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网友 率真二古 提供的答案:
四川彝族分白彜和黑彝,白彝人口占94%,黑彝只占6%,为什么?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阶级固化很难改变。黑白至今通婚率很少。
黑,彝语叫诺,与颜色无关,含义是看守,在主人的眼里是信得过的人,相当于主人的管家。彝族谚语,兄为土司,弟为奴隶。土司,历代封建王朝管理少数民族的一种制度,封地方有钱有势有威望的人,管理地方,按时赋税,尽王朝义务,高度自治。兴于元朝,衰于清,解放后彻底铲除。
在土司时代,没有黑白之分,但有等级制度。分为兹、莫、毕、戈和众,兹为司是最高统帅,莫是管家,毕是毕摩,宗教和医生,戈是工匠,众就是普通人。黑彝是土司的家奴,是土司信得过的人,带领土司的奴隶进行劳动,有看管和守住奴隶的职责,听说多数奴隶不是正宗的彝族,而是战争中俘虏和买或抢来的其他民族。
土司的家务分工细致,传说利利土司治下,黑彝为土司做的家务分工明确,各司其责,俄来砍柴,阿候烤酒,阿尔祭祀,果基挑粪,瓦张砌墙,巴且竹编,倮伍理肠,各黑彝都有具体工作。
明朝大量的华中人涌入西南,部分彝人被同化,部分退到山区。明清实行改土归流,改土官为流官,改革不彻底,造成彝区社会动荡不安。奴隶主对奴隶残酷剥削和压迫,激起奴隶的反抗和起义。盛传凉山家喻户晓的巴且氏阿尹冲皮,被土司囚禁好谷(在昭觉)监狱,激起黑彝造反,救出冲皮,杀死土司,瓜分土司的财产。因分脏不均,埋下了冤冤相报的黑彝内部的世仇。在两百多年的时间里,凉山进入最黑暗的时代,封建王朝挑拨离间,鸦片战争后,大量的鸦片快枪流入凉山,冤家械斗不断,死亡率更高,社会生产力停滞不前,社会四分五裂,仿佛一个黑彝家族就是一个国家。在土司治下部分地区,黑彜白彜都是平等的,就看个人受不受土司的青睐,只有远近之分,没有贵贱之别。
黑彝取代土司统治部分地区后,如法炮制土司的奴隶制度。把人分诺、曲、安家和干西。诺是统治者,曲是平民和自由民,安家是内管家,干西是锅庄娃子,主人可随意买卖甚至夺去生命。
临近解放时,诺的势力在衰弱,曲的势力在强大。在冕宁县、喜德和西昌四十八甲地盘上,有少部分诺变成曲的奴隶。四十八甲依靠政府,由白彝组建的社会制度。
曲,与颜色无关,是局外人,平民和自由民。据凉山州志记载,在土司治下,曲只尽土司义务,其余自由安排。每年有三天为土司义务劳动,土司家里有红白事时,几十家凑成一条猪或牛,粮食酒等敬献土司,按时赋税,有战事,随土司出征。其余时间自由安排。
诺治下的曲是广义概念,除诺以外都叫曲,曲诺是自由民,人口最多,奴隶主生杀予夺的只是干西。
黑彝不一定都是奴隶主,也有穷人,白彝也有奴隶主,也有富人。黑彝中有汉根彜人,白彜中更多。
黑彜白彜从相貌上无法区分,服装上有区别。真的读不懂,解放七十多年了,奴隶制早已荡然无存,有些人为什么抱着奴隶社会的思想不放?
