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网友 自在星辰cuz 提供的答案:
因为新加坡不是穆斯林州,李光耀也没有兴趣做穆斯林州,另,小红点是没有任何资源的,居民也是华人多,马来西亚为什么要这个累赘? 不过,人的潜能都是要逼出来的,不是马来西亚把小红点给丢了,小红点也不会是今天的新加坡。
由网友 大正世界观察 提供的答案:
新加坡曾是英国海峡殖民地的一部分,旧称星洲、星岛,别称狮城,是位于东南亚马六甲海峡上的一个岛国,与马来西亚相隔着柔佛海峡,与印尼相隔新加坡海峡,而面积只有屈屈的719平方公里,可以算作袖珍国家之列。
虽然新加坡国家很小,但却是东南亚不可忽视的国家,因为他是东南亚最富裕的国家,也挤进发达国家的行列,GDP总量高达3239亿美元(2017年),人均GDP也达到5.7万美元,在发达国家之中都是属于高收入的国家。然而就是这样富裕国家,当年曾是马来西亚的一个邦,为何后来马来西亚要逼迫新加坡独立出去呢?下面就具体解析一下原因:
(一)马来人和华人争夺主导权。
新加坡在二战后逐步脱离英国的殖民统治,与1963年9月,以新加坡邦的形式加入马来西亚联邦,算是马来西亚的一部分。这时马来西亚内部的族群矛盾就尖锐了起来,因为马来人和华人的人口比例相差不大,马来人没有绝对优势,然而马来人掌握大部分政权,执行一套"马来人之上"的国策,想要享受特权,自然要与华人群体产生冲突。
而新加坡邦的总理李光耀就坚决反对马来人这一套政策,称"马来西亚不是马来人的马来西亚,而且全体马来西亚人的马来西亚"。马来人高层对此很恼火,最后决定把新加坡邦踢出马来西亚联邦才能削弱华人的势力,最终通过政治斗争后,马来人最终获得胜利。1965年新加坡被踢出马来西亚联邦,被迫成为独立国家,本来李光耀是不愿意的,但也无法改变已成的事实,仅仅加入马来西亚联邦两年的新加坡"脱马"了。
(二)新加坡人口众多。
新加坡历来都是人口密集的地方,在加入马来西亚联邦时,人口就有180万人,绝大部分都是华人,加上马来半岛和砂拉越、沙巴等地华人,和马来人人口不相上下,马来人为了保障在马来西亚的绝对主导权,只有把人口密集的新加坡踢出去,马来人才能保证绝对人口优势,不然无法实现马来人的绝对特权,事实上证明马来人胜利了,华人却失败了。
以上就是"大正"对于该问题的看法。
由网友 Mer86 提供的答案:
马来西亚独立于1957年8月31日,当时还不叫马来西亚,而是叫"马来亚联合邦",面积也没有现在这么大,国土范围仅相当于现在的"西马"地区。包括现在的"东马"地区和新加坡在内,在当时还都不是"马来亚联合邦"的领土。
1959年,新加坡也获得英国的同意,取得自治邦的地位,李光耀成为首任总理。
新加坡独立后,出于对发展的不自信,非常希望加入"马来亚联合邦"。
1963年9月16日,新加坡和刚刚独立的砂拉越与英属北婆罗洲(沙巴),一起组团加入了马来亚联合邦。
由于新成员的加入,所以原先的马来亚联合邦自动解散,四个地区联合组成一个新的联邦国家——即现在的马来西亚。
上面说那么多,只想说清楚一个概念:新加坡和马来西联合邦合并之前,它们都是从英国的殖民体系中独立出去的。新加坡和马来亚联合邦是平级关系。新加坡在加入马来西亚联邦的时候,享有相当高的自治权。
但是我们知道,新加坡和马来西亚合并还不到两年时间,它就在1965年8月9日被马来西亚给踢出去了。
那么,为什么马来西亚要踢出新加坡呢?
