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皇帝自己学习洋人知识,为何还要闭关锁国呢?_康熙为什么禁教

由网友 星空下的大祥 提供的答案:

康熙皇帝在位期间,确实鼓励和推动汉学和西学的融合,自己也亲自学习洋人知识,但同时也进行了一定程度的闭关锁国。这一方面是由于当时的国际形势和政治环境,另一方面也与康熙的治国理念和实际需要有关。

首先,当时的国际形势和政治环境比较复杂。康熙时期,西方列强的扩张和侵略愈演愈烈,中国面临的外部威胁不断增加。为了维护国家的安全和独立,康熙实行了一定程度的闭关锁国政策,限制西方列强的贸易和扩张。这种政策虽然有一定的保护作用,但也阻碍了中国与外部世界的交流和融合。

其次,康熙的治国理念也有一定的影响。康熙十分注重社会稳定和统一,希望能够保持中华文明的传统和完整。因此,他在学习和推广西学的同时,也强调了汉学和儒学的传承和发扬。他认为,学习西方知识不能完全放弃中华文明的传统,而应该在融合中不断推进文化的发展和进步。因此,他对西学的接受是有限度的,不希望西方思想和文化对中华文明造成太大的冲击和破坏。

最后,康熙的实际需要也影响了他的政策。虽然他鼓励西学和汉学的融合,但实际上在军事、政治和科学技术等方面,清朝仍然存在较大的落后和弱点。因此,他在推进文化融合的同时,也希望能够利用这种融合来提高国家的综合实力和竞争力,而不是仅仅为了学习和传承文化而学习。

综上所述,康熙的学习西学和闭关锁国并不矛盾,二者在当时的国际形势和政治环境、治国理念和实际需要等方面都有一定的合理性和必要性。他的治国思想和政策,也反映了当时中国在文化融合和现代化进程中的困境和挑战。

由网友 鄂G游天下 提供的答案:

统治阶级的利益胜于国家利益。中国古代历代王朝为了巩固皇权统治莫不喜欢搞愚民政策。康熙帝英明有为,自己也学习西方先进知识,自然知道这些知识对于国家的发展是有利的,但是对于爱新觉罗家的统治是不利的,一旦大家都成为"有识之士",自然就会认识到爱新觉罗家的统治是不合时宜的,会去动摇爱新觉罗家的统治。所以康熙帝决定继续加大力度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一、爱新觉罗家的统治政策

1、剃发令:清军入关以后,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首先就打破国人关于身体发肤受之父母的思想红线,强制灌输国人对爱新觉罗家统治文化的认可感,有不从者,以谋反论处,扬州十日、嘉定三屠,杀是的天昏地暗,用暴力给国人们套上精神枷锁,让国人养成习惯,丢弃本身的文化心理基础。

2、文字狱:顺治、康熙、雍正和乾隆几代人用了140余年的时间大搞文字狱,坚决不允许任何不利他们家统治的言论出现,一旦有任何苗头,必然严酷对待,极力控制国人的文化和思想发展,维护爱新觉罗家的统治基础,诸如《南山案》、《明史案》等,几乎将当时拥有进步思想的知识分子斩尽杀绝。

3、闭关锁国:清军入关以后,郑氏家族还在台海地区拥有很强的实力,为了彻底消灭他们,清朝在顺治十三年就颁布诏令,"寸板不得下海,寸帆不得出洋。"切断郑氏势力的补给,进而削弱郑氏势力。待康熙帝收复台湾以后,稍微放开了点禁海政策,但是还是在严格控制,例如与荷兰的贸易,只能每5年进行一次,且只能在广东福建两地进行。这种政策的根本目的是维护爱新觉罗家的统治。

二、闭关锁国对于爱新觉罗家的必要性

康熙年间,西方世界已经崛起,各种先进文化、政治、经济和军事制度层出不穷,这些制度中有一个核心就是民权。康熙帝先是爱新觉罗家利益的代表人,其次才是人民利益的代表人,他坚决不允许民权思想在国内泛滥,一旦出现那种局面,就意味着爱新觉罗家的统治就要到头了。直到清朝末年,国门被西方世界的坚船利炮轰开,国人才看到西方世界的情况,学习西方世界的先进思想,致力于实现中华民族复兴,最终意识到清王朝的这种统治才是复兴路上最大的阻碍,于是国人门齐心协力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

