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网友 纯正茜欧奶奶 提供的答案:
谢谢您的邀请!我还没等出嫁后,就是在上个世纪六十年代,由于工作分配我去了外地,再回家探亲,我其中的一个亲哥哥就好像很烦我回家的样子,当时我心里很难受,后来他成家以后对我更是一万个"看不起"!嫌弃我是外地人,不是北京人了。逐渐长大后我才明白,家庭就是个小社会,大多数儿家里的哥哥成家以后对自己的妹妹都不是很友好,不像自己的姐姐,始终如一的对自己的妹妹像母亲一样无微不至的照顾着。再说尤其是去了外地,家里的哥哥也不拿你当北京人了,他的理由儿是"北京政府都不承认你是北京人了",现在想起,确实也是,社会上不就是这样儿处理的吗?!
由网友 敏霞唠家常0902 提供的答案:
奶奶在世的时候,有一年奶奶说想我了,让大姑姐捎信给我,让我回家住几天。在家只住了一天,就回家了,就因为一袋奶豆,女儿和小侄子抢起来,母亲说了一句话,让我很不是滋味,觉得自己是这个家里的客人了,这个家再没有我位置了,我冒着大雨去了妹妹家了。
当年女儿三岁的一个夏季,有一天大姑姐,骑着自行车回来了,她在婆婆那吃完午饭,来我家告诉我,奶奶想我了,让我回家呆几天。于是第二天,带上女儿去了娘家。大姑姐和娘家同住一个村子。
进了娘家院里,奶奶正在晒茄干,把煮好的茄子,掰开搭在晾衣服绳上,看见我推着自行车进院,高兴地说道:傻丫头,四五个月了,也不回家看看我,我做梦都想你了。"奶奶,我这不回来看你了吗"?我笑着说道。
随后我从车筐里,拿出在镇子上割的三斤猪肉,递给奶奶,奶奶接过肉,嗔怪地说:还买什么东西,你刚成家,小家花钱的地方多着呢?有钱给孩子买的好吃的,别苛待孩子。她一边说话,一边把肉送进屋里,转回来抱女儿,女儿有点认生,不喜欢太姥姥抱,直接跑进屋里。
母亲没在家,只有六嫂和三岁的小侄子,在屋里看电视,她听到外面说话声,她走出房间,正好和女儿撞在一起,六嫂扶助女儿,笑着说道:这丫头够猛的,差一点没摔倒了,还好我急时扶助,快进屋跟小哥哥一起玩去吧?六嫂又回房间了。
六哥的儿子,跟我女儿同岁,他是正月出生的,我女儿是冬月出生,他比我女儿大十个月。
那时父母,奶奶和六哥住在一起,六哥还没有分家,六哥在外打工。
奶奶晒完茄子,洗完手开始活面,然后叫六嫂去菜园里,摘几个西葫芦,等母亲回来调饺子馅儿,中午吃饺子,奶奶最爱吃饺子,不管什么馅都爱吃。
六嫂刚摘回来西葫芦,母亲就回来了,她去给三嫂喂猪去了,三哥出去做小生意了,三嫂去她姨家了,她表弟结婚。母亲看到我们娘俩也很高兴,也说多长时间没回家了,有自己小家了,忘了这个大家了,也不想爹娘了,我只好解释一番搪塞。
吃饭的时候,父亲才从地里转悠回来,说今年的庄稼长势好,又问我家的怎样,告诉他我家的也很好。
午睡后女儿要去,找小侄子玩,可是小侄子还在睡,我哄着她去外面玩,然后又拿出来零食,一袋奶豆让她吃。午饭女儿只吃三个饺子,她不爱吃饺子,也没吃饱,母亲还怪我太惯孩子了,使得女儿挑食。
为此奶奶和母亲争辩,奶奶说道:现在一家只让生一个两个,哪像过去生那么多,都当小狗仔养,能活就不错了,现在的孩子金贵,能不娇惯吗?又不让多生。母亲听奶奶这么说,也就没再继续说啥。
小侄子醒了,出屋来找女儿玩。两个小家伙玩得好开心,屋里屋外跑,小孩子饿得快,女儿还想吃奶豆,我把剩下的两袋,分给他俩一人一袋。本来我买八袋奶豆,上午刚回来,就分给小侄子四袋,给女儿留了四袋,没吃午饭时,女儿就吃了一袋,睡醒觉又吃了一袋,所以就剩两袋了。
小男孩吃得快,一会功夫,小侄子的那袋子就吃完了,他看见妹妹的还有挺多的,他就想要,我商量着女儿,再给小哥哥一点,女儿摇头不肯给,我就哄着女儿说:吃没了妈妈一会还带你们俩,去食杂店买。
女儿正在犹豫时,小侄子看见妹妹不愿意给,就哇地一声大哭起来,母亲听见哭声,急忙从屋里跑了出来说道:怎么了谁惹我大孙子哭了。我急忙解释一切,母亲没听我说完,一把手从女儿的手里,夺过奶豆袋子,倒在手心里一些,把剩下不多的,几粒奶豆袋子递给女儿,女儿看袋子少了很多,也大哭起来,说姥姥抢她的奶豆了。
我见母亲一连串的举动,也生气了,"妈,你太霸道了,你应该商量孩子,她会给的,不要硬夺,又把她也抢哭了,"母亲接过话茬:小孩子商量啥,直接拿过来就完事了,哪儿那么磨叽,让我大孙子哭。
然后母亲看我女儿还在哭,就更难听地说道:你再哭,滚回你家去,不要在我家里哭个没完,你回去找你奶奶去,
"你的孙子是孙子,我的孩子就不是孙女吗?有这样当姥姥的吗?直接抢孩子的东西,"我说完站起身子,领着女儿进屋收拾东西,推上车子,把女儿放好,坐好,走出了院子。
我刚要骑上车子,觉得后车架有人拽着,回头看看是奶奶,她一手拎着一个西瓜,另一只手拽着车架子,说道:走啥啊?我刚买的西瓜,还没吃一口就要走,不说呆几天吗?我气乎乎地说:不吃了,留着给明天六哥回家吃吧!
