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网友 农夫挖挖挖找房 提供的答案:
马肉理论上是可以被人类食用的,但是在很多地方,尤其是欧美地区,因为历史原因以及文化传统等种种原因,马肉被视作是禁忌的食物。当然,这并不意味着所有的人都不吃马肉。在一些国家和地区,人们仍然吃马肉,并且将其作为一种普通的食材使用。但是,马肉容易感染塞尔维亚病毒和口蹄疫等疾病,所以在某些地方,可能会禁止人们食用马肉。此外,在一些地区,马肉还可能带来文化和宗教上的纷争,因为一些宗教信仰禁止食用马肉。所以,总的来说,马肉是否能吃主要取决于当地的文化和传统。
由网友 天方夜谭410zhou 提供的答案:
大家好,很高兴回答这个问题。我的想法是这样的:中国的食物多种多样,无论什么样的食物在厨师的手里,都能做成一道道美味佳肴,但是马肉也是种肉,为什么吃的人很少呢?
因为马的价值不是向人们提供肉食的,在过去马和牛一样都是在农业农耕方面给人们提供很多便利的,马可以用来驮很多货物,因为在以前没有车等交通工具,马可以载人,在战争的时候,就发挥了很大的作用,所以人们不舍得吃它。
马肉与牛肉虽然有点相似,但是营养价值却不如牛肉,因为马的运动能力非常强,所以肉比较柴,比较难嚼,就是有点硬,另外马的产量也不高,因为体型比较大,养殖难度也会加大,只有少数民族养的比较多的地方,可能会吃马肉。
我记得在十几年前去过一次桂林,偶尔有一次吃了马肉炒米粉,当时觉得挺好吃的,在那以后就再也没吃过,也没见到别人吃过。
所以马肉的肉食价值小于在其他用途的价值,这就是感觉几乎没有人吃它了。
由网友 臧翁说史 提供的答案:
老夫于上个世纪的1975年下乡到今天的内蒙古赤峰市翁牛特旗插队落户,在3年的时间里,参加农业劳动,也参加牧业劳动,与马接触的机会不少,也学会了骑马。那个年代里,草原上的主要交通工具就是马,人人都必须会骑马,否则就无法生存。逐渐地,我感觉出来,因为蒙古马在风霜雪雨的大草原上,依然具备雄悍的马性,它们头大颈短,体魄强健,胸宽鬃长,皮厚毛粗,能抵御西伯利亚暴雪;能扬蹄踢碎狐狼的脑袋。经过调驯的蒙古马,在战场上不惊不诈,勇猛无比,历来是一种良好的军马。蒙古马被农业部确定为138个国家级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品种之一。所以,内蒙草原上饲养的马匹,主要是用来供应我军骑兵部队,少部分出售到东北地区驾驭使用。那么,为啥人们几乎不吃马肉呢?
主要原因是:
一是马通人性, 是人类无言的伙伴,无言的朋友,无言的战友。蒙古族牧民作为马背上的民族,他们对马有着很深的感情,也有着深深的依赖。草原上的人们常说,是马三分龙性, 马驮着主人风里来雨里去,长途奔波,运动量很大,每天都很劳累。而且马对主人绝对的忠诚和服从。如果主人不慎从马背上掉下来,它就会站在主人的身边等候,或者是用嘴拱主人。当劳累、饥渴的时候,牛就耍上了牛脾气,说啥也不走啦。而马就不同了,它会咬紧牙关,拼着命继续前行,绝不偷奸耍滑,直至到达目的地,甚至是累得倒在地上。所以,对于长期骑乘和驾驭的马匹,人们是不吃它的肉的,一般都是直到终老,然后掩埋。下图为蒙古马。
二是马肉的口感不如牛羊肉和猪肉,不是最佳的肉类食材。人们感觉不好吃。农村中流传"驴肉香马肉臭"的说法,人们说马肉有一种特殊的味道,并不是所有人都能接受这个味道。而且马肉的肌肉纤维粗糙,甚至比牛肉的还要粗,口感太差。但也有人说,马肉味道鲜美。真是众口难调啊,看来还是说马肉不好吃的人多。下图为哈萨克马。
