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庄太后的姑姑,哲哲大福晋的三个女儿结局如何?_孝庄是哲哲的亲侄女吗?

由网友 存钱找个小哥哥 提供的答案:

顾麟文庄公主生于1625年,1636年与蒙古察哈尔林丹汗之子额尔孔戈洛戈洛依孜结婚,1641年与额公郭勒哲结婚,顺治二年(公元1645年)娶了尔孔果洛二哲的兄弟阿布乃,生下两个孩子,康熙于康熙二年(1663年)去世,公主死后,他的丈夫阿布乃被康熙皇帝囚禁在盛京,14年来,康熙二人的两个儿子试图营救自己的父亲,但被朝廷杀害,押乃被绞死。

古伦经端公主生于1628年,1638年在蒙古科尔沁嫁给了索诺穆的儿子奇达,索母的父亲是不和,不和是哲哲的哥哥,孝庄文皇后,海兰珠的父亲,所以,如果按照世代划分,古伦经端公主其实是契特的表弟,但正如前面所说,两人的结合是在当时的结合中,他并没有什么问题,顺治八年,赤子死了,谷伦靖端公主一直守寡,直到康熙25年(公元1686年)去世。

1634年出生的顾麟永安,1634年生,康熙十一年(公元1672年)与蒙古科尔沁吐什图亲王巴达里亲王之子巴亚西胡朗和巴亚西胡龙结婚,康熙31年公主古伦永安去世。

由网友 雍亲王府 提供的答案:

孝端文皇后哲哲,大清王朝第一位被正式册封的皇后。

清朝的时候,一直将"满蒙联姻"奉为基本的国策,通过婚姻关系的缔结,不仅巩固并发展了满洲人与蒙古人之间的联盟关系,更是为大一统的大清王朝建立后,北方地区的安宁与稳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这项国策也在请朝初年的皇太极和顺治时期达到了最高潮。顺治皇帝先后迎娶了两位出身于蒙古科尔沁部落的皇后,而他本身也是皇太极的蒙古后妃所生;皇太极时期的后宫之中,级别最高、地位最为尊崇的"五宫后妃"更是全部来自于蒙古。

在皇太极的这"五宫后妃"中,居首的便是蒙古科尔沁贝勒莽古思的女儿, 哲哲。

哲哲并不是皇太极的发妻,在他之前,皇太极已经迎娶过两任正室福晋了。

皇太极的第一任正室福晋,也就是皇太极的结发妻子钮祜禄氏,她是努尔哈赤时期"开国五大臣"之一的额亦都的女儿。

明万历三十五年(1607年),在努尔哈赤的主持下,皇太极迎娶了钮祜禄氏。只是钮祜禄氏在明万历四十年(1612年)就去世了,去世时年仅二十岁。

实际上,皇太极在迎娶钮祜禄氏的同时,努尔哈赤将自己的女儿穆库什嫁给了额亦都,他希望通过这样的方式进行联谊以确保当时建州女真内部的团结与稳定。这里特别说一下,这位穆库什公主,正是康熙朝初年四位辅政大臣之一的遏必隆的生母,而在额亦都去世后,穆库什公主由改嫁给了额亦都的儿子图尔格,所以图尔格既是遏必隆的兄长,又是他的"继父"。

皇太极的第二任正室大福晋是乌拉那拉氏,在此之前她是皇太极的侧福晋,钮祜禄氏去世后她被扶正成为正室大福晋,史书称之为继福晋。

乌拉那拉氏是皇太极长子、肃亲王豪格的生母,同时也是努尔哈赤的第四人大妃乌拉那拉·阿巴亥的姑姑,她于明万历三十六年(1608年)嫁给了皇太极。

但是在后金天命八年(1623年)的时候,由于在宫中违规乘轿,并且见到贝勒阿济格没有下轿行礼,于是引得了努尔哈赤的不满,进而勒令其与皇太极离婚并且赶出府上。虽然皇太极登基后金大汗后重新将其迎回,但是自始至终她都没有得到重新的册封,因而她不仅在后宫中没有任何的存在感,就连史书上都对其没有了记载,以至于她在哪一年去世都不为后人所知。

哲哲是在明万历四十二年(1614年)嫁给了皇太极,成为府上的侧福晋,在乌拉那拉氏与皇太极离婚后,成为了皇太极的第三任正室大福晋。

可以说,皇太极的三段婚姻都是彻头彻尾的政治联姻。迎娶发妻钮祜禄氏是为了维系建州女真内部的稳定,迎娶乌拉那拉氏是为了巩固建州女真吞并乌拉部的战果,而迎娶哲哲,目的也是为了更好的建立和发展与蒙古科尔沁部落的关系。

在此之前,努尔哈赤曾三次对科尔沁部,皆大败而归,于是努尔哈赤调整了对科尔沁部落的态度,加上此时漠南蒙古的"共主"林丹汗妄图吞并其他诸部完成统一,这也使得当时的建州女真与蒙古科尔沁部结成同盟,共同应对林丹汗。所以不仅仅是皇太极,包括努尔哈赤在内的众多女真贵族都迎娶了来自科尔沁贵族家的女儿。

就这样,哲哲正式来到了后金,同时也就此登上了大清王朝的历史舞台。

后金天命十一年(1626年),年初努尔哈赤兵败宁远,随后又拖着病体亲征内喀尔喀五部,并在这一年的八月去世。

而在努尔哈赤去世后,皇太极经由"八和硕贝勒"的推选,成为新一任的后金大汗,而哲哲作为皇太极的正室妻子,也就此成为了后金大福晋。

崇德元年(1636年),皇太极正式在盛京称帝,改国号为大清,哲哲毫无争议且实至名归的成为了皇太极的皇太极的中宫皇后。

由于在此之前,不管是在建州女真时期还是在后金时期,最高统治者并不是称呼为"皇帝",而是被尊为"大汗",因而后宫之主也只是被称为"大妃"或者"大福晋",所以清朝的"皇后"便是从皇太极改元称帝后才有的,所以哲哲也就此成为了清朝历史上第一位皇后。

"一姑两侄",共同书写了清朝后宫的一段传奇往事。

皇太极的"五宫后妃",即中宫皇后哲哲,东宫关雎宫宸妃海兰珠,西宫麟趾宫贵妃娜木钟,次东宫衍庆宫淑妃巴特玛璪,次西宫永福宫庄妃布木布泰、即后来的孝庄太后,皆出自与蒙古部落之中。确切说来,这"五宫后妃"也仅仅出自于两个"家庭"。

麟趾宫贵妃和衍庆宫淑妃,在此之前都是林丹汗的妻子,林丹汗败亡青海打草滩之后,她们带领着自己的部众和财产归顺了后金,而皇太极为了更好地控制林丹汗的察哈尔旧部,选择重新迎娶了这二人,并将其纳入到了"五宫后妃"之中。

