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朱标不死,朱棣会不会谋反篡位?

由网友 财富取经路 提供的答案:

这么说吧!朱标说一句"削藩了,弟弟们"。藩王们绝对是第一时间回话:"好嘞哥"!并且一个比一个响应的快!

作为历史上最有权力的太子,大明常务副皇帝你以为白叫的?只是历史没有如果,永乐大帝早已名垂千古!朱标也根本不会削藩,一来没必要,二来他在的话兄弟们也都很听话。

朱标活着,不会有那么多功臣武将会被老朱灭了,起码蓝玉就在呢,朱标本身就可以降服所有的兄弟。但他儿子压不住叔叔们。

(图片来自网络,侵权联系删除)

由网友 Mer86 提供的答案:

这是个老生常谈的问题了。

首先,如果朱标不死,那么凉国公蓝玉、开国公常升、会宁侯张温、鹤庆侯张翼、普定侯陈桓、景川侯曹震、舳舻侯朱寿、怀远侯曹兴,等十五名在"蓝玉案"中被朱元璋冤杀的开国元勋也都不会死。

此外,作为"蓝玉案"的附属冤案,傅友德冯胜这两位常胜将军也不会死。

因为从这些人被杀的时间来看,他们都死于1393~1395年期间,这很明显了,他们就是因为朱标的死(死于1392年)才被牵连的。

如果这些人还活着,我不是轻视朱棣,我只是觉得朱棣与蓝玉、傅友德、冯胜这三位大将相比,还是有差距的。他要敢反,蓝玉一个人就有能力带兵捶死他。

即便蓝玉阴沟里翻船了,朱标手上可打的牌也还有很多,随便挑出一个人都比李景隆那种纨绔子弟强。六十万打十万,而且对面还是猛将云集,朱棣难道真的不需要掂量一下造反的后果?

第二,蓝玉与朱标利益一致,朱棣敢反,以蓝玉为代表的太子党必然会痛下杀手。

在太子朱标的班底中,蓝玉、常升、曹震和冯胜等人是核心人物,他们和朱标之间的关系是盘根错节的。其中,常遇春的女儿是朱标的太子妃,蓝玉是常遇春的妻弟,常升的舅父,他和常家的关系就不用细说了;常升是朱标的表弟,曹震之妻是朱标的乳母,冯胜和常升之兄常茂是翁婿

从关系上看,蓝玉、常升、冯胜这些人很明显是通过姻亲才构成了一个围绕在朱标身上的庞大太子党。朱标当皇帝,他们才荣,朱标垮台了,他们也一并随朱标垮台。

朱棣要是敢造朱标的反,这帮太子党不为了姻亲血缘,仅为了富贵也会跟朱棣玩命。

注意了,是"玩命",而不是像朱允炆派去征讨朱棣的将领,只是抱着"打卡上下班",意思意思,无所谓谁赢谁负的心态。

这里顺带一说,靖难之役期间,活见鬼的事情太多了。

第一次是白沟河大战,政府军打得朱棣半死不活时,突然妖风四起,救了朱棣一命。

第二次是夹河战役,盛庸大军打得朱棣呈现败象时,突然妖风四起,救了朱棣一命。

第三次是滹沱河之战,又是一样的经历,一样的妖风,莫名其妙的又救了朱棣一命。

北方多风沙,吹几次妖风也很正常。但不正常的是,为什么每次妖风早不刮晚不刮,偏偏要在战场局势不利于朱棣的时候突然就来了?并且,每次还都是朝着有利于朱棣的方向刮。难道妖风长眼睛了吗?

这种诡异的记载,唯一能解释的就是:平叛大军根本就没有认真在打。毕竟朱允炆和朱棣不管谁赢了,皇帝都是太祖皇帝的直系后裔。大家没必要玩命的打,意思意思就可以了。打输了,把责任推给妖风就好了。

但是,如果是蓝玉、冯胜去,情况就肯定不同了。因为根据《明太宗实录》的《奉天靖难记》中的相关记载,蓝玉在世时,他就经常在朱标面前说燕王有不臣之心,惹得朱棣对蓝玉也是十分忌惮。

(蓝玉对朱标)曰:臣所见亦然。臣观其在国,抚众甚不烦扰,且得人心,众谓有君人之 度,恐此语一闻于上,殿下之爱日衰。且臣窃闻望气者言,燕地有天子气,殿下宜审之。……殿下推赤心问臣, 臣不敢隐,故言及此,惟尽臣愚尔。殿下慎之勿泄,所谓事机不密则害成。——《奉天靖难记》