三是马肉的来源不良,基本没有特意宰杀的肉食马匹。马的繁殖力不是很强,母马一胎只生一只小马驹,一次怀孕要300天,基本是一年一胎,一般从1岁半开始配种,可以到繁殖到10岁左右。也就是说,母马一生只能生8胎,马匹的价格自然昂贵,而且马肉没有形成稳定的供应链。特别是,在百万大裁军中,我军的骑兵部队编制几乎全部裁撤,草原牧场养马的专业户越来越少,军马场都改为牧羊场了,马匹数量的增长更为缓慢。目前人们见到的、吃到的马肉大都是老死、病死、受伤死亡的马匹。肉质自然要打折扣,味道就更不用说了。人们常常说杀牛宰羊,杀猪宰鸡,没有人靠杀马为生,就是这个原因。下图为三河马。
四是自古以来,马匹就属于战略资源,由朝廷马政机制控制,不得随意宰杀。任何一个朝廷,对马匹的蓄养、使用都有专职机构,称为"马政"。马政也就是历代朝廷对官用马匹的牧养﹑训练﹑使用和采购等的管理制度,并成为国家重务,养马也成为百姓的重要义务。所以,就有了"自古有天下国家者, 莫不以马政为重。故问国君之当者, 必数马以对 "的说法。所以,人们吃马肉的机会很少,即使是在战场上,也不准随意杀马充饥,实在不行了,行将饿毙之时才能杀掉战马,以解燃眉之急。久而久之,人们对马肉敬而远之,吃马肉的欲望就逐渐淡化了。下图为伊犁马。
但是,有资料显示,马肉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维生素和钙、铁,有恢复肝脏功能,防止贫血,促进血液循环,预防动脉硬化,增强人体免疫力的疗效。马肉中的脂肪酸具有溶解胆固醇的神奇功能,使其不能在血管壁上沉积,对预防动脉硬化有特殊的作用。还能补肝肾,强筋骨。具有高蛋白、低脂肪、低胆固醇等特点。所以,依老夫看来,对于来源可靠,品质较好的马肉,还是可以吃的。下图为河曲马。
由网友 李越峰lyf 提供的答案:
不吃马肉不仅仅是因为难吃,只因这一点,就让人后背发凉,哪里还愿意吃!
说句真心话,吃马肉的人的确很少,但不是没有,只不过不像猪牛羊那么受欢迎,很多时候人们愿意吃驴肉,也不会吃马肉,原因是复杂多样的
其实在全世界范围内,吃马肉的人也不算太少,一年大约要宰杀470万匹马,但是对于我们国人来说,很少有人吃马肉,很多地区的菜市场,也见不到卖马肉的
但是我们号称吃货,烹饪方法复杂多样,在厨师的手里,一样可以变成一道美食,记得在两年前的时候,表哥家请客吃饭,就从市场上买回来了一匹马,经过厨师的加工,被端上了餐桌
当时我跟几个女的坐在一桌,她们得知是马肉之后,基本上没人愿意吃,但是男的都吃了,好几个人还感觉特别的美味,马肉做成了冷片的形式,吃的时候还要蘸蘸水,说句实在话,那真的是一道美味佳肴,比我想象中好吃多了,可能是当时肚子太饿了
我还让那个女的吃一块,她却说不吃不吃,当我问及原因的时候,她的理由简直让人毛骨悚然,我问她是不是觉得马是拉车的,对人类有很大贡献,所以舍不得吃,她说也不全是
她认为马肉就像猫肉一样,根本不应该被端上餐桌,自古以来,我们也没有形成吃马肉的习惯,每个物种都有它存在的使命,马生来就不是让人吃的,鸡鸭鱼猪牛羊,都是人类长期以来的食物
马跟猫都是一种有灵性的动物,还会帮人类拉车驮货物,也不是说不忍心吃,毕竟人在无比饥饿的时候连树皮草根都会吃掉,但却不敢吃马肉,如果把它吃了,总觉得是很不吉利的,还有马可是通人性的,它知道人类在做什么
听到她说马跟猫都是有灵性的动物,吃了感觉不吉利,马还通人性,知道人类要吃它,听到这些简直让人的心里毛骨悚然,后来那些马肉也没有被吃完,好多都是被倒掉了,毕竟来做客的人有一半都是女性,吃马肉的基本上都是男性,而且他家又是超额预算,厨师把菜买多了,本来计划了80桌,可是真正来做客的,只有60多桌,所以除了马肉之外,其他的菜也剩了很多
1、马肉不好吃
马肉也是一种肉,很多人之所以不吃,是觉得马肉发酸,而且还有点柴,根本不好吃,因为马擅长奔跑,活动量特别高,肌肉很发达,因此吃起来没有牛肉好吃
