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只是一个校尉,有什么资本能在乱世中崛起?_曹操才能

由网友 真正鳄鱼不哭 提供的答案:

"只是一个校尉"?你是不是对大汉职官制度有什么误解?

《后汉书·百官志》:大将军营五部,部校尉一人,比二千石。

汉官秩以万石为最高,中二千石次之,真二千石再次,后一级即为二千石,再次一级为比二千石,其下依次为千石、比千石、六百石、四百石、比四百石、三百石、比三百石、二百石、百石、斗食、佐史。

万石是三公级高官才能享有的,比二千石已经是第五等了。要是连校尉都看不上,那么县尉出身的刘备岂不要哭晕在厕所?

况且你以为曹操的校尉是一般校尉吗?

《后汉书·灵帝纪》:八月,初置西园八校尉。

《后汉书·窦何列传》:时置西园八校尉,以小黄门蹇硕为上军校尉,虎贲中郎将袁绍为中军校尉,屯骑都尉鲍鸿为下军校尉,议郎曹操为典军校尉,赵融为助军校尉,淳于琼为佐军校尉,又有左右校尉。帝以蹇硕壮健而有武略,特亲任之,以为元帅,督司隶校尉以下,虽大将军亦领属焉。

曹操当的这个典军校尉,是汉灵帝专门建立的亲军!

不过这个典军校尉只是给曹操带来一些名望,算不得他的"第一桶金"。

《三国志·武帝纪》:太祖至陈留,散家财,合义兵,将以诛卓。冬十二月,始起兵于己吾,是岁中平六年也。注引世语曰:陈留孝廉卫兹以家财资太祖,使起兵,卫有五千人。

太祖兵少,乃与夏侯惇等诣扬州募兵,刺史陈温、丹杨太守周昕与兵四千余人。

曹操本是地方豪强,他爹曹嵩能拿出一亿钱买个太尉来当,可见很有钱(搜刮所得?)。有了父亲的基础,通过"散家财",再加上其他人(卫兹、周昕)支持,曹操才能拉起自己的队伍。

由网友 寻根拜祖 提供的答案:

对这个问题,曹操一定很不满意:小瞧了校尉不是?那可是二千石高官呐!小瞧了俺爹不是?他老人家早就用一亿钱替俺铺好了康庄大道!小瞧了咱谯县曹氏不是?养一支军队不成问题!

曹操的崛起不是偶然,我从他的个人因素、祖父留下的政治遗产、曹氏家族的背后支持,以及曹操崛起的历史大背景四个角度回答这个问题。

个人因素:25岁位居二千石高官,曹操的起点很高

两汉的军阶分为名号将军、杂号将军、中郎将、校尉,校尉下有"曲",曲下有"屯"。

西汉时期,名号将军(骠骑将军、车骑将军、卫将军和前后左右将军)虽不多,但一定不会空缺,杂号将军多如牛毛,比如征东将军、楼船将军、定南将军等,因此校尉显得很不起眼。

东汉时期逐步收紧了对将军的授予,名号将军几乎绝迹,偶尔出现几乎是荣誉称号。杂号将军也很稀少,除了重要的对外战事一般不授予,常见的就是"渡辽将军"、"破虏将军"。

中郎将原本是御林军统领,一般只授予临时出征的将领,代表"奉旨出征"的荣誉。比如平定黄巾军时,皇甫嵩、卢植都曾经以中郎将身份出征。

如此一来,东汉的校尉就成了军队的大梁、军中的扛把子。事实上,东汉南北军合并后,形成了屯骑、步兵、越骑、长水、射声"五营",最高统领就是五个校尉。

东汉末年,汉灵帝又增设"西园八校尉",曹操就是其中之一的"典军校尉",二千石部级干部,那一年他33岁。

其实曹操早在他25岁时就已经位居二千石了,那年他二次入朝,官拜议郎。议郎在西汉也是个不起眼的角色,但在东汉却是个高官。

黄巾起义爆发后,曹操又先后出任骑都尉、济南国相、东郡太守,积累了大量的地方治理经验和兵法之道。

曹操从19岁出仕,仅仅用了六年时间就位居二千石,您敢说他的起点低吗?33岁之前,他从地方到中央都有履历,从行政到军队都有历练,你还敢说他是小白吗?