而另外的三宫后妃则都出自于蒙古科尔沁部落,并且她们是亲姑侄的关系,哲哲是海兰珠和布木布泰亲姑姑,而海兰珠和孝庄则是亲姐妹。

或者大家就有疑问了,既然是政治联姻,迎娶一个就好了,为什么要从这一家一口气迎娶三个女儿回来呢?其实答案很简单,就是为了诞育一个具有科尔沁血统的继承人。

皇太极迎娶哲哲后,一直没有生下儿子,于是在后金天命十年(1625年)的时候,在哲哲怀孕期间,皇太极迎娶了哲哲的亲侄女孝庄为侧福晋,实际上,这个时候孝庄只是哲哲的替补而已。

可是在这之后,哲哲和孝庄只生下了一众公主,并没有诞育皇子,皇太极这才在天聪八年(1634年)迎娶了时年二十六岁并且已经嫁过人的海兰珠,她是哲哲的亲侄女,也是孝庄的亲姐姐。

终于在皇太极改元称帝后的清崇德二年(1637年),海兰珠为皇太极生下了一个儿子,皇太极喜出望外,不仅大赦天下,还将其确立为自己的接班人。皇太极之所以如此,不仅仅是出于他对于宸妃海兰珠的宠爱,也确实是因为他一直以来就想要培养一个具有科尔沁蒙古血统的接班人。

只不过天命不假,这个皇子不满周岁便夭折了,就在其死后的第三天,孝庄也为皇太极皇太极生下了一个儿子,于是皇太极为其取名为"福临",以表达自己此时的心情。

所以从这一点看,顺治皇帝福临的继位既是一种偶然,也是一种必然,因为通过皇太极一系列的婚姻安排来看,单从血统出身来说,福临确实是皇太极心中所想的接班人。

尽管这"一姑两侄"在皇太极的后宫中地位极其尊崇,但是她们并没有仗势、仗权对皇太极的其他后妃进行排挤和欺凌。特别是皇后哲哲,不仅为人宽和,处事公道,尽心平衡后宫间的关系,协调处理后妃之间的矛盾,为皇太极创造了一个安稳的后宫环境,使其在朝堂及战场上完全没有后顾之忧,而哲哲皇后本人也得到了朝中大臣以及后宫妃子们的一直认可与尊崇,拥有极高的声望。

哲哲的三个女儿,先后远嫁蒙古,为满蒙联盟关系做出了巨大的牺牲与贡献。

当年哲哲远嫁建州女真,为的就是巩固双方之间的同盟关系,哲哲很好的完成了这项"任务",同时还为科尔沁蒙古争取到了巨大的政治地位,而这也让哲哲深刻的意识到了政治联姻的重要性。

因而,当哲哲的三个女儿先后远嫁蒙古诸王贝勒的时候,她非但没有反对和阻挠,而是加以配合支持,堪称"识大体,顾大局"的典范,而哲哲的女儿们也切实明白自己的"价值"和"意义",非常出色的完成了和亲的"任务"。

皇太极第二女固伦温庄长公主,即马喀塔公主。

马喀塔公主的和亲,对于当时的清朝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崇德元年(1636),年仅12岁的马喀塔公主嫁给了林丹汗的继承人、蒙古察哈尔亲王额哲,此举不仅是对漠南蒙古察哈尔部的极大安抚,同时也显示了皇太极对于额哲及其部众的看重,因而在此之后的数十年,察哈尔部保持了对于清朝的忠诚。

后额哲去世,马喀塔公主又于清顺治二年(1645年)嫁给了额哲的弟弟,即新一任察哈尔亲王阿布鼐为妻 ,直至康熙二年(1663年)去世,终年三十九岁。

然而,就在马喀塔公主去世后,察哈尔部就开始了与清朝的对抗。先是马喀塔公主的第二任丈夫阿布鼐僭越行事、复恩失礼,进而被康熙皇帝废黜并处死,而他的两个儿子布尔尼与罗布藏借着"三藩之乱"发动叛乱,给康熙皇帝制造了巨大的麻烦,不过最终叛乱还是被平定。而这也无疑极大的辜负了马喀塔公主为了维系清朝与察哈尔部的和平与团结所做出的了巨大牺牲与努力。

皇太极的第三女固伦端靖长公主。

为了巩固清朝与自己最为坚定的盟友蒙古科尔沁部的关系,顺治皇帝皇帝先后迎娶了两位出身于科尔沁部落的皇后,实际上,这两位皇后一位是他的表妹,一位是他的表侄女。出于同样的目的,靖端长公主则是回嫁科尔沁,她的丈夫是科尔沁部台吉索诺木之子奇塔特。

奇塔特是孝庄的侄子,哲哲皇后的侄孙,所以按照辈分,靖端长公主还应该是其丈夫奇塔特的长辈,不过这并没有影响二人之间的感情。而通过一些列的联姻,科尔沁部始终维系了与大清王朝之间的同盟关系。

只是顺治八年(1651年)的时候,奇塔特就去世了。由于此时的清朝已经沿用了明朝的法律,并且开始了更为深入而彻底的汉化,因而对于"收继婚"这样一种既违法又违制的行为开始了抵制和排斥,而这也使得靖端长公主并不能像她的姐姐马喀塔公主一样再嫁。于是在经历了三十多年孤苦伶仃的岁月后,靖端长公主于康熙二十五年(1686)去世,终年五十八岁。

皇太极第八女固伦端贞长公主。

端贞长公主同她的姐姐一样,也是回嫁到了蒙古科尔沁部,以巩固联盟关系,她的丈夫是科尔沁部土谢图亲王额驸博尔济吉特氏巴达礼之长子巴雅斯护朗。

由网友 围炉煮酒话春秋 提供的答案:

哲哲作为皇太极的正妻,却只能眼看着两个侄女爬上丈夫的床;虽然一生没有儿子,但三个女儿全部沦为和亲工具,无一得到真正的幸福。

哲哲的一生,可以说充满了幸运与不幸。

幸运的是,哲哲成为了皇太极的正妻,还是大清第一位皇后,得以名垂青史。

哲哲本来名叫额尔德尼琪琪格,博尔济吉特氏,科尔沁贝勒莽古斯的女儿,出生于万历二十七年 (1599年)。

哲哲这个名字,在满语当中是姐姐的意思,她在当上中宫国君福晋之后,皇太极曾下令后宫嫔妃都喊她哲哲,以示尊重,自那之后哲哲这个名字就广为人知了。

哲哲出嫁之前,皇太极曾有过两位嫡福晋,第一位嫡福晋钮钴禄氏很早就去世,第二位嫡福晋乌拉那拉氏,也就是豪格的母亲,则因为侮慢行为而遭到休弃。

哲哲十五岁的时候,她的父亲莽古斯猛然发现,皇太极虽然不是努尔哈赤的大儿子,权势却越来越大,大有成为努尔哈赤继承人的趋势。

为了与满洲搞好关系,从而为部落赢得生存空间,莽古斯将女儿哲哲嫁给皇太极,皇太极在盛京举行了隆重的婚礼,以迎接自己的新娘。

成婚之后,皇太极对哲哲非常好,虽然两人的婚姻是政治婚姻,但至少表面看来,皇太极还是很爱她的,给予她极高的待遇。

在哲哲一生之中,她没有生下过儿子,只生下三个女儿,但这不妨碍她地位的不断增长,她在二十年时间里,从侧福晋升为嫡福晋,再从嫡福晋升级为皇后,顺治帝继位后又被尊为皇太后,一直占据着后宫当中最重要的位置,没有人可以撼动。

