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六七十年代一个农民干一年活,到底总收入有多少?_六七十年代农村生活

由网友 糊涂老翁 提供的答案:

我是七七年开始做生产队会计的,对当时每个劳动力一年的总收入还记忆犹新。那时候都实行大寨记工法,就是记时不记分,不管壮劳力还是半劳力,出勤一整天都记10小时(早工2小时、上午3小时、下午5小时)忙的时候也能实行包工,能干的人每天能挣30多工时,每月底开全体社员会评一次工分,最髙分每10小时为13分工,半劳力一般8分或9分工不等,年终核算时记工员把记工表送我这里进行核算,我记得有十多个人每年都挣5百多到6百个工日。77年劳动单价5毛8,最多的人也就是300来块钱,78年劳动单价7毛2,79年是8毛1。80年小岗风刮到了我们那,把人心刮散了,分田单干了。刚买1年多的手扶拖拉机废铁价钱卖给人家去了,大队50马力的拖拉机以及那么多的配套农机具都放那锈成废铁也卖了。大队综合厂也倒得了。

由网友 巴蜀三平居士(提问者) 提供的答案:

我生长在乡场上,虽不是农民,但周围邻居,一条街上95%都是农民,因此,对六七十年代农村还是比较熟悉。

当时,农村干活,集体出工,男男女女,老老少少,凡年滿16岁,都可以出工干活,每天由生产队记分员登计记工分。一般青壮年,做一天,记10分,年龄大的,记工8分。天晴才出工,下雨天休息,没有工分。每个农民,实行年终诀算,10分为一个工,除去雨天和节假日,一个人,一个月最多也就25个工。条件好的生产队,有副业收入,每个工(10分),约有七八毛,上1块钱的生产队极少,一年下来一个全劳力也就200多元,算比较富裕的生产队了。条件一般的生产以,每个工约五六毛,一年下来也就150元左右。条件差的生产以,每个工在兩三毛左右,一年来还不到100块钱。有的家庭人口多,全劳力少,干了一年,年终诀算收入为负,不仅没有一分钱收入,反而要倒补生产队的钱,称为"倒补户"。

当时,全国农民生活都极其艰苦,粮食不够吃,收入很低,生活质量差,普遍日子都不好过。改革开放几十年,取消了人民公社,实行包产到户,发生翻天覆地巨变,才有了今天农民的幸福生活。

由网友 坦荡智者健康是福 提供的答案:

曾经和老农民聊过天,淳朴,正直,善良的老农民告诉我,在六七十年代干一年活的工值钱也买不到一辆自行车,现在出去打工,一天的工值钱就能买到一辆自行车,老农民并且还说:在那吃不饱,穿不暖的年代,心里总在想,如果什么时候能吃饱穿暖就是最大的幸福,做梦也没有想到能过上今天这么幸福的生活!这就是纯朴,正直,善良的老农民岀自内心的心里话!

由网友 留財神 提供的答案:

这个问题我有发言权,我五0年生人,六七十年代正值青年时代。我们生产队在村里属中游水平,我起早贪晚晚上还要打夜班,每天十分工,驾独轮小车每天十二分工,我一年能挣三千六七百分工,每十分工是一个工曰,冬天分红每个工日三角钱,生产队分粮草菜每口人六十一二元,我累死累活一年结算不到一百二十元钱,连我和母亲的口粮钱都不够。一年一年无前途,无出路,七五年一跺脚,背起小被闯了关东。

由网友 朱增林呀 提供的答案:

六七十年代,人民公社实行"三级结算,队为基础"。队就是生产队,由于队与队之间条件千差万别,管理水平也多有差异。不同的生产队劳动力的总收入差别也是很大的。比如某地几个生产队,紧靠大河滩,上游兴修水库,空出了几千亩河滩湿地。每年收割几十万斤芦苇,每个整劳力每个工两三块钱。有的水果蔬菜生产队收入也比较高,整劳力一个工也能达到一块钱左右。就我们平原以粮食为主的生产队。每个整劳动力,每个工值大约在二三角到七八角之间。最多的部分在三、四、五角左右。

假如某生产队每个工值四角,一个劳动力每年干满300天。一个劳动力每年收入120元。工值三角,一个劳动力每年收入90元,工值5角,一个劳动力每年收入150元。也有贫穷生产队,工值仅有一角多钱。

生产队分给社员粮食,玉米每斤八九分钱,小麦每斤一角多一点。普通生产队一家一年能分一百多块钱那就是顶尖富裕户了。

由网友 老娘舅说事 提供的答案:

六七十年代,那时是人民公社,村级班子为大队,大队下属生产队。我是七八年高中毕业的,没能考上大学只能回村务农。我们村是一个大队,下分两个生产队,我家就分在第二生产队。那时,我的学历在生产队是最高的,我爸爸又是生产队长,所以社员们都推荐我当生产队记工员。记工员也属生产队领导班子成员,一年的工分结算都离不开我。所以,一个农民干一年有多少收入我是最清楚不过的了。