政治遗产:一亿钱开道,曹嵩替曹操铺设康庄大道

说完了曹操耀眼的履历,咱们再揭一揭曹操的"短"。

东汉的官场其实很内卷,我大致测算过,当时每年等着做官的读书人至少5000人,而空出来的岗位不会超过400个,"就业率"不到8%。

问题来了,曹操凭什么19岁就入仕,而且升职那么快?难道凭的全是个人才华?

当然不是,其实按当时的阶层划分,曹操属于"寒族",要想入仕最便捷的途径就是依附于豪门之下,当从属官吏,再谋求被朝廷征召,你可以理解成"曲线救国"。

这一趟弯路走下来,很多人混到胡子白都可能等不到机会,只能一辈子靠坐主赏饭吃。

曹操之所以如此幸运,那得感谢他爹曹嵩。早年曹嵩拿出"不要脸"的精神,认了宦官曹腾为爹,靠曹腾的提携入朝为官。后来曹嵩又一咬牙,花了一亿钱买了太尉之职。

太尉是"三公"之一,万石高官,朝中职位最高的三个大佬之一。汉灵帝卖官鬻爵,所有的官职都明码标价,连三公都卖。

一般情况下,三公可以卖到二千万钱。你还别嫌贵,一般人还不卖给你,像曹嵩这样的寒门,要想买就得多出血。

可是曹嵩仅仅过了五个月的瘾,就被免职了。算一下,每天的成本接近70万钱,按购买力,一钱相当于现在六七元人民币。

这么大投资能赚得回来吗?曹嵩不是亏大了吗?从经济上算肯定是亏本买卖,但之所以有人买,就在于它的隐性价值。

因为一旦出任了三公,就意味着子孙后代可以享受"荫功",大白话就是正大光明地走后门当官,同时也有了与豪门家族之间的交流和利益交换的机会。

曹操早年能那么顺利地出仕,并且升得那么快,秘密就在这里。

其实我们也不应该骂曹嵩"不要脸",那时候投靠宦官也是一条捷径,这个群体是汉灵帝有意培植起来对付豪门集团的。

那些豪门家族也看出了苗头,他们也经常会选派家族子弟入宫当太监,比如当时有个宦官叫袁赦,此人就是袁绍的族叔。

这么一看,您还觉得曹操是个小人物吗?走的时候羊肠小道吗?

家族势力:一言不合就拉杆子,曹氏家族很豪很霸气

曾经有人在我以前的文章中"喷"我:曹操家那么有钱怎么就是寒门了?

请注意,"寒"和"豪"不是指经济,而是政治地位。豪门最大的特权就是垄断仕途,可以凭借家族优势当官。豪门有穷的,比如蔡文姬的姐夫羊衜,穷得只剩一床铺盖卷。寒门也有富裕的,比如谯县曹氏。

曹操崛起之路有一股力量很关键——曹家军。

黄巾起义爆发后,全国各地应者云集,朝廷根本顾不过来,所以汉灵帝下了一道旨:允许将领们招募私兵。

曹操以骑都尉身份平定黄巾起义时,主力就是曹氏家族的私兵。后来他参加关东联军讨董,又一次回乡招募私兵。

养军队的开销非常庞大,朝廷只能给"政策",不可能承担军费开支,这些都需要将领们自己想办法。曹氏家族能出得起这笔钱,可见谯县曹氏的经济实力确实非常"豪"。

曹操就是靠"曹家军"为班底,打败并收降了青州黄巾军,这就是曹军中最精锐的"青州兵"。

看到这儿,您还认为曹操的崛起是偶然的吗?有几个人有他这个家底?

时代背景:秩序重建的时代,曹操崛起的客观环境

任何一个人的成功都不离开特定的历史环境,曹操所处的时期就是一个秩序重建的时代,它意味着豪门垄断政治资源的特权将受到严重挑战。

不知道您是否有过一个疑问:袁绍、袁术兄弟何德何能,两手空空跑到一个陌生的地方,立刻就成了万人拥戴的一方军阀?

