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多少人把自己活成了:聚会不参加、逛街一个人、周末过节就想宅在家的样子?

由网友 素老三 提供的答案:

我就是这样的人,不参加聚会,做什么事情都是独来独往。逢年过节哪也不去,就自己在家过节。这样的日子特别舒服。

我年轻时候,是个喜欢聚会的人,但是,聚会散场之后,那种繁华落尽的感觉,很让我心里惆怅。这种感觉,会持续很长时间。

聚会,浪费时间,浪费金钱。年轻时候,为了聚会,我是又洗澡,又买衣服,又梳头。据我妹妹说,我那时候为了晚上的聚会,早晨就开始准备,上午洗澡,下午梳头。我能在镜子前坐好几个小时,梳辫子。我那时候是长头发。

这一下午,我会换很多发型,选一款最独特的发型,再配上漂亮的衣服,又掸花露水,又涂指甲油。那时候,百货公司卖的香水也就是花露水。

我当时可傻了,把花露水掸到手臂上,不知道在哪听说的,香水会顺着血管流遍全身——我听信了,结果,大夏天,就这么满身花露水地骑着单车,去江边参加朋友们的聚会。

江水一暴晒,我的皮肤一下子过敏了,长了很多小红点。痒得很,挠破了,结痂,好了之后,一遇到太阳,又会犯病。每次都是这样的循环,好了犯,犯了好。

直到现在,我夏天出门,要穿长袖,要打伞,要戴口罩,要戴墨镜,要戴帽子,全副武装,保护自己的皮肤不被太阳晒过敏。

这就是我臭美的结果。浪费了时间,浪费了金钱,还把自己闹出病来。

三十多岁的时候,我又有一阵子特别热衷于聚会。那时我来到这座小城,做了记者,把聚会当成结识各类人物的机会吧,于是,呼朋引伴,基本上一周最少两次聚会,大家都AA制。

聚会的结果是什么呢?身心俱疲,经常喝醉,自怜自叹,醉后做的傻事囧事层出不穷。大约十多年前,我都四十来岁了,还跟朋友们出去喝酒。

有一天晚上,参加聚会回来,喝多了,吐在出租车上,被各种嫌弃,后来给了钱平事。还有一次,喝多了,吐在楼道里,第二天下楼遛狗,我还骂呢,谁这么不讲究,吐在楼道里,也不收拾?

后来,我的后脖子嗖嗖地冒凉风,我想起来了,是我吐的,灰溜溜地赶紧回家找工具,收拾秽物。

还有一次,我喝多了,儿子从他的房间里出来,一脸厌恶和不屑。我彻底酒醒了。还有一次,喝多了,像得了一场大感冒,难受了足足七天。我彻底决定戒酒。

但是,戒酒不是那么好戒的,只有远离聚会,才能戒酒。尤其是多人的那种聚会,东北人,最容易互相敬酒,很容易喝多。于是,我开始拒绝聚会。

我是在家工作,只要手机设置成无声,我不接任何人的电话,我就可以做到不去参加聚会。时间长了,朋友们也不叫我了,我也落得清净。虽然,偶尔会有孤单寂寞的感觉。

一旦孤单寂寞,我就找书看,或者追剧,这点孤单寂寞,也就消失了。其实,众人在一起聚会,也会孤单寂寞,尤其散场之后,那种孤单寂寞更深。

我不再参加聚会之后,反倒散场的那种悲凉没有了。渐渐地,我反倒享受没有聚会,被人遗忘的日子。

对于逛街买衣服,我现在都是一个人去。以前,我跟我姐姐去逛街,跟我妹妹去逛街,跟男友去逛街,跟女友去逛街,但是,都不是愉快的经历。

我是个比较另类的人,我穿衣服,不是给别人看,是给我自己看的。我自己穿着舒服,我自己看着顺眼,我就会买。我不在乎这件衣服的颜色是否适合我的年龄,我也不在乎这件衣服的质地不高档,我只要两个字:喜欢。