所以在几年前就听见有人说,市场上的牛肉是马肉冒充的,很多人都不会买马肉,因为嫌弃它的那种味道,但是很乐意买牛肉,虽然说牛肉也有一股味道,但是相比之下,人们更愿意吃牛肉
很多人觉得马肉实在是太难吃了,又酸又腥,肌肉纤维又比较粗糙,老年人更不爱吃,因为肉质紧实不容易煮烂,根本嚼不动,年轻人还可以勉强的接受
2、不得随便吃
马在古时候,是重要的战略物资,骑兵都是骑马的,它的奔跑速度非常快,而且比牛灵活很多,是最适合投入到战场上去的,战马也是非常宝贵的,哪里还有人敢吃它,马的地位比牛还要高,也算是军队中的一员,所以马是不能随便吃的
汉武帝派人用金子去跟大宛国购买优良种马,却遭到了对方的拒绝,可见马在古代起到了多么重要的作用,可以说是地位最高的一种动物了
在古时候,交通非常的不便,马匹还可以帮助人们运送物资,也可以帮助老百姓驮货物,极大地减轻了劳动人民的负担,所以军队也不能随便吃,否则就要遭到惩罚,在民间老百姓也舍不得吃,在农耕社会,有一匹马就已经很幸福了
如果把自家的马宰杀了,会增加自己的劳动负担,再也没有马帮你拉车运送货物了,在生产力极为低下的古时候,国家的发展建设都是依靠人背马驼干出来的,所以人们对马有着深厚的感情,根本不忍心吃掉它,我们作为古人的后代,也就没有形成吃马肉的习惯了
再说一匹马是很贵的,可以算作是农民家里面的顶梁柱,谁会把自己的顶梁柱吃掉呢?这无异于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除非这匹马老了或者是生病了,他就有可能宰杀掉或者卖掉,还有些跟马建立深厚感情的人,直接在它死后埋掉
3、没有形成规模化养殖
自古以来,很多地区都没有吃马肉的习惯,只有在马比较丰富的地方,人们才喜欢吃马肉,所以大部分地区都没有形成规模化的养殖,马的数量要远远低于猪牛羊鸡鸭鹅
所以哪怕你不嫌弃马肉,很可能也买不到,再说有很多肉比马肉美味,光是猪肉就能做出几十种样式,价格也适中,谁还会去追求马肉呢?有些人连牛肉都不吃,更别提马肉了
但是牛肉要比马肉受欢迎的多,猪牛羊都形成了规模化的养殖,但是在我们这里,从来没有听说过哪里有大规模养殖马的,既然数量那么少,价格又高又不好吃,还不如毛驴肉,那谁还愿意吃它呢?
因为马肉没有牛肉受欢迎,加上这两种肉又很像,所以有人说市场上会用马肉来冒充牛肉,在我们这里的菜市场逛了一圈,根本见不到有马肉卖,以前只有一家马肉馆子,现在也消失了,也许是人们觉得太贵了,又不好吃,所以生意做不下去了,但是驴肉馆和牛肉馆却随处可见,常常都是爆满
写在最后
不过,哈萨克斯坦人最喜欢吃马肉,他们的生活根本离不开马,还喜欢喝马奶,在我国的一些少数地区,马肉也是挺受欢迎的,其实马肉并没有我们想象的差,蛋白质的含量甚至比牛肉都高,脂肪的含量少于猪牛羊,马肉的肥肉很少,所以长期吃马肉的话,长胖的风险远远低于猪肉
因为马的运动量特别高,长期在大草原上奔跑,不会像养来吃的肉牛和猪,天天都是在圈里面,活动的时间特别少
马肉中的不饱和脂肪酸还可以加速人体的新陈代谢,人吃了马肉还会更健康,还能够预防动脉粥样硬化,促进血液循环,但是我们国人之所以不吃马肉,是觉得肉质不好,根本没有猪牛羊好吃
长期以来形成了一种思想,不但觉得马肉不符合我们的口味,也根本不能被端上餐桌,因为马可是人类的得力助手,哪里忍心把它吃掉,也许有人会说,牛跟马都是重要的劳动力,但是牛在古代的时候,地位没有马高,骑兵骑的是马而不是牛
还有马非常喜欢奔跑,有草原的地方很少,所以马匹在内蒙古大草原比较多见,其他地方因为地理环境的限制,也不适合养马,加上马的运动量很高,不像猪一样,每天都是吃吃睡睡的,所以它的消耗能力很强,养殖成本太高了,生长周期也要比猪牛羊长很多,牛有四个胃,有一个胃可以储存食物,马只有一个胃,根本没有那种能力,所以生长速度也不如牛!