由网友 澹奕 提供的答案:
在很多外人眼里,彝族分成黑彝与白彝。
黑彝是贵族群体,掌握财富与地位,而白彝是附属者,卑微而穷困。
在过去的话,这些整体上并没什么问题,不过今天就不同了。
如今的彝族的黑彝白彝之分,是对于血缘的区分。
黑彝与白彝,是两个不同的族群,而不是两个阶层。
过去很长时间内,彝族内部被严格划分成五个不同的等级
彝族是个非常特别的族群,因为彝族是直接从奴隶社会跳跃到社会主义社会的,在解放之前的西南地区,彝族依旧还在奴隶制状态。
当时彝族分成兹莫、诺和、曲伙、阿加与呷西五个等级,施行着类似于印度种姓制的制度。
兹莫
翻译成汉语就是"土司",他们是彝族之中的最高等级的群体,从元代开始,兹莫们开始接受中原的册封,其地位进一步强化。
在人数上,兹莫的人口最少,还占不到总人口的千分之一。
诺和
也就是如今所谓的"黑彝",他们是介乎于兹莫和曲伙之间的群体,虽然他们的地位要低于土司,但是却通过严密的父系家族联系,拥有着各种不受土司制衡的权利。
黑彝极其注重血统,因此严令禁止黑彝女子与其他群体的男子发生关系,一旦被发现就要即刻处决,在习惯法中,黑彝不得被他人掠为奴隶。
曲伙
也就是所谓的"白彝",他们是彝族内部人口最多的群体,占到总数的大约一半,居住在黑彝管辖的区域之内,不能随便迁移。
虽然白彝依附于黑彝,但相对自由,黑彝有权将其赠送与转让,但不能随便买卖与伤害。
白彝普遍拥有完全属于自己的生活与经济生产资料,占有自己的土地、财产。
阿加
汉语中的意思是"门里门外的手足",他们与白彝比较类似,但不同的是,阿加并不是自由民,但也并非完全的奴隶,而且阿加不止有彝人,也有被掠去的汉人。
呷西
汉语中的意思是"主人锅庄旁边的手足",他们是地位最低的群体,毫无自由,可以被随意变卖处置,地位比阿加还要低。
呷西也被称作"锅庄娃子",在彝语中,"娃子"就是奴隶的意思。
相对来说,阿加也是呷西的主子,而呷西是娃子,而阿加算是奴隶主的娃子,而不同等级之间的主子与娃子的关系,也错综复杂相互交织。
历史上,兹莫、诺和与曲伙,也就是土司、黑彝和白彝都属于同一个群体,之后因为社会分工不同,逐渐产生了变化与差别。
土司原本就是统治群体,加上受到中原册封,地位不断抬升。
黑彝是介乎于土司与白彝之间的世袭贵族,甚至在有些地方,因为土司力量衰落,黑彝成为了当地实际上的"土司"。
而白彝并没有各种特权,但相较于阿加与呷西,更加自由,甚至比黑彝还要富有。
土司、黑彝与白彝之间,严格禁止跨越通婚,黑彝只能与黑彝通婚,白彝只能与白彝通婚,同时,白彝也禁止与阿加、呷西通婚。
黑彝与白彝,从层级的区分变成群体的区分
明清时期,白彝大多更加靠近汉地生活,接触学习到了更多先进的技术,也因此更加发达和富有,被汉人称作是"熟彝"。
而主要居住在高山等偏远地带的黑彝,因为勇猛尚武,也不太好接近,被称作"生彝"。
名义上的白彝地位仍旧是不如黑彝,但在实力对比上,却未必尽然。
由于彝族解放,直接从奴隶制跳跃到社会主义,加上彝族聚居之地的环境相对封闭,因此彝族有很多原始的习惯风俗与法规,还是被保留了下来。
出于尊重,彝族的大量原本传统也被保留,如今的彝族,黑彝与白彝之间仍旧甚少通婚。
但这与过去不同,因为这是彝族形成的传统,并非是受到法律的限制,若是真的要进行通婚的话,那么法律也是予以保护和承认的。
既然彝族已经从奴隶制跨越到社会主义,那么等级区分自然不应该再存在。
换言之,如今的黑彝与白彝,不再有什么主次关系,也没有什么谁高贵谁低下的说辞,只是说黑彝与白彝算是彝族内部两个对等,但文化风俗不同的群体。
其实多年来,受到历史文化遗留的影响,彝族仍旧还保留着转房婚、娃娃亲等很多与现行法律相冲突的风俗。
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接受到现代教育的彝族年轻人,开始反对与摒弃很多不符合时代的风俗传统,而法律对于彝族风俗尊重保留的同时,也不断进行着修改。
如今,虽然黑彝白彝对等了,但还是有很多彝族会说自己是黑彝。
不过有句话叫做"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时代不同了,就算曾经祖上是皇室,如今也与大家一样,所以,不要再说什么黑彝为贵白彝为仆之类的言语。
由网友 西府赵王爷 提供的答案:
彝族是我国西部地区重要的少数民族之一,人口近千万,乃是中国第六大少数民族!
