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天焦虑,身体哪里不舒服就以为得了不好的病了,这是怎么回事?_一焦虑身上各种不舒服

由网友 悬壶讲堂 提供的答案:

整天焦虑,总怀疑自己有病,其实在中医看来,就是肝血亏虚、阴虚内热导致的。

怎么说呢?

我之前接诊过一位患者,就是总觉得自己有病,而且是重病。后来诊断为焦虑症,用药后效果一般。除了这些外,患者还口干舌燥、头晕心悸,失眠,肢体发麻,一到下午就脸红、身上发热。

方:炒酸枣仁、甘草、知母、茯苓、川芎。

为什么要这样用药呢?

我们的肝,藏魂。肝血少,肝魂不安,这个人就容易出现神志方面的疾病,总闹腾。多疑、总觉得自己有病,睡不着、烦躁焦虑,这些都是肝血亏少,肝不藏魂所致。

肝血亏虚,肝阴不足,就会滋生热邪,于是就口干舌燥、脸红、发热。肝主筋。肝血不养筋,所以会手脚麻木。

所以想要解决问题,就必须补阴血。

方子里面:

酸枣仁——补益肝血

川芎——行肝气,疏通肝血

茯苓——健脾宁心、安神

知母——清虚热,滋阴

方子效果如何呢?

患者服用三剂以后,睡眠得到了极大好转,之后心态逐渐好转,焦虑多疑开始缓解,不再怀疑自己有病了。二诊后上方适当加减化裁,前后用药20多剂,患者最终诸证悉平,生活恢复正常。

由网友 精神科李文惠 提供的答案:

整天焦虑,哪里不舒服就觉得是得了什么不好的病😷?对于这个作为一名专业治疗心身疾病的医生我想我是最有发言权的,下面我将这个问题分为两方面来解读,文字不多,请您耐心看完。

医学生的"大三综合征"

"大三综合征"是从我们上大学时老师口中听来的,本以为是闹着玩的,仔细一查还真有。大三医学生经过了系解局解生理组胚的学习,掌握了正常情况下的身体结构和功能。所以在刚刚接触临床疾病时期,医学生诊断水平有限,加上个人心理因素作用,极易出现自己身体不健康的幻觉

如果您不是下述所说的躯体症状障碍。您胡思乱想的最大原因应该和大三时候的我们一样,那就是对疾病了解的一知半解,看到症状就疾病上按,就好比"胃疼,可能您只是胃痉挛,过分关注身体健康的人就觉得自己是胃癌"。最好的解决方法就是多了解疾病特征,咨询相关专业人士。既然您怀疑去做个体检排除一下也是好的,一旦结果出来您也就可以放心了。

躯体症状障碍

躯体症状障碍的患者,其核心表现是患病行为异常,这类患者反复就医,即使医学保证躯体症状的危险和危害程度并不高,患者扔非常烦恼、过度担心,典型情况下患者的生活变成以看病为中心,要求家人都围着他的患者角色转。

在常规治疗过程中,普遍存在的表面符合常理的合作,即患者说清自己的症状表现,医生负责查找病因和有效处置。然而,这种合作是脆弱的,容易在躯体检查结果不能让患者满意,症状难以有效改善等结果的冲击下,导致关系危机。这时医患双方各执一词,各自捍卫自己的"弱点",患者认为医生没有尽职尽责或水平不高,医生认为患者的要求不切合实际,不承认自己的心理问题。看对方的问题都是真切的、一针见血的,要想打破这个僵局,需要看清真正的问题出在医患共同执行的那个"常理"。处理这样问题,更需多需要患者的主动性、行动力,原有的医生主动—患者被动模式效果是不好的。是不良心理动力回荡激扬,最后停留的死水湾。而且对治疗不满情绪难免最终冲破医患关系的堤坝,甚至成了造成恶性事件的温床。

这时您可以求助于临床心理专业人员和精神科医生,向他们敞开心扉。躯体症状、患病行为,这些都是展现在医疗系统面前的表象。背后的推动力,必然是来自患者的精神生活。而有能力改变其精神生活的,只能是患者本人及其家庭。外在的帮助只能在恰当的时候在起启发和促进作用,看清了这个总体上的格局,就容易摆正自己的位置,在于此类疾病"斗争"的过程中,患者才是真正的"司令官",帮助者至多是个"参谋长"。