根据研究调查显示,给牛羊吃100斤草,基本上就能长出1斤肉了,但是想让马长一斤肉,却需要翻倍的食物,人们又不喜欢它的肉质,所以算下来还是养猪牛羊比较划算
而且老百姓从古至今,对马肉都有一种嫌弃的感,所以有一句俗话是这样说的:"驴肉香、马肉臭、打死不吃骡子肉",马肉也有很浓厚的腥膻味,很多女性直接无法下咽,有时候她们连牛肉、羊肉都嫌弃,更别说是马肉了
猪肉跟牛肉的做法很多,不但可以炒着吃,还可以炖着吃,但是马肉却不能炒,否则就更难吃了,加上很多省份的人只喜欢吃炒菜,在新疆地区就喜欢吃熏马肉,不过我们从来没有吃过熏马肉,也不知道口感如何?
如果你在饥饿的状态下愿意吃马肉吗?
由网友 世界人文通史 提供的答案:
吃马肉的地方也不是没有,但确实是很少,这主要是受历史因素、地理条件等因素的原因影响所致。
马在历史上属于一种重要的战略物资,作用与耕牛一样重要,地位比耕牛还高。唐太宗去世时,曾将六匹跟随自己南征北战的骏马样貌,雕刻为浮雕,这就是著名的"昭陵六骏"。在冷兵器时代,马匹是军队远距离奔袭作战和长距离运输的重要交通工具。
无论是官方还是民间都非常重视马匹,很舍不得将重要的战马用来食用,即便是个体偏小的藏马、滇马也是用来运输的重要工具,哪能随便被用来食用。
中国古代的秦汉、北朝、隋唐时期都是骑兵数量非常多的时代,这得益于政府广泛推广养马。不过,古代政府推广养马是为了打仗,不是为了给村民积存口粮。
汉武帝时,北方的匈奴人多次南下入侵,凭借骑兵的奔袭优势入侵代郡、右北平郡等地,打完就跑,汉军的步兵和车兵也根本追不上。
为了追杀匈奴人,汉武帝在全国开展"马政",仅在河西六郡就养马30万匹,从而解决了骑兵缺马的问题。
在规模最大的第三次漠北之战时,汉朝出动了骑兵10万、战马14万,平均一个骑兵可以占用1.4匹马的比例。
不过,第二年霍去病、卫青能从塞外带回来的、活着的战马还不到3万匹。出击之前都是骑兵,回来时却有一大半都是步兵,这就是《史记》记载的第三次漠北之战,发生于公元前119年左右。
此后,雄才大略的汉武帝由于难以再一次性地聚集这么多的战马,短期内没有再发动过如此大规模的骑兵突袭战争。
直到几十年后的汉宣帝刘询时期,汉朝才又发动了一次规模巨大的骑兵奔袭战,再次猛攻匈奴的王庭。那些汉朝的战马大都死在战场上了,老百姓哪有机会以马肉作为主要的肉食。
北朝时期,北魏太武帝拓跋焘(鲜卑人)曾经在全国放养了马匹200万,达到了历史巅峰水平。唐高宗时,全国也有马匹71万左右。后世的宋、明等朝廷的养马数量均未超过这个数字,可见马匹的珍贵。久而久之,老百姓也就不会把马肉作为主要的肉食了。
由于古代中国社会是以农耕文明为主,虽然有鲜卑、蒙古、女真等少数民族融入进来,但也没有改变农耕文明的整体框架。
中国古代主要的养马地都在北方,因此马肉在数量上也很难推成全国性食用的主要肉食。蒙古高原虽然是天然的养马场,但是养牛、养羊也不是问题。对于蒙古族而言,马肉既不如牛肉、羊肉鲜美,而且养马花费的精力更多,这是珍贵的战略资源。
对于长城以南地区来说,一来是因为马匹是战略资源,非常珍贵,二来是因为马匹的放养难度大,远不如猪肉、羊肉更容易推广。由于受到历史因素和地理因素的持续影响,古代中国汉族食用马肉的现象也并不多。
只有在极端恶劣和缺食的环境下,古代军队才会杀战马充饥,这在史书上也出现过记载。比如曹操在赤壁之战后,率领军队北撤,中途因为缺粮不得不忍痛杀了马匹,取马血解渴,煮马肉为粮,不过这种现象少之又少。
总体而言,马的分布要受地理条件限制,不如猪、羊更容易饲养和推广,而且又是现代车辆出现以前最为重要的运输工具。
由网友 无趣先生Pro 提供的答案:
农村老话"驴肉香,马肉臭,打死不吃骡子肉"。但你也许不知道,这其实是一个巨大的谎言。
马肉不仅不臭,反而是健康又美味
