗之后,为了团结蒙古,且延续自己的事业,便将蒙古另一个传统定为了选举大汗的标准,即幼子守灶制。

年长者多得,年少者少得,末子继承父业。—《蒙古法基本原则》

这两个制度犹如不可逾越的大山一样阻挡着窝阔台的继位之路。

而为了窝阔台能够顺利继位,成吉思汗在临终前亲自下旨,遗命其继位,而且把自己的一万怯薛军交给了窝阔台。显然,成吉思汗是想用积攒一生的声望去扶持窝阔台上位。

另外,如果窝阔台因此上位,那就等于是蒙古各部承认了蒙古大汗的权威,大汗遗命选立继承人将成为制度,以此可以增加蒙古帝国的稳定,避免兄弟,或者其他权势人物夺权。

最终,经过长达两年的激烈争夺,窝阔台顺利继位,托雷失败。

不过,由于原本的幼子守灶制,拖雷掌控者帝国内大部分财富,而且还掌控者整个帝国80%的军队,共计10.1万。而且,蒙古各部暗流涌动,因为不满大汗夺取了自身权力,很多部落都支持托雷。

反观窝阔台,除了本部几千人马,以及成吉思汗交给他的一万怯薛军,窝阔台再也没有其他兵马。为此,窝阔台深深的感觉到了地位不稳。

于是,在公元1231年,窝阔台决定兵分三路伐金,而托雷由凤翔南下,入陕南,在均州渡过汉水,进逼金国河南腹地。这一战,拖雷以4万蒙古兵完胜金国15万主力,并且斩杀金国主将完颜合达、完颜陈和尚。

得胜之后,在回程的路上,窝阔台突然得了疾病,且一病不起,不能说话。

此时,窝阔台身边的巫师声称大汗的病是因为金国的山川河神发怒了,因此降下病患惩罚大汗,如果想要免去病痛,需要找一位亲人喝下符水代替。

此时,窝阔台身边只有托雷。

面对这种情况,与其被众人胁迫,还不如主动一点,于是拖雷喝下符水。而喝下符水之后,《蒙古秘史》记载,拖雷马上就去世了,《元史》中记载,数日之后,窝阔台病愈,拖雷病亡。

拖雷的妻子克烈·唆鲁禾帖尼

拖雷突然暴毙,无论是什么原因,最大的受益人是窝阔台。

而窝阔台在托雷暴毙之后,很快就决定吞并托雷的财富和军队。为此,窝阔台为自己的儿子贵由向托雷的遗孀唆鲁禾帖尼提亲,希望他可以嫁给自己的儿子(蒙古帝国时期,这种事不算乱伦)。

史载,唆鲁禾帖尼不仅漂亮,而且足智多谋。如果窝阔台的儿子迎娶了唆鲁禾帖尼,那么,一定会降低拖雷后人对窝阔台的仇恨,甚至有可能借助唆鲁禾帖尼的影响力,占据托雷的军队和财富。

然而,在这关键时刻,唆鲁禾帖尼出于对拖雷的挚爱之情,并没有同意窝阔台的命令,反而是以儿子年幼,需要照顾为由委婉拒绝了。

一计不成,另施一计。窝阔台亲自下令将原属拖雷的两千士兵调拨给自己另一个儿子阔端。然而,这一次,窝阔台再次碰壁,这些士兵对拖雷系的后人忠心不渝,坚决反对投奔阔端。

在这种僵持的局面下,唆鲁禾帖尼再次站了出来,她一方面表示愿意将这两千士兵交给阔端,另一方面又安抚这些士兵。最终这些士兵被划分给阔端,而阔端也看到了这些士兵只服从唆鲁禾帖尼,因此积极和唆鲁禾帖尼的儿子蒙哥拉近关系,结成政治盟友。

另外,为了提升托雷系在蒙古帝国内的地位,蒙古帝国西征时,虽然托雷的长子蒙哥带领着本部兵马远征欧洲,但唆鲁禾帖尼还是将18岁的旭烈兀送到了术赤系后人拔都的帐下效力。在拔都帐下效力时,拔都也和拖雷系成为了政治盟友。

看到这种情况,窝阔台再也没有任何打算吞并拖雷的军队和财富了。

总结来说,由于蒙古大汗的继承制度上存在诸多分歧,再加上窝阔台的军事实力远不如拖雷,所以拖累喝下符水后突然暴毙一事疑点重重,有很大的可能是窝阔台下的黑手。

而拖雷死后,窝阔台迫不及待的想并吞拖雷的遗产,但由于托雷有一个懂得隐忍,且性格刚毅、足智多谋的老婆,因此保住了托雷系的军队和财富。而这也成为了蒙哥、忽必烈、旭烈兀、阿里不哥后期称帝的资本。

窝阔台去世后,窝阔台亲自指定长孙失烈门继位,然而,乃马真皇后不同意,坚持让长子贵由继位。最终,经过乃马真皇后多年的临朝称制,以及对诸王的赏赐,贵由汗成功继位。

而贵由汗去世之后,拖雷系因为唆鲁禾帖尼多年的经营,终于成为了蒙古帝国最强大的势力。

之后,拖雷长子蒙哥因为得到了术赤系后人拔都的支持,成功继承汗位。蒙哥在位期间,命令三弟旭烈兀带兵西征。而旭烈兀西征攻灭阿拉伯帝国后,一直打到了叙利亚大马士革,并且建立了伊利汗国,成为了伊利汗。

而蒙哥去世后,拖雷次子忽必烈、幼子阿里不哥相继称帝。最终,忽必烈成功击败阿里不哥,开创元朝。也因此,拖雷的四个儿子都做过国君,而托雷的妻子唆鲁禾帖尼也因此被称为"四帝之母"。

由网友 白发布衣的藏地读行 提供的答案:

拖雷去世后,窝阔台为什么不吞并拖累的军队和财富?

题主可能对窝阔台这位大汗的心态不太了解,托雷死后,他不是没想对托雷的遗产下手,甚至连托雷的老婆都觊觎过,只不过没有得逞而已。

要说到托雷死后,窝阔台惦记他的遗产、部属,还得从托雷怎么突然就没了,这件事说起。

托雷离奇死亡的事件,史称"巫水之谜",如果要评蒙古帝国几大迷案,巫水之谜必然赫然在列。

话说1230年,窝阔台汗率大军南下,展开了对金国最后的征伐。当时金国皇帝完颜守绪(金哀宗)手下还是有几杆硬抢的,完颜陈和尚、完颜合达都算是能征惯战之辈。

1230 年11月,蒙古名将速不台领兵扣潼关已入,不想惨败于完颜陈和尚之手。面对挫败,窝阔台调整了战略部署。他将蒙古军队分为左中右三路,"太宗(窝阔台)以中军自碗子城南下,渡河,由洛阳进;斡陈那颜以左军由济南进;而拖雷总右军自凤翔渡渭水,过宝鸡,入小潼关,涉宋人之境,沿汉水而下。期以明年春,俱会于汴"。[1]

随后的战役中,托雷所部(注意这是托雷的部属,不是时任大汗窝阔台的部属)表现的极为出色,在三峰山决战中,托雷部以五万之众(含一万援军),大破金军十四万人,杀的金军"流血被道,资仗委积,金之精锐尽于此矣"。[2]

金军悍将完颜合达、移剌蒲阿、完颜陈和尚、杨沃衍、高英、樊泽、张惠尽殁于此。从此后,金国再无抵抗之力,天兴三年(1234年)正月,蒙军兵围蔡州,城破之日,金哀宗完颜守绪自缢于幽兰轩,金国灭亡。

这位金国末帝"君王死社稷"比崇祯可是早了400年,怎么没人纪念他?!