但是,哲哲的人生也是不幸的,因为皇太极作为后金大汗、清朝开国皇帝,各个蒙古部族为了巴结他,不断有人给他送美女,这让哲哲面临着巨大的压力。

早在哲哲嫁给皇太极之前,其父莽古斯就已经将一个堂侄女嫁给努尔哈赤了,姐妹二人嫁给父子二人,这在汉人看来不可理解,但在满人当中并不少见。

当然了,哲哲的堂姐对她没有任何威胁,也就不多说了,但她的两个侄女就不一样了。

哲哲嫁给皇太极十一年之后,也就是天命十年的时候(1625年),她的亲侄女布木布泰作为和亲工具,也嫁给了皇太极。

布木布泰这个名字大家可能不熟悉,但孝庄太后这个名字大家应该知道,布木布泰就是日后的孝皇太后,她嫁给皇太极的时候只有十三岁。

布木布泰之所以会嫁给皇太极,是因为哲哲没有生下儿子,科尔沁新任贝勒宰桑(布木布泰的亲生父亲)认为,必须有一位部落女子为皇太极生下儿子,才能达到联姻效果。

也就是说,布木布泰是带着生儿子的使命,才嫁给皇太极的,这就让哲哲压力山大了,主要体现在两方面:

对于个人来说,布木布泰的到来,意味着姑侄二人将要分享一个丈夫,这么一来,她得到的宠爱必将大打折扣;

对于部落来说,哲哲没有给皇太极生下儿子,辜负了族人对自己的期望,她未来如何面对族人呢?

然而,让哲哲没想到的是,布木布泰在很长时间里,也没有生下任何子女,这就让科尔沁贝勒十分着急了,该怎么办呢?

最终,科尔沁贝勒想到了办法,那就是继续给皇太极送女人。

天聪八年(1634年),科尔沁贝勒又将另外一个女儿,也就是布木布泰的姐姐海兰珠,嫁给了皇太极。

事实上,那时候海兰珠已经二十五六岁了,早就过了嫁人的年纪了,但皇太极却很宠爱她。

之所以会如此,一个推测是,海兰珠早年就认识皇太极,皇太极也很喜欢她,但因为种种原因,她嫁给了其他人,直到后来她的丈夫去世了,她这才嫁给皇太极。

不管怎么说,自从海兰珠嫁给皇太极之后,就成为了皇太极的"白月光",受尽千般宠爱,哲哲和布木布泰只能眼巴巴看着。

这还没完,就在海兰珠嫁给皇太极的第二年,皇太极消灭了林丹汗的察哈尔部,林丹汗的大福晋娜木钟和四福晋巴特玛璪,率部投降皇太极,皇太极将二人都纳为妃子。

别看娜木钟和巴特玛璪是投降之人,但她们出身高贵,且投降之时带来了大量财富和人口,因此皇太极非常重视她们,让她们享受崇高的地位和丰厚的待遇。

一年之内,皇太极又多了三位妃子,且这三位妃子都受到皇太极的宠爱,哲哲的地位就变得更加尴尬了。

也正是因为皇太极的妃子越来越多,导致哲哲虽然受到尊崇,但生育的机会逐渐减少,以至于没有生下儿子。

崇德元年(1636年),皇太极改后金为大清,并登基称帝,册封哲哲为中宫国君福晋,相当于皇后的地位。

除了哲哲之外,皇太极还册封为四位福晋,其中海兰珠和娜木钟是大福晋,位列第二和第三;巴特玛璪和布木布泰是侧福晋,位列第四和第五。

别看哲哲是后宫之主,但最少得到皇太极临幸的妃子也是她,因为那时候她已经三十五岁了,容颜与其他妃子相比,没有任何竞争优势。

只是因为哲哲是皇太极的嫡妻,在后宫的资历和威望也最高,人品也很不错,还将后宫管理得井井有条,所以她能够稳坐中宫皇后宝座,其实就是个被供奉起来的摆设。

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哲哲只能眼睁睁看着两个侄女及其他妃子,轮流爬上皇太极的床,她除了独自一人擦眼泪之外,没有任何办法。

并且,哲哲的两个侄女,还先后为皇太极生下了儿子,这就更让她压力倍增了。

崇德二年(1637年),海兰珠给皇太极生下了皇八子,皇太极十分高兴,竟然破例下诏大赦天下,这样的殊荣,皇太极其他任何一个皇子,都没有享受过。

甚至,皇太极一度打算将皇八子立为皇太子,只可惜这个孩子不到一岁就去世了,而海兰珠也因为悲伤过而一病不起,直到崇德六年去世。

就在皇八子去世这一年,布木布泰也生下了一个儿子,即皇九子福临,此时距离她嫁给皇太极已经十三四年了,真可谓久旱逢甘霖啊。

不得不说,科尔沁用三个女人押宝,终于押对了一个,因为福临很健康地成长着,他也是科尔沁草原唯一的希望。

当然了,尽管哲哲没有生下儿子,两个侄女却先后产子,对她的地位形成了威胁,但好在两个侄女都很尊敬她,无意争夺皇后之位,她的地位因此十分稳固。

至于说皇太极五大妃之中的另外两位,也只有娜木钟生下过一个儿子,但她毕竟曾经是林丹汗的妃子,成为皇后的可能性不大,对哲哲自然没有威胁。

而在哲哲的人生当中,三个女儿的不幸婚姻,也是让她十分难过的一件事。

前文提到过,哲哲生过三个女儿,分别是长女马喀塔、次女达哲,以及三女飞扬古,这三个女儿都成为政治联姻的牺牲品,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先说哲哲的长女马喀塔,相继嫁给兄弟二人。

马喀塔出生于天命十年(1625年),十岁的时候被封为固伦温庄长公主,同时许配给给察哈尔亲王额尔孔果洛额哲,十二岁的时候出嫁。

额尔孔果洛额哲是林丹汗的三福晋苏秦的儿子,林丹汗去世之后,他成为察哈尔首领,但后来在皇太极的打击下,他与母亲苏秦太后献传国玉玺(不是秦朝传国玉玺,而是元朝的玉玺)投降。

皇太极得到传国玉玺后,非常高兴,认为天命在己,于是册封额尔孔果洛额哲为察哈尔亲王,并将女儿马喀塔许配给他。

这本是一桩不错的婚姻,马喀塔可以嫁给黄金家族的后裔,也算是有福气之人了,但可惜她结婚仅仅五年,丈夫额尔孔果洛额哲就去世了,其弟阿布鼐继任察哈尔首领,但并未册封亲王。

