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网友 素老三 提供的答案:
小杰的老爸的控制欲太强,谁也不愿意靠近他。你靠近他,他就一遍遍地劝说你,要你按照他的话去办事,让你一个脑袋变得跟两个脑袋那么大。
小洁的老爸今年86岁,别看他86岁了,但龙精虎眼,说话嗓音洪亮,走路虎虎生风。
以前,老爸和老妈独自生活,老妈比老爸小10岁,老妈身体也不错,能照顾老爸的一日三餐。
但,前几年,老妈生病,没挺过来,走了。家里就剩下老爸之后,老爸的情绪就有些变化,控制欲越来越强。
小洁有三个哥哥,大哥大嫂在外地工作,他们夫妻虽然都已经退休,但大哥身体不好,脑血栓后遗症,一条腿走路困难。
大嫂在照顾自己的娘家妈。娘家妈瘫痪床上好几年了,大嫂自然是无法回小城来照顾公公。
小杰的二哥和二嫂,虽然在本地居住,但二哥没有退休,还上班呢,没有时间来照顾老爸。
二嫂退休了,但,她又去一家高校,应聘做宿管,一个月也很忙,也没有时间照顾公公。
小杰的三哥和三嫂,他们开了一家烤鸭店,两口子每天起早贪黑地忙碌,小店经营还可以,够一家三口的吃喝,够三哥三嫂交社保。他们也没有时间照顾老爸。
老爸就对三个儿子一个女儿说:"你们谁照顾我,我就把退休金给谁。"
老爸退休金每月4000多元,去掉药费,也能有3500元。对于18县的小城来说,也不少了。但是去掉生活费,也剩不下太多。
小杰今年50岁,刚办理完退休手续,她又有时间,只能是她回来照顾老爸。
三个哥哥对小杰说:"小杰,我们哥仨不让你白照顾老爸,每人每月给你500元,算是给你照顾老爸的工资。"
小杰就把自己的东西收拾收拾,装到皮箱里,她提着皮箱,锁上家门,去了老爸的楼里居住。
但,小杰照顾老爸三个月,就实在受不了,不想干了。老爸太霸道,家里什么事情,老爸都要小杰听他的。
一日三餐,老爸吃什么,小杰就得做什么,小杰不能做别的食物。老爸早晨吃粥,晚餐也吃粥,中午吃面条,都是汤汤水水的,也不怎么做菜。小杰天天吃面条喝稀粥,她会饿。
小杰想做点米饭,想做点炒菜,老爸说:"我吃粥,你做米饭干啥?你炒菜干啥?"
小杰说:"我吃粥吃不饱,会饿。你吃你的粥,我吃我的米饭。"老爸就生气,一天没跟小杰说话。
第二天,老爸就开始抱怨小杰事多,说小杰做粥之后又做饭,浪费电,浪费水,说小杰挑剔,娇气,说小杰的生活习惯不好,怪不得丈夫跟她离婚。
老爸还诅咒小杰:"不是花你自己的钱,是花我的退休金,你才败家的。你这样败家的女人,啥样的男人都不愿意跟你过,下辈子,你会找不到对象的!"
小杰听到老爸的话,气得够呛。小杰在三年前,跟丈夫分开了。丈夫吃喝玩乐,工资也不往家拿,外面还有女人。小杰一气之下,就跟丈夫分开了。
小杰怎么都没想到,老爸动不动就诅咒她。她把昨天吃剩的饭菜倒进垃圾桶,老爸就说:"你那是浪费粮食,浪费粮食是有罪的,下辈子你就得当个乞丐,要饭都没有人给你,你一口剩饭都得不着。"
小杰听着老爸这些话,心里又生气,又难过,老爸怎么变成这样的人了呢?跟年轻时候那个乐观开朗的老爸,完全变了呢?
房间里的玻璃脏了,小杰想雇人擦玻璃,老爸说:"我的退休金,你就随便败祸呀?"
小杰说:"上面的玻璃我够不着,踩凳子擦玻璃,我怕摔着,到时候去医院治疗,医疗费贵,还是雇人擦玻璃的费用贵?"
老爸不管那些,就是不允许小杰雇人干活,他还催着小杰擦玻璃。小杰没办法,自己掏钱,雇人来家里擦玻璃。
就这样,老爸还是各种数落小杰,说:"你这样的女人,太败家,不会过日子,多好的男人,也不会要你。你呀,下辈子就得孤独终老!"
老爸不仅诅咒小杰,还控制小杰,什么都要小杰听她的。老爸的衣服脏了,小杰要用洗衣机洗,老爸不让,说洗衣机费水费电,还说洗衣机洗衣服能把衣服洗坏了,非要小杰用手洗衣服。
小杰想把衣服搭在外面晾晒。老爸家是一楼,外面有个小小的院子,衣服搭在外面,太阳一晒就干了。但老爸不让小杰把衣服搭在外面,怕丢了。
小杰只好把衣服搭在屋子里,衣服上的水滴答在地板上,小杰怕老爸滑倒,只能用盆子接水。房间里可想而知,会是什么样子。
家里本来90平的房间,可房间里乱糟糟的,堆的都是破烂和旧物,一大半是用不上的,小杰要卖掉,或者扔掉,但老爸不让小杰动一下,说:"这是我的家,我的东西,你不要动。"
房间里破烂多,就显得乱。小杰也只好忍耐着,顺从着老爸。
最让小杰难以忍受的是,小杰的前夫最近总来老爸家里,他不知道跟老爸说了什么,老爸总让小杰跟前夫复婚。
老爸说:"你这样干啥都不行的女人,有个男人想要你,就不错了,你还挑挑拣拣?赶紧跟他复婚,正经过日子!"
小杰说:"老爸,前夫他不是诚心悔改,他是被别的女人甩了,没有饭辙了,找不到住的地方,才要我收留他,我才不收留他呢。"
老爸说:"男人想干啥,你别管,你就做好一个妻子的责任就行了。"
小杰生气地说:"他做不到一个丈夫的责任,你还逼着我做好妻子的责任?我咋那么贱呢?"
老爸因为小杰顶撞他,更生气了,他撵小杰走。他说:"我不用你照顾我,你赶紧走吧,你这样的女人,不会有好下场的,你别想拿到我一分退休金,也别想利用我,挣你三个哥哥的工资!"