至于精神科药物往往是辅助的,特别注意适应症要明确。如您有失眠、疼痛敏感,某些抗抑郁药物有效;伴有紧张焦虑,抗焦虑治疗是有用的;易激惹、反复思虑,有时小剂量的镇定剂是有必要的;这些都是对症处理,并不是针对整个障碍的治疗。

躯体症状障碍的患者家人一定要认识到患者不是故意装病,要理解患者的感受与处境,接纳患者的不良情绪,避免以及发生正面冲突,积极配合医生对患者的治疗,帮助患者减轻痛苦及心理压力。如果你有需要,请私信我,我会一直在您身边。

由网友 幸福一家人140113721 提供的答案:

整天焦虑胡思乱想,身体哪里不舒服就以为得不好病了这是怎么回事?

根据你描述的情况,在医学上讲,初发时为一种心理现象,心烦意乱,胡思乱想,坐卧不安,有的为一点小事而忧心忡忡,提心吊胆,紧张恐惧。这种现象在心理学上叫作焦虑,严重者称为焦虑症。

粗略的讲,焦虑可分为三大类:1,现实性或客观性焦虑。2,神经过敏性焦虑。3,道德性焦虑。

同时又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型势。

(1)急性焦虑主要表现为急性惊恐发作。患者常突然感到内心焦灼,紧张,惊恐,激动或有某种不适感觉。由此产生牵连观念,妄想和幻觉,有时轻度意识迷惘。一般可持续几分钟,或几小时,。病程一般不长,经过一段时间后逐渐趋于缓解。

(2)慢性焦虑症,其焦虑情绪可持续较长时间,其焦虑程度也时有波动。一般表现为平时比较敏感,易激怒,生活中稍有不如意的事就心烦意乱,注意力不集中,有时会生闷气,发脾气等。

焦虑症的调养:

(1)自我疏导。轻微焦虑的消除,主要依靠个人,当出现焦虑时,首先要意识到自己这是焦虑心理,要正视它,不要用自认为合理的其它理由来掩饰它的存在。要树立信心,充分调动主观能动性,运用注意力转移的原理,及时消除焦虑。这是一种人们常用的办法。

(2)要有一个良好的心态,首先要乐天知命,知足常乐,"事能知足心常惬",保持心理稳定。不可大喜大悲,笑一笑,十年少,愁一愁,白了头,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要心宽,凡事想的开,要使自己的主观思想不断适应客观发展的现实。要注意"制怒",不要发脾气。

(3)自我放松。如果当你感到焦虑不安时,可以运用自我意识放松的方法来进行调整。就是有意识的在行为上表现的快活,轻松和自信。

(4)药物治疗。焦虑严重时,可以遵医嘱服用药物治疗。可选用一些抗焦虑药物,如利眠宁,多虑平等。主要还得靠自己心理调节,也可通过心理咨询来寻求他人的开导,以尽快恢复。通过药物,心理治疗,逐渐消除引起焦虑的内心矛盾和可能有关的因素,尽快恢复健康!

由网友 老友手札 提供的答案:

朋友你好。这里是心理咨询师老友手札,很高兴回答朋友你的问题。


如果朋友你提到的状况已经存在比较久了,那就有可能是广泛性焦虑症、疑病症。

具体来说呢,就是担心的特别多,基本只要跟身体相关的就都担心、无论难受有多小,一概认为自己会得不好的病;同时这样的担心,基本上难以自我调节、自己会陷入担心中久久出不来。

不过我在这里提到的是一些表现,不必要当作判断标准,只是如果有些符合的话,可以考虑与专业人士有所接触。


至于这样的情况是如何产生的呢,原因大概有这样一些:

1、从小到大没有经历过太大的挫折,且依赖心比较强,所以内在十分缺乏安全感;

2、曾经有可依赖的人,现在这个人淡出自己的生活,所以问题爆发出来了;

3、为了逃避生活中的一些事情,所以可以的把自己往焦虑中塞;

4、小时候有过与"健康"相关的创伤,心理阴影犹在等。

这几个只是例子,除了这些还有很多可能性。所以,看看就行了。


当然了,也确实有一些事情是能做的。比如,减少对想法的关注、注意力放在现实生活中、进行身心两个层面的放松。

不过这些能起到多大的作用现在还不好说,因为不确定朋友你究竟是因为什么才如此的。

而如果想要真正解决,还请接触专业人士。


感谢朋友你的阅读,祝好。

由网友 健康联盟 提供的答案:

这话题一看到就亲切,我家娘子就是如此已经三年了!