原来吃午饭时,父亲说天太热了,吃完饭他要去买一个西瓜,母亲急忙说,明天再买,等六哥一起回来吃。
六哥在外打工,出去三个月了,有人给家里捎信,说明天回来。母亲说西瓜太大,一天吃不完,到明天会坏掉的。
我知道母亲一辈子节俭,啥都舍不得扔掉。我也没让父亲去买,况且我也不爱吃西瓜,这个我一点都往心里去。
可刚才的一幕,太伤我的心了,女儿出嫁就这样对待吗?真的是客人了吗?看来在母亲心里,孙子永远是孙子,外孙女永远是外人客人。那么我又是什么人,不也是客人吗?
下午四点左右,天阴沉沉的,好像要下雨,奶奶劝我回去吃西瓜,我哪还有心思吃啊?
当时母亲看我推车子,也很生气说道:结了婚脾气见长,事儿多了小孩子性子。
在这当中,始终没见六嫂的影,她是睡着还是装着听不见,我就不得而知了。中午包饺子她也没现身,到吃饭时才走出房间,就是摘了几个西葫芦。
骑上车子刚走出村子,一阵阵雷声,响个不停,天就要下雨了,我怕浇湿女儿,急忙拐进妹妹住的村里,大雨就下起来,因为妹妹家,离娘家村二里地相隔,还好没淋湿衣服,在妹妹家住了一晚,第二天回的家。
从此以后我很少回娘家了,我该尽义务的我尽,其它的很少掺和。和婆家人搞好关系,好好孝敬公婆,把自己的小家经营好,过好,比什么都重要。
由网友 农人后浪 提供的答案:
我结婚13年,大儿子也已经13岁了,按过去的老话说,已经从一个懵懂少女,完全变成了一个家庭主妇。不知道从哪一年开始,自己从心里就已经知道回娘家自己就是客人了,但回想起其中的经历还是觉得有些哀伤,莫名其妙的就成了娘家的客人。
农村的女孩好像天生就是为哥哥弟弟而生的一样,近10年忙碌,一直就找不到自己的存在感!
09年秋天,我结婚,父亲母亲都很高兴,哥哥也很高兴,因为我吃老公是一个"憨厚"的后生。
母亲亲手给我缝制了8床又厚又重的纯棉花的被子,我甚至有点恍惚。虽然做了许多的功课,但一时间还是不能接受自己的新身份。
2000年,初中二年级,我就辍学了,因为家里的情况不允许我继续上学,全村所有的女孩子基本都是上到初一,初二,就会出去打工。
而我辍学的目的就是打工,给家里赚钱,让父母存钱,给哥哥盖房子,让哥哥娶媳妇。我想跟差不多年纪的农村女孩应该都有这样的想法。
从2000年,我去杭州方便面厂开始,每个月800块钱的工资,在流水线工作10几个小时,除了自己留一点生活费,都按时的发给家里。
而过年的时候。衡量谁家闺女有出息的唯一标准就是一年赚了多少钱,给家里打了多少钱。
一直到2009年,10年的时间444,工资从800,到1200,到2000,再到3000,工作也从方便厂,到电子厂,再到制鞋厂,我几乎没离开过流水线。每个月我都按时的给家里打钱,而自己机会~4就没存过一分钱。我也不知道10年时间我赚了多少钱,可不管赚多少钱,我感觉给父母,给哥哥,那是天经地义的。
这样到了09年的春天,哥哥结婚了。我的婚事也定了下来,父亲才告诉我,"妮啊,你自己存点钱,马上就结婚了,手里不能没有钱。"
那一刻,我感觉好像自己的任务完成了一样,心里有点庆幸,又有点失落。
就像所有出嫁的女儿一样,从嫁出去的那一天开始,同父母亲的关系就由亲人变成了亲戚?
09年春节,我结婚以后过的第一个春节,腊月28才从外地回家,也是在那天回娘家送礼。
因为是第一次比较隆重的回娘家,所以带的礼品比较多,有南方的腊肠,火腿,还有公公给准备的近100斤的猪肉。
我和我老公骑着摩托车,从早上出发,到了中午十一点才到,娘家距离我婆家有100多里路。冬天,骑一会车,就冻的手发抖,我们就停下车在路边暖和一会。
那时候觉得好幸福,有摩托车可以骑,想来就来想走就走,风一样的快。主要还是想回家的念头在心里割舍不下,既兴奋又激动。
到家的时候,父母和哥哥嫂子已经把饭做好了,一大桌子的好吃的,有16个菜,我一进门就哭了。
与平时打工回家不一样,说不上哪里不一样,但就是不一样。老公搓着手,一边占着,哥哥还以为是老公欺负我,要揍我老公。
父亲赶忙上去拉着我哥哥,母亲把我拉到里屋,我扑在母亲怀里哭泣。我看到母亲紧张的不行,又一个劲急促的问我,到底咋了?!
我像往常一样把买的礼物分给父亲,母亲,哥哥,现在还多了一个嫂子。父亲接过我买的酒一个劲的说"你买这东西干啥,家里都有。"
虽然他依旧接了过去,但语气里一丝见外的流露,让我很是伤心,真是嫁出去的姑娘泼出去的水吗?
没曾想,这边酒还没喝完,外面就下起了大雪。我老公喝了酒话就多,满屋子的气氛倒是很融洽,他同父亲说着麦子的情况,又同哥哥交流在在打工的事。
一直到下午三点,酒喝足了,雪也下大了。09年的冬天,那年雪下的特别大,特别大。
我说:"要不就别走了,在这过年算了。"
当时就感觉气氛一窒,谁都没说话。
我母亲第一个就反对"出了门子的姑娘,怎么能在家里过年,你得回去!"
