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网友 淳午8231819413185 提供的答案:
早些年,农村的男孩子多,有两、三个男孩子的家庭,儿子结婚以后,父母和儿子就开始闹分家。
父母提出与儿子分家的理由:办完了儿子的一桩婚事,就少操一份心思。把儿子分出去之后,又得着手准备第二个孩子的婚事。其间,就相应减轻父母负担的同时,目的是让儿子自己去谋求生路。再说,婆媳关系的隔阂,也是闹分家存在的必然因素。
儿子提出向父母闹分家,出发点就只有一个——自私。因为儿子结婚以后,父母的身边还有兄弟姐妹。农村人明白:人多好种田,人少好过年的道理。儿子结婚闹分家,其目的就是为了摆脱大家庭的困境,自己和老婆好过小家庭生活。与一大家子呆在一起过日子,有好吃的东西自己分享不了多少。
再说,儿子结婚分了家以后,也好去另谋出路,脱离父母的庇护而好去闯一片天地;同时,也想体验一下真正当"家长"的滋味。因为,闹分家成功,儿子就有了另一本属于自己的户口簿,并能开启小家庭的新征程。
另外,过去农村结了婚就闹分家,父母根本不会去考虑养老的问题。他们的想法很简单,就是能把每个儿子的婚事办结束,农村的父母就心满意足了,对自己今后的日子没有多想。他们认为,反正儿子多,一个不孝一个孝,最终会有一个来为自己养老的。更何况大部分农村的父母秉承,与生俱来就是与幺儿一起居住的。如此一来,农村结婚闹分家,也就顺理成章、不足为奇了。
而现在和早些年就不一样,基本没有闹分家的这部分群体,是独生子女。独生子女去与哪个闹分家?过去闹分家是分财产分土地。而当下父母的财产,自然而然的就是独生子女的了,儿子还能去闹分家吗?去和哪个去分土地分财产?
不但男孩子闹不了分家,连独生女儿的家庭都不想把女儿嫁出去,而是想把女婿招来与父母一起居住。
因此,农村闹分家,只不过是时代的产物,也是人间常情。儿子多的家庭,闹不闹都要得分家。父母不可能辛辛苦苦的把儿子的婚事办了,还要来养儿子和儿媳妇吧!
所以,早些年农村闹分家是情有可原,也是必经之路,不值一提。而现在不怎么闹分家,是物质条件充盈了,儿子们也各自有事情干了,父母留下的财产和土地不稀罕了,不闹分家也像分家的了……这些就是现在很少闹分家的原因。
由网友 果果奶奶7069 提供的答案:
早些年农村结了婚就闹分家,和现在完全不一样了。
早些年家庭人口多,弟兄们和姊妹们多,结了婚家庭矛盾和负担就多,特别是婆媳之间很难相处。
一大家子人在一起天常日久过日子 ,老人很难一碗水端平,顾了这个还顾不上那个,不得不闹分家。
结了婚分家,让他们自己先成家立业,老人一心一意再拉扒没成家的孩子,操心少、矛盾也少,对成了家的和没成家的子女都有好处。
现在农村家庭基本都是一个儿子,和早些年大不一样了,人们的老思想和老观念都发生了变化,看着一大家人在一起吃饭,其实都不在一起住,年轻人都有宽敞漂亮的大房子。
还有很多年轻人在外打工,老人给他们带着孩子,管理着他们的庄稼,分家不分家实际没多大意思了。
这就是早些年结了婚闹分家,现在基本都没有了的道理。
由网友 燕赵笔耕 提供的答案:
你到农村了解调研过吗?
