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网友 止心一诺 提供的答案:
那时候就只剩满眼的回忆了。
门前不见孩童嬉笑打闹影,屋后不见炊烟起,不闻唤儿声,再无开口叫爸妈时。
现在的年轻人基本都是到城里生活了,很多老年人因为种种原因还是在老家的乡下居住,成为留守老人。
只剩下老人的农村,失去了往日的活力,再也听不到小孩子嬉笑打闹的声音了。
很多年轻人,如果想家想父母的话,也会选择在周末或者节假日回老家看看父母,只是,这样的方式,像极了去一个地方旅游吧,农村不再是家了。
我想,当在农村的父母也走了的时候,年轻人应该会更少的回来吧。
这里不再有想念的人了,不再是热闹的邻里乡里了。
房子也会随着亲人的离开而长满青苔,变得孤单落寞了。
村里的小道旁也会慢慢地长满杂草,最终把小路都遮住,让人无法再像年少时在这路上狂奔了。
河里的小鱼小虾也时常在水面上游动,仿佛还想吸引当年的小孩们再拿网来捕捞一样。
知了也能在夏天的树枝上放肆地鸣叫了。
村子里不再是鸡飞狗跳的场景,入眼的是一片荒凉,满是岁月的痕迹。
由网友 红山塔下那些事儿 提供的答案:
留守老人还能过几十年?我觉得,如今的留守老人,老一点的,七八十岁,年轻一点的,也有50多岁将近60岁,而且,50多岁的,大多数是还在外面打工的,目前在农村的,三类人:1、老人;2、妇女;3、孩童。其中,又以老人居多,且多数在60岁到80岁之间,这个年龄的人,也不可能出去打工,打不动了。
同时,他们的根子在农村老家,即便孩子在城市买房结婚生子、安家立业,他们也不愿意留在城市,除了不适应城市的生活外,主要还是觉得,自己的根在农村,不想离开农村出去生活。如此,就如同大树,离开了自己的根,如同缺水,浑身难受,也会渴死。
因此,目前农村的主要群体是老人,预计占据了农村留守人群(留守老人、留守妇女和留守儿童)的一半以上,当再过20年后,这一群人基本已经过世,那么,农村将会出现什么情况?
1、十里无炊烟。不用说,不出十年后,农村就会出现炊烟少情况。因为,不仅是在目前,几年前就已经开始凸显,特别是那种山区农村,如今出现大量没有人居住的情况。
2010年,我结婚,去几个舅舅家走访,因为舅舅家地处几十公里外的山区,住在半山腰,十几户人家,找了半天,才找到其中一家远房亲戚在家里,其他舅舅舅妈,去世的去世,有的外出打工,有的跟子女搬到县城居住了,经过打听,当时那个寨子里,就只要三个半人,其中三个老人和一个有点弱智的小孩。
那时候如此,如今,据说舅舅老家寨子上,已经没有人居住了,要么外出打工,在么去县城了。
目前,农村荒凉景象已经凸显。
2、土地荒掉大路充满荆棘丛生。我们老家,在西南大山里,前后都是山,山前有一条河,算是山清水秀(下图),但因为出门太不方便,去乡里有15公里,去县城有50多公里,开车要跑2.5个小时(大量山区盘山道路,只能跑二三十码),导致大量年轻人外出打工或者在县城买房子,除了过年回去一下,平常在村子里见不到年轻人。
十六年前的老家
我2015年夏天回老家一次,才发现,村子里除了七八个老人和十来个妇女,基本没啥人。去给爷爷奶奶上坟,发现同样坟地的道路已经荆棘丛生,需要用镰刀割掉杂草,才能走,小时候,这可是村子里通往外面世界的一条主要农村道路啊,如今,已经被废弃。期间,到处转了下,才发现,大量田地已经废弃,变成了荒地,里面杂草有人那么高。
我们家的土地也如此,特别是半山腰里面的旱地,几十亩地,全都长毛了荆棘,有的长了小树,比人还高。那时候,这一片可是大量农作物啊,根源在于,没有人了,大量年轻人都外出打工了,还有谁去山上种地呢。
如今老家,人烟稀少
3、黑白喜事几十里外寻人帮忙。如今,村子里,除了老人和妇女、小孩,真的没有劳动力,去年夏天,大妈去世,堂哥回去处理后事,要办后事,却没人帮忙,特别是要抬着上山土葬,竟然找不到人,最后只好去几十公里外的亲戚家喊人,才把去世的大妈抬上山埋葬。
不仅如此,平常谁家红白喜事,确实是找不到劳动力,因为,大家都外出打工去了,没人帮忙,靠几个老人和妇女,是解决不了问题的,特别害怕,老人临时去世,没人抬上山土葬。
老家冷冷清清
如今是这样,一二十年、三四十年后,农村的情况,会比现在更加的糟糕。
4、过年会变得更加的凄凉。不得不说,如今农村过年,会热闹好几天,因为,外面打工的,或者在县城买房居住的,农村房子还存在,而老人都在农村,所以,过年时,所有年轻人,都会回去过年,会热闹一阵,但仅仅是几天而已,过完年后,一哄而散,又回到冷冷清清的日子。
何况,几十年后,老人们百年归世了,农村也没有父母了,年轻的人们,即便过年,还会回去吗?我想,基本不会回去了,如此,即便是过年,农村也会出现冷冷清清,没有生气。
由网友 人间美事多 提供的答案:
再过几十年,农村里的留守老人都去世了,那农村会怎么样?