父亲也说"你赶紧,把摩托车擦一擦,让你哥送一段。"
那一刻我真的感觉,这个家已经不是原来的家了,我成了家里的客人,同我老公一样,是来走亲戚的。
后来,母亲告诉我"孩子,不是我不留你,姑娘不看娘家灯,过年你必须回你婆家。再说,你公婆也就你老公一个儿子,人家还等着你们回家过年呢!"
是啊,我已经出嫁了,有我自己的家,家里有老公,还有公婆。不在娘家过年,也不是我妈规定的,即使我妈愿意,我哥哥,嫂子肯定也有意见。
回家的路,特别慢走,因为下大雪,看不清,路又滑,我们俩一会推着车,一会骑着,上冻的地方还要绕路。
回来的路上我哭了一路子,老公只是说"我们这不是要回家嘛!"
我们回到公婆家的时候,快晚上8点了。当时公婆家又没有电话,回家的时候只有婆婆一个人在家,婆婆说公公去迎我们去了。可进村的路有三条,我们回来并没有看到公公,老公又出去找,回来的时候,两人都浑身是雪,落了满满一身!
同样,桌子上一大桌子的菜,同样是我的家!
侄子的一句话,点醒了我,娘家虽然依旧温暖如初,但已经不是我的家了,在娘家,你就是客人!
日子就这么不紧不慢的过着,转眼儿子也快长大了,今年我儿子都13岁了,这些年忙忙碌碌,回娘家的次数越少越少了。
好像生我养我的父母已经彻底的由亲人变成了亲戚,那个我生活了16年的小村庄,这些年来一直在不断的变化,日新月异,而脑海里它以前丑陋的样子彻底变了,再回去,不光父母拿自己当客人,村里人也拿自己当客人,更重要的是自己都觉得自己是客人。
2015年的夏天,老公依旧在在打拼。而我又怀了女儿,在老家待产,公婆家住够了,就想回娘家住几天。
父母都老了,但带我依旧热情,每天都好吃好喝的招待我。嫂子正好也怀孕了,我妈高兴的合不上嘴。
一直到现在好像就两次怀孕的时候,难得的清闲,啥事也不用干,每天有人好吃好喝的伺候着,还可以稍微的刷刷小脾气。
那天中午,刚睡醒午觉,儿子就哭着跑进来告状说,哥哥打他。伸出小胳膊让我看,上面一排牙龈,渗出血丝,看着白嫩的小胳膊一排猩红,我心里很是心疼。
小侄子跟着跑进来,随口说着"这是我家,你不给我就滚回你家吧!"
原来小侄子想要儿子的银镯子,但我儿子告诉他,那是奶奶给他的,奶奶说不能给别人。
本事两个孩子的事情,但立时让我觉得,很是生气,难道这里就不是我家吗?随即又释然,这里真的不是我家啊。这里是父亲的家,是母亲的家,是哥哥的家,唯独就不是我的家。
这件事不大,孩子也是随口一说,我谁都没告诉,给小侄子买了很多零食,总算平息了两人的矛盾,很快他们又可以愉快的玩耍了。
但老话说的好,外甥就是姥娘家的狗,吃饱了就会走!
第二天,我就跟我妈说要回婆家,那一刻我明显的看着我妈好像送了一口气。
我妈告诉我,即使你不走,过两天我也会让你走的,不是我不留你,姑嫂在一起,时间长了必然要闹矛盾,何况你俩现在都怀着孕,万一哪天闹起来,你妈我要帮谁呢?
后来,回想起来,真的不能怪我妈,姑嫂,婆媳,自古就是难处理的关系,我去了她高兴,我走了也许她更放心了。
这些年,我生了一双儿女,同老公拼打了一番事业,到底哪里才是家,其实我心里很明确。
16年同老公在外地打拼,办厂子,开企业,19年依然放下一切,回乡创业,养老,我感觉老公在哪里,哪里就是我的家。
回老家盖了三层的别墅,承包了100亩地,守着公婆,守着老公,守着两个儿女,哪里才是家,这里才是我的家。
现在车也买了,要回娘家,就是一脚油门的事,也不怕下雪了,但回娘家的次数却明显的少了。即使回去,也从来不过夜,当天去当天回,逢年过节的时候,老公会跟父亲,跟哥哥喝点酒,我就负责开车,一来一回,自然恰当。
女人的家在哪里?心在哪里,家就在哪里!
而作为嫁出去的姑娘,对娘家不要太纠结,更不要纠结娘家人对你的态度。毕竟适度的保持距离才是最好的。
人的成熟是一个过程,而人的一生又要扮演很多角色。
拿一个女人来说,少时是女儿,父母在哪里,哪里就是家,但这个角色是短暂的暂时的,总共加起来也不过20多年的时间。
妻子是一个角色,对于妻子来说,老公在哪里,哪里就是家。这个角色可能时间比较长,同时扮演这个角色的时候,你已经不是女儿了,父母的家也是家,但肯定没有老公的家更重要一些。
母亲也是一个角色,如果单从母亲的角色来讲,儿女在哪里,哪里就是家。但最终儿女也会长大成人,各自成家,他们的家也是家。
女人一生要扮演的角色有很多,女儿,妻子,母亲,每一个角色可能都有不同的侧重点,所以回娘家是不是客人,从什么时候变为客人的,真的难么重要。重要的是,父亲依旧是父母,亲情依旧是情亲。
由网友 多罗扎西 提供的答案:
婚后3个月怀孕了,有一次同老公闹别扭,一气之下回了娘家。弟媳开的门,招呼了一声就走开了,在院子里同母亲聊了会天,发现院子里的摆设改变了很多,母亲带我去我原来的房间看了看,发现里面放置了一些物架,上面摆满了杂七杂八的东西,母亲神情伤感又无奈地说:"你的东西都让xx(我弟媳)放到我的房间柜子里和储藏室里了,这个房间她改成了置物间。"
我的心里倍感凄凉,这里已经不是我的家了,连我生活的痕迹都没有了!