小杰气得够呛,她给三个哥哥打电话,诉说自己的痛苦和煎熬,三个哥哥一开始还不相信呢。后来,小杰把老爸诅咒她的那些话,还要小杰跟前夫复婚的话,都拍了下来,发给三个哥哥。
三个哥哥这才知道,小杰照顾老爸,过的是什么样的日子。
小杰把三个哥哥找回来,大家坐在一起,小杰把自己的心里话,对三个哥哥说了。
小杰说:"老爸什么都想管着我,我不听,他就一直劝我,见我还不听,他就打击我,嘲讽我,非让我听他的不可。我照顾老爸,挨累我不在乎,但老爸总想管着我,控制我,我特别煎熬,心里有苦说不出来,日子过得太难受了,从今天开始,我不照顾老爸了,宁可背个不孝的骂名。我不要他的退休金了,不要你们给的工资,我宁愿每月也出700元工资,你们谁愿意照顾老爸,我出钱给谁。"
三个哥哥,都没有时间照顾老爸。小杰就和三个哥哥一起,给老爸找个保姆,每人每月给保姆700元,一共给保姆开2800元。
但,保姆干一个月,就说不干了,跟老爷子在一起生活太痛苦,他什么都管着保姆,连保姆一周洗头两次,都抱怨保姆浪费水电。
后来,小杰和哥哥们给保姆涨了工资,每月给保姆开3200元。
两个月后,保姆却给小杰打来电话,说:"你就是涨到4000元的工资,我也不干了,你家老爷子太能作人了,我洗个衣服都要受他限制。我是保姆,但我不是犯人,我不干了,钥匙放在你家桌子上了,我走了,这个月多干的三天,工资我不要了,送给你家老爷子了——"
老人上了年纪,有时候很固执,干脆不听别人的建议,甚至还要处处管着儿女,控制儿女,要女儿听他的。这件事不好解决。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好的办法。
我是素老三,喜欢我的文章,请帮忙点赞,评论。谢谢!
由网友 素言素语曰 提供的答案:
宋大爷不但有退休金还有征收款,可如今他却孤身一人在医院,无人照顾,女儿却委屈道:"小时候他没管过我们,我们是吃百家饭长大的,征收款他也全给了弟弟。"
88岁的宋大爷身患十几种疾病,多器官衰竭,此时住在医院的他需要有人照顾,可他的四个子女都不在身边,只有一个60多岁的侄女在照顾他。
宋大爷说,家里两处地方被征收,他有近百万的征收款,每个月还有不少退休金,他想不通子女为何都不来照顾他,甚至都不看一眼。
带着疑问,调解员找到宋大爷的大儿子。
大儿子宋立竹表示,16年时传出家里的地要被征收,当时父亲年事已高,无人照顾,父亲说要靠小儿子,以后和小儿子生活。
于是当时四姊妹就写了一份协议,表示家里征收后,征收款都归小弟宋立石保管,他们不要一分,当然以后父亲的生老病死也全由弟弟负责。
宋立竹说,这事是父亲首肯,弟弟答应的。
他说:"我爸从小就偏爱这个小的,那是有一点的,对他还是有一点不同的。"
为了证实自己所言非虚,宋立竹约上老二宋立花来到小弟宋立石家。
对于父亲的情况,小儿子宋立石只表示,父亲现在在医院治疗,他也交了钱,至于现在没钱了,那他也没办法,他管不了那么多。
他摊手无所谓道:"那这个事情我怎么管呢?他永远住在医院,我怎么管呢?一次能够把他治得好不?谁都当不了这个家!"
面对疑问,52岁的宋立石总是一副嬉皮笑脸的模样,一会征收款"两个亿",一会又是六百五十多万,他就这样不正经的调侃着他的大哥。
在调解员的不断追问下,宋立石才正经了一些,表示征收款一共90多万,除去他盖房子的成本20多万,实际到手也就70多万。
宋立石算了一笔账,70万他和父亲一人一半,可这15年来,父亲请保姆还有治病每年最少2万,这样就花去了30多万。
他觉得父亲那份钱已经基本花没了,他表示现在可以再拿出10万块给父亲,然后四姊妹一起赡养父亲,而不是由他一个人承担。
大哥宋立竹听完弟弟的话,显得有些气愤,他连问几个问题,就将弟弟的底给掀没了。
宋立竹问道:"你说建房子给他住了,你房子建了多久?你说你照顾了15年,咱们协议是2016年签的,征收也是前两年的事。"
宋立石没有防备,回答房子建了11年。
不想宋立竹继续追问:"就算这样,房子是你的,你是安排他住了,那为什么要他出钱呢?还要拿他的退休金呢?"
见此情况,宋立石一下跳了起来,恼羞成怒地大喊着:"一分钱没得给!"
随后大步转身走进屋内,拿起屋内的瓶子砸向门外,最后骑着电动车愤怒离去。
宋立竹表示,现在弟弟不想承担起父亲的晚年,就应该把征收款归还给父亲,而不是只还10万。
整个过程中,老二宋立花一直沉默不语,他们似乎都对征收款没有兴趣,只要老弟好好赡养父亲,他们完全不管钱去哪了!
可在宋立石离开后,医院中的宋大爷却出了问题。
原来,之前照顾宋大爷的侄女因为家中有事,就离开了医院,现在宋大爷无人照看,吃饭喝水都成问题。
得知情况的调解员打电话联系小儿子宋立石,可宋立石的态度却异常冷漠,他直言他不可能去医院,他建议父亲自己打个车回家,到家他会付车费。
无奈,大儿子宋立竹只得赶往医院照顾父亲。
见到大儿子的到来,宋大爷很是高兴,坐起身来和儿子寒暄着,可当提起小儿子,大爷就变了脸。
宋大爷直言,小儿子不但拿走自己的征收款,还用了他一万七千多的退休工资,平时不给他做饭洗衣,有时还动手打人,这让他很是寒心。
第二天,宋立石将调解员约到家中沟通。
宋立石表示,并非自己不管父亲,而是父亲要求太多太高,整天想着请保姆。
他说:"找保姆,找保姆,我给他至少找了七十个还不止,绝对超过,你可以问任何人,我巴不得你们去问别人,看看我是不是说假话。"
宋立石说,父亲因为语言不通,不会讲普通话,也不会讲长沙话,所以总是几天换一个保姆,而在医院,父亲也是一样的,每个医院最多住11天,就要换其他医院。
宋立石表示,自己四姊妹身体都不好,哥哥姐姐身体都有病,而他也一样的,这和他们小时候过的苦日子有关。
宋立石的头上有一道疤痕,手臂和脖子上的皮肤也有不少红斑,宋立石表示这都是小时候父亲不管他们,没饭吃,他捡人家丢在地上的番薯皮吃,吃成这样的。
宋立石表示因为治疗所以无法去医院照顾父亲,他也很无奈。
那么对于此事,一直沉默不语的老二宋立花到底是什么看法呢?