不是他们的能力有多强,而是袁氏家族太牛,他们家族几代先人,让袁氏家族门生故吏遍天下、姻亲党朋满朝堂。这个庞大的利益网,就意味着袁氏子弟走到哪里都是利益中心、核心人物。

而曹操挑战的就是这个特权,一个腐蚀了东汉帝国的毒瘤。

于是像曹操这样的寒门士族集团迅速崛起,孙坚、刘备都是这一类人,在那个推到旧秩序的时代,他们的才华得到了尽情释放。

因此,魏蜀吴三国的建立不是偶然,曹操的崛起其实是时代的必然产物。

以上纯属个人浅见,敬请探讨斧正。

由网友 一个人的历史 提供的答案:

崛起需要前提,能力倒在其次。你有没有资源很重要,刘备和曹操相比,就是资源上差得太多,大汉皇叔这个名头,还没有曹操这个阉宦之后的根基深,毕竟那个时代掌权的是十常侍,而曹操的爷爷曹腾就是大宦官,至于他是不是西汉开国丞相曹参之后,就不得而知了,因此崛起不仅仅是个人能力。

如果说到资本,似乎曹操还不算最突出的,毕竟他的前面还有一个和他从小玩到大的伙伴和后来自己统一北方最大的障碍袁绍存在,袁本初家族四世三公,门生故吏遍布天下,这个基础可不是曹操可以比拟的。在袁绍眼里,曹操就是一个跟着自己混的小弟,没有了自己的提携,曹操什么都不是,尽管曹操的父亲曹嵩也曾经做过太尉,但是那不过是用钱加上祖父曹腾的面子而得来的,并不值得夸耀。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很多人瞧不起曹操,曹操为了扬名还不得不去巴结别人,才终于混出了一些名气。不久后曹操入仕为官,他干的最出色的一件事,就是用五色大棒杀死了赛硕的叔叔,这让洛阳的权贵们都十分畏惧曹操,当然曹操也因此被蹇硕陷害不能做官赋闲在家,如果不是父亲曹嵩的缘故,恐怕蹇硕把曹操这个不识趣的曹氏小子收拾了。

曹操第一次机会是从平定黄金之乱开始的,东汉末年朝政腐败,黄金起义席卷全国,这极大威胁到了东汉政府的统治,汉灵帝不得不启用一些有能力的人,这其中就包括了曹操。镇压黄巾起义中,曹操表现突出,这是实实在在的军功,同时期刘备也投身到镇压黄巾起义之中,但他这个中山靖王之后,显然没有曹操这个太尉之子的身份影响力大,因此刘备只得到了一个县令的位置,而曹操则做了济南国的国相,在任内曹操整肃吏治,取得了不错的政绩,但是那个时候东汉政权已经十分腐朽,买官卖官成为了常态,因此曹操说自己有病,回到了家中静待时机。

外戚专权是个问题。大将军何进的权力太大,为了遏制何进,汉灵帝组织了西园八校尉,曹操就在其中,任典军校尉。尽管西园八校尉的头领是宦官蹇硕,但袁绍和曹操也位列其中,成为汉灵帝用来制衡大将军何进的重要砝码。最终在个股势力的较量之中,董卓成了最后的受益者,董卓进京后独揽大权,袁绍、曹操都不是董卓的对手,只好离开京城,而曹操回到家乡后,便首举义兵开始对抗董卓。直到这个时候曹操还想做治世之能臣,但各路诸侯在虎牢关下离心离德,这件事让曹操伤透了心,同时他也知道这个腐朽没落的东汉再也不能挽救,于是他决定由自己肩负起救世的责任。

一开始的时候,曹操还是弱小,于是他与袁绍联合,甘心做袁绍的小弟,慢慢在北方积累了一定的势力。而后逐步蚕食弱小势力,最后在关键的官渡之战中,击败袁绍统一了中国北方。但在随后决定天下命运的赤壁之战中,他被刘备和孙权的联军击败退回北方,于是形成三足鼎立之势。

曹操能够在乱世中崛起,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根基:他是曹腾之孙,曹嵩之子,爷爷曹腾曾是常侍,掌控天下大权。父亲曹嵩更是做到了太尉,尽管和四世三公的袁氏家族相比还相距甚远,但这个基础不是其他人能比拟的。

时势:汉灵帝组织西园八校尉,曹操便是其中的典军校尉;讨伐董卓,曹操又首举义兵;