本想转身就走的,但又怕母亲难过,勉强吃了顿饭,强装着欢笑撑了半天,就又回自己家了。
路上,找了个四下无人的地方,哭了一顿。出嫁的女人啊,真是回不去的娘家,呆不住的婆家。
灰头土脸回家来,老公没想到我会那么快自己就回来了,先是吃了一惊,后来就更趾高气扬地晾着我了。
从那以后,我就下定了决心,专心挣钱买一套自己的房子,不为别的,只为给自己有个退路,有个避风港。
由网友 珊桃和露 提供的答案:
我和老公结婚三个月,有一天接到妈妈的电话"小丽,你啥时候回来把你的东西收拾一下,不需要的我卖废品了。"
我说:"妈,你别动我房间里的东西,都是我回来要用的。"
"家里哪个是你的房间?真是说话不知轻重。"
"以前你和爸不是说家里三室,我和我弟一人一间房吗?还说我回来有个自己的窝。"
"甭废话,你不回来收拾,我把你那些东西都给你卖了。"
我和老公是大学同学,相恋四年结婚,虽然在一个省,但是相隔也有几百公里,基本属于远嫁。
当时父母不同意我嫁到那么远的地方,还说供我上大学不容易,嫁那么远根本照顾不到家里,父母老了怎么办,弟弟以后靠谁?
尽管我一再强调现在交通方便,地球都是"村"了,回家开车半天就到了,可他们还是不相信我。
这不弟媳妇才生下孩子,父母就忙着让我赶紧腾房间,可是我和老公是租房子住,这么多东西打包以后搬家很麻烦的。所以听到妈妈不耐烦的语气,我还是决定回家看看怎么回事?
等我匆忙回家一看,我的书已全部打包在纸箱里了,衣服也收拾在一个旅行包里,柜子里面弟媳妇的东西已经装进去了,根本就没有我的空隙了。
我妈也不看我的脸,还在低头翻找看有没有啥落下的东西,嘴里还不停地说着:"结婚这么久了,也不说腾房间,你一个女孩子,嫁出门就是泼出去的水了,以后回来就是客了,还把东西这么放娘家,让人笑话。"
我听着妈妈的唠叨,看着家里以前熟悉的环境,想着这里竟然没有了我的容身之地,忽然心里一酸,眼泪不争气的流了出来:"从现在开始,我就是客人了?"
弟媳妇带着孩子回来,看到我忙说"宝贝看姑姑回来,给我们带什么好东西了?"
恰好,我走的匆忙啥都没有买,弟媳妇鼻子里"嗤"地一声,抱着孩子转身走了。妈妈白了我一眼说"瞧瞧你办的这叫什么事儿?回娘家空着手,够让弟媳妇笑话你一阵子了,还好意思哭?"
最终我把妈妈给我打包好属于"我的"行李统统寄到了公婆家里存放。
事后,妈妈也向我解释了,因为将来弟媳妇才是家里真正的女主人,为了在以后的日子里她不为难妈妈,不得已才这么做的,我原谅了父母。
我生了孩子,第一次带孩子回娘家,又是大过年的,满以为父母会很高兴,毕竟是自己女儿的孩子。可是父母只是象征性地逗了一下,没有我想象的给孩子"举高高"。
我教孩子也跟着弟弟的孩子喊"爷爷奶奶"。可是爸爸听到以后,"哼"了一声说"我有孙子,还是叫外公外婆吧。"一句话噎的我难受极了,仿佛看到弟媳妇那得意的笑容。
到了发压岁钱的环节,爸爸妈妈给我弟的儿子发了1200元,还说了很多的祝福语,看的出来从心里是兴奋的。给我儿子的时候,就顺便抽了二百元钱给孩子,还说"来,我家小客人也不能空手,这是外公给的压岁钱。"我看到老公眼里闪过一丝不快,心里更堵了。
我真是忍无可忍了,我现在居然成了客人?我生气地从儿子手里把压岁钱抓过来,放到茶几上,抱着孩子,叫上老公,收拾好行李走出家门。
这时候,弟媳妇出来打圆场了,她拉着我说:"姐,你这个时候走,不是让别人看笑话吗?人家还说我不会处事,哪有大年节的赶客人走的道理?"
妈妈也生气了:"你如果现在要走,走了就不要回来了。都当妈了还不懂事。"老公也劝我算了,悄悄地说,你就把自己当做客人吧,别太较真。
从这以后,我回娘家的次数就屈指可数了。除了父母家人的生日,回去聚聚。过年节都不再回家,只是打电话问候,给家里人发红包就算完事,真的从亲人变成了"亲戚"间的走动。
什么事情让你明白,出嫁后就是客人?
我觉得吧,先要摆清楚自己的位置最好,一般父母对待已出嫁的女儿是分情况而定的。
比如:家里是独生女儿的,那肯定父母怎么也不会把她当做客人的。相反怕女儿受苦受累,还为女儿付出比亲家更多的体力和财力。
多子女家庭的父母肯定有所偏喜,但是现在把出嫁女儿当做"客人"的现象还是很少的。细想,父母也是迫不得已才这么做的,因为在他们的心里,有个根深蒂固的想法,那就是儿子儿媳妇才是承担他们今后老年生活的希望和精神寄托。
女儿不必因为父母的行为伤心,在父母看似绝情的表面,实则是心疼女儿的,因为女儿,有她自己的子女和公婆需要料理。为了减轻女儿的负担,作出这种看似"绝情"的行为,不让兄嫂挑理。
身为女儿,对父母要多些理解,知道父母的苦楚,对父母不应该再横加指责。
女儿结婚,是"嫁"出去,儿子结婚是"娶"进门。位置已经不同。接受并理解父母,才是做女儿应该有的孝道。
女人出嫁前是娘家的娇娇女,出嫁后有了自己的小家庭,就是当家管事的媳妇,身份上就有了明显的变化,不必纠结娘家人的对与错,努力过好自己的生活,就是对父母最好的安慰。你觉得我说的对吗?欢迎评论留言!