2016年,她感觉到经常性的全身无力,有时还心动过速,早上起床时还好好的,到大约上午十点时就开始整个人提不起精神。去医院做了检查,抽血化验一切正常,最后做B超说甲状腺有个小结节,但不影响什么,只需要定期检查看看会不会有变大的趋势,从此以后,海产品她一律不吃!

2017年,复检结节没有变大,但她还是经常的全身无力,又做了一次全身体检还是查不出问题,最后听朋友的话还去吃了完美,吃了几万也没见好转!而且只要是腰酸背痛,肠胃不舒服她就立刻要我带她去医院,医生都说了没什么问题,不要经常来做B超和HP测试,她也不听!后面医生私下和我说:叫我带她去二院看看(我们这边的精神方面的医院),可能是焦虑症! 我说带她去二院吧,她还骂我:我又没什么需要焦虑的事情,怎么可能的那个病!

不过好在后面可能她自己也有意识到,虽然还是不愿意去二院,但她自己在努力调整,和朋友练练瑜伽、做做美容,放松心情。现在比以前好了很多了,虽然还是会乏力,但去医院的频次减少了。

我给你几个建议吧:1、身体真的不舒服,还是要去看医生,不要瞎百度,百度上动不动就这里癌、那里癌,不焦虑都能把你弄焦虑。2、如果你自己觉得焦虑还不是特别严重,那么多和朋友参加活动,舒缓舒缓心情。3、如果您能接受的了,也可以去看看精神方面的医生!

希望对你有用!谢谢!祝你健康!

由网友 华大应用心理研究院 提供的答案:

我是朱小天,三级心理咨询师,儿童心理学研修生在读。

这确实是非常恼人的情况,为自己的身体状况担忧,焦虑不安;不知道到底是怎么了。

首先需要做的,是去医院检查,确认一下身体不舒服是不是生病了。如果是的话,就按医生的诊断来治疗。一般来说,焦虑来自于不确定,不知道自己身体是不是得了什么病,确诊以后,疑虑会直接消除。

如果检查下来身体没有任何问题,但还是会感觉不舒服,还是会为此担心自己的健康,那需要问自己几个问题:

1、出现这种情况多久了?有没有超过三个月?或更长?

2、自己能够纾解情绪、摆脱这种焦虑和胡思乱想吗?别人安慰一下,是不是就好了?还是说无论别人怎么安慰、怎么帮助你,你依然焦虑不安,感到非常苦恼?

3、这种焦虑的情况对你影响有多大?影响睡眠、吃饭吗?影响上班工作或者学习吗?有没有因为这种焦虑苦恼,没有心情和朋友出去玩了、和人交往了?

这样回答一下自己,相信你对自己的情况会有一点基本了解了。

如果感觉自己无法摆脱这种困扰、对自己的生活和工作影响很大,那么建议你寻求心理科或心理咨询专业人士的帮助,进行一个专业的诊断或评估。

不清楚你的具体情况,一般来说,出现这样的情况,是潜意识提醒你,一些积压的事件和情绪需要疏导和处理,需要你去看一看自己,照料自己的内心世界。

希望我的回答能够给你一点帮助。祝愿你早日结束这恼人的焦虑不安的状态。

不管你有任何心理或情感困惑,可以关注及私信我们的Html369号,向作者提问咨询!

由网友 公子小杨吖 提供的答案:

这种情况大多数人都会有,像曾经抑郁的我一样,三天两头往医院跑,稍微有点疼痛就怀疑自己得了癌症,快死了,医院的门槛都被我踢破了,检查完后还是不放心,整日处在巨大的痛苦焦虑中。

直到最后我发现了 ,这完全是我内心的毛病,是我对自己的躯体症状太过关注,太过执着了。人就是这样,越去关注和在意啥,啥就会让我们痛苦。现在不但我的抑郁症彻底好了,也不会再疑神疑鬼得这病那病了。我是如何走出来的呢?我彻底放下了对身体的执着,拿出了壮士断腕的决心,哪怕就是真的死了我也不会再去检查了,年纪轻轻能有什么病呀!整天关注自己的身体,父母的健康有想过吗?父母生病的时候你有问候过吗?想到这我内心格外惭愧。

