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大革命中,英国为何要组织多次反法同盟坚决反对法国?_英法为什么放弃殖民地

由网友 超风行者 提供的答案:

法国革命对象就是当时的欧洲封建制度与天主教派,直接得罪了欧洲各国的阶级利益,特别是《人权宣言》与《拿破仑法典》的政治宣传成为了革命的核心,打击范围过大就使得欧洲各国的敏感神经紧张感,会影响到欧洲国人的意识形态之走向,会颠覆过去式的政治制度设计安排,也会使得国人觉醒后威胁到地主阶级的"资源"分配。

法国革命的彻底性让近代化或势力进程在世界舞台上更进一步的飞跃,使得欧洲旧势力间接地感觉到原有的旧思想体系与控制国民的人身依附关系面临着崩溃的地步,也造成国民权利得到提高,反而就会对原有的政教合一之政体就会变成过去式,这种进步思潮形成强大的激进主义阵营,最终结果让法兰西国王走上断头台的历史事件更让欧洲旧势力之恐惧感加强。这种又有思想上与教育上的进步,让欧洲的知识分子们或普通人都对人权、自由、平等等问题产生了更深刻的认识。

由网友 东方神盾 提供的答案:

感谢Html369家的史先生邀请问答!

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什么是法国大革命?

在1789年的7月4日资产阶级革命推翻了波旁王朝,逮捕了国王路易十六!

与此同时,支持路易十六的俄国、奥地利、普鲁士等,也出兵干涉法国资产阶级革命。

法国资产阶级的革命派形成了以雅各宾派为主要的领导核心,击退了外国干涉军!

随后不久的代表共商业利益的吉伦特派掌握了法国政权,废除君主制,成立了法兰西第一共和国!

由于在对待国王路易十六的问题上,两派之间发生了严重的矛盾,最后路易十六被以雅各宾为首的法国人民送上了断头台!

1793年,巴黎人民再次起义推翻了吉伦特派,再一次把雅各宾派推上了最高领导地位!

与此同时,外国干涉军又开始进攻法国。

雅各宾派的领导人罗伯斯庇尔,领到法国人民击退了外国干涉军,镇压了国内的反革命势力。

危机结束之后,雅各宾内部又产生了矛盾和分裂。

1794年的7月份,一个反罗伯斯庇尔的集团发动"热月政变"成功,并把罗伯斯庇尔等人送上了断头台,雅各宾专制政权被颠覆。

在这些发动"热月

政变"一派中,年轻的炮兵少尉拿破仑脱颖而出,他于1799年发动"雾月政变"夺取了法国政权,并自此以后开始了一系列的与反法同盟国家之间的战争


这就是所谓的法国大革命的经过,其实看上去与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没啥不同,一群只顾自己享乐的投机分子而已。

在接下来就是英国为什么组织反法同盟,以及拿破仑与欧洲反法同盟作战的问题了!

在法国发生大革命的时候,英国在此之前早已成为了欧洲的头号强国。它一直与法国历来不睦,并断断续续的打了百年战争。

而法国在当时是除了英国之外的欧洲第二强国,英国人显然是不愿意看到法国强大起来。

它利用自己的影响力,鼓动了俄、普、奥等国组成了反法同盟,意在削弱对自己构成威胁并有宿仇的法国,用以达到自己的目的,哪来的什么正义与非正义一谈?

其实,把意识形态和国家的政治体制建立在国与国之间的关系上,本身就显得荒缪!

只有利益的驱使才能决定与一个国家是成为敌人或者成为朋友!

举个例子讲:1917年十月革命成功以后,以英法美日为首的协约国发动了干涉苏维埃政权的行动。

协约国之所以这样做的目的,并不是为了什么反对布尔什维克主义,而是在此前投资在俄国的几亿卢布化为了泡影。

因为新生的苏维埃政府对于前沙俄时代所欠的一切外国债务,一律予以否认。

也就是说此前沙俄所欠的一切债务,新政权没有偿还的责任!

这才是协约国干涉苏俄内务的原因!

所以说由英国主导的反发联盟,本身就是英国人心怀鬼胎,旨在消灭一个对自己构成严重威胁的法国,才是它的最终目的!

跟国家体制无关,跟意识形态也无关!