宋立花的说法和大哥一样,都表示当初征收款给了小弟,当初说好父亲病了,不用他们操心,可他们每年还会去探望父亲,给父亲买衣服买吃的,可说着说着,宋立花却说不下去了。
宋立花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哽咽着含泪走出房间,走到外面的宋立花终于说出了实话。
她说:"寒心,我们爸爸对我们也不好,妈妈在我们几岁时,就把我们丢开,讲起来真是寒心,他是驾船的,从不管我们,我们都是东一餐西一餐吃百家饭长大的。"
宋立花表示,父亲并没有尽到抚养他们的责任,他们是吃别人剩下的、不要的东西长大的,所以面对百万征收款他们宁愿不要,也不愿意照顾父亲。
可他们都知道父亲管不住钱,所以在征收款下来之前就签下协议让小弟管钱。
她说:"他(父亲)肯定钱管不住。他一喝醉酒,比如这是一万块钱,他就往天上一扔,就随别人去捡,不是讲他有多少钱,没多少钱,我们不管这个,有这个小儿子管就行了,相信这个老弟。"
宋立花表示,之前的老弟聪明能干深得他们信任,他们也没想到会出现如今的情况。
就父亲的后续赡养问题,小儿子宋立石给出了三个方案。
第一,父亲自己生活,他每年给父亲一万块;第二,他一下给父亲十万块,以后父亲的养老问题和他无关;第三,父亲回家里生活,他继续照顾父亲。
宋立石表示他年龄大了,把钱都放在了儿子那边,父亲如果愿意每年拿钱,他也要给儿子打电话确认。
电话中,宋立石的儿子表示一年一万没问题,他这边同意,可没等他说完,宋立石却发了火。
他拿起电话对儿子怒道:"你什么情况,又是五千又是一万的,等下他要十万块钱你又肯了,你这个脑壳里面不晓得怎么讲,不是跟你说了不给的嘛,还五千一万,要是这里搞好了,我回去了你又不开心。"
原来,宋立石又反悔了,很明显他不打算出一分钱。
一旁的大哥宋立竹默默看着眼前发生的一切,他满脸的不以为然,见弟弟不再说话,他才开口。
大哥宋立竹冷冷道:"不发脾气哦,我们从此再没有兄弟了,没有了,签了协议的事情,你还搞这样,你儿子没有赡养爷爷的义务。"
顿了顿,宋立竹接着说:"如果他说不承担,不出一分钱,我也没有怨言,就当没有这个弟弟,如果要承担,你就拿出来,十万肯定少了!"
见大哥又谈钱,宋立石愤怒起身,转身离去。
眼看弟弟不可能再照顾父亲,大哥宋立竹表示父亲接下来的治疗他会承担,在父亲情况好转后他会再和弟弟协商。
事情就这样得到了一个暂时的解决。
很多父母年轻时的所作所为,让子女宁愿不要他们的退休金,也不愿意照顾他们。
就如文中的宋大爷。
你养我小,我养你老,因为宋大爷在子女小时候没有尽到父亲的责任,让子女吃尽苦头,导致子女对宋大爷并没有什么亲情。
所以当面对父亲的征收款时,他们都不想要,他们宁愿让父亲把征收款都给弟弟,让弟弟承担起照顾父亲的责任,因为这样他们就不用见到父亲,不用回想起心酸的过去。
宋大爷是自私的,年轻时不管子女,年老了又偏心小儿子,如今这一切都是他咎由自取的,怪不得别人,只能怪他自己。
可不管如何,赡养父母是每个子女的责任,还是希望宋大爷的子女能尽到基本的赡养义务。
同时也希望宋大爷能认清现状,不要再折腾,好好和儿子们商量,好好安享晚年!
由网友 西特则 提供的答案:
老人的自私与无情是常人难以想象的。
年过八旬的父母生病住院、回家搞的我们姐妹俩焦头烂额,回家修养我们提出雇佣保姆,他们一万个不愿意。但我们也有家,也有自己的生活啊。
一日三餐,三顿药伺候着。刚出院每周还得陪着复诊,而且他们一分钱生活费都不出,一切付出都是理所应当。久了抱怨一下就让我们滚。
我们不忍心才天天回去照顾,偶尔一次听他们说"放心吧,骂不走的,因为她们惦记着我们的财产呢"恶毒言语滚滚而来……自那以后,我们就强行给他们安排了一个保姆,告诉他们你们的钱你们自己花,没人稀罕。
现在我们俩每周回去二次看看,保姆单休我们回去做一下保姆,送走他们是我们做子女的义务,推卸不了的责任,仅此而已。
由网友 宁死不979 提供的答案:
我看,说好听一点,这是糊涂话;说难听一点,这是混账话。
1,假如是独生子女,肯定没有这些废话了。半年前我接诊了一个姐姐,五十左右,母亲已经瘫痪二十多年,因为褥疮让我和护士出诊换药。上了汽车,才知道老太太住养老院,还不近,只能稳稳当当坐汽车去。姐姐说,老太太一直在家,现在闺女要生产,只能送母亲进养老院。
进老太太房间一看,心里不舒服,老太太神志不清,大声呻吟,两条腿就是连根骨头,拧成了麻花,凡是承受压力的地方,都出来褥疮,有的地方露出了白骨。
清创、消毒、换药,就这么一次。我给姐姐做示范。重点不是处理褥疮,关键是营养和护理。姐姐送我们回单位,我说,假老太太发热、病情恶化,最好不要到医院折腾,老太太活着也受罪。
昨天,一个妇女来看病,说,我就是带你们去养老院的那个。你妈妈怎么样了?褥疮都好了。我惊为天人。
她说,妈妈就她一个闺女,夫妻离婚了,和她相依为命。因此,天天去养老院,把我的吩咐当成了圣旨,果然,老太太一天一天见好。
2,兄弟姐妹之间没办法斤斤计较。妈妈得了胆管癌,奄奄一息。家里还有快90的老父亲。谁来照顾?大哥在外地打工,自己儿子30多了,还捯不清楚,只能是不出钱不出力;幸亏二哥二嫂从云南赶回家,二哥虽然瘫痪,可以24小时守着妈妈,端茶倒水,嘘寒问暖,二嫂包揽了全部家务,还有一大片农田,他们只能是不出钱光出力;我在天津上班,只能是光出钱不出力,爸爸1000,妈妈1000,二哥3000,原以为妈妈几个月就死了,没想到她创造奇迹,活了整整三年,可怜我一个月工资也就5000多,还要时不时回家,小金库日渐消瘦;妹妹每个周末都回家,洗洗刷刷,弄吃弄喝,又出钱又出力。天底下最好的家庭关系,莫过如此。