只要我喜欢,我就会把衣服买回来,只要我不喜欢,就算是别人送给我的衣服,就算是质量非常好,价格非常昂贵的衣服,我最后也都放到垃圾桶旁边,送人了。

我是一个个性比较突出的人,活得比较自我。我跟同伴一起买衣服,多数时候累得够呛,花了车费,花了饭费,还没买上衣服。朋友们总认为我选择的衣服不好看,总把他们喜欢的衣服,费尽唇舌地推荐给我,这件事,渐渐地让我很反感。

再后来,我想逛街,我抬腿就走,再也不呼朋引伴了。到了商场,喜欢什么,讲价就买。价格没下来,再喜欢也不买,走人。喜欢的东西重要,自己挣的钱也重要。

可如果跟朋友一起来,为了面子,经常不怎么讲价,就把衣服买回来了。这不值当。

其实,自己逛街是一件很美好的事情,不用迁就对方的情绪,也不用陪着对方逛街。自己逛街,喜欢去哪里,就去哪里,喜欢跟店员聊天,就可以坐在小店的台阶上,拥有一个愉快的午后。

自己逛街,还能淘到很别致的饰物。我曾经在一个摊子上,淘到一个特别漂亮的镯子,是木头的,涂了深色的底色,上面绘了蓝色和白色的花朵。那个好看呢,我戴在手腕上,就从心底发出喜悦。10元钱买下来了,真是开心极了。

这枚镯子,我戴着它征战了很多地方,陪着我走过许多城市,见过很多牛人。这枚镯子配着我的旗袍,最好看。可惜,前年吧,我收拾东西,镯子一下子碰到地上,竟然摔成两半。

木头的镯子,怎么也会摔碎呢?我百思不得其解,后来想,可能是缘分尽了。

周末是我最喜欢的日子。因为我是居家办公,所以,没有周末。不过,过日子也需要一点点仪式感的。周末这天,我会相应地减少一点工作量,早点结束一天的工作。

周末的午后,我开始大扫除。打扫房间,对我来说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把脏乱的房间收拾得整洁,是很喜悦的。我尤其喜欢扔东西,把不用的东西扔掉,心情瞬间好了很多,好像减掉了身体上多余的肥肉一样痛快。

周末的晚上,我会给自己包顿饺子,找个喜欢的剧,一下子追上五集八集,很过瘾呢。如果没有找到好看的剧,我就找一本喜欢看的书,一个周末,能看半本书,特别过瘾。

有时候周末,儿子打来电话,要来看我,我说,我没啥好看的,你们去看你岳父岳母吧,我自己有节目。儿子有一次说:"妈,你不想我呀?"我说:"跟你过二十多年了,可下你离开我了,一点都不想啊。"说完,我们母子哈哈大笑。

说不想,是假的。但是,相见不如怀念,就这样分开,自己过自己的生活,挺好。大约一个月吧,我会找一个小店,跟儿子儿媳吃点美食,聊聊天,饭后,各自回归各自的生活,互相不影响。

去年过年,我原本要自己过年,我准备的饭菜很简单,过年的时候,准备炖个肘子肉,做个鱼,年年有余吗,这就可以了。家里有陈年的老酒,年夜饭,自己斟上半两小酒,自斟自饮,多美好啊。

结果,我儿子儿媳来了。两个菜肯定是不行了,我只好又做了四个菜。年轻人干活我也嫌他们慢,都要我自己手到。就一个字,累。那么多美味,我都没吃出香来。

当时我还纳闷呢,自己做得不好吃?儿子他们走了之后,初一早晨我起来,把剩菜剩饭热一热,吃的时候惊叹,人间美味啊。为何昨日感觉不到好吃呢?就是因为累,因为忙碌。

今年我想好了,过年我一个人过,做自己喜欢吃的菜,喝自己喜欢喝的酒。听自己喜欢听的音乐,看自己喜欢看的剧,阅读自己喜欢的书,买自己喜欢的玫瑰。做一切自己喜欢做的事情,过自己喜欢过的生活!