彝族人的服饰和外貌汉人相比,区别比较明显。彝族人明显更高大,男性服装以青布包头,一般穿布衫,外面套一个坎肩。女子以百折裙为主,男子以百折裤为主。无论男女,都带耳环,都不穿袜子。
他们的祖先是缅藏人的一部分,长期居住在滇池到金沙江的区域内,曾经一度统治过西南地区,隋唐时期的"六诏",就是以彝族为主体。
四川大凉山地区是彝族的最大聚居地,在漫长的古代和近代历史上,这里的彝族都处于非常落后的社会状态。
可能很多人想不到,这里的彝族部落即使到了民国时期,实行的还是人类历史最古老的奴隶制度。
在这种奴隶制度的体系之下,出现了黑彝和白彝的差别。
彝族人用这两种颜色来抽象的区分彝族人的地位。
黑彝就是尊贵的奴隶主,而白彝则是为奴隶主劳动的奴隶。
在古代史上,历朝历代曾经试图教化彝族,但都失败了。
汉代设置了管理机构来管理彝族,但双方很难沟通。元朝和清朝崇尚武力,要求彝族接受中原文化,但也没有成功。
到了民国时期,彝族还保持着奴隶制传统,其中奴隶主阶层是兹莫和诺合,统称黑彝。奴隶则分为三等,分别是曲诺,阿加和呷西,统称为白彝。
黑彝中的兹莫是受到朝廷册封的正式土司家族,是世袭的。而诺合则是彝族人自己的贵族阶层,也是世袭的。不管他们的后代是否富裕,都属于贵族阶层,他们掌控着当地绝大部分的土地和资源,拥有很高权力。
白彝中的曲诺,相对于黑彝贵族而言,出身比较低,只能世代臣服于黑彝贵族。
但他们拥有自己的土地,每年只需要为黑彝主子们固定劳作一段时间,便可完成任务,有点徭役赋税的感觉。
所以曲诺是白彝中身份等级最高的,说他们是奴隶有些不合适,更像是统治者治下的平民!也是真正意义上的白彝。
而白彝中的阿加,就比较悲剧。一般都不是彝族,可能是汉族,藏族等其他民族。
基本都是俘虏来的,这部分人没有自己的土地,没有任何自由。能不能吃到饭,主要看主人的心情。
可以随意买卖和欺凌,如果自己的阿加被其他黑彝贵族杀了,赔点钱就能了事。
因此周边的人都很害怕彝人聚居区,隔着十几里都不敢接近。
呷西比阿加还要惨,基本和牛马一样,除了被迫劳动,什么都没有。这部分人专门从事最脏最累的活,贵族可以随便处置,和杀鸡宰羊一样。
黑彝和白彝等级分明,如果贵族黑彝的女子和白彝男子在一起了,都会被处死。如果黑彝男子和白彝女子在一起了,白彝女子会被处死,而黑彝男子只需要给族里交罚金认错即可。
由此可见,在彝族部落里等级制非常森严。彝族的奴隶制度延续数千年之久,黑彝和白彝的差别之大,可以说是奴隶制的典型案例。
彝族人还特别容易结仇,很多部落为了一些恩怨,已经征战了几百年。清朝和民国时期,为了控制他们,设置了坐班换质的策略。通俗讲就是每个家族选出一个重要的人物来冕宁当人质。如果某家族部落不听话,就杀了人质。
总算是安分了不少。
而这一切的乱象,最终在解放后得以结束,黑彝们被打了土豪,分了田地,奴隶制不复存在。
由网友 混炖鸭 提供的答案:
谢谢邀请!