结盟:在北方群雄逐鹿时,曹操果断与袁绍结盟,稳扎稳打,逐步蚕食,积蓄力量,在决定命运的官渡之战中,一举击败了袁绍,统一了北方。

进退:曹操自始至终从来都没有称帝,只是作为大汉丞相而南征北战,名义上行天子之权,这就是所谓的尊天子以令不臣。

用人:很多人说曹操阴险狡诈,但从《三国志》中可以看出,曹操知人善任,从谏如流,重用庶族而打击世族,同时在北方推行屯田制,在政治上也很有作为。

一个人的历史,一家之言。

由网友 华夏说历史 提供的答案:

在汉末军阀之中,曹操是一个乱世里面有才的人,关于他的身世,他和东汉后期的宦官曹腾有直接的关系,东汉后期,宦官可以收养养子,养子还可以封侯,曹操的父亲曹嵩就是曹腾的养子,曹嵩靠着这样一个强大的后台一直做到了太尉,那这个曹嵩是从哪里来的呢?三国志说的,莫能审其出生本末,有点来历不明的说法,曹嵩就生下了曹操。所以曹操的政敌在攻击他的时候用很难听点话骂他,说他是宦官死党,而且是不知道底细的野孩子的后代,当然古代刀笔小人肯定比我说的难听啊!这也是曹操好像给人丑化来路不明的原因之一吧。但是骂归骂,从安徽亳县出土的曹氏宗族的墓,出土了银缕玉衣,显示了曹氏家族在东汉后期在政治上所拥有的显赫地位。

到了何进袁绍打算迎董卓进京的时候,曹操是表示反对的,他认为这样做会带来很大的风险,我们知道,迎董卓进京应该是一件极其机密的事情,是不大可能给一般人知道的,可是曹操就能够知道这个决策,说明即使曹操有宦官的背景,但是他已经和主流的士大夫已经融为一体了。他能够参与到这样核心的机密事情中来,说明他在汉末的社会中还是处于中心地位的。

曹操在建安元年,曹操在兖州站稳脚跟以后,第一他大力屯田许巷,为后期军事活动准备粮草。第二就是迎纳献帝,取得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政治优势,也为他以后统一北方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由网友 风去了无痕D论史谈兵 提供的答案:

(1)东汉禁卫军中的校尉,虽然麾下兵马不过千余:却秩比二千石、相当于今副省级的高官,并不是谁都轻易就能当得上的!

而曹操从入仕之日算起,到出任校尉职务,已经在任途上辗转浮沉,熬炼了十五年。

东汉中平五年。

汉灵帝为了分大将军之权,于洛阳西园新成立组建了一支独与北军并列的禁卫军新军,分设八名校尉统领,其之级别与北军五校尉相同。

而曹操担任的,就是典军校尉。

(2)曹操有本家曹氏、以及夏侯氏两大西汉开国元勋家族全力相助。

这可皆是几百十年积累的元勋门阀,仅二族之内的强将精兵就可得数千人,能量非同小可。

  • 例如曹仁、曹洪、曹真、曹休、夏侯惇、夏侯渊等,无不皆是身边聚有一群轻侠壮士的豪强,使得曹操一起兵,马上就拥有了一个豪华班底阵容。

由此,曹操的资本大的很!

