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网友 聪慧帆船ph 提供的答案:
最难忘的年俗
至今仍清楚地记得:小学高年级时代,能帮家里干些零活了。每到年前二天时,老娘总让我到村外砍些柏树枝回来,放在院子闪。年初一早上,天还不亮就叫我起床,将一个火盆摆在院中央,让柏树枝在火盆燃起熊熊火苗。
我问起为什么?妈妈告诉此:传说九头鳥被猎人射掉一个头,可此鸟仍在空中飞翔,哀鸣着!它脖子滴下的血,滴到谁家院子中,必有大难!
此鸟就怕红火光!
儿时听到这些话虽也半信半疑,仍按照长辈的话去作了。而且也非常认真!算是对妈妈的心里安慰!
传说无需考证!长辈高兴就好!
由网友 山野文香 提供的答案:
年俗,是一种古老的传统。年俗也好,年味也行,都是古人传承到今天的一种节日习俗。
现在越来越没有年味了,是什么原因呢?不好评价。
想当年,物质基础不甚好,人们穷的冬天穿不上棉衣裳,净吃窝窝头过日子。每逢过年,那叫一个高兴。
交到腊月门子上,先是喝碗腊八粥,黏糊糊的甜甜的。这碗腊八粥,并不是所有的孩子都能喝上,只是父母亲心灵手巧的,家里积攒下一点黏米的,留下几颗红枣的家庭,还要用糖票称上一斤半斤的红糖,才有口福享用"腊八粥",像现在的莲子、薏米、红豆、糯米等高档的食材根本到不了普通百姓家,因此,有一半以上的家庭,只是在口头上咋呼"腊八粥"其实捞不着喝一碗。
过了"腊八节"就算小年热闹,腊月二十三,灶王爷上天,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那时虽然穷,庄户人家对待祭祀神灵,还是很将就的,愣是把省下来的白面,匀一点出来,吃顿饺子,供奉果品,已是小年来了,大年夜就快到了的意思。
腊月20以后,就是赶年集得日子,1、6;2、7;3、8;逢五排十,这时周围村庄赶年集的日子,小孩子背的滚瓜烂熟。轮流去赶集,听鞭炮,看热闹。有时,也在萝卜丸子锅跟前,转上几遭,无奈,口袋里没有蹦子,干咽唾沫,老不着丸子汤喝!
最有成就感的就是,挤在鞭炮市,捡拾哑炮,回家鼓捣着放。一个中午能捡拾两口袋,省了大人的钱。
最难往怀的是,一顿丰盛的年夜饭,刚吃到一半,谗言欲滴,大快朵颐,忽然,歌声响起,小伙伴们已经集合再一起唱歌了,自己还在吃饭。于是。胡乱扒几口饭,扔下筷子,飞速加入儿童游戏大军,满村疯跑。
总之,平穷也是财富,也是一种人生经历。最难忘的是家乡纯真的人性,纯正的年夜饭,地道的家乡豆腐,炸丸子、蒸年糕,冷猪头冻,摊米煎饼。大人们洗的手通红,贴对联,操持着供奉神灵,虔诚的叩拜,祈求神灵保佑,日子过得一年更比一年好。
由网友 四海一家75063438 提供的答案:
年前就开始做灯笼,杀猪,写春联,买鞭炮,做新衣服,最难忘的是买布做新衣服。和妈妈到供销社拿布票,买七尺布做一身过去的面窄,花色自己挑,过去的小碎花很好看,但我喜欢素雅的小花布。买回来妈妈给量好,裁剪好,女孩是花上衣蓝裤子,男孩是一身蓝。然后就等初一早上穿好 ,去拜年。[大笑]
由网友 无声快乐老太 提供的答案:
我最难忘的是尖尖饭,就是一个大盆里,都是玉米饭,装的尖尖的上面插芝麻杆儿意思是,芝麻开花节节高,这个饭要吃到正月十五,每天煮点儿,和别的饭搭着吃,这个叫金饭碗,尤其是有小孩的和年轻,不要吃这个饭,我吃着金饭碗,挣的金钱,寓言很好,要吃到正月十五,过了正月十五,春节就慢慢的变淡了,盼着过 2 月 2 了
由网友 邱阿姨在头条 提供的答案:
杀猪,记得小时候,每家每户都有至少一头猪要杀,屠夫很忙,要提前约好。因为一个村子只有一个屠夫 。杀猪都是在大厅堂,5、6个壮汉帮忙抓,把猪用绳子捆起来,先要准备一个很大的圆木盆装猪血 ,每家每户都分得到一碗猪血 。猪被宰杀时,发出一声声的嗷叫声 ,也忙坏了村子里的小孩们,大大小小的孩子跟在屁股后面 ,力气大点的,就想方设法挤到屠夫的身边去 ,幸运的就可以现场吃到屠夫给他的一小块"熟肉" 。没吃到的也没关系 ,因为快过年了,总会有肉吃的。 除了杀猪之外,还要开始做灯笼,买鞭炮写春联,做新衣服 。印象最深刻的就是跟妈妈到县城百货商店去扯布,做新衣服 。妈妈最喜欢买削价的布料。百货商店的柜台很高 ,柜台里面卖布的阿姨很神气,那是我小时候心中羡慕不已的地方 。除了做衣服,还有炒豆子,炒花生,做麦芽糖,做冻米糖 。最盼望的就是除夕晚上的压岁钱,我四毛,姐姐六毛,姐姐做的事比我多,压岁钱比我多两毛 。大年初一穿上新衣服,新鞋子高高兴兴的去串门。最重要的过年这几天,不管小孩子做错了什么事,都不会挨打挨骂 。
由网友 塔松林 提供的答案:
(声明原创)
少年时代过年,要杀猪,使年过得很丰盛;然后家家户户贴春联;到除夕夜,要放鞭炮,吃水饺!大年初一一大早要去长辈家里拜年!在这些古老的传统文化中,我最难忘的是,有一年我写的春联,至今还记忆犹新:敢上九天揽行月,敢下五洋捉王鳖!哈哈!真的很有气魄!!
部分文章源于互联网收集,不代表默子网络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html369.cn/342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