我觉得,主要是两方面的原因。
首先,当时以李光耀为首的新加坡政府,不赞成马来西亚联邦当局提出的"马来人"优先的政策,认为不管什么民族,都应该是一视同仁才对。
马来当局害怕李光耀的这种主张,认为留着新加坡是个祸害。而且,马来人的政党连选举都选不过华人政党。
因而马来人也就抱着宁可不要新加坡,也要把李光耀踢出去的观念。把新加坡从马来西亚版图内给踢了出去。
这里稍微多说一点,所谓马来人优先,就是除了马来人之外,马来西亚境内生活的其它民族都是二等公民。比如说,华人要想在马来西亚办企业赚钱,就必须要出让一部分股份送给马来人。马来人可以白吃白喝白拿华人的钱,而华人不能有意见。当时马来西亚的华人和马来人是五五开,人数差不多。马来当局搞这种赤裸裸的种族主义政策,李光耀自然是无法接受的。
其次,新加坡有高度自治权,马来人无法控制新加坡。
这一条其实是上一条的延伸。因为双方在政策上的分歧,所以马来当局和新加坡尿不到一个壶里去。
而新加坡和马来西亚的情况,又跟美国的政治制度差不多。马来首相和新加坡总理不是上下级关系,马来联邦政府无法干涉新加坡的内政策略。并且,当时英国在新加坡又有驻军,马来当局也不能来硬的。
如此一来,新加坡便成了马来人政党眼中的一颗眼中钉。
因此归根到底来说,马来西亚踢出新加坡的原因,就是新加坡和马来联邦存在不可调和的矛盾导致的结果。
马来人要搞种族主义,新加坡不同意;
马来联邦大选,马来人也选不过华人;
新加坡高度自治,马来联邦无可奈何;
来文的,斗不过。来武的,又不敢。如果长此下去,马来人在联邦的统治地位会受到华人的动摇。于是,马来联邦也就只有把新加坡踢出去这一个选择了。
由网友 詹思丁 提供的答案:
感谢邀请。我们都知道马来西亚分为东马和西马两个部分,西马主要是与亚洲大陆相连的部分,周围是泰国来述、老挝等国家,有时被称为陆地马来亚,西马主要指与印尼、文莱相连的海岛部分,主要是沙捞越和沙巴两个洲。在马来西亚一开始并不是我们今天看到的马来西亚,只有西马即马来亚部分,过去这些地区都是英国的殖民地,后来陆续获得自治权,并相继宣布独立,新加坡和马来亚都是其中的代表,后来马来亚联合新加坡等洲组成一个新的国家叫马来西亚,全称:马来西亚联邦。
从国名我们就可以看出,作为联邦制的国家,各个洲的自治权非常大,加上马来西亚各州刚刚才经历殖民统治,对外来的干涉非常敏感,这就导致中央政府的正常行政行为都有可能被视作是外来压力,很容易激起当地百姓对殖民统治的记忆,加上制度上的不健全,虽然马来西亚中央政府已经成立,但与各州的联系远没有一般联邦制国家紧密。中央政府与各州,各州之间都存在矛盾,在矛盾可以调和和控制时尚且可以保持国家的稳定,但当矛盾难以调和时,"分手"就成了必然的选择。
新加坡在成为英联邦自治领后就一直追求与马来亚的联合,1963年马来西亚成立后,新加坡更是想好了死心塌地融入马来西亚,渴望建立一个各州之间没有隔阂相互友好往来的联邦国家。但事与愿违,马来西亚中央政府与新加坡在发展理念上差距过大,根本想不到一块。马来西亚中央政府希望各州按传统方式上缴税收,以缓解中央政府的财政危机,由于新加坡的发展较好,中央政府就一直希望提高新加坡上缴的数额。但新加坡不希望这么做,希望建立马来西亚整个国家的共同市场,打通各州之间的市场障碍,把马来西亚全国统一成一个市场。