我是素老三,喜欢我的文章,请帮我 点赞,评论。谢谢!

由网友 楼兰餐厅老王 提供的答案:

一同事,财务男,此人身形高大,1975年属兔人,现年46岁,知青子女,1996年返沪。他的周末几乎就是:世界那么大,我就待在家。不过业余爱好会去钓鱼,但是低频率。

他的貌相,我就不形容了,可以告诉大家的是,他几乎就和知名主持人李湘的第二任老公王岳伦一样,相当神似,最起码是同一类气质。

其人住在上海宝山区,深居简出,但也不是大门不出二门不迈,他烟瘾极大,从不聚会,不逛街,不发圈,晚上节食,不说废话。

平时周末就在家做吃的,周末天气好,他很可能会开车去江苏钓鱼,也是一个人,就像个独行侠,享受着自己周末时光。

平时上班,你很少见到开心地笑,一般平时最多呵呵两声,眉头常皱,紧锁眉头,这习惯已经形成他自己自然的表情,因为已经成了习惯。

这个人有点画画天赋,自己的社交账号头像,就是自己画自己,是简笔画,而且是戴副眼镜后的紧皱眉头,寥寥数笔,线条简单,但很是传神。

在上海25年,尤其是他本人结婚后,除了上班,平时不出来,休息就待在家里喝两杯,难得驾车出去钓钓鱼,也难得遇到什么人能多说几句话,这可能跟他脱离了以往的朋友圈有莫大关系。

他语言表达方式还是有新疆味儿,至今上海话说得也不是彻底标准,他周末一般不出来,就是买买菜,做做饭,甚至网购新疆的羊肉做手抓饭。

其父母是支援新疆的知青,确切的说母亲是上海人,父亲是河北石家庄人。他自己在21岁的时候就结婚了,结婚就在上海,老婆是在新疆认识的,是到新疆务农的山东莱阳人子女。

他曾经跟我讲过,20岁以前跟随父母到过上海很多次,住到外婆家浦西老弄堂的房子,真是不习惯,甚至说有一年冬季父母让他从库尔勒到上海陪外公外婆过年,他晚上睡在阁楼上,浑身不自在,时刻都想回新疆。

甚至20多岁结婚后来到上海,每年都要回几次新疆,他自己说那就是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但随着自己孩子长大,在上海上了小学中学大学,他自己慢慢潜下心不再跑出去玩了,还是接受了人生的安排。

由于早年,我也在新疆待过五年,又成为同事,还是有很多话题的,他说当年返城是他母亲的意思,现在他的母亲并不在上海,而是和她爸爸居住在河北,其哥哥早就移民国外,一个妹妹从乌鲁木齐考到上海后,也不在国内,她就是一个人呆在上海,继承了外婆的老房子。

他们举家离开新疆返程后,他自己本来是抵触的,我问他现在回来后悔吧,他还是呵呵一笑,似乎是说年轻的时候身不由己,当真正离开自己成长的地方,这种感受真的难以言表。

在上海的25年他也做过各类工作,考了会计初级证书,考了人事证,真是公务员也考过,也做过酒水销售和KTV领班,最后还是做了财务工作。

可能是从前经历丰富,他基本上不怎么叙述从前在上海的工作经历,到点上班,到点下班,身上总有一种西部风格,喜欢穿牛仔服配宽头高跟的皮鞋,看起来像个靴子,即便是大夏天也喜欢这样穿着。

他这个人还是挺有意思的,不喜欢乘坐交通工具,以前上班喜欢骑机动车,还是那种加气的摩托车,不过近几年在上海这种车子已经淘汰了,他接着买了一辆踏板摩托车,还想买一辆黄牌的摩托车,自家的别克车他不开,觉得没西部味道。

他的社交账号圈子几乎是空白,但不是三天半年可见,一只手的数量,一滑到底,就能看到他2014年后到2016年发的东西,此后再也没发过,就是钓鱼和周末在家做饭图,而且还是做的拉条子和手煮饭,和海派饮食格格不入。