3,妈妈死了没多久,舅舅也是胆管癌。小表妹咨询,我说,你小姑妈的例子就在眼前,不说大手术,插跟引流管,让老头不痛不痒,总是可以吧。她说,钱,可以出,但是没有人照顾。我的去,老头三个儿子,五个闺女,说是没有人照顾,什么话都别说了。老头在床上地下,自己一个人爬了二十多年了,现在快死了,还是没有人照顾,什么话都别说了。
4,家里还有一个老父亲,90多了。怎么办呢?家里是老(父亲),弱(嫂嫂),病(大哥),残(二哥),过着痛苦的幸福生活。
我还是只能出钱。爸爸1000,二哥1000。二哥总说不要钱,我很生气,嫌少吗?我指望他们多多照顾父亲,如果不要钱,在身边,房租1000可以给老头,他可不嫌多。
我当然也可以把老头带在身边,用不着哥哥妹妹。不过,故土难离,老头高龄不宜远行。在老家,邻里之间,鸡犬相闻,而在城市,则是关进了鸽子笼。对门邻居,老死不相往来。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医保,现在农村,新农合也能报销一半以上。
意思是,没有退休金,我也愿意伺候老人。那是生我养我爱我疼我的父母。
由网友 老孙讲故事A 提供的答案:
我们村里有个老人四个儿子,老人在大连,老二在上海,老三在北京,老四在家里。老人不能自力了,老四就打电话,叫几个哥哥想办法?几个哥哥说:我们都在外地又天天上班没有时间照顾,我们一个月给你2000元钱,你在家照顾老人,老四很高兴同意了,老四在家照顾老人半年,老人老了说话到处不觉量,吃了也说没吃,喝了也说没有喝。把老四气的不行,就打电话,跟几个哥哥说:几个哥哥回答说:老四呀!养老应该的,不管老人怎么说你,你都得必须干,因为我们每个人都给你钱,老四一听,接着就说;我不要你们的钱了,你们说的都对,养老应该的,我们就临着养吧!几个哥哥一听老四这么一说:都同意了,老大养了一个月走了,老二,老三都养一个月走了,最后老四又养完一个月,然后就打电话告诉老大明天到期了,你快来吧?老大说:我们都商量好了,我们每人再给你加五百元钱你自己养着就行了。老四说:我不要,如果你们想钱我给两千五百钱你们着!几个哥哥说:我们几个人的钱加起来也是七千五百元钱也可以了,你向那里也挣不到这个钱。老四呀!我跟你说实话,这个钱你嫂子都不知道啊!这是我们好心给岀个高价,你就知足吧!老四一听越火了,直接跟他大哥哥说;我不要你们的好心,反正我明天到期,后天我去烟台干活。你们来不来我不管。听老四下了绝情。几个哥哥没有办法,只能临着养,养了几个月后都养够了,这才知道老四不容易。
由网友 白鹭湖姑娘 提供的答案:
玉霞两口子坐在屋子里,被大伯子和三个大姑姐就像开批斗会那样数落着,本以为丈夫陈伟会站起来跟他们辩解几句,谁知道陈伟"吧嗒吧嗒"抽着烟,一个P都不敢放。
玉霞实在忍无可忍,她"腾"的站起身,对眼前几个人一字一顿说道:
"告诉你们:从今天开始,我也不想沾你们所谓的光了!往后老太太大家轮班伺候,费用平摊!"
真是兔子急了都咬人,几个人没想到这"狠话"居然能从憨厚的玉霞嘴里能说出来。
玉霞丈夫陈伟是家中的老小,上面有一个哥哥,三个姐姐。
因为陈伟是父母老生,从小被一家人宠溺着,手无缚鸡之力不说,上学还经常逃课,所以初中毕业后就再也懒得上了。
面对眼前这个"文不能测字,武不能捞狗💩"的主,陈伟父亲决定让他学无线电修理。
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家用电器开始在农村普及,所以陈伟学成后,在镇上开了一个修理铺,虽然发不了大财,但养家糊口没问题。
玉霞的老姨和陈伟是一个村,她觉得陈伟有门手艺,比农村种地的后生强,再说陈伟父亲还是土产公司的退休职工,大哥也考上中专在城里安家,三个大姑姐嫁的婆家都不错。
面对这样的一个家庭,玉霞父母都表示赞同,两个村也紧挨着,离得近,这正符合玉霞父母择婿标准。
但有一点老姨没说,那就是陈伟妈厉害,裂上半张嘴,估计玉霞都不是她对手。
可转念一想,家里就陈伟一个儿子,往后到老还得指靠这老儿子两口子呢,估计不会刁难这个儿媳妇的。
玉霞婚后一直跟公婆没分家,虽然有时候也有磕磕碰碰小摩擦,好在公公是个明事理的人,何况孩子还指望婆婆照看呢。
每次邻居夸玉霞贤惠孝顺,脾气好时,婆婆总是不阴不阳的说道:"怎么可能不好呢?哪有他们这样的福气?每天吃饱饭、睡亮觉,大事小事都是我们老两口操心。"
每当听到这,玉霞就当在说别人,一句话不掺言。久而久之,婆婆摸到她命脉了,知道玉霞嘴笨,木讷。
在玉霞儿子四岁的时候,公公脑梗去世,根据政策,婆婆每个月还有几十块钱的抚恤金。
所以婆婆自始至终都是那么强势。
随后几年由于电器更新快,价格也不贵,陈伟生意越来越淡,他甚至萌生想出去打工的念头。
但很快被玉霞婆婆否定了:"我告诉你们俩啊,打工我不反对,但我可不给你们看孩子,我一身毛病,没有精力管。"
在得知弟弟两口子想出去打工时,大伯子陈磊也说:"你们都三四十岁了,现在半路出家要打工,啥手艺不会就只能出苦力,你们能行吗?"