说起来,阿布鼐的身世还挺特殊,因为他是林丹汗的遗腹子,母亲不是别人,正是前文提到的钟木娜,也就是皇太极的五大妃之一,嫁给皇太极之后才生下阿布鼐的。

也就是说,阿布鼐其实是皇太极的继子,也是马喀塔名义上的弟弟,两人的结合让人觉得非常不可思议,但这一切在政治面前不值一提。

马喀塔的丈夫去世的时候,她不过十五六岁,得以返回盛京生活,又陪伴了哲哲数年。

顺治二年(1645年),清朝为了稳固与察哈尔部的关系,就按照收继婚制度(其实那时候这个制度就快要灭亡了),将二十岁的马喀塔嫁给了十几岁的阿布鼐。

这虽然也是一桩政治婚姻,但结果并不如哲哲所想的那样,因为马喀塔并不幸福,阿布鼐就是个被宠坏的孩子,不懂得疼爱妻子,也经常不去京城朝拜。

直到哲哲去世前,还在为马喀塔担心,但他最害怕的事情,却是在她去世后发生的。

顺治八年,阿布鼐被封为察哈尔亲王,他便开始越发骄纵了,彻底不去北京觐见皇帝了。

康熙二年(1663年),马喀塔在长期折磨中因病去世,死时三十八岁,没有子女,六年之后的康熙八年,阿布鼐也因为长期不朝觐而被削去王爵,关押在盛京,由其儿子布尔尼袭爵。

再说说哲哲的二女儿达哲,嫁给了亲侄子,年纪轻轻就守寡。

达哲出生于天聪二年(1628年),崇德四年(1639年)十一岁的时候,嫁给科尔沁部台吉索诺木之子奇塔特,也就是日后的科尔沁亲王。

这段婚姻终夫妻二人的辈分其实很复杂,很难让人理清头绪,从奇塔特的父亲那边算,达哲是奇塔特的表姑,两人是姑侄结婚;从奇塔特的母亲那边算,达哲又是他的外甥女,因为奇塔特是哲哲同母异父的弟弟。

也就是说,这段婚姻关系中,夫妻二人的辈分不管怎么算,都不是平辈人,但这不是重点,重点是达哲嫁回了母族科尔沁部落,这是皇太极想要的结果。

达哲与奇塔特的婚礼,是在盛京举行的,婚礼也还算隆重,但两人结婚之后并未住在一起,奇塔特先回了科尔沁草原,而达哲则继续留在盛京生活。

大约过了一年,达哲这才挽回科尔沁草原生活,与姐姐马喀塔相比,她的婚姻倒也算圆满,也得到了婆家人的厚待,但可惜她一直未能生育,这让哲哲十分担心。

顺治六年,哲哲去世的时候,也没能看到达哲生育,但悲剧还在后面,顺治八年的时候,奇塔特因病去世了,此时达哲不过二十三岁。

清朝入关之前,女子改嫁其实是很容易的,但清朝入关之后,随着汉化加强,妇女的贞节观也逐渐加强,改嫁之事就没那么容易了。

很不幸,达哲就受此影响颇大,虽然她守寡的时候不过二十三岁,但即便是在蒙古部落,收继婚制度也逐渐消亡了,因此达哲一直在科尔沁草原寡居。

顺治十三年(1656),在顺治帝的关照下,达哲得以入京居住,被封为固伦延庆长公主,后改为固伦端靖长公主,此后二十余年,她就一直住在皇宫之中,直到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五十八岁的时候去世。

从守寡到去世,达哲独自生活了三十多年,一个子女都没有,也算是十分悲催的了。

最后说一下哲哲的小女儿飞扬古,也毕生没有生育。

飞扬古出生于天聪八年(1634年),十二岁的时候嫁给科尔沁亲王之子巴雅斯护朗,后来巴雅斯护朗袭爵土谢图亲王。

史书对飞扬古的生平记载很少,只知道巴雅斯护朗在康熙十一年(1672年)袭爵后不久,就因病去世了,那时候飞扬古三十八岁,也没有生育子女。

康熙三十一年(1692年),飞扬古去世,享年五十八岁,上谥号为端贞长公主。

总的来说,哲哲虽然贵为大清第一位皇后,却一生没有生育儿子,三个女儿的婚姻也都谈不上幸福,都没有生育任何子女。

不过,哲哲本人的晚年生活还是很不错的,皇太极去世之后,顺治帝尊她太后,侄女孝庄太后也对她毕恭毕敬,她享受着无与伦比的尊荣,只不过常常为三个女儿担心罢了。

但是,即便贵为一国之母,哲哲也无法改变三个女儿的命运,因为她知道自古以来皇族子女的唯一结局,就只能作为政治牺牲品,这是她一人无法改变的。

由网友 故人史 提供的答案:

谢谢悟空邀请。

作为孝庄太后的亲姑姑,皇太极的中宫大福晋哲哲皇后,近年来因为清宫剧的播出,也使得大家对她的讨论度很高,哲哲皇后出身科尔沁,1614年,年仅15岁的哲哲嫁给了22岁的皇太极,婚后哲哲和皇太极夫妻感情很恩爱,不过哲哲一生并没有给皇太极生下儿子,一共给皇太极生下了三个女儿,那哲哲所生的三个女儿结局如何呢?

哲哲所生的第一位女儿是固伦温庄长公主,是皇太极的次女,出生于1625年,在1636年,年仅11岁的固伦温庄长公主就被安排嫁给了蒙古察哈尔部和硕亲王额哲,不过额哲在婚后六年就病逝。

驸马病逝后,固伦温顺长公主又嫁给了当时察哈尔部落的新大汗,也就是原来驸马额哲的弟弟阿不奈,这位阿不奈其实就是皇太极贵妃娜木钟在改嫁给皇太极之前和林丹汗生的遗腹子。

嫁给阿不奈以后的固伦温庄长公主生下了两个儿子,年仅39岁就病逝,她死后,阿不奈和儿子叛乱,康熙下令绞杀她的丈夫和儿子。

哲哲的第二位女儿是固伦端靖长公主,是皇太极的三女,出生于1628年,在1640年的时候,年仅12岁的固伦端靖长公主就被许配给科尔沁台吉索诺木的儿子奇塔特。

这位奇塔特和哲哲皇后以及孝庄同族,是哲哲皇后的侄孙子,是孝庄太后的侄子,实际上,固伦端靖长公主可以算是奇塔特的表姑,当时当时清朝联姻不看血缘和辈分,所以当时这桩婚姻并不奇怪。

固伦端靖长公主嫁给奇塔特以后,夫妻关系还算恩爱,不过仅仅过了9年,也就是顺治八年,驸马就病逝了,当时固伦端靖长公主年仅23岁,她并没有改嫁。

当时固伦端靖长公主思念故土京城,于是顺治下令让她回到了皇宫居住,她一直在皇宫生活,弥补了多年没在京城的时光,在1686年去世,时年58岁。

哲哲的第三位女儿是固伦端贞长公主,是皇太极的第八个女儿,小名叫达哲,生于1634年,这位女儿虽然是哲哲最喜欢的小女儿,从小视为掌上明珠,可是仍然逃脱不了远嫁的命运。

在1645年,年仅12岁的固伦端贞长公主嫁给了科尔沁部落的巴雅斯护朗亲王,婚后27年后,1672年五月驸马去世,固伦端贞长公主又独自生活了20年后去世,时年59岁。

