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日本经济如日中天,为何突然衰落了?

由网友 翻开历史书 提供的答案:

日本经济到底有没有经历,很多人说的衰落的三十年呢?我的回答很简单:日本的经济并没有衰落那么久,其实就是在1995年—1998年,所谓的衰退了三年而已。1995年日本的人均GDP为4.3万美元,到了1998年的时候变成了3.2万美元。

往后的20多年里面,日本的经济虽然经历了起伏,可是总体上还是在积极增长的。于是很多人说的日本经济经历了衰退的30年,这是不太准确的。

二战打完以后,日本虽然是一个战败国,可是由于美国人的庇护以及国际大环境的需要,日本遭受的制裁其实并不是很多、也没有德国人那么悲催。

往后在日本美国不单单进行了驻军和占领,同时也帮助日本进行了彻底的改造,例如:修订了新的和平宪法、土地政策的改变、军工集团的民用化等等。随着美苏冷战的加剧,日本成为了美国人在亚洲最核心、最重要的据点之一了。

日本的经济总体上是在上个世纪60年代开始崛起和腾飞的。日本的GDP在1960年的时候只有区区的443亿美元,到了1995年的时候,日本已经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GDP达到了创纪录的5.5万亿美元。

顺便说一句:当年美国人的GDP也才只有7.6万亿美元,日本的GDP占到了美国人的72%以上了。现如今我们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目前占美国的GDP总量的77%左右,由此可见当年的日本经济有多猛了。

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日本的经济以及制造业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当时日本生产的电子产品、家电产品、汽车产品以及一些工业品充斥着全世界的市场。

日本的很多品牌也成为了在全世界都耳熟能详的品牌,例如:丰田、本田,三菱、雅马哈,松下、东芝、夏普、索尼,佳能、尼康,任天堂……

在这个时候,日本的产品同样占满了美国人的市场;美国的制造业遭受到了来自日本商品的巨大冲击。没办法,日本的产品价格又低、质量又好,技术上也没啥问题——美国的消费者当然愿意买日本的商品了。

后来发生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在美国人的主导下,日本被迫签订了《广场协议》。这个协议的核心内容就是让日元升值,顺便让美元贬值。这样一来,日本出口到美国的商品竞争力就会减弱。没办法,汇率变高了、产品的价格必然也会变高了。

当时的日本是个啥情况呢?日本当时很富有、外汇储备世界第一、同时也是美国的第一债权国、日本当时拿着手里巨额的外汇在全世界进行着疯狂的投资。

可是日本还犯了一个小小的错误,这一时期由于日本的经济实在是太好了,所以房地产市场开始火热起来——房价和地价都大涨了。很多人应该听过一句话:东京的房价和地价加在一起的话,当时可以买下整个美国。

以上介绍完了日本在80年代—90年代经济的情况以后。我们来研究一下:日本的经济到底有没有出现全面衰退呢?

广场协议签订以后,日本的经济并没有立即出现所谓的衰退。广场协议签订是在1985年,可是一直到1995年,这十年时间日本的经济依然处于高速增长的状态。

日本的GDP从1985年的2700亿美元变成了1995年的5.5万亿美元,也就是说十年间日本的GDP翻了20倍。

日本经济出现问题、出现衰退,实际上是从1995年开始的。不过这个衰退周期比较短暂,仅仅持续了三年时间而已。到了亚洲金融危机过去以后,日本的GDP又开始往上发展了。

后来在2012年的时候,日本的GDP又重新冲上了6.2万亿美元的高点。

日本经济虽然衰退的时间不长,那么为什么从1995年开始日本的经济就出现了急剧的衰退呢?其实无非三个原因而已。

一是,日本在这一时期主动刺破了房地产经济的泡沫。前面分析过了,80年代中期到1995年的时候,日本房地产市场虚高的现象非常严重。

可是后来由于日本经济发展没有以前那么高速、新生人口也开始急剧下滑,所以应该算是日本主动地刺破了房地产泡沫导致经济下滑。

二是,日本在90年代中期以后开启了经济转型模式。其实这个工作从广场协议签订以后日本就开始干了。当时日本人感觉到:总是靠外贸、靠没有核心竞争力的外贸产品来发展经济是不行的。说白了就是:往别的国家售卖商品、靠外贸拉动经济是会存在贸易争端的。

