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网友 绘时光21 提供的答案:
一、要预防长湿疹
北方的气候大多数时候都是比较干燥的,非常适合居住。但是,南方的气候就比较潮湿了。许多北方人来南方不适应的原因就是因为这种潮湿的环境。因为,在这种环境下非常容易长湿疹。因此,北方人来南方上学一定要预防湿疹。预防湿疹的方法有很多,可以从饮食方面入手,还可以通过锻炼身体来预防。
二、要做好防蚊工作
由于北方气候寒冷,因此北方是没有什么蚊子的。但是,南方潮湿的环境特别适合蚊子的生长和繁殖。所以,来到南方上学之后,一定要做好防蚊工作。比如,出门时要记得涂抹驱蚊液,或者干脆穿长衣长裤出门。
三、要注意保暖
虽然说南方的夏天很炎热,但是南方的冬天也是格外寒冷的。在一些北方人的观念里,他们觉得南方一年四季都是很热的。其实不然,南方有一些城市冬天是非常寒冷的,并且这种寒冷与北方不同,是一种潮湿的冷。所以,来到南方上学,一定要带足衣服。
由网友 管鎵蔢2 提供的答案:
虽然我已嫁作人妇,但看到跟大学有关的问答还是,忍不住点进来,忍不住的写点回答,沾沾青春气,也为题主答答疑。很庆幸这个题我还真的有话说,六年前我从河北考到南京,开始了南北方差异的生活。大学里遇到了现在的老公他是本地人,后来我就一直留在了南京,在这之前我也像其他人一样讨厌梅雨天气,但也像其他人一样无奈顺从,就这样一直到两个月之前左右,我们这边的苏宁门店放了很多干衣机,推出"共享干衣"的服务,当时正是梅雨季,天气比较潮湿,几乎每天都下雨,见不到太阳,而且当时共享单车、共享充电宝什么的特别热闹,所以当时刚看见这个共享干衣就觉得还挺有意思的,很多人都去尝试,我也拉着老公过去了,刚甩干还很潮湿的衣服,经过干衣机一烘干,真的马上就干了,一点水汽都没有,直接穿都没问题。我真很开心,有时候人们不是喜欢潮湿,而是没有办法,无奈将就,有了共享干衣机,我们才可以不在将就,去享受干爽,正是科技带给人们越来越多的贴心。
当下,学生的经济条件有限,宿舍晾衣服又不方便,南方校园与其放置共享单车、共享雨伞,还不如放点共享干衣机,对学生的生活帮助更大一些!也更加符合共享经济联动、互助、全生态的理念。
由网友 疯狂的爱恋2 提供的答案:
楼上的给出的点可以说是非常准确了,衣服干不了,算是在南方上大学的北方人一个难以忘怀的记忆点了!
很可惜,我并不会有,因为我被东南大学录取了!我们学校在南京江宁大学城里,就在苹果发布会即将开始的那天,大学城苏宁易购经贸校园服务站里新增了很多很多干衣机,随时烘干,随时就能穿了,当时门店那边还做了实验,真的挺神奇的,你说就这个条件,还让衣服晾不干,我不是傻吗?
由网友 小美眉53 提供的答案:
我家是内蒙的,地地道道的北方人,大学是在南昌念的,对于这个问题,我觉得我还是很有发言权的。北方人到南方念大学要注意的,那可就多了:
1、最重要的就是气候!冬天冻成狗,夏天热成狗,你以为春秋就好了吗?对,春秋是人,不过春秋一夜过!!!
2、偶尔会特别想家,比如听不懂老师的方言,和同学们在生活习惯上有差别,想吃妈妈爱心饭菜的时候,想家想到哭。
3、在寝室里打电话我听不懂别人打电话,但是大家都听得懂我在说什么。
4、最最重要的是,南方的雨季一下一个多月,梅雨季为啥也叫"霉雨季",上了大学我算是彻底明白了!而且,冬天也是一样的!传闻中魔法伤害的"冷"名不虚传,寒冷中夹带着丝丝水汽,洗好甩干的衣服本来是想晾着去去水汽,谁承想,拿回来的时候却增加了黑色的斑点,"画风"很梵高嘛!