另外我开始调整我人生的状态,摒弃掉一切的无用的社交和娱乐活动,一旦空闲下来我就投入正能量的学习(绝大多数是有关中华传统文化的善知识),或者运动打篮球,总之我没有再给自己留有胡思乱想的时间。在家庭里面我改变了对父母的态度,懂得了要孝敬他们,在外面看到需要帮助的同事以及陌生人,我也会去帮。每天都发自内心地感恩我的父母,感恩天地,也真心希望所有人都能不要跟我这么痛苦,都能快乐幸福。

就这样在不断坚持做的过程中,自己的状态越来越好,也不会再去怀疑自己得啥病了,于是我更加坚信了这条路的正确性,直到最后彻底转变。所以在此我也希望有疑病症的朋友们,如果去检查了没啥大碍,就不要再关注自己的状况了,多去为自己的父母以及身边的人的健康着想,多去把注意力放在利他的方向上。当我们朝着这个方向走的时候,我们的格局和心量就会被放大,人生态度也会转变,健康快乐幸福的人生自然不期而遇。

由网友 心如莲花173349538 提供的答案:

自己有点小毛病就以为得了不好的病了,这种情况大有人在。特别是在谈癌色变的当今时代,有的人身上哪里长个包或有个痛点就惶惶不可终日,认为自己得癌症了,活不成了,不吃不喝了,不愿劳动了,四处寻医问药了!其实,这种人就是怕死。也难怪,当今盛世,人民安居乐业,享受着生活的美好,谁愿意死呀?

我一同学刚刚60岁,感觉胸闷心痛,就到当地多家医院诊治,B超显示,肝脏上有一个模糊块状,怀疑肝癌。仅仅一个怀疑,他倒好,回到家里往床上一躺,不吃不喝了,只等死神来临了!儿女们劝他吃药打针,或上医院住院。他坚决不从,认为反正没得救了就不救了!他躺在床上,整天哼哼唧唧,泪眼婆娑,饭吃不下,水喝不进。几天后儿女们强行把他拉到长沙大医院检查,结果什么病也没有。他的肝脏模糊块状是因肺页与肝脏重叠引起的。他一回到家里,又扫地又扎篱笆,又做饭菜,是一个彻底的健康人了!

有人总结了一下,住院治疗的人中有50%的人病是被自己吓出来的。因病死亡的人有80%的人被自己身上的病吓死的。人们常说:"人吃了五谷六米,哪有不生病的?"我们要正视自己的身体,有病治病,小病小治,大病大治,没什么大不了的。你在心里接受了事实,不急不躁,不自乱阵脚,打针吃药按部就班,保持良好的心态,顺其自然才是长寿之道。

由网友 李岩祺 提供的答案:

最后,如果身体不适感持续时间较长或进行性加重,应当到医院就诊进行一下相应检查,以免贻误躯体疾病的治疗。

由网友 妇产科女司机飒姐 提供的答案:

这种情况很常见,别以为医生会看病就不会胡思乱想,正因为医生知道的多了一些,才经常会发现自己身上的一些不舒服,老是胡思乱想,尤其是在刚学医,却又没有十分掌握的人身上。

当年我们在大学里,开始学习诊断的时候,每天宿舍里面都会有人怀疑自己病了,学到内科老觉得自己心跳太快,怀疑自己是心脏病。学到妇科老觉得自己白带多有异味,学到月经那一章,就老怀疑自己月经不调。

学到怀孕那一章,更不得了。只要是有男朋友的,月经晚了一天,都吓得要死,哪怕本来老老实实避孕了,还总是害怕怀孕,月经晚一天,就得拿个早孕试纸测试,整天下课了就赶紧玩尿!

其实,正常情况下人有这种心态也很常见,毕竟现在人们健康意识到了,而且随着网络发达,多少都有点知识,虽然不一定是对的吧。不过也要正确看待这种心态,万一整天过度焦虑,就需要看一看心理医生,接受一下心理上的辅导了。

部分文章源于互联网收集,不代表默子网络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html369.cn/323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