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感觉有时股市回调到低位,市场给出低位筹码,反而买卖的人越少,而到了高位反而更多?

由网友 白猫学堂 提供的答案:

如果你连交易心态和筹码换手的底层逻辑都没弄清楚,那建议还是先学习学习,再进入股市吧。

很多投资者有一个误区,他们想当然地认为价格越低,买的人越多,价格越高,买的人越少。

但实际情况中,买涨不买跌的心理,才是最常见的股票交易心态。

同样的想法,在楼市等其他交易市场,都体现得淋漓尽致。

这就好像你去看那些不停上涨的股票,总觉得还要涨,而那些阴跌的股票还要跌。

所有成交量最密集的区域,一定是在头部附近。

而成交量最稀疏的区域,一定是接近底部的。

造成这种情况,或者说交易心态的本质,在于筹码交换中,出现的盈亏。

我们从几个维度去做一个剖析。

1、从主力资金角度来看。

你认为主力资金不想在底部大肆抢筹码吗?

其实不然。

主力资金想在低位大量布局,只不过低位能够拿到的筹码也很少。

如果已经下跌了不少,大部分被套牢的投资者,心态上都是躺平的。

无论如何的杀跌,都很难再打出恐慌盘,主力建仓难度其实也很高。

所以,主力的想法有两个。

第一个是时间换空间,慢慢的在底部耐心的磨,把筹码缓慢的收集起来。

积少成多地进行布局,确保自己能够拿到一定的筹码。

另一个是杀低价格,使得筹码更廉价,收集筹码的价格更低一些。

因为大部分投资者已经躺平,不在意股票价格了,反正已经是大规模的套牢。

所以,这种心态加上一定的恐惧心理,会让股票在下跌末期,出现无量杀跌。

主力不用太多成本,就可以把股价打到一个更低的位置来建仓。

不论是哪一种情况,对于主力都是非常有利的,比起在底部大肆的买入,要好很多。

底部大肆买入的结果,就是让那些有筹码的人,认定曙光来临,坚决锁仓,不肯抛售。

由此可见,到底部区域,主力也会跟散户一样,选择"装死",然后偷摸着暗度陈仓。

而在价格高位的时候,成交量之所以大,不仅仅是因为跟风的资金多,还因为主力资金在高位减持。

边拉边撤是常态,主力也不太愿意在高位持续买入,会导致成本上涨,风险激增。

主力的自导自演,加上市场的跟风资金,直接导致了高位的成交量一定也是最高的。

2、从散户视角来做判断。

从散户的视角来看,股价如果在低位,散户愿意买入的情况,其实并不多。

因为,低位的股票没什么赚钱效应,它不涨啊。

买入之后,且不说继续下跌,震荡个几个月,就会让散户难受无比。

更别提一些散户是高位一路下跌,中途还多次补仓的情况,等跌多了根本不敢动。

所以,大部分散户在市场低迷的时候,心态上也是躺平,不做任何的交易。

但是股票一旦开始上涨,散户瞬间就会满血复活。

赚钱的兴奋感,害怕错过行情的心理,让散户会大量地出现追涨的情绪。

散户交易的活跃度,在股票上涨的时候,是非常高的。

哪怕股价已经出现了三倍五倍的涨幅,散户也会被短期博弈的快感和赚钱的机会所迷惑,选择跟风买入。

但凡市场有机会,有大量涨跌的股票,哪怕价格再高,散户都会被短期利益所迷惑,进入市场。

这也就是为什么,市场涨得越多,交易越活跃,散户的操作频率就越高。

3、从筹码分布和成本分析。

从本质上的筹码和主力资金的成本,来做一个简单的分析。

市场回调到低位,大部分都是在主力的成本之下,这个时候,看似主力会进行大量的筹码布局,实则主力也很被动。

要知道,主力如果无法掌控筹码,导致价格低于自己的成本。

那这种情况下,主力资金也是不敢轻举妄动的,因为通常是市场发生了超预期的事情。

所以,在股价下跌的时候,除了那些正在建仓的主力以外,那些被套的主力也是选择躺平的。

但是股价如果不断创出新高的话,主力的做法也就不一样了。

股价在成本上方,可运作空间就比较大了。

说明整个市场的风气,包括跟风盘是符合预期的,主力可以大胆地做行情。

这时候,主力资金也会异常活跃,进进出出的反复拉动股价的上涨。

还有一些游资热钱,会不停地去做行情,做板块和热点的轮动,总体成交量自然也就上来了。

主力资金和散户的心理虽有差别,但是也有共通之处,而且主力和散户在市场里是一个共生体,相互依存的。

市场没有散户,只有主力的话,那市场就没有任何的流动性。

所以,整个市场是一体的,主力同样会在市场好的时候和散户一起做行情,而在市场冰冷期,会退出观望。

筹码和成本,是直接决定心态的。

那如果从逆向思维去看,股价下跌,该不该买入,股价上涨,能不能追涨呢?

