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时期,德国为什么非要跟强大的苏联为敌?_德国为什么跟苏联开战

由网友 石海钓沉 提供的答案:

一半是轻敌,一半呢则是纳粹的野心加上贪婪。

现在的人只知道1939年的波兰战役,但几乎与此同时还有一场当年震惊了世界的大事,苏联出兵进攻芬兰,也就是苏芬战争。

知道苏芬战争的人多半都把苏联视为入侵者,但其实归根到底谁是谁非很难讲清。具体而言,芬兰原本是俄国与瑞典百年大战的战利品,芬兰人从语言上人种上其实既不属于北欧人也不是斯拉夫人,而是中东西亚一带的民族迁徙过来的,所以留在瑞典时就受气,到了俄国手上也没好哪去。1917年俄国革命后各地分崩离析,芬兰就是其中闹的最成功最彻底的,直接宣布独立了,而且划走了好大一块当年彼得大帝费尽洪荒之力才抢来的地盘,基本上把边界推进到了俄国经济重心彼得格勒郊区。相当于在上海外面的舟山群岛插了国旗,嗯,现在你能明白苏联人心中千万头神兽飞驰而过的感受了吧?但当时苏俄内有各路保王党叛乱需要平息,外有协约国或明或暗的武装干涉需要鸡解决 只好打掉牙和血吞,忍了。

但到了三十年代 苏联经过三个五年计划,实力空前强盛起来,坦克飞机都能自己造了,武器装备和西方比也没代差了,就开始和芬兰聊天,你那卡累利阿地狭那离我金库太近了,能不能换个地,我把北极附近一大片都给你,换地狭那一小块你看如何?这交易得看咋说了,要是狼和羊这样讲话,小羊得感动哭了,可要是芬兰人那就另说了,一言不合就开打,但苏联当时刚经过斯大林的整风运动,红军中5位元帅中的3位、15位将军中的13位、9位海军上将中的8位、57位军长中的50位、186位师长中的154位、全部16位陆军政治委员、28位军政治委员中的25位在清洗中被处决。那些内战中死人堆里爬出来的营长团长师长们跟这些将军元帅也都沾亲带故,也几乎全被整没了。所以,苏军几乎光着脑子就和芬兰军队打起来了,而且,芬兰那地形那气候,你起码得找找沙俄时期的文献啥的参考下吧,老毛子居然乌拉一声就冲上去了,结果让人家打的那叫个惨。直到最后,斯大林调来了几乎半个苏联的精锐,这才在巨大伤亡之后逼近芬兰首都,逼着芬兰签订了城下之盟。

这一通打,把旁边一个人乐的直不起腰来了,谁啊?德国小胡子希特勒。这厮看苏联早就不顺眼了,一直想收拾,但一来德国和苏联当时属于抱团取暖,要在西欧的白眼下把戏唱好就不能直接开架,二来呢,希特勒还希望从苏联得到石油粮食钢铁等战略物资,但是,他又不能让苏联置身事外独善其身,怎么办?所以几年前希特勒就搞了个蒋干盗书,让捷克二货总统贝奈斯偷得了一份所谓纳粹机密文件,里面煞有介事地列了苏军中潜伏的德国间谍和发展对象名单……

眼下,苏联打芬兰打成那个熊样,希特勒是最高兴的一个。据说,大人物们放松神经都有各自的偏爱,丘吉尔看书抽雪茄,罗斯福爱对着麦克风和全国人民叨逼叨,蒋总统是写日记……这希特勒是——烦了累了就让人放映苏军在芬兰尸横遍野的纪录电影,边看边哈哈大笑乐不可支!

也正是因为这个缘故,让德国上下对苏军充满了蔑视,认为芬兰这类三流盟友都能把你揍成酱紫德行,我德意志铁骑出马,那莫斯科还能在你手上么?一旦你斯大林完蛋了,那全国的工厂,巴库的石油,西伯利亚的煤矿和木材,整个不就都属于我们日耳曼人的了吗?有了这雄厚的资源,我们别说地球,连太阳都能给日了!

就这样,德意志的战车况且况且况且况且地上路了

由网友 垚垚的火器营 提供的答案:

苏联甚至是今天的俄罗斯,拥有元素周期表上的所有地球已知化学元素,而工业生产离不开这些东西,战争所赖以生存的军事工业,也是一种工业制造生产

  • 化学元素周期表中学化学教学中必须要烂熟于心

那么由此可以得出结论,希特勒之所以冒天下之大不韪,在双方军事实力和工业产值大相径庭之时,不听幕僚劝阻执意和苏联撕破脸也不奇怪了,毕竟苏联这座有色金属与石油矿产宝库,可以为他充当征服瓜分世界的原材料基地,而苏联的老百姓则可以成为他战争机器上的廉价劳工。

  • 沦陷区的一名苏联女车床技师,被德国侵略者称之为"东方劳工"