由网友 新知传习阁 提供的答案:

法国大革命是历史上开天辟地的第一次资产阶级革命,之前的西欧是封建制度,各国贵族之间相互通婚,共同维护现有的社会秩序和欧洲的政治格局。

法国之前出现了很多思想家,他们本身也是贵族。但他们对贵族过去的统治表示非常的不满,他们应该应该有一个新的制度,更自由民主的制度来替代封建制度。

法国大革命的本质,就是贵族内部的一场斗争,新派贵族和旧派贵族之间的斗争。只不过这次的斗争要产生一个新的社会制度,那就是资本主义。

第一次反法同盟和第二次反法同盟,都是为了对抗新生的法兰西第一共和国。这种全新的社会制度的出现,把法国的皇帝送上了断头台,大批的贵族被处死。

这在过去的西欧历史上是从来没有出现过的,这就引起了其他国家的恐慌。

英国是一个比较传统保守的国家,作为一个老牌的封建国家,他认为有义务在这个时候站出来,领导各国的旧势力,把法国重新回归到最原始的社会状态。

他们对这种社会制度深恶痛绝,严重破坏了旧贵族的既得利益。他们担心这会在欧洲蔓延开来,必须把它消灭在萌芽状态。

第三次到第七次的反法同盟都是为了对抗,拿破仑统治下的法兰西第一帝国。

拿破仑统治下的帝国,更像是一个君主立宪制度的资本主义国家,它同时又有极强的帝国扩张欲望。

拿破仑曾经制定了欧洲最完善的资产阶级法典,他希望把这种社会制度推广到整个西欧,甚至整个欧洲。拿破仑希望用自己手中的剑把这种制度能够在整个欧洲播种发芽,恢复法兰西在欧洲的荣耀。

英法之间曾经打过上百年的战争,战争的目的就是要决出胜负,看看到底谁是欧洲的霸主。

拿破仑的帝国几乎踏遍了整个欧洲大陆,这就引起了英国的恐慌。英国人担心拿破仑最终会攻入英国,因此阻止拿破仑统一欧洲,就是英国迫切需要完成的任务。

因此后五次反法同盟,最根本的任务就是组织法兰西第一帝国在欧洲的霸权。

由网友 史可见证 提供的答案:

感谢信任与邀请。

这个问题其实是在问英法历史关系。

历史上英法两国就长期就是欧洲大陆争霸的对手,两国之间的争斗无关正义、公理,只与国家利益有关。

然而有意思的是英法两国当年的王室其实是亲戚。

公元481年法兰克王国正式建立。

公元829 年,威塞克斯王爱格伯特建立统一的英吉利王国。

法国建立后,法兰克统治者查理三世同意北欧人在法国海岸诺曼底定居,他们后来建立了诺曼底公国。

1066年诺曼底人在征服者威廉的统帅下成功地入侵英格兰,英国从此在150年内宫廷里全是说法语的盎格鲁—诺曼贵族。

1154年,法国最强大的贵族——安茹伯爵亨利(兼诺曼底公爵、阿基坦公爵)因其母亲的血缘关系,得以继承英格兰王位,是为英国『金雀花王朝』的建立者——亨利二世。

这样子,这个亨利二世既是英国至高无上的君王,又是法国的"王爵(类似于咱们中国的封王一般)",得受法国国王的统治。

亨利二世不愿放弃比英国本土控制的面积还多的在法国的"领地",而法国又觉得亨利二世的存在阻止了他们中央集权和实际上统一法国。

在1337年,英王爱德华三世乘法国卡佩王朝绝嗣之际,欲以近亲的关系继承法国王位,但最后却由腓力六世所获得,因此爱德华三世对法国宣战,以夺取法国王位。(简单的说是,英王是老法王的外孙,老法王死后没有孙子继位,所以英王要求继位,而法国方面却让老法王的侄子继位,导致了英法百年战争。)

然后英法两国就打了一场著名的百年战争,从1337年11月英王爱德华三世率军进攻法国,战争开始。一直到1458年,法军攻陷加莱,英国失去在欧洲大陆最后一个据点而结束。

百年战争胜利使法国完成民族统一,更为日后在欧洲大陆扩张打下基础。英格兰几乎丧失所有的法国领地,但也使英格兰的民族主义兴起。之后英格兰对欧洲大陆推行"大陆均势"政策,转往海外发展,成为全球最大的帝国。

而被逼到外岛上的英国担心欧洲大陆一旦统一,英国怕是会被强大的欧洲帝国吞并了,所以英格兰对欧洲大陆推行"大陆均势"政策~也就是英国一定要保证欧洲大陆上国家四分五裂。所以法国只要有强盛的趋势英国就会插手搞反法同盟,而法国也同时对英国上下其手。两国争斗由欧洲大陆到海外殖民地可以说是纠缠不清。

七年战争后,法国丧失了大部分海外殖民地,英国掌握了海上霸权。1775年英国统治的北美十三州爆发独立战争,法国藉此积极援助美国,派遣军队在北美、地中海、印度洋同英国作战,打败了英国,帮助美国取得独立。

北美十三州的独立后,爱尔兰和苏格兰也独立运动高涨。1792年,法军打败普奥,取得瓦尔密大捷之后,乘胜征服了比利时,并宣布废除1786年英法商务条约。1792年11月19日法国政府发表宣言"保证援助一切反抗压迫者而起义的民族",促使英国决心对法国大革命进行干涉。1793年英国获悉法国处死路易十六后,驱逐了法国公使。法国政府以英国同反法国家联系为由,在2月1日对英国和荷兰宣战。此后英国先后同普、奥、荷、撒丁、西等国签订援助条约组成反法同盟,反对法国大革命。

由网友 文史小茶馆 提供的答案:

大家说了很多,都很在理。历史总在重演,而且还会在继续发生我们身边

法国大革命时法国是世界公敌,俄国革命时俄国成了众矢之的,我国崛起时难道列强会袖手旁观?

