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登基后除掉所有夺嫡对手,为何却善待允禟亲兄五阿哥允祺?_雍正 允祥

由网友 玥来玥妙 提供的答案:

雍正登基后,他确实采取了非常严厉的手段来除掉所有夺嫡对手,以确保自己的皇位稳固。然而,他对允禟亲兄五阿哥允祺却表现出了不同的态度,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首先,允禟亲兄五阿哥允祺一直是雍正的好兄弟,两人感情非常深厚,雍正在登基之前就曾向允祺表达过自己的野心和对皇位的渴望。在雍正夺取皇位后,他清楚地意识到允祺在他的统治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因此他不想伤害他的好兄弟。

其次,允禟亲兄五阿哥允祺一直以来都非常支持雍正的野心和对皇位的追求,他也积极地帮助雍正夺取皇位。因此,雍正感激允祺的帮助,他认为允祺是一个忠诚的朋友和支持者,应该得到他的尊重和善待。

最后,允禟亲兄五阿哥允祺并没有对雍正的皇位野心构成威胁,他没有参与任何夺嫡行动,也没有对雍正的统治构成任何威胁。因此,雍正认为没有必要对允祺采取严厉的手段,他选择善待他的好兄弟,以保持他们之间的友谊和亲密关系。

由网友 伯虎42 提供的答案:

雍正十年(1732年)闰五月二十这一天,正在京师西郊圆明园内一边避暑一边处理政务的雍正帝接连收到两个告哀奏报:他的三哥、已革诚亲王允祉因病于闰五月十九在幽禁地景山永安亭去世,年五十六;而允祉去世的同一天,他的五弟、恒亲王允祺也在朝阳门内烧酒胡同中的恒亲王府薨逝,年五十三。一天之内失去了两个兄弟、连收两份"讣告"后的雍正帝内心是怎么想的,这就是后人们所不知道的了。

但是从雍正帝此后对两个兄弟身后之事的安排上,还是可以猜测出他心中的真实情绪,和对三哥、五弟的不同看法:允祉去世后,雍正帝并没有恢复他的亲王王爵,而仅仅"以郡王礼安葬",同时不让允祉的第三子(嫡长子)、已革诚亲王世子弘晟袭爵(即使是降等袭爵都不可以;连遭打击的弘晟在父亲去世后不到两个月就郁郁而终,年仅三十五岁),而是以允祉侧室所生的第七子弘璟承袭允祉爵位。但雍正帝并没有按照"降等承袭"原则,让弘璟袭爵"诚郡王",也没有以允祉"郡王礼安葬"的原则,让弘璟降袭"和硕贝勒",而是再降一级,使得弘璟最终只得到了"固山贝子"的爵位。此后允祉的大宗后裔只能以弘璟的"固山贝子"作为始封爵位,三降后以"不入八分辅国公"世袭,待遇差强人意。

而和三哥允祉同年同月同日去世的五弟允祺,雍正帝很是大方地让宗人府会同内务府给允祺举行了隆重的葬礼典仪,加赐"陀罗尼经被",又额外赐银五千两治丧,给五弟赐予谥号"温",称"恒温亲王"。允祺的恒亲王王爵则由其次子弘晊承袭,并且不必降等,依旧袭"恒亲王"爵位(允祺的长子弘昇因事削恒亲王世子,后来也恢复品级,去世后追封贝勒)。日后允祺的大宗后裔在三降爵位后一度以奉恩镇国公世袭(至于最后降到了不入八分辅国公,那是因为大宗有过继和转移,同时过继子和母家产生了矛盾,被朝廷勒令归宗,这才使得爵位被降等)。

诚亲王允祉在雍正帝继位后遭到打击报复、致使生前被夺爵幽禁,身后又被削减待遇,这都是由于当年"九子夺嫡"时和雍正帝争夺储位所造成的恩怨。愿赌服输,允祉夺嫡失败,有这样的际遇也没什么好说的。可恒亲王允祺在康熙帝诸子中排行也在前列,同时又是"九子夺嫡"时雍正帝最大的政敌、"八爷党"中重要成员、皇九子(贝子)允禟的同母兄,按道理说也会被雍正帝打击乃至迫害,以消除隐患才是。但允祺却一辈子平平安安,生活稳定,无论是在康熙末年倾轧激烈"九子夺嫡"时,还是雍正帝继位后对政敌大肆打击报复时,他都没有受到波及和牵连,悠游平静的过着自己的日子。

作为康熙帝排行居前的儿子之一,自身也颇具实力和影响力,为何恒亲王允祺能够在"夺嫡"的险恶风波中置身事外,又能得到雍正帝始终如一地善待,最后善终于家(在康熙末年夺嫡发生时,康熙帝已经成年的皇子中,允祺算是结局最好的皇子),这就要从五十三年前的康熙十八年(1680年)说起了。

康熙十八年(1680年)十二月,康熙帝第十三子降生,其生母是康熙帝宠妃:宜妃郭络罗氏(当时为宜嫔),康熙帝为其赐名为"胤祺"。由于康熙帝早年所生诸子中,多有夭折而未序齿者,所以实际排行为第十三子的胤祺在平安度过婴幼儿期后被序齿为皇五子。

胤祺的生母宜妃郭络罗氏极受康熙帝宠爱,先后为康熙帝诞育了胤祺、胤禟(皇九子)、胤禌(皇十一子、早夭)三个皇子,及固伦恪靖公主(皇六女)一个女儿,在康熙帝的妃嫔中,她诞育的子女数量仅次于荣妃马佳氏(皇三子胤祉生母)。而康熙帝诸妃中,宜妃位份排行第二,只在惠妃那拉氏(康熙帝皇长子胤禔生母)之下,荣妃马佳氏及雍正帝生母德妃乌雅氏(孝恭仁皇后)都不及她在后宫中的地位。

胤祺出生后,因为生母位份较低(郭络罗氏时为宜嫔),所以康熙帝将他交给皇贵妃佟佳氏(即孝懿仁皇后)抚养,而皇贵妃之前也曾抚育了康熙帝第四子胤禛(日后的雍正帝),所以幼年时的胤祺是和比自己大三岁的四哥胤禛一起生活在养母佟佳氏的承乾宫中,彼此朝夕相伴、感情融洽,和其他异母兄弟相比,关系更加亲近(这层关系,也是多年以后,已经登基承继大统的雍正帝善待五弟允祺的原因之一;当然,不是全部原因)。

而胤祺的同母弟胤禟在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八月出生时,其生母郭络罗氏已经晋封为宜妃,可以单独抚育儿子,所以胤禟是由宜妃亲自抚育成人,和一直生活在皇贵妃寝宫承乾宫的同母兄胤祺之间的接触较少,关系也比较疏远。因此,胤祺和胤禟这同母兄弟之间的感情还比不上胤祺和异母兄胤禛的感情深(同样的道理,被皇贵妃抚育成人的胤禛和由生母(德妃乌雅氏)抚育长大的同母弟胤禵之间,也是关系疏远,最终还因为夺嫡之事成为你死我活的政敌。)

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七月初九,胤祺的养母皇贵妃佟佳氏病危,康熙帝为了使佟佳氏不留下遗憾,于是在当天下达诏令,正式册封佟佳氏为皇后。翌日,心中再没有遗憾的佟佳氏崩逝于承乾宫,悲痛不已康熙帝追谥其为"孝懿皇后",这是康熙帝第三位,也是最后一位正位中宫的皇后(雍正帝生母乌雅氏在康熙帝生前并没有成为皇后,而是在康熙帝驾崩、雍正帝继位后才被尊为皇太后,薨逝后追尊为"孝恭仁皇后"),此后三十多年,康熙帝后宫内再也没有册立过中宫皇后。