对于这个问题很多网友都回答了,并且回答得非常精彩。我不知道我还能不能再像他们回答得那样精彩,我只是凭着我是一个农村人,现在还居住在农村这种身份这种感觉来回答这个问题。
现在的农村无疑是冷清清的,在村里的几乎都是老人和孩子。不少农村人或是在外面有了自己创下的大事业,或是为了孩子进入更好条件的城里学校读书,或是为了可以享受更多的优厚条件,正在想法设法逃离没有生机的农村,逃离生养自己的土地。
离开了农村的那些人在城里过得怎么样呢?或许他们挣起钱来比农村容易得多了,可是他们也发现无论自己怎么努力去挣钱,在城里的生活依然是紧巴巴的。依然觉得自己容不入城市,自己的灵魂安放不到城里。在城里这样要花钱那样也要花钱,就连喝口水出个门甚至上个厕所都要花钱,可以说在城里的生活分分钟钟都需要花钱。紧凑的生活忙碌的打拼,为了生存过得确实累。
城里哪一幢幢的高楼大夏,飘飘渺渺仿佛深入云端,却又仿佛是一个个鸟笼。出了自家的门,都不知道左邻右舍是谁,离乡人常有的感觉就是孤独。城里过年过节没有农村里的气氛,特别是过年的时候城里更加没有农村过年的那种气氛。城里到处都是人山人海,哪里都是热热闹闹的。如果不是为了工作不是为了孩子不是为了挣钱容易点,其实农村的老家才是适合生活养生的好地方。
农村里的人没有什么收入,必须要到外面去打工挣钱。农村里无偿献给人们的清鲜的空气,清甜的山泉水,依然是他们依恋的。房前屋后那一分一厘的菜地,一年四季可以根据季节根据自己的喜欢种上各种各样的蔬菜。红红绿绿、黄黄紫紫,一年四季都有自己爱吃的让人放心的瓜果菜蔬,不是挺好吗?也可以养上三几只鸡和鸭,还可以养上几只看家捉老鼠的猫和狗。平时喂喂鸡和鸭,逗逗猫和狗,不也是一种人生乐趣吗?