人们常常会对那些平常很少能吃到的动物持有偏见,认为这些动物的肉又酸又臭,常见的例如猫、狗、鬣狗...以及本文的主角——马。
但在这我可以负责任地讲,以上这些动物的肉,只要烹饪得当都会变得鲜香诱人。所以马儿要是会说话,一定也会嘲笑人类,你们这是典型的吃不到马儿说马儿酸。
2017年下第一场雪的时候,我在长春有幸吃过一回马肉,刷新了我对于马肉的认知。
那一次,我是去长春的一家供应商做体系审核,当天中午突然开始下起鹅毛大雪,供应商总经理就说晚上带我去吃铁锅炖大鹅,讲这是东北的规矩,每年下第一场雪的时候就要吃铁锅炖大鹅。
我当时听完这话后对于"鹅毛大雪"这个突然成语有了全新的认知,原来鹅毛大雪不是说雪花跟鹅毛一样大,而是一下雪东北人民就开始拔鹅毛下锅炖大鹅的意思。
回归正题,当天白天工作结束后,我就跟着供应商一行人前去吃饭,车子开到一个不起眼的小门脸前停了下来,他们带着我就进了这里。
当时我心里还嘀咕,这是啥饭馆,看起来破破烂烂的甚至还不大卫生的样子。
供应商老总大概也猜到了我心中的顾虑,笑着对我讲,不要看这个店不起眼,但这里有一个特色菜,是长春有名的,一会带我尝一尝。
大家在房间周围的炕上坐了闲聊等上菜,还要请我去试了一下那个炕,我发现烫屁股实在受不了,就还是回到了凳子上坐,不一会菜上来了,大家纷纷落座准备喝酒。
东北菜就是实在,每一个都用大盆装得满满堂堂,而且还都是肉菜,生怕不够吃。
看铁锅炖大鹅那个量,是真的炖了一整只大鹅,摆了一大盆,据说这是下午就预定好炖上了。在大鹅旁边,还摆了两大盆子酱肉。
这时对方老总指着那两盆酱肉,一脸神秘地让我猜这是什么肉。
我原本以为那就是普通的酱牛肉,但是看对方这架势我就觉得不简单,于是试探性地说,这个看起来很像牛肉啊,但你这么一问我就不敢猜了,莫非是什么野味?难道是你们常说的傻狍子的肉?
对方老总笑了,说傻狍子可是保护动物不能吃的,但这个确实不是牛肉,而是马肉。别看这家店小,但他家的马肉在长春非常有名,是招牌特色,今晚特意带你来这边尝一下,在大酒店绝对吃不到这么正宗的。
说完就给我加了一块,让我尝一下。
我尝了一口,不酸也不膻,味道跟驴肉类似,口感上和酱牛肉也差不太多,略微要柴一点。总的来说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如果对方不说,我也许就当成酱牛肉吃了。
在这之前其实我也一直以为马肉不好吃,但吃完以后我才发现,马肉竟然也是一种非常美味的肉类。而且马肉不仅味道不错,营养价值也不低。
马肉含有丰富蛋白质、维生素及钙、磷、铁、镁、锌、硒等矿物质,具有恢复肝脏机能并有防止贫血,促进血液循环,预防动脉硬化,增强人体免疫力的效果;此外马肉脂肪的质量也优于牛、羊、猪的脂肪,马肉脂肪近似于植物油,其含有的不饱和脂肪酸可溶解掉胆固醇,使其不能在血管壁上沉积,对预防动脉硬化有特殊作用。
那如此健康又美味的马肉,为什么却很少有人吃呢?这其实要从历史、情感以及经济价值三个方面来分析。
在历史上,不仅不吃马肉,甚至连吃牛肉都是违法的
在《水浒传》电视剧中,英雄好汉们下馆子总喜欢点上二斤牛肉,大口吃肉、大碗喝酒的情节让人印象深刻,仿佛这就是一件稀松平常的事。殊不知,牛肉在宋朝可不是随随便便能够吃到的。
因为宋代法律明确规定,严禁私自屠杀牛马,更不要说随便吃牛肉了。在北宋初年的《宋刑统》中,有"诸故杀官私牛者,徒一年半","主自杀牛马者徒一年"的法令。到了南宋时期,处罚和量刑更为严重,"诸故杀官私马牛徒三年"。
就算是病死的牛,屠宰也必须经过官府报备,否则就是违法。
这一点其实很好理解,牛和马这两种牲口在古代的定位本来就不是为了肉类提供者,而是生产工具。牛是重要的农业生产工具,而马,则是重要的交通运输以及军事工具。