除了公司年会,他几乎不参加任何饭局,下班就走,因为骑着机动车离家比较远,后来再也没有人叫他一块组局吃饭,他自己从来不逛街,办公室的人隔三差五就有快递,他从来没有。

下了班,轻装上阵,连背包或者单肩包都没有,一溜烟就骑走了,我们看着他,看着他的一身牛仔服佩戴一个头盔的装扮,这味道不是来自西部世界吗。

平时他也很少和同事深入交流,讲到新疆旅游的话题,他也很少有表达,一个人对于熟悉的世界不表达,要么爱的深沉,要么惜字如金。

办公室一女,十一期间慕名到西部旅游,发了很多东西出来,回来后绘声绘色讲述新疆的美景美食和各种,他听了也没说一个字,全程表现出旁观者心态,也没有发表任何见解。

我比他小几岁,感觉自己也变成了聚会不参加,周末待在家,甚至下楼都懒得下的那种,没什么要买的,几乎不会去超市和菜市场,如果路过超市,也只会看看生活必需品,看看酒水专区是不是又有了新的东西。

这其实真的不是社交恐惧症,也不是自闭,也不是被无用社交这种当下的新人生哲学洗了脑。

可能我们不是什么好汉,不需要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我们已经过了这个咋咋呼呼耗费年轻荷尔蒙的时代,当然年轻的时代有无穷的梦想,也不怕折腾,到了一定的年岁自然平平淡淡才是真,最怕就是瞎折腾,因为俩字:心烦。

很多人不想心烦,但周遭会让你心烦,这可能就是一个人的生活方式想去改变了,不想结伴,也没有富余的精力参加聚会,即便参加,也是真真假假,很多人看多了,也就自觉没啥意思了。

不过呢,我觉得人在每个年龄都有会做符合自己年龄的事情,就像有人说年轻不气盛还叫年轻人吗,当然,有精力可以折腾,但到了一定年龄,随着心境不同,想气盛都没了气焰。

所以聚会不参加,周末待在家,其实就是人老了开始收敛的自然表现,说好听点,是沉淀,说不好听点,就是没有了年轻的心气儿再去折腾了,很多人到了一定年龄,那就是:世界那么大,我就待在家。

(记一位非典型的"聚会不参加周末待在家"的返城男同事)

由网友 萍秀9 提供的答案:

我就是这样的。

说真的,我现在同学聚会啊、同事有事聚餐啊等等,我从心里不愿意参加,即使去了,心里也是堵得慌,就觉得相互之间都假情假意的,分开都这么长时间了,真没有什么话跟她们讲,有的好显摆自己的,就听她(他)在那白话,我从心里感到反感。

再不有的就炫耀自己的家庭,炫耀自己的老公和孩子,看到她(他)眉飞色舞的样子,真是感到太可笑了,就害怕别人不知道她如何如何。

我有一个同事就特爱炫耀自己,我记得我们单位晚上有聚会,她穿着一件貂皮大衣去的,我们单位女同事都是结伴而行,因为我回家一趟,在半路与同事会和。

我们会和后大家说说笑笑的一起往酒店走,我对这个同事也没有什么评价,人家不穿着貂呢,我们继续往前走,这个女同事憋不住了,走到我跟前说:老z!你没看到我穿貂啊?怎么不评价评价?我忙说:好看!好看!

其实,真正有能力的人,走到哪里,都不会到处炫耀自己,就是那些一瓶子不满,半瓶子晃荡的人,才会这样做。

所以同学、同事聚会,我现在都不参加,自己在家愿意干啥就干啥,多轻松自在啊!

现在就是逛街,我连我姐姐都不愿意跟她们一起去,自己逛街,想上哪就上哪,愿意溜达多长时间就多长时间,这才真正达到放松心情的目的。

我现在没有宅在家里,每天都到公园里溜达,踢踢腿伸伸懒腰,绕着公园走一圈,心情老好了,这就是我想要的生活,现在感觉非常享受当下的生活,没有什么烦恼事,心情舒畅,吃嘛嘛香。真好!