结语:无论是个人还是国家,封闭而拒绝交流的话,注定落后,落后就要挨打这是亘古真理。

感谢您阅读此文,烦请您不吝赐教,留下宝贵意见,一起探索历史。

由网友 我们爱历史 提供的答案:

康熙,雍正,乾隆三人均对西方有相当深刻的了解。

康熙的儿子们九龙夺嫡,其中就有阿哥们分别用法语和拉丁语作为秘密联络时的文字。康熙本人更是精通多种外语,同时对数学有很高的研究。

雍正非常关心欧洲局势,雍正对欧洲各国大事了解的时间差一般都在几个月之内。

至于乾隆,他在还是阿哥的时候就对西洋器物沉迷到难以自拔,当了皇帝之后直接向欧洲定制高级机械工艺品,当时欧洲最流行的机关钟表都先送到紫禁城里其次才是给欧洲土豪消费。而且乾隆本人对于机械的齿轮传动,发条动力等等知识有不俗的造诣。

并且乾隆还是一个狂热的兵器爱好者,进口了西方大量的火枪供自己娱乐,还命令仿制西方火器。直到天理教攻入皇宫的时候还是皇子的道光就亲自用自己的爱枪"威烈"击杀天理教教徒,那把枪就是进口的西洋火枪。

康雍乾三个人对于西方都有强烈的求知欲,但是,他们却也是文字狱玩的最溜的,在他们看来,知识这种东西只能皇帝垄断,别人知道的越多越不安分。这个是因为清朝政府和满人特权统治没法分割。

所以指望什么与时俱进,洗洗睡吧。

乾隆对于科技的态度是什么?他是非常厉害的曲解了"弃智绝圣",乾隆一生赈灾救济饥民从来没抠门过(乾隆这人看百姓的态度很有意思,他非常喜欢一副雏鸡图,多次临摹发给大臣,要大臣体会他的爱民之心,但是他爱的却是雏鸡一样没了他来照顾立刻就会死的"民",凡是有点想法的在他看来都是死不足惜的刁民),但是另一方面乾隆却非常痛恨有人发明工具或者是改善技术解放人力资源,这样的人叫乾隆发现了一般下场都不会太好,乾隆最希望的就是百姓全部为了达到能够满足最低级的生存所需的劳作就把全部时间精力都消耗殆尽,这样挣扎在死亡线上的百姓就没有多余的力气造反了。

有句俗语叫"在瞎子的王国里一个独眼龙就能当国王",乾隆则是主动把百姓都变成瞎子。乾隆的统治手段明显就是极端的愚民,禁锢,但是对于满洲旗人的利益来说,这样的手段是最能保证作为少数派的旗人的利益的,所以清朝文字狱等手段搞得这么厉害。让清朝发展科学什么的,基本就是让清朝统治者饮鸠止渴,他们不会同意的。

说乾隆没有迫害理工思想的,我就问拿数据调查说话算不算理工思想?

乾隆年间有一老头,发现民间种烟侵占粮食生产比例,而且地主乡绅勾结压迫佃户,于是多年调查之后总结了民间隐患有理有据的写出来上书给布政使。

最终,乾隆看了怒不可遏,下令凌迟处死,但是咱乾隆爷心善,看在这老头一把年纪就从宽赦免了凌迟,把脑袋砍了就算了,家人也不要连坐了,斩监候就行了。

原因?表面上的罪名是弘历的弘字这老头居然胆敢不避讳,死有余辜。实际上,乾隆多次训诫百官,白身不得议政,你敢键政局瞎逼逼?那必须杀全家。

更别提乾隆是有计划摧毁民间藏书最厉害的时代了,民间的农书,医术,星象占卜还有各种技术书籍都在抄毁的范畴,他还给手下大臣定指标,完不了任务的直接下狱。以至于最后民间藏书被抄毁殆尽,实在摘不出书了,最后狗腿子为了奉承大臣拿了本字典上了说这是大逆,大臣看了半天都没看出来有啥不妥,被乾隆知道了立刻怒斥大臣玩忽职守,连字典作者带大臣一锅烩了。