这个问题其实非常深奥,但其实也有标准答案。

1、股价下跌,尽量不要追跌。

下跌的股票,尽量不要去追,因为底部在哪里,是很难预计的。

抄底死在半山腰的路上的情况,还是很常见的。

股价下跌的本质原因,是资金撤离,即便是洗盘,也是资金做出撤离的态势。

资金撤离,大部分原因都是觉得当下有风险,选择了离场观望。

逆势布局,需要能够对未来做预判才行,而大资金的预判能力,往往比散户更强一些。

下跌趋势一旦形成,资金大举流入的可能性就很小。

散户喜欢追跌,也就是补仓,大量地去囤积筹码,就不曾想过这些廉价筹码的出处。

如果你觉得自己去抄底了,而且成功了,那么底部到底是谁把筹码卖给你了。

如果底部的成交量还很大,还有大资金在出货,那你认为股价立马翻身的概率有多少。

如果你想明白这一点,就会知道在下跌途中抄底,就是一个笑话了。

除非你对一家上市公司有很强的信心,并且能够接受阵痛,还有耐心长期持有,才能去考虑下跌过程中的追跌买入。

2、股价上涨,可以尝试追涨。

而股价上涨的情况,则完全相反。

不是说股价上涨就一定要去追涨,但是在股价上涨的途中,是可以进行适当布局的。

股价上涨,代表资金运作,至少资金愿意以更高价买入股票,这是一个底层的逻辑。

至于为什么很多人追涨买入后就被套,那是因为资金已经在运作末期,开始杀跟风盘了。

所谓的尝试追涨,指的是在行情开始的初期,或者说趋势刚形成的时候,进行布局。

因为行情初期的时候,主力在大幅度扫货,不太可能突然就掉头转向。

所以,追涨也要看点位的,而不是盲目地看到好像能赚钱就去买入。

散户都喜欢看阳线,殊不知阳线背后代表着风险,阴线背后也有着机会。

追涨杀跌虽说很容易导致亏损,但并不是完全没有道理的。

追涨至少代表主力有做行情的心态,至少机会更大一些。

而下跌的时候,尤其是缩量的时候,代表主力都不愿意做行情,这种情况下投资机会更少。

当然,这里说的追涨杀跌指的是趋势上的,而不是什么几根K线组合就决定要追涨杀跌了。

成交量代表投资机会,远离投资机会更少的股票,因为那些股票暂时没有资金启动的意愿。

对于广大散户而言,常规的投资方式,只有两种。

第一种叫做跟庄,也就是跟踪主力资金。

跟庄的本质,其实就是跟随资金做行情,做一个聪明的跟风者。

但跟庄的难点在于,主力会千方百计地甩开散户,甚至是收割散户。

这就好像你要跟着一头老虎去找肉吃,但是老虎随时有可能调转枪头咬你一口。

散户单单从盘面上的涨跌去分析资金,其实是很困难的,因为能看到的都是资金想让你看到的。

真正隐藏在资金背后的意图,散户是完全看不到的。

这就是为什么大部分散户做短线,会被主力玩得团团转。

因为主力开着上帝视角,在和散户斗智斗勇,并且非常容易感知散户的交易心态。

短线交易者,只有完全按照纪律去执行交易,才有可能在与主力的博弈中,有可能的胜算。

这对于投资者的执行力有很高要求,同时还要有一定的交易天赋,也就是大家常说的盘感。