清朝的很多公主,大多一生的命运就是远嫁、改嫁、郁郁而终,虽然是金枝玉叶,命运却不如普通人家的女儿。

这或许也是古代后妃们费尽心思想生个皇子而不是公主的原因吧,因为皇子至少可以留在京中,而清朝皇室的公主们即使是中宫皇后所生的嫡公主,也大多免不了和亲远嫁的命运,远离京城故乡和父母,没有选择自己命运的机会,对她们来说是当公主最大的辛酸和无奈。

由网友 秋媚读史 提供的答案:

清朝入关前,后宫规章制度尚不健全。努尔哈赤创业之初,后宫没有位号,只是遵循女真习俗一律称作福晋。"福晋"为满语,有夫人的意思,依据出生地位的不同,分为大福晋与小福晋。

大福晋又称嫡福晋、正福晋,相当于皇后的品级,努尔哈赤时期称大妃;小福晋中又有侧福晋与庶福晋的差别,地位均低于大福晋。清初后妃的来源,主要途径为派遣使者求聘、结盟或者被当做战利品入后宫。努尔哈赤时期,后妃均未举行过册封典礼,即使孟古姐姐的孝慈高皇后名号也是皇太极称帝后追封。

天聪年间,皇太极依旧遵循传统,只是有了中宫大福晋、东宫侧福晋之别。到了崇德年间,皇太极才正式举行册封后妃之礼,赐居台上五宫。其中,清宁宫大福晋哲哲成了大清首位皇后。皇太极后宫15人,哲哲能成为皇后,离不开当时的背景。

哲哲与皇太极,没有风花雪月,也能坐镇中宫

哲哲与皇太极的婚事,是由努尔哈赤亲自拍板。本来,蒙古科尔沁部与努尔哈赤关系并不好,后来为了对付明朝,双方走到一起。随着关系越来紧密,双方上层的姻亲也逐渐加强。努尔哈赤将自己的女儿嫁给科尔沁王公,科尔沁王公又将女儿嫁给皇太极。通过这种政治联姻,巩固彼此的关系。

万历四十二年四月,哲哲出嫁那天,皇太极亲自到辉发扈尔奇山城迎接,大宴宾客,举办婚礼。哲哲美丽动人,待人友好,婚后与皇太极相敬如宾。当时皇太极南征北战,很少在家,哲哲很能理解,并给予夫君以关怀。

史载,哲哲皇后仁淑端庄,能识大体,顾全大局。后宫之中,哲哲居首,但她从不干预朝政。皇太极为了集中皇权,仿照明朝建立一套宫廷礼仪制度,哲哲皇后能够积极协助他处理后宫。后宫不起火,皇太极自然后顾无忧,可以专心投入朝政。

哲哲皇后能在后宫中顺利地推行自己的想法,不仅因为她是地位最尊的中宫皇后,她娘家的势力也是一个重要因素。当时的满蒙结盟是因为政治上的需要,双方休戚与共,皇太极后宫地位最尊的全部是蒙古女子,尤其是庄妃与海兰珠,都是哲哲的侄女,当然拥护她。

崇德八年,皇太极去世,45岁的哲哲寡居深宫。顺治继位后,哲哲被尊为皇太后,六年后病逝于紫禁城。其丧礼规格按照国丧举办,众王公、命妇送行,次年与皇太极合葬于盛京昭陵。

哲哲来自大草原,女儿们又回到大草原

哲哲皇后地位虽高,但从未生过一个男孩,否则,福临的皇位有点悬。哲哲生过三个女儿,即皇太极的皇二女、皇三女以及皇八女。因为哲哲的身份是皇后,所以女儿的地位也能水涨船高,各个都被封为固伦公主。("固伦"在满语中是国家的"国家"的意思,一般只有皇后的女儿才能冠以固伦公主的名号,皇妃所生的只能称和硕公主)

皇二女马喀塔,固伦温庄长公主

天聪九年,皇太极打败察哈尔蒙古,林丹汗逃亡青海,其妻儿携传国玉玺率众投降。为了笼络部众,皇太极将十岁的马喀塔下嫁给林丹汗之子额尔克孔果尔额哲。

崇德六年,额哲去世,马喀塔独守闺房。当时的蒙古,婚姻方面依旧遵循游牧民族习俗,父亲去世,儿子可以继承非亲生母亲;哥哥去世,弟弟继承其妻子。过了几年,马喀塔嫁给了额哲之弟阿布奈,生有二子,一个叫布尔尼,一个叫罗布藏。

康熙二年,马喀塔去世,享年39岁。

皇三女,固伦端静长公主

此女生于天聪二年,崇德三年被皇太极指定许配给科尔沁博尔济吉特氏奇塔特。第二年,固伦静端长公主正式下嫁,奇塔特也因此被封为科尔沁郡王。

顺治八年,奇塔特去世,当时逐渐汉化,公主也未曾改嫁。康熙二十五年,公主去世,时年59岁。

二十世纪末,沈阳故宫曾上演"皇家礼仪大游行之皇格格下嫁",即以固伦端静长公主为创作原型。

皇八女,固伦端贞长公主

皇八女生于天聪八年,顺治二年下嫁给博尔济吉特氏土谢图亲王巴达里长子巴雅思护朗。

康熙十一年,巴雅思护朗被清廷册封为土谢图亲王,但他位置还未坐热,就丢下公主于当年去世。康熙三十一年,公主病逝,时年59岁。

从时间上来看,哲哲生前亲眼看见自己的女儿出嫁,而且所嫁之人都是蒙古上层人物。这种婚姻,属于"亲上加亲",是满蒙联盟的延续,也是巩固双方关系的润滑剂。

秋媚说:在皇太极的后宫中,哲哲虽然位置很高,也是一位合格的皇后,但最受宠爱的是海兰珠,最有福气的是孝庄。可能正是因为这两个侄女太过耀眼,以至于作为姑姑的哲哲皇后在历史上存在感比较低。

由网友 寻根拜祖 提供的答案:

哲哲和她的女儿们的一生,只为一个使命活着——满蒙和亲。所以,作为政治工具的她们,光鲜的外表下藏不住的都是辛酸。

哲哲出身于蒙古科尔沁左翼中旗,家族世封"卓礼克图"亲王。科尔沁是成吉思汗的弟弟哈撒尔的封地,下辖十旗(今内蒙东部及辽吉黑三省北部),哲哲家族仅是十旗之下的一个部落,相当于漠南蒙古帝国的"三级子公司"。

既然品级这么低,咋能世袭亲王呢?这一切都要归功于哲哲的贡献,她嫁了个好老公,带动娘家"致富"了。

哲哲出生的时候,正是努尔哈赤的创业期,同时也是漠南蒙古大汗林丹的创业期,这俩小伙子一个致力于统一女真诸部,重现大金王朝的辉煌,一个致力于统一蒙古,再现成吉思汗的丰功伟业。