抚育自己九年的养母病逝后,胤祺并没有就此失去来自长辈的关爱,除了皇父康熙帝的时刻关注及生母宜妃郭络罗氏的看顾外,胤祺的嫡祖母、康熙帝的嫡母仁宪皇太后(即顺治帝第二任皇后、孝惠章皇后博尔济吉特氏)对于这个孙儿也是特别的疼惜,宠爱非常,孝懿皇后薨逝后,仁宪皇太后便吩咐康熙帝将胤祺直接送到自己的寝宫慈仁宫内,由自己亲自抚育胤祺。

之前孝懿皇后(即皇贵妃佟佳氏)在世时,就经常带着年幼的胤祺到仁宪皇太后宫中问安并陪伴皇太后,所以皇太后早就对胤祺有好感,十分喜欢这个孙儿,这就为将来胤祺能够被祖母亲自抚育留下了伏笔。

从孝懿皇后薨逝这一年算起,时间倒退三十五年,顺治十一年(1654年)六月,十三岁的蒙古科尔沁部镇国公绰尔济之女阿拉坦其其格在入宫一个月后正式行册封礼,被顺治帝立为皇后,这就是顺治帝的第二任皇后,也即日后的仁宪皇太后(孝惠章皇后)。

阿拉坦其其格入宫后,虽然有皇后之尊,却从未得到过顺治帝的宠爱,顺治帝对这个表侄女皇后从来都是不闻不问,冷淡之极(顺治帝生母孝庄皇太后是阿拉坦其其格的姑祖母,绰尔济的姑妈)。顺治帝对皇后处处挑剔,甚至说她侍奉皇太后礼节疏阙,有违孝道,几乎在顺治十五年(1658年)废黜其皇后之位,幸好因孝庄皇太后的强烈反对才没有最终实施。直到顺治十八年(1661年),顺治帝驾崩后,阿拉坦其其格才躲过了和堂姑(即顺治帝第一任皇后、孝庄皇太后侄女)一样被废的命运,被即位的皇三子玄烨(即康熙帝)尊奉为仁宪皇太后,成为第二位当上皇太后的清朝科尔沁部后妃(第一位即孝庄皇太后)。

仁宪皇太后年轻时不受丈夫顺治帝宠爱,朝不保夕,皇后之位不过只是虚应故事而已,但在顺治帝驾崩以后却苦尽甘来,被名义上的儿子康熙帝尊崇恩养了数十年,享尽人间富贵荣华。而仁宪皇太后也是中华历史上,在后位(包括皇后、皇太后等尊位)时间最久的后宫主位(长达六十四年)。

因为和顺治帝关系冷淡,得不到宠爱,所以仁宪皇太后一辈子没有亲生儿女,但这并不表示她对后辈没有慈爱之心,相反,在她成为皇太后之后,对康熙帝诸子,也就是自己的孙辈们很是钟爱,多次向康熙帝显露了想要亲自抚育一个孙子的心意。

为了安抚嫡母未能有亲生子女的遗憾,同时也是为了尽到孝心,康熙帝在康熙十一年(1672年)六月将刚满半岁的第四子(不是日后的皇四子胤禛,而是未序齿的第四个儿子,荣妃马佳氏所生)交给仁宪皇太后抚养,以抚慰其亲近孙儿之心。当时仁宪皇太后不过才三十二岁,正当盛年,得到康熙帝安排护送到慈仁宫的小孙子后兴奋不已,亲自给这个孙子起名为"赛音察浑",一方面提醒康熙帝不忘蒙古草原上的亲族(科尔沁部),一方面期盼孙子可以像蒙古有名的勇士——土谢图部赛音汗察浑多尔济一样勇武强壮。赛音察浑也是康熙帝诸子中(包括序齿的和早夭未序齿的)唯一一个具有蒙古名字的皇子。

可惜天不假年,承继了皇太后慈爱期盼之心的赛音察浑年寿不永,只在这个世上呆了不到三年,就于康熙十三年(1674年)正月因病夭亡,虚岁三岁。这使得仁宪皇太后痛心不已,多日茶饭不思,精神萎靡,真正体会到了失去亲生骨肉的痛苦。

此后,为了不使皇太后过于伤心和劳神,康熙帝暂时中止了继续送皇子给皇太后抚养的做法,而是让诸妃带着自己的儿子(或者养子)定时到慈仁宫给皇太后请安并侍奉,让皇太后可以舒心享受天伦之乐。而在许多前来请安问好的皇孙之中,皇太后最喜欢的,还是皇贵妃佟桂氏的养子、皇五子胤祺。

所以,幼年时的胤祺在随同养母参拜嫡祖母时,经常会被留下来(皇贵妃主动决定)和祖母一起住几天,陪伴祖母,而康熙帝得知这个情况后也很支持皇贵妃的做法,胤祺自此相对于其他兄弟更能得到祖母的钟爱和青睐。不过有得必有失,仁宪皇太后如此喜爱胤祺,在给了他远超兄弟们的待遇同时,也让他失去了一些原本应该得到的东西,这对于胤祺来说到底是得还是失,从胤祺以后得人生际遇来说,还真的不好定论。

仁宪皇太后出身科尔沁草原,十三岁才入宫成为皇后,所以少年时代并没有接触过中原的汉文化和汉家的风俗习惯,造成了她自身的学识和文化素质不高(通俗的说就是文盲,这也是顺治帝不喜欢他的原因之一)。同时,不管是出于偏见、还是出于眼界和格局原因,仁宪皇太后一生都很抵制汉文化、汉家制度,平日里坚决不允许有汉家的礼仪文字习俗出现在眼前(看不到听不到的就算了)。而对于最喜欢的孙儿胤祺,皇太后没有例外,依旧持相同的态度,只命他学习弓马骑射以及满文、蒙古文,不允许他学习汉文及儒家典籍。

康熙帝和皇贵妃得知此事后,为了让皇太后宽心、安享晚年,所以不得不"放弃"了一个儿子,让胤祺按照祖母的意思不再学习汉家礼仪文化知识,而仅仅只研习满文、蒙古文,让他以这种"主动弃学"的方式,代替自己给皇太后尽到孝心。

因此,从进学读书时开始,胤祺就和其他兄弟拉开了距离,汉文化知识薄弱、看不懂汉家诸子的经典书籍,不懂得历史典故、文学和哲学思想一塌糊涂,也就是和祖母皇太后一样的"文盲"。而当时清朝入关后的统治已经稳固,康熙帝本人的汉家文化学识和文学素质非常高,朝廷治理国家也是大力推崇以儒学经典为治国之策,康熙帝诸皇子中,除胤祺之外,其他人的汉家文学素养和对儒家经典的研习水平都很出色,所以自幼在学识上就有明显欠缺,与兄弟们相比个人文化素质较低、眼界先天不足的胤祺,就失去了成为一个文武全才、素质突出皇子的机会(假设)。

但像之前所说的那样,这件事的得失真的是不好定论,几十年后,当胤祺的兄弟们为了储位而彼此倾轧、相互勾心斗角的时候,胤祺却因为先天的劣势而主动(或者被动)地退出了"九子夺嫡"这场大争,多年后雍正帝在夺嫡获胜、最终继承大统,对于竞争性远远不够、同时对自己没有威胁的五弟胤祺,当然没有什么"秋后算账"之心,而是善待、厚养以显示自己的手足之情了。