袁术、袁绍等虽然四世三公,一时显贵。但从开国大将世家与元勋子弟的角度看,还真比不上曹操。

当然,想要成为枭雄,除了有资本,还得要有人望与本事。

而曹操的人望与本事,来自于在出任典军校尉之前的经历。

少年曹操,是洛阳城中的高官子弟党骨干。

曹操与袁绍、袁术等人,少年时就是发小。

汉朝风气尚侠,就算官宦子弟们也免不了受此风气影响,于是一群少年聚在一起,免不了要干出许多走马斗鸡,角力比狠等等荒唐事。

但是,又因为汉风与宋风的区别,这帮人又与水浒中的高衙内不同。虽然狂放不羁,却不是不学无术,又无恶不作、欺男霸女的纨绔子弟。

汉朝制度,崇尚军功封侯。所以,世家豪门都会督促着门中子弟勤习文武艺。曹操也当然不例外,武艺、兵法、经史、文学等等自幼起,就统统学习娴熟。

东汉后期,凉州叛乱迭起,西彊不宁。

而少年曹操最大的愿望:就是长成之后,去西域从军建功,八千里外觅封侯,成为汉平西将军。

"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东汉是个很注重名声与风评的时代。

由此,便又有了一些专门以评论别人而出名的人物。

犹如当今"鉴宝权威",若谁能获得这些人物给予的一个好评,那谁就会如宝物一样,立即就名扬四海。

曹操少年时,任性好侠、放荡不羁,既不注重修品行,也不用功去专研究学业。

使得当时多有人以为,这肯定是个没出息的人。

唯有梁国的桥玄和南阳的何颙,这俩位以"善评人物"而闻名的大神,却看到了曹操的机智敏捷、与随机权衡应变的能力,由此坚定的认为:曹操决不是平凡之辈。

桥玄说曹操:"天下将乱,非命世之才不能济也,能安之者,其在君乎?"

何颙说曹操:"汉室将亡,安天下者,必此人也!"

而尤其擅长以识人而著称的南阳许劭,更是这样直白的评价曹操:"君清平之奸贼,乱世之英雄"

  • 所以曹孟德除了有资本,名头也足够响亮!

入仕后的经历,让曹操积累了更响亮的名声以及丰富的实践经验,这又是崛起于乱世的重要资本。

一:曹孟德的不畏权贵之名。

熹平三年,即公元174年。

20岁的曹操在这年被举孝廉,从此步入仕途。古代勋贵子弟,当然天生就是要当官的

获举孝廉,先为郎官。就是一边学习制度、同时入宫值守为天子执戟站岗;这一套程序走过后,曹操被任命为洛阳北部尉。

"尉"是武职,洛阳北部尉大概就是负责洛阳北部治安秩序武官。

但这个官是很难当的!

因为洛阳为京城,是皇亲贵戚聚居,横行于市,一般没人敢以法令去约束这些人。

  • 而曹操一到任,就造五色大棒十余根,悬于衙门左右。并严肃法纪、申明禁令曰:"有犯禁者,皆棒杀之"。

洛阳城中的权贵,当然没把这所谓禁令放在心上,都以为,这只是曹操这愣头青装个样子而已。

但是万没料到,曹操却是来真的!

没几日,小曹就干出了一件惊动洛阳的大事。

风头正劲的大宦官蹇硕之叔父违禁夜行,让曹操抓了个正着。于是毫不留情,当场用五色大棒活活打死了!

这一顿棒,打的京城权贵们那叫胆战心惊。于是,史书称:"京师敛迹,无敢犯者"。

曹操由此得罪了当朝权贵,但碍于其父曹嵩的关系,总算没惹来杀身之祸。但被调出京城,成了顿丘县令。

没错曹操是正儿八经当过县令的!