天知道当时的我,多想有一个能有个干衣机,让我摆脱这样的生活:
照我说,南方各大高校安不安装空调还可以等一等,能不能先安装点干衣机,一个宿舍一台嫌贵,弄个这样的也行:
哈哈,在新闻里盗的南京江宁大学城苏宁易购经贸校园服务站的图,如果涉及侵权,苏宁有关工作人员请联系我删图~
由网友 奥卡姆剃刀 提供的答案:
以我的经验,北方人去南方上学。最应该注意的就是【防寒抗潮】。
都说北方冬天寒冷干燥而南方温暖湿润,这其实是一个误解,绝对温度当然是北方更低,但长江以北的城镇地区都有暖气,即使不能集中供暖的农村也都有土暖气和火炉子。
东三省室外零下20度,室内零上20度。真正大寒的时候,人在外边活动的时间很短,还没有冻透就进屋了,进屋后温暖舒适。
长江以南,冬天室外零度左右,室内温度六七度,非常的冷。我当年在武汉上学时,在宿舍里看书时得穿上带护脚后跟儿的棉拖鞋,还得穿着大衣。
实在冻的难受了,就约上室友走出去暖和暖和,室外有太阳晒,比屋里能稍微舒服点儿。
在宿舍里偷偷放一个小太阳,被它烤的那一面能热乎点儿,但整个室内温度提不上来,跟北方的暖气没法相提并论。北方的暖气标准是室内温度16度,低于16度属于供暖不达标,可以向热电厂追责。
除了冬天冷得难耐,潮湿也是一个问题。南方会有梅雨季节,洗了的衣服永远晾不干,最难受的是睡觉时被褥也是湿哒哒的。梅雨季节过后,掀开褥子在底层甚至能看出一个深色的人形。
很多南方的学生到北方上大学时担心冬天难过,来了之后才知道北方的室内温暖如春非常舒服。反之,对于来南方上学的同学来说,阴冷潮湿是一个措手不及的打击。
根据我的经验,有一个神器是必备的,那就是电热毯。电热毯很便宜,几十块钱就能买到。能够让你在冬天睡觉的时候不再寒冷,在梅雨季节的时候,被褥可以保持干燥。
我的经验是:白天全天开低档,让它慢慢地烘烤被褥,晚上睡觉时把它关掉,否则烤一整晚第二天头晕脑胀、嗓子疼鼻发塞,并不舒服。
当年就是一条电热毯,陪我度过了南方难捱的冬天和梅雨季,很怀念它~
由网友 正二位都承旨 提供的答案:
南土地:多思虑
随着高考的结束,各大高校也正在陆续开展录取工作,相信很多孩子都已经考上了自己理想的大学,承旨在这里祝贺你们,美好的生活正在向你们招手。这几天,承旨身边的许多网友都在询问,到南方上大学应该注意些什么,会不会不适应。承旨也利用这个机会,为即将到南方读大学的孩子们传授一点为人处世的经验,希望对你们有帮助。Emmmmm,事先说明,承旨是粤西一带的人,说的东西可能不是绝对的,某些地方也许不一样,就不要喷我哈!😁😁😁
(1)你的城府需要加深
承旨是一个热爱旅游的人,自从小学五年级起,每年暑假都会随家人报团去旅游,中国的大江南北几乎走遍了(╮(╯_╰)╭,就剩西藏和新疆没有去,因为心有顾虑,怕被人砍),接触的人也不少,承旨我还试过和一个老大爷坐在云冈石窟大佛像前面的石椅上吹了一个下午的水,途中也听闻许多趣事。在这么多年的经历里,最让我印象深刻的,就是南北方人的性格不同。这么说吧,承旨大学宿舍3个舍友都是本地人(广州、韶关、潮州),他们普遍比较内向,说闷骚也行,有事不会当面说出来,总是压着,会弄得你非常疑惑,不知道为什么气氛就变了,都不搭理彼此,双方会冷战很久。相反,北方人就不一样,班上的北方同学,在聊天时非常放得开,声音洪亮而且幽默,如果他有什么不爽的,会直接拍着你的肩膀说:"在咱们那边儿,有事从来不吵架,也不闷着,说出来,就这事,你有理我服,你不对那就是你的错,只要咱俩还是哥们,没什么别扭的,实在不行就打一场。"
所以,各位北方的孩子们,当9月份开学时,你们来到南方的学校念书,待人接物方面,一定要记得适当收敛一点自己爽朗的性格,尤其是与南方同学相处时,想好了话再说,因为你们直爽的话语,很可能会不经意间触犯了对方,然后你们之间就会越走越远,常常勾心斗角,这种情况在女生间比较常见。如果你们恰好都是在学生会、团委、社联,一些比较恶劣的人背后捅你刀子,你都不知道,这不是危言耸听,因为承旨就尝试过,大二时,思想品德期末考莫名其妙没有分数,问老师,她说没有我的试卷(政治老师临时有事,由一个师姐监考),可是我明明有去考试,班上的人都可以作证,最后老师还算好说话,让我再考一次,最后我得知是学委弄丢了我试卷,至于为什么,相信各位心里都有数了!城府一定要深一点,切记切记!