当胤祺的养母孝懿皇后在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七月薨逝后,仁宪皇太后主动要求由自己亲自抚育他,并让康熙帝将胤祺送到慈仁宫中,此后胤祺就和祖母在一起生活了。

胤祺来到慈仁宫的当年,康熙帝为奉养嫡母仁宪皇太后而新修的宁寿宫落成,于是仁宪皇太后携胤祺一起搬到新居。在祖母的抚育下,胤祺度过了青少年时期,而祖母平和宽厚、处世恬淡、与世无争的性格也影响到了他,胤祺自幼养成了平和谦逊、遇事不争的性格,对长辈和兄弟都一视同仁,注重亲情,以孝友为先。他的这种温和性格使得康熙帝很是欣赏,虽然因为学识和素质原因不能对他委以更大更重要的差事,但是平日里的随扈出巡、祭祀主典事宜,康熙帝都有意识地安排胤祺去操办,胤祺也是老老实实地按照皇父吩咐做事,兢兢业业,不争不抢。

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康熙帝亲征漠北讨伐噶尔丹时,十六岁的胤祺奉命一同出征,掌管正黄旗大营,并在决定性的"昭莫多之战"中奋勇作战,立下了大功,康熙帝战后论功行赏,胤祺于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三月和四哥胤禛、七弟胤祐、八弟胤禩一起被封为"多罗贝勒"。在之前的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闰三月,康熙帝给胤祺正式举行了大婚典礼,迎娶了嫡福晋,从这一年起,胤祺便不再和祖母一同居住在宁寿宫,而是分府出宫,搬到了朝阳门内烧酒胡同中的府邸居住了。

在后世的野史和民间传说中,胤祺在出征噶尔丹时,于"昭莫多之战"中身先士卒、冲锋在前,立下了不小的战功,这也是康熙帝欣赏他的原因之所在。但胤祺在战斗中不慎被敌军伤了面部,留下了非常明显的伤痕,因此,胤祺在缺少文化知识的硬伤之外,又增添了外貌破相、不符合"人君穆穆之尊"的要求,这是他将来主动退出了"九子夺嫡"争斗的主要原因之一。不过这件事只是野史和传说,史书上没有记载。

因为有文化素质不高以及容貌破相这两个劣势,所以在康熙末年的"九子夺嫡"中,排行第五的胤祺出乎意料地没有参与到皇子们的相互争斗中去,即使自己的同母弟胤禟全身心地投入协助八哥胤禩谋取储位,胤祺也没有过多地和胤禟有接触,只是保持着礼仪上的往来而已,前后持续了十多年的康熙朝夺嫡斗争,自始至终也没有出现过胤祺的的身影。而这种大异于其他心机深沉的兄弟、对于争权夺利毫无兴趣的态度,使得康熙帝乃至于夺嫡斗争中的四哥胤禛(还有其他兄弟)对胤祺赞许不已,兄弟们都没有将胤祺作为自己争夺储位时的威胁,这是胤祺的幸运,也是他的福气。

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一废太子然后又复立胤礽为太子的康熙帝同时册立年长的三个皇子为亲王,其中皇三子胤祉为诚亲王,皇四子胤禛为雍亲王,皇五子胤祺为恒亲王,这也是在康熙帝生前就得封亲王爵位的三位皇子。而胤祉是因为编书有功,先后主持编纂了《律历渊源》、《古今图书集成》两部文献巨著,受到了康熙帝高度赞誉;胤禛则是因为兢兢业业为康熙帝办差,同时在一废太子之事中坚定立场,维护皇室稳定而得到了康熙帝青睐;这是他们两人得以封亲王的主要原因(也有排行居长的因素,康熙帝以封年长皇子为亲王来牵制复立后的皇太子胤礽)。但是胤祺在之前从来没有什么特别的功劳和成就(昭莫多之战的战功可以算一个,但不是重要因素),他能够被封王,完全是因为他自始至终的谦逊、低调、平稳、温和的品行和性格,康熙帝在生前多次赞誉胤祺"心性甚善,为人敦厚",是个老实厚道人。也正因为胤祺的"老实厚道",所以才被康熙帝晋封为亲王,以他作为榜样,让那些削减了脑袋争夺权力、彼此攻讦的儿子们好好看看,老实人不争不抢、忠孝友悌,一样可以得到丰厚的回报和福运。

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康熙帝再度废黜皇太子胤礽,而在办理胤礽党羽讬合齐的"父子贪赃不法案"中,胤祺和兄弟们(胤祉、胤禛、胤祐)参与对案件的审讯和处理,并有着重要的功劳,所以在结案后被康熙帝赐银五千两,并册立他的长子弘昇为恒亲王世子以示表彰。

在康熙帝晚年,胤祺位高而权不重,被康熙帝授命办理一些隆重但不怎么紧要的差事,如祭祀皇陵、主持拜祭去世的重臣、送迎出征大军等。

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十二月初,抚育了胤祺整个少年时期的祖母仁宪皇太后病危,胤祺五内俱焚、急忙赴宁寿宫侍疾于祖母榻前,连日不眠不休。之后,他对身患疾病但同样心急如焚赶来探视的康熙帝泣奏:"臣自幼蒙皇太后祖母养育,今皇父圣体违和,宁寿宫一应事物,臣可料理,皇父安心。"康熙帝虽然赞许胤祺的孝心,但是儒家礼法之下,还是不能让儿子代替自己侍奉嫡母病情,以免让外人议论,于是回复胤祺说:"我尚在,汝何可代理?朕务期躬尽典礼,以尽孝道耳,汝可随侍在此,听候差使也。"

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十二月初六,仁宪皇太后驾崩,年七十七,悲痛欲绝的胤祺随皇父康熙帝一起,恪尽孝道,穿重孝居住在苍震门内,为祖母致哀,并时时至宁寿宫奠酒致祭,尽了孙儿的孝心。

之后几年,作为康熙帝诸子中年齿较长者,胤祺多次被皇父委派赐祭、谒陵等礼仪隆重且无关军国大事的差事,如给已故大学士李光地赐祭并赠茶酒,给病故的宗室镇国国公吞珠赐鞍马、白银;迎阵亡的西安将军额伦特灵柩回京等纯礼仪性事务,同时,胤祺还和兄弟们轮流担任年节四时(清明、中元、冬至、岁暮)至东陵行祭礼的任务。总体来说差事不少,但是没什么特别重要的,这也是康熙帝考虑到胤祺文化素质不高,怕他处理不了更复杂的政务,所以才如此安排的原因。

康熙六十一年(17222年)十一月初,康熙帝在畅春园居住时患病,无法亲自履行冬至之日(即十一月初九)到南郊天坛斋戒祭天的责任,所以委派皇四子雍亲王胤禛代替自己去天坛斋所虔诚斋戒,主持随后的祭天仪式以及后续一系列典礼。同样,皇五子恒亲王胤祺也被康熙帝委派代替自己前往遵化东陵,行冬至祭陵大礼。