公元178年

曹操在县令任上干了数年后,受到某事牵连,被免去官职。

但是,敢在京城与大宦官作对,曹操之名已响彻京城。京城出了名,当然也就是天下闻名了。

  • 这就为日后英雄竟相来投打下了基础,也同样是崛起的重要资本。

参加平定黄巾起义的战争,让曹操积累了丰富的行军打仗战争实践。

公元180年,

在老家谯县闲居的曹操,重新被朝廷征召,任命为议郎。

四年后,中平元年,黄巾起义爆发,

议郎曹操又成了军官,被拜为骑都尉,受命率北军一部与皇甫嵩等人合兵,进剿颍川黄巾。

战争结果:大破黄巾军,斩首数万级。

  • 平黄巾的战争经历,对于少年时就好专注兵法,曾以"汉征西将军"为人生目标的曹操来说,是极为重要的理论与实践相合、学以致用的经历。

平黄巾后,曹操以军功获迁为济南国相。于此任上,又一次收获了能臣之名声。

东汉济南国,下辖有十余县,是个规模较大的诸侯封国。而其中各县的长吏又多有依附贵势,贪赃枉法,无所顾忌者。

而之前的历任济南国相,皆从不顾问这些事。

时年不足三十,正血气方刚的曹操一到济南,就立即拿出了当年任洛阳北部尉时的气势,大力整饬吏治,一下奏免掉了十之八的诸县长吏,使得济南震动。

而一些平素横行不法的官吏们,因为畏惧曹操的名声,竟然纷纷弃职逃窜。

一时,济南国"政教大行,一郡清平"。

当其时,东汉朝政黑暗,卖官鬻爵成风。而曹操在这样搞,肯定又要得罪人了。朝廷又将让曹操转任东郡太守。

这时候的曹操,却是灵光一闪,刹那间成熟了。

于是,便却托病辞职不受,干脆又重新回归了乡里,过起了春夏读书,秋冬狞猎的庄园土豪生活,不问世事的隐居了起来。

"决不迎合强权,宁可辞官不做",青年曹操的名望,又猛的高涨了一大个台阶。

直到中平五年,即公元188年。

汉灵帝增设禁卫新军,置西园八校尉。

曹操因其家世,而被任命为八校尉中的典军校尉。

这时候,距离曹操在熹平三年入仕时,已过了十五年的磨炼,早已不是愣头青,而是实践经验与人气名望皆备、身后又有两大门阀支持的、既有热血又完全成熟的中年男了。

而这样的曹操,一旦身逢机遇,当然能崛起!

【图片来自网络】

由网友 O亮O 提供的答案:

曹操,字孟德(公元155年出生-220年去世),一生走过65个春秋的他,一名叫吉利,小字阿瞒,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汉族。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文才武略样样精通,可谓是自身条件比较硬的那种人。后世评价有人骂他是奸贼,有人说他是英雄,不过今天我们只说他本身是如何成功的,至于他的功与过留给其他人进行评价。

曹操非常有智慧、有见识、有远见

曹操在迎接汉献帝定都许昌之时,因当时国家所处的环境缘故,到处都是战乱,到处都是土匪,到处都是逃难的饥民和流民,当时饥民、流民问题相当严重。人们根本无法定居下来,安心的耕田劳作、安心的生活,造成大量的土地荒废,生产力非常低下、不稳定。曹操接受下属的建议,当时在许昌推行"屯田制",派出专人进行管理许昌周围的土地和人口问题。屯田制实施后,大量土地被耕种,人口流失大范围减少,同时当时的粮食产量一度增长并且取得了丰硕成功。周围其他省地县看后都立即跟随。经过长期的发展,各地民众都开始丰衣足食、安居乐业。曹操本身通过发展后,粮草非常充足,实力逐步提升,最后得以统一北方。

曹操非常多疑、奸诈、怕死

人只有活着才能干事情,特别是在那种乱世战火年代,只有活着的人才能有时间去干一番事业,才能在乱世中崛起、突出。"宁教我负天下人,不让天下人负我"的典故体现出曹操在乱世中的生存之道,缺少这些性格,就算他是一方诸侯,能崛起的机会都不会存在。另外一个体现这点的就是"梦中杀人",话说有一次曹操正在午睡,翻身过程中被子掉了,旁边负责伺候的侍从看见,处于好心,帮忙去把被子捡起来给盖上。这时候突然曹操醒来了,看见侍从盖被子,此时的他一不做、二不休,抽出枕边的宝剑,一刀杀死了侍从,然后装作呼呼大睡。帐外站岗的士兵听见惨叫声,偷偷在缝隙里看见,侍从被杀后的曹操依然睡着了,吓得士兵想起了这位主公经常说的会在梦中杀人的事情。至此后,周围士兵、侍从在曹操睡觉的时候,都不敢接近他,也就是他这种性格,才能让他在身处乱世之境,仍然成就一番大事业。

曹操在选人、用人、驭人方面情商很高

没有一个强大的团队组织和领导者,在NB的个体,也无法成就一番事业。曹操在这方面就做得特别好,当时他提出的政策就是"唯才是举",意思是任何人不论出身、不问背景、不问所学,只要你有特长,有胆识,有远见......等等的能力,都可以被朝廷所用,这样的人才提拔、重用模式,大大减少了滥竽充数之辈的机会,减少了结党营私的机会。在这种制度下,曹操得到了大批有用人才的协力及助力,为曹操在群雄争霸中效力,更为曹操的不世功绩奠定坚强的基础。