当然,史料记载只是一家之言,可读,但不能尽信。但是根据明初的利益冲突来看,蓝玉即便没有诋毁过朱棣,他跟朱棣肯定也是合不来的。原因还是前面说的,太子党支持的人是太子朱标,不是朱棣。朱棣就算篡位成功了,拉拢太子党,他能给太子党那帮人什么好处?能比朱标给的多

其实不仅仅是朱棣,任何藩王,太子党都会对他们抱有敌意。

第三,朱标并非善类。

朱标生于乱世,自打他出生,到去世,朱元璋一直把都他视为自己的唯一接班人,从来没有想过要换人。其太子之位可谓是坚如磐石。很多人觉得朱标能当太子,仅仅只是因为他是嫡长子,仿佛好像他不是嫡长子,他就没能力坐稳太子之位似的。然而其实这种想法就是太小看朱标了和朱元璋了。

举例子说,通观《明史》、《明实录》,朱标除了给他老师宋濂求情外(因孙子涉及胡惟庸案而被牵连),朱元璋要整人朝内大臣时,他还为了谁向朱元璋求过请?

他很少为人求情,就说明朱标在心里还是给朱元璋点赞的,只是他为了某种目的,必须要以仁慈的形象站在朱元璋的对立面。比如说有没有可能是朱元璋故意扮恶人,故意让朱标装好人,朱元璋坏事做净,让朱标去收割好名声?

虽然,在野史,如《明书》等史书中记载了朱标压力过大,非常痛苦的记载。但话又说回来了,如果野史记载是真的,那就更能说明朱标是神人了,抗压能力爆表。他要是比朱元璋死的晚,就凭这种心理承受能力,抗压能力,政治城府,岂是朱棣之辈能跟他比拟的?

这种城府的人当皇帝,才叫恐怖。

第四,朱标的处事能力远超朱允炆。

正史上没有记载朱标处理事情的水平具体怎么样,但是从他以太子身份监国,却很少遭到朱元璋猜忌这点来看,朱标的处事能力还是很靠谱的。

相比于朱标,朱允炆就不靠谱了。靖难之役的发生,完全就是朱允炆能力不够,处理不当造成的。

因为中国历史上的外藩造反,成功案例屈指可数。即便朱棣最后造反成功了,那也只是小概率事件而已。如果朱允炆不是把刀架到了朱棣脖子上,逼得朱棣只靠装疯卖傻才能苟活,朱棣干嘛要反?

藩王身份高贵,衣食无忧,吃饱了撑得要冒杀头大罪造反?

当然,明朝也有这种大傻子,比如第一代汉王朱高煦,第四代宁王朱宸濠,不过这两位造反是因为他们觉得皇帝不靠谱,才壮着胆子造反的。这与朱棣看朱标(太子之位稳如狗),完全是两码事。

所以我觉得,如果是朱标坐皇位,他肯定也会削藩,因为朱元璋就已经削藩了,削减了藩王待遇,朱标仿效朱元璋削藩,没什么毛病。但是朱标断然不会废藩,毕竟藩王们都是他的弟弟,兄弟之间真没必把关系要搞得那么僵,没必要赶尽杀绝。(朱允炆主张废藩,也就是把叔叔们一撸到底,直接废为庶民,不是削藩)

而朱标如果不废藩,朱棣还有退路,对于造反这件事,肯定就会掂量掂量到底值不值。

另外,朱允炆的失败,方孝儒、齐泰、黄子澄三位大傻子可谓是居功至伟。他们一面让朱允炆废藩,一面还劝他改革,这完全就是嫌朱允炆的支持者太多了,要帮他减少一点支持者。

这三位确实都很有骨气,很爷们,但办事水平确实不行。

如果是朱标在位,凭他的智商,断然不可能做这种蠢事。

总而言之,其实即便是朱允炆在位,朱棣下决心谋反也是经历了一个痛苦抉择,是被逼到绝境才谋反的。而如果是朱标在位,他一是不会把朱棣往死里逼;二是他手上猛将云集,威慑力十足;三是他的威望、能力摆在那里,朱棣谋反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由网友 而知而行的历史 提供的答案:

朱标要是做了皇帝,那朱元璋的辉煌事业会张弛有度,彻底扫清蒙古外患也未可知。

至于朱棣,给他100个胆子,敢反他大哥?