康熙六十一年(17222年)十一月十三凌晨,康熙帝的病情突然开始恶化,自觉大限已到的他立即命人前往天坛,急召皇四子胤禛前来畅春园,同时派出使者以"六百里加急"的方式前往东陵召还皇五子胤祺。而在京的其他皇子,以皇三子胤祉为首(皇长子胤禔已被圈禁、皇次子废太子胤礽也被废黜软禁,不能前来),全部被召唤到康熙帝的寝宫侍疾,其中胤祉、胤祐(皇七子)、胤禩、胤禟、胤䄉、胤裪(皇十二子)、胤祥及步军统领兼理藩院尚书隆科多在寝宫内侍候;胤禑(皇十五子)、胤禄(皇十六子)、胤礼(皇十七子)、胤祎(皇二十子)在寝宫外的暖阁候旨,更小的几个皇子则由各自生母或乳母带着在自己的居所等候旨意。

当天巳时(约上午十点),皇四子胤禛从天坛紧急赶到畅春园,而皇五子胤祺因为路途实在遥远,此时虽然已经接到急报、在往回赶路途中,但暂时还未到达。就在胤祺马不停蹄紧急往回赶的时候,康熙六十一年(17222年)十一月十三戌时(大约晚上八点),康熙帝在命隆科多对诸皇子留下了"雍亲王皇四子胤禛,人品贵重,深肖朕躬,必能克承大统。著继朕登基,即皇帝位,即遵舆制,持服二十七日,释服布告中外,咸使闻知。"的遗诏后,在畅春园驾崩,年六十九岁。

就这样,胤祺的四哥胤禛奉皇父康熙帝遗诏,于畅春园承袭大统,成为清朝第三代皇帝(入关后),即清世宗雍正帝。当胤祺赶回畅春园时,他的皇父康熙帝已经驾崩,而四哥胤禛也成为了新的皇帝。

雍正帝正式继位后,出于避讳的目的,下诏让自己所有的兄弟都将名字中的"胤"改为"允",所以胤祺也改名为"允祺"。

雍正帝在"九子夺嫡"的争斗中中获胜,成为新的天下至尊后,立即展开了对往日政敌们的打击,其中在夺嫡时对他威胁最大的八爷党成员、九弟允禟在雍正元年(1723年)初被发配西宁军前效力,十弟允䄉夺爵拘禁,同母的十四弟允禵则被赶到景陵(康熙帝陵寝)守陵。虽然最大的政敌八弟允禩起初被授予"总理王大臣",封爵"廉亲王",但这不过是雍正帝欲擒故纵的手段,意在稳住对方,待皇权稳固、大权在握后再收拾他。

而当年曾经为了争宠得罪过自己生母德妃乌雅氏的宜妃郭络罗氏(即允祺、允禟生母),雍正帝毫不客气地在即位后不久就展开了报复,故意在晋封康熙帝诸妃嫔时选择性将宜妃排除在外,当时位份较高的康熙帝遗孀中,除了宜妃以外,都得到了"皇贵太妃、皇太妃"的头衔,只有宜妃什么名号也没有,只是"皇考宜妃"而已,这让曾经的康熙帝宠妃、宜妃郭络罗氏丢尽了脸面。

不过,虽然雍正帝对和自己争位的诸兄弟进行了毫不留情的打击和迫害,但是对那些没有威胁、低调平和、谦逊敦厚的兄弟们则多加赏赐和厚待,以显示自己的‘恩泽",其中五弟恒亲王允祺因为一贯以来的低调、温和、老实厚道而得到雍正帝的尊重和厚待,非但没有因为他是宜妃的儿子、允禟的兄长而找他的麻烦,相反还委以重任,让他以宗室尊长的身份主持每年的四时祭陵、监管皇室工程、负责管理宗学等事务(都是礼仪隆重的场面差事),这和被雍正帝打击迫害的允禩、允禟、允䄉、允禵等兄弟形成了鲜明对比。

雍正四年(1726年)正月,已经稳固了皇权的雍正帝对当年夺嫡的对手们实施了最后的惩罚:允禩、允禟被削去一切官爵、夺黄带子、宗人府除名,禁锢终身;允䄉、允禵则夺爵拘禁。然后,雍正帝命允禩、允禟改名。不知出于什么目的,主持给他们改名之事的,居然是恒亲王允祺,也许,这是雍正帝在考验五弟对自己的忠心,再也许,雍正帝这么做是恶心一把允禟(及宜妃郭络罗氏),让他的亲哥哥给他改名以示羞辱。

允祺收到雍正帝的谕旨后,为了表示对皇兄的彻底臣服,同时也是和弟弟撇清关系(很无奈,但没办法,兄弟中总得保一个),老老实实地按照雍正帝的意思给弟弟改了名字,叫"塞思黑"(不是流传很广的"狗"的意思,而是"讨厌、厌烦"的含义)。另一边,在雍正帝的逼迫下,允禩也改名为"阿其那"(并不是"猪"的意思,而是"可恨"的含义)。

在雍正帝的残酷打击下,允禩、允禟被各自圈禁在监所,备受折磨,雍正四年(1726年)七月,允禟病逝于保定监所,九月,允禩在京师宗人府监所内去世,短短两个月内,雍正帝就将当年夺嫡的最大对手彻底清除,不留遗患。

对于臣服于自己,并且低调内敛、谦逊温和的五弟允祺,雍正帝还是表示出了相当宽厚大度的态度,不因他是允禟的亲兄而区别对待,而是给予了极高的礼遇。同时,出于尊重允祺的目的,雍正帝早在雍正元年(1723年)六月,就安排其生母宜妃郭络罗氏出宫到允祺的恒亲王府居住,这样也好安抚允祺,不让他以为自己会不念亲情、株连母子兄弟(宜妃在恒亲王府居住了十多年,于雍正十一年(1733年)寿终正寝,这个时候,她的大儿子允祺已经去世一年多了)。

处理了允禟之后,雍正帝依旧对允祺尊崇重用,待遇优厚,让他负责主持"熟门熟路"的祭陵、监工、督学等隆重且清贵的事务。允祺也很识相知趣,老老实实办差,安安稳稳生活,不该说的不说,不该做的不做,一如既往地保持谦恭内敛的行事风格,将雍正帝交待的差事尽心尽力完成,多次获得了雍正帝的褒奖。

之后雍正帝发起的废黜三哥诚亲王允祉、罢免圈禁总理事务大臣隆科多、赐死川陕总督年羹尧等等政治清算中,允祺都轻轻松松地以旁观者的姿态度过险恶的风波,丝毫没有受到波及。

雍正十年(1732年)闰五月十九,恒亲王允祺和自己的三哥允祉在同一天去世,年五十三岁。但和允祉被废爵、圈禁、降低身后待遇、子孙爵禄减等这些情况相比,允祺一生都是平平安安地度过,身后哀荣备至,雍正帝为其举行了隆重葬礼,赐谥号"温",称‘恒温亲王",同时亲笔题词给他,褒扬五弟"秉性和平、持躬谦谨、颇具乐善之风",并特旨让其子弘晊原等承袭"恒亲王"爵位,不必降等。这样的人生结局和身后尊崇,对不结党、不争储、独善其身、与世无争、谦逊恬淡了一辈子的允祺来说,不啻为最好赞誉和褒奖了。

由网友 小岛知风 提供的答案:

雍正登基后对待昔日的竞争对手,参与争夺皇位的这几位兄弟都是非常严酷,尤其是对老八胤禩和老九胤禟最为残酷,但令人奇怪的是雍正对老九胤禟的同母亲哥哥胤祺却非常不错,而且还经常夸奖胤祺,这确实是让人费解,下面就来说一说雍正为何会对胤祺如此这么不错。