我们再来看一下苏德的在1941年秋季开战千夕的兵力对比:德国900万、苏联1700万;初期直接作战兵力:德国500万(含轴心国军队),苏联730万;编制:德国156个师又2个旅、苏联170个师又2个旅;坦克:德国3800辆、苏联新型坦克1475辆;火炮:德国4.3万门、苏联6万门;作战飞机:德国1830架,苏联新型飞机1540架,大量旧式飞机;作战舰艇:德国192艘、苏联396艘。

从上面的数据来看,德国的坦克和飞机总数高于苏联,其中坦克数量是高于他的一倍还要多一点点,飞机嘛就数量上与质量上都占有一定优势。这个别数据上的一些差异,也是希特勒能够自信的继续使用闪电战,以对付波兰的手段,来对付苏联的底气所在

  • 四号坦克二次大战欧洲战场的德方主力

但是结合苏联在1937年工业产值跃升为世界第二欧洲第一的局面,及庞大的国土纵深以及加上战事进入冬季后,德国人的补给和后勤出现了问题。最终希特勒还是没有摆脱与拿破仑相同的命运,1941年冬季折戟莫斯科闪电战计划就就此破产,也是从那一刻仿佛敲响了他1945年灭亡的丧钟。

  • 斯大林格勒拖拉机厂T-34/76-85都是该厂产品

由此可见希特勒打苏联就是出于垂涎苏联的矿产资源和石油态度,这些东西都是为他下一步瓜分世界和死磕英美的资本,是出于一种零和博弈的心态,才打得。但是他刚愎自用战略上犯了两线作战和粮草未动兵马先行的兵家大忌,战略上的失败和后勤维护保障的失利使得德国人折戟莫斯科最终上演了百年前拿破仑那一幕。

由网友 孤独的人209381559 提供的答案:

二战时期,德国🇩🇪为什么非要跟强大的苏联为敌呢?知道"人心不足蛇吞象"这句中国古话不?而那时候的日本和德国,就是两条贪心不足的蛇。本来,德国已经麾师进入了莱茵非军事区,吞并了奥地利🇦🇹,拿下了捷克斯洛伐克,如果是德国到此就见好就收,那么不管是英夷🇬🇧也好,法夷也好,它们都是不会对德国采取什么行动的。但是希特勒和纳粹党,它们总是贪意不足的啊。我们中国不是还有另一句古话,叫做"得陇望蜀"吗?而希特勒和纳粹党,正是一邦得陇望蜀,贪得无厌的家伙。拿下了捷克斯洛伐克的法西斯德国当局并不满足于收回莱茵非军事区、吞并奥地利🇦🇹、拿下捷克斯洛伐克这些它们眼中的小打小闹。套用今天的一句流行话,法西斯德国的"目标是星辰大海!"区区奥地利🇦🇹和捷克斯洛伐克🇸🇰,岂能是就此满足了法西斯德国的无限贪婪?所以,在吞并了捷克斯洛伐克半年后,法西斯德国扩张的触手,又伸向了它东面的邻居波兰。可是,眼见着法西斯德国的突袭波兰,过去一向对法西斯德国的扩张听之任之外的英夷和法夷,就再也是不能再装聋作哑了。无奈的法夷和英夷,尽管是十二分的不愿意与德国作战,但是由于法西斯德国对波兰的突袭,还是逾越了英夷🇬🇧与法夷的底线,所以它们还是被迫向德国宣战了。而在向德国宣战的同时,由于法夷和英夷都还在对德国心存幻想,所以它们的向法西斯德国的宣战,其实就是一个出工不出力的形式上的宣战,这就为法西斯德国的集中精力灭亡波兰,提供了绝妙的历史机会。而根据苏德《互不侵犯条约》中秘密协定的规定,苏联也向波兰趁火打劫,出兵占领波兰的东半部,让本来就难以阻挡德国东侵的波兰,腹背受敌,彻底的陷入了亡国的深渊。

然而,苏联与德国的共同瓜分波兰,并不是双方"友谊"的开始,而是双方矛盾的进一步激化。只不过是由于法西斯德国西边的大敌英夷和法夷还没有被法西斯德国打倒,而苏联也需要防范它远东的大敌日本🇯🇵,也需要时间和精力来强占芬兰🇫🇮和罗马尼亚的领土,并积极的扩充自己的军事力量,为将来的苏德大战作更好的、充分的准备,双方才出现了暂时的、表面上的"化干戈为玉帛。"

可是,随着德国的世仇宿敌法国的被打倒,法西斯德国扩张的狼眼,就盯上了同样的对它虎视眈眈的苏联。在欧洲当时险恶的"一山不容二虎"的洲际环境下,苏德战争的爆发,一者只是一个时间问题,二者只是一个到底是哪一个向哪一个先下狠手的问题了。