在工业革命以前,无论东方还是西方,如果想要出远门,除坐船外马儿就是唯一的交通工具了,要不你就只能徒步几个月,一般遇到急事,如果没有马儿,等你赶到估计下一茬黄花菜都该长出来了。
可以说,牛是古代的农耕机械,而马就是古代的超跑,我想就算在今天,谁也不会为了吃两块肉,就把自己的超跑拆了吧,而且绝大多数普通百姓接触不到超跑。
在冷兵器时代,马匹在军事上还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骑兵比步兵的优势,那可不只是大了一点点,历代帝王修长城的目的也是为了抵御塞外的游牧民族的骑兵,一旦入关,那几乎就是一骑绝尘无法抵挡。
综上,从历史传承上来说,我们就没有吃马肉的传统。
马和人类有着特殊的情感
狗和马,应该是人类最亲密的两种动物了,也一直被当做是人类的朋友。毕竟狗狗世代守护着人类的庄园,马儿则世代和人类并肩作战。
即使到了今天,我们已经不怎么需要狗狗帮我们看家护院,更不需要马儿与我们共赴战场,但世代积累绑定在人类基因中的感情纽带,仍是其它所有动物都无法比拟的。
如果你无法理解这种感情,可以观看一下由史蒂文·斯皮尔伯格执导的电影《战马》,应该能有所体会。
另外马儿还很聪慧且具有灵性,通用说法是成熟马的智商相当于7岁小孩,具有很强的学习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和人类一样有喜怒哀乐,悲伤的时候也会流泪。
所以,当你把马当成朋友的时候,你又怎么忍心将屠刀对准自己的朋友呢?
饲养马匹产肉成本太高,经济效益过低
爱上一匹野马?那得先看看你的家里有没有草原。
马儿说起来可能大家都很熟悉,但我要问你们亲眼见过几次,估计都不多吧,绝大部分人也就是在动物园看到过几回。
因为马儿主要生活在草原上,离开草原后几乎连看都看不到,所以更别提吃了。
但在新疆伊犁,熏马肉是哈萨克族美食中的一绝,在哈萨克语叫做"苏热特",原产于美丽的北疆那拉提草原、唐古拉草原,那里素有天马之称的伊犁马肉为原料。熏马肉脂肪丰富,但油而不腻,瘦肥分明,不仅色悦目,而且营养价值很高。
也许有人会问,既然马肉这么好,今天的饲养技术这么发达,为什么不引入到中原地区来饲养呢?
答案很简单,太不划算,宁愿养殖牛也不养殖马。
所有食草动物都会面临一个问题,草本植物的营养大部分都包含在难以消化的纤维素之中,为了更好地消化纤维素,上帝通过进化的方式,给了食草动物两个选择,一种是有足够大足够多的胃,就像牛一样(这就是它们肚子总是鼓鼓的原因),另一种是足够长的肠。
而马儿作为运动型帅哥,自然不可以挺个大肚子,再说吃多了也跑不动,于是就选择了后者。
虽然马儿选择拥有发达的肠道,这可以从一定程度上弥补胃的不足,但是从总体上来看,马的消化系统对草食的消化率仍然远低于牛,有研究表明,同样是喂麦秸秆,牛的消化率可以达到42%,而马的消化率却只有18%左右。
有研究精神的小伙伴们感兴趣可以去扒拉一下马儿的粑粑,里面通常会残留一些看得见的未消化的草饲料。
这就意味着,在吃下同等数量的饲料之后,牛长的肉比马长的肉要多得多。
此外,饲养马儿在场地、饲料、水源以及管理等要求上也比牛羊要高得多,更加导致养马的成本太高,还不如直接饲养肉类品质接近的牛更为划算。
除非你家是就在大草原,拥有天然的牧场,要不然养马的成本过于高昂,这也是导致人们用牛肉而不是马肉作为摄取优质肉类蛋白来源的重要原因。
说在最后
综上所述,人们很少吃马肉,主要还是受历史、情感和经济效益三个因素共同影响而形成的习惯,并不是马肉真的很难吃。相反马肉还是很多地方的特色美食,除了文中已经提到的著名的伊利熏马肉、熏马肠,大兴安岭的马肉、马板肠也很不错;在日本的烤马肉、马肉刺身也很出名,在法国,也有很多人热衷于马肉排。
所以在最后,我还是要替马儿说句公道话,马肉100%是一种营养健康又美味的优质蛋白质!