那时生产队干活由生产队长安排,一般情况下都是一起出工一起收工,不是农忙早上七点上工,十点吃饭,五点收工。农忙例外,早上凌晨三点要起来开早工,晚上也要加班。记工分按天按节算,一天分上、中、下三节,上午3个小时记3分,中午4小时记4分,下午3小时记3分,一天满勤记10分,白天干活,晚上到生产队会议室记工分。

不管男女劳动力还是老人小伙子小姑娘,凡是出工的一天都记10分,半年评一次公分,年终评一次公分。评公分是生产队最激烈的事情,往往都是争的面红耳赤。不过也难怪,那时农民都是靠工分来分粮食、油、柴草的,如果工分评的低,那么你的收入就会比人家少。

评工分最高的男劳动力是10分,除了生产队正副队长10分外,其他劳动力必须犁、耙、耕、耖样样精通,吃打杠挑样样走不落下,或者是懂农药和病虫害防治的植保员,反正都是拿得出一手农活的正劳动力才能评上10分工。女劳动力最高的是8分,那是顶瓜瓜的女强人,干活绝不会比一般男人差,其余家庭主妇大多数都是半个劳动力,只能评5分。就连我这个记工员当时也就评6分。

当社员不是说天天都出工,有天晴下雨,或者家里有事,除了生产队长一年365天(有补贴工分),其余最多也不会超过300天。一个正劳动力,就是算你满勤300天,也就是3000个工分。像我们生产队还有一个加工麻绳的副业,当时最高的工分报酬是10分工分是6毛钱,那么3000分工分是180元钱。到年终结算还要扣除你分粮食的钱,一个正劳动力没有子女的单身狗,一年也最多结存100来块钱,这就是当时流行的最有钱的"余粮户"。

凡是家庭人口多的,劳动力少的,一般一年干干都是欠生产队上的。当时这些社员都叫"超支户",就是分回家的粮食已经超过了你的工分值,年终时候必须拿现金还给生产队上。

现在有人说:六七十年代生产队简直是"磨洋工",出工不出力,那就太冤枉那个时代的农民了。说实话,那时的农简直是思想好干劲足,种田种地、改田造地、兴修水利,样样都是抢着干。可真的不知是什么原因,粮食产量总是提高不上去,农民常常会饿着肚子干活。

回顾六七十年代生产队那段历史,那是满满的辛酸泪,干最苦的活,吃最差的粮食,拿最低的报酬,10工分一天才6毛钱。那像现在整天白面、米饭还说蔬菜不好,一天挣个一二百块钱还说工资太低,与过去相比,今天才是人过的日子。

由网友 严德荣 提供的答案:

六七十年代,农村都是以生产队为基本核算单位,一个农民干一年,总收入到底有多少?

这个问题要根据各个地区、各个生产队,当时实际情况,从几个方面来看,才能作出大概的回答。

一看每个劳力一年能够挣得多少工分。那时每个劳力一天标准工分定为10分,经社员大会评议后,男劳力一般每天定为10分,女劳力定为8到9分,年老体弱或刚开始参加劳动的青少年,每天评定为6到7分不等。

平时每个劳力除了按"点工"获得标准工分外,有些计件或多劳多得、男女不限的包工,各人都争着干。有时每天可挣到15分左右,高的可得20分上下。

一般每个男劳力全年可挣4000到4500分不等,女劳力可挣3500到4000分上下,其他劳力大概约在3000分左右。年底按每10分为1个劳动工日,参加生产队年终钱粮分配。

二看各个生产队全年农副业生产等经济收入多少。那时各个生产队,可以搞装卸运输、发展栽种养、烧制砖瓦石灰、加工开采等多种经营副业生产。发展好的生产队,年终每个工日(10分下同)可分得1元钱左右。中等生产队大约每个工日在0.7到0.8元上下,差一点的每个工日约在0.5元左右,较差的每个工日仅得0.3元上下。

三看以上每个劳力全年所挣工分和各个生产队年终经济分配工分值情况。按照上级核准的年终分配方案,大体可计算出每个农民干一年,能有多少总收入。

综上所述,农副业生产发展较好、经济收入较多的生产队,一个农民全年总收入,大约可得400元到500元不等;中等生产队每个劳力可得300到350元上下;差的每劳力能得150元到200元左右;发展较差的生产队,每个劳力全年总收入仅得100元上下。

但那个年代物价和生活水平不高,一斤原粮只要0.1元左右即可买到。

总之,据我所知,以上是我地农村生产队,六七十年代农民干一年活,总收入能有多少的大体情况,仅供交流参考!(原创)

由网友 少饿青苦老幸福 提供的答案:

我从70年在生产队任会计到分田到户,我们在沿江江北,可以说是鱼米之乡,我来说说我干会计这十年来我们队农民的收入。那时除了大雨大雪农民天天下地,一个壮劳力一年能挣三百七八十个工(因双抢时每天一个半至两个工,每10分工为1个工)丰年六毛多点一个工,一般年成伍毛左右,后几年用化肥多点,产量高点,但买化肥的费用也高了,工质也多不了多少,十多年间永远是这样的,所以说干集体永远富不了。

部分文章源于互联网收集,不代表默子网络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html369.cn/308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