胤祺没有参与争夺皇位,他为人忠厚善良,与雍正兄弟感情深厚,且还没有野心不熟悉汉文化

胤祺是康熙四大妃中最为得宠的宜妃之子,他与老九胤禟都是宜妃所生。不过胤祺与生母宜妃和弟弟胤禟性格却不大相同。

宜妃为人性格有些张扬跋扈,胤禟性格慷慨豪迈,而胤祺却和母亲弟弟完全不同,他的性格沉稳厚道,为人忠厚善良,是康熙诸子中人品最佳的儿子。

这主要在于胤祺自出生之后就并非是有宜妃抚养长大,胤祺出生后最初和他的四哥胤禛也就是雍正一同被交由康熙的第三任皇后孝懿仁皇后佟佳氏抚养,孝懿仁皇后在雍正11岁、胤祺9岁时去世,她去世之后雍正则被康熙交由太子胤礽抚养,而胤祺则被康熙的嫡母仁宪太后博尔济吉特氏抚养。

所以说胤祺童年时代由于与雍正一同被扶养在孝懿仁皇后寝宫之中兄弟之间感情还算很不错。

孝懿仁皇后死后胤祺是被仁宪太后所抚养,这位仁宪太后对胤祺后来成年的性格品行影响很大。

仁宪太后博尔济吉特氏,也就是顺治的孝惠章皇后,她是顺治老妈孝庄文皇后的同族孙女。顺治生前曾册立两位皇后以及追谥了一位皇后,顺治第一任皇后就是孝庄的堂侄女也是仁宪太后的堂姑母博尔济吉特氏。这位博尔济吉特氏性格十分不让人喜欢,奢侈张扬,且还不会来事,因此被顺治废除,史称世祖废后。第二任皇后孝惠章皇后就是后来被康熙尊为仁宪太后的博尔济吉特氏了。

孝惠章皇后13岁时在世祖废后被废一年之后,孝庄为了继续保持博尔济吉特家族的尊贵地位,又让顺治继续和博尔济吉特家组联姻,替他选择了自己的同族孙女辈的她入宫册立为皇后。

顺治册立孝惠章皇后之后其实也并不满意,因为他并不喜欢孝惠章皇后,只是迫于母亲孝庄的压力才册立她为皇后,顺治内心更喜爱的是董鄂妃,所以顺治一直想找理由废掉孝惠章皇后改立董鄂妃为皇后。

在这种情况下,孝惠章皇后最终站到了最后,没有顺治废除,主要就在于她性格善良温和,且为人十分大度宽容,不是善于计较之人。孝惠章皇后品行没得挑剔,心地又是十分善良,顺治想废后都没有理由,她对董鄂妃也是礼敬有加,连董鄂妃都不忍顺治废除她的皇后之位,外加顺治老妈孝庄力挺孝惠章皇后,所以顺治始终没有办法废后。

顺治最终只能在董鄂妃去世后将其追谥为皇后,这就是顺治生前册立的两位皇后以及追谥的一位皇后,顺治的另外一位皇后就是康熙的生母孝康章皇后,而孝康章皇后的名号是康熙继位之后才追谥的名号。

康熙即位时,其祖母孝庄还在世,生母孝康章皇后也在世,嫡母孝惠章皇后也在世,所以康熙继位之初尊祖母孝庄为太皇太后,生母为慈和太后,嫡母为仁宪太后,是双太后两宫并立的局面。

康熙二年(1663年)孝康章皇后去世后,此时清朝皇宫才是由孝庄太皇太后和仁宪太后共同管治后宫。康熙当初册立太子胤礽时就是通过一年对太皇太后和太后做思想工作两人同意才册立的胤礽为太子。

康熙对嫡母仁宪太后是十分孝顺,这也是仁宪太后好人有好报的好结果,因此来说仁宪太后的人品非常不错为人还善良厚道,且心态宽和,所以自幼在她身边长大的胤祺也得到了嫡祖母的影响,长大之后为人善良随和,心态宽和,据史料记载,胤祺为人非常随和,对待宫女太监都没有丝毫皇子架势,还能经常接济贫苦百姓,是康熙诸子中最为善良厚道的人。

除了心性善良之外,胤祺在祖母仁宪太后的影响下对政治和权力都是抱着随缘的心态,没有报着得失之间的心态,政治野心并不高也使得胤祺并未参与康熙诸子争夺皇位之中。

除了没有政治野心,胤祺由于自幼在仁宪太后身边长大,仁宪太后对汉文化并不是十分熟悉,她只通晓蒙古文化和满族文化,所以胤祺也和仁宪太后一样对汉文化知之甚少。

据《清史稿》记载胤祺在9岁时还不会写汉字,不能流畅的阅读儒家经典。而清朝入关之后自顺治始就一直是推崇汉学文化,利用汉学儒家经典治国,尤其是康熙倍加推崇儒家的仁君治国之思想,所以不精通汉文化的缺点也让胤祺失去了继承资格,尽管康熙十分喜爱胤祺,但是他也不能将大位传于胤祺,因此胤祺也自知自己没有资格继承皇位从而也不去参与皇位之争。

所以说胤祺在康熙时期不争不抢,对皇位威胁并不大,外加人还宽厚温和,善良淳厚,以及幼年与雍正共同被养育在孝懿仁皇后宫中的感情,因此雍正继位之后对待胤祺十分亲厚。

胤祺宽厚善良在众兄弟中威望还是很高,虽然雍正对他亲厚,但最后还是恶心了一把

胤祺因为性格宽厚善良,谦恭谨慎还深得父亲康熙喜爱,康熙曾经说过胤祺为人心性在其诸子之中最为善良且为人敦厚。所以胤祺也是康熙在世时诸子中被封亲王爵位的三子之一,康熙在世时仅册封过老三胤祉为诚亲王,老四雍正为雍亲王,老五胤祺为恒亲王三个亲王爵位。

胤祉是因为其为人博学多才,文武双全得到康熙喜爱;雍正则是善于揣摩康熙心思,投康熙之所好而得喜爱;胤祺就是因为其不错的人品和良好的品行得到了康熙喜爱。

当初康熙一废太子时,老八胤禩曾经牵扯其中,被康熙圈禁起来,当时与胤禩关系极好的老九胤禟和老十四胤禵怀揣毒药劝谏父亲康熙为胤禩求情,康熙震怒,当场扇了胤禟一耳光,后来胤禵又为胤禩和胤禟出头顶撞了康熙,更使得康熙大为震怒,拔刀欲当场砍杀胤禵。

在电视剧中这段情节被刻画成了是雍正出面拿手硬挡抓了康熙的刀,其实在真正的历史上挺身而出抱住康熙替胤禵挡刀的并不是胤禵的同母哥哥雍正,而是生性善良宽厚的老五胤祺。

胤祺跪着抱住康熙大腿,一面大哭为胤禟和胤禵求情,一面拉着父亲康熙的手示意父亲有火冲自己发,拿刀往自己身上砍。康熙为此非常感动。

当时的这一场景让康熙感动的确切的说是三个儿子,一个是胤祺一个是胤祺的亲弟弟胤禟另外一个就是他想砍杀的逆子胤禵。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历史上事后康熙查明诅咒镇魇和想收买刺客刺杀胤礽的人是大阿哥胤禔,所以康熙将胤禩放了出来。