由网友 楼兰餐厅老王 提供的答案:
之所以很少有人吃马,最通情的原因可能是马长得好看。最供应链的原因是再吃马,就成保护动物了。最交通的原因,马曾经促进了世界的交通,让非我族类有了交集。最直接的原因,人们主流的口感是不喜欢马肉的。
新疆的哈萨克是吃马肉的,风干的马肉,还有熏马肉、熏马肠,尤其是熏马肠,这个东西也是新疆特有的风味腊肉。曾经的农耕时代已经实现了现代化,农耕文明发展让马、牛、驴解放了体力,其功能性价值几乎没有了。但是人们依然会吃牛肉,驴肉,在内地却很少见到马肉食品。大型的家畜,为什么很少有人吃马呢?
第一,好看的骏马,人对其通情。
大家可以观察一下,人们吃的肉类,尤其是哺乳类家畜,长得好看的基本都不会成为日常餐桌上的饮食。骏马,就是这样,它高大挺拔,骨骼清奇,甚至有着神威的气场,传说中的汗血宝马,更是这样,让人心生喟叹。马,这个东西,有人吃,但农耕民族过渡到现在,马在内地,几乎完美避免了上餐桌的命运。
第二,养马的供应链少之又少。
很少有有养马场养马供应餐饮市场,它的来源少,长得慢,注定了是一个出力不讨好利益的事情。马的本性,是长途奔袭,代步人类,如果把马圈养起来,那么不如吃牛肉了。马,才是真正静如处子,动如脱兔,如果马肉真的美味,那么现代养马供应链一定一环扣一环,比比皆是。
第三,马在历史上的作用。
马中赤兔,万马奔腾,八骏全图,悲鸿画马,都是展现马的作用,攻城略地,威武霸气,千里马长夜奔袭。都是马的神威,包括"无人知是荔枝来"的快速"闪送",都是马的功劳。在冷兵器时代,马的作用巨大,人们多不忍杀马,战马作为战略物资,宁愿让其垂暮老死。
第四,马肉的口感不好。
马是好动的,就注定它的肉质脂肪少,和筋肉强健的牛肉一样,比较柴口。如果非得要吃,最好的方式就是哈萨克的熏马肉食品,口感太筋。太硬,不好咀嚼。人们宁愿选择驴肉和牛肉,马肉的口感和骆驼还不一样,骆驼是又柴,又棉。马肉做成卤味,其口感和牛腱肉也没法比。
所以世界范围内吃马肉的都很少,多存在游牧民族。马,比较独特,从现在的角度来看,已经脱离了主流的饮食文化。最大的原因,还是马肉不符合主流的口味,如果好吃,大众一定有需求,且喜闻乐见。
由网友 爱好文史旅军的工科男 提供的答案:
我是爱好文史旅军的工科男,我来回答这个问题。
马肉也是一种肉,但是吃的人很少,所以感觉是几乎没有人吃。
实际上,马肉在全世界吃的人并不多。
欧美人几乎是没有吃马肉的。
在日本,吃马肉的人是比较多的,而且他们还吃马肉刺身。因为马肉色泽鲜红亮丽,所以他们把马肉美其名曰"樱肉"。
在我印象中,我国吃马肉的地方是湖南。那里有一个名特产叫马肉米粉,据说味道相当不错。
以前人不吃马肉是有两个原因。
第一,在古代,马是一种非常珍贵的战略资源。我国古代基本上是以汉族为主体的农耕社会,马匹是非常稀少的,主要掌握在北方的游牧民族手里。汉族拥有的马匹基本上都是很珍贵的,也是很少的,全部充作军事作用,及战马。这些马人们把它当宝贝都来不及,还会去吃马肉吗?
第二,马匹是一种非常通人性的动物,尤其是对战士来说,马匹就是自己患难与共的伙伴和战友,怎么会忍心去吃它的肉呢?良心上说不过去啊。
在现代社会里,由于机械化工具的普及,马匹等畜力动物的作用也越来越小,数量也越来越少,马匹主要是用来进行比赛或观赏,你到哪里去吃马肉呢?
希望我的回答您能够满意,谢谢。
由网友 把盏常聊 提供的答案:
什么?不吃马肉?那我不妨问你一句:"那么多人养马,老马、病马甚至于是死马都上哪儿去了呢?"
俺虽说没养过马,但接触过的养马人却不少。他们养的马,莫非都是长生不老?养的马老了、病了或者干脆就是死了以后,难道都是找块地方埋了不成?
大凡养马的人,不外乎有这么几种:一种是专养纯血等好马的人,养这种马除了喜爱、打比赛,也有的是为了配种挣钱或繁殖后卖马挣钱。第二种是养一些个半血马,此类养马者多是为了卖。第三种人养的都是草马子,养马的目的是为了在旅游区揽客或者把马卖给旅游区的人。总之,不少人养马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了卖。当然,也有一部分人是为了开马术俱乐部。但是,无论你养马为了啥,淘汰、病马残马甚至于死马都是不可避免的。那么,这些个养马人出现这种情况时,这些个马都去往何处了呢?