(2)南方多蚊虫:回南天很难受
承旨在学校时,和许多来自北方的师弟师妹们吹牛,听的最多的吐槽,就是"你们这里的蟑螂居然会飞!春天居然潮湿的这么厉害!惊了好吗!"没错,我们南方有很多你们想不到的东西。除了前面所说的,蟑螂又大又会飞、回南天潮湿,还有就是夏天非常热、蚊子超级多、吃的非常清淡。因为我们这里属于亚热带、热带季风气候,受热带气旋影响,因此与北方有极大不同。北方的孩子们,你们在开学前,一定要记得把蚊帐、电风扇(宿舍有空调的就不用带)、蚊香等物品备齐,来到学校时吃东西,尽量慢慢去适应,毕竟有时候清淡一点也不是坏事。在3月份至5月份这段时期,一旦发现回潮,一定要紧闭门窗,保持室内干爽,要不然你们的被子可能会发芽哦!对了,南方是没有暖气的,换句话说就是冬天会非常湿冷,屋外冷,屋里更冷,所以多保暖。
(3)尊重当地的风俗习惯
每一个地方都有自己的风俗习惯,南方各地也不例外,你们在周末出去走的时候,一定要尊重当地的风俗习惯,不能因为直爽做错事,否则会很麻烦。举个例子吧!我舍友说过,在他们潮州,每年特定时间都会举行盛大的游神庙会,顾名思义,就是众人抬着神龛出游,每家每户喜气洋洋。这就是潮州当地的一种风俗习惯,你不能冲撞了游行,也不能随意评论,哪怕你认为这是不对的。如果有所犯忌,一定要认错,不能按着你们北方那一套,直接开骂和干仗,到时结局会如何,自己脑补。
(4)南方多美食:海滨很漂亮
上面说了这么多带着说教意味的道理,现在承旨要放一波充满正能量的东西了!是的,在适应南方生活的同时,数不清的美食和浪漫的海滨,绝对会给你们的留下美好回忆。
说到美食,首先要提的当然是海鲜啦!作为靠海省份,生猛海鲜是不容错过。晚上邀请几位知心好友,一起坐在海边的大排档里,吹着海风,吃着海鲜,喝着冰啤,这绝对是一种享受。其次,就是各式各样的当地小吃,譬如双皮奶、螺蛳粉、姜糖、桂林米粉等,南方的食物侧重于精小、大众,是非常值得品尝的。
说完美食,接着就是海滨了,南方有许多很不错的海滨度假胜地,最典型的就是海南的亚龙湾,日落时牵着伴侣的手行走在沙滩上,是何等惬意。
结尾
孩子们,希望这些对你有所帮助。总之,大学既是深造的地方,也是磨砺的地方。承旨想说:"过好四年,学好四年,做好四年"。
由网友 师大草根 提供的答案: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我家在西安,在南京读了大学,又回到北方大学里工作,不知道算不算你说的这个问题,就结合我的实际谈谈感想吧。
首先要注意的是语言。大学里的学生来自五湖四海,家庭环境各异,生活习惯不同,住在一个宿舍里,各地方言汇集,需要尤为注意自己的表达,也要适应大家的方式。比如说有人喜欢把喜爱的人成为小猪猪,这个在一些学生那里(比如一些少数民族)无异于骂人;除此之外南方的同学经常会说我们学校如何如何,也许ta和你是同一所学校,但他们没有"咱们"的概念,这个不是和你见外,就是习惯而已;还有就是南方方言与北方方言差别很大,他们也经常会说,你也许听不懂,但要习惯。