然而,心急火燎又兼狂妄自大的希特勒,它还是按捺不住它那颗急躁的心。自认为已经是"天下无敌"的希特勒,过分的高估了自己的力量,过分的低估了苏联的力量,以及苏联坚强的抵抗意志。于是,它向苏联先行出手,挥出了它以为足以让苏联致命的先行一拳,从而把它和整个法西斯德国的生命,在苏联的沉重打击下,化为了灰烬。

(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属于图片创作者及始发媒体。)

由网友 超风行者 提供的答案:

主观原因:欧洲存在普遍对苏联的恐惧心态,转移到西欧的军事焦点

意识原因:强化西方国家的资本主义阵营与社会主义阵营之间的矛盾,使得战争有利于自己这边的宣传

国外原因:德国已经派情报人员了解苏联这在搞大清洗运动波及军事领域的人员较多

军事原因:德国这时的周边军事最大的威胁法国已经投降,进攻苏联是为了满足德军的军事阶层的野心

由网友 离炜诚哥 提供的答案:

德国和苏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虽然双方曾签订过"互不侵犯"条约,并随后东西一起进攻并"瓜分"了波兰,但彼此因为意识形态差异领土野心历史仇恨等因素,最终还是成为了敌人!

意识形态差异: 德国希特勒的纳粹党信奉法西斯主义和极端民族主义,而苏联史达林坚持共产主义和国际社会主义。这两种意识形态的本质截然相反,因此,两国领导人视对方为意识形态上的敌人。

领土野心: 德国和苏联都对东欧都有领土野心,尤其是波兰,苏联担心其西部边境的安全,并试图在东欧建立一个缓冲区,而德国则试图扩大其生存空间,并在该地区建立主导地位,因此才导致了二者同时进攻波兰的原因。

历史仇恨: 德国和苏联(沙俄)有过很长的冲突和彼此不信任的历史,它可以被追溯至第一次世界大战和俄罗斯得十月革命。再则,纳粹领导人希特勒认为苏联是一个脆弱的国家,应该可以很容易被征服,故而才会"轻易"发起"巴巴罗萨计划"大举入侵苏联,并最终兵败史达林格勒。

总之,由于德国和苏联在二战前夕,因彼此的意识形态差异、领土野心和历史仇恨导致了他们在二战期间成为敌人。两国的冲突对历史进程和战后的世界格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世界逾40多年的两级对立冷战)。

由网友 鸿哥iouyh福小铺 提供的答案:

二战时期,德国注定是要与苏联为敌,这一点是不需要怀疑,单凭欧美一直纵容德国,极力搞祸水东引便可看出。

若无把握和确信,二战时期的英法岂容德国壮大,一步步吞并奥地利、捷克斯洛伐克,并在波兰战役采取坐视态度。

要知道,当时英法随便一出手,德国立马怂了。

这一点从后来的希特勒与自己人谈话就能知晓,更在当时德国己有备案,一旦英法干预就立刻撤退之类的B方案。

当时德国搞的迷惑术并不是很高明,但利益熏心的英法,甚至苏联都上套。

希特勒无非就是颠倒一下目标次序,先英法,后苏联。

为何是英法两国。

上述说得很明白,德国采取行动的时候,英法随时能阻止德国,所以对德国而言,威胁极大。

这就好比,德国获取了很多利益,但始终会有一强者能够将其全部剥夺。

所以消灭强者,消灭英法联军是德国必须做的,从保护战利品角度而言。

而苏联同样也是如此,对德国的威胁不亚于英法两国,甚至更可怕。

英法联军威胁只是军事,苏联还包括了社会制度的对立,这也是英法乃至欧美产生误判的地方。

没有哪一国,包括德国的盟友也没想到,德国会和苏联联合消灭波兰,首先攻击同一社会制度的阵营国家。

西线胜利后,德国回到应该的轨道,自然容不下存在军事威胁、社会制度对立且还有扩张势力野心的苏联。

双方注定有一战,况且德国在西线战争获得很大资源,相比当时政局不稳,军备质量差于自己的苏联,可谓是天赐良机。

而且别以为苏德的互不侵犯是有保障的,对德、对苏都是废纸。

况且当时斯大林也一直在联系欧美,希望共同制衡德国,所以对德国而言,本身就是侵略成性了,就用不着装,在时机有利,不先发制人就是犯傻。

由网友 相由心生我给你相一挂 提供的答案:

因为苏联早晚要背后捅德国人一刀,苏联当时主要问题是国内问题,当苏联党内斗争结束必定不能坐视德国统治欧洲。当年拿破仑远征莫斯科就是因为在欧洲打败了沙俄其他国家都自动臣服,而打败欧洲其他国家还有沙俄那拿破仑还是不能睡得安稳。苏联领导人看到欧洲都被占领了战争狂人希特勒找不到仗打了那他还能跟谁打,想到这里就会明白德国当时有两个选择要么等苏联打过来要么先打过去。

部分文章源于互联网收集,不代表默子网络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html369.cn/312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