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网友 纯钧RHGL 提供的答案:
也有很多人,就算不生病,却也常年服药,比如很多减肥的女性。
所以首先,"常年生病"与"常年吃药"其实是两码事。
常年生病自然是不舒服,这也没什么可多说的。
至于说吃药吃坏了身体,其实绝大多数常年服药的人都还凑合。
毕竟现在的药什么样大家也都有目共睹——没太大太明显的副作用,但也没什么显著疗效。
于是啊,常年服药的主要问题就是钱不够花。穷,是可以毁掉尊严的呀。
实际上,我觉得见得最多的,不是生病的人有多痛苦,而是那个家庭有多惨。
穷,好不容易赚点钱全都搭进医药里了。一人生病,全家受苦。
我想的是什么呢?生死有命。病了,治不了就治不了吧,能挺多久是多久,无所谓。我认为,药可以不治病,能止疼什么的就行。
问题就在这。现在的药,让它治病,它没那能耐;让它止疼什么的,它也不好使——而且还那么贵。
咱就说,这种东西它存在的意义是什么呢?玩人吗?
你问我是什么感受?我就是这么个感受。
我只觉得医药存在的意义越来越离谱,不仅不能让人幸福,反而让人跌入不幸的深渊,净帮倒忙了。
现在这个医药,它到底是哪个缺德神仙的恶作剧呢?
由网友 田大地 提供的答案:
人体就像一台最精密仪器,经常运转需要保养维修。随着时间的关系,人体器管老化,人在年轻时侯很少生病,随着年零的增长,各种慢性病随之而来。比如糖尿病,高血压,及各种心血管疾病必须天天吃药。
对于慢性病人来说疾病的折磨加之天天服药及经济负担是一种特别痛苦的事情。为了生命的延续,必须天天吃药。有的病人就讲,一顿饭不吃可以,一顿药不吃不行。慢性病人是一种什么样心情呢?只要活着必须天天吃药,特别糖尿病患者,看着像个好人,但一顿药不能落下,含糖量高的食物不能吃,多吃蔬菜,少吃主食,每顿饭不能吃太饱,要少食多餐。医生经常提醒糖尿病患者要3口菜1口馍,旱餐1碗豆浆,2个鸡蛋,1份菜。午餐2两瘦肉3两大米加各种蔬菜。晚饭喝杯牛奶加2块馍片1个鸡蛋。总之每天食物都要订量含糖低的饮食。每顿饭前必须吃药,病情严重还要打胰岛素。你说慢性病人是什么心情吧?活的代价有多大,思想负担,经济负担及精神压力有多大。
所以,我们一定要注意身体健康,吃绿色环保饮食,心情愉悦少生气,每年进行健康查体,早发现早治疗,预防各种疾病的发生发展。
由网友 唯安180456055 提供的答案:
病人常年用药,我个人认为就是饮食了。现今许多饮食药食同用,己经司空见惯了……可以说也算常态化吧,没有什么。。。本人一定放平心态,就是吃饭,接受,接纳,没有什么。。。[玫瑰][玫瑰][玫瑰][玫瑰][玫瑰][玫瑰][玫瑰][玫瑰]
由网友 吃冰淇淋的三三 提供的答案:
我就是这一类人。我从十几岁开始吃药。从未间断,到现在有十几年了。十几年,我居然过了那么久,想想都觉得自己挺了不起的。
我从十几岁开始生病,而且是种不治之症吧,免疫性疾病,世界罕见病。一个感冒,或者累一点,都有可能复发,复发的代价挺重的。有可能一夜之间恶化,让你瞬间失去对生活的希望。比如让你的手脚几个小时之内残废掉,你还别不信,这是真的。没有什么根治的医疗手段,只能用激素。激素,想必你也知道吧,副作用很大,股骨头坏死,缺钾,糖尿病,激素纹等等。
不用住院我也要吃药,天天吃。吃激素,吃钙片,吃钾,现在我又开始吃抗焦虑的药,叫黛力新,我还吃倍他乐克,治疗高血压和心绞痛。还有治疗心脏的药。还吃普瑞巴林或者卡马西平,止痛药,小时候不爱吃药,偷偷把药丢掉。现在没有水我都可以把药吞下去了。就这样我吃了十几年了,十几岁开始一个人去住院。说实话,我都习惯了。
要说什么感受,第一个感受肯定是时不时就焦虑痛苦。比如我现在,昨晚一夜没有睡好,心情沉重,感觉身体也是沉重的。所以我才要吃抗焦虑的药。
我想大多数人和我是一样的,如果常年吃药,被疾病所困扰。肯定多多少少有点抑郁。特别是夜深人静的时候,一想到自己这样,多少会为自己的生活,未来所担忧。尤其是病情严重的时候,身体的感觉会更加让你烦恼苦闷,这时候你会茶饭不思,什么都不想干,甚至对身边的人发脾气,发泄你心中的痛苦。
甚至会摔东西。我曾经砸烂了家里的很多东西,看见玻璃的东西我就特别想把它摔烂。奇妙的是,摔了东西以后我心情莫名的恢复了。
所以,有时候心情不好就找到方式发泄出来。当然,提倡正确的发泄方式,像我这种摔东西是不可取的。
最近我还因为不能打疫苗而焦虑。我害怕像我这种不能打疫苗的出门会受到限制,到时候甚至没有工作。那我等于被世界抛弃了。这种焦虑让我连续几个晚上睡不着了。
可是后来我又想明白了。不能打疫苗的又不止我一个,国家不会放任我们这类人不管的。什么大风大浪我没见过,只要我还活着,就有希望。
所以,一个人的心态很重要。天天吃药又怎样,天天痛又怎样。不是还有很多好玩得好吃的吗?不是还有亲人朋友吗?不是还有很多你想做却还没有做的事情吗?这世界上比你惨的人多了去了!人家不都还活着吗!你这又算什么!