双方因此就相互扯皮,互不配合。政治上由于新加坡大多数为华人,而马来西亚的主体民族是马来人,为了保障主体民族的利益,中央政府规定马来西亚人不能到新加坡从政,新加坡人也不能参与马来西亚中央的选举,这样做貌似可以寻求平衡,但实际上却造成了华人与马来人在整个马来西亚国家的隔阂和对立,新加坡被实际上视为二等公民,无法为国家的发展作贡献,无法有自己平等的发言权。加上当时国际上冷战正酣,苏联阵营开始咄咄逼人,造成了东南亚国家对华人的恐惧和排斥。在这样的背景下,新加坡和马来西亚的"分手"也就不可避免了。
由网友 什么都能聊聊 提供的答案:
因为马来西亚的总人口只有2200万,其中中国人占45%。如果新加坡加入马来西亚,加上新加坡的中国人口,中国总人口将超过马来人口。民选总统是中国总统。根据民族国家的概念,马来西亚是一个马来国家,所以中国人不能占人口的大多数,所以新加坡被驱逐了。
由网友 桥本看日本 提供的答案:
感谢邀请。
这个问题非常有趣。新加坡创始人李光耀一直说,新加坡不愿意离开马来西亚,但是马拉西亚不要新加坡,不得以李光耀宣布了新加坡独立,开始靠自己奋斗。历史上新加坡也属于马来联邦的一部分,成为英国的殖民地,因为新加坡港位置的重要,英国在这里设立了军港。但是二战中,日军占领新加坡,继而占领马来西亚,对新加坡华人大屠杀,新加坡遭受了空前的灾难。战后,英国重新回答新加坡,但是给与新加坡高度自治的权利,相对马来本岛,新加坡华人为主,当时马来西亚脱离英国独立,新的政府推行马来人第一的政策,与华人占多数的新加坡产生矛盾,并且马来西亚人口中,华人占很大的比例,如果公正选举,华人在马来西亚有很大政治权利,但是马来政府不愿意这样做,也不想给新加坡这样的权利,要求高度自治的新加坡也要像马来西亚一样实行马来人第一的政策,否则就离开马来联邦。这就是马来西亚逼迫新加坡离开的原因。
经过痛苦的选择,李光耀决定新加坡独立,这个弹丸之地,没有战略纵深,面对强大的马来西亚,新加坡就是一个毫无分量的地方。马来当局认为新加坡独立后支撑不了半年,会乖乖地回到马来联邦,但是,新加坡没有,在李光耀领导下,利用地理位置优势,成立国家后,马上成为英联邦一员,并且与美国也建立了特税关系,迅速发展经济,最终走出了困局。当年的新加坡与马拉西亚与巴勒斯坦与以色列的关系相似,但李光耀走出了困境,而阿巴勒斯坦还在继续苦难。
新加坡国家稳定以后,马来当局出尔反尔,希望新加坡重新回到马来西亚,但是这时的新加坡已经不是当初的新加坡,要求与马来西亚位置对等,这也不是马来当局可以接受的,最终重回马拉西亚的话没有实现。但是新加坡也认为自己在防卫上虽然有美国,英国的保护,但还是要靠自己,所以就实施"毒蝎计划",防止外国对其有企图。
由网友 师明礼闲聊中国历史 提供的答案:
这个原因至今仍然在马来西亚存在,而且是困扰马来西亚发展的一个大问题。
马来西亚是一个很有意思的国度,明确在国家宪法上写明以马来族优先,赤裸裸的保护种族主义,最有意思的是,不应该是少数种族才要保护的吗,然而,马来人是马来西亚人口最多的种族。
一个国家宪法明文规定,保护人口最多的种族,而且明确写明,这个多数人口的种族一切优先,是不是很有意思?