蒙古骑兵

大胜金军后,窝阔台准备还朝,托雷奉召离开军队陪伴大汗北返。就在北返途中,拖雷离奇的挂了,享年四十一岁。

托雷这么尊贵的身份,不明不白就死了,史料一定要给个说法。《元史》和波斯人的《史集》中给出了一个"兄弟相亲,代兄而去"的故事。

《元史·睿宗传》记载:1332年"五月,太宗不豫。六月,疾甚。拖雷祷于天地,请以身代之,又取巫觋祓除涤疾之水饮焉。居数日,太宗疾愈,拖雷从之北还,至阿剌合的思之地,遇疾而薨,寿四十有(一)"。[3]

这段话说的直白一点,就是窝阔台病得很重,针石药物具不见效,无奈之下,只有请萨满降神施法。可惜,神都不愿意管这事儿,托雷无奈,请以身代。喝下窝阔台洗病之水(巫水),窝阔台痊愈,托雷代之以死。

我们先不说将死之病是不是能找个人代替,即便是能代替为什么必须得是托雷?换个别人不行吗?

《蒙古秘史》里面解释了一下为什么不行,它是这么记载的:"斡歌歹(窝阔台)忽得疾,昏聩失音,命巫师卜之,言乃金国山川之神为军马掳掠人民,毁坏城郭,以此为祟,许以人民财宝禳之,人之不从,其病愈重,唯以亲人代之则可,疾少间,忽开眼索水饮,言说:"我怎生来?"其巫师说:"此是金国山川之神为祟,许以诸物禳之皆不从,只要亲人代之,"斡歌歹说:"如今我跟前有谁?"当有大王拖雷……遂死了,其缘故是这般。"[4]

这话的意思就是,征伐金国导致金国的山川之神怒了,降病患于大汗,"以百姓、人口、金银、牲畜、替身禳之",神不允。只能以亲人代之(唯以亲人代之则可),窝阔台睁开双眼,问道:"如今我跟前有谁?"

倒霉的托雷在旁边站着呢,就这么着托雷死了(当有大王拖雷……遂死了,其缘故是这般。)

据说托雷喝下巫水后,说道:"请兄长好好照顾孤单年幼的侄儿们、寡居的弟媳吧!我还说什么呢?我醉了。"说罢出去,就去世了。

托雷壁画

这事情是不是顿时就有了阴谋的味道?

窝阔台身染重病时,恰巧在大胜回军的路上,托雷恰巧脱离了自己的部队,这种病又恰巧只能由亲人代替,又恰巧只有托雷在身边,一切的恰巧都是奔着托雷去的,就看你接不接这一招了。

如果托雷不接,你坐拥强兵,目视大汗病危无动于衷,是不是心里有什么别的想法?如果接招,那不用问,死的就是你,这已经是图穷匕见了。

难怪托雷喝下巫水之后,会说请哥哥"照顾好自己遗孤,我还说什么呢?"他其实心里很清楚,这是必死之局。

另外,还有点需要注意。《元史》上记载,托雷是窝阔台痊愈后,染病去世的。而《蒙古秘史》则记载,托雷喝下巫水,马上就去世了,并没有《元史》记载的缓冲期。

《蒙古秘史》虽然目前成书年代尚有争议,但不论是1228年说、1240年说、1252年说、1264年说[5],均早于《元史》由明初宋濂所编的1368年。也就是说,《蒙古秘史》的史料等级,要高于年代稍晚的《元史》。

窝阔台

为什么非的是托雷喝巫水呢,换一个兄弟不行吗?窝阔台可不是只有托雷一个兄弟呀!

按照蒙古史料记载,成吉思汗一共四个嫡子,按长幼分别是术赤、察合台、窝阔台、托雷,此外还有四个庶出的儿子,阔列坚、察兀儿、术儿彻、兀鲁赤。除了嫡长子术赤已经去世没机会喝巫水,其他兄弟可都还健在呢。

但需要痛饮这碗巫水的只会是托雷,因为窝阔台对托雷的忌惮,从1229 年秋天就已经毕露无疑了。

公元1227年,成吉思汗去世前,曾有明确的遗命,在四个嫡子中选择三子窝阔台为汗。当时长子术赤为了汗位,曾和支持窝阔台的察合台几乎刺刀见红。

但成吉思汗去世后,"库里勒台"大会拖了整整两年才召开,作为指定继承人的窝阔台,心里有多憋屈,只有他自己知道。

等到大会召开后,蒙古各部首领好像都是来和美酒较劲的,"一连四十天,每天都换上不同颜色的新装,边痛饮,边商讨国事。"[6]

痛饮的结果是每天都有人喝高了,就是没人讨论正事儿。本来挺简单的一个举手表决,怎么就迟迟定不下来呢?

因为,在窝阔台和大汗之位中间隔着一个叫托雷的王子。

作为成吉思汗儿子中最有军事天赋的嫡子,托雷不但在大汗去世后监国,手中还掌握着最多、最强悍的军队。

据记载,"年长的术赤与察合台每人共得四千人,窝阔台虽然是指定继承人,但在即位前也仅继承了四千人,而托雷却继承了101000人"。[7]手握如此雄兵,难怪众多蒙古首领"时列会者,多归心于拖雷"[8]。

耶律楚材

要不是耶律楚材极力斡旋、察合台强力支持,说不定窝阔台就变成旁边看热闹的了。

即便窝阔台最终,磕磕绊绊的坐上了大汗之位,也不过只继承了成吉思汗的一万怯薛军(近卫军),军事实力上依旧远远不及拖雷。

所以,这碗82年的巫水,您托雷不喝谁喝?您喝完了,大汗好压压惊!

托雷的离奇死亡,当时便引起的轩然大波,托雷的妻子唆鲁禾帖尼便曾质问道:"我那心上人,他为谁牺牲自己?他为谁而死?"[9]

但说这些都已经没有意义了,人都死了,身上不干净的还是时任蒙古大汗,即便托雷系的部属心怀不满,威压之下也只能忍着。

如果按照《元史》的记述,托雷可是窝阔台的救命恩人,但这位时任蒙古大汗又是如何对待托雷的寡妻幼子的呢?