第二种叫做价投,就是寻找业绩增长点。

另一种方式,看似简单,其实也非常困难,就是长线的价值投资。

散户要去分析一家上市公司的价值,难度是非常高的。

很多散户,只会看过往的业绩报表,然后在一家上市公司的业绩巅峰入场。

之后,这家上市公司就开始一直走下坡路,股价也就进入了长期调整。

想要做价值投资,必须要明白几个大方向。

第一个是行业趋势,这是一家上市公司的总体环境,这个环境如果非常好,那么上市公司成长的机会就会大一点。

另一个是股价趋势,也就是资金的趋势,资金对于上市公司的研判,比起散户还是要准确一些的。

如果一只股票长期处于上升通道中,同时业绩也有稳定的增长,那么长期走牛的概率会很大。

当然,如果能够投资自己熟悉的行业,熟悉的公司,那么实现价值投资的概率也会高很多。

但价值投资对于普通散户来说,确实有些遥不可及,很容易被错误地引导。

股票投资本就是一件非常复杂且困难的投资,散户要在市场上了解整个市场的交易规律,并且摸索出自己的一套,才有可能在复杂的市场环境下赚到钱。

而底层的一些认知,是必须要掌握的,否则看不懂资金,看不懂趋势,是无法立足于残酷的A股市场的。

由网友 琅琊榜首张大仙 提供的答案:

其实这是一个和人性有关的问题,我说个故事你就会明白了!!当一个你在10元买入股票之后,跌至6元你不跑,那么6元跌至2元你更不会跑!但是有意思的是,2元涨到了10元你不跑,但是从10元跌至5-6后,再次回到10元大部分的人会选择跑!

所以我们发现一个规律,大部分的散户刚进入股市的时候为的是赚钱,但是经历熊市之后就会把目标变为回本!!这就是主力也即是利用这种心态,进行一个割韭菜的方式!因为一个人一旦被熊市思维給同化了,就很容易造成回本出逃,亏损减少割肉的想法!

在股市里,散户往往是看到了一个赚钱效应才会进入市场,但是当市场有一个强烈赚钱效应的时候往往是牛市的末期,或者大后期!所以进入市场以后可能只是一时的盈利,过了一段时间就会进入接盘,抄底,然后深套的状态!

而当大部分的散户看到自己的资金越来越少,股价越来越,就会出现放弃反抗的念头,等待一个时间,甚至等待未来回本的一个机会!所以我们在熊市的底部区域才会常常听到那么一句话"等我回本了,我就一定离开股市!!"


要知道的是,A股是一个熊长牛短的周期时长,大部分的熊市都是有3-4年左右的时间,当散户在熊市处于一个频繁下跌的状态之中,自然会被熊市思维所同化!所以当未来熊转牛的周期到来,当散户看到了曙光,亏损略微减少,甚至回本的时候,第一个念头一定是减少仓位或者止损出逃!!

这就是目前为什么主力会从2440点一路拉升至3288点的原因,因为在2440点大部分的散户都是麻木的,都是不愿意看股票的,甚至连账户都懒得打开!但是在3288点的区域附近,散户是一个亏损逐步减少,甚至回本的状态,自然更容易割韭菜,更容易让散户动起来!