做为太子,朱标被培养25年,这25年代朝政历练,非同寻常,因为这是大明王朝立国治国的开始,很多东西都是开创性的,朱标参与其中,深知其中利害,必然能有所增益。洪武盛世后,也会跟着一个除了永乐盛世之外的盛世,这个是肯定的。

朱元璋为了给太子培植势力,可谓不遗余力。太子妃是常遇春的女儿,蓝玉是太子的小舅子,都是太子的铁杆。朱棣虽然厉害,但是在蓝玉这样刀尖舔血的人面前,还是嫩了点。傅友德等开国猛将都是常派人马,也都是太子一系。这些人平时不爽老四,老四也没什么招儿,只能躲在北平王府里韬光养晦,光是这些人马都够老四喝一壶了。

朱标做为太子,帝国继承人,很多场面的活都是他做的。比如去陕西巡查,陕西父老抓着朱标的马尾说,400年未见汉家衣冠,如今得见,死可矣!比如明朝开设科举,大都是太子监考,所有的士子都是天子门生,朱标在这些读书人中树立的明君形象,不是老四舞刀弄枪可以比的了。

朱标从小是在明朝一统天下的战争中度过的,见惯了铁血,资历不比军中的将领低多少,完全可以压得住场面。朱标不死,朱元章也不会大肆打压功臣。

朱标是嫡长子,封建伦理道德优势,给占全了。文,武,尊贵都有了,老四没有任何机会。

而且有明初那么多名将在,老四在朱标朝里的结局,也无非就是一个太平王爷,至于五伐大漠,可能都轮不着他。

由网友 流年未逝已成殇10 提供的答案:

朱标是朱元璋长子,师从大儒宋濂,他天生仁慈,对兄弟特别好,在诸王之中有很大的威信。有他在,他的那些兄弟不敢造反,比如说朱棣要造反,就会发现根本没人会鸟他。

朱标即使刚开始继位的时候不削藩,在以后,为了自己子孙也会削藩,毕竟这些藩王不想造反,那他们的子孙不想造反吗?所以朱标会削藩,但是他不会做的那么狠,他会给这些兄弟一个好下场。

朱允炆执政时期,才上位一个月就开始着手削藩,而且下手太狠,那些王爷要么是贬为庶民,要么流放,要么囚禁,连一个富家翁的机会都不给。朱棣不造反就会被永远囚禁,甚至是死。

所以无论是当皇帝都会削藩,只是手段高明与否。

由网友 HMSVICTORY 提供的答案:

朱标是明太祖朱元璋的嫡长子,惠宗朱允炆之父。

按照明代实行的"嫡长子继承制"(即有嫡子立嫡子,无嫡子立长子),朱元璋一登上皇位,就册立自己和马皇后的长子、13岁的朱标为皇太子,即未来的国家领导人,也算是对马皇后这个贤内助有个交代,让她吃了个定心丸。朱元璋并且聘请当时朝廷最有学问的浙江名士宋濂等人为太子的老师,希望将朱标培养成合格的接班人。精心培养25年之后,朱标已经38岁,继承父亲大位的能力是有了,可是因为和朱元璋的政见不统一,而朱元璋又很霸道,看不上儿子的仁慈和懦弱,所以朱标每天都在对父皇极度惊惧中度过,日久天长他慢慢变得郁郁寡欢,最终熬坏了身体,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5月17日,朱标病薨。谥"懿文"。朱标的死对朱元璋来说有如五雷轰顶一般,丧子之痛倒是其次,主要是自己辛辛苦苦培养了20多年的帝国继承人突然说没就没了,想想自己九死一生,受过多少磨难才从一个乞丐赤手空拳打出了一个大明朝,内心真的是在滴血啊。可是没有办法,泪水过后生活还得继续,朱元璋不得不开始重新选择继承人。在众多的皇子、皇孙中,他最后选择了朱标的儿子朱允文

不久之后,朱元璋也驾崩了,留下了年轻的皇太子朱允炆来继承皇位。但是朱允炆太年轻了,性格柔弱,做事没注意,整天听一些文臣蛊惑,一心只想着削藩保皇权,由于手段太过极端、狠毒,以至于导致了其四叔朱棣的起兵造反,最后让直取应天府造反成功。朱棣登基成为永乐皇帝,朱允炆也因此下落不明,皇帝的身份也被皇叔抹去。那么倘若朱标可以活到他继承皇位后,朱棣还会造反吗?明朝将又会有怎样的发展?据史明史载,在朱元璋做皇帝十年之后,太子朱标就开始处理朝政了。由此可见,太祖对他寄予了很高的厚望。朱元璋在晚年的时候杀了不少人,如果朱标没有过早去世,那么朱元璋就会少杀很多人,他只会杀那些功高盖主的老年开国功臣,确保这些老一辈的人不会打朱家江山的注意。而新一代的中年人,朱元璋不会杀,因为朱标跟随他对年,也积累了诸多政治经验,他能够稳得住这些中流砥柱。这些人的决策者的资历、素质都要比后来朱允炆任用的那帮人高的多。再说朱棣起兵造反(史称靖难之役),如果朱标活着,即使朱棣造反了,朱标这边的人也能够迅速反应,能做到不给朱棣机会。而且,朱棣反他也不会像反朱允炆那样容易,因为朱标是长子,自古即有长兄如父,这是伦理纲常,是当时社会秩序所在。这些都不是朱棣能够推翻的,只要朱标一声令下,天下拥护南京的人士绝对要比拥护朱允炆的多。而且朱标在世期间,由于罩过很多功臣,众人对他的忠心是朱棣更是朱允炆不能比的。综上所述:朱标如果能正常接朱元璋的班,朱棣也不会饭,会老老实实做一个藩王,一辈子为大明把守边关。(当然了,朱棣也许不服气,依然会造反,但即使朱棣反了,成功的概率会很低)。

由网友 风往南城 提供的答案:

朱标是怎么死的?