国际政治就是国家间利益的延伸。从利益角度出发,我们可以比较容易分析出英国这类世界霸主的动机。

"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

作为旧制度原秩序的捍卫者,英国无法容忍一个近在咫尺的异己,更无法怎能容忍另一个强国来共同分割世界。

(英国经典连续剧《是的大臣》已经清楚表诉了英国的长期既定国策)


大革命开始时英国反对——那是为了维护路易十六和整个欧洲的君权统治稳定。

雅各宾派掌权时英国继续反对——那是为了防止激进革命蔓延,以免本土和殖民地产生变乱。

拿破仑掌权时英国依然反对——那是为了争夺世界霸权,也是要贯彻"一个分裂的欧洲"之既定国策。

由网友 以史为鉴 提供的答案:

英国不论是拿破仑时期一直持之以恒的组建反法同盟,还是在一战后阻止法国过分削弱德国,亦或是二战后加入欧盟、脱离欧盟都是英国几百年来一项最基本国策的延续。

这项基本国策就是:阻止欧洲大陆统一,预防欧洲出现一个一家独大的强国。

可以说欧洲这么多年都得不到统一,其中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就是因为欧洲大陆刚刚出现一个强国苗头的时候,英国就迫不及待的拉拢反对力量,强行掐灭这一趋势。

大家好,我是以史为鉴。结下了就聊聊英国着手组建反法同盟的事情。


法王路易十五、十六的时候,因为多次战争导致国内空虚,各阶层矛盾激化,而且路易十六为了维持自己的统治还要加税。于是于1789年愤怒的法国人爆发了法国大革命,推翻了路易十六,并把他送上了断头台。建立了资产阶级统治的法兰西第一共和国。

路易十六死讯,在欧洲各国皇室引发极大震动,他们害怕本国资产阶级也会把皇室送上断头台。于是在英国人的主导下,建立了第一次反法同盟。

但是法国资产阶级虽然内斗不断,但反法同盟也是心怀鬼胎,第一次反法同盟很快就以失败告终。

法国资产阶级经过血腥内斗,几次波折之后,一个著名的科西嘉人成为法兰西第一共和国第一执政,他的名字叫做波拿巴拿破仑。

拿破仑在同第一次反法同盟对抗时期,就展露了他卓越的军事才华。随着拿破仑掌握了法国大权,在他的引领下,法国开始向周围扩张。

基于对法国大革命的恐惧,以及法国国势的强大。英国拼命的搅动欧洲局势,先后拉拢俄国、普鲁士、奥地利、瑞典等国组建了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第五次反法同盟。

拿破仑作为法国历史上最杰出的领袖,从法兰西第一共和国开始平定内乱,抵御外侮,击败五次反法同盟军队干涉 。建立了法兰西第一帝国,自称"法国人的皇帝",势力扩张到除了英国之外的整个欧洲大陆。这也是欧洲自罗马帝国之后第一次距离统一如此之近。

但是随着法军折戟莫斯科,拿破仑第一次遭遇重大失败。英国和俄国马上组织了第六次反法联盟,普鲁士、奥地利、瑞典、西班牙、葡萄牙及背叛法国的巴伐利亚全部加入反法同盟。盟国的兵力已超过100万人。

刚刚经历了失败的拿破仑这一次没能展现奇迹,拿破仑被逼退位,法国波旁王朝复辟,拿破仑也随即被流放。

第六次反法同盟成功后,欧洲各国以为拿破仑已经翻不起风浪,于是就开始陷入瓜分法国抢夺胜利果实的争执之中。

在这样的状况下,拿破仑从流放地偷偷返回法国,一下子吸引了怀念往日荣光法国人的大力支持,一路势如破竹,重新回到巴黎。

大惊失色的欧洲各国,再一次放

下矛盾,在英国组织下共同组建第七次反法同盟。英国威灵顿公爵亲自指挥盟军作战。 1815年6月18日,著名的滑铁卢会战,以法军大败结束。

拿破仑在失败后再次被流放,最终孤独死于小岛。

法国大革命时期的法兰西,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的德意志。从欧洲大陆角度来说,可以是几千年来唯二可以一统欧洲的国家。