托雷去世不久,窝阔台在事先没有任何沟通的情况下,便将托雷家族部属逊都斯两个千户和雪尼惕一个千户拨给自己的次子阔端。

托雷部属得知后,全都愤愤不平,甚至传出准备抗拒大汗召命的意图。这时候,托雷的遗孀唆鲁禾帖尼站出来,对部将们说道:"我们也隶属于大汗,他是一国之主,他所下的命令都是正确的。"

唆鲁禾帖尼

初次试探虽然受到了反弹,但总算达成了目标。窝阔台不久又心生一计,他要求唆鲁禾帖尼带着家眷嫁给自己的长子贵由为妻(按照蒙古习俗,寡居的婶婶可以嫁给侄儿)。

这种釜底抽薪,意图彻底抹去托雷家族印记的计划,可谓是挑战了托雷部属的底线,但面对大汗的诏书,一味硬顶显然是不明智的。

唆鲁禾帖尼委婉的回复道:"您的诏命本不敢不从,但我的孩子年幼,请让我把他们抚养成人吧。"

在婉拒了大汗的召命后,她一方面将长子蒙哥送到窝阔台身边,跟随他东征西讨,又借助长子西征的名义,将蒙哥送至拔都账下听命,拉住了拔都这个重要的外援。

虽然唆鲁禾帖尼凭借优异的政治手腕,游刃与蒙古帝国的最高层,但窝阔台王系和托雷王系的关系,也只能算是斗而不破,貌合神离。

以至于窝阔台因酗酒暴毙之后,马上就有人将怀疑的矛头指向了托雷家族,认为是唆鲁禾帖尼谋害了大汗。[10]

综上所述,巫水之谜后,窝阔台不是没有觊觎过托雷的部属,也曾实施过相应的计划。只不过当时蒙古帝国的分裂倾向已经出现,成吉思汗的四个嫡子间的矛盾,从术赤——察合台系统,转向了术赤、托雷——窝阔台、察合台系统。

所以,即便窝阔台是大汗号称广有四海,但在术赤、托雷系统结盟的情况下,并不敢向逼过甚。

另外,托雷的遗孀唆鲁禾帖尼可以说是整个蒙古帝国时期最有远见和手腕的女政治家,通过她的合纵连横也保住了托雷家族的势力。并为之后,蒙哥夺取汗位打下了基础。

参考书目:[1][2][3]、《元史·睿宗传》__宋濂;[4][8]、《蒙古秘史》__佚名;[5]、《蒙古秘史的版本、内容及其成书年代研究》__钱伯泉;[6]、《世界征服者史》__志费尼著[伊朗],何高济译,翁独健校;[9]、《史集》__拉施特主编,余大钧,周建奇译;[10]、《浅谈阔迭兀阿剌忽里台大会》__常德胜;

独立思维、个人视角,我是Html369号"藏地读行",期待您关注。

各位爷,您要是看着觉得还中,要不尝试点个"赞"?

我用人格担保,点了绝对不会怀孕!哈哈哈!

由网友 橙皮卷 提供的答案:

拖雷突然去世后,大汗窝阔台对拖雷的妻子说:"你嫁给我的儿子贵由吧!"贵由是拖雷的亲侄子,拖雷妻子斩钉截铁地说:"不嫁!"

她以孩子尚未成人,要抚养孩子为由,拒绝了大汗窝阔台的提亲。

拖雷妻子克烈·唆鲁禾帖尼拒绝贵由并不是因为辈分,侄子娶婶婶在草原上是很常见的事情。

她是个聪明的女人。她很明白窝阔台想让儿子娶她,是为了占有拖雷留下的财产

唆鲁禾帖尼认为丈夫的死非常蹊跷,十有八九是被窝阔台所害。可是,她没有为丈夫复仇的能力,只能用自己的智慧和勇气来为四个儿子守住丈夫留下的这份财产

一、拖雷之死,巫水之谜

拖雷是成吉思汗正妻孛儿帖所生的第四个儿子,前三个哥哥是术赤、察合台、窝阔台

他们跟随成吉思汗东征西伐,根据四个儿子的才能和特长,成吉思汗给他们安排了不同的工作:术赤主管狩猎,察合台掌管法令,窝阔台主理朝政,拖雷统领军队。

蒙古的继位制度有两个旧俗:一个是忽里勒台,一个是幼子守灶

忽里勒台是指部落和各部联盟的议事会,用于推举首领、决定征战等大事。

幼子守灶是指其他儿子先分家立户,由最小的儿子再继承父亲剩余的财产及社会地位。

到了成吉思汗,幼子拖雷就是守灶者。按照蒙古旧俗,要么是忽里勒台推举下一个继承者,要么拖雷继承大汗位置。

可是,成吉思汗认为拖雷善于征战,而窝阔台更擅长治理国家。因此他想改变旧俗,指定窝阔台成为他的权力继承人。

1227年,成吉思汗去世。临死前让四个儿子精诚团结,紧密围绕在汗位继承人窝阔台身边,共同为蒙古帝国的兴盛而奋斗。

成吉思汗的财产和军队还是按照"幼子守灶"的风俗,分给了拖雷。成吉思汗129000人的军队中,有101000人归了拖雷,另有几乎80%的财产都分给了拖雷。

因此,幼子拖雷掌握了蒙古的大部分财产,也继承了庞大的势力,成为窝阔台家族的隐患。

成吉思汗死后,窝阔台并没有因其父的遗命立即登基,而是必须等待库里勒台的最后决定。其间,王位空缺两年,便由拖雷监摄国政。

此后,在到底是立拖雷为大汗还是立窝阔台为大汗之间,蒙古的各派势力展开了拉锯战。

两年后,四兄弟间,术赤已死,察合台全力支持窝阔台。拖雷势力孤单,只得拥立其兄窝阔台即位。

拖雷庞大的财产和势力,以及对汗位的野心,让窝阔台极为忌惮。

1232年,窝阔台和拖雷一起攻打金国,由于天气炎热,蒙古军队只好撤退。

在归途中,窝阔台身染重疾,于是找来萨满巫师帮他驱除病毒。

巫师做法后,指着一杯水说,大汗身体中的疾病都已经涤除到这杯水中,需要一个关系亲近的人替他饮下此水,大汗的病就好了。

当时,窝阔台身边的亲人只有拖雷,拖雷只好向上天祷告,饮下了这杯祛病的巫水。

拖雷是当场就死去了还是过了一段时间才死去,不同的史书上记载了不同的情况。

《元史》记载:五月,太宗(窝阔台)不豫。六月,疾甚。拖雷祷于天地,请以身代之,又取巫觋祓除衅涤之水饮焉。居数日,太宗疾愈,拖雷从之北还,至阿剌合的思之地,遇疾而薨,寿四十有阙。

《蒙古秘史》记载:窝阔台得了病,口不能言。巫师奏禀说:"金国的土地神、水神们,因为他们的地方和水被毁,百姓、人口被掳,急遽作祟,占卜时许神以别的什么为替身禳之,神作祟愈急。又问:可否用亲人做替身,作祟就放慢了。如今听凭圣裁。"窝阔台降旨说:"如今朕身边的宗王有谁?"宗王拖雷正在他身边,就说:"让我来代替我的合罕兄长吧。于是巫师将诅咒的水让拖雷喝下,片刻之后就去世了。