"在家把老人孩子照顾好了比啥都强,无线电跟钟表不分家,你们可以带点石英钟和电子表卖,也不比打工差。"
大伯子给指明方向,玉霞将这几年攒的钱拿出来进了一批货,果然不错,比之前生意好多了,这回,两口子心才踏实下来。
逢年过节大伯哥和三个姐姐几家人都回来,玉霞忙前忙后招待,临走还每人准备一份土特产。
大人也跟孩子似的,怎么惯,怎么坏。
每次一大家人回来,都把自己当客一样,嫂子和大姑姐们对家务活从不伸手,除了几个人凑一桌玩麻将,就是东家转、西家串拉呱,洗、涮、做一条龙都是玉霞一双手忙乎,连婆婆也觉得理所当然。
玉霞脾气好,再忙的团团转,也不发牢骚,心想:又不是经常性的,忙点就忙点,一家人亲亲热热在一块多好。
不过村里人可不这样认为,他们都觉得这么多年玉霞两口子沾了其他兄姐们不少光,如果不是物质和经济上对他们有帮助,玉霞会有那么好的态度?
每次听着这些,玉霞一笑而过,也不想分辨。其实只有她自己心里知道:哪里沾多少光,只不过外场让人看着好看而已,真正过日子还是靠自己两口子努力。
每个家庭,只要家中老人身体健康,矛盾基本凸现不出来。
可自从婆婆前年冬天路滑摔一跤瘫在床上后,兄弟姐妹之间暗潮汹涌。
二姑姐回来二话不说,就嘴里抱怨道:"你真是的!老年人就怕摔跤,这下可好,不能动弹了,往后有罪受了!"
随后,还不满的看着玉霞夫妻俩,说不应该上冻但天,让80多岁的老人出去。
玉霞心想:老太太这样的人,向来强势,腿长在她身上,我说她能听吗?
但她习惯性不予争辩。
因为大伯子两口子都没到退休年龄,住的房只是两室一厅,女儿还在考研,所以根本没条件把老太太接过去照看。
三个大姑姐一个比一个忙,不是说上班没空,就是说自家公婆还住在一起呢,谁也不提把老太太接过去住一段时间。
仿佛玉霞就理所应当接过这重任。
好在大姑姐是个明事理的人,她主动提出:既然把母亲交给玉霞一个人,也不能让她吃亏,其他几个人每个人补贴500块钱,算是对玉霞补偿,毕竟她的负担也不轻,眼看孩子也要读高中了。
虽然那几个心里有几分不情愿,但大姐发话了,只能照办。
自从婆婆瘫痪后,集镇上的小店只有靠陈伟打理,玉霞也去不了了,只好在家找了点加工活回来做,边照顾婆婆。
也许是乍瘫痪在床出不去的缘故,让婆婆焦急烦躁,所以她时不时的把火发在玉霞身上,不是说菜咸了淡了,就是说没烀烂嚼不动。
一开始婆婆大小便都是玉霞抱上抱下,但每次婆婆都嚷着说玉霞手头重,把她一身骨头都勒散架了,还骂道:"你把钱看的那么重,他们都给你钱了,你还舍不得对我身上花。"
玉霞知道,这是二姑姐有次打电话说,说买成人尿不湿垫着舒服,省的上下床麻烦。
婆婆好奇心重,就跟着孩子似的,她也想尝试一下什么叫"软乎乎的尿不湿"。
结果没用一段时间,老太太又抱怨玉霞懒惰,怕费事,用那个尿不湿P股都快捂烂了。
其实玉霞一天要给老太太翻好几次身,每天晚上都给她擦洗,而所有这些活,即使陈伟在家,他也不伸手,全是玉霞一个人的事。
而老太太对其他几个子女,逢人就讲一嘴、夸一声,告诉人家,说享的就是那几个孩子的福,否则坟头草都要长老高。
因为老姨就是一个村的,有时候听到村里人如此议论,她替玉霞愤愤不平,但玉霞也是云淡风轻的笑笑,还安慰老姨道:"说就说呗,各凭各良心。"
玉霞有天去领手工活,因为半路上电瓶没电了,她只好连推带骑,好不容易到家门口,就听到婆婆在屋里哀嚎哭喊着,而且门口还围了好几个人对窗户里大呼小叫,不知道的还以为家里着火了。
玉霞三步并作两步赶忙开门进去,只见婆婆歪坐在地。
看到玉霞进来,而且身后还跟进来几个人,婆婆越发来劲了,她大声骂道:"你这个狠毒的女人啊,我儿子闺女给你钱,让你专门伺候我的,你心心念念去找外快,我想喝杯水都没人递给我,你于心何忍啊?"
婆婆边说边哭,惹得旁边几个大妈婶子们不住摇头,一齐向玉霞投来埋怨的眼光。
老年人的骨头就像枯树枝,结果就这一跤,让婆婆现在连坐都坐不起来。
当天晚上正好大儿子来电话,婆婆又是一阵哭闹,说自己就是在活受罪,真不如死了的好。
她用"命令"的语气让大儿子通知其他几个,这一两天一定要回来商量她的事,不能让小儿媳如此糟践她。
玉霞真是欲哭无泪,知道一场暴风雨即将来临。
她已经做了zui坏的打算,实在不行自己也不稀罕那2000块钱了,谁心疼老太太谁把她接走。
果然,其他几个人在家会齐后,抱怨zui多的一句话就是:已经给你钱了,在农村生活充足有余,你还去领什么活呢。
玉霞忙说就是电动车没电但问题,要不也不会拖延那么长时间。
玉霞话音刚落,三姑姐指着一摞旧衣裤撕的尿布道:"现在谁还用这破布啊,不是有尿不湿吗?花不了多少钱!"