空闲的时候侍弄侍弄庭院里的花花草草,坐在庭院的树下看看书听听歌,不用担心有什么来打扰。即使什么都不做就是静静地躺着闭目养神,那也是一种美好的感觉。还可以随意地走家串户,到叔叔伯伯家唠唠家常聊聊新旧事。再就是可以约上三五有共同爱好的人一起去爬爬山钓钓鱼,下河里去摸摸虾抓抓鱼,大家一起做顿喜欢的饭菜开开心心地吃上一顿。还可以拉拉二胡弹弹琴唱唱歌跳跳舞,同样不用担心妨碍着谁……
所以,很多外出的农村人在外挣钱,老了还是喜欢回到农村来过日子的。农村是农民的根是他们纪念祖祖辈辈的家园,哪里有他们眷恋的土地有他们难以丢弃的乡情有他们离不开的乡魂!几十年后,即使原来的老人都不在了,又会有新的老人回到农村来的。
由网友 种地日记2 提供的答案:
作为一个南方的农村人,现在的农村早就没有以前那般热闹,小时候我们那一辈,一个村子500户人家,村里小学还能凑个一百多个人,现在年轻人在外工作,见过的世面不一样,小孩也会带在身边教育,村子人口越来越少,有一次去学校看到一个年级有时候才8、9个人,而且大部分村子面临着开发拆迁,人口迁移更为严重,到最后,村子的周边也会变成工厂,最后肯定也会变成像城中村那样,而原本的族群也会消失在历史的洪流中。
由网友 Huang_er 提供的答案:
我就是农村的,见过很多。有所成就的大概不会回去了吧,我堂哥,我也不知道他身价几何,但几千万应该是有的吧,他在离我老家大概1个小时车程的城市打拼,在我们那小乡村里是非常成功的人士了,他现在父母健在,一年回去两次,春节和清明,一次2天,他太太说等他们老了就不会再回去了,就在城里定居了。然后他大儿子,跟我一样大,小学还在我们老家读了一年,后来就去市里读书了,户口都迁过去了,这类人对我老家我觉得应该是没什么归属感的吧,所以他以后更不可能回去了。
我是90后,我身边很多人,我的同学,朋友,都是毕业没多久,家里就张罗着给他们买房子,有条件的在大城市里买,没条件的就在城镇里买,我们这两个地方房价差很多,大城市里4w+一平方,我们那个县级市里才1w不到。我问过我的一个同学,他说以后父母不在的话应该也不会再回农村了。
再说说种田的问题,我坐标东南沿海,讲真,我们那其实不是很适合种田,到处都是丘陵,我爷爷那一辈,没什么文化,也不会什么手艺,只能种田度日,他们那个时候为了养活一大家子,只能去垦荒,且不说山上开出来的田产的粮少,因为地势不平坦,在梯田上种稻子,割稻子都只能靠人力。我爷爷种了一辈子田,就建了一栋破破烂烂的小房子,他2008年过世的时候就留给我奶奶几千块(我没有看不起我爷爷,他这辈子已经做了所有他能做的了)。就这么辛苦,回报也很有限,我三伯,种田一年的收入可能就几千块,只能说勉强够他们老两口生活,还要我三伯母将近60岁高龄每天2趟,每次走半个小时路去针织厂里打工。而在城里,做个服务员一个月都有三四千的收入了,这样的条件下,怎么可能会有人愿意回去种田呢?
由网友 青未了58 提供的答案:
我有在济南近郊基层工作的经历,对农村现状还是比较熟悉的。
随着各地建设大社区工作的实施,很多偏远的山村的住户搬迁到了城乡社区定居,常住人口减少,致使各村学校的撤并,原来一个2800口人的大村,有一年连一个一年级的学生都没有,两年召了两个一年级的新生。撤并学校时,他们村的书记当着我的面哭泣,说道,村里的学校在我任职的期限内撤并了,我没法对村里和在外边的村民有个交代。
随着时间推移,那个办事处十几个村子的入学新生有时候一年也没有新生入学。这个联办小学是在2012年投资新建小学,现在在校学生也就10几个人,这是十几个村里的学生!我曾去过一个村子普查,户口簿上有600多人的村子,常驻村民还有50多人!这50多人中,还有白天出去务工,晚上回来居住。经常在家的也就40来个人!年龄都在70左右。村里的现状是年轻人刚结婚有孩子的都去市镇买了房子让孩子有好的教育环境,年轻人的母亲跟着到儿子家看孩子接送孙子上学,父亲也就跟着住到儿子家后外出打工贴补家用。所以一个村50岁年纪的不在村里住的很正常。2013年,我随我处的领导下乡他们问我,五十年后偏远的农村什么样?我说不用五十年,三十年后这里就是一片原始森林。因为在村子里住的老人年龄都在60多岁以上,30年后如果有他们也都90多了,随着老人去世,年轻人不回来,可不就成了一片片的原始森林了吗!