日本人随后开启了另外一条经济转型之路。一方面是不断地扩大内需;另外一方面就是不断地增强自己产品的核心竞争力、还有就是从前端变成后端,占领供应链的顶端。

如今日本经济的转型之路其实基本上已经完成了、产业升级也基本搞定了。大家都知道芯片是如今的高端产业,可是很少人知道:做芯片一半的核心材料被日本掌握了。我记得有段时间日本制裁过韩国,准备断供芯片的原材料供应——韩国三星一下子就歇菜了。

三是,日本从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人口不断下滑是个事实。在人口总量减少的情况下,经济也必然会受到一定的冲击了。

不过我还是那句话:日本经济的衰退并没有人说得那么严重、那么惨烈。与其说是衰退,还不如说是转型带来的阵痛更加确切一点了。

最后我想说,面对日本经济的发展历程,我们要做的并不是在那里冷嘲热讽,而是应该去借鉴和学习人家的经验,例如:房产泡沫的问题、产业升级的问题、产品升级的问题、前端到后端转变的问题等等。

由网友 左手枪炮右手玫瑰 提供的答案:

提到日本经济,真的是说来话长,褒贬不一。目前为世界第三大经济体。亚洲唯一真正意义上的发达国家。人均GDP世界前列,科技工业发达。二战后由于国际环境利于日本发展(这里就不详细说明了),国内工业制造业基础较好,造就了日本八十年代的鼎盛时期,当时经济总量一度要超越美国。看看这些企业就知道了,丰田本田,三菱雅马哈,松下东芝夏普索尼,佳能尼康,任天堂等等。日本几乎每个重要行业都处于领先位置,试想全世界都在开你国家的汽车,用你国家的家电和相机,工厂用的都是你家的机器,小孩子都看你家的动漫。什么感受?

然而日本九十年代开始衰落。衰落的最重要的伏笔,是 80年代日本几为世界第一经济大国的时候,美国人一边勾引日本人疯狂的购买美国的实业,股票,资本,吹嘘什么"日本人几乎要把整个美国买下了";一边无耻的动用政治和其它非经济手段逼迫日元升值,恰逢90年代日本房地产业出现巨大问题, 即后来举世闻名的"房地产泡沫"引发的"泡沫经济",随即日元急速贬值,日本从那时开始陷入衰退期,进入了"失去的十年"。直到02年才开始复苏。直到08年金融危机出现,又开始了负增长。家电和手机通信行业也开始衰退。从此日本经济一蹶不振。

由网友 愤怒野虎 提供的答案:

首先清楚的是:日本没有衰落,造成"衰落"假象是媒体鼓操现象。1.日本国民生产总值居世界第三位,排在美国、中国之后。但人均远高于中国,何来衰落?2.日本国土狭小,约37万平方公里,人口超1.2亿多。其国内许多工厂都已通过对外投资,"外迁"国外。每年靠获取的利润就远满足国民福利及各项开支。3.日本国内研发能力很强,世界的许多高新科技的核心技术还在日本人手里。其教育水平均居世界前列。4.日本经济增速,虽然在近十年放缓,约只有1.2~1.3%左右。但是,日本却是亚洲惟一的发达国家。5.经济达到一定高度后,其增速都有所放缓,这是所有发达国家都经历过的现象。这是因为生产力成本及原材料成本等上升的诸多因素作用的结果。6.近几年,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媒体报道的诱惑,使国人的阿Q精神澎胀,自认为我国超越日本成为第二大经济体,就认为日本衰退了。岂料,其人均却把中国远远地抛在后头。所以,我们分析事情,必须以事实为依据,认清实际,脚踏实地,努力加快发展好经济。