于是他们和日落西山的大明帝国玩起了"三国杀"。

哲哲的父亲"莽古斯"秉承老板林丹汗的指示,他积极联姻叶赫部诸部,发动九部联军绞杀努尔哈赤,结果败了。

败了就得低头嘛,好在努尔哈赤思路很清晰——联蒙抗明,所以他给莽古斯开出了相当优厚的条件:咱两家联姻。

于是,在建州女真和科尔沁大草原上的连接通道上,迎亲的队伍络绎不绝,其中莽古斯的女儿"额尔敦其其格"嫁给了努尔哈赤的第四子皇太极。额尔敦其其格就是哲哲,那一年她14岁。

哲哲的命相当好,老公后来接班当了皇帝,老公的两位大老婆,一位死了,一位被老公送人了,她神奇般地当了中宫之主。

满蒙友谊没有上限,皇太极和他的兄弟子侄们,有张开双臂,批量迎接草原来的格格们。既哲哲嫁给皇太极之后,她12岁的小侄女布木布泰(孝庄)也嫁给了皇太极。又过了九年,她25岁的大侄女海兰珠也被皇太极抱入洞房。

姑侄三人同侍一夫!其实你远没必要惊讶,努尔哈赤还娶了皇太极的小姨子呢,下面还有更让你惊讶的婚姻呢。实际上,你如果非要论亲,努尔哈赤除了得管儿子叫姐夫外,至少能论出十来种叫法。

都是政治婚姻,女人仅仅是工具,没必要太计较,连汉皇乱伦婚姻都不罕见,何况游牧民族。

姑侄三人的地位很有意思。

跟民间传说不同,历史上名气最大的孝庄其实最不受宠。皇太极后来收了林丹汗的两位遗孀,四位蒙古大妃中,孝庄仅比姑姑晚来,本该列于次席。可实际情况却是,每来一位蒙古女子,皇太极就让孝庄退一位,最后让她抓了个尾巴。

最受宠的恰恰是姑侄三人中最晚来的海兰珠。海兰珠嫁给皇太极时已经25岁,野史传闻她不是老姑娘,而是小寡妇,她的前夫就是林丹汗。

不过,在林丹汗的八大福晋中肯定没有海兰珠,但海兰珠嫁给皇太极的时间,恰好是林丹汗去世的那一年。或许她只是林丹汗的庶妃吧。

海兰珠虽然得宠,却没有福气。她给皇太子生了一个儿子,比孝庄的儿子福临大一岁,可惜第二年就早夭了,否则皇位轮不到福临。儿子的死让海兰珠伤心过度,由此健康状况迅速下滑,三年后香消玉殒。

地位最尊贵的是哲哲,她没有海兰珠那般受宠,也不如孝庄命好,但毫无疑问她地位最高,也最受尊重。满清皇室与卓里克图部世代联姻的惯例,就始于哲哲,她这位皇后在其中的穿针引线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唯一遗憾的是,她生了三个孩子,全都是公主,否则皇位不属于福临。这三个女儿分别是:固伦温庄公主、固伦端靖公主、固伦永安公主。

固伦公主只适用于皇后所生的嫡女,其她嫔妃之女只能称"和硕公主"。那么,这三位最娇贵的皇家嫡公主命运如何呢?

跟她们的母亲一样,充当"和亲大使",全部被嫁回到母亲的娘家。

固伦温庄公主

温庄公主的第一任丈夫叫"额哲"。额哲是林丹汗的长子,林丹汗死后额哲继承了汗位。只是这孩子命不好,即位第二年就被清军包围,被迫纳降书顺表,从此蒙古帝国画上了句号。

额哲投降后被皇太极封为察哈尔亲王,并迎娶了温庄公主。两人的婚姻只持续了五年,额哲又英年早逝了,于是温庄公主又改嫁小叔子阿布鼐。

阿布鼐身份很特殊,他竟然出生于沈阳故宫。蒙古小王子怎么会在皇太极的皇宫出生?原来阿布鼐的母亲娜木钟被皇太极收编了,那时候她已经身怀六甲。

所以,皇太极也算是阿布鼐的养父,他还有一个同母异父的弟弟叫博果尔,即皇太子的幼子。

额哲死后,阿布鼐连哥哥的爵位和嫂子一起继承了。阿布鼐有两个儿子,至于这两个儿子是不是温庄公主所生就不得而知了。康熙二年,温庄公主病逝,终年38岁。

她死后不久,失去庇护的阿布鼐就因多年不朝觐,被康熙剥夺了王位,并被处死。

固伦端靖公主

端靖公主的驸马"奇塔特"身份更特殊,他是哲哲的同母异父的弟弟。也就是说,端靖公主嫁给了自己的舅舅!

端靖公主出嫁时才10岁,从史料记载看,她最受父亲宠爱,皇太极在世时,她与驸马几乎年年都要回盛京省亲。皇太极和哲哲还曾经亲临公主封地射猎,两个家族欢聚,场面其乐融融。

只是端靖公主23岁那年,奇塔特早早撒手人寰。那一年是顺治八年,随着满清的汉化,女人改嫁成了可耻的事,所以端靖公主从此孤独地度过了35年,于康熙二十五年病逝。

固伦永安公主

永安公主11岁嫁给土谢图亲王之子"巴雅思护朗"。这位巴雅思护朗身上其实有爱新觉罗家族的血脉,他的奶奶就是努尔哈赤的侄孙女。

永安公主的婚姻生活如何,史料不见记载,连巴雅思护朗的生卒都不大清楚。康熙三十一年,永安公主病逝,享年58岁。

从三位公主的经历来看,她们到康熙朝已经处于明显失宠的状态,到永安公主时,连基本的生平记载都没了,这又是为何呢?

很简单,随着大清坐稳江山,科尔沁部已经不是满清的战略重点,尤其是顺治帝,与两位皇后的交恶,以及孝庄太后的离世,卓里克图部在大清的地位陨落了。

如今,在旧日的科尔沁领地,依然保存着不少满清公主的陵冢,很多都搞不清她们的身份了。说白了,她们都是工具而已,没人会真正关注她们是否过得幸福。

由网友 小姐姐讲史 提供的答案:

皇太极的哲哲皇后是孝庄太后的姑姑,出身科尔沁部,15岁时便嫁给了皇太极,一生地位高崇,后来顺治帝即位之后,她也顺利的成为了母后皇太后。哲哲皇后一生荣光,唯一遗憾的是没有给皇太极生下儿子,她生下了三个女儿。那么这三位嫡出的公主都有着怎样的结局呢?