不得不遗憾地说,在我国,很多人可能提起美国、英国、法国、德国……,这些外国的事,知道的可能都挺多的,但提起我国的少数民族,知道的却非常有限。大多数人,对于中国少数民族,可能就知道中国有56个民族,其中55个少数民族。如果再问他,55个少数民族,都有哪些,能列出超过10个的人,少之又少。要是继续问,某个少数民族内部,又分成多少支系,那可能就直接懵了。这种情况,是我国国情教育的失败。
回到问题:彝族是不是分白彝和黑彝。提问者能问这个问题,表明了希望在对少数民族情况的了解方面,更深入一些,挺值得表扬一下。在给出我的答案前,给提问者推荐一本书,叫《彝族简史》,是我国民族工作部门组织了一批学者,专心编写的有关彝族发展历程的书。我的答案,也基本上是从这本书里面延伸出来的,所以不敢说是自己的回答。
彝族是我国人口比较多的一个少数民族,六普人口870多万,现在估计得900万人了,在我国少数民族人口总量排名为第6名(排在壮、回、满、维、苗)之后,比蒙古族和藏族、土家族人口都多。而且,彝族分布范围很广,从四川西北部到越南、老挝北部,云南西部到广西中西部,大约一百多万平方公里范围内,都有彝族群众分布。改革开放以后,还有许多彝族同胞,到东部地区工作、生活,分布范围就更广了。
人口多,分布广,又主要居住在西南这样特殊的自然地理和人文社会环境中,再加上我国民族识别工作,在识别民族成份的时候,标准也不好拿捏,这就必然意味着,彝族肯定是一个支系众多的民族。对于内地许多人而言,可能仅仅听说过白彝、黑彝,这还和长征时期彝海结盟一事,后来被拍成电影、电视剧有关。但这是对彝族支系分类的误解,黑彝白彝并不是彝族内部基于文化特征的分类,而是解放前凉山州周边彝族社会阶层划分。现在比较权威的说法,是过去凉山州彝族社会内划分为五个层级:兹——相当于最高统治阶层,即土司家族;诺伙——即黑彝,仅次于土司的等级,或许可以理解为彝人社会的武士、官僚、祭司之类的群体及其家族;曲伙——即白彝,是占人口最多的群体,很难说他们就是奴隶,但肯定地位不高,非要用典型的社会阶层来对照的话,更接近半自由的农奴;阿加——安家娃子,可以理解为被主人允许结婚生子的奴隶,即有一定的自主经济空间,但身份上仍然是奴隶,要为奴隶主无偿提供一定时限服务的群体;嘎西——锅庄娃子,字面意思就是围绕在锅灶边干活的人,这是地位最低,完全没有人身自由和自主经济的奴隶。
由于很多离开凉山的彝族,面临的社会发展阶段,和凉山那一带不一样,所以这种阶层分类,到其他地方的彝族社区,就不太合适了。从人类学分类的角度来说,目前一个比较严肃的分类认为,彝族有六大分支:武、乍、糯、恒、布、默(也有写成黔),这是传说的彝族六祖往不同方向迁徙后,形成的族群分支。武、乍二支往南,迁入云南腹地纵深,是当前云南中部南部一带甚至老挝彝族主要分支。糥部主要迁到现在的四川凉山、云南昭通、曲靖一带。恒部则偏东,在云贵川三省交界的昭通、毕节、古蔺一带,乌蒙山核心片区。布部更深入到贵州西南、广西西北以至越南北部一带。默部则主要分布在贵州中西部一带。由于迁徙、分散以及与当地族群融合,彝族在语言上也出现了较显著的分野,形成了六大方言区,大体上和六大分支一致。
哈哈,再往细里考察,我就得照搬《彝族简史》了,不敢逾越。
由网友 张生全精彩历史 提供的答案:
在西昌城外的泸山山坡上,坐落着凉山奴隶社会博物馆,它遥遥面对邛海另一侧拔地而起的凉山。根据博物馆的资料,在新中国成立以前,凉山彝族有着鲜明的奴隶制社会特点,其人口被分为兹莫、诺合、曲诺、阿加、和呷西五个等级。
其中兹莫占1%,被称为黑彝的诺合占6.9%,而白彝曲诺人占去总人口一半,达50%。阿加占33%,呷西约10%。按博物馆副馆长尔布什哈的说法,这个两头小中间大的橄榄形人口分布结构,符合大多数人类社会的组成规律。