由网友 文萱妹妹 提供的答案:
我让我爸在村里帮我买100枚土鸡蛋,他一共买了300枚,我哥我弟和我,一人100枚。儿子不用给钱,女儿是外人,必须要给他钱。
我们家兄妹三个,都已经成家了,爸妈平时在乡下老家,他们说在城里住不习惯,在乡下住着舒服。
村里养鸡多的人家,鸡蛋会卖一部分,我让我爸帮我买点,早餐煮着吃。
他送鸡蛋来在我弟家,弟媳妇刚生完小孩,我妈在那里伺候月子。
我妈给我打电话,叫我下班后去吃饭,顺便拿鸡蛋。因为第二天是休息日,吃完饭走的时候,我跟弟媳妇说了,第二天还会过来看小宝贝。
就直接拿了鸡蛋走了,当时身上没带现金,我爸爸又不用微信,我就想着第二天拿了现金再给他。
第二天上午我又去了弟弟家,我爸去我哥哥家里了,我妈跟我说:"你爸是不是问你要鸡蛋的钱了?"
我说:"没有啊,我昨天没带现金,今天带了,一会儿他回来了给他"。
我妈说:"你别给他钱,他一共买了300枚鸡蛋,你哥,你弟,你,一人100枚,他说两个儿子不要钱,就问你要,他就是老封建思想,觉得你嫁出去了是别家的人了。"
我妈又说:"嫁出去了,也是自己的孩子,同样的鸡蛋,儿子不要钱,女儿就必须要给钱,他这思想太老古板,你不要给他钱"。
我听了心里特别不是滋味,虽然我嫁出去了,但我一直觉得娘家才是最亲的。
可能是因为刚结婚没多久,又跟婆家关系处得不太好,我经常觉得自己还没出嫁。
当时我妈还絮絮叨叨地说了好多,我妈肯定以为我心里有想法,我跟她说:"本来就是要给钱的,我让爸帮我买的,我昨天没带现金,怪我走的时候没跟他说清楚。"
"平时自己家里攒的有鸡蛋,都会给我带来,这是在别人那买的,给钱是应该的,而且我也是帮别人买的,一会儿我爸来了我把钱给他"。
我怕我妈多想,就说鸡蛋是帮别人买的。过了会儿我爸来了,我给他钱,他又说不要,肯定是我妈说他了,我又跟他说这次是帮别人买的鸡蛋,他才把钱收下。
后来,我还跟闺蜜吐槽过这件事,觉得我爸不爱我了,甚至有点想哭,可能是我玻璃心了。
我心里不怪他,更多的是一种失落,但我能理解他,像这种多子女的家庭,老辈人都会认为儿子才是他们的依靠。
其实我知道是我自己心里没转过来那个弯,很多时候都能感觉到,出嫁以后再回家真的就是客人。
出嫁后有了自己的家,就要把娘家的所有东西搬过来,从此不在一个屋檐下生活,也就不再是一家人。
刚结婚的时候回家,小侄女会开心地说:"姑姑,你回来了,你昨天什么时候回来的,我没等到你,就先睡觉了"。
过了小半年再回去,小侄女会说:"姑姑,你来我家干嘛呀?"。她都懂了,姑姑有了自己的家,我还奢望着那里也是我的家。
出嫁前,回家拿钥匙自己开门进去,出嫁后再回去,手里拿着钥匙,也不好意思直接开门。
出嫁后回家会被用招待客人的礼仪对待,拿一次性杯子泡茶,拿水果点心,留着吃饭,处处透着客气。
以前,爸妈有什么事都会告诉我,现在我爸去住院,都不通知我,他说有儿子儿媳妇照顾就够了。
都说女孩子出嫁之后是没有家的,在婆家是外姓人,回娘家是客人,真的是融不进的婆家,回不去的娘家。
以前我一直不相信,觉得就算我出嫁了,我还是跟我爸爸姓,我还是他的女儿,为什么就不是一家人了呢?
直到出嫁后,一些点点滴滴的小事都在告诉我,再回娘家就是客人的身份,就算不想承认,这也是事实。
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凡事不要想得太多,否则会心累。
我始终相信爸爸妈妈是爱我的,我也永远最爱他们。
由网友 我是文君啊 提供的答案:
18年瘫痪十五年的婆婆终于升天了,我松了一口气,真的是松了一口长气。
不用每天给她翻身,给她翻身时她也不舒服,总是哼哼唧唧,嘴里嘟嘟囔囔:"轻点,轻点,没吃饭吗?"