由网友 天津远菲暖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提供的答案:
这是个很现实的一个问题,就拿我家来说,老家湖南一个村庄,我在天津,父母亲随老大在深圳。以前奶奶在,总想回去,一年回去四五趟,2018年奶奶去世以后,就没有了那份牵挂,但是我们这代人故乡情结还在,时不时想回去看看那个老房子,闻闻那种乡土气息,找找儿时记忆,但每次回去基本都失望和无奈,家乡在变化,已经回不到过去。
过两年我打算把房子重新盖一下,盖成乡村别墅,因为父母还是想回去养老,我老了也有可能去住一下。再过几十年,我都没了,我们的下一代对那个地方已经没有任何感情了,到那时候,那块地,那座房子不知道会怎么样,很难说,要么国家收回,要么就荒废着。
国家现在的政策也很重视农村,补贴了很多钱给农民,但是这种补贴形式国家的负担很重,农民的获得感很低,无非一年增加千八百补贴收入,起不了什么作用。国家还不如把钱投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村教育,农村医疗养老这些解决后顾之忧的大事上。再因地制宜的出些政策盘活农村的资源(土地),引导城市的资源要素(人才,资本)流向农村,有了人才,资本和土地这三个要素,农村就有了活力,有了活力就能发展起来。比如等我老了,手里如果有些钱,国家能实实在在的出一些鼓励政策欢迎我们回家建设,我肯定会考虑,首先把自己那一亩三分地建设好,再投入一些到村里公共事业上,如果退休回乡建设的人多了,农村自然就变好了。这样我们的下一辈也都会对父辈的家乡产生归属感。农村就能越来越漂亮,富饶,宜居,真正实现振兴。以上纯属个人浅见。
由网友 水禾田 提供的答案:
等这些老人都离世走了,这些农村基本上也和这些老人一起走向了终结,未来、很多现在已经走出来的年轻人了,和农村故乡的关联可能就此断裂。 要再让我们这些年轻人再回去,基本上是不太可能的。
和老一辈外出打工者又不太一样的是,现在的中青年一代,如果要在城市定居的难度,跟以前比小很多的,所以只是愿不愿意留下来的问题。现实情况是,大部分人会选择的进入到城市,或者最少会去县城里面买房安居。
所以留守老人是最后一代对乡村还有牢固的安土重迁心思的群体了,其他年龄段的乡村走出去的人,乡村对他们来说就是每年春节短短几周的关系了。
至于扛起种地的责任,我觉得基本上是杞人忧天,现在中国老一辈种地的效率,可以说都是人力耕作的状态,顶多用一些耕牛、骡马助力,基本上都没有进入现代化的农业经营,所以效率是非常低的,基本上只能保证自给自足,所以家的地种着,又有什么价值呢?
未来反而等这些老人不在了,这些地可以流转出去,进行大规模的集约化生产,这样的话反而会提升效率,而不是要靠多少人种。规模化的农场,一个人可以顶一千人的效率和产量。
当然我也觉得,这也没有什么可悲伤的,因为农村如果能留住人的话,它也就不可能发生现在的只剩下996138部队了(即老人妇女小孩)的这种情况了。所以等最后一批留守老人不在的,让这些村庄也随之没落,也并没有什么不好的,大家要把目光往前看。
由网友 西域暖阳之棉被哥 提供的答案:
不用几十年,再过十几年,农村将有大量闲置房屋,今年过春节,回老家对这一点感触颇深,对面一邻居,家里盖的漂亮的楼房,两个儿子一个在外买房了,房子里现在空荡荡的,一百多万盖的房子,两老人七十多了守着空房子,一年比一年冷清,以前两个儿子还有女儿未出嫁,还热闹一点,前几年,都出嫁了,两个儿子春节也不那么急着回家过年了,很冷清,很多这样的情况,都是长年在外工作,春节回老家的,平时都是老人守着房子,有的房子整年都空着的,只有春节房子有点人气,回家时往往水电都有问题,常年不住人,房子管道都冻坏!
由网友 乡村小冰 提供的答案:
很高兴能回答这个问题
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农村姑娘,对这个问题特别有发言权。
小时候感觉农村的人特别多,出门就是爷爷奶奶,叔叔大婶的叫着。放完学,吃过饭,出去一溜达,满街都是人。
长大以后在回家,感触最多的就是,这个爷爷去世了,那个奶奶没了,出门溜达的人也少了。
农村人口,不仅是老龄化的问题,还存在这,现在农村娶媳妇必须在城里买房的问题,所以现在农村不仅是老人少了,年轻人也少了,没事回家看到的都是妇女和儿童居多,再也没有了以前农村的活力。
再过个十年八年,老的去世,年轻的走光,有钱的去城里买楼,农村真的是不敢想象。
愿政府多出台支持农村的发展,让城市留不住灵魂,农村留不住肉体的这个社会,回归本真!
部分文章源于互联网收集,不代表默子网络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html369.cn/30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