那么,当中华大地早已从奴隶制过渡到封建社会,甚至民国初期还过渡到民主共和体制时,彝族人为何能长期保持奴隶制度数千年不变?它们的黑彝和白彝等级体系,又是怎么划分的。
一、彝族奴隶制形成。
彝族早期奴隶社会的等级制度形成,与原始社会末期的社会分工分不开。尤其是从母系氏族社会过渡到父系氏族社会以后,为了争夺地盘和财产,各个部落间不得不进行掠夺和战争,使得战俘成为最早的奴隶来源。
历史资料显示,最初被俘的成年男子多被杀掉,妇女和儿童则被留下当奴隶,后来战俘全部充作奴隶,不再杀死。
彝族奴隶社会大体分为两类,一种是真正意义上的国家,有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首都,建有保卫政权的军队武装。比如汉朝的夜郎国、唐朝的南绍国等,这些分布于云南和贵州的彝族政权,在唐末宋初时,向中原学习,也逐步向封建社会转化,其奴隶等级制度得到淡化甚至消失。
另一种则是最高统治者依靠传统势力进行统治,没有作为政治、文化中心的首都,完全依靠奴隶等级制度和家支制度,传统习惯管理,最为典型的就是凉山彝族奴隶社会。
二、凉山彝族等级划分。
凉山彝族奴隶社会后期有了严格的等级划分,最高等级为"兹莫",汉语称土司,是接受封建王朝官的最高统治者。
"诺合"汉语称为黑彝,他们依靠严密的父系氏族或家族血缘联系,社会地位略低于土司。如果能摆脱土司的统治,也能成为部落的最高统治者。黑彝人十分注重血统纯洁,保持严格的等级内部通婚。如果黑彝妇女与低下等级男子私通,那么一旦被发现,双方都会被处死。
"曲诺"汉语称白彝,在彝人中占比最多,属于被统治阶级。他们在黑彝奴隶主管辖区内,不能随意迁徙,常常被赠送、转让。甚至作为赔偿冤家械斗中的赌注,押给另一黑彝,但一般不能任意杀害和买卖。
白彝有独立的经济,占有平均数量的土地和生产生活资料。但是他们在处理自己的田地和资产时受到黑彝限制,遗产可由儿子继承,一旦没有儿子,那么家产将归黑彝所有。
一些白彝占有较多的土地和牛羊,或是占有几户或几个"呷西",就能把黑彝的负担转嫁到"呷西"身上。在积累大量财富后,也能升级为"格吉",也就独立白彝,实现完全自由。既不归土司管也不归黑彝管,没有主子,也不用交贡赋和服劳役。
"阿加"汉语为奴隶主家的下人,又分为彝根阿加和汉根阿加,彝根为部落征服后沦为奴隶的彝人,汉根则是和汉人打仗时俘获的俘虏。"阿加"属于奴隶主完全私有,家里家外的活都由他们干,没有婚权和对子女的亲权,他们的人生属于主子,属于生产上的奴隶。
"呷西"又称锅庄娃子,被买卖过三次的称三道娃子,处于凉山彝族社会最底层。没有任何财产、房子、田地和人身自由。他们的生死掌握在黑彝主子手中,奴隶主可以随时将他们杀死、买卖、馈赠。
黑彝们为了防止"呷西"逃走,往往会让他们戴着沉重的铁链工作,稍有懈怠,就会遭到最残暴的惩罚,甚至被杀害,生活状况极为悲惨。
三、彝族奴隶制的废除。
凉山黑彝对白彝及更低等级奴隶的剥削和压迫,招致奴隶们的反抗。最为悲惨的"阿加"和"呷西"们,往往用逃亡、自杀、破坏工具甚至杀死奴隶主,武装起义抗争,但最终会被联合起来的黑彝武装血腥镇压。
数千年以来,由于凉山的天然屏障作用,当地彝族的奴隶社会制度,并没有受到中原文化的影响和冲击,得以长期存在。
直到1956年民主改革后,凉山彝区的奴隶社会制度枷锁才得以打破,黑彝奴隶主特权被废除,土地和生产资料被分给无地少地的奴隶,特别是数以万计毫无人身自由的锅庄奴隶。获得了自由和权利,分得了土地和房屋,凉山彝族数千年的奴隶社会彻底瓦解。
(参考资料:《凉山彝族奴隶制研究》等)