窝阔台生病和病愈都充满了巧合。这不得不让人怀疑,窝阔台与巫师自编自导自演了一场逼杀拖雷的大戏,让拖雷在无奈下被迫喝了含有毒药的巫水。

至于拖雷是立即死亡还是隔了一段时间才死亡,只是取决于毒药的种类。

为了权力的稳固,兄弟相残并不是什么少见的事,从古至今屡见不鲜。汉武帝巫蛊之祸,西晋八王之乱,唐朝玄武门政变,比比皆是。

拖雷的实力太过强大,也有很多追随者,威望如日中天。即使不会马上威胁窝阔台的汗王地位,对他的子孙也是个很大的隐患。

因此,窝阔台有动机除掉拖雷。不过,这只是后人的猜测而已,巫水之谜至今还没有揭开。

拖雷死后,窝阔台曾经一度想要吞并他的财产,将拖雷的权力掌控在自己手中。可惜的是,他遇到了唆鲁禾帖尼,一个聪明坚毅的女人。

二、唆鲁禾帖尼的手段

拖雷蹊跷地死去,唆鲁禾帖尼不可能不心生怀疑。只不过她没有确切的证据,也没有实力对抗大汗窝阔台,只能隐忍下来。

唆鲁禾帖尼是克烈部王罕的侄女,1203年成吉思汗灭克烈部后,把她给拖雷为妻。

她为拖雷生了四个儿子:蒙哥,忽必烈,旭烈兀,阿里不哥

拖雷的英年早逝让他的家族几乎遭受灭顶之灾,为了瓦解拖雷家族,窝阔台很快下诏书要唆鲁禾帖尼嫁给自己的长子贵由为妻。

这样窝阔台就可以名正言顺地将拖雷的财产和军队掌控在自己家族手中。

可是,唆鲁禾帖尼很快识破了窝阔台的意图,委婉地拒绝了。

接着,窝阔台又毫无理由地将托雷家族的三千户授予自己的次子阔端。

面对窝阔台的步步紧逼,拖雷的旧部十分不满,这三千户是成吉思汗生前给拖雷的,怎么能违背祖宗的诏命擅自调走呢?

但是唆鲁禾帖尼却劝服了他们,要遵从大汗的旨意。她的做法不仅使窝阔台放松了对拖雷家族的警惕,也通过这三千户,与阔端建立了联系。

此后唆鲁禾帖尼一边安抚窝阔台,让窝阔台相信拖雷一族是忠心的好臣子;一边暗中不断壮大拖雷一族的势力,笼络各方精英。

对于武将,唆鲁禾帖尼赏罚分明,对立功的士兵赏赐极为丰厚,因此很受士兵们的爱戴,深得军心。

对于文臣,唆鲁禾帖尼对各民族的学者都相当尊重,很多汉族儒生都愿意为她出谋划策。

对于封地中的百姓,唆鲁禾帖尼制定了一系列政策让老百姓休养生息,繁荣经济。留下了爱护百姓的美名。

在蒙古上层社会中,唆鲁禾帖尼与窝阔台的儿子阔端、孙子拔都关系匪浅,将自己的政治触角延伸到窝阔台家族的内部。

拖雷死去的时候,她的四个儿子分别为23岁、17岁、15岁、13岁。

唆鲁禾帖尼把四个儿子都教得相当出色。随着儿子们的长大,个个都展现出了非凡的才能和智慧,窝阔台再也没有机会和能力打击拖雷家族。

1241年,窝阔台猝死,没有来得及立下遗嘱。

此后,蒙古内部经历了长达5年的政治动荡,直到1246年,窝阔台的儿子贵由登上汗位。

在动荡期间,唆鲁禾帖尼严格约束拖雷家族,她的几个儿子全部遵纪守法,勤政爱民。封地内老百姓生活幸福,这让拖雷家族在蒙古各部落中赢得了很高的声望。

唆鲁禾帖尼敏锐地认识到贵由和侄子拔都之间的矛盾。当她得知贵由要讨伐拔都时,适时给拔都传递了信息,使得拔都能够有所提防,也更进一步笼络了拔都。

一年后,贵由暴毙身亡。贵由的死也相当蹊跷,有人怀疑是拔都派奸细干掉了贵由,当然这也只是猜想,并没有实质的证据。

无论如何,拔都此时的心是靠近拖雷家族的。他张罗着召开忽里勒台大会,全力支持唆鲁禾帖尼的儿子蒙哥成为大汗。

唆鲁禾帖尼经过多年的运作,凭借自己的威望和蒙古王公贵族的支持。公元1251年,她的儿子蒙哥成为新的蒙古大汗。

在窝阔台家族掌握蒙古大权20多年后,拖雷家族成功实现了逆袭。

三、四个当了皇帝的儿子

拖雷和唆鲁禾帖尼的四个儿子中,蒙哥汗成为蒙古帝国的大汗,勇猛无敌,东征西伐,开疆拓土,惊得欧洲人听说蒙哥汗的铁蹄踏上他们的领土,就直呼这是上帝对他们的惩罚。

蒙哥汗去世后,忽必烈和阿里不哥都自立为汗,双方展开激烈的汗位争夺战,历时四年。

最后忽必烈大败阿里不哥,成为蒙古帝国第五任大汗。

忽必烈后来建立国号为"元",并大举伐宋,消灭了南宋的残余势力,完成了中国的大统一。

旭烈兀另辟蹊径,创建了蒙古四大汗国之一的伊利汗国。

四个儿子都成为帝王,在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唆鲁禾帖尼揭开了拖雷家族辉煌的一页,因此被称为"四帝之母"