不是我没吃饭,右胳膊不知道什么时间扭了筋,稍微一给力就疼的要命,可是炒菜吃饭又很正常。我自己都感觉好像是在假装,为了不被老公、婆婆小姑子说我在装,我只能硬撑着翻身,擦身,喂饭收拾屎尿。
十五年啊,我哪里也不敢去,妈妈活着时过年过节都要喊我,谁不想回娘家,谁不想吃娘的现成饭。可是我走不开,老公上班,小姑子出嫁各有各的日子。我下岗在家,老婆婆好歹有一千多的退休费,我出去打工也就这点钱。
退休费年年长,药费也如雨后竹子节节高,高血压的药一天就得十几块钱,腰疼要贴膏药,头疼要吃酚酞,感冒了吃中药,一副中药五十到八十。我真希望婆婆在得个糖尿病,那样可以办窗口,一年至少有三千块钱的免费药。
我接了单,我也抱怨:"我背了个名声,拿老太太的退休费,谁愿意拿谁养半年,我也想回个娘家休息三天、半月。"我老公说好话:"谁伺候妈都没你伺候的舒服,老太太一天都离不开你。谁家没个妈,看妈还有退休费,吃药花钱花她自个的,咱添也添的不多。"
这样想想,也是,我妈没退休费,我弟两口子还不是要养着,好在我妈还能做饭看孙子,我也心里舒服点。
日子真快啊,三年前妈妈突发脑溢血,送到医院没抢救过来,我妈妈就这样走了。我守了三天孝,不吃不喝守了三天,我想我妈。我想让我妈生病三年或两年,我贴心伺候,我给她收拾屎尿,我尽点心,我尽点孝,可是我妈没给我机会。
第三天晚上小姑子打电话:"嫂子,你啥时候回来,妈不让我翻身,等你给她翻。"小叔子车已经在路上,弟媳妇说:"姐,你烧了头七再回去。"
我说:"不行啊,婆婆三天没翻身,不知道难受成啥样了……。"
回到婆家,小姑子早就收拾好了她的东西,见我进门:"嫂子,妈三天没拉,我没办法,我得赶紧走,儿子明天回来。"小叔子没上楼,从后备箱里拿出我从娘家带回来的花馍馍:"嫂子,我拿两个回去,她爱吃。"
我婆婆看到我就哭,我也哭,我哭我妈,婆婆哭她自己:"人已经走了,待两天就回来,你不回来我活不成,指望不上她们啊。"
我就这样怨着婆婆,周日小姑子小叔子来看婆婆,我做饭一家人在一起热热闹闹,婆婆睡在里屋,时不时喊她女儿:"三儿,给我倒水喝。"时不时喊小叔子:"老二,给我捶捶腿。"
小姑子就说:"大嫂,躺床上人消化不好,要多喝水大便畅通。"小叔子媳妇说:"妈逮住老二就要给她捶腿,说老二锤的舒服。"
反正那天婆婆气色好,心情也好,胃口也好吃嘛嘛香,然、等他(她)们走了就整的多,一夜好几次折腾。
好不容易把婆婆熬走了,小姑子小叔子两家五口人却不走了。她(他)们待在家里自己做饭,自己找地睡,我儿子说:"妈,二叔和小姑啥意思,是不是要闹事,不就是奶奶这个房子吗,不给,拼啥?"
他(她)们有理由,老太太有退休费,伺候她是有工资的,我们一家人住在老太太这儿,自己的房子出租出去,一年两万,十五年三十万,不能啥好事让我们一家都占住吧。
我老公是老大,他平日说话小叔子小姑子都听,他以为他现在说话还跟过去一样:"事情刚办完,我们先过年,过完年再说。"
弟媳妇第一个说话:"小米(小姑)离婚带个儿子,住的那么小,我们生的虽然是女儿,陪嫁也要一笔钱,我说话直,妈的房子一分为二,分清楚了年才能过舒服。"
我不明白:"为啥一分为二,二是怎么分。"弟媳妇说:"既然得罪了,我就得罪彻底,你们把自己房子租出去十几年,妈的工资你们拿着,怎么还好意思分妈的房子,我和小米商量好了,我们俩家一分为二,不让你退钱。"
我老公终于爆发了,他提起凳子喊:"滚,赶快滚,滚慢点我砸死你们。"
大家都滚了,我以为能过个消停年,不像往年一大家子要吃年夜饭,初一吃,初三吃送年饭,初五送穷鬼,初八又吃。反正过年有时间,吃呗,热闹呗,老太太死了我就消停了。
腊月二十八,小姑子打电话:"大哥,我买了肉馅,三十我和东东(儿子)过来吃饭。"老公给我说:"小米没男人,娘两可怜,她买了肉要过来,我答应了。"我没说啥,女人带个儿子,平日怎么都好过,过年过节真的可怜。没想到老公又说:"也把老二两口子喊过来吧,两口子不会做,过年可怜吧唧的,妈走了家还在。"
我火了,我爆发了,我提起刀剁下去,案板上的肉飞起来又落下,落下来砸在老公的脚上。他也火了:"你想干啥,你心瞎了,妈刚走你就不认我家人。你别妄想,她(他)再坏,也是我亲的,你看不惯你可以走!"
我没说话,我拿眼睛看着他:"你让我走?"他说:"你想走就走,没人拦你!"我说:"你让我走?"他说:"要走快点走!"
我出奇的平静,我没有哭,没有闹,我多一句话,多一个字都没说,我带了身份证,带了工资卡(退休了),我出了门。
我坐在102路末班车上,年跟前夜没有繁华,有的只是清冷,车上加我只有三个人,司机和那个在西站下车的男人。我坐到了终点站,火车站外面人头攒动,哪些等车的等票的,急吼吼的想回家,而我却孤零零的被赶了出来。
我无处可去,大过年的,去哪里,去谁家,这种心情去谁家也是难过难堪的事。
看着车站上哪些眼巴巴等票的老乡,我心酸羡慕,羡慕他们家里有人等,回家心切的那种向往。
太晚了,时间很快又很慢,我得做出选择去哪里,去住酒店,一个女人去住店,人家会怎么看,住一夜多少钱,一百、两百,太贵了,一百块钱可以买一袋面,两百块钱可以给老公买一双鞋,呸呸呸,不给他买。
但是我去哪里尼?
我最终去了弟弟家,十二点的钟声敲过以后我进了弟弟家,弟媳妇睡眼惺忪,但是她给我泡了一杯茶。弟弟说:"姐,你和姐夫吵架了?"
我说:"没。"
弟弟说:"没吵架,那你来干啥?"