由网友 大琪琪 提供的答案:
彝族是我国少数民族之一,分布于云南和四川凉山,说到白彝和黑彝就要说说彝族的阶级等级社会,我们听过的土司就是白彝族里面的领袖
在外界大多数人印象里,黑彝是奴隶主贵族,一言九鼎;白彝是奴隶,根据当地人的一些说法说其实并不都是那么回事,有以下几个说法:
一,白彝不算是奴隶,而是平民,或者叫自由民,他们占凉彝人口的一半。
二,白彝不一定都比黑彝穷,事实上有的白彝很富,拥有大量土地财产,甚至还有奴隶,所以也是奴隶主。
三,凉山彝族社会有五个等级,这五个等级的人口分布为:兹莫占1%,黑彝(诺合)6.9%,白彝(曲诺)约50%,阿加33%,呷西约10%
这些是清末、民国到解放初期民改前的情况。
黑彝、白彝主要是血统上的划分
由网友 第九区春虫虫 提供的答案:
我去过西昌、冕宁、宁蒗、巍山等地,有很多彝族朋友,包括我没去过的沧源、武定等彝族聚居区的朋友,就谈谈我个人的看法,只说事实,也就是社会公认的和我个人的直观认识。彝族分布在云贵川桂以及东南亚和我国接壤的个别国家,大多数都在云南、四川两省。彝族先民创造了独特的文明,其文字古彝文古称韪书,大约出现在13世纪。个人认为彝语的语音和腔调极大影响了云南汉语方言,尤其是昆明话,以至于云南话成了一种特殊味道的西南官话!和川黔相差很大。川黔方言有着浓浓的湖广味,而云南方言有些浓浓的彝语腔调。关于彝族的起源我不想多说,学术界自有公论,民科的牵强附会或者彝族人士引用神话传说那是作不得数的,无论地方想发展旅游产业还是别的啥,这种问题还是要严谨不要开玩笑贻笑大方。
紧扣题目,彝族分黑彝和白彝,但绝不止这么简单。所谓黑彝白彝那是简而又简的说法。彝族由于分布区域广大,所以大体可根据凉山
、乌蒙山
、红河
、滇东南
、滇西
、楚雄
六个彝族聚居区分为六大类型支系,语言也相应有北部、东部、南部、东南部、西部、中部6大方言,其中还包括5个次方言,25个土语。北部方言分布在四川凉山和云南宁蒗等地,东部方言分布在贵州和云南东北部,南部方言分布在云南和广西,其余3个方言分布在云南。六大方言间互相无法通话。汉藏语系藏缅语族的彝语支各族群如哈尼族、傈僳族、拉祜族、纳西族、基诺族、怒族、独龙族等都是彝族的亲缘民族,他们有最近的直系祖先。白族在历史上和古代彝族也有密切关系。彝族特殊父系基因是F,在上古时期有大量百濮族群(O1b)和古羌人(O2)融入,最终奠定了彝族的语言和体质形态。由于民族杂居的程度比较深,所以除了四川凉山地区和滇西北毗邻凉山的地区分布的彝族外,其他地区的彝族发展程度在解放前已经和周边民族一致,达到了封建社会的水平,有的彝族分支虽有黑彝白彝的说法,但是界限意识已经模糊,和其他民族的通婚也开始没有限制。有的地区地主阶层占当地彝族的5%,贫雇农占60%-80%,有的地区没有地主,全是自耕农。有的彝族支系黑彝白彝的说法根本就没有。
黑彝白彝界限意识根深蒂固的分支就是大凉山的彝族。这部分彝族由于战乱迁徙到了历史上的大小凉山地区,那里高山大川,金沙江和安宁河穿梭而过,地域相对封闭,于是他们把奴隶制度延续到了上世纪五十年代,直到共产党砸烂了这种愚昧血腥的制度。
56年民主改革之前大凉山彝族分五个等级,最高等级兹莫占当地彝族人口的0.1%,属于最早的祭司阶层,就是酋长阶层,后来被封建王朝中央政权任命为土司,兹莫就是权利和土司的意思。
但是在大凉山特殊封闭环境下,兹莫的土司阶层的特权终于被称为诺合的家族族长(相当于头人)阶层取代了,他们占6.9%。兹莫阶层要不归属汉地管辖做起空头土司,要不降格到诺合阶层,他们两个阶层后来主要就是诺合这个奴隶主阶层,统称黑彝。诺合是群体的意思,还有主人、主体、黑色的意思,这也是俗称黑彝的由来。领导家族实行严格的阶层内婚制和血亲复仇制,有专门的通婚家族(姻亲家支),也有专门的敌对(打冤家)家族。