现在的农村,儿子结了婚,用不着闹,明智的老人就会主动地提出来分家。即使家里就一个独生儿子,老人们也会和孩子们分家单过。原因有以下几点:
以前农村家庭一是生活条件差,二是哥们弟兄多。儿子们结了婚,有了外姓人,婆媳之间,妯娌之间避免不了出现矛盾。中间受夹包气的儿子就会闹情绪,避免在一起产生攀比,矫情,老人愿意让新增加的人口,为家庭多出力,多增加收入,好为下边的兄弟们多积攒点。结过婚的就想早一点为自己的将来做打算,不愿意付出。这就是以前农村闹分家的主要矛盾点。现在的情况是,高价彩礼让农村家庭的债务负担越来越大,刚刚结婚的人,不乐意和老人分家,手里拿着婚前得到的大额存单,和爸妈在一起吃饭,不掏本钱,不还债务,所有的一切都是赚头。老人们看透了年轻人的心思,故此,主动和儿子分家另过。一来可以逼迫孩子去努力奋斗,争取早日把债务还清。二来,两代人之间在一起总有些不对路。年轻人,赖床不起,晚上不睡,吃喝没有品居,老人艰苦节俭,所以说,为了不让矛盾发生。媳妇娶进门,多说半年,少的三个月,做父母的就主动和儿子分家了。
由网友 从善如刘L 提供的答案:
你说早些年,应当是计划生育之前的那些年,在那个年代,由于没有实行计划生育,每个农村家庭都会生几个男孩的,男孩大了到了结婚的年龄就要结婚生子的,当第一个男孩结婚之后,也就是老大结婚之后,就要准备老二的婚事,由于当时农村的住房都比较紧张,老大自然而然的就要分家出去过日子,而把房子留给老二结婚用的,而当老三又要结婚的时候,老二也要分家出去过的,也是要把房子留给老三结婚用的,如果家里有老四老五的话,也是这样方式的!
在我们老家的农村,历来都是这样的,就是说到了老二要结婚的时候,老大必然要分家出去过的,如果老二结婚了,老大不分家出去过,那么就得在老大的房间里搭北炕给老二结婚用的,这样也是东北农村南北大炕的由来,由于老大老二都住在南北大炕一个房屋里,虽然都有幔杆子幔帐挡在炕前,但是生活还是不方便的,因此,在我们东北的农村,一般情况下,只要下一个男孩要结婚了,先结婚的也就要分家出去过的,这也就不存在闹不闹分家的问题了!
先结婚的分家出去过,把房子留给后结婚的弟弟,也是东北农村的惯例,在先结婚的分家出去过之前,都是一家人要给分家出去过的人盖房子的,那时候,东北农村都是土房,就是用泥土先脱土坯,土坯干好之后用来砌墙的,盖房子是全家总动员,还有本村村民帮工盖的,当房子盖好之后,先结婚的就会分家另过日子的,老大分家出去过日子,然后就是老二老三的,最后家里老儿子结婚之后,就不分家另过了,而与父母一起生活的!
因为计划生育的原因,现在农村家庭孩子都生的少了,家里如果是一个男孩的话,结婚之后当然也就不用分家了,如果家里有两个孩子,又都是男孩的话,那也是先结婚的哥哥要分家另过的,而弟弟结婚之后基本上都是与父母生活在一起的,如果是一个男孩一个女孩的话,男孩结婚也不会分家的,女孩结婚嫁人也就去了男方家,如果是两个女孩的话,先结婚的姐姐就会嫁出去的,而后结婚的妹妹一般情况下,都是会留在家里与父母一起生活的,如果家里只有一个女孩的话,基本是结了婚去男方家过日子的,而家里也只能是留下两位老人自己过日子了!
现在农村的情况基本上就是这样的,早些年农村结婚分家,就是因为家里男孩多的原因,而现在因为没有过去一家几个男孩,所以也就不需要再分家了!
感谢您对从善如刘三农问答的关注和支持,欢迎您的评论留言!
由网友 桃小毛 提供的答案:
我老家就是农村的,早些年确实是家里的孩子结了婚就容易闹分家,现在因为年轻人几乎都进城生活了,分家的现象就基本上没有了。
我父亲是家里的老大,他和我妈结婚后,就和爷爷奶奶还有小叔住对面屋,那时候家家都这样,我妈是个传统的农村家庭妇女,根本没有提过半点异议。
后来小叔一结婚,小婶就提出了分家。那时候爷爷给小叔盖了新房,但小婶说爷爷奶奶帮扶我们家这么多年,她不计较,但分东西时要可着她选挑。
于是,小婶把家里最好的两块地挑走了,家里的毛驴牵走了,甚至还挑了几只最能下蛋的鸡也装进笼里抱走了。
我那时候很不理解小叔,都是一家人,为什么娶了媳妇就要分家呢?