所以他不允许有人挑战自己的皇权,自己就是世人的主。

由网友 余红尘 提供的答案:

这两者并不冲突,结合起来就是一个大局。闭关锁国,只是限制了对外贸易。但从整个清朝来看,闭关锁国状态下,依旧有对外贸易的港口。广州十三行就是清朝对外贸易的地方。十九世纪,英国的东印度公司,和清朝的广州十三行,是世界上最大最繁荣的贸易之地。我们之所以说清朝闭关锁国,是清朝限制了民间的对外贸易,普通人不得私自下海经商。

而康熙喜欢科学,喜欢学习西方的知识,是他个人的爱好。但康熙为何不推广西方思想和知识?这是我们需要了解的一个问题。归纳起来,还是为了清朝的统治地位,以及天下的安宁。试想一下,满族能有多少人?为了统治数以万计的汉族,所以,必须在思想文化上实现控制。

因此,我们看到,整个清朝内,封建思想是最禁锢的朝代。如果推广西方思想以及各种知识技术,收益的将会是汉族,因为汉族人口多,学习能力强,这对刚稳定下来的清朝,是非常不利的。到时候反清复明,真的会成功也说不定。当康熙熟知西方思想和科学的厉害之处时,从一个统治者的角度来看,最不愿意看到各种叛乱的,说康熙没有私心,那也不对。

加上为了统治,闭关锁国也会限制汉族的发展。可即使这样,汉族还是出现了许多商帮,在清朝那也是富甲一方的存在。如果没有闭关锁国,可以推广西方思想和技术,清朝会怎么样?或许历史就会重新改写。

由网友 牧神笔记 提供的答案:

其实清朝那么多皇帝,最为博学强记的皇帝非康熙莫属。不仅是学贯中西,古代文献,汉民族文化的推崇等等方面知识十分渊博。

一、个人爱好与国家方针政策并没有强有力相关性联系。

就比如康熙喜欢汉文化,遵从汉礼体制,尊孔圣等文化精髓,他照样会搞文字狱去锁拿很多不合时宜统治的反清思想,当然到乾隆皇帝那时候就会更加随心随意,禁锢思想,以维护爱新觉罗家族的少数人统治。

康熙是喜欢西洋漂泊过来的商品、科技、绘画、武器等物件与技术,堪称十分新奇,这也仅仅是个人爱好所在。

康熙年间,其实清朝还开放着广州十三行的对外贸易往来,也不过是上请国书之后,为了满足天朝帝国的宽厚之心,抚慰蛮夷的俯视心理罢了。算是开了一个对外了解的窗口吗?或许是,因为当时的洋人也成为皇家私人顾问,或许也不是,只要存在任何思想输入与传教布施问题,就会马上闭关锁国。

故个人爱好与国家的政策并没有所谓相关的联系,清朝是康熙一个人的吗?不是,他是整个封建阶层统治的哪一类,尤其是皇族贵胄的那一部分人的。如果为了所谓皇帝个人私欲,把国家的政治体制都给颠覆了,那傻子才会去干呢?何况是康熙大帝自诩是千古帝王序列中的一员。

二、清朝的大势与世界的大势不同一个层次在发展,不得不进行闭关锁国

在康熙当政六十一年岁月里,清朝还依然是维稳,不仅稳定外部葛尔丹,与俄国干了一场,还要铲除三藩,稳定反清复明的国内暗涌,以助于达到爱新觉罗少数人统治多数人的目的,所谓的清朝万世基业的打下基础。