1252年,唆鲁禾帖尼因病去世。

四、结束语

俗话说"好女人旺三代",拖雷娶了一个精明能干的好老婆唆鲁禾帖尼。正因为她的精明、坚毅、隐忍,才带领拖雷家族在残酷的政治斗争中得以幸存和壮大,实现最后的逆袭。

唆鲁禾帖尼是相夫教子的典范,培育出四个极其出色的儿子。无论在中国历史上,还是在世界历史上,都非常罕见。

~~~~~~~~

欢迎关注@福小猫。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由网友 林长风 提供的答案:

成吉思汗一生有四个儿子,长子术赤,次子察合台,三子窝阔台,四子拖雷。其中,术赤在早于成吉思汗六个月前已经去世,所以有继承权的只剩下了三个儿子。蒙古和中原王朝的传统恰好相反,有着"幼子守灶"的传统,即一般是最小的儿子继承父亲的遗产。

但是,成吉思汗对自己的儿子们有着深刻的认识,察合台在成吉思汗生前负责法令,是成吉思汗法典的严谨执行者,也是一位作战勇猛的将军,但却不擅长政治。幼子拖雷具有非常杰出的军事才能,但同样不擅长治理国家。三子窝阔台长于筹划政务、政治谋略最高,反而是继承汗位的最佳人选。

然而,成吉思汗虽然建立起了一个庞大的帝国,但也留下了一个致命的缺陷,那就是位的继承法没有规定,只是依仗贵族大会(忽里台)来公选。这一点,一直到成吉思汗死时,仍未改变。

1227年,成吉思汗去世,留下的遗愿是让第三子窝阔台继承他的汗位,但很显然,蒙古各部落贵族并不打算遵守他的遗愿,仍然决定召开一次忽里台大会来决定汗位的归属,在此之前,就由小儿子拖雷暂时"监国"。

按照蒙古的传统,拖雷得到了成吉思汗留下来的军队的大部分,包括宫廷和1227年蒙军总数129000人中的101000人。余下的28000人分配给了成吉思汗的儿子、弟弟或者是他们的子孙,长子术赤虽然已经去世,但术赤的儿子们仍然分到了3000人。

拖雷监国两年后,蒙古各部贵族于1229年召开了忽里台大会,大会开了四十天,有人推举察合台,也有人推举窝阔台,但更多的人是推举拖雷。但是拖雷坚决不干,表示要让给窝阔台,察合台没有办法,只好也向窝阔台下拜,于是窝阔台正式成为蒙古帝国的大汗。

所以,窝阔台的汗位其实是拖雷让给他做的,如果拖雷想争取汗位,可以说窝阔台的机会并不大,但拖雷从大局出发,为了维护蒙古的稳定,避免分裂,让出了汗位,对于这一点窝阔台心知肚明。

然而,政治斗争是很残酷的,虽然拖雷对窝阔台情深义重,但由于他手中掌握着强大的军事力量,对窝阔台来说始终是一个很大的威胁,为了消除拖雷的威胁,进一步巩固自己的权利地位,除掉拖雷势在必行。

1230年,拖雷和窝阔台分兵攻金。1231年冬,拖雷在钧州与金军遭遇,大败金将完颜合达、移刺蒲阿、完颜斜烈于三峰山,尽歼金军精锐。第二年夏天,拖雷与自白坡渡河南下的窝阔台军会合,同年北返,拖雷病死于途中,年仅39岁。

拖雷的死十分蹊跷,但史书中并未有其他记载。倒是波斯历史学家志费尼在他的《世界征服者史》中有说明:当时生病的并非拖雷,而是窝阔台,而且病势沉重,拖雷来看看哥哥后,十分伤心,于是就对天发誓,表示自己愿意代替哥哥一死。于是,巫师来为窝阔台清洗身体,然后,拖雷将"洗病水"都喝掉了。当晚,拖雷死于自己的营帐内。

窝阔台对外宣称拖雷是病死的,但拖雷的妻子索鲁赫帖尼坚决不承认,她怀疑丈夫是死在了窝阔台的阴谋诡计之下,但却苦于没有证据。但在她的心里却认定了窝阔台是害死丈夫的凶手,所以在之后的日子里,她一边抚养拖雷的十一个儿子,一边和窝阔台斗智斗勇,保全实力,希望有一天儿子们能夺回汗位,为拖雷报仇。

拖雷死后,窝阔台当然对他留下的军队和财富垂涎欲滴,为了拉拢索鲁赫帖尼,窝阔台提议,让她嫁给自己的儿子贵由,被坚决拒绝,感到没有面子的贵由也以索鲁赫帖尼太老坚决反对,窝阔台只能悻悻作罢。只是将其中一部分转给了儿子贵由和阔端等人,而拖雷系对中央兀鲁思依然有军事统辖权。

由于索鲁赫帖尼的坚持和隐忍,使得拖雷系的实力大部分得以保留下来,为日后的反击奠定了基础,她在黄金家族中的声望后来甚至高于成吉思汗的母亲。

1241年十一月,窝阔台饮酒中毒而死,下毒的是谁,书上没有说清楚,只说是他儿子的一个婶子,我猜测极大可能就是索鲁赫帖尼所为。

但是,窝阔台死后,大权没有落在任何儿子之手,而落在"第六皇后"乃马真氏朵列格捏之手,并且"称制"(摄政)四年半之久,直到1246年七月,她的儿子贵由才在忽里台大会上被选为可汗。

贵由可汗在位不满两年,死于非命。贵由之死,同样不明不白,根据记载,贵由与术赤的儿子拔都关系不好,贵由继承汗位之后,拔都不得不来前来拜见,走到一半的时候,接到拖雷遗孀索鲁赫帖尼的信,说贵由正在来迎接他的路上,而且准备不利于他,让他小心。

拔都于是停了下来,在原地等待贵由。而贵由在距离拔都还有一星期路程的时候,突然暴毙。《元史》只说他"崩于横相乙儿之地",但同样可能出自于索鲁赫帖尼的暗杀。

贵由死时是1248年,1249年蒙古各部又召开了一次忽里台大会,选出拖雷的大儿子蒙哥为可汗,但贵由的老婆和儿子们不干。于是,到了1251年,又再次召开了忽里台大会,会议还是推举蒙哥为汗,于是蒙哥汗正式即位。

蒙古大汗的位子,最终还是落入了拖雷的儿子手里。

后来,蒙哥汗死在南宋的钓鱼城下,拖雷的两个儿子忽必烈和阿里不哥争夺汗位,两人都曾自称大汗,最终忽必烈胜出,后来改国号为元,是为元世祖。但两人的争斗,也导致了蒙古汗国分裂,拔都的钦察汗国、旭烈兀的伊尔汗国、察合台汗国、窝阔台汗国都各自为政。其中伊尔汗国大汗旭烈兀为拖雷第六子,这样,蒙哥、忽必烈、阿里不哥、旭烈兀都曾做过大汗,索鲁赫帖尼也被称为"四帝之母"。

综上所述,拖雷死后,窝阔台并非不想屯兵他留下的军队和财富,只是在拖雷妻子索鲁赫帖尼的坚持下,始终没有成功而已。而最后,不仅窝阔台和他的儿子贵由都死在了索鲁赫帖尼手中,就连蒙古大汗的汗位也为拖雷的儿子们夺了回来。若是早知如此结局,窝阔台还会害死拖雷吗?