我妈却说,人总是有憨的,有奸的,她当那个奸的,咱就做个憨的又何妨?
现在到了我们这一辈,我和弟弟念完书之后都去了城里工作,在城里买房定居,老家就成了父母的老家,我们只是逢年过节回家看看而已。
小叔家的两个孩子也都考上了大学,虽然念的学校不怎么好,但两个孩子都不愿意再回农村。
现在的农村,整个村子里根本找不出来几个年轻人,能出去打工的全都走了出去,只剩下六七十岁以上的老人们留守在村子里,有的帮子女们带着孩子,再一边种点地。
还有,现在的孩子确实少了,从前的农村一家要生几个孩子,两个儿子以上的,肯定会涉及到分家另过的事。
现在一家顶多两个孩子,如果第一个孩子是儿子的,很多年轻人都不再选择生二胎。一对父母这一辈子就忙活一个孩子,根本也涉及不到分家的问题。
由网友 长河666 提供的答案:
过去一家兄弟N个,因家境困难大家在一起生活非常艰苦,凡成家男子都抢先提出分家去过自己的小日子。现在独生子,双女户占大多数,并且生活质量很好,父母不逼儿子自己过,孩子不会提出分家,况且啃老族大有人在。双女户没有家可分,水都泼出去了。
由网友 丑八怪周哥 提供的答案:
早些年,农村青年结了婚就闹分家,是农村存在的普遍现象。
因为,早些年农村家庭孑女特别多,一般都有5、6个子女,其中儿子都在2、3个以上。
"树大要分丫,儿大要分家"。这是早些年在我们这带农村流行的俗语。意思是树孑长大都要分枝分丫,儿子长大结婚后也是要分家的。这在当时还是有一定的时代意义。
由于当时农村经济发展落后,一个家庭兄弟多,当大儿子结婚后,父母就会把他们分开。分家后,可以调动小夫妻俩的积极性,成家立业,还可以减少家庭矛盾。父母也算完成了一个任务,少操一份心,有更好的精力去为下一个儿子准备婚事。因为当时在我们这里的农村,只要为儿孑完了婚事,父母的任务就算完成了。
为什么现在农村结了婚就不闹分家了呢?因为现在农村家庭基本都是独生子女,由于社会的发展变化,现在的年轻人基本都在外面打工或在城市里工作,有好多结了婚后都在城里买了房安了家。这样也不存在分家,也没有分家的意`义。
实际上,这些现象都是时代的产物,社会发展变化的结果。
八怪哥的观点,望关注讨论。图片来自网络。
由网友 十梅庵一盛人 提供的答案:
你太年轻了,完全不了解过去的生活状况。富裕人家以大家庭为荣,显赫一方,人多好办事。不过不可能永远在一起,最终还是要分家的。
六十年代我们村子有一户人家,父母是庄稼人,养育五个儿子,生活水平在村里属中上水平,比较富裕。老大、老二、老三都已结婚生子,老四、老五一个在外地一个还在上学,但没分家大家一起过,算起来也有十几口。老大媳妇、老二都是工人开工资,那时候家里有工人,每月开工钱很是让人眼热。由于工资很大一部分要上交父母,所以大媳妇、二媳妇心里不平衡,妯娌们三天两头吵架闹矛盾,实际上很多时候都是没事找事,矛头都指向老三家,原因是老三家最穷,认为沾了他们的光,整天吵吵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分家,做父母的没办法,只能分家,找了同宗几位长者主持公道,并作见证。家中房屋归老五,还有一部分建房木材、砖瓦、石料归老四。老大、老二、老三已结婚,自带孩子净身出户,三家每月轮流为父母养老。立字为证,皆大欢喜。老三家分家后虽然日子过的清苦,但赚了个清净。所以家业再大,家口多了负担重了分家就是必须的。
现在不同了,一个是孩子少,独生子女无须分家,但是与父母分过的也不在少数。二是只要孩子一结婚即行分开单过,根本用不着分家,因为结婚前父母己为孩子准备好了一切,那还用分吗?
部分文章源于互联网收集,不代表默子网络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html369.cn/337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