曹操爱护百姓、令行禁止,威信极高

自古以来有"得民心者得天下"这一说法,然而曹操确实也是这样一个人。在一次曹操发动的讨伐张绣的军事行动中,正值春天,当时老百姓种的庄稼刚刚返青成长。曹操见状,当即下令"凡践踏青苗者,斩首示众",此令使军中上下全部战战兢兢。然而,却又不测风云,当时曹操战马受惊,冲入青苗地中一顿践踏,当即曹操拔出佩剑,当场要自刎而死,众将士一看,纷纷跪地请求。这样的情况下,曹操仍然割掉自己的头发,以示惩戒。此举虽然是小事情,但是可见他是一个怎么样的人。

综上所述,关于曹操其他成功、正面的典故和故事很多,这些一件件、一桩桩的事情,充分反映出他本人是怎么一个人,这种人的成功其实也是必然的。

由网友 历史挖坑机 提供的答案:

曹操在东汉末年的迅速崛起,无疑是一件现象级的事情。可以说在东汉末年的群雄逐鹿中,曹操不是最占优势的那一方。

从号召力来讲,跟大汉有关系的刘氏宗亲最占优势。从底蕴上来讲,号称"四世三公"的袁氏兄弟无疑占据着先机。从地盘和财力来看,各州郡的地方长官那一个都比他强。别的不说,占据着荆州的刘表,就占据着天时地利人和。

但曹操仅仅凭着典军校尉的职务,硬是从群雄中脱颖而出。必然有其重要的原因,因此对职场中的我们有重要的意义。今天我们就深挖一下,看看曹操成功的要素是什么?

一)曹操的性格起到主要作用

曹操是一个具有冒险精神的人。在曹操十几岁的时候,因为对中常侍张让不满,曾经手持双戟趁着黑夜潜入到张让家。张让是汉灵帝最宠信的宦官,灵帝管张让叫爹。但张让卖官鬻爵,横征暴敛,让年少的曹操非常不满。

但由于暗杀经验不足,曹操很快暴露了。但曹操手舞双戟越墙而逃,全身而退。胆色过人。所以王首富曾经说过一句话,清华北大,不如胆子大。没有勇气迈出第一步,再好的构想也只能是胎死腹中。

曹操不但胆子大,正义感也非常强。公元174年,二十岁的曹操被举为孝廉,被任命为洛阳北部尉。东都洛阳为东汉皇城,是皇亲贵戚聚居之地,地方官都是闭着眼睛做事。

但曹操不同,上任之初就申明禁令、严肃法纪。造五色大棒十余根,悬于衙门左右,"有犯禁者,皆棒杀之"。

但没有人把曹操的命令放在心上。不久皇帝宠幸的宦官蹇硕的叔父蹇图,就违禁提刀夜行,曹操二话不说,把蹇图用五色棒处死。

这一下曹操立刻成了名人,名声传遍京师。所有的权贵和百姓,都认识了曹操。虽然曹操也因此得罪了当朝权贵,但有识之士都对曹操这种秉公执法的精神非常钦佩。为以后号令天下打好了基础。

二)曹操的家世很出众

曹操能在二十岁举孝廉,而在杀了当朝宠臣的叔叔,还能没被罢官,只是降级使用。跟曹操的家世有很大的关系,

曹操的爷爷曹腾是一个太监,和张让是同事关系。也是汉灵帝身边的红人。而曹操的父亲曹嵩,是曹腾的养子。朝中有人好做官,因此曹操在仕途上还是比较顺利的。

曹腾的地位给曹操带来了红利的同时,也给曹操带来很不好的一面,这使的曹操在当时的群雄中一直处于下风。就是曹腾是一个死太监,并且是让所有的正直之士恨的咬牙切齿的那一种。因此当时的豪门望族,非常瞧不起曹操这个太监的后代。

但不管怎样,曹操还是凭借着家世,在公元188年,成功入选了汉灵帝西园八校尉,成为典军校尉。不要小看这八校尉,他是汉灵帝直接领导的,禁军中的禁军。地位非常高,是皇帝的亲军。八校尉中,中军校尉---虎贲中郎将·袁绍,右校尉----淳于琼,这两个人大家还是比较熟的。都在官渡之战中露过脸。曹操就是偷袭的淳于琼看护的粮草。也就是说,在很早之前,曹操对袁绍和淳于琼了如指掌了。

