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逵杀四虎毫不费力,武松打一只就累趴,莫非李逵能秒杀武松?_李逵杀四虎和武松打虎的区别

由网友 青云益坠 提供的答案:

据说九几年拍摄水浒传的时候

扮演的两位好汉相互谦让

都不肯先上场打虎的戏

[呲牙][呲牙][呲牙][呲牙]

回到正题

水浒传中两场打虎有什么不同呢?

表面上看李逵杀4只,武松杀1只。

可还有具体情况。

李逵用的是刀,

武松一开始有棍子,后来用的拳头。

李逵是在老娘被虎吃了后杀虎,是报仇。

武松是喝醉了遇到虎,算是自保。

李逵杀的4只老虎有两只小的,以及一公一母,但不是同时杀的,是分三波。

综上所述,两位好汉打虎不能简单用数量评判。

也无法从打虎来比较二人武力高低。

由网友 绿野萍踪01 提供的答案:

李逵杀四虎,武松只打一虎。武松废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打死一只老虎。李逵却在沂岭几乎是不费吹灰之力,就杀了老虎一家四口。

打罢老虎,武松浑身散架,想把老虎提起来,手脚却"都苏软了"。李逵却跟杀了几只猫一样,掩埋了老娘,还爬到另一座岭上,在泗州大圣祠借宿了一宿。

无论从与老虎搏斗的过程,还是所毙老虎的数量,以及体能的消耗,武松都不是李逵的对手。假如以对战老虎的事来比较,武松还真的干不过李逵。仿佛,四个武松都打不过一个李逵。

武松、李逵分别面对的是什么样的老虎

以对战老虎而言,真的需要四个以上的武松才能打得过黑旋风吗?且让我们回到文本中,看看这两人是如何与老虎厮杀的。

《水浒传》中,总共有四处写到了老虎。第一次是洪太尉在龙虎山遇到的那只白额锦毛虎,毫无疑问,这只虎楔出来的是锦毛虎燕顺。此处不说文本背后的隐喻,单说《水浒传》中的老虎,也就是纯写为野生动物的山中之王。

第二次,就是景阳冈被武松打死的那只老虎,这只虎,施耐庵也做了交代,说是一只白额吊睛猛虎。

然后,就到了沂岭惨遭李逵灭门的四只老虎。这四只虎又是什么品种的虎呢?施耐庵其实也写得很清楚。李逵先杀了两只小老虎,又把腰刀插进了母大虫的粪门。那母大虫负痛逃跑,李逵正待要追赶时,一阵风过,书中写道:"忽地跳出一只吊睛白额虎来"。

哎呀,这只公虎竟然跟武松在景阳冈打死的那只虎是一个品种,都是《水浒传》中最凶残的伤人大虫。也就是说,李逵杀了四只白额吊睛猛虎,武松才打死一只。谁更厉害?

后来,解珍、解宝兄弟在登州城外射死了一只老虎。这只老虎施耐庵没写明是那种老虎,但从登州府限期捕杀大虫的文告来看,这只虎也是一只伤人的猛虎,因而,惊动了登州知府,像阳谷县令那样,责令猎虎捕杀。

想必,这也是一只白额吊睛猛虎吧。武松、李逵、解珍、解宝都是山东人,即便有朋友一定要把武松争到河北去,那只白额吊睛猛虎却争不去,武松跨省追杀,在山东境内打死了这只猛虎。所以,同是山东境内的猛虎,当然也就是一个大家族了。

江西信州的猛虎则不同,除了白额这个老虎的标识外,这只猛虎是锦毛虎,只是吓吓洪太尉而已。大概这只虎是张天师驯化了的,或者是幻化出来的,不吃人。

李逵杀了四只白额吊睛猛虎,自然要比打死一只同品种老虎的武松要牛得多,解珍、解宝则根本没有跟老虎交手,是一支自动触发的药箭把老虎射杀了。

那么,是不是可以依据与老虎过招的经历与数量来衡量武松、李逵之间的实力呢?

施耐庵极其渲染武松打虎

《水浒传》中有个大家都认同的"武十回",专写武松的故事。"武十回"深入人心,武松的英雄形象就此确立,数百年来屹立不倒。究其原因,便是"武松打虎"。以前,如果没读过《水浒传》而知道武松的,恐怕就只记得这个故事了。后来更精彩的武松杀嫂,反倒只记下了武大郎、潘金莲,这里头似乎没武松什么事。

李逵在民间也是深入人心的一个梁山好汉,同样在以前,没读过《水浒传》的人,说起李逵,只知道一句话:打不死的李逵,李逵干了些什么,几乎无人记得。说李逵的这句话,其实是从评书说程咬金那里套用过来的。说句实话,这两句大人骂小孩的话,我都"享用"过。

李逵杀虎无人知,武松打虎美名传,这是为什么呢?