这样来分析的话,你就会明白为什么股市回调到低位,市场给出低位筹码,反而买卖的人越少,而到了高位反而更多了!这个和散户手里的成本有着密切的关系!当然了最终的结果也一定是在牛市到来之前大部分的散户成为韭菜,被机构骗取了底部区域的筹码,从而在牛市高位再一次追涨接盘,进入下一个循环!!

点赞关注我⭐带你了解更多财经和投资背后的真正逻辑。一家之言,欢迎批评指正。

由网友 桂花酒叫化鸡 提供的答案:

如果真的出现这种现象,说明散户们在经历了不断抄底失败或不断追涨获利之后,形成了惯性思维。一一以前期的成败经验主导操作,形成了高风险区域追涨低风险区域杀跌的非理性行为,而这种行为,正是市埸主力乐见的。

除了部分老手,许多人往往会陷入追高杀低的怪圈。一一尽管入市前铭记于心的是高抛低吸,无奈市埸复杂多变致人失了初心。

由网友 大宝二宝理理财 提供的答案:

前几天和朋友吃饭,路过一家价格比较贵的餐厅。

朋友抱怨这家餐厅价格很贵,味道很一般,吃的人却特别多。

然后朋友带着我去了一家客流量一般,味道还算不错的餐厅。

刚坐下,就这件事也闲聊了起来,同一路段味道最好吃的餐厅价格也便宜,但由于老板脾气不太好,开始生意不错,慢慢的吃的人变少,慢慢的就没什么人去了,都怕生意不好,菜不新鲜。

我告诉朋友,其实股市里面也是这样,好公司,价值低估的公司往往很少有人关注,买卖的人很少,都怕看不到底,怕亏损。当市场处于低位的时候,买卖的人也很少。

这种情况和你说的那家餐厅的情况一样,价格低,股本大相当于老板脾气大,味道好相当于业绩好,股票基本面挺好,正是因为这样的情况波动也不大,慢慢的买点的人变少,越来越没人买卖,就出现了越便宜越没人买。

股票到了底部区间也是一样,波动不大,趋势没有起来,而且散户高位套牢盘巨大,散户不卖,主力不会没有筹码拉起来给散户解套。

这样就造成了主力要在低位吃货,这个过程很漫长,主力要吃货,散户套牢的短期不会卖出,散户卖出的少,主力想要吃货,成交量必然低迷。

那么为什么散户在底部买的少呢?

因为怕跌,看不到底所以不敢买。

散户觉得不踏实就不敢买,这是散户的"优良传统"。

举个例子。

一只股票从5块涨到50。大部分散户惊喜的发现自己找了优质的股票,因为这只股票能涨。非常开心的买入,而且和很多同道中人一起讨论这只股票多么牛。

就像之前很贵但不好吃的餐厅吃饭的人一样。毕竟能卖那么贵,总得找点优点出来,比如环境,比如氛围,比如老板,比如服务员。

然后更多人看见这些人吃饭,就去试试。

就像看着这只股票人气高,争相买入一个道理。

之后股价下跌,相当于口碑下跌,但是里面还有不少人吃啊,毕竟以前股价到过50对不对?

很多觉得价格已经便宜了,别人50买今天打折,40,我也去试试,多划算啊,买入之后发现真不是那么回事,再次打折到25。

这个时候就开始有人慌了,当然到了25就会有更多的人觉得便宜,蜂蛹而至,价格当然就出现了反弹。

但是5块起来,基本面没有改变,25买入的到了30有人获利卖了,有人还指望50,甚至100,然后跌到10块,再一次蜂蛹买入反抽起来,然后发现还是吃亏了,慢慢的股价跌回5块。

其实这也是为什么生意好,过一段时间就倒闭的原因。

当然很多商家换一个店名,改一下装修,生意火一段时间,然后慢慢越来越差,然后又该又装修,其实这就是亏损股借壳上市,换个名字,换个老板,就觉得可能味道好,公司好,吃的人多,买的人多,买入或者吃了之后发觉并不是那么一回事,还是以前那样。