因此,这个典军校尉的职务不但不低,反而是非常高的。

三)曹操是一个高明的政治家

乱世中的枭雄特别多。但乱世中最容易脱颖而出的是军事家。也就是说只要能打,像项羽一样,打败天下无敌手,就可以占据最多地盘,成为西楚霸王。

对于军事家来说,打下地盘很容易,但怎么守得住,让老百姓心悦诚服,让部下死心塌地的跟随,这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怎么样让老百姓心悦诚服,其实说起来非常容易,就是给好处。什么叫有德,所谓的德行就是人家能从你那里得到好处。如果想方设法从别人手中占便宜,我们通常就会说,这人缺德。

因此,曹操是一位非常高明的政治家,高明在哪呢,我们看曹操的政策:

1)唯才是举

天底下什么样的人最不安分,最容易对时局不满?肯定不是普通老百姓,因为普通人没有什么大的才华,心里预期不高,也最容易满足。

最不安分的人就是人才。因为他有才华就渴望得到重用,可以升官发财。一旦得不到重用,他们就心怀不满,从而生出很多事端。

因此,要想治理好一个国家和公司,首先考虑的是,如何合理的任用人才。曹操提出唯才是举,非常容易的解决了人才的问题。因此后方很快就稳定下来。只要曹操打下的地方,忠诚度还是比较高的。

2)屯田制度

针对当时民生凋敝,由于战乱造成千里无鸡鸣的现象,曹操实行了屯田制度。每次打完账后,曹操就把缴获黄巾军的物资和俘虏用于屯田。因此北方很快粮食丰收,人民安定。曹操拥有了稳定的大后方。

3)实行法治

这一点曹操和诸葛亮的想法是一致的。要想让老百姓心悦诚服,就必须要"有法可依,执法必严"。当时是乱世,人口可以自由的迁徙。如果曹操的治下没有公平可言,他们可以去江东,也可以去西川。

4)摊丁入亩

看到这四个字很多人都非常不解,这不是雍正的政策吗?不错,现在我们看到,我们的历史太长,其实很多事情是历史上一直在重复。

没错,东汉实行的是人头税。这也是为什么会有黄巾起义的原因。哪怕老百姓再穷,也得交税。曹操取消了人头税,谁有地谁缴税。

因此曹操的成功绝不是偶然的!

综上所述:曹操的成功是非常不容易的。他一生的对手无数,靠着他杰出的军事才能,打败了袁绍、吕布,袁术等统一了北方。靠着他杰出的政治才华,把北方治理的国家强盛,人民安乐。当时天下十三州,曹操独占九个。

由网友 喜喜羊羊喜喜喜人 提供的答案:

曹操只是一个校尉,但是出身身处皇家军队中的核心,祖上是国防部长参谋总长的后人,自己是三军统帅大将军何进的贴身军师兼卫队副司令,当时皇家卫队司令是祖上世代三公之尊的后人袁绍,所以曹操在东汉末年实际是军队最有号召力的人物。

由网友 肇庆大有可为 提供的答案:

谢谢邀请。曹操,字孟德,小字阿瞒。曹操只是一个校尉,但是,才华横溢,智慧过人。是一个诗人,文学家,军事家,政治家。他曾镇压黄巾起义,讨伐董卓,挟天子以令诸侯,先后官至东群太守,兖州牧,丞相,爵位到魏王。

曹操出生于宦官世家,曹操的父亲是曹嵩是宦官曹腾的养子,曹腾历侍四代皇帝,很有名望。年轻的时候,曹操机智警敏,有隨机权衡应变的能力,而已任性好侠,放荡不羁,不修品行,不学无术,所以当时的人不认为他有什么特别的才能,只有乔玄等人认为他不平凡,才华出众,出类拔萃。曹操早年就喜欢武艺的爱好和才华,博学多才,博贤群书,尤其是喜欢兵法,曾经抄写古代诸家兵法韬略。还有注释《孙子兵法》的《魏武注孙子》著作传世,所以,后来他的军事生涯非常厉害。

部分文章源于互联网收集,不代表默子网络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html369.cn/326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