1965年新加坡独立出去的原因主要有:
(1)新加坡华人人口太多。
当时的马来西亚联邦政府的口号是:马来人的马来西亚
而新加坡的口号是:马来西亚人的马来西亚
在马来西亚,马来人=信仰伊斯兰的穆斯林;马来西亚人=马来人+华人+印裔+其他种族;马来西亚华人=祖先是中国人的华裔。
一字之差,有着本质的差别。
一旦新加坡停留在联邦政府,那么马来西亚华人人口的比例将超过马来人,严重威胁到马来人的利益,所以,联邦政府不会让新加坡留下。
(2)新加坡独立权太大。
当时,新加坡加入马来西亚联邦,李光耀还保留着总理的称谓,自然让联邦总理东姑阿曼感到不安。
李光耀领导的新加坡人民行动党很有政治力量,联邦政府里面也有一个华人政党(马华),马华打不过人民行动党,联邦政府认为李光耀的人民行动党将来会打败他们得马华,甚至是他们,这肯定不是他们所愿。
(3)政治色彩。
联邦政府当时是反共产主义的,至今仍然保留这部分条例,而当时的李光耀的人民行动党,有相当程度的共产主义色彩。
这里说的是人民行动党有共产主义色彩,不是说李光耀本人的政治色彩。
(4)当时的新加坡是个鸡肋。
新加坡那个时候是个小孤岛,没有任何自然资源,经济落后,土地贫瘠,喝个水都要靠马来西亚联邦供应,还有着很强的共产主义色彩,在马来西亚联邦看来,说是累赘也差不多。
(5)分离出去的导火索:印尼暗中挑唆的新加坡种族暴乱。
印尼一直在马来西亚联邦搞破坏,在1964年9月,印尼暗中派特务杀掉一名马来车夫,并引导马来人认为这是华人做的,马来人展开了报复行动,这场行动导致12人死亡,109人受伤。
联邦政党巫统趁机大做文章,一些人将李光耀比喻成马来西亚的全民公敌。
1965年8月,新加坡正式从马来西亚分离出去。
由网友 周帅博士 提供的答案:
马来西亚及新加坡这些地方原来都是大英帝国殖民地,二战后,民族主义觉醒,纷纷要求独立。英国肯定不乐意,以自治为诱饵让这些地方消停了一阵,不过青山挡不住,毕竟东流去,反殖民主义已经是大势所趋,这些地方的人也没有满足于自治,最后英国没有办法,成了这些地方独立,组成马来西亚联邦。
按说这是好事儿,共同斗争之后大家应该共享胜利果实。不过还是那句话,能共患难却不能共富贵。这刚一独立,马来西亚私心就起来了,马来西亚的当政者是马来族人,想要让马来人在整个马来西亚占据主导地位,其他各民族只能处于从属地位,而新加坡的存在,让整个马来西亚的华人与马来人几乎持平,马来人在人数上不占优势,同时华人善于经商,吃苦耐劳,握有大量社会财富。这样一来,华人人数上不逊于马来人,同时在经济上占有,如此很难确保马来人的政治主导地位。
而如果把新加坡踢出去,那马来西亚华人会大为减少,马来族人口上就占据了优势。于是,世间神奇一幕出现了,马来族主导的马来西亚政府出于私心,通过决议,将新加坡轰出了马来西亚,让新加坡自生自灭。世人无不称奇,只听过想独立不让独立了,甚至不惜动武,这非逼着独立的还是第一次见,估计世界上也找不出几件这样的事儿了。
由网友 夏目历史君 提供的答案:
1963年9月,新加坡通过人民直接投票最终脱离了英国的统治加入了马来西亚。但在1965年时候马来西亚却把新加坡踢出来了,简直让人匪夷所思,送上门的土地也不要!