我说,我能说啥,眼泪已经不争气的流下来了。
弟弟看我哭,给弟媳妇说:"你和姐睡,我睡沙发。"
我赶快说:"我睡沙发,我睡沙发。"
弟弟不同意,但是弟媳妇不表态,我能理解,谁家卧室床也不愿意让外人睡。
我坚持睡沙发,吵醒了小屋17岁的侄女,侄女揉着眼睛说:"姑,咱俩睡,我想姑了。"
弟媳妇说:"你赶快回去睡,明天还要上一天课,别管大人的事。"
侄女说:"我就想我姑,我就想和她睡。"
在侄女的坚持下,我和侄女睡在小屋,躺在妈妈躺过的位置,心里五味俱全。
从弟媳妇进门的那杯茶,我已经知道已经不是家人是客人。过去回家我睡沙发,没人坚持也没人推让,今夜弟弟却如此坚持,是觉得我睡沙发可怜还是……?
不想了,睡吧,翻来覆去会影响侄女休息,快要高考的孩子缺瞌睡啊。
第二天我早早醒来,家里鸦雀无声,安静的只有暖气管道时有时无的流水声,我不敢上厕所,怕惊动,怕吵醒。
我憋着尿等天明,六点半时听到弟媳妇轻手轻脚的起来进了厨房,我赶快起来:"我来做吧,你多睡会。"
弟媳妇说:"姐,怎么能让你做,妍妍要高考,营养很重要,我做吧。"
我起来也没事,躺着又不好意思,我就安静的坐在饭桌上等,也不是等早饭,也不是等弟弟起床,我看着手机等。
等电话。
快八点的时候,电话终于响了,是儿子打来的:"妈,你是不是在我舅家,你就在我舅家待着别回来,让他尝尝没人伺候的味道。"
我说什么,我说待这里很舒服像家里一样吗?
我说:"你爸在干什么?"
儿子说:"他昨晚和二叔喝酒,喝醉了骂二叔不是东西,二叔也骂他不地道……。
吃完早餐弟媳妇说:"姐,我回我妈家,你想吃啥自己做。"
弟媳妇收拾收拾和侄女一块出了门,我开始收拾家里卫生,年前大扫除,弟媳妇已经整的清清爽爽,干干净净,确实没什么好搞的,也没脏衣服可洗。
我就喊弟弟:"起床啊,早饭都凉了。"
弟弟爬起来问:"人哪里去了?"
我说:"她回娘家有点事。"
弟弟说:"回屁的娘家,大年初一就去拜年,今天从东头跑西头……。"
弟弟自知说漏嘴,也不再说话,只低头吃饭。
是啊,我来了,弟媳妇回娘家了,当然她娘家妈妈在,心里委屈心里冤屈都可以说给妈妈。
而我说给谁,说给同学?说给朋友?
中午儿子又打电话:"妈,你怎么样,要不我来接你,过年了待舅家,小舅妈会不高兴的。"
我问:"你爸尼?"
儿子说:"我爸让我来接你!"
我瞬间心酸,心里巴不得那哈货就在眼前,拽着我回家。下午他来了,我从窗户看着他进了小区。儿子走在前面,他缩着脖子跟在后面慢腾腾的挪着,我弟刚好去快递回来,三个人说着话上楼来。
他进了门,不换鞋就杵在门口,我弟说:"姐夫,你先坐下,坐一会再说。"
的
儿子还是心疼他爹:"小舅,我爸等我妈穿好衣服就走,不坐就不坐。"
看他进来我心里委屈又冤屈,我说:"你来干什么,我不在你想干啥就干啥,我给你腾地方,今年我在这里过年。"
我弟说:"姐,吵架归吵架,年要过,你跟姐夫回去,初五我来给你拜年。"
儿子已经拎着包,老公已经推开门走出去,弟弟拍拍我的肩膀:"姐,回去吧,姐夫人不坏,差不多就行了。"
我回了家,进门我就哭,老公拿眼睛示意儿子哄我,儿子说:"谁惹的谁去哄。"
晚上我给弟弟打电话,是弟媳妇接的:"姐,听说姐夫来接你,多好啊,要是我回娘家,指望你弟接我,等到明年了。"
唉,谁家也不是自己家,父母老了都要看儿子媳妇的脸,你回去只能给父母为难。父母走了,弟弟是亲的,弟媳妇是亲戚,自己只能是亲戚。
世上最好的是妈妈在,妈妈有钱有房子,心里委屈了回娘家,啥都可以给妈说,不怕妈妈说给别人,不怕妈妈笑话。
由网友 成长中的小弓长 提供的答案:
1、下午三点多家里开始烧汤,吃完下午饭后,就该离开了。
我永远也忘记不了每次从舅舅家走亲戚的场景,我们去舅舅家要吃两顿饭,吃完最后一顿我们就从舅舅家离开了。
我相信很多人走亲戚都是这样的待遇,刚刚吃完中午饭,亲戚家就开始烧"汤",从亲戚家离开前都会要求吃罢汤再走。
两顿饭的间隔时间不会超过三个小时,下午13点吃完午饭,菜做的稍微多一些,等到下午那顿会增加一两道凉菜和热一点上午剩菜,烧一锅米汤热几个干粮,吃完饭后,我们就知道该离开了。
2、回家从来不空手,离开家也从来没空过手
网上有这样一段视频,老丈人让女婿带一个猪后臀肉回家,女婿不敢接受,妻子说拿吧拿吧,老丈人说了一句养了二十多年的猪都给你了,更何况一个猪后臀。
出嫁后,年轻人有房贷、车贷和养育子女的压力,爸爸妈妈把自己养的鸡、鸭和种的蔬菜都会给孩子带,自己给爸妈钱少了拿不出手,多了不接受,买点好烟好酒都会被换成钱用在自己孩子身上,当自己离家的时候,拉满整整一后备箱,满满的爱。
客人是相对的,亲人才是绝对的,无论是以出嫁的女儿和家庭的成员的身份回到家,爸妈在的地方就是家的位置。
以上,是我的观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欢迎大家一起探讨这个问题,谢谢!