在一废太子时,康熙诸子都表现出了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和手足相残想竞争皇位的态度,因此事后康熙心情十分不好,此时看到胤禟和胤禵能为了兄弟胤禩不顾自己震怒,坚持要与胤禩共进退这种患难兄弟情义十分感动,胤祺为了兄弟不顾父亲震怒,抱着父亲想以身代替两个弟弟接受自己的惩罚,这不更是难得的兄弟情义,康熙十分欣慰和感动。

所以这件事后康熙就册封了此前已是贝勒爵位的胤祺为恒亲王,册封之前没有爵位的胤禟和胤禵为贝子。

也是从这件事之后胤祺在康熙诸子之中威望瞬间提升,在众兄弟中包括雍正在内,都对胤祺这般袒护兄弟,重视兄弟情义的人极为钦佩,因此胤祺在众兄弟中威望极高也是使得雍正对他比较亲厚的原因。

不过雍正虽然继位后对胤祺极为亲厚,但是在最后还是恶心了胤祺一把,不过确切的说雍正想恶心的并不是胤祺,而是胤祺的亲弟弟胤禟和母亲宜妃。

胤祺的弟弟胤禟是雍正的政敌弟弟胤禩的忠实追随者,而胤祺的母亲宜妃也因此支持胤禩继位,当雍正继位之后很出胤禟和宜妃意料之外,胤禟对雍正继位表现出不肯臣服,宜妃则是唆使康熙的后宫与雍正作对。

按照清宫规矩皇帝去世后,生前的嫔妃如果生育有儿子且儿子已经成年,就要由儿子接出宫外奉养。没儿子的或者儿子未成年的则由现任皇帝在宁寿宫中奉养其终老。

康熙去世后,宜妃按照规矩搬到了胤祺的恒亲王府居住,还按照清宫规矩,已经出宫的先皇太妃逢年过节都要入宫去向皇帝请安。而宜妃正是在出宫之后联络唆使老三胤祉生母荣妃、老大胤禔生母和老八胤禩的养母惠妃等几位先皇太妃集体不入宫向雍正请安,实际上就是她们都不认可雍正继位,因此雍正对于这些皇太妃们极为不满,尤其是对挑头的宜妃最为反感和厌恶。

因此当雍正在雍正四年(1726年)将老八胤禩和老九胤禟定罪之后冠以恶名"阿其那"和"塞思黑",雍正就派了胤祺去给囚禁在保定的老九胤禟宣旨,让胤祺持圣旨将胤禟革除宗籍,改名为"塞思黑"。

雍正这一招可谓是尽显他的残酷,他故意让胤禟的亲哥哥胤祺给其给恶名,让胤禟和宜妃母子眼睁睁看着哥哥给弟弟改恶名,大儿子给小儿子改恶名,雍正此举就是为了恶心胤禟和宜妃母子。

雍正的安排老实宽厚的胤祺肯定不敢拒绝,而且他也明白此时更不能拒绝雍正,所以他按照雍正的旨意去给亲弟弟胤禟改恶名为"塞思黑"。

胤祺的亲弟弟胤禟和母亲宜妃虽然和雍正结怨很深,但胤祺为人忠厚善良,对母亲和弟弟与雍正的恩怨几乎从不参与,兼之他本身与雍正关系还算不错,而且在奉旨给胤禟改恶名这件事中也彻底表现出了对雍正继位的臣服,因此雍正并没有因为胤禟母子而迁怒于胤祺,在给胤禟改恶名之事后反而更加对胤祺亲厚礼敬。

写在最后

雍正对胤祺的评价非常高,他曾经评价五弟胤祺为"秉性平和,持躬谦谨,有乐善好施之风"。在雍正十年(1732年)胤祺去世时,享年54岁。胤祺去世后雍正亲自为其撰写祭文,还为他立碑勒铭,并给他上谥号为"温"。这也非常符合胤祺生前温和宽厚的性格。

因此来说胤祺自幼与雍正结下了深厚的兄弟感情,外加在嫡祖母仁宪太后的影响下性格温和且没有太高的政治野心,不参与皇位之争,所以胤祺即便母亲和弟弟与雍正结怨极深也没有受到牵连。

在康熙晚年惨烈的皇位之争中,胤祺能保持独善其身,没有参与其中,在雍正继位之后胤祺又能以平和心态对待雍正,这都是受到了他的嫡祖母仁宪太后的影响。胤祺是康熙诸子之中结局比较不错的了。

小岛知风拙见

欢迎四海八方的朋友关注和点评!

由网友 非华说 提供的答案:

雍正的皇位可以说从"腥风血雨"中"摸爬滚打"出来的,越不容易得到的东西越会去珍惜,所以雍正登基以后得失心迫使他对曾经的竞争对手进行了处理。康熙末被圈禁的大阿哥胤禔和废太子胤礽他都派人严密监视。三阿哥胤祉因为和太子关系密切被罚去守陵,十四阿哥胤禵因为质疑雍正皇位的正当性同样被赶去守陵。十阿哥因为手书"雍正新君"被告密遭到了抄家幽禁。九阿哥胤禟被铁链从西北绑回,折磨致死,八阿哥胤禩关起来不到一年就死在牢中。九子夺嫡中只有十三阿哥胤祥一直得到雍正的信任,可惜身兼多职最后积劳成疾累死了。

五阿哥胤祺最为老九胤禟的哥哥却有着不同于弟弟的待遇,不仅没有惩罚一直保持亲王爵位,还被雍正赞扬谦逊乐善。五阿哥胤祺的情况我们从三方面来看:

第一,其实五阿哥其实不算是雍正的竞争对手,因为他并没有参与夺嫡,为人低调,所以最后才有着不错的结局。五阿哥胤祺性格不争,虽然他说康熙年间被封的三位亲王之一,但是一直保持着自己的谦逊。

第二,五阿哥胤祺的性格和他的生长环境关系密切。他的虽然和九阿哥胤禟是一个母亲,但是他却是由顺治的第二任皇后博尔济其特氏抚养长大,这位皇后来自孝庄太后的老家和孝庄有着一定血缘关系。作为顺治的第二任皇后,她是有孝庄做主嫁给顺治的,但是当时顺治和母亲孝庄太后关系不和,一方面因为孝庄和多尔衮的传言,另一方面顺治皇帝喜欢董鄂妃,想要立后遭到了孝庄太后的反对。经历过这些事情都博尔济其特氏一直不愿看到纷争,有一颗谦和的心,在她抚养下长大的胤祺也受她的影响很大。

第三,胤祺在九子夺嫡时期才华不突出,没有党羽派别。胤祺和其他阿哥不同的地方在于博尔济其特氏抚养长大。来自大草原的太后不懂汉语,更不用说经史子集,所以打小的胤祺就没有像其他阿哥一样博学多才更多的是对太后奶奶的陪伴。五阿哥胤祺在十岁的时候才刚刚开始接触汉文化,大多数时间对太后的陪伴也少了和其他阿哥,臣子接触的机会,所以反而给他赢得了一个相对安静的环境。

所以五阿哥胤祺自身性格不争,没有结党,没有争储,用心完成雍正交代的事情,自然不会被雍正打压。

文/红雨说历史

由网友 刚日读史 提供的答案:

允祺又叫胤祺,是康熙的第五子,雍正帝异母弟。

胤祺的母亲的康熙皇帝的宜妃,宜妃在宫中的地位很高,非常受康熙皇帝的宠爱。

在电视剧《康熙微服私访记》中,张国立演的康熙每次私访,带的妃子就是这个邓婕演的宜妃。

宜妃除了生皇五子胤祺之外,还生了皇九子胤禟。 胤祺十分孝顺康熙帝,康熙帝也对这个儿子比较疼爱。

康熙帝曾将避暑山庄的一座府邸赐给胤祺,也就是后世人口中的"老五爷府"。

按说他的地位来看的话,如果要争夺皇位,也是有几分希望的。

可是他好像对皇位不感兴趣,一直没有参与到九子夺嫡之中来。

胤祺在很小的时候就被抱养给了皇太后博尔济吉特氏,这位太后平生鄙视汉人,抵制汉文化,规定允祺不话学汉文化,所以他的知识和眼界、胸怀都不如其他兄弟。

博尔济吉特氏又是个与世无争的人,胤祺被养在她的身边,性子也受到博尔济吉特氏的影响。

当时康熙对允祺的评价是"心性甚善,为人淳厚",他最大的特点就是为人忠厚老实,安分守己。

康熙三十五年,允祺随康熙出征葛尔丹,奉命守卫大营,表现中规中矩。

康熙三十七年三月,被封为"多罗贝勒"。康熙四十七年十月正式册封为和硕恒亲王。

康熙五十六年,太后病重,胤祺劝慰康熙:

"臣自幼蒙皇太后祖母养育。皇父圣体违和,一应事物臣可料理。"康熙:"我在,尔何克代理耶!朕务期躬尽典礼耳。"

康熙五十八年孝惠博尔济吉特氏两周年忌,允祺代康熙致祭行礼。

清史中关于胤祺他的记载很少,但他小时候长得很漂亮,皇太后博尔济吉特氏称赞他"男生女相",可以想见应该是长得比较俊美的。

有人说他以前在领兵打仗时,脸部被敌人的箭射中,后来虽然治好了,但额头留下一个大伤疤,被破了相。所以康熙再怎么喜欢他,也不考虑立他为储君。

这个记载的资料一直没找到,不敢妄定真伪。

在康熙的24个儿子中,有9个是对皇位感兴趣的,分别是大阿哥胤禔、二阿哥太子胤礽、三阿哥胤祉、四阿哥胤禛、八阿哥胤禩、九阿哥胤禟、十阿哥胤俄、十三阿哥胤祥、十四阿哥胤禵

九子夺嫡:

史称"九子夺嫡"。最后的胜利者是四阿哥胤禛。

胤禛登上皇位后,对他的几个竞争对手疯狂打压报复,允褆、胤礽、允祉、胤俄都被幽禁到死,胤禩、胤禟更是雍正的眼中钉、肉中刺,分别被赐名"阿其那"、 "塞思黑",意为猪狗,并被削籍逮捕囚禁

允禩在幽禁期间,受尽折磨而死,允禟以"腹疾卒于幽所",传说是被毒死的。(生在皇室,是幸亦是不幸)

没有参与夺嫡的几个皇子结局都不错。

十三阿哥胤祥是雍正死党,自不必说;五阿哥允祺因为置身事外,一直过得逍遥自在,他于雍正十年闰五月去世,年五十四岁,赐祭葬如典礼,谥曰温,身后妻儿也没有受到清算。

成雍正:

允祺身在皇家,能明哲保身,不问世事,也算是难得的了。

参考资料: 《清史稿》卷八,本纪八 《清椑类钞》第一册

作者:歪眼小史工作室 冯生

由网友 勇战王聊历史 提供的答案:

因为,允祺不是雍正夺嫡的对手。

我们先来说说,为什么康熙晚年,会出现"九子夺嫡"的事。

在中国古代,传统的汉族政权一直实行的"嫡长子继承制"。就是说,皇后生的长子,为皇位第一继承人。皇后没有儿子,就从皇贵妃中选长子。皇贵妃也没有儿子,就从庶妃的儿子中选"长子"。

而清朝(后金)不一样。

努尔哈赤其实也曾想立长子褚英为太子,可是,褚英毛病太多,最后被排除出继位人选。努尔哈赤就让八大和硕贝勒决定"汗位"人选。

努尔哈赤去世后,皇太极(努尔哈赤第八子)受推举袭承汗位。后来,皇太极猝死,满洲贵族会议推举6岁的福临(皇太极的第九子)继位。

而等到顺治福临当皇帝以后,决定不再让满洲贵族会议讨论继位人选问题。最后,在孝庄皇太后的"建议"下,顺治用遗照让8岁的玄烨(康熙)继位。

而玄烨当皇帝以后,之所以在他21岁时就要立1岁的"嫡长子"胤礽为皇帝,有以下几个原因。

第一,结束"争皇位"惹出的混乱,减少内部皇子之间纷争。

第二,当时,正值"三藩叛乱",吴三桂已经打下半壁江山,清朝岌岌可危。康熙怕自己在混乱中突然"阵亡",没有人来继承大统,朝政必然陷入混乱。

第三,也是对皇后赫舍里氏的怀念,和对赫舍里氏家族功绩的肯定。在康熙早年,皇后赫舍里氏的三叔索额图曾协助康熙擒鳌拜。而且,在"平定三藩之乱"的过程中,索额图也在不断地出谋划策。

不过,过早的立太子,实在是欠妥当。而且,满清之前也没有"嫡长子继位"这一说。于是,其他皇子年长之后,肯定会"挖胤礽墙角"。"无情最是帝王家",为了皇位,亲情又算个什么?最终,胤礽这个太子,一当就是37年,期间两度被废,最后再圈禁中度过晚年。

五阿哥允祺也是有夺嫡的实力的,可是后来"破相"了。

五阿哥允祺也很受宠,康熙三十五年,17岁的允祺就能率领正黄旗大营随康熙出征葛尔丹。在康熙三十七年三月,五爷胤祺和四爷胤禛、八爷胤禩一起晋封为"贝勒"。太子复立时(康熙四十八年三月),五爷胤祺、三爷胤祉、四爷胤禛同时被封赐亲王。而且,康熙对允祺的评价也很不错,说他"心性甚善,为人淳厚"。

但是,允祺从小养在孝惠章皇后宫中。孝惠章皇后是一位"秉性淳朴,顾又乏长才"的蒙古女子,允祺在他的养育下,九岁还不会汉文。在才学上,实在是没法跟其他皇子比。

而且,在一次征战中,胤祺的脸不慎被箭划伤,严重破相,形象大受影响。再加上他本人淳厚随和,在太子二次被废以后,他就不参与夺嫡的事。

他不参与夺嫡,也就不是八爷党,当然不是胤禛的死敌。所以,胤禛登基以后,他没有收到牵连。

(文|勇战王聊历史)

由网友 当朝大学士 提供的答案:

雍正皇帝在畅春园即位之后,并没有直接对参与"九子夺嫡"的其他王爷动手。

其实雍正皇帝虽然待人有欠宽和,且略显刻薄,但并不是一位暴君。

作为"九子夺嫡"中雍正的主要对手的皇八子胤禩,雍正登基之后仍旧委以重任。

直到皇八子胤禩阻挠新政,触怒雍正,才被抄家圈禁。

八爷党一干人等都受到了牵连,其中包括皇九子胤禟、皇十子胤䄉。

皇九子胤禟因为始终与胤禩穿着一条裤子,并且心肠歹毒,时常施展阴谋诡计,为难雍正。而且其本身门客众多,是八爷党的小金库。

雍正对待胤禟也是十分狠毒的。将其圈禁之后,身上还要背负铁链,加以械锁。雍正将其改名为爱新觉罗·赛斯黑(爱新觉罗·狗),并且将他的儿子们也都改了名。

雍正口谕:"除下贱饮食,一切笔、墨、床、帐、书、字、便冰一块,汤一盏,亦不得给予。"