(哲哲皇后画像)

大女儿固伦温庄公主

固伦温庄公主是嫡长公主,但并不是皇太极的第一个女儿,名为爱新觉罗·马喀塔。

这位嫡长公主没能逃得过公主的命运,年仅12岁便被赐给了蒙古林丹汗之子博尔济吉特氏尔孔果洛额哲。被当作一件礼物就这么送出去,固伦温庄内心也是很无奈,毕竟公主的命运从来就不是自己掌握的。嫁过去才六年,就发生了不幸的事,额哲不幸去世,公主又被下嫁给额哲的弟弟阿布鼐,但这阿布鼐是碍于当时收继婚的习俗和皇太极的面子才娶了固伦温庄公主,温庄公主改嫁之后生下了两个儿子,但是后来阿不鼐有负皇恩,被削去了爵位之后处死。自此,固伦温庄公主变成了寡妇,一直独自寡居,在康熙二年年仅39便去世了。

次女固伦靖端公主

靖端公主和她的姐姐一样被当作礼物给赐了出去,命运一样坎坷无奈。崇德三年十二月,靖端公主才10岁,便被许配给科尔沁部台吉索诺木之子奇塔特,也就是哲哲的侄孙,作姑姑的靖端公主嫁给了侄子在如今看是很奇怪的,但是在当时是不在意这些的。皇太极将嫡出的公主嫁过去也是为了稳固自己的地位,也为突出科尔沁部的地位和作用,安抚各部。靖端公主也没能安稳的过完一生,在她23岁的时候,奇塔特便去世了,靖端公主也没有再改嫁,一直在京城独自生活,58岁的时候安然去世。

三女固伦永安公主

固伦永安公主一样是许配给了哲哲的母族科尔沁部博尔济吉特氏,嫁过去的时候12岁。驸马巴雅斯护朗承袭了父亲的爵位成为了土谢图亲王,再加上自己的妻子是大清的嫡公主,他的地位上升了不少。康熙11年8月驸马去世,永安公主没有回到京城居住,而是一直待在草原上一个人生活,在康熙31年去世,享年59岁,谥号端贞,后人也称为固伦端贞公主。

这三位公主身为嫡出公主,都没能逃脱和亲的命运,都被皇帝当作巩固地位安抚下属的棋子,虽然出身高贵,但是很多事也是选择不了的,小小年纪便服务于政治联姻,也是很可悲的。但是除了嫡长公主39岁便去世之外,另外两位公主虽然丈夫死得早,但是自己还是很长寿的,平安的过完了后半辈子。

由网友 小姚的记录 提供的答案:

孝庄太后的姑姑,哲哲是清太宗皇太极的正室大福晋孝端文皇后,她一生无子,只生育了三位女儿,在当时的环境下,她的三个女儿都平安长大成人出嫁,用于政治联姻。

固伦温庄长公主,名爱新觉罗·马喀塔,是皇太极次女。天命十年生出生,下嫁蒙古察哈尔部和硕亲王额哲。卒于康熙二年,年三十九岁。

固伦靖端长公主,皇太极三女。 生于后金天聪二年,额驸为科尔沁部台吉索诺木之子奇塔特,康熙二十五年五月去世,年五十八岁。

固伦端贞长公主,皇太极的第八女。后金天聪八年闰八月十六日生。初封固伦公主。祟德六年许配给蒙古科尔沁部土谢图亲王额驸博尔济吉特氏巴达礼之长子巴雅斯护朗。康熙三十一年去世,年五十九岁。

逃不过的政治婚姻。孝端文皇后的三个女儿虽然都为嫡出,但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皇帝的女儿都是为了巩固政治地位而联姻的,皇太极一共十四个女儿,基本全都下嫁蒙古,包括孝端文嫡出的三个女儿,毕竟她们的父亲与母亲都是满蒙联姻的成果,何况是公主呢。

哲哲长女固伦温庄长公主是皇太极的次女。清崇德元年,时年12岁的公主下嫁察哈尔部蒙古林丹汗之子博尔济吉特氏额尔孔果洛额哲。六年后额哲去世,公主复嫁给额哲的弟弟阿布鼐(跟当时收继婚习俗有关)。阿布鼐后因"负恩失礼"被削去爵位并被处死。此后一直寡居,于康熙二年去世,时年39岁。

哲哲次女靖端长公主是皇太极三女。崇德三年十二月,时年10岁的公主被许配给科尔沁部台吉索诺木之子奇塔特(哲哲侄孙,孝庄侄子)为妻,所以其实公主是奇塔特的姑姑辈(因清朝入关之前,不论血缘,不论亲辈,所以当时并不奇怪),皇太极将哲哲嫡出的公主许嫁科尔沁,也是为了凸显出科尔沁的地位与作用,巩固双方的政治联盟。顺治八年闰二月,公主23岁时额驸去世,因清入关后汉化,所以公主未能改嫁,一直寡居36年,于康熙二十五年去世,时年58岁。

哲哲幼女固伦端贞长公主是皇太极的第八女。同样许配给了其母的家族科尔沁博尔济吉特氏,于顺治二年下嫁,蒙古科尔沁部土谢图亲王额驸博尔济吉特氏巴达礼之长子巴雅斯护朗。康熙十一年八月,额驸巴雅斯护朗去世。公主独居,于康熙三十一年正月公主去世,时年59岁。

孝端文皇后的三位嫡出女儿一出生就地位尊贵,为固伦公主,但却同她的其他姐妹一样,服务于政治联姻,都嫁给了蒙古博尔济吉特氏,甚至两位都可以说是嫁给了她们的外家科尔沁部,这也彰显出了皇太极对蒙古各部的重视。而且这三位公主可以说是"长寿",除了三公主三十九岁去世,其他两位公主都活到了60岁左右。因为是嫡出,她们的地位可以说是受人尊崇,但她们的丈夫都先她们而去,此后一直守寡,在遥远的蒙古草原,谁又能理解她们内心的苦闷呢。

由网友 澹奕 提供的答案:

姑侄三人同嫁,这种事在历史上当真还发生了,孝庄太后布木布泰嫁给皇太极前,她的姑姑哲哲就已是皇太极的发妻,布木布泰嫁过去之后,她的姐姐海兰珠也入宫伴驾。

其实,布木布泰与海兰珠的入宫,多少跟哲哲没有生养男嗣有关,哲哲为皇太极连续生下三位公主,却没男丁,科尔沁部为了巩固联盟,这才相继又送去了布木布泰与海兰珠姐妹。

孝端文皇后博尔济吉特氏,本名额尔德尼琪琪格,又名哲哲,她是蒙古贝勒莽古斯的女儿,明万历四十二年,十五岁的哲哲嫁给了努尔哈赤的儿子皇太极。

建州女真崛起初期实力薄弱,为了对付明朝,努尔哈赤与蒙古联合,当时女真与蒙古之间的联姻非常频繁,大量科尔沁部的蒙古贵女嫁往后金皇室,哲哲就是其中的主要人物之一。

哲哲出身高贵,而且聪慧刚毅,皇太极对她虽然说不像后来对海兰珠那么沉迷,但夫妻二人也是伉俪情深相敬如宾,皇太极非常尊敬这位妻子,继承汗位后册封其为大福晋。

天命十年,嫁给皇太极已11年的哲哲首次生育,结果生下了个女儿,也在同一年,科尔沁部送去了布木布泰,三年后哲哲再次生养,可又是个女儿。

在第二次生育以后,不知何故,哲哲多年都没有生养,直到天聪八年才生了第三个孩子,可依旧是个公主,失望透顶的科尔沁部,送去了布木布泰的姐姐海兰珠。

哲哲嫁给皇太极多年,但膝下只有三个女儿,始终都没能生下男嗣,这也成为了科尔沁部接连送去部族女子的主要原因,毕竟皇嗣出自科尔沁血脉,在当时是非常重要的。

固伦温庄长公主:马喀塔

马喀塔是哲哲的大女儿,也是皇太极的次女,她十岁的时候就被许配给了察哈尔蒙古林丹汗的儿子额哲,十二岁的时候正式出嫁,然而尴尬的是,五年后额哲就去世了。

在孀居四年以后,马喀塔改嫁给了额哲的弟弟阿布鼐。

这位阿布鼐乃是林丹汗与大福晋的遗腹子,马喀塔改嫁以后,顺治帝册封其为固伦长公主,而阿布鼐也在顺治五年袭封亲王爵位,但后又获罪被削爵处决。

马喀塔始终没能生下儿女,在两次失去丈夫后,直到康熙二年孤苦离开了人世。

固伦端靖长公主:达哲

达哲是皇太极的三女儿,在十岁的时候,也作为筹码被许配给了蒙古贵族,对方是科尔沁部台吉索诺木的儿子奇塔特,也是哲哲的娘家侄孙。

达哲跟奇塔特夫妻俩的关系很复杂,甚至可以说是非常杂乱。

从奇塔特父亲这边看,公主是他的表姑姑,而从奇塔特母亲这边看,公主却又是他外甥女,因为奇塔特是哲哲同母异父的弟弟。

还是跟马喀塔一样,达哲23岁的时候,奇塔特就离开了人世,但达哲并没有改嫁,一直处于独居状态,直到康熙二十五年去世,享年五十八岁。

固伦永安长公主:飞扬古

这是哲哲的小女儿,也是皇太极的八公主,她出生于海兰珠入宫的同年。

跟两个姐姐一样,飞扬古也是十岁被许婚蒙古,十二岁出嫁,对方是科尔沁土谢图亲王巴达礼的儿子巴雅思护朗。

婚后的飞扬古,同样没有生下一子半女,顺治朝成为了固伦长公主,不过飞扬古的丈夫巴雅思护朗比较长命,直到康熙十一年才去世,并且同年继承了其父亲的亲王爵位。

丈夫去世后,飞扬古独居了二十年,到五十九岁的时候去世,赐谥号为端贞长公主。

由网友 探寻生活者 提供的答案:

根据史书记载,在努尔哈赤死之后,皇太极登上了帝位,并且攻入了中原,创立了绵延数百年的清王朝。他身边有两个历史上非常著名的女子,就是孝庄太后和她的姐妹海兰珠。虽然两女有名,经历传奇,但是皇太极称帝之后真正册封的皇后只有一位,那就是正宫皇后孝端文皇后博尔济吉特氏哲哲,孝庄和海兰珠的姑姑。

我们先来说说孝庄太后的姑姑孝端文皇后

孝端文皇后博尔济吉特氏哲哲本是皇太极的正宫皇后,她本是蒙古科尔沁贝勒莽古思之女,16岁的她嫁给了二十三岁的皇太极,当时皇太极已经有妻有子,可是她一到,她就成了大福晋,成婚十一年,她都没有为皇太极生下一男半女,连怀孕都没有,她的娘家科尔沁草原上的博尔济吉特氏们都急了,结果把她的侄女------十三岁的布木布泰送来给皇太极当侧福晋。

布木布泰一到,哲哲的好福气就来了,她开始怀孕,连生三女,布木布泰也连生三女。姑侄二人比着生女儿,就是没有儿子。科尔沁草原上的博尔济吉特氏们又急了,把哲哲的另一个侄女海兰珠送来给皇太极当侧福晋,海兰珠不但相貌漂亮,而且一索得男,给皇太极生了个儿子,也给布木布泰带来了好运气,布木布泰也生了一个儿子福临。

布木布泰就是孝庄皇后。

哲哲大福晋的三个女儿结局如何?

一、长女雅图

生于1629年,是皇太极的第四女。后来,皇太极为了巩固与科尔沁的关系,将雅图许配给吴克善之子弼尔塔噶尔,吴克善是布木布泰的哥哥,那么,雅图就是弼尔塔噶尔的亲表妹,这属于近亲结婚。

1641年,为了满蒙的友谊,13岁的雅图出嫁科尔沁草原。顺治五年,其丈夫继承吴克善亲王之位,成为卓礼克图亲王。不过,一年后,弼尔塔哈尔就去世了。

顺治十三年,出于爱女之心,孝庄皇后将雅图接回北京,封为固伦长公主,后改固伦雍穆长公主。

康熙十七年(1678年),雅图去世,享年50岁。

二、次女阿图

阿图,生于1632年,皇太极第五女。爱新觉罗氏是满族的黄金家族和蒙古博尔济吉特氏可谓是门当户对。因此,1641年雅图出嫁的时候,阿图被许配给博尔济吉特·索尔哈。

1643年,阿图嫁给了索尔哈。婚后,夫妻俩非常恩爱,然而,命运弄人,索尔哈在顺治初年便去世。不过,作为尊贵的公主,阿图又嫁给了辅国公博尔济吉特·色布腾。后来,阿图被封为固伦淑慧长公主。

康熙十二年(1673),额驸色布腾去世后,孝庄太后有病在床,非常想念女儿阿图。于是,康熙就把阿图接到北京,让母女俩相见。阿图的到来,治愈了孝庄太后的心,她的病也随之好转。后来,阿图为了让孝庄太后享受天伦之乐,长久的往来北京和蒙古巴林部。

在三个女儿中,孝庄太后最宠爱的是阿图。所以,孝庄太后临死前将阿图托付给康熙帝,并嘱咐他好好照顾阿图,康熙爽快地答应了祖母。在孝庄太后死后,康熙帝对阿图多方照顾,最后索性把阿图接到北京居住。

康熙三十九年,阿图身患重病,康熙帝前去看望,病重的阿图看着康熙帝含笑而死,享年六十九岁。阿图是清朝82个公主中,寿数排在第二的。

三、小女儿固伦永安长公主

固伦永安长公主在十二岁的时候也出嫁到了科尔沁草原,当时已经是顺治帝时期了,清朝也入关了,她嫁给的是额驸巴达礼的儿子巴雅斯护朗。固伦永安长公主出嫁后就到了蒙古草原生活,直到康熙朝去世都没有再回过京城。

哲哲的三个女儿都是在十二岁的时候出嫁到了蒙古草原,不管她们姐妹三人的命运如何,最终她们都成为了清初,清廷笼络蒙古的手段。她们都成为了政治婚姻的牺牲品,不过幸运的是,她们三人都没有卷入皇室纷争,最后得以善终。

结语

姑侄三人共侍一夫历史少见,而且她们姑侄三人在历史上的知名度颇高,不得不说都是一代传奇女子了。《孝庄秘史》里还说姑侄三人共侍一夫,勾心斗角、争权夺利,说起来是要多阴暗有多阴暗,孝庄能够笑到最后肯定也是个心狠手辣的主儿。历史上的事实却并非如此。皇后在后宫可以说是大权在握,她得压着这些事儿,《孝庄秘史》关于这三个人在一块儿斗的事情,也是无中生有的。

其中,布木布泰的儿子(皇太极第九子)爱新觉罗·福临有幸继承了大清的皇位,是为顺治帝。

部分文章源于互联网收集,不代表默子网络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html369.cn/341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