但是一个统一强大的欧洲,不符合英国人的根本利益,于是英国才一而再再而三的组织反法同盟,或者是反德同盟,来削弱欧洲大陆国家的力量。所以在欧洲的每次战争中,基本上都可以看到英国的影子。

我是以史为鉴,每天都有有趣的历史故事,欢迎关注。

由网友 梦回唐朝162458004 提供的答案:

英国在击败西班牙,荷兰,法国成为最大的殖民帝国以后,其殖民外交宗旨表现在:采取光荣的孤立,致力于维持欧洲均势,海军维持两强标准,法国大革命王权的覆灭,极大的震动了欧洲其他王权国家,在他们看来,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破坏了秩序,会威胁欧洲,英国也不愿意看到一个摆脱了封建牢笼的强大的资本主义法国出现,因此英国积极参与反对法国的战争!

由网友 昭杨 提供的答案:

谢邀,这是昭杨为您回答的第249道问题

我看现有的回答,大多认为英国对法国大革命的反对是贯彻始终的,而且英法之间的矛盾要么是长期围绕欧洲霸权和全球殖民霸权的利益之争,要么是意识形态的斗争。

这样的解释并不符合事实,虽然英国参加了全部的七次反法联盟,可谓是反法阵营中的死硬派。但是法国大革命爆发于1789年,反法联盟却是在1792年建立的,主导者是神圣罗马帝国,即奥地利。英国不是带头围攻法国的国家。

而且英国参加的反法同盟可以分成两部分,

只有1793至1797年的第一次反法同盟,针对的是法兰西共和国。

后面六次反法联盟,英国针对的是拿破仑上台后的共和国和拿破仑帝国,虽然我们可以把拿破仑帝国当作法国大革命的继承者的话。但是1802年至1805年之间英法两国还签订《亚眠条约》达成了和平。

因此狭义上的法国大革命(1789至1799年),英国只有其中五年参加反法战争。即使英国和拿破仑帝国势不两立,也曾经和解过。

而且,英国人对法国大革命的态度其实是非常矛盾的,我们都知道法国大革命是一场彻底的社会革命,对欧洲造成了深远的影响和号召力,英国也难逃其影响。

虽然从17世纪末开始到整个18世纪,英法两国爆发了多次争霸战争,但很多英国精英却乐见法国革命的发生,因为他们认为法国会因为革命陷入内乱,这是削弱法国的绝佳时机,英国只要静观其变即可。

但是,英国下层群众并不那么想,他们看到法国的革命成功,也希望获得土地和权利,当时英国各大城市都出现了亲近法国革命派的俱乐部和协会,这让英国上层恐慌不已。

接着1792年,法国革命变得越来越激进,路易十六出逃失败,巴黎民众起义推翻了波旁王朝,奥地利和普鲁士出兵干涉,反而被法军击败。也就是说,革命的法国越来越激进,越来越强大。英国统治阶层坐不住了,害怕本国民众仿效法国,也害怕法国的崛起和扩张打造一个新的欧洲帝国。

其实,英国统治阶层对法国革命的恐惧甚于对法国扩张的恐惧,比较有代表性的就是1790年埃德蒙·伯克的《思考法国大革命》,把法国革命视为妄想的不切实际的社会实验。1792年法国国王路易十六已经同意立宪,但仍然被推翻,更是震惊英国上层。

因此,随后英国参与第一次反法联盟实际上是出于意识形态的对立。

而1799年拿破仑政变上上台后,法国革命退潮,英国一直参加反法联盟才是因为殖民争霸。因为拿破仑的独霸欧洲的计划和能力让英国面临被欧洲帝国统治和边缘化的危险。

所以,英国在大革命中反法并非持之以恒,参加反法联盟的动机也经历了从意识形态冲突到地缘利益之争的过程。

由网友 我是二伟哥 提供的答案:

感情上:欧洲王室互相通婚,你把人家叔叔舅舅大爷给砍了,人家讨伐你也正常。

利益上:英国不允许欧洲大陆出现大一统的强权,欧洲统一了,下一个被干的就是英伦三岛了,所以德国不行,法国也不行。

地理上:法国离英国太近,英吉利海峡算不上天险,英国要在法国人有能力跨过海峡前把法国人打趴下。

由网友 小健145107595 提供的答案:

其实欧洲的过去,就象现在的中东。整天的打来打去,总有一个国家想统一欧洲。从罗马,到拿破仑,到不日落帝国,到德国纳粹。直到引发世界大战,最后才知道,没必要,建立欧盟就可以了。中东现在就是这样,波斯人说这里是我的,阿拉伯人说这里是我的。突然犹太人跑过来了,他们就觉得,先打跑了他们再说。

部分文章源于互联网收集,不代表默子网络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html369.cn/323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