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过冷军的一些画,一直有个疑惑:绘画的意义何在?难道就是要做一个行走的照相机吗?

由网友 无忧谷逍遥子 提供的答案:

这种画没有任何收藏价值

一幅画作,最重要的是思想的呈现,评论家王进玉认为,作者的主张、观点、认识、情感等,才是最核心要素。脱离画家思想的表达、画面实际需要和具体表现对象,纯粹为了笔墨而笔墨,为了技巧而技巧,这样的作品无太多价值可言。[1]

绘画艺术最高境界在似于不似之间,绝不是复印,而是要表达作者对自然万物的理解,创作时融入自己内心的思想意识,没有灵魂的画同电脑写诗一样,都是枯木嚼之无味,没有任何价值。

分析冷军的作品,估计文化水平有限、缺乏思维能力、空间想象力,只能为技巧而技巧,仅仅是画匠而已!

由网友 洛阳小明 提供的答案:

每一个人对画的认知不同,追求自己绘画艺术也不一样的,一些画画的人也只是在自己认为正确的道路之上前行,而且每个画画的人仅仅只能在一个绘画领域的一个方面做的好就非常不容易了,也能获得很多人的认可,而且一个方面好也就会失去一些别的东西,十全十美的东西是没有的,冷军也只是在具象绘画中画的比较好的一个人,写实也是一种绘画的表现形式,有人喜欢也会有人不喜欢,萝卜白菜各有所爱,传一些自己学习的风景写生。

由网友 嵩山小石头 提供的答案:

空本难图,实景清而空景现。

神无可绘,真境逼而神境生。

这是清初画家笪[dá]重光在《画筌》里说的。绘画必须抓住实景,实景清晰则空景自现。画的越是真实,则越能达到出神入化的境地。

冷军的画是绝不是行走的照相机。他是把"实和真"发挥到了极致!

一些号称画家的人 随意涂抹,让众人看不懂,也不想让人看得懂,以为这就成为了艺术。这是对艺术的亵渎。是沽名钓誉,是走向了另一个极端!

写实绘画在西方绘画历史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不要总是拿中国画的普遍性的虚的艺术表现,来怼具有西方绘画实的特点和形式。

其实,中国绘画也讲求逼真、本真,这种真是隐藏在画作之中,并没有直接表现出来,需要自己慢慢品味。

东晋顾恺之《女史箴图》、唐阎立本《步辇图》哪一副不是如景在现!

中国画追求意境,一粒沙里看见一个世界。

丰子恺在《中国画与西洋画》一文里,概况了中西画的特点。

(一)中国画盛用线条,西洋画线条都不显著。

(二)中国画不注重透视法,西洋画极注重透视法。

(三)东洋人物画不讲解剖学,西洋人物画很重解剖学。

(四)中国画不重背景,西洋画很重背景。

(五)东洋画题材以自然为主,西洋画题材以人物为主。

冷军的画偏重于西洋画,但绝不是纯粹的西洋画,他吸收的西洋画的特点,但大多表现的是中国的人和物,具有典型的中国画的烙印。

艺术有多种表现形式,绘画也各有流派,如果人人一个模子,那才是"粘贴 复制",才是一种对现实描摹的失真。

马云等多个名人求购冷军的画作。拍卖场上,3个模特3幅画卖了1.03亿。这就是意义,这就是艺术的价值!虽然我们不能单纯的用金钱衡量,但不可否认的是,艺术需要出名,需要走向大众,也要坦然的面对批评和指责。

由网友 郑州壹零陆画室 提供的答案:

很遗憾,题主,

冷军并不是一个大家印象当中的那种"气死照相机"的超写实画家,

原因有很多,容我慢慢说,

我先放两张图,这两张图的对比相当的明显,

图一是,知名的超写实艺术家查克·克洛斯作画的场景,

图二是,冷军作画时的场景,

这两张图能让你明白冷军与寻常的超写实艺术的不同之处到底在哪里:

1.冷军仍然坚持的是写生绘画,而不是照片描摹

就作画对象而言,图一的查克·克洛斯明显是对着照片描摹,

冷军不像其他超写实画家依赖于照片绘画,

他仍然是写生绘画,

只是偶尔用照片辅助,

这样画出来的超写实绘画有一个巨大的好处,

就是脱离了照片感,

且画家能够在画面中投入一些自我的理解,

所以你仔细观察冷军的绘画,

你会发现它比照片多了一层古典的滤镜,

和一层从古典绘画中传承而来的人物松动感,

是自然而松动的人物描绘;