由网友 金十数据 提供的答案:

日本的经济地位与上世纪八十年代相比确实大不如前,但其衰落是一个阶段性的过程,说其突然衰落未免有失偏颇。

1、急剧扩大的"泡沫经济"

上世纪80年代初期,日本经济发展过热,基于拓展海外市场需求,日本与美国签署了广场协议。然而广场协议签订后,日元大幅升值,这对于以出口为经济导向的日本打击很大,日本制造的出口竞争力大幅下滑,为了保护内需市场和应付逐渐推高的资产价格,日本政府两次利用低利率货币手段进行货币扩张,使得国内泡沫急剧扩大,最终由于房地产泡沫的破灭造成了日本经济的长期停滞。

2、银行、企业破产潮

1990年,日本经济泡沫破裂,牵连到了银行体系,形成了大量的坏账。银行体系进入苟延残喘时期,对贷款和存款的创造力为零,净资产甚至为负,却被日本政府用国家信用养了起来。银行的崩溃使得日本实体经济失去供血力量,企业经营状况日下,政府财政税收锐减,无力供养崩溃的银行和企业,只能举债。由此,日本经济进入死循环。

3、人口老龄化的打击

截至今年9月,日本65岁以上老年人数量达3514万,占总人口的27.7%,人数和比例均创新高;到2050年,60岁以上的老人将占总人口的约一半,劳动人口成为总人口的少数,这必然对国家财政造成毁灭性打击。

4、核心支柱产业的落寞

日本曾经在半导体技术领域所向披靡,但从90年代开始,日本半导体业急转直下,到2001年,日本半导体企业总投资额比2000年减少了30%,而富士通14年就宣布退出了芯片制造领域。日本半导体所占全球市场份额已损半壁,最终被台湾和美韩取代。截止今年第三季度,韩两大半导体巨头的D-RAM(全球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就抢占了近七成的全球市场份额。

虽然今年8月日本半导体出口实现连续第九个月增长,涨幅创下了自2013年11月以来新高。但从半导体市场的影响力上看,日本毫无疑问在衰落,这两年光景渐好,也不过是残存的荣光。

受到国际市场的冲击,日本的家电三巨头光景也大不如前。早在2012年"日系家电衰落论"就已疯涨泛起,当年松下中期最终亏损约6851.7亿日元,,夏普中期亏损约48.4亿美元,索尼中期亏损约5亿美元。

今年,夏普实现两年来首次盈利;而索尼第三季度归属索尼股东的净利润大幅下降,同比下降将近84%,其影视业务第三季度营业亏损高达9.2亿美元。相比,中国家电全球市场份额高达56.2%,取代了日本家电曾经辉煌的地位。

由此可见,日本经济的衰落是多领域促成的逐渐衰落,从经济地位上讲确实大不如前。

由网友 闭家锁的红枫 提供的答案:

很多人都喜欢说,日本结束高速增长是因为"广场协议"被美国狠砍一刀。

我也不否认这一点,但我要说的是:

一个崛起中的国家,一时受挫很正常,但一挫不起,甚至停滞近30年(1990-2018),很不正常!

想想1998年东南亚金融危机,当时东南亚国家和韩国经济几乎破产,但都恢复了过来,而日本却从1990年后经济停滞快30年了,经济增长一直什么起色,不要跟我扯什么日本人生活水平高什么的,其实就人均购买力而言,日本跟其他发达国家比已经是逐步落后了。

按目前应用得更广泛的人均PPP购买力计算,2014年的日本只有1990年的一半,虽然就人均而言这在中国看来仍然高不可攀,但实际购买力的逐渐落后是几乎每个日本人都承认的事实。(坚持不承认现实的只有今天中国网络上的日粉)