武松打虎,大概是书中最为精彩的情节之一,施耐庵不惜笔墨,从头至尾细细道来,几乎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而且,从景阳冈脚下的"三碗不过冈"酒店开始,就开始做铺垫了。

施耐庵先以喝酒展示了一个与柴大官人庄上完全不一样的武松,连喝十五碗酒,完全把武松的英雄豪情展露无疑。而当店家告诉武松,山上有一只猛虎,已经伤了三二十条性命,武松仗着酒劲根本就不信。

武松不信,店家非要说有,这就勾起了读者的兴趣了。接着往下看,情节步步推进,仿佛一部悬疑剧,施耐庵紧紧扣住了读者的阅读欲,把细节渲染得极为精致。

武松毫无顾忌地往景阳冈上走,看到大树上写着的冈上有猛虎的警示,武松犹自不信。武松不信,大概读者此时应当信了,就看武松接下来会干什么。

说话间,武松来到了一座山神庙前——注意,但凡好汉们要干那惊天动地的事情,几乎都会出现寺庙之类的符码,李逵杀虎前后,不是也去过泗州大圣祠吗?

在山神庙前,武松看到了阳谷县的告示,才知道冈子上果然有猛虎。此时,武松也有点害怕了。武松想折返回酒店,又怕店家笑他。于是心怀侥幸,硬着头皮上了景阳冈。

假如武松没在冈子下喝酒,即便是在山神庙前看到了告示,恐怕也会"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只不过,武松急忙赶路,一口气走过景阳冈,那就不一定会有武松打虎了。

偏偏武松喝下的十五碗大酒,此时发作了。武松昏昏欲睡,便躺在了一块大青石上。朦胧中,一阵腥风吹来,昏暗中,那只白额吊睛猛虎直扑醉眼朦胧的武松。

武松"阿呀!"了一声,翻身而起,投入了打虎战斗…………

施耐庵极其渲染武松打虎的前情细节,元比李逵杀虎要精彩得多。通过这些细节的铺垫,无疑也交代了这只白额吊睛虎就是《水浒传》中最凶猛的老虎,不仅阳谷县有文告,附近的猎虎、百姓更是谈虎色变。

而且,这只猛虎已经伤了几十条人命,武松踏进阳谷县地界,似乎就开始遭遇到了老虎的威胁。因而,武松打虎的难度肯定要大于李逵。

大虫武功高强,武松搏命打虎

渲染足够,接下来就是武松打虎了。施耐庵又是活灵活现的描写了一段打虎的故事,仿佛亲身经历一般,也让读者"身临其境"。

半醒半睡的武松,大概是被那一阵腥风吹醒,睁眼一看,那只"又饥又渴"的大虫早向自己扑来。武松提了哨棒,只一闪,便闪到了老虎的身后。此时,大概有的读者有点放心,武松手里有武器呢。

武松闪到了老虎身后,老虎怎么办呢?施耐庵在此写得很俏皮,说"那大虫背后看人最难"。细细品味这句话,想想武松站在老虎背后,老虎心想,这厮如何这般闪得快,去哪儿了呢。是不是很逗?

老虎看不见武松,"便把前爪搭在地下,把腰胯一掀,掀将起来"。这只老虎端的厉害,凭感觉便知武松就在它攻击范围之内。老虎厉害,武松更厉害,又是一躲,便躲开了老虎这一掀。

老虎没掀着武松,气得不得了,大吼一声,犹如晴天打了个霹雳,震得那山冈也动——够吓人的吧。

大虫很生气,后果很严重,接着使出了第三招,"把这铁棒也似虎尾,倒竖起来只一剪"。老虎动作奇快,武松更是反应迅捷,又是一闪,闪到了一边。

这时,施耐庵又作旁白,解说道:

原来那大虫拿人,只是一扑,一掀,一剪;三般提不着时,气性先自没了一半。

这等于是现场直播呢。施耐庵一定见过老虎搏斗,此人身居皇宫,什么样的把戏没见识过?否则,又如何写出如此生动逼真的场景,又如何知悉老虎这三招拿人的绝活呢?