由网友 农民工说古道今 提供的答案:

拖雷去世后,窝阔台为什么不吞并他的军队和财富?这个问题还要从蒙古帝国的分封说起。铁木真西征之后,把西征抢来的国土分封给了三个年长的嫡子术赤、察合台和窝阔台,也就是后来的钦察汗国、察合台汗国和窝阔台汗国,而这其中并没有嫡幼子拖雷的封地。铁木真此举并不是因为他厚此薄彼、不待见拖雷,而是蒙古有幼子守灶的旧俗。大致就是父亲在世时让年长的儿子分家另过,在父亲去世后,由年纪最幼的小儿子继承父亲的财产。所以,铁木真在分封其他三个儿子时并没有分封"守灶幼子"拖雷。在铁木真去世之后,他的指定继承人窝阔台成为了蒙古帝国大汗,但是按照"幼子守灶"的蒙古旧俗,原来铁木真直属的土地、军队、百姓、财产却被划拨到了拖雷名下。如此一来,窝阔台虽然成了大汗,可拖雷却成了实力最强的宗王,兄弟二人的矛盾就此产生。

因为铁木真去世时不少宗王征战在外,无法凑够忽里台大会的法定人数对窝阔台的汗位进行确认,最后只得由拖雷"监国"(这是后来明朝修《元史》时用的词),待宗王们征战回来召开忽里台大会最终确认窝阔台的大汗资格。拖雷为了维护自己的权益,有意为忽里台大会的召开制造麻烦,最终导致窝阔台的汗位数年之后才最终获得确认,兄弟矛盾也就此加剧。在窝阔台成为正式大汗之后,因为拖雷实力雄厚,窝阔台不得不暂时采取守势、安抚拖雷。但是,在自身地位稳固之后,窝阔台便容不下拖雷了,于是借巫师之手以"让拖雷替自己挡煞"为由,毒死了拖雷。但是,蒙古帝国初期并不是后来的元王朝,大汗只是一个"共主"而已,分封的地盘、军队财产等等却是各家自己的私产,拖雷死了,但拖雷的地盘、军队、财产等等却不理所当然是窝阔台的!而是拖雷儿子们的。

窝阔台为了吞并拖雷的地盘、军队、财产等等,着实是煞废了一番苦心,最后居然想到了让自己的儿子阔端迎娶守寡的婶娘唆鲁禾帖尼!阔端只比唆鲁禾帖尼的儿子蒙哥大几岁而已,比唆鲁禾帖尼这位婶娘要年轻许多。虽然蒙古旧俗有收继婚传统,但是窝阔台此举显然是司马昭之心,其目的何在不言而喻。但是,唆鲁禾帖尼也不傻,她以儿子年幼需要抚养,死活不同意嫁给阔端。加之唆鲁禾帖尼手里握着拖雷留下的军队,而且与术赤系的拔都又是姨甥关系,与术赤系关系亲密。所以,窝阔台也不得不忌惮三分,不敢强求。于是,只得放弃,继续等待时机。后来,窝阔台对拖雷系又采取了蚕食的策略,企图一步步削弱拖雷系的实力。不久之后,窝阔台便借故将拖雷系名下的三个千户划拨给了自己的儿子阔端。而唆鲁禾帖尼对此并没有表示抗拒,反而以极度地低调应对,加之术赤系及其他一些宗王的原因,使得窝阔台也不便操之过急处置拖雷系。不过,好在窝阔台从汗位正式得到确认到去世只有十一二年的时间,而这恰恰给了拖雷系喘息的时间。

窝阔台去世之后,乃马真后为了给外出征战的儿子贵由抢汗位,玩起了临朝称制的游戏。为了能够稳固自己和儿子的地位,自然也就不便继续蚕食拖雷系了。贵由通过忽里台大会正式继承汗位之后只有短短两年时间便去世了,根本没有时间去管拖雷系的问题。从而让拖雷系保存了实力,免于被彻底削弱。贵由去世之后,在术赤系拔都的支持下,拖雷系开始了对汗位的争夺。最终,在唆鲁禾帖尼的出面干预下,勉强凑够了忽里台大会的法定人数,为儿子蒙哥抢来了蒙古帝国大汗之位。但是,这一次汗位的更迭也造成了察合台系和窝阔台系的离心,与拖雷系分道扬镳,盛极一时的蒙古帝国名存实亡。在拔都去世之后,术赤系的钦察汗国也与拖雷系渐行渐远,最后连拖雷系自己创建的伊儿汗国(创建者为唆鲁禾帖尼的儿子旭烈兀)也和元王朝的拖雷系渐行渐远,最终分道扬镳。元王朝的拖雷系最后只剩下了一个宗主的名字和蒙古帝国大汗的虚名……

说到底,并不是窝阔台不想吞并拖雷系的,而是形势不容许窝阔台操之过急,同时老天爷又没有给窝阔台和他儿子贵由太多时间……如果窝阔台能够多活和十几二十年,恐怕历史真的要改写也未可知。但是,历史没有如果,窝阔台系最终被拖雷系取代,退回了窝阔台汗国。

由网友 史海悠游闾春晖 提供的答案:

尽管拖雷莫名其妙地替窝阔台大汗"去病"而死,客观上有利于巩固大汗的权威和大蒙古国的稳定,但窝阔台汗还是让拖雷诸嫡子继承了原有的封地和大部分的军队,(由于蒙古旧俗是土地、财富由嫡子们分割继承,所以拖雷的封地和军队也不可能由其长子蒙哥独自继承)。

窝阔台大汗之所以有如此"善行",当然不仅仅是因为其刻意表现出的兄弟情深,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包括拖雷在内的成吉思汗诸子、诸弟的封地(兀鲁思)及他们各自的属民和军队多少,都是大蒙古国缔造者成吉思汗亲自分封的,按照大蒙古国《大扎撒》的规定,凡是成吉思汗生前下达的旨意,都是后代们绝不可以更改的。由于拖雷是成吉思汗嫡子中的幼子,所以按照蒙古人幼子守灶的习俗,他分得了蒙古高原中的大部分地域和其父大部分的军队,其个人家族势力竟然大过继承汗位的窝阔台,这正是其遭遇不幸的主要原因,但拖雷虽死,成吉思汗生前赐予的种种,却不是窝阔台所能轻易拿走的。

2.当时察合台、贴木格斡赤斤、别勒古台等宗王贵戚,及孛斡尔出、失吉忽突忽等重臣依然健在,他们都是《大扎撒》的捍卫者。

3.对外战争仍在进行,尤其是对南宋的全面战争刚刚开始,拖雷系掌握的众多军队是南下作战的主力,若悍然褫夺他们的宗主权,在家族奴隶制盛行的蒙古军中,很可能造成难以预料的后果。

凡此种种,都使得窝阔台投鼠忌器,但虽不能明目张胆地窃夺,一些旨在削弱拖雷系的政治伎俩还是接连出现,其中比较明显的有两次。一次是当窝阔台汗将河西之地赐予自己的次子阔端时,以阔端属民过少、难以震慑封地为由,要将拖雷系帐下的逊都思部落两千户、雪尼惕部落一千户划拨给阔端,当时原拖雷部将们群情激昂,愿拥戴蒙哥武力反抗,但拖雷遗孀唆鲁禾帖尼冷静地分析了形势,说服了诸子和诸将们隐忍听令,最终还赢得了阔端的好感。第二次更为凶险,窝阔台汗居然派人过来提亲,想把唆鲁禾帖尼嫁给自己的长子贵由,如果婚姻成立,则拖雷未成年的诸子及其名下的封地、属民,将随其母一起归于贵由名下。此事最终因唆鲁禾帖尼以承诺过拖雷,要将其所有子嗣扶养成人为由,给敷衍了过去,保住了拖雷系大部分的实力。等到窝阔台汗去世后,拖雷诸子均以成年,且与新汗贵由关系不错,拖雷家族终于度过了艰难岁月,即将迎来自己的时代。