曲诺阶层既不是奴隶也不是自由民,他们占总人口一半,意思是白色,俗称白彝,是被统治阶层的最高等级。每年要为主子干一定的无偿劳动。有私有财产,子女可以继承,但家族有干涉权,若无子嗣,财产则归家族。他们只能生活在本家族区域内,不得随意迁徙,本家族诺合阶层不得随意杀害曲诺,但可以赠送、转让、用他们抵罪。他们的地位类似沙俄农奴和1959年前西藏农奴中的高等级农奴,有些富裕的曲诺也占有一定数量的下两个等级。
阿加,意为"门里门外的手足",汉称"安家娃子",占总人口的33%左右,有彝根(来源于彝族内部)和汉根(来源于彝族之外,多数为劫掠而来)之分,无迁徙自由,全年绝大部分时间为主子服无偿劳役,主子可以整户的或单个的出卖"阿加"。"阿加"的子女可以全部或部分地被主子抽作"呷西",一般有着极少量的土地及其它生产、生活资料。
最低一个阶层叫呷西,意为"主子锅庄旁边的手足",汉称"锅庄娃子",约占人口总数的10%左右,他们一无所有,毫无人身自由,可以被主子任意买卖和虐杀。主子为其配婚成家后即可成为"阿加"。所有被统治等级成员,皆被统治者称为"节伙",过去被汉族称为"娃子"。
所以狭义的黑彝、白彝指的是诺合阶层和曲诺阶层;(领主)兹莫+诺合属于黑彝,(娃子)曲诺+阿加+呷西属于白彝,这是广义的说法。
由网友 战时灯火 提供的答案:
由网友 远嫁的晓晓 提供的答案:
我的回答可能没有多么专业,但我自己就是彝族,是根据自身所处的实际情况来说的。
我的家乡在楚雄彝族自治州,顾名思义这个地方就是一个彝族自治州。听祖辈说我们一开始也是从凉山迁徙过来的,所以所有彝族人都是同根同系的说法也不是没有道理,但彝族确实分白彝和黑彝,这个划分的依据就是族群血统的纯正度,白彝是指跟汉族或其他民族通婚且自己的语言、生活习惯和风俗已经逐渐趋向汉化,对自己本民族的传统已经延续不多的人群。黑彝则是指在村落建筑、语言文化、生活习俗等方面都保存了较高的彝族传统的人群,他们很少与其他民族通婚,有自己的语言文字,服饰等,很多纯正的黑彝村落至今都很少接触过汉文化,他们听不懂也不会讲汉字方言和普通话,唯一的语言就是当地的彝语。
不了解彝族文化的人可能会觉得所有彝族人都说同样的语言,事实上彝族语言也是像各地的方言一样博大精深,邻村不邻户,说的语言都不一样,彝族传统文化保存比较好的地区,语言纯度越高,外村外寨的人通常理解不了,而一些逐渐汉化的村落,语言已经通俗易懂,外地人听着也能掌握大概。
所以在我的家乡这边,如今纯正的黑彝村落已经比较少,大部分都被逐渐汉化而成了白彝,这也是民族文化流失和凋零的一种现象。
由网友 云岭彝州 提供的答案:
黑彝和白彝是两个次族群的概念,在1956年中国政府在凉山地区搞民主改革以前土司管辖区的彝族叫白彝,非土司管辖区叫黑彝。
其次,彝族内部分五个等级:兹,诺,曲诺,阿加和嘎西。
其中诺等级被译为黑彝,曲诺等级被译为白彝,阿加等级被译为安家娃子,嘎西等级被译为锅庄娃子。
而现在大理的彝族大多穿着黑衣服,大多数白族也称他们为"黑族";而在凉山的黑彝、白彝是血统上的划分,不是经济上的。
新中国成立前,由于地区和方言不同,彝族支系繁多,有许多不同的他称和自称,主要的他称有"夷"、"黑彝"、"白彝"、"红彝"、"甘彝"、"花腰"、"密岔"等。
部分文章源于互联网收集,不代表默子网络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html369.cn/300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