新店生意好和新股炒作也是一样,试试就试试,价格贵总得试试,有一家新的没吃过,没买过浑身不得劲。这样的人不少,时间久了觉得也就那样,总体和老店铺,老股票的味道,基本面差不多,去的人少了,价格也就回落了。

到了最后发展不下去又借壳,又成了重组股和新股差不多,而炒高之后,火爆了,知道的,尝试买入的人就会更多。

而主力现在要出货越来越简单,科技进步了,只要制造热点不怕没有散户接盘。

散户接盘后,股价暴跌,一路补仓,相当于饭店充了会员卡,不去消费不划算,那就去吃回来吧,再来个活动,买一套一,不对,买一送一,买一送四,为了拉低以前充卡的成本,25再买点,充充卡,10块再买点,充充卡,越充越多,越套越深,最后才发现终极目标是打一折,别人还有利润。

惨不惨?吃吧,味道不好,不吃吧,卡充多了,不去就全亏了,只有持有,没事吃一顿,有钱补补仓,直到受不了,味道太难吃,跌得太难受,或者有机会少亏转让会员卡,把股票便宜卖出。

其实这个时候收你会员卡的不是普通顾客,因为他们也怕难吃啊,怕砸手里了。

这个时候有一批人专门收卡。收到足够的卡之后和餐厅老板商量,要不你换个厨师,或者重新装修一下,换个名字。

老板照做,新装修,服务员漂亮帅气,态度又好。客流火爆,然后收卡的人开始抬高价格卖卡,又把卡卖给顾客,最后顾客又开始新一轮的充卡,买卡。

就这样反反复复,美味没吃到,钱没少花。

大宝常说股票源于生活,生活中出现的也会在股市中出现,而做股票提前布局,嗅觉敏锐的,都是那些善于观察生活,并喜欢分析生活中所见所感的人。

为什么低位交易的人少,有害怕,有套牢,主力吃货,散户卖出的肯定多于买入的人。不然主力也吃不饱。

而高位主力需要更多的人来接盘,制造热点,主力卖出的多,散户当然就买入的多了。

其实这是一个很正常的现象,也是人性的恐惧与贪婪,跌怕跌更多,不敢买。见到大涨以为还会涨,想去吃一口,结果崩断一口好牙。

回头看,5块到50,涨了10倍,味道不改变,明显太贵了,还冲进去办卡,明显不划算。

而50跌回5块,只要不退市,其实下跌风险已经不大,毕竟它就是值5块,跌到4块也会起来,可能到不了50,到10块20还是可以的,毕竟老板会做市值,5块能做到50,做到20也不是什么大事。

总结:建议绝大部分散户做股票还是要买相对底部或者才开始拉升,而不要去追高办卡,涨幅过大,偏离实际价值的股票,等价值回归再去买入,可能会亏,但也能赚钱。

至于价值多少,味道怎么样,多尝尝,多吃吃,多走走,多看看,多学学,一切都会变得简单。

今天大宝感觉身体好多了,感谢朋友们的关,有错别字的地方,还请谅解。

每天问答不见不散有股票,基金,存款,资产配置问题的下面留言,股票看支撑,压力,趋势,基本面,技术面,长线,中线,短线是否安全等问题,我会一一回答。我没回复多问一次。

看完记得点赞,转发,分享,收藏让我记住你,嘿嘿。

由网友 渭水一老翁 提供的答案:

这都是人们的心里作用,追涨杀跌。涨得时候希望再涨,跌的时候,希望再跌。这个市场是没有理性的。

这个问题肯定不是炒股票的提到,每个人都是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每个人没买股票的时候,怎么看怎么明白。买了之后,怎么看怎么不对。

横看成岭侧成峰,每个持股者都有他自己的心里价位,都想得到他想要的,都事与愿违。

所以到了真正的低位,每个人反而不看好了,再最应该大举买入的时候,反而选择了抛货,在最应该卖出的时候,却在大举买入。

由网友 菩提fei0598 提供的答案:

股市,应该说,从纯粹博弈角度去看,并不是价格越低则价值越大,这也就是李大霄和央视媒体之流天天说估值低,但是股市长期下跌无法逆转。股市是否赚钱,更多地取决于信心和预期,以及在信心预期驱动之下的资金持续流入。估值低,并不是牛市的必然条件,也不是股市不跌见底的必然条件!