根据日本人自己研究,泡沫经济破产,只能解释日本1990-2000年这10年的经济停滞,而2000年后的 近20年的经济增长乏力,就和泡沫经济破灭关系不大了。

其实到2000年以后,导致经济停滞的问题,主要是因为内需不足,生产率低下。


而内需不足,则主要归功于少子化现象。

实际上年轻人减少,带来的最大问题不是劳动力不足,因为劳动力不足可以通过加强劳动效率来改善,而是消费者数量的下降( 因为劳动者同时也是消费者)

比如最明显的,儿童出生数量少,孩子相关的产业, 诸如教育、休闲、服务等行业的萎缩.例如在 1950- 70 年代期间,日本的家庭数量倍增, 就带动了如住宅需求等相关产业发展。而在今天,日本的很多小城镇已经快成了空城,甚至出现金奖励来定居的年轻夫妇。

实际上目前除了日本的一些主要城市,基本上绝大部分的小城市、城镇,都处于几乎街上看不到人的状态,更不要提农村。

甚至在日本的一些农村,村里的主要工业就是造墓碑:而工厂里的工人普遍是60多岁,日本人的平均寿命是80多岁,一群60多岁的日本人为80多岁的人造墓碑,讽刺吗?

有些中国朋友马上说:人少好啊!人少的话多清净!

但是人一旦少起来,就会不会停止,最后总会到达一个临界点:活着的人缴纳的税收,再也无法维持城市基本的市政开支。 


比如1970年新见市人口为4.9万,1980年约4.5万,1990年约4.2万,2000年3.8万多,2010年近3.4万,到2016年10月为3万零131人。

未来20年,我们会看到不少日本城市开始被放弃,就像俄国西伯利亚地区一样。

日本全国82.5%的市区町村人口在减少据预测,到2040年,日本全国城镇(市区町村一级的自治体)中,有896个城镇20~30岁年轻女性人口将减少一半,这样的城镇被称为"将要消失的城镇"。目前已经有很多地方甚至因为没有选民投票,已经无法正常选举,陷入政府难以运转的窘境。

人都没了,那还发展什么经济呢?我们只希望未来中国不会落到这一步。

由网友 铁骑无声 提供的答案:

谢谢邀请。要弄清这个问题,首先要了解二战以后,日本是如何快速恢复,其残破的国民经济的。总结起来,在战后恢复、发展过程中,日本确实拥有了"天时、地利、人和"这三个有利条件。

先说人和:二战结束后,日本的战争机器被彻底粉碎,大批男人战死、伤残。国民经济已经濒临崩溃。当时的日本,人民连饭都吃不饱,生活用品奇缺,连火柴、肥皂都不能正常供应…。但是,面对滿目疮痍的祖国,日本人没有抱怨,都默默地忍受着战争带来的苦难。他们严守纪律、积极工作,和国家一起共克时艰。(这一点值得我们敬佩)这个时期出生和正在学令期的儿童,从小就被教育要"卧薪尝胆、奋发图强"。从小就背负了复兴国家的使命感。后来真的成了国家建设的鼓干。

再说地利:日本的国土四面环海,没有任何陆地接壤的邻国,战后又由美国驻军"保护",国家"安全"不用操心。又受"和平宪法"所限,只装备了少量的"自卫队"。少了厐大的国防开支,国家财政收入全部用来发展再生产,经济自然如雨后春笋。

最后说一下对日本经济恢复供献最大的有利条件-天时:上个世纪五十年代,日本刚刚清除了战争的废墟,一场由美国人牵头、联合国出面、世界各大国几乎都"伸了手"的"韩战",在日本家门口爆发了。日本人遇到了,"想不发财都不成"的千载难逢的机遇。正值饥渴难耐的日本人,岂能放过这种机会,立即全力以赴,大发战争财,三年时间,就赚得脑滿肠肥。朝鲜半岛狼烟未灭,东南亚的"越战"又起。日本人又轻车熟路地发了十多年越战的财。至此,日本无论国家经济储备,还是科技实力储备,都已经达到了"鼎盛"时期,战后成长起来的,那一代背负强国"使命"的日本人,都成了各行各业的鼓干,他们的技艺、经验、责任感,也都到了"炉火纯青"的阶段,日本经济高速起飞了。这个时候,上帝又把一个最大的机遇彩蛋抛给了日本,而日本毫不迟疑地抓住了!--中国改革开放了!