言下之意,是玉霞小气舍不得花钱。
总之,七嘴八舌的抱怨,没有一个人说玉霞辛苦,在他们眼里,每人你500块钱,能买来一切。
再看看丈夫也不吱声,似乎也怨自己不精心照顾老太太。
所以才出现故事开头那一幕。
玉霞话一出口,几个人面面相觑。看玉霞说的义无反顾,一点商量余地没有,而且老太太自己也想换个环境新颖新颖,几个人只好硬着头皮从老大家开始轮班。
但好景不长,现在轮到玉霞坐在家中接电话了:
"玉霞呀,这老太太确实事多,咋都伺候不好她。"
"玉霞,老太太说她还是在老家好,哪怕是锁在屋子里,照样有熟人隔着窗户陪她聊天,现在在这,跟坐牢一样。"
"玉霞,不伺候不知道啊,这伺候老人简直是暗无天日,不知道哪天是个头……"
玉霞心里好笑:这才哪跟哪啊,非的让你们轮一圈下来,才知道"锅,是铁打的"!
把那兄妹四个轮一圈完,老太太回来看到玉霞,流着泪说:"霞啊,我这次哪家都不去了,S都要S在你这了!只有你脾气好,说话不冲我。你放心,我让他们再给你每个月+100块钱!"
婆婆说完,又小声对玉霞道:"我还有2万多块钱呢,到时候全给你!"
玉霞听着觉得好笑,她慢条斯理的对婆婆说:"现在知道钱不是万能的吧?孝心无价,我也知道你在他们家不习惯。就这样吧,别再提钱不钱的事了,他们只要凭良心孝顺你就行!能体会到我的辛苦就行!其他都不重要。"
大家好!如果喜欢我的分享,请关注!谢谢您的支持!
由网友 细说人情冷暖 提供的答案:
90岁老人,有一套75平米的房子值50万,她对4个子女说:"谁赡养我,房子就归谁。" 小儿子照顾2个月摔门而去,大女儿照顾30天,哭成了泪人,小女儿照顾6个月,被母亲气得拿刀抹自己脖子.........
这天,90岁的老奶奶把四个子女叫回家,商量自己的养老问题,说是商量,其实她早就有了合适的人选,直接指定由小儿子照顾。
她说:"我谁家也不去,以后就让你们弟弟,照顾我,这套房子我现在就过户给他。" 小女儿阿英心里有些不舒服,她不同意这个方案,当初买这套房子总共花了12万,张奶奶钱不够,让未出嫁的小女儿出了6万元,房产证上则写母亲一个人的名字。
自己出了一半钱买的房子,现在怎么能给弟弟呢?即便是弟弟照顾,也只能是继承母亲的那一半才对。
张奶奶见阿英不同意,每天都到她的单位吵,说自己当初只是借她的钱买房子,现在阿英看房子涨价就眼红,真是见钱眼开,太没良心。 阿英都快要崩溃,最后钱也不要,房子也不要了。
张奶奶生怕几个女儿争房子,提前过户给了儿子。当时一家人签了一份协议书:"弟弟一个人照顾母亲的生活起居,母亲百年之后房子由他继承,若是他没有尽到赡养义务,房子要退回来。母亲生病住院的时候,四姐弟共同照顾。"
很明显母亲就是偏袒这个儿子。
可谁想,儿子照顾了两个月,怎么也不肯再继续了,这天他跟母亲大吵一架,甩门而去,丢下一句:"你这套房子你爱给谁给谁,反正我不要了。"
几个姐姐都说弟弟这样不对,当初都说得好好的,怎么现在又反悔了,弟弟苦笑着说:"我如果还想要这套房子,那就只能离婚,我老婆每天给咱妈送饭,回来就哭,把气都发泄在我身上,说就算婆婆有金山银山她也不稀罕,如果我非要选房子,那就只能离婚。"
母亲是什么样的人,大家都心知肚明,大姐说:"既然你不想照顾了,那到时候找个合适的人出来,你配合办一下过户手续。"
两个妹妹都不愿意去照顾母亲,大姐没办法,只能是她挺身而出。 大女儿这个人心直口快,也没有什么耐心,受不了委屈。
她每天按时给母亲送饭,还帮忙搞卫生,做得其实挺好,谁想,这天,母亲却说她偷了自己10000元钱,大女儿气得都快要吐血了,我怎么可能拿你的钱呢? 妈妈,你是不是忘记放在什么地方了?
老母亲就是一口咬定,自己放在某个鞋盒里,这两天家里没有谁过来,就只有大女儿在,除了她还能有谁?
老母亲还不仅仅是怀疑,她是一口咬定,非要大女儿把钱交出来,大女儿家庭条件本来就不怎么好,她一时间去哪里弄这么多钱,她不停地哭,说自己没有拿。
可是老母亲就是不相信自己的女儿,大女儿彻底寒了心,不愿再照顾母亲,几天后,阿英在一个箱子里替母亲找到了那10000元。
然而,老母亲却还是不肯相信自己的女儿,说有可能是她悄悄放回去的。自己根本没放在那里。
遇上这样的母亲,作为子女又能怎么办呢?
现在该由谁来照顾母亲呢?二姐说自己身体不好,没办法过来, 这个重担只能落到阿英身上,她就是最合适的人选,因为她脾气好,最有耐心。
阿英其实也不愿意,她压根就没有想过要这套房子,然而,母亲却总觉得,阿英就是为了得到房子才答应照顾她,嘴上总是那句:"你以前对我好,房子过户给你后,你就对我态度越来越不好,真是不知道感恩,还敢对我大吼大叫。
说实话,我真的很同情阿英的遭遇,可惜子女没有办法选择父母,只能去接受和适应。
这天,阿英给母亲送饭,还特意炖了白萝卜排骨汤,谁想,母亲只吃了两口,就开始埋怨:"怎么只有三块肉?这是不是你们吃剩下的,我怎么感觉一点不新鲜。"
阿英赔着笑脸解释:"这是我早上去菜场上买的新鲜肉,才刚弄好我就给你送过来了。" 至于为什么只有三块肉,阿英说自己没太在意,就是随便用勺子舀的。
对于这样的解释,母亲很是不满意,她仍然不停地唠叨:"你对我一点也不上心,每天就是糊涂糊弄一下我,养你这样的女儿有什么用?你也不看看,现在都几点了,你才给我送饭过来,别人12点半都已经吃完了,我每天都是1点多才吃中饭。"
阿英没有说话,任凭着母亲不停地指责。 因为她早已经麻木了,无论她怎么做,母亲总能鸡蛋里挑骨头。
阿英跟母亲住在同一个小区,一天回娘家三趟,自己都快当奶奶的人,每天都会被母亲骂得狗血淋头。
这天,阿英刚走进家门,母亲就朝她吼道:"你是不是把我的三张棉趁我不在的时候,拿到婆家去了,我是前年才买的,怎么都不见了。"
阿英解释,自己没拿过家里一针一线,如果家里棉被不够,她会自己去买的。但是母亲就是不肯相信,一直说是阿英拿走了,没完没了地念叨了好几天。
阿英气哭了,冲进厨房拿出一把刀架在脖子上,哭着说:"难道非要我死给你看,你才能相信我吗?"