三招使尽,便轮到武松动手了。等到老虎像打套路拳那样,重复再做一遍动作时,武松举起哨棒,使尽平生力气,从半空中劈向老虎。可惜,武松一棒打在了枯枝上,哨棒打得对折。

假如这一棒劈到了虎头上,恐怕这只大虫早就开瓢呜呼了。施耐庵偏不让武松轻易得手,还要继续展示其生平绝学,让武松赤手空拳地打死这只"武功高强"的白额吊睛猛虎。

老虎躲过一劫,心有余悸,但是,老子毕竟是老虎:这厮竟敢劈杀俺。于是,老虎更加气愤,兽性大发,再次扑向武松。

老虎要拼命了,武松不敢怠慢,往后退了十步远——施耐庵计算得真精准,恰好是老虎扑到武松跟前,前爪搭在了武松身边。说时迟,那时快,武松丢掉了半截哨棒,双手抓住了老虎的顶瓜皮,死死地把虎头按在了地上。

老虎哪曾吃过这等大亏,当然要拼命挣扎了。武松哪里肯松手?"尽气力纳定"虎头,然后,双脚直往老虎的面门、眼睛上猛踢——这可是武松平生绝学"玉环步"、"鸳鸯脚"呢。

老虎这下更是气坏了,咆哮着,前爪在地上刨了一个坑。恰好,武松就把老虎的嘴按进了土坑里,让它呼吸困难,不再咆哮求饶。

接着,武松腾出右手,挥起铁拳,在老虎的头上狠狠的打了五七十拳。这顿胖揍,只见老虎的眼里、口里、鼻子里、耳朵里都迸出鲜血来。

战斗大概到此就结束了,施耐庵又响起了"画外音",解读道:那武松尽平昔神威,仗胸中武艺,半歇儿把大虫打做一堆,却似挡着一个锦皮袋

打虎英雄就此诞生,武松凭借一身武艺,一身神力,打死了一只《水浒传》中最凶猛,武功最高强的白额吊睛猛虎——打虎英雄美名流芳百世。

武松打虎如此艰难,李逵又是如何与老虎战斗的呢?

李逵泄愤,持械杀虎

毋庸多说,李逵是因为老娘被老虎吃掉了,这才挎了口腰刀,提了杆朴刀,循着血迹,上门泄愤报仇的。

从细节来看,施耐庵似乎有意为李逵杀虎准备了道具。李逵果然是先用朴刀杀了两只小大虫,又是一刀扎进了母大虫的粪门。

李逵杀三虎的场景,施耐庵也是有意设计。书中说,李逵先找到了两只小老虎,顺手就劈杀了一个。另外一只则逃进了洞里。李逵挺朴刀追进了老虎洞,又毫不费力的杀了虎弟。

杀了虎兄虎弟,李逵却躲在在虎洞中观察。此时,母大虫回来了。这只母大虫似乎也有点武艺,也想先用尾巴剪一剪。于是,那母大虫把屁股对着李逵,铁棒似的尾巴伸进洞里,坐着就进来了。

这不是找死吗?看来,这只白额吊睛母大虫武艺太低了,简直就没入门呢。于是,李逵很从容的拔出腰刀,狠命的捅进了母大虫的粪门中,连刀把都没进去了。

母大虫惨叫一声逃走了,后来,便死在了山石之下。

李逵杀掉的最后一只,确实是白额吊睛大虫。书中写得十分明白,早在虎洞中李逵就放下长柄朴刀,用腰刀杀了虎妈。此时,虎爸气急败坏地扑来,李逵刀长,一招就砍在了虎爸的下颌。只这一刀便结束战斗,虎爸也是大吼一声,惨死在了虎妈的近边。

论武艺,沂岭四虎加起来恐怕还不及景阳冈猛虎的一半。虎兄虎弟尚未成年,毫无战斗力,李逵杀这两只小老虎,比杀猫还容易。虎妈愚蠢至极,根本就没施展大虫拿人的招数,便死于非命。