此时正值酷暑天,赛斯黑被关押在保定,时常因为枷锁拘束、口干舌燥而昏厥,折腾了三个月便气绝而亡。

对赛斯黑的惩罚是空前的,甚至超过对阿其那(胤禩)的惩罚力度。

赛斯黑下狱,雍正却对其同胞兄弟胤祺十分友好。

允祺为康熙第五子,序齿仅次于雍正。

之所以没有受到牵连,是因为允祺并没有直接参与"九子夺嫡"。

没有对雍正帝形成政治阻碍的他,从小被太皇太后养育,远离政治斗争的他心性甚善,为人敦厚,没有什么歪脑筋。

康熙复立太子之时,被册封为亲王的只有三人:皇三子胤祉(和硕诚亲王)、皇四子胤禛(和硕雍亲王)、皇五子胤祺(和硕恒亲王)。

雍正即位之后,他率先支持,这与自己的同胞弟弟胤禟形成了鲜明对比。

允禟下狱之后,雍正为其改名,这件事情也是由允祉、允祺去办的。

或许有人会说,自己的亲弟弟下狱了,哥哥居然做了雍正的狗腿,真令人不齿。

这里笔者想问的是,难道允禟不因该被下狱嘛?难道真的要让允祺跟雍正对着干,然后将康熙与宜妃的这条血脉彻底中断吗?

"识时务者为俊杰",康熙废太子之后,人人有争储的权力,这是自然。但既然大位已定,允祺听命于新帝,这不是合情合理嘛?

因为允祺人品敦厚,办事可靠,同样也获得了雍正的赏识。

1732年7月10日,清雍正十年闰五月十九日,允祺病逝,时年五十四岁,雍正特意安排以亲王礼下葬。

雍正帝为其立碑,并亲自称赞其"秉性和平"。

这样一位兄弟,雍正为什么要惩罚他呢?

结束语:允祺的一生,贯穿着雍正帝评价的四个字"秉性和平"。康熙在位时其表现良好,是一位好儿子,雍正即位后他又是一位好臣子。这样的人,善终是合情合理的。

【文 / 楚南青史君】

【若有观点,欢迎评论。点赞关注,感激涕零!】

由网友 曾经故事 提供的答案:

这个问题不难回答,研究允祺这人的人生路径,就会发现,和他的所作所为,有非常大的关系:

1,允祺虽说是允禟的亲兄弟,但从小都在孝庄身边儿养着。老人养大的孩子,性格大多敦厚。相反,允禟跟他不是一起长大的,而且异常聪明好动,喜欢发明创造(比如战车),哥俩儿玩不到一起,以至于长大以后也站了不同队伍。

2,允祺性格踏踏实实,同时于储位无害。史书记载,他直到九岁时,都还不会汉文。我们都知道,太子允礽可是个通晓满汉蒙文的学霸,而按照康熙教育储君的标准评判,允祺不可能成为太子竞争者。无争,也就不遭人恨。

3,允祺不仅没有像弟弟允禟一样站在八阿哥党里,还跟允禛(也就是雍正)处的很好:康熙四十七年,康熙得了一场大病,卧床不起,就是三阿哥、四阿哥、五阿哥服侍的。雍正之所以能够继位,一个大原因还是九子夺嫡时他很孝顺,那么我想允禟与他有共同之处。

4,除了以上三点,史书留下的五阿哥还挺正直的:康熙五十一年,朝中发生了一件贪污案,主犯是依附于太子的託合齐父子。而负责办理这件案子的人,其中就包含了允禛、允祺。

那么总结一下吧,允祺得到善待的原因是:1,性格老实。2,没参与夺嫡。3,跟雍正很合拍。

由网友 丫丫说史 提供的答案:

雍正登基后除掉所有夺嫡对手,为何却善待允禟亲兄五阿哥允祺?其实雍正不是唯独善待五阿哥允祺,而是对于雍正登基后没有威胁的皇子,雍正都算是比较好的待遇对待的。雍正除掉的夺嫡对手基本上都是手握权力,想要当皇帝夺皇位的皇子。

那么当时的九子夺嫡都有哪九子呢?大阿哥爱新觉罗·胤禔、二阿哥爱新觉罗·胤礽、三阿哥爱新觉罗·胤祉、四阿哥爱新觉罗·胤禛、八阿哥爱新觉罗·胤禩、九阿哥胤禟、十阿哥爱新觉罗·胤䄉、十三阿哥爱新觉罗·胤祥、十四阿哥爱新觉罗·胤禵,从九子夺嫡的阿哥名单中可以看出,五阿哥、六阿哥、七阿哥是没有参与夺嫡的,所以雍正登基后自然也不会难为这些人了。只是对和参与夺嫡的走的近的进行了简单的处罚。

那么五阿哥为什么没有参与夺嫡呢?五阿哥据说长相很好,而且也是康熙比较喜欢的儿子,据说康熙外出私访,及出战打仗都会带着五阿哥。而且在康熙所有的儿子中,康熙只封了三个儿子当亲王,就是三阿哥、四阿哥、五阿哥。这其中只有五阿哥是凭着自己的真实本领当上亲王的,他有赫赫战功,也对下边的人很好,让所有人都尊重他。所以就是这样,最后他才没有参与夺嫡,因为他的性格太温和了,成大事者,必须要"稳""准""狠",五阿哥打仗是可以的,但是对于治理国家,他却不擅长。

由网友 花中看人生 提供的答案:

之所以雍正登基之后,除掉了所有夺嫡对手,而单单善待了五阿哥允祺。我以为,允祺对雍正没有威胁,也没有利益相争。正因为这样,雍正才对其手下留情!

我们先来认识一下康熙的第五子,五阿哥允祺吧😄!

爱新觉罗·胤祺,也就是后来的允祺。之所以改为"允祺",是胤禛登基之后的年号为"雍正"。各位阿哥为了避嫌,所以"胤"字辈都改成了"允"字辈!

允祺,清康熙皇帝的第五子,雍正帝的同父异母的弟弟。康熙十八年己未十二月初四日申时生,郭络罗氏即宜妃出。

说到这个宜妃,大家都应该耳熟能详。他就是张国立、邓婕老师饰演的《康熙微服私访》里的那个宜妃。

你看她当年多受康熙的宠爱,自然他儿子允祺的地位也错不了。

康熙四十八年三月,康熙皇帝复立太子胤礽,同时胤祺、胤祉、胤禛被封赐亲王。你看,这是多大的信任和器重。康熙皇帝那么多的儿子,仅仅只有这四位阿哥获此封号!

同年十月二十一日,允祺又被正式册封为"和硕恒亲王"。康熙五十一年,在再度废太子的"讬合齐父子贪赃不法案"中,胤祺、胤祉、胤禛、胤祐都起到重要作用,各得赐银5000两,封其子弘昇为世子。

由此可见,允祺在能力上也不输于其他的阿哥们!就是这样的一个人,在那场轰轰烈烈的"九王夺嫡"之争中,他聪明地选择了静观其变。而且雍正在登基之后,也在很长一段时间中暗地里考察了他很久。确认允祺没有夺嫡争宠之心,也就安然的放过他了!

部分文章源于互联网收集,不代表默子网络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html369.cn/344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