2.冷军的作品仍然是传统架上绘画的篇幅,而不是高达两三米的画幅

这块局部只有15平方厘米不到

篇幅的大小其实意味着技法的高低,

篇幅越大往往写实的空间就越大,

尤其是对照片的描绘,越大写实的难度就越低,

而越小的篇幅,在方寸之间完成近乎真实的画面是非常难的,

超写实作画的难度则成倍增加,

冷军的超写实作品的篇幅往往都比较小,

这也是冷军技术的高超之处,

他能在方寸毫米大小的空间绘制超写实,

这种惊人的技术是在手机移动网络时代所难以感受到的,

你得身临其境亲眼看到画面才能感受到;

3.冷军的作品仍然是传统架上绘画的步骤

从图一你可以明显地看到查克·克洛斯的作画手法像是打印机在打印,

这也是绝大多数超写实画家的弊病,作画步骤都是由局部直接完成,

而冷军的作画步骤则仍然是传统的作画步骤:

不是从局部直接完成(从无到直接清晰),

而是从整体推及局部(从模糊到清晰),

从整体到局部的作画手法去画超写实难度是十分高的,

换言之,国外的超写实是绕路子抄近道呈现出的画面,

冷军的超写实则是凭借自己的技术用传统的作画方式硬刚出来的画面;

介绍完冷军的技法,再来谈谈理念,

因为他采用的是写实而不是画照片,

冷军的作品不只是照相机这么简单,

相机和人眼一样都是有焦点的,也就是画面的虚实差异,

而冷军的绘画是全实的,

换言之,冷军的画面每一处都是视觉聚焦点,

现有的相机拍不出冷军的画面效果;

这里他其实也借助了相机,

利用相机在不同的角度去聚焦,而他则把每一个角度当焦点去绘制,

他的画面就是全焦点绘制,

这种观察和绘画手法是反人眼和照相机的,

这其实玩得是一种当代艺术了;

所以题主,你可以看着那些画得跟照片没什么两样的作品产生质疑,

并怀疑起绘画的本身意义,

但这个源头不能是冷军,

你误读了冷军;

再来谈谈你的困惑,

可是学习绘画的意义就是为了画的像吗?

在照相机没发明前,写实是绘画的功能性之一,

但是在那个时期绘画的意义就不只是画得像了,

随着照相机被发明后,写实作为绘画的功能性逐步被相机所替代,

在当代,绘画的意义不是为了画的像

绘画的意义何在?

绘画于每个人的意义是一种美育,

它有利于激发人们的自我意识,

它不是灌输给你一种美,而是让你去创作,

通过创造让你自己去发现属于自己的美,

当这种美育去引导人时,有些人会被动地拒绝,

这种美育最后的目的就是终结艺术家本身,

让艺术创作成为人人都能享受的消费品,

就像诗人这个职业渐渐消失了,

可是诗意却存在于人们的字里行间之中,

普通人也能在意气风发或者低落失意时写首现代诗来排解内心表达自我,

可以预见,艺术家以后会渐渐消失,

但艺术表达会成为人人都能消费的手段和素养,

人们通过绘画等艺术形式去解放自我意识,

找寻自己的独立人格,

这是一条漫漫长路,

但如果绘画艺术脱离了写实的功能性,

审美形式不再是是权力对人的宰制,

艺术家的消解,绘画等艺术创作变成人人都能享受消费受益的事,

我想这是绘画艺术最好的意义;

以上。

由网友 山野村叟 提供的答案:

冷军不是简单的还原,只是用最细致的笔法表达画家自己对事物的认知,说冷军画像照片的,那肯定也是画家,而且是自己的画卖不到冷军这么高价钱,"文人相轻"。我们不能自己不喜欢,就使劲诋毁。你可以欣赏也可以厌恶,对艺术的评论其实也就是个人好恶。很多画作、很多画家在当时不一定受欢迎被人理解,随着时间推移却成为名作。批评也是批评者的权力,我们也不能骂批评者,任何一门艺术不可能被全天下人接受。只要自己开心就好。

由网友 美术艺考狸大叔 提供的答案:

腊月二十八,我和我爸去买窗花,

我爸在超市货架前翻来覆去的找,也不知道在那找啥。

服务员来了,我爸问,"没有手工剪纸窗花吗?"