母亲这才说:"你别闹了,我相信你,我明天再好好找一下。"
只要有什么东西找不到了,母亲就会怀疑是被女儿拿走了,她对谁都不信任。其实阿英真的是很孝顺,上午被母亲骂哭了,下午又来给她送饭,有时候也会跟她顶嘴,母女没有隔夜仇,她硬是坚持了5个多月。
某天,母亲又因为一点小事在那里唠叨个不停,一个劲地说阿英没良心等等......阿英冲进厨房,拿出煤气罐:"我要跟你同归于尽,我实在是受不了。"
当然,她还是有一些理智,只是为了吓唬母亲,可谁想,张奶奶却当真了,从那以后,她到处在外面说,女儿想毒 死她,她晚上睡觉的时候,床头还放了一把刀,就是怕女儿回来找她的麻烦。
这天,张奶奶腿脚不方便,还要下楼结果摔了一跤,阿英不想她乱跑,就把她锁在家里,谁想,母亲站在窗户上对着马路上大叫,说女儿已经三天没给她吃饭,想要饿 死她。
母女之间的矛盾彻底激化,张奶奶以为自己有房子,就有主动权,还拿房子威胁:"你若是不好好照顾我,我这套房子宁愿捐给国家,也不会让你们这些不孝子女继承。"
阿英底气十足地说:"我自己有三套房子,才不稀罕你这套房子呢?你想给谁就给谁,反正我不想再跟你再伺候你了。"
这天,母女两人大吵一架,阿英丢下一句:"我以后再也不回来了。"
晚上,她还是有些不放心母亲,悄悄站在门外看,见母亲坐在饭桌前抹眼泪,她又心软了。 还是进去,给母亲做了一碗面条,张奶奶见到女儿的那一刻,很是委屈:"你不是说永远不来了吗?"
也是在那一刻,阿英看到母亲脆弱的一面,那一刻对于母亲的强势,蛮不讲理她释怀了,母亲都这么大年纪了,又还能活几年呢? 跟她计较又有什么意思,把她当成一个孩子就好了。
左邻右舍都对阿英赞不绝口,称她最孝顺,对母亲最有耐心,张奶奶脾气是出了名的不好,连邻居都们都说受不了。
那么张奶奶为什么会那么强势,敏感呢?
其实她也是一个命运坎坷的女人,她先后生了9个孩子,有两个刚出生不久就夭折了,在她47岁那年,丈夫因病去世,她没有再婚,帮着子女们成家立业。 后来,又有三个子女离她而去。
她的强势也是被生活逼出来的,年纪大了可能脑子也有些糊涂,任性地像个孩子,而她之所以这么闹,其实就是内心没有安全感,想要引起子女们的重视,在意,谁想结果适得其反,让子女们一个个都远离她。
若是能换个心态,把老人当孩子一样哄,一样宠,估计就相安无事了。
结语:
"宁愿不要钱什么都不管,也不愿拿老人的退休金伺候老人"你怎么看?
有些老人年纪大了,脾气不好,变得不可理喻,无论你对他多好,他都能鸡蛋里挑骨头,而且性格很强势 ,霸道,让子女们很闹心。
像文中这位老母亲估计一般人都受不了,但其实越是看起来张牙舞爪的老人,她可能内心越脆弱,因为真正强大的人,是自信的,自信就会温和,温和就会坚定。很多时候,其实他们就是刀子嘴豆腐心,只是说了图个痛快,当然,也有一种可能就是老人确实是老糊涂了,是非不分。
当父母老了变得"蛮不讲理"很任情,作为子女,应该多一些包容和理解,把他们当成孩子一样宠着,哄着,当他们能够得到子女们的关爱和重视,自然就会笑脸相迎。
当然作为长辈,尽量不要去折腾自己的子女,对他们也要多一些理解和包容,别总是没事找事,子女们也很不容易,相互体谅,古话说:父慈子孝,人和人都是相互的,当亲人总是相互伤害,恶语相向,就算是脾气再好的人,也会寒心。
家家有本经难念,经经内容各不同,不知他人家中事,莫教众生念佛经。
无论父母怎么"闹腾",为人子女做好自己的本分,问心无愧就好!