我认识几个养马的人,他们的马都病过、死过。咋处理的呢?
一种情况是看马病了,请兽医来看,打针吃药能好,更好。眼看着好不了了,便只好打电话了。给谁打呢?给专门收病马、死马的人打。上门来看马的时候,马只要还没死,又不是慢性病骨瘦如柴的话,一般给你个一、两千块钱,赶紧的拉回去宰了。如果来时马已经断了气儿?这,就属于第二种情况了。
马死了,个大膘肥的话或许给你的价还高点儿,要是不属于高头大马的话,千八百块钱了事儿!为什么马一死就不值钱了呢?因为马只要还没死,还有口气儿,马上宰了能放血,这样宰出来的马肉看着鲜亮。一旦死了,无法放血、血液都凝固在血管里了,宰出来的肉不仅颜色重、不好看,肉煮出来血腥味重,不如放了血的好吃。那么,他们宰出来的肉又往哪送呢?
有一回,和几个人一起喝酒吃饭,聊天时,有个养马的人说他前两天又死了匹马,那么一匹大马就给了八百块钱。要是趁着没死时卖,至少能翻一翻。我说你不会不卖?他说收马的人一看马死了,就压价,你不卖拉倒,最后还得找人挖坑埋,连几百块钱都没了。
聊着聊着,就聊到了死马最终的去处。他说,以前也问过他们这马最后都处理到哪儿去了?但人家没说。后来一来二往的熟了,这才知道其中的奥秘……
马,甭管死没死,拉回去宰,这没跑。但宰好的肉卖给谁了呢?他笑了笑对我说:"就卖到你总爱去吃驴肉的那个地方了!"
打那以后,我便再没去那个地方吃过驴肉。可别的地方的驴肉,谁能保证他就是用正经八板的活驴宰出来的肉呢?
我,还曾经没少去过一家专做骡子肉的馆子,骡子肉做的好吃,不愧为"天上飞的鹅,地上跑的骡"之美誉。可现在细想想,即使是在农村,如今你又能看见几匹骡子呢?
老话儿说:是骡子是马拉出来溜溜。可这做熟了的肉你又咋溜呢?所以,吃的人也就都"你说它是骡子肉它就是骡子肉了。"稀里马虎的吃着香就行了。我敢说:"没一个能吃出它究竟是骡子肉还是马肉来的!"
最后,我澄清一下:我这可不是对做驴肉、骡子肉的有成见,在此砸人家的买卖。我说的只不过是一种现象而已。更何况前些年,媒体不是也曝光过某盛产驴肉的地方,说那里成千上万家的人都在加工制作驴肉,但经查、其中大部分都是假驴肉。报道后销量也一度受到了影响,如今,不依然是遍地开花了么。所以,如果真的都是把马肉当做驴肉卖,我想还应该是好的了呢……
好啦,我对马肉的看法今儿就聊到这了,您有什么说法,也可以让我再长长见识!
由网友 大聪明观天下 提供的答案:
有历史原因,也有饲养及肉质本身的原因。
【历史原因】
马在古代是一种重要的农耕、交通及战略物资,在完全没有机械自动化的时代,马就是今天的播种机、小汽车及大坦克。无论是日常耕种、交通运输,还是征战沙场,马可以说都是人类最好的帮手,所以说在古代的很长一个历史时期内,马是不可能被人们拿来当食物的,人们也并不舍得去吃马肉。
这一点其实牛肉也是一样的道理,在我国古代牛也不是随便可以吃的,杀牛也是需要获得相关部门的允许以后才可以进行的,毕竟牛也是当时耕种的主要劳动力。
【饲养及肉质】
其实在很多地方也是有吃马肉的习惯的,但马肉相比与牛肉在肉质上的差异还是比较大的,马毕竟运动量要更高一些,肉质也会相对柴一些,口感也并不是那么的好。同时马的集中饲养难度也比较大,并不是特别好的经济型家畜,相比于猪、牛、羊来说,经济价值相对要低很多。人类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成功被驯服并大量饲养的家畜其实并不多,现如今的我们的家畜也都是最适合人类饲养及食用的。
【总结】
马在一定程度上,其实更像是人类的宠物及伙伴,人类对于马的感情可能也要明显高于其它一些动物,因此世界各地基本上都没有食用马肉的习惯,这可能也是其中的一方面原因吧。
以上个人意见仅供参考。
部分文章源于互联网收集,不代表默子网络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html369.cn/340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