一个巨大的、毫无门坎的市场,就这么赤裸裸地,玉体横陈在眼晴发光的日本人面前。一时间,从家电到汽车、从影视、动漫到生话用品,日本商品像潮水一样湧入中国市场。525元人民币一台的,12吋黑白电视机,中国城镇居民几乎每户一台…还有冰箱、洗衣机、摩托车…。中国人迅速地认识了东芝、夏普、三洋、日电、菱木、雅马哈、卡西欧…。日本人几乎占领了中国市场的各个角落。好多并不太出名的商品,被这个市场捧成了燿眼的名星--日本照相机就是其中最典型的。

正如中国哲学中的"物极必反":日本经济在达到了"颠峰"之后,开始走上了下坡路。首要原因,是中国和亚州各国的快速崛起。迅速蚕食了日本的"既得利益"。尤其是中国,在多个领域充当了日本企业"掘墓人"的角色。日本商品在中国市场上由"炙手可热"到"销声匿迹"的时间并不很长。在世界舞台上,日本也被中、韩等国挤到了灰暗的边角。日本经济下行的第二个原因,是日本政府和右翼国民在政治上的猖狂,和无知造成的。几年来日本疯狂与中国为敌,在各个领域向中国发难。并要废除和平宪法、大辐扩充军备。否认历史,妄图为战争罪行翻案。这些倒行逆施,引起了中、韩和二战受害国的警惕。中国人民已经淡忘的仇恨,又被他们"撩拨"得如火如荼!理所当然地受到抵制和制裁,也大辐加重了日本的经济负担。在国际市场上,日本为了拆中国的台,不惜干着"割肉"竞争,赔本赚吆喝的勾当!对日本的经济只能是起"促退"作用。

进入廿一世纪,日本二战后出生的,有责任感、有抱负、有经验、有技术那一代人,纷纷退休,日本社会进入了"老龄化"。而日本的新新人类,早已没有老一代的激情。所以,日本的"工匠精神"也就成了历史。加上日本企业管理的僵化,面对市场盲目自大。为了增强竞争能力,拼命降低成本,挤占产品的安全系数。使得"日本制造"事故频发、丑闻不断,最后自然纷纷倒闭!

由网友 体育一席谈 提供的答案:

日本一向以科技先进自诩,号称以技术立国,而且确实是一个科技强国。2001年就推出了手机3G服务,比美国还早。10多年前就可以利用手机购买车票,在超市结账,在自动贩卖机上购买饮料。在日本人眼里,只有美国才能算是先进国家,其他国家根本就不入他们的法眼。

日本人口1.26亿,相当于英法两国的人口总和。这个国家本身市场并不小,所以日本企业家首先想到的是如何赢得日本国内市场。作为企业的经营策略,这无可厚非。但是长此以往,使日本很多公司固步自封,形成了相对封闭的经营局面,在技术上也是如此。

上个世纪末,日本的移动电话技术不可谓不先进,世界上首款携带拍照功能的手机就诞生于日本,北京中关村当时达到了一机难求的地步。可是当苹果手机面世后,直接冲击了日本人的手机使用习惯,年轻人更喜欢苹果手机。目前,日本各大手机厂商,不仅在中国市场全部退出,就连日本国内市场份额也逐渐被华为,中兴,小米挤压蚕食。

日本人的做事风格也是日本企业的弊端之一。下级做任何事情,都需要向上级请示。久而久之,反而变成了推卸责任的工具。下级不愿意承担责任,把责任统统推给上级。一个公司大部分的员工都不愿意积极思维,这对于一个公司来说是很危险的。不光是头脑僵化,更严重的是效率低下。时至今日,很多日本企业也在反思这个问题。