由网友 长安八月天 提供的答案:
七爷把三个儿子叫到跟前说:谁能照顾我,我的退休工资就给谁。三个儿子相互对视了一眼,却都不敢吭声。直到老三说了一个人,大家终于松了口气。
01
七爷退休前是副厂长,当了一辈子领导,退休后也是官气十足,总是喜欢拿官腔训斥人,平时三个儿子也只有周末来看他,来去匆匆,面对七爷的训斥也就不吭声。
七爷中风后,有半边身子行动不能自如,需要人照顾,七爷的三个儿子商量谁来照顾七爷。
老大抢着说,他是家里的老大,理应承担起照顾父亲的责任,老大说完看老二和老三交换了眼神但是并没有吭声,话锋一转说:但是父亲的工资卡要交出来让他来管理。
听完老大的补充,老三站起来提议道:父亲是大家的父亲,照顾父亲自然是兄弟们的责任,不能只辛苦了大哥。
"咱们轮流照顾吧,一家一个月,这样父亲在谁家,工资卡就归谁家管。"老三说完,老二补充到说,他赞同三弟的意见。
老大看老二和老三都同意,也就点头表示同意。兄弟三人商量着先从谁家开始,老三说孩子们放暑假了,自己媳妇正好休息,就先去他家。
老三媳妇在托管班给孩子们做饭,老板娘没有办暑期托管,老三媳妇一起放假了。七爷第一个去的就是老三家。
02
老三媳妇性格强势,膀粗腰圆,在家里说话都是掷地有声,老三从来只有服从的份。七爷一到老三家,就拿出一副老干部的模样。
不管想要干什么,都是用命令的口气告诉老三的媳妇。
老三媳妇脚底下慢了,一顿训斥;老三媳妇说话声大了,一顿训斥;老三媳妇倒的水太烫了,一顿训斥。
刚去的时候,老三媳妇还能忍耐几句。时间长了,老三媳妇心里憋屈,她一直都是家里发号施令的,被七爷训斥的一顿一顿的。
晚上老三下班回家,老三媳妇一通抱怨,刚开始是唠叨,时间久了开始冲老三发脾气,一次七爷因为老三媳妇做饭晚了,一通摔东西,老三媳妇气愤的大发脾气,老三一回来,就和老三吵了一架,让老三赶紧把七爷送走。
老三说媳妇:你一个月做饭挣五千,在家照顾咱爸,还有七千,咋还把财神爷往出推。
老三媳妇毫不留情地回击:我挣五千挣得神清气爽,我挣这七千,挣得我天天心中气节,我怕钱还没到手,把自己气进了医院。
老三只好哄她媳妇,半个多月都过去了,不在乎剩下的几天,别出了力却挣不到钱,让媳妇再坚持几天,到了月底就送到大哥家去。
好不容易等到了月底,一大早老三媳妇就让老三给大哥打电话,让老三赶紧送过去。
03
老大和媳妇都是公职人员,孩子还要上学,实在是没有精力照顾七爷,但是当时说好了,兄弟们一起,老大只能硬着头皮先把七爷接了过去。
老大媳妇找了他们小区的一位保洁阿姨,说好了阿姨每天中午上门做一顿午饭,顺便帮七爷收拾一下卫生,一个月给阿姨2000元。
阿姨只有每天中午去,其它时间七爷都是一个人在家,没人和他说话,他一个人也没办法发号施令。
人总是不甘于寂寞的,尤其是前半生叱咤风云的老干部。
没人和七爷说话,七爷就扔东西,他把手边能扔的东西都往地上扔,等到阿姨中午去做饭,七爷训斥下属一样的训斥阿姨,让阿姨把地上打扫干净了,指挥阿姨把东西摆对位置。
偶尔一两次阿姨也就没吭声,过了几天,阿姨发现,七爷就是故意的,她每天中午去,本来做饭收拾卫生也就一个小时,自从七爷开始扔东西,平白无故能多出来两个小时。
就是因为七爷总是指挥阿姨摆东西,一会一个样,前一秒在左边,吃完饭就要摆到右边,阿姨稍微迟疑,就要被七爷大声训斥。
阿姨本来是图方便省时间,结果恰好相反,七爷的训斥对于任何一个成年人,都让人心生抗拒。干了不到一个月,阿姨死活不干了。
没有办法,老大天天中午从单位打了饭带回家给七爷吃,一来一回两个小时没有了,晚上回到家,还要收拾给七爷擦洗,到了月底,老大感觉自己本来就瘦的脸,就剩二指宽了。
时间到了,老大赶紧把七爷送到了老二家。
04
老二家是女强男弱,老二媳妇女强人,只管拼事业,家里大后方都是老二在照顾,到了老二家,七爷终于等到自己儿子在床前伺候。
但是七爷要强了一辈子,三个儿子里,最瞧不上的就是二儿子,在七爷眼里二儿子就是吃软饭,不够顶天立地。
越瞧不上老二越是要训斥,在七爷眼里老二哪哪都不对。只要老二在跟前伺候,七爷对老二的谩骂声就没有停过。
好歹老二也四十的人了,天天被七爷骂得抬不起头,又是自己的父亲怎么都不能回嘴,有气只能往肚子里咽。
老二生了闷气就抽烟,七爷在卧室骂,老二在厨房闷头抽烟,听到七爷骂得难听,老二一生气把手上的烟摔到了窗户外面的空调外机上面,刚开始老二没在意,过了一个多小时闻到一股烟味,顺着烟味找到了厨房外面的空调外机。
外机上覆盖的纸壳子因为潮湿,看不到明火,但是烟越来越大,老二感到不好,纸壳潮湿,肯定是里面窝了火。
赶紧接了几盆水泼了出去。
从那以后,七爷要再骂老二,老二就开门站到楼道抽烟。
好不容易轮了一圈,又到老三家,老三媳妇说什么都不愿意,刚好开学了,老三媳妇借口自己要上班,没有时间,老大老二其实都是心理一百个不愿意,只是不好明说。
兄弟们坐到一起商量,要不给七爷请个保姆。
请了6个保姆,被七爷骂走了六个,兄弟三人一筹莫展,不知道该怎么办的时候,老三突然提议,让堂哥家的堂嫂来照顾。
05
堂嫂一直在城里做保姆,有经验,因为yiqing原因,就没有出去,不如和堂嫂商量下,把七爷送到堂嫂家,也就是七爷的老家。
家乡还有很多七爷小时候的发小,也能圆了七爷一直回老家的梦。
老三忙给堂哥一家打了电话,说明了兄弟三人的想法,问了堂嫂的意见,而且说了每个月给堂嫂7000元工资。
堂嫂听完当即就表示同意。
就这样七爷被送到了自己堂哥家,由自己的侄媳妇照顾。本来大家还是兢兢战战的,生怕七爷回家不适应。
过了一个月,兄弟三人去看七爷,看见七爷脸上一扫愁容,坐在轮椅上在院子边晒太阳边聊天。
七爷还是一副领导作风,总是指挥堂嫂干这干那,但是堂嫂毕竟有经验,不管七爷说啥,堂嫂都笑呵呵回一句:说得对。
就这样,七爷在乡下的生活了半年多,堂嫂经常扶着七爷锻炼走路,七爷已经可以拄着拐杖,慢悠悠的自己下地。
七爷的三个儿子宁愿不要钱,也不愿拿老人的退休金伺候老人,因为他们自己本身不管是能力还是时间都十分有限,硬着头皮伺候,结果两败俱伤。
幸运的是他们帮七爷找到了合适的照顾人选,对于七爷来说,侄女的照顾,肯定比自己三个儿子照顾的更好。
由网友 善良溪流c 提供的答案:
如果是自己的父母,不拿钱也应该照顾啊!父母养育我们,我们就应该伺候老人,这和钱没有半毛钱关系!个人觉得,这话说的好没良心……
非常感谢各位条友的评论和点赞!都说未经他人苦,莫劝他人善!各家的情况不同,我是独生子女,母亲早逝,现一个人照顾老父亲,所以觉得还是有一点话语权的,看见问答,只是说了一点自己的看法,百善孝为先,自己也会老也有子女,做好子女的榜样吧!
部分文章源于互联网收集,不代表默子网络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html369.cn/340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