二是入乡随俗。比如吃饭的口味,起居的时间,看待事物等等,这道不一定是南方同学,其他同学也是。但南方学生生活仔细,虽然家境不错但也精打细算,有些北方同学理解为抠门,其实不是,这只是他们的习惯。再比如有些北方同学喜欢吃面食,而南方则喜吃米,有些南方同学没见过下雪等等,不要因为自己的不习惯或习惯而大惊小怪,以免无意间伤害同学情谊
三是正视差异。除了上面所说的差异外,还有很多,其实这都是正常现象。我们当年一个上海同学你就问我西安有没有汽车和红绿灯,问西安是不是很缺水大家都不洗澡;还听说一个兰州的同学被问是不是上学要骑骆驼等等。其实这些去看起来莫名其妙的问题不一定就是歧视,而是真正的不了解。希望你也不要过于挂怀。
还有很多事在此难以尽数,以后会遇到很多,只要保持平等看待,开诚布公,你就会有很多朋友和兄弟姐妹。请珍惜大学四年的同窗,因为他们是唯一在四年里和你同吃同住同劳动的同学。
由网友 饕餮视听 提供的答案:
中国的南北差异还是很大的,虽然同属一个国家但是不同的省份之间的很多东西都是不一样的,比如饮食、风俗习惯、语言、气候等方面。
1、饮食习惯.
一般是北方以面食为主,男方是以米饭为主,即使是这样也是存在很多差异性的,可能同一个县的不同地区的饮食方面都有很多的差异的,所以那些从北方到南方上大学的大学生在饮食方面肯定会出现一些不适应的时候,这个时候就需要自己好好的去适应了。比如我当时是从陕西南部地区到广西南宁上大学,陕西这边吃饭主要是面试的面条等,但是南宁的话吃饭主要是米粉和米饭,最开始去的时候吃的不是很习惯,觉得南宁的老友粉吃的太麻,柳州的螺蛳粉吃起来太辣了,桂林米粉吃起来倒还好但是很容易饿;我就主要吃食堂的米饭,这样吃起来不容易饿。
后来我也偶尔吃一些米粉,毕竟要在此上四年的大学,有句话叫"入乡随俗"嘛。
2、生活习惯.
北方人可能条件不允许,冬天的时候一个月洗一次澡,夏天的时候洗澡稍微勤一些,而那些南方人基本上是每天至少洗一次澡,包括冬天。记得那时候宿舍就有人是广西贵港的,他基本上冬天也会咬着牙洗一洗,他们基本上把这个活动当成了一种每天的习惯了。所以北方人到南方读大学的话,也要适应这种习惯,否则会被舍友嫌弃不爱自身卫生的。
3、气候.
北方气候比较干燥,但是南方的气候就是比较湿润的。就拿我那时候所在的南宁,气候是常年夏天的,每天温度都是在20—30多度之间,每天的最高温度都是30多度,但是也基本上不会超过36摄氏度的,而每年年底的时候会有一个月的时候气温比较低,但是不会低于0摄氏度的;每年3月份的时候是南方的"回南天",这个时候海上的暖湿空气会吹向大陆,导致房间的各个角落的湿度特别大,大到房间的墙壁、地板上都是些水珠的程度。
最开始去南宁的时候对这里的气候的确是不是很适应,但是时间久了的话就会慢慢的适应这种气候,特别是每当北方下雪的时候,我们在南方可以在晚上10点多的时候出去学校外面买夜宵吃。
4、语言.
南方的方言数量比较多,而且比较复杂。就我当时大学时候就碰到过讲桂柳话、白话、壮族话、粤语、海南话浙江话等等方言,宿舍8个人有6个人的方言我都听不懂的程度。其实也并不用担心那么多,虽然方言很多但是大家基本上都会讲普通话的;但是我当时在外面一讲话就很容易被周围的人辨认出来我不是本地人,这样很容易被商家宰客。
5、民族差异.