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股价越跌,越没人买,反而越涨越有人买。其本质是通过上涨确认资金持续流入,市场持续活跃,而进入市场才有机会赚钱。

反之,如果买在低点,但是不赚钱,对于通过波动差价来赚钱的人来说,则毫无价值,因为通过波动赚钱的人,买在低点毫无价值,要买在赚钱的有限时间窗口。也就是市场经常所谓的买确定性。

而对于长期投资和定投价值拍而言,他们对通过股价波动差价赚钱的预期并不高,且买入后对股价波动比对长期公司价值增长和长期稳定分红看的比差价更有意义,他们就希望买在持续下跌和暴跌之后。

打一个比方,工商银行,如果你在股价中枢价位区买入,想通过差价赚钱,那么,在一年的时间段里,几乎没有赚钱的机会,常常一年涨幅10%以内。而对于持有工行拿分红和长期持有者,在市场持续下跌时买入或者定投,则通过长期持有分红,其长期的年化收益率则高于7-8%,也对于类似险资等超大型机构投资者和风险厌恶型的价值投资者来说,则非常有意义。但是对于短线和以差价为目标的投资者来说就显得毫无意义。

所谓的毫无意义,就是,一来多数时间工行不会涨,二来,市场即使出现条件,工行也会持续跑输市场,第三,即使买在低点赚的钱,不够市场指数波动和操作手续费中的累积亏损。因此对短线和股价投机者而言,买在低点毫无价值。

对于多数投资者而言,长期市场是无效的,要远离市场,不要过度交易和过度关注股价波动,而当市场形成稳定趋势和稳定热点,并且每个热点是可持续的时候,即市场进入了活跃的时间而非长期下跌时间,那么,就是参与的价值时间,这个时间,可以用确定性来衡量,或者是赚取市场有效波动的钱,或者是赚取市场指数水位持续修复上升的钱。而在我国股市,多数时间都属于垃圾时间,即无效和损耗时间,进入熊市和长期下跌,甚至股灾时间,买在低点意义不大。买在有效时间的所谓买确定性意义更大。

由网友 何山石 提供的答案:

为什么有时股市回调到低位,市场给出低廉的筹码买卖的人越少,而到了高位反而更多?

首先,在股市回调过程中,尤其是经历了短线大幅下挫或者长期下跌后,对于投资者心态上的影响是很主要的,这个时候投资者的投资积极性会降低。一直持股的人会期待反弹,所以变得惜售,而持币的人又可能觉得还会再跌或者迟迟看不到希望,所以很谨慎,持股者和持币者的这种心态不断发酵,即便是筹码比较低廉,依然不会促进成交的活跃度。

其次,到了高位反而买卖的人越多了,这个正好相反,尽管持股的人有一部分惜售,不想这么长时间的等待白费了,但是还是有很多在回本等情况下还是想着趁早结束这段旅程的。而当股价起来,趋势出来了,即使位置有些高了,依然不乏有跟进高位买进的人。

第三,当市场出现牛市熊市两种极端行情的时候,交易热情高涨和黯淡就一定会越发的明显,前者会吸引更多的"新人"带着"新资金"进来,后者则会让更多人望而却步,甚至有人选择退出。

总之,追涨杀跌现在还是常态的,股市回调买入可以降低自己的成本这个没错,但是并不是越跌越买就对了,毕竟还有涨不回来的。反之,在市场热度较高或者牛市的时候,就是没有太多廉价的筹码给到你,必须有跟进的胆量。

部分文章源于互联网收集,不代表默子网络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html369.cn/331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