而此时世界在发生第一次工业革命之后,资本主义掀起来推翻封建阶段的统治的火热阶段,我们想到的英法俄西班牙葡萄牙荷兰等国都在进行两种阶层相互撕扯的阶段,工业生产水平得到极大的提高,相比于农耕文明的社会。开始了全球殖民时代,给予资本主义积累原始资本的时代。

你想想先进的文明传入落后的文明国家之中,会产生多大的天翻地覆慨而慷,那时候把整体的民智开化提升时候,那就把整个封建阶层的国家机器给打碎了, 把爱新觉罗皇族给撕咬碎了,从而进入动乱的时代。

甚至提前进入殖民主义时代,因为国家的资产阶级的萌芽被打碎,根本不存在这样的阶层,那极有可能是进行像南北朝时代,给予世界流氓国家打入中国进行殖民的时代,甚至提前两百多年。

世界大势发生极大变化的情形下,清朝时代趋势已经停滞,你不得不进行闭关锁国,以备延缓时间,获得更多的清朝统治的美好岁月,享受岁月,那岂不是更加美好。

因为康熙不会自己革了自己的命,而且不知道会把这个清朝带入到什么地方,怎么走?还不如延续老祖宗的祖法,那就闭关锁国吧。

由网友 元吉讲故事 提供的答案:

首先,清朝闭关锁国这种说法不完全正确,从顺治到康熙,再从康熙到雍正,中间共有两次海禁,共计39年。第一次是1655年(顺治十二年)-1684年(即康熙二十三年),共29年;第二次是1717年(康熙五十六年)-1727年(雍正5年),共10年,其余绝大部分时间都没有禁海,甚至还有一些鼓励政策,如出海港口没有限制,乾隆改四海关进口为一海关进口,加大了贸易量。

其次,康熙皇帝的立场跟西方君主立场不同。清朝主要是稳固统治而非向西方扩张,清朝的主要财政来源并非对外贸易而是对内的税收。西方的先进技术非常有利于武装汉人群体,对清朝统治有害无益,西方的教会言论足以煽动普通百姓对抗清庭的统治阶级,被清朝统治者视为"反动言论"。此外,海外贸易最繁荣的地方也是反清情绪比较高的地方,所以在危及到政权的稳固这种大是大非面前,岂有不阶段性的禁海的道理?

由网友 刻尚 提供的答案:

康熙学习各种西方的知识,本身是出于兴趣。就像好多西方大数学家,艺术家,都是富二代,官二代。纯兴趣的一个问题是,目的很单一,为了自己取得收获的快乐,同时也能在别人面前显示一把自己的优秀。这样带来的弊端就是,学了不为实用,不会意识到对于现实和未来改变的意义。而且康熙本身很多时候是为了显摆,所以,不可能大规模的向民众官员推广,因而民众潜在的创造力也被扼杀。同时,因为美洲大量金银的开采,扰乱了国内货币体系,不可能大规模放开贸易。

由网友 历史百货铺 提供的答案:

康熙学习西方的知识与实行闭关锁国的政策其实并不矛盾。

康熙帝学习西方知识一方面是出于个人的兴趣,只学习自己感兴趣的西方知识。而且康熙学习西方知识也只是自己学习而已,并做到推广与普及,从清朝整个国家看依旧是处于闭关锁国的状态。

另一面,康熙学习西方知识的目的也是巩固清王朝的统治,所谓"知己知彼"。可是学习也只是科技知识,思想是没有引进的,因为西方能够快速的进入近现代化是以先进政治思想为基础,思想大爆炸的情景是清朝统治者不愿看到在自己的土地上发生。

闭关锁国最早从明朝朱棣时代就开始了,对于巩固统治的作用已经越发明显,以康熙的政治能力与眼光是不可能将这一项政策在自己手上废除。到了清朝,历经数千年的封建朝代,中央皇权的集中程度是不断递增的,这也是其最大的弊端。

所以即便喜爱学习洋人知识的康熙皇帝,也不会把西方的知识以及思想引进并推广,当时能够学到西方知识的也就是皇宫中的人,对于平明百姓来说依旧深陷在八股文中。

部分文章源于互联网收集,不代表默子网络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html369.cn/297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