据清朝张廷玉奉命编撰的《明史》第115卷记载,正值壮年的朱标于洪武二十五年时患病去世,未即皇位,谥懿文太子。至于是什么病,没有具体说明,只有寥寥几笔,说是风寒。其次,明末清初傅维麟撰写的《明书》记载,朱标早逝是因为和朱元璋发生争吵,精神压力过大,郁闷而致。不过,这两种解释还得认真分析:1、风寒:因风寒而毙"这样的解释在布局上格调严整,皇室里德政治斗争却不是一般的残忍。一点小事都会被人利用,煽风点火,引来灾难。为了保全皇家的威严和名声,皇帝会对一些影响到皇家威严的人采取不法手段剥夺其生命,然后把不能公之于世的死因归于"风寒",其实风寒实质上就是指风和寒相结合的病邪。在《素问·玉机真脏论》解释为:"风寒客于人,使人毫毛毕直,皮肤闭而为热。"简言之,就是今日的感冒。2、争斗:当时朱元璋的次子朱樉与朱标争宠,朱元璋也不喜欢朱标,也导致矛盾重重,综合种种史料查询朱标死的真正原因,极有可能是朱元璋对朱樉的喜爱让朱樉开始觊觎皇位,导致兄弟之间矛盾重重,相互怨恨,生出谋杀之心。

朱标没有早逝,朱棣会不会造反?会!

朱标为人宽厚仁慈,跟别人的关系应该都不错的,但不会跟朱棣有过深的兄弟情谊。小时候,他们出生的时候,朱元璋就开始南征北战了,再说并非同母,所以兄弟的感情不怎么样的,再者,朱棣的出生也是个迷,到底是谁生的都还说不清楚的。等朱元璋做了皇帝,朱标就当了太子,朱棣跟太子接近的机会也不会太多,再说有嫉妒之心,难免心有隔阂。总之,关系一般,只是朱标人好,不愿与人为敌罢了,不然可能早就有一番争斗了,

由网友 东不拉爱 提供的答案:

谢邀。我认为朱棣不会。

首先朱标是一个很有才能的人,帮助过朱元璋处理过政事,能力也得到大臣和朱元璋的认可,所以一定程度上树立了自己的威信,这对诸王是一种威慑力。其成熟的政治手段也不会像朱允文那样智障。

其次,朱标是一个很仁慈的人。在朱元璋大杀功臣时可以看出。朱标心有不忍,委婉的劝谏过朱元璋。朱元璋很愤怒,叫太监拿了根荆棘让朱标握着。朱标面有难色,朱元璋直接把刺拔了交给他。用意明显是为朱标清扫道路。哪想到朱标早逝,倒成全了朱棣,导致后来朱棣发动"靖难之役"时朝廷没有拿的出手的军事人才去平叛。话又说回来,朱标不死,很可能像汉文帝那样,因为是兄弟,而且关系很好,所以不会削番。因为他镇得住,但是朱标驾崩后皇位传给朱允文后又是啥结果谁知道呢?

由网友 话史人 提供的答案:

不会。

从关系上讲朱标是朱棣哥哥,弟弟要尊重哥哥,封建道德伦理讲究"兄友弟恭",弟弟反对哥哥道德上有压力。

从个人能力来讲,朱标受到朱元璋信任,朱元璋会放手让朱标得到执政能力锻炼,经过多年锻炼朱标的个人执政水平和能力会得到极大提升。

从支持力量来看,朱标是名正言顺的皇帝,他的行为具有合法性,朝廷大臣、藩王都会尊重支持。

因而,朱标继承皇位,朱棣是不敢造反的。

由网友 海阔雄风 提供的答案:

如果朱标活着,朱棣不会造反。

因为太子朱标英年早逝,明太祖朱元璋却立了朱标之子朱允炆为太子。

朱允炆登上宝座后,信馋臣,屠忠良,朝野震惊,藩王被削权,致使燕王朱棣兴义师问罪,将明惠帝朱允炆的政权推翻,在北京建立了都城,朱棣就是明成祖。

部分文章源于互联网收集,不代表默子网络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html369.cn/42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