由网友 若风132 提供的答案:
我结婚后,三天回门,我妈就把家里的钥匙拿回去了,还一个劲的嘱咐我,:"别忘了把你的衣服全带回去。"
第二年,就把我原来睡的那个房间给嫂子了,因为我那个房间不朝阳,光线差点,当初选房间里,他们都嫌弃,不要,结果嫂子一说热,我妈立马把我以前的东西:书和一些以前同学送的小礼品全扔了,问都不问我一声。
结婚那几年,我几乎年年国庆都会带着儿子,拎着大包、小包的礼物回娘家住几天,包里装的全是买给爸妈、哥嫂以及侄女的东西。
每次看到他们的笑容,我特别满足,回娘家的干劲更足了。
直到前年受疫情影响,老公公司不景气,全员降薪,他的工资降了60%,再加上那一年,我家婆生了重病,家里花了不少钱,每个月还得还房贷,我们家经济变得有点紧张。
到了国庆,我没有像往年那样大包小包,就带了一个行李箱,买了两箱牛奶和水果带着儿子回了娘家。
到了娘家,我爸还有我哥嫂不在家,八岁的侄女就开始翻我的行李箱,笑着说:"姑姑,快让我看看,给我带了什么礼物?"
我有些尴尬,今年手头有点紧,就只给她买了一套衣服,和一些零食,不像往年,只要她提的,无论是什么,无论再多,我都会买给她。
翻了一会,侄女失望地说:"怎么没有芭比娃娃礼盒啊?"我尴尬地说:"忘记买了,你看我给买了衣服和零食。"
其实是那礼盒太贵了,我舍不得买,她今年打电话跟我要东西时,考虑到自己囊中羞涩,我没有像往年那样,满口答应她,只是说到时看看,不然她得更失望。
她拿起衣服看了一眼,直接丢在桌子上,撇撇嘴说:一看就是地摊货,我不要。"同时很嫌弃地看了那些零食,嘟着嘴:"这么差的零食,都不是我爱吃的,我叫我妈买。"说着拔腿就跑了。
我妈在旁见状,明显不高兴了,开始数落我:"你也真是的,买衣服,就不会买贵一点吗,还有这些零食,买的那么便宜,谁吃啊。"
我苦笑着说:"那套衣服也不便宜,在超市买的,花了我300多块,一套赶得上我儿子的两套了,零食也是在超市买的,几十块一斤,怎么就吃不得"。
我妈拔高声音道:"那她要的什么礼盒,你怎么不买呢?不就是个礼盒吗?她要你就买呗。"
我心中一片苦涩,我的亲娘嘞,你嘴上一说,轻松的很,可是你知道那个礼盒多少钱吗,800多块,都快赶上我给我家婆半个的生活费了。
我什么都没说,全程就听到我妈在数落我,说我没给我爸买衣服,没给我哥嫂带礼物。
确实,以往我都会给我哥带几条好烟和几瓶好酒,会给嫂子带一套贵的化妆品,这不今年手头紧,没钱买吗。
我妈足足数落我大半个小时,反正就是我的不对,其实她也知道,我家婆生病我们花了好多钱,但是她没有问过我一句,过得好不好,孩子好不好,家里好不好。
我给了我妈1000块,说给她和我爸,就当买衣服了,我妈终于不吭声,做饭去了。
后来我爸、我哥嫂回来了,吃午饭的时候,除了侄女还撅着嘴,他们倒是没说什么,随便问候了几句。
那顿饭吃的我食不知味,虽然嫂子没有明显表现出来不高兴,但是我还是感觉到了,她不高兴,可能是因为她女儿,也可能是我没带礼物给她吧。
往年我都会住上几天才走的,但那天下午我如坐针毡,终于坐不下去了,带着儿子和我妈给的几个苹果回家了。
走的时候,他们淡淡地跟我告别,坐上大巴车,望着离我越来越远的娘家,我终于明白了一个道理,一直以来,我高估了我在娘家的地位,嫁了人,无论你对娘家再好,你终究是个外人,回了娘家,你就是客人。
都说娘家的路如果好走,那是用钱铺出来的,现实给我狠狠地上了一课,原来这句话是真的,当你没了钱,啥都不是。
有道是 "身无分文敢闯四方,只有回娘家时 ,不敢空了行囊"。
由网友 爱萍 提供的答案:
谢谢邀请。我结婚后,我娘家人从来没有认为我就变成了客人,我也没觉得自己变成客人。
我结婚后有一年过年,我婆婆去了外地,所以过年就不回婆婆家,当时妈妈知道了就让我回娘家过年,我曾看到一篇文说女子结婚后不能回娘家过年。我就给妈妈说了我看到的内容,妈妈听后说:你回来咱家永远是你的家,咱没有那么多的讲究,哥哥,嫂子也给我说你们都回来咱一起过年热闹。
我和我爱人一起回去,妈妈特别高兴,她和爸爸及哥哥做了很多我喜欢的美食:红烧带鱼,炝莲菜,红烧排骨,牛肉,凉拌三丝,冻冻肉,黄焖鸡,粉蒸肉等。
每次我回娘家,妈妈爸爸都会给我做很多我喜欢吃的食物,走的时候还给我拿妈妈蒸的地软包子,花卷等很多好吃的东西,总怕我在自己家不会做,吃不好。
平时妈妈只要做了我喜欢吃的食物,就赶紧叫我回去吃,我如果忙有事回不去,妈妈就亲自跑到我家送给我。
我在妈妈的心里永远都是她的小宝贝,小馋猫。
部分文章源于互联网收集,不代表默子网络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html369.cn/43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