虎爸恐怕比李逵更愣,没看清对手便扑向了手持长杆利刃的对手,同样是找死。

如此结束战斗,施耐庵也没心思做"现场直播",更没有送给李逵武松那般评价。武松打虎是"尽平昔神威,仗胸中武艺",李逵则仗的是两把利刃。谁更勇猛,不言自明。

对比两场与老虎的搏杀,景阳冈的大虫何等武艺,何等虎威。武松打虎,又是何等的迅捷,闪转腾挪,如幻影游动,搞得老虎晕头转向,气急败坏。

武松又是何等智谋,先避其锋芒,躲过老虎扑、掀、剪三大拿人绝招,施耐庵简直是以"曹刿论战",写了一场武松与老虎之间的斗智斗勇。最终,武松完胜。

武松又是何等的神力,竟然能把老虎按在地上,让这只武功高强的猛虎动弹不得。一顿老拳,活生生地将老虎打死。老虎在武松的手下,竟然气得咆哮着在地上刨坑。武松也是一肚子火气,你小子还敢咆哮,老子让你吃泥巴。

打人还不准别人哼哼,这就是武松。伤人伤虎,这就是"天伤星"。

李逵杀四虎,一则老虎没啥本事,而且,是一家子傻虎。李逵一口腰刀,一杆朴刀,太占强了吧。虽然杀了四虎,与武松相比,还真算不得好汉。所以,民间哪里知道黑旋风还跟老虎有这样的过节?

其实,施耐庵写武松打虎,还隐藏着一层意思。

大虫拿人是三大绝招,后来,武松醉打蒋门神,同样是三大绝招:先用手虚影一影,然后就是"玉环步"、"鸳鸯脚"。赤手空拳作战,武松绝对不会让敌人在自己手下走过三招。

如此,武松比老虎还厉害。如此,李逵比得过武松吗?

当然,两场与老虎的搏杀寓意不同,原本也是不能类比的——这是题外的话。

由网友 Mer86 提供的答案:

但凡看过一遍原著,也不会有此疑问。

第一,武松打死的那只景阳冈大虫,是饿了好几天,穷凶极恶。而且躲在树后,伺机等待猎物上钩的恶虎。

而武松当时呢?

喝醉了酒不说,而且还想睡觉,毫无防备。

那只老虎扑向武松时,武松可以说是被打了个措手不及。

武松走了一直,酒力发作,焦热起来,一只手提哨棒,一只手把胸膛前袒开,踉踉跄跄,直奔过乱树林来;见一块光挞挞大青石,把那哨棒倚在一边,放翻身体,却待要睡,只见发起一阵狂风。那一阵风过了,只听得乱树背後扑地一声响,跳出一只吊睛白额大虫来。武松见了,叫声"阿呀",从青石上翻将下来。

一边是早有准备的恶虎。

一边是毫无准备的人类。

恶虎扑向一个毫无防备的人类,什么概念?

就算你是网络键盘大神,你有本事一个划铲杀虎,一个抱摔拧断熊脖子。那你总归是要有个技能蓄力时间吧?

毫无准备情况下,没有时间蓄力,划铲技能使不出,最终不还是老虎的晚餐?

这还幸亏是武松。如果换做是一般人,估计当场就直接被老虎KO了。

再看李逵。

李逵心慌,丢了香炉,定住眼,四下里看时,并不见娘;走不到三十余步,只见草地上团团血迹。李逵见了,一身肉发抖;趁着那血迹寻将去,寻到一处大洞口,只见两个小虎儿在那里啃一条人腿。李逵把不住抖,道:"我从梁山泊归来,特为老娘来取他。千辛万苦,背到这里,倒把来与你了!那鸟大虫拖着这条人腿,不是我娘的是谁的?" 心头火起。

原著中说的很清楚。

李逵找不到老娘,心想八成已遇害——此时的李逵,怒气值拉满。

李逵亲眼见小老虎在啃食老娘遗体——报仇目标明确,主动寻仇。

一个是在喝醉酒情况下,被老虎偷袭。一个是预见到老娘被猛兽袭击,怒气值拉满,刻意寻仇。

这能是一回事吗?能放在一起比较吗?

第二,武松和李逵的装备,以及他们各自面对的老虎的战斗力,也不一样。

武松是什么装备?

就一根哨棒,也就是木棍。而且战斗刚刚开始的时候,棍子就敲断了。

后面的战斗,武松完全是肉搏。

我们可以想象一下:武松当时赤手空拳对付老虎的场景。哼~哈~嘿~喝!