由网友 低调独行Q 提供的答案:

我感觉现在的自己,就是这样的人:聚会不参加、逛街一个人、周末过节就想宅在家。其实,这样的状态也挺好!

聚会不参加

前些年,自己特别热衷于各种聚会:同学聚会、同事聚会、家庭聚会、闺蜜聚会、朋友聚会、生日聚会、接风聚会、送行聚会、金榜题名聚会、婚丧嫁娶聚会……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慢慢地疏远了这些聚会。特别是最近2年,由于疫情,更是借口取消了很多聚会。以至于现在很多聚会,大家都不太联系我了。

不参加聚会,主要是厌倦了聚会的2个方面。

一是聚会太耽误时间。无论何种聚会,从整装出发,到吃饭聊天,直到最后分手离别,常常要花费大半天时间。

特别是有些人喝酒以后,把车轱辘话没完没了地反复说,真的很耽误时间。

二是聚会时有些人的虚荣攀比令人不爽。聚会时,有些人会滔滔不绝地晒家庭收入、晒家庭幸福、晒自己能行、晒儿女优秀等。

他们只顾自己晒的痛快,只顾显示自己更好,常常是口若悬河、天花乱坠,根本不顾及其他人的感受,还不给其他人留说话的机会。结果叫人心里不舒服,但又不好明确指出。

可能因为自己的时间、收入都很有限,自己的家庭也是普通家庭,没有那么多值得炫耀的资本,所以聚会时会有自卑心理,也就不想去参加聚会分享别人的优越了。

这2方面原因,导致自己参加聚会越来越少了。

逛街一个人

从来都喜欢一个人逛街。因为所有选择都是随着个人意愿,完全不用受制于他人。

大家可能都有这样的体验,陪同逛街的人数越多,买到东西的可能性越小。因为大家的喜好不同、风格不同、品味也不同,所以导致选择的理念也不同。

陪同逛街的人越多,大家七嘴八舌、众说纷纭,一会儿就说得自己没主意了,到最后常常是什么也买不到,无果而返。

所以一个人逛街,我选择的东西都是我最喜欢的,多好啊。

周末过节就想宅在家

以前周末过节,常常是提前就做好了计划,去旅游、去逛街、去看电影、去游乐场玩。

现在周末过节,就想宅在家里。看看书、喝喝茶、做做饭、陪陪老人、唠唠家常、打扫一下卫生、整理一下房间、梳理一下思路。

也可能是自己年纪大了,越来越不喜欢置身喧哗纷扰的热闹场所,而是越来越喜欢享受独处安静的私密空间。

人生可能就是这样,只有到了一定的年龄,才会有不同的心境和感悟。

由网友 山源桃花笑春风 提供的答案:

我就是这样的,喜欢独来独往,早晚一人快步走各一小时半,中午做美食,唱歌,打扫卫生,学英语或吹口琴,看书,玩手机,听周深的歌,想干啥就干啥,没必要呼朋引伴的,避免与人口角和生非,自由自在,行为不受人左右,我的生活我做主,快乐过好每一天

由网友 远山上的白雲 提供的答案:

这样的人一定不在少数。我就是其中的一个。总爱一个人待着。形成这种性格的原因讲起来也许很复杂。平时就喜欢一个人看看书,品品茶,养养花,和朋友下下棋。越是人多热闹的地方越不想去。爱到大自然中和山山水水蓝天白云在一起。散步也喜欢一个人静静地去人少的地方,经常边走边思考着一些人生或社会问题。觉得这样挺享受的,习惯了,不想改变也改变不过来了。再加年龄大了,也更理解了杨绛所说的一个人最好的风景就是内心的淡定和从容,你的世界只属于你自己,跟别人没有关系。

部分文章源于互联网收集,不代表默子网络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html369.cn/341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