由网友 嗔痴历史官 提供的答案:

成吉思汗有4个嫡子,分别是长子术赤、次子察合台、三子窝阔台以及幼子托雷,成吉思汗让四人分别管理不同的领域,长子术赤主要负责管理狩猎,次子察合台负责管理法令,三子窝阔台负责管理朝政,幼子托雷负责管理军队。

由于长子术赤和次子察合台之间存在严重矛盾,成吉思汗不想让兄弟互相残杀,所以在考虑继承人的时候,就排除了术赤与察合台,在窝阔台与托雷之间选择,成吉思汗更加倾向于窝阔台,经过一番争斗之后,窝阔台最终上位,托雷无奈死去,为何在托雷去世之后窝阔台却不敢吞并他的军队和财富呢?只因为有这个女人的存在。


窝阔台与托雷之间的汗位争夺大战

汉人的继承制度是嫡长子继承制度,而蒙古的继承制度是幼子守灶制度,所以在成吉思汗最终考虑的两个接班人中,出现了比较多的问题,虽然成吉思汗结合托雷嗜杀的性格(在战争中经常屠城),最终排除了托雷,而是全力以赴支持窝阔台上位。

可是成吉思汗依旧还是面对着一些比较棘手的问题,其中最为主要的就是其中两个,第一个是按照蒙古的幼子守灶制度来继承的话,成吉思汗理应让托雷继承汗位,有很多部落的人们都比较支持托雷。

第二个原因是当时成吉思汗虽然有选择自己儿子当继承人的权力,但是却没有直接让谁当的决断权,而是需要召开库里台大会,让所有部落一起选举方可,这样一来就增加了继承人的不确定性,毕竟托雷掌管着蒙古帝国八成以上的精锐,要是托雷从中作梗,问题就严重了。

综合考虑这些影响因素之后,成吉思汗打算用自己的权威帮助窝阔台上位,于是成吉思汗不仅把自己的亲信部队交给窝阔台,还在部落首领面前树立窝阔台的威严,意思就是告诉其余部落首领,以后要选择窝阔台继承汗位。

要是成吉思汗没有那么快去世,辅佐窝阔台顺利继承汗位应该是没有问题的,可是当成吉思汗拿下西夏王国,打算继续攻打金国的时候,自己突然去世,有人传言说成吉思汗是被西夏国王妃所害,但是究竟是不是事实,已经成为未解之谜。

成吉思汗突然去世,窝阔台的继承人位置还没有坐稳,一场汗位争夺大战一触即发。当时托雷的支持者甚多,眼看窝阔台就要没有希望了,可是在关键时刻,窝阔台得到二哥察合台(大哥术赤已经去世)的支持,扭转局面反败为胜。

库里台大会上,窝阔台被推举为新的大汗,托雷就此失败,不过哥两个似乎并没有因为汗位争夺而心生恨意,表面上看起来还是比较友好,窝阔台继续重用托雷,恰似什么事情也没有发生过一样。

窝阔台成为大汗之后,就需要继续去完成成吉思汗没有完成的攻克金国之任务,窝阔台召集包括托雷在内的一些大将一起前往攻克金国,在与金国正面交战的首战之中,托雷的几万军队遇上金国十几万主力军,托雷靠着自己丰富的作战经验以及手下的勇猛配合,最终取得战争胜利,给了金国致命打击。

在这一战取得胜利之后,托雷得到窝阔台的赏赐,一切看起来还是比较友好,不过也就是在窝阔台赏赐完托雷之后,一场阴谋已经在酝酿之中。是个人都明白,托雷这样的人物存在,对窝阔台的汗位绝对有着致命影响,窝阔台必须铲除托雷,才能得到心安。

但是之前迫于需要攻克金国,所以窝阔台为了战事着想不能除掉托雷,如今金国大局已定,窝阔台必须趁机除掉托雷,于是窝阔台在一个江湖术士的指点下开始装病,并且江湖术士声称必须让窝阔台的直系亲属代替窝阔台去死,才能挽救窝阔台性命。

要知道当时距离窝阔台最近的亲人就是托雷,所以很明显就是针对托雷。托雷当然也明白其中的阴谋,可是托雷手下的军队刚刚与金国主力军大战,受挫严重,此时此刻,托雷的实力完全不及窝阔台,要是自己违抗命令,结局必然十分凄惨,想必除了自己之外,还会祸及家人。

经过深思熟虑之后,托雷主动放弃抵抗,选择喝下江湖术士给的符水,喝下不久托雷就因病去世,而窝阔台却迅速好转。也许有人会比较好奇,托雷掌握着八成的精锐,为何在库里台大会之前不直接发动兵变与窝阔台一决高下呢?实际上按照当时的历史背景来看,金国与南宋都处于休养阶段,要是蒙古内部出现内讧,很容易给他们提供机会壮大起来,到时候蒙古想要再收拾他们,难度就大了。

托雷从小听从成吉思汗的教导,兄弟之间要团结互助,要为大局着想,所以在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冲突的情况下,托雷义无反顾选择了国家利益,就算是自己去世也在所不惜,毫无疑问,托雷的英勇赴死,为后来的历史奠定了基础。


窝阔台对托雷后人的处置

事实上在托雷去世之后,窝阔台就迅速采取行动,想要吞并托雷的军队以及财富,比如窝阔台的第一个举动就是去找到托雷的遗孀唆鲁禾帖尼为长子贵由提亲,希望托雷遗孀能够嫁给自己儿子。

只要托雷遗孀嫁给贵由,很明显托雷的军队以及财富就顺理成章变成窝阔台一家人的了,可是唆鲁禾帖尼一眼就看穿窝阔台的阴谋,因此她以儿子尚且年幼为理由,暂时拒绝了窝阔台,让窝阔台的第一个吞并计划失败。

一计不成,窝阔台又生一计,他强制性提出要将原来隶属于托雷的两千士兵调拨给自己儿子阔端,奈何这些士兵一直跟随托雷,所以对托雷忠心耿耿,誓死追随托雷后人,不愿意去阔端麾下。

唆鲁禾帖尼眼看窝阔台再次碰壁,就主动出面劝说这些士兵,在她的劝诫之下,士兵们才勉强答应跟随阔端。经过这件事情之后,窝阔台不仅明白了托雷那些军队的忠诚度,同时也对托雷遗孀的宽广胸怀十分钦佩,短时间内不敢为难托雷后人了。

再后来为了拉拢托雷后人,窝阔台还让自己儿子阔端与托雷长子蒙哥结成盟友关系,力求未来更加长远的发展。此外,唆鲁禾帖尼私下将自己刚刚年满18岁的儿子旭烈兀送到术赤儿子拔都帐下,与术赤一系继续保持友好关系。