年功序列,则是日本企业的又一个弊端。只要加入了一家公司,就会论资排辈,按照资历年龄晋升。如果你忠于公司,退休后会得到一大笔金额不菲的退休金。这对于职工的安定感是好的,但是也催生了一大批能力不足却依靠工龄提升的平庸之辈。很多外资企业进入日本后,打破了这个规定。像微软日本公司,一次性裁员几百人,震动了整个日本社会。

日本经济衰落最直接的原因,还是广场协议的签订,促使日元不断升值。当时日本经济发展过热,日元升值可以帮助日本拓展海外市场,成立独资或合资企业。广场协议签订后,日元大幅升值,国内泡沫急剧扩大,最终由于房地产泡沫的破灭,日本陷入了长达十年的经济停滞,即"失落十年"(The Lost Decade)。纵观日本经济近三十年来的发展,1985年的广场协议的确是一个转折点。有分析指出,广场协议后,受日元升值影响,日本出口竞争力备受打击,经济一蹶不振了十几年。

由网友 圣装欧络因 提供的答案:

日本衰落了吗?这是个相对问题,对于广大第三世界的人民来讲,日本这个国家依然强大的可怕。对于中美两国民众而言,日本与其之间的差距正在拉大,可以理解为相对的衰落。

日本为什么相对中美衰落了呢?经济发展比它俩慢呗。那为什么发展慢呢?原因有以下几点。

人口老龄化严重,日本政府的解决对策很多,但似乎一个也没奏效。日本又是一个移民较少的国家,很难有外国年轻劳动力补充进来,所以经济难有起色。

还有就是政治局势变化迅速,难有可以服众,稳定执政的首相。自中曾根康弘之后,除了小犬和安倍,首相的任期都很短,换的相当频繁。政策连续性很差,经常朝令夕改。

中韩与日本产业的竞争加剧。之前的中日韩三国经济确实互补性极强,但现在随着中韩的发展,日本原来掌握的上游产业也逐渐面临中韩的竞争。无论是汽车还是电子产品,日本企业的竞争压力都非常大。

还有日本奇怪的人事制度,下属的功劳全给上司,上司的错误也要归结于下属。但企业一旦与员工签订用人合同就轻易不会解雇,如同封建时代的骑士与领主一般。

政治地位与经济地位严重不匹配,尽管在经济领域取得了长足发展,但国际地位极不相称。常年被美国控制,无法促成有利于自身发展的国际环境,当年亚元呼之欲出时,可谓是日本发展的另一机遇,可惜最终被美国搅局,失之交臂。

最后还是要说,日本依然是一个竞争力很强的国家,忽视日本的实力是极大的错误。要实现中华民族的复兴,不能刻意贬低自己的竞争对手,也要正确认识自己,居安思危啊。

由网友 狂飙的刘邦 提供的答案:

因为它在西方的体制里,美国让他上天,他就上天!叫他下地狱,它就到18层去!...85年美国命令它日元升值,于是乎从85年1美元兑换360日元升值到95年1美元兑换120日元,然后日本gdp就从1万亿美元变成5万亿多,这时的日本还飘在空中,但风已经停了,于是摔死的也是猪...美国就仅仅用金融这一刀就灭了小跟班!这就是跟着美国操,必须挨飞刀(无一例外)!...对于今天的中国,美国那是用上了十八般武艺,金融的(升值),军事的,科技的(限制出口),价值观的,人权的...但中国就是纹丝不动,弄的美国佬都想自杀几回了!...美国佬就没看看自己是谁,一个毛头小子跟中国玩,慢慢的他失去了优势(华尔街金融崩塌)后,也会像日本一样摔死...那时它会喊爹喊娘的...

部分文章源于互联网收集,不代表默子网络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html369.cn/49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