去看看余华的《活着》吧,很好的一本书。
由网友 胡医生医学科普 提供的答案:
常年抱病,终身吃药对老年人来说己经为常态。俗话说年轻时拿命挣钱,老了用钱买命。据统计,老年人的心脑血管发生率占70%以上。加上高血脂、高血压、糖尿病、骨性关节症、胃肠道疾病、慢阻肺、癌症等,个个老人都得用药来续命。
由于社会的进步,医疗条件的改善,我国的人均寿命从建国时期35岁提高到现在的77.6岁,不能不说是一个飞跃。据2021年统计,北京平均寿命81.35岁。上海平均寿命82.51岁。天津的平均寿命81.19岁。从中可以看出医疗资源比较集中的一线大城市,医疗保健就更会普及,一些老年病、慢性病的干预会更加科学完善,人就平均寿命就会延长。
城乡之间平均寿命仍有12年的差距。尽管农村空气新鲜、绿色食品、劳力负荷大、一些代谢性疾病少、但是他们的医疗资源不足,而又忽视了个人的医疗保健。对身患高血压、冠心病等慢性病知之甚少,或不于理睬。这些人看上去貌似健康,终年不见吃药打针,往往到六七十岁就离开人世。
噔噔的活不过哼哼的,这句话不无道理。哼哼的自认为有病坚持吃药,就会长寿。而噔噔的貌似强壮,一旦得病就会一命呜呼。这也从中给人们一种警示,有病不可怕,可怕的是不坚持服药。
由网友 心血管专家郭忠玉主任 提供的答案:
笔者有很多患者朋友,有高血压、冠心病、痛风(高尿酸)、糖尿病等多种慢性病。有的还有脑梗塞、肾功能不全等并发症。由于慢性病都要长期服药,所以每天要吃一大把药。药吃多了,很容易忘记服用,有时候漏服一种两种。是药或多或少都会有些副作用,因为各种不舒服,导致无法长期服用。
例如,有些患者,因为吃阿司匹林肠溶片导致口腔、牙龈、皮下出血。有些患者长期服用阿司匹林肠溶片导致胃胀,胃痛,反酸,胃部不适等症状,有的还会出现消化道出血。还有些患者吃倍他乐克缓释片出现头晕,注意力不集中,全身乏力。有些患者长期吃螺内酯导致乳腺发育,男性朋友出现女性副性征。有些患者吃了他汀导致肝功能异常、肌肉乏力,酸痛。有的患者吃二甲双胍出现腹痛,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
所有这些副作用,导致患者依从性差。有些患者对战胜疾病出现悲观情绪。还有的患者因为频繁不适,各种就医,折腾来折腾去,导致焦虑,烦躁,抑郁等心理障碍。
可以通过简化药物品种,调整服药时间等多种方法来减少副作用。比如说,高血压药物,可以选择复方制剂,减少服用数量,同时还能强化降压效果。如倍博特(氨氯地平缬沙坦),百普乐(培哚普利吲达帕胺)等。
对于胃肠道反应比较大的药物,尽量调整到饭后服用,或者跟抑酸保胃的药物同时服用。例如吃阿司匹林可以服用泮托拉唑、雷贝拉唑等抑酸药物。
实在不能耐受的,可以调整种类。例如倍他乐克是脂溶性药物,容易通过血脑屏障进入中枢,抑制中枢神经。可以换用水溶性或者水脂双溶性倍他受体阻滞剂,如索他洛尔、比索洛尔等。
有些患者吃普利类药物,出现干咳,考虑与抑制缓激肽降解导致缓激肽增多喉头水肿有关。可以换用沙坦类。
由网友 翱翔79400 提供的答案:
一个感觉。坚持就能存活,吃不吃决定能否维持机体功能正常状态。生命就是需要用药维持,因为有病。
经常生病,是不需要常年吃药,有病时吃药,病好了,就停药。再生病,再根据诊断结果,是什么病?再吃什么药。
这就是说经常有病,不一定是终生吃药的病。那就不需要常年吃或终身吃药。
需要常年吃药不停,那是有的,俗话说,无论有啥,别有病,无论没啥,别没錢。不能断的药要记住:无论忘啥,别忘药,能忘吃饭睡觉,别忘吃药!
由网友 昕念晨月 提供的答案:
我老大马上六岁了,从生下来就身体不好,可能是怀孕的时候中央性前置胎盘流血太多导致的先天不足吧。在她读幼儿园前,就因为肺炎和肠梗阻住过三次院,也很容易感冒,经常要吃药。
到她读幼儿园后,因为抵抗力太差,更是长期吃药,经常三天一小病五天一大病,幼儿园只要有小朋友感冒,她就要被传染,幼儿园只要有流感、手足口、疱疹性咽颊炎,她都要被传染。所以更是药没有停过。
为了增加她的抵抗力,我们带她去成都、重庆的大医院看过,都没有效果,还是经常生病,要不就是肺炎,要不就是肠梗阻,要不就是化脓性扁桃体炎,要不就是流鼻血,基本就是断不了药。
宝宝长期吃药,我最担心的是药物的副作用,小孩肺腑娇嫩,是药三分毒,宝宝吃了那么多药好担心药物副作用。然后长期吃药,导致小孩身高体重各方面不达标。最后就是宝宝长期生病,不管是住院还是吃药都太花钱了,去一次医院就是几百上千,有时还要各种检查,所以我和老公的工资很多都是花在医院的。
部分文章源于互联网收集,不代表默子网络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html369.cn/316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