"没有,全是塑料的。"

老头看起来有点沮丧,退而求其次买了些塑料的窗花。

但在春联上,他绝不退步,找了个老师傅,给我们家写了一副对联。

除夕那天上午贴完对联,一看,

好家伙,的确看起来比对门大气很多。

我就站在那端详,到底是什么原因呢。

我没想明白,还得是我爸,给了我答案

——"手工感。"

什么是手工感?

就拿春节的对联来说,同样都是对联,

为什么手写的要比打印的贵?

为什么手写的,看起来就是比打印的更好看?

为什么在这个工业化的时代,就是有人要去找老师傅写对联?

首先,因为手工感代表着这个物件是独一无二的,

即使,老师傅还会写一样的字的对联,

但是绝不可能和我这副是一模一样的。

而打印的呢?只要你想,一模一样的对联,你想要多少个就有多少个。

其次,具有手工感的物件所耗费的精力是巨大的,

机械化生产的对联,只要你在电脑上输入一个数字,

一瞬间,一摞子对联出现了。

而老师傅写的对联,虽然也熟能生巧了,

但仍要消耗一些精力,才能完成。

本雅明在《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中指出,

声光技术的发展大大提高了艺术作品的生产效率,

但是机械化的复制和大众化的生产使得艺术的灵韵丧失了;

机械化生产的对联,毫无灵韵可言,

我们在贴春联的时候,就像个帖春联的工具人,

一切都在像流水账一样完成任务,

年味自然也就淡掉了。

绘画也是如此,撇去各种主义,各种风格,它和照相机的区别,

最基本的,就是手工感。

这是传统艺术,与机械化生产之间最根本的、最大的区别。

绘画是独一无二的,那些名垂千古的画为什么如此珍贵?

因为仅此一副,一旦丢了、烧了,没了就没了。

冷军的作品也是如此,比如他的《小唐》

你去问问小唐,她是更喜欢这幅冷军给她画的人物肖像,

还是更喜欢去海马体拍得一组人物肖像?

你再问问小唐,现在她家着火了,她是救冷军给她画的肖像,还是救海马体拍的肖像?

要是你,你救什么?

如果你选择的是前者,你想没想过为什么?

我猜一下,可不可能是因为,这幅画烧了就没了,

但海马体的肖像你还可以去找客服要存档再洗一张?

不可否认的是,摄影也是一门艺术。

但是平心而论,一副人像摄影作品所耗费的时间精力是否能够与一副人像写生相对比?

也许有人会说,"难道花费的精力多,就更具价值吗?"

别的事情也许不是,但在今天这个事情上,的确是这样的,

因为,这些精力并不是在浪费时间,而是有很多精力用在观察。

如果说"手工感"是从结果导向来说的,

那么"观察"就是从过程导向来讲的绘画和摄影的区别。

冷军的画,不是临摹,而是写生,

这意味着什么呢?

这意味着,冷军在完成每一副画作的时候,都需要对模特无比细致地观察。

观察,是一个婴儿来到这个世界上最先具有的能力,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婴儿一点点长大,许多人反而忘却了自己的这个最基本的技能。

当重新开始观察的时候,你会发现很多不一样的东西。

对于绘画来说,冷军这种的,首先能看到就是不同的质感,

皮肤的质感,金属的质感,牛仔的质感,毛衣的质感……

如此来看,一副又独一无二,又蕴含着人性的作品,

为什么不能称作艺术呢?这怎么就是一个行走的照相机呢?

绘画的意义何在?绘画就一定要是抽象的才有意义吗?

用人去对抗技术,难道不是艺术范畴吗?

回到题主的疑问,学习绘画的意义当然不是为了画得像,

但是你不能否认画得像就不是艺术。

你说我说的对吗?

由网友 万平柳乐 提供的答案:

相机可以做到的,冷军都可以做到。而冷军做到的,相机不一定可以做到。好比说整个秦始皇正装工作照试试,再好比说来张关公战秦琼的分镜,相机肯定骂骂咧咧的关机的。艺术终究是高于现实的,只是艺术分为不同流派,你拿抽象派眼光考量写实那肯定不行,这跟用一群豪放派诗人给柳永打分差不多。随着科技的发展相机也在发生变化,现在不少智能手机的相机都自带多种模式转化功能,比如美颜、漫画啥的,所以如果出现两张图片,一张看似照片也许是画作,另一张看似是漫画的或许可能是相机的打印作品,就好比电视节目上光看外表或听声音您也别轻易下定论是男是女,这就是艺术!

部分文章源于互联网收集,不代表默子网络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html369.cn/326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