北方基本上是汉族人,但是去南方的广西的话,会遇到很多种类的少数民族的人,比如壮族、瑶族、土家族、侗族、苗族、白族、水族、彝族、黎族等等,少数民族有他们自己的风俗习惯,要尊重这些。
由网友 茂哥67005459 提供的答案:
南方人到北方上学,以前(刚解放放)那时要受苦了,南方人到北方上学,背了个凉席,带了随身的衣服,到了冬天,没有棉被,好受罪。那时都比较穷,没有棉被买,棉花、布都需要票证,有钱也买不到,幸好有同学们帮助,有些同学将自己的床单拿出来作成被套,有许多同学从自己的被子里掏出一些棉花给这位同学,使这位同学有了一床"被子",当时学校宿舍没取暖设施,这位同学也就这样大学毕业了。后来随着经济条件比较好,尤其是改革开放后,物质比较丰富,南方人到北方读书,学校有统一的被褥,只要交了学费就可以了,虽然宿舍有供暖设施,但同学们还会买一些床上用品,有时北方不到供暖时间,天气又冷,没办法只能加床棉被。供暖期间,有时会出现特殊情况没有暖气,也得加床被子抵御寒冷。所以现在好多了,只要有钱,就能解决不少问题,南方来读书的同学记得带足人民币了。
由网友 一个人的随便日常 提供的答案:
既来之,则安之。
我来自北方河南省,在浙江杭州上大学。在上大学之前我就在思考去南方生活需要带点什么适应本地生活的物品,去了之后发现并不需要,与北方的生活并没有多大的差异。
不过,还是有几点需要注意的,要不然以后的学习生活将会有很多的不方便。
首先,是在吃的食物上面。我们都知道南方吃饭主要是以米饭为主,可以做到早中晚都吃米饭。浙江的菜一般口味都比较清淡,带有甜味的菜很多。如果你来自北方,或者来自一个特别能吃辣的地方,那么你就要做好准备天天过着清淡的生活了。
可以的话,建议暑假把家乡的美食都给吃过一遍,要不然到了学校,到了南方想吃到正宗的就更难了。
在家早上我们基本上都是豆浆小菜,或是胡辣汤搭配烧饼、煎包与油条,到了南方豆浆配油条,豆腐脑还是甜的,早上想喝个米汤没有,只有皮蛋瘦肉粥,是咸的,所以刚开始去的时候饮食很不习惯。
还有端午节的时候,想吃个在家吃过的竹筒粽子,南方没有,大部分都是肉粽,吃了四年,我也只是吃过蛋黄粽,肉粽实在是享受不了。
还是在菜的做法上,一般黄瓜在北方都是凉拌的,到了南方处处可见黄瓜炒鸡蛋,黄瓜与其他菜搭配。还有莲藕,在家也是凉拌,到了这也变成了糖醋莲藕,不管怎么做,都只是热菜。
所以,如果你是重口味,最好自备辣椒等佐料。
其次就是天气了。上学的时候老师说过杭州在秦岭淮河以北,气候类型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多雨水,冬天的平均气温高于北方省市,然后我都是相信的。
但是到了杭州之后的第一年冬天,我就已经被冻成了狗。在南方没有暖气这个东西,冬天也是开空调,所以没有北方暖气的那种温暖。在北方的冬天,是干燥的,因为杭州靠近海边,所以气候很是湿冷,冬天的风吹在身上是那种刺骨的寒冷,是你穿多少羽绒服都无法抵抗的,所以要准备好过冬大衣。
另外,杭州的确实多雨,并且是那种一年四季都是多雨的季节。南方的雨水跟北方的也不一样。南方的雨是霏霏细雨,是绵绵无绝期的。
大家都知道梅雨时节,下个两三个月都能让你发霉。天天都是细碎的小雨,从四面八方飘到你的身上,你的脸上,是雨伞挡不住的,从早下到晚,身上黏黏腻腻的。
南方的天气也是说变就变,一天之内四个季随时切换,让你天天早上不知道该穿什么好。
在杭州我可谓是亲身体会到了,所以出门必须要随身携带的伞,因为可能在你出门的时间不是太阳毒辣,可能就是细雨霏霏,切记,伞一定要随身携带,否则被晒死或被淋成落汤鸡。
南方的天气一年四季不是很分明,过了夏天就是冬天,过了冬天就是夏天春秋就像是不存在的一样,所以在南方不是冷就是热,所以在准备衣服的时候只要准备冬夏两个季节的就可以了。
部分文章源于互联网收集,不代表默子网络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html369.cn/313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