但细看,其实也不难理解。因为说到底它还是把新加坡当外人了,有利益矛盾,无法站在整体视角上去看问题,吃不得亏,更重要的是他们把华人、马来人之分立足在国家之上。不过这也正常,毕竟他们只是支离破碎的联邦,一个由马来亚、新加坡、沙巴、砂劳共同构成的马来西亚。
新加坡华人众多,弹丸之地却有上百万华人。新加坡加入马来西亚后,华人比例从将从37%上升到42%,直接暴涨五个百分点,超过了马来人。在这之前一直是马来人垄断政治,新加坡加进来了,按照比例选,就该换成华人垄断了,这马来人不能接受。
新加坡虽小,但经济发达,马来西亚则是很落后了。新加坡加进来了,必定要建立统一的市场,关税啥的都没了,自由市场上经济好的兼并经济弱的很容易,新加坡在经济上控制整个马来西亚就容易了,这马来人更不能接受。
在马来西亚看来,新加坡加入相当于政治、经济上兼并了马来西亚,也可以说是华人战胜了马来人,这在马来西亚看来毫无益处。
而华人、马来人矛盾日益激化,甚至产生了诸多暴乱,在穆罕默德诞辰纪念日时,马来人就曾对华人发动了袭击。马来西亚认为再这样下去,只有害,没有利,于是选择抛弃新加坡。
由网友 世界真的很大 提供的答案:
题主的提问很不准确。新加坡并入马来西亚的时间不过2年,但是从未真正融入过马来西亚,独立的基因很强大。最后独立成功,也是局势迫使马来西亚做出的选择。所以,要说逼迫,是双方互相逼迫的结果。
1819年,英国人莱福士踏上新加坡岛,从此这里成为不列颠东印度公司的重要港口。1858年东印度公司的一并事务交给英国政府后,新加坡也成为了皇家直辖的殖民地。二战期间日本占领了新加坡,将其更名为昭南岛。
二战结束后,新加坡重新成为英国的海外直属领地,但总督的权力已被大大削弱,民族主义意识迅猛发展。此时,疲惫的老牌帝国英国自身已被二战的恶果压得喘不过气来,无力兼顾其大量的海外殖民地,只得允其纷纷独立。
1949年,新加坡成为自治邦,但还不是一个独立的主权国家,国防、外交、金融事务,都还在英国人手中。1957年,马来西亚及其周围的邦,联合成为独立的国家。1961年,马来西亚又出台了将新加坡等地并入马国的方案。
当时的自治邦领导人李光耀坚决反对这一合并方案,但公民投票的结果,却是远超过半数的人口,同意合并。于是,1963年,新加坡正式脱离英国,并入马来西亚。合并协议明确规定,各邦之间的市场,是一个统一、自由的市场,新加坡为其他邦提供贷款。
马来西亚以马来人为主,新加坡以华人为主。从合并之日起,新加坡邦政府与联邦政府的矛盾、几大族群之间的矛盾,就十分尖锐,种族冲突,社会局势极其不稳。马来人认为自己比华人和印度人高贵,又担心马来西亚未来的经济和政治会被华人控制。
而新加坡邦方面,认为中央政府没有平等对待各邦和所有族群,如对新加坡投入不足,征税过高,于是拒绝提供贷款。双方由政治骂战发展为族群冲突,1964年7月21日,街头暴乱导致23人死亡,数百人受伤。交通瘫痪,连运输食物的车也被拦下、砸烂。
其间双方也展开了谈判,但谈判未果,邦政府与联邦政府关系进一步恶化。马来西亚的激进份子甚至呼吁逮捕李光耀,武装部队开进新加坡,但这一提议被执政党中的温和派否决。在越演越烈的冲突中,双方都认为,避免新的流血冲突最好的办法,就是让新加坡独立。
马来西亚国会召开紧急会议,以126票同意,零票反对的结果,通过了新加坡独立的决议。当时的地区局势是,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之间,有冲突。马来西亚内部,也有反对让新加坡独立的强硬派。新加坡内部,也有少数马来人不同意从马来西亚分离出来。
因此,新加坡担心刚一独立会受到印尼的军事攻击,或者被迫重新回到马来西亚,于是立即寻求国际承认。马来西亚率先官宣承认新加坡的独立,随后,中国、印度、英国等国也予以承认。1965年9月21日,新加坡成为联合国会员国。这便是新加坡独立的过程。
部分文章源于互联网收集,不代表默子网络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html369.cn/308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