有了以上这些基础之后,窝阔台就更加不敢吞并托雷的军队和财富了,而是选择与托雷后人友好相处,可谁也没有想到的是,在窝阔台死后,经过长期斗争,汗位居然又回到托雷后人这里。


托雷后人的汗位之争

窝阔台在世的时候,最开始是打算把汗位传给长孙失烈门,由于乃马皇后坚决不同意,再加上贵由当时支持者众多,所以在窝阔台去世之后,汗位实际上是被贵由所抢夺的。

奈何贵由这个人在位时间不长,因为过分纵欲和酗酒而亡,在贵由去世之后,汗位争夺陷入白热化,当时窝阔台一系的后人能力太差,要么不务正业,要么酗酒纵欲,实在没有合适人选,于是托雷一系的后人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

托雷后人当中,当时呼声最高的当然就是长子蒙哥,蒙哥一直以来都拥有很高的地位,只是迫于继承的合法性,一直陷入僵持之中,最后还是忽必烈的一句话解决了尴尬,让蒙哥顺利登上汗位宝座。

蒙哥成为大汗之后,对忽必烈很是重用,让忽必烈去负责管理汉人地区,因此忽必烈才有时间学习汉人先进文化思想,为后来争夺汗位以及建立元朝奠定基础。虽然后期忽必烈遭到蒙哥的猜忌怀疑,从优势地位变成劣势,但是在汗位争夺大战中,忽必烈靠着自己的智慧不断强大起来,在蒙哥去世之后,与阿里不哥相继称汗。

托雷第三子长期在外西征,眼看着忽必烈与阿里不哥都已经称汗,就果断选择继续西征,攻克阿拉伯帝国继续深入打到叙利亚之后,建立起来属于自己的伊尔汗国,旭烈兀自己称汗。

忽必烈在与阿里不哥的不断争斗中,不仅锻炼了自己,也促使自己对汉人文化越来越熟悉,在击败阿里不哥之后,忽必烈顺利建立元朝,成为元朝的开国皇帝。因为托雷的四个儿子都成为大汗,所以托雷遗孀唆鲁禾帖尼也被后人亲切称之为四帝之母。


结语

托雷去世之后,窝阔台之所以不敢吞并他的军队与财富,最主要就是因为一个女人唆鲁禾帖尼,这个女人巧妙借助托雷军队的忠诚,对窝阔台形成威胁,随后又不断帮助长子蒙哥做大做强,最后还安排了三子旭烈兀与术赤一系后人紧密联盟,形成了自己托雷系的强大关系网,就算窝阔台想要吞并,也无能为力。

也正是因为唆鲁禾帖尼的聪明智慧,不仅防止托雷的军队和财富被窝阔台吞并,还培养出四个十分优秀的儿子,他们先后称帝,唆鲁禾帖尼因此拥有"四帝之母"的称号,也是实至名归!


备注:图片来源于网络,侵权必删,欢迎评论留下有趣思想。

由网友 张生全精彩历史 提供的答案:

拖雷去世后,窝阔台做了两件事,普遍认为是窝阔台在吞并拖雷系的军队和财产。

一件事是窝阔台让拖雷的遗孀唆鲁禾帖尼嫁给自己的大儿子贵由。还有一件事是窝阔台让唆鲁禾帖尼拿出3个千户给自己的二儿子阔端。

不过,我个人认为,这其实并不算窝阔台在吞并拖雷系的军队和财富。为什么这么说呢?

(窝阔台剧照)

唆鲁禾帖尼是窝阔台的弟媳妇,让弟媳妇嫁给儿子,感觉有些乱伦。其实这是作为奴隶制社会早期存在的一种现象,蒙古人自己并不觉得是乱伦。(蒙古人的婚姻状况是很特别的,那时候还很流行一种"抢婚"制度。人家娶新媳妇的时候,赶紧去抢,抢回来了,这新媳妇就是你的。成吉思汗的老婆就被别人抢去了9个月,又才被成吉思汗抢回来。)

如果说窝阔台这样做,是想吞并拖雷系的财产的话,这是说不过去的。一者,蒙古人的财产观念和汉人是不一样的。蒙古人需要财产的时候,他们一般都会组织征伐四方,到别的地方去抢,很少有内部争夺的情况。(尤其是在早期,几乎没出现过。只是后期子孙多了,征伐少了,才开始互相兼并。)

二者,让唆鲁禾帖尼嫁给长子贵由,就叫吞并拖雷系的财产吗?窝阔台是让唆鲁禾帖尼嫁过来,并不是让把唆鲁禾帖尼的儿子和财产一并带过来。事实上,拖雷去世的时候,拖雷的儿子蒙哥已经23岁,忽必烈17岁,旭烈兀15岁,阿里不哥13岁。在那个时代,这都是已经成年了的年纪,怎么可能跟着唆鲁禾帖尼去给贵由(26岁)当儿子呢?

从唆鲁禾帖尼推辞的话(她说,我的儿子们还小,我得把他们养大成年),我们也可以看出,事实上,就算唆鲁禾帖尼嫁过去,财产和儿子肯定不会跟着过去的。不过去,就不存在吞并拖雷财产的问题。

(唆鲁禾帖尼剧照)

那么,为什么窝阔台要让唆鲁禾帖尼嫁给贵由呢?其实他有两个考虑:一是唆鲁禾帖尼特别能干,把四个儿子教育得非常好。而自己的儿子贵由不太成器(窝阔台一直不喜欢他,也不传位给他),窝阔台想让唆鲁禾帖尼去辅佐自己儿子。二是当时拖雷是喝窝阔台"洗病水"去世的,窝阔台觉得特别对不起唆鲁禾帖尼,他想用这种亲上加亲,补偿她。(也许唆鲁禾帖尼不这么认为,但站在窝阔台的角度,他是这么认为的。)

咱们再说窝阔台吞并拖雷系军队的事情。当时成吉思汗把100个千户中的96个留给了拖雷。拖雷去世后,窝阔台让唆鲁禾帖尼拿出其中的3个给阔端。96个千户中拿出3个给,比例实在是太小了,这能叫做吞并吗?

窝阔台这样做,也是人之常情。如果是在皇权制的汉人这里,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军队自然就该由皇帝来掌控。但是,作为大汗的窝阔台,却并没有这样的权力。想分封儿子,却什么也拿不出来,还只得去给别人要。要96个中的3个出来,怎么就叫做吞并军队呢?

(贵由剧照)

就这样,唆鲁禾帖尼军队里的人,还闹事,还不愿意被调配到阔端那里去。最后还是唆鲁禾帖尼自己出面,劝说3个千户的将士们,他们才同意去阔端那里的。同样,如果是汉人的皇帝遇到这样的事,那些闹事的将士还有命吗?

所以,我认为,说窝阔台吞并拖雷系的财产和军队,有些夸大其词了。

(参考资料:《元史》《蒙古秘史》)

部分文章源于互联网收集,不代表默子网络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html369.cn/62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