这不仅身体累,心也累。

他不仅要拿拳头还击,而且还要防备被老虎抓伤。他不能失守,不能失误。一个小小的失误就会丧命。这对于一个人来说,难度有多大?心理压力有多大,都是可想而知的。

而李逵呢?他的武器是朴刀!这可比木棍的杀伤性厉害多了。

而且最关键的是:武松面对的老虎,智商没掉线。而李逵面对的老虎,智商全下线。

(李逵)赤黄须早竖起来,将手中朴刀挺起,来搠那两个小虎。这小大虫被搠得慌,也张牙舞爪,钻向前来;被李逵手起,先搠死了一个,那一个望洞里便钻了入去。李逵赶到洞里,也搠死了。李逵却钻入那大虫洞内,伏在里面,张外面时,只见那母大虫张牙舞爪望窝里来。李逵道:"正是你这孽畜坏了我娘!"放下朴刀,跨边掣出腰刀。 那母大虫到洞口,先把尾去窝里一剪,便把后半截身躯坐将入去。李逵在窝里看得仔细,把刀朝母大虫尾底下,尽平生气力,舍命一戮,正中那母大虫粪门。李逵使得力重,和那刀靶也直送入肚里去了。

先是两只小老虎,战斗力弱,估计不会猫咪强多少。而且还吃饱了,缺乏斗志,被李逵接连砍死。

接着是母老虎。这个本来很有难度。

但不想,母老虎智商下线,居然把屁股对着李逵。被李逵一刀刺入下体,遭受重伤,落荒而逃了。

最后是一只大老虎,真正的大boss。

但不想这只老虎的智商也下线了。它在朝李逵扑来时,竟然直接扑到了朴刀上,被一刀割喉而死。

那一阵风起处,星月光辉之下,大吼了一声,忽地跳出一只吊睛白额虎来。那大虫望李逵猛一扑。那李逵不慌不忙,趁着那大虫势力,手起一刀,正中那大虫颔下。

所以,别看李逵是一挑四。其实,并不存在李逵单挑四头恶虎的场景出现。四头老虎都是智商短路了。李逵的通关难度,实际上没有武松大。

如果把李逵和武松的场景对调,李逵不见得赤手空拳打得过那只景阳冈大虫。

第三,关于李逵的战斗力,仔细看原著,罗列一下李逵的战绩,就能知道,他就是一身蛮力配三脚猫功夫。

他只能搞定一些三流角色,赤手空拳打不过没面目焦挺。被索超的一个手下就能打得落花流水。还被燕青制得服服帖帖。李逵不听话,燕青可以随时将其扑倒。

李逵在书中,最勇猛的时刻,永远都是欺负弱小。比如打祝家庄时,被他杀的,不是手无寸铁老少妇孺,就是手脚已经被绑,主动投降的战俘。

对付真正的高手,李逵从来就没赢过。偶尔上阵,还要两个盾牌手专职防御。因为他防御力不足。

而且,李逵在书中,功夫没有长进。出场是什么水平,死前也是一样的水平。

他能列天罡,而且排名还很高。完全是因为他是宋江嫡系罢了。

相比于李逵,武松出场时,其实也不行。杀西门庆、醉打蒋门神、戏弄孙二娘,蜈蚣岭杀飞天蜈蚣王道士,这些战绩都不能表明武松是一流高手。

但武松后来有成长。成长之后的武松,征大辽时,一刀砍翻败退中的耶律得重马头,然后将其斩杀。征田虎时,一刀砍死了偏将沈安。征方腊,一刀砍死偏将贝应夔,又一刀砍翻三大王方貌马蹄,然后将其砍死。

综合战绩来看,武松在梁山上,和关胜、鲁智深、林冲基本同在一个水平,

即使略低,差距也可以忽略不计。

值得一提的是。武松是杀人技巧明显强于格斗技巧的人。他就像猫科动物一样,看到有可能让自己受伤的对手,一般都会避战。但一旦决定杀人。那对手基本就凉了。

李逵如果跟武松死磕,结果也必然是凉凉。

由网友 水流高高山 提供的答案:

李逵杀四虎轻松愉快,武松打虎仅一只就累个半死,他俩到底哪个厉害呢。实际上结论很简单,武松要比李逵厉害许多。

为什么这么说呢,相信很多人可能会对小学课外读物中的一篇文章有印象,那篇文章讲得也是一个打虎的故事。故事说的是一个村庄闹虎患,村里不少小孩都被老虎吃了,村里人是毫无办法。后来听说远方有个打虎村,村里面人人都是打虎能手,于是费尽心思去那个村子求救。后来那个打虎村果然来了两个人,但是村民看了以后却大失所望,因为来的是一对爷孙,一个老头一个小孩。

这一老一少来到村里以后,明显看出来村民不欢迎,老头也识趣,就说不用忙着招待,先去打虎吧。就这样,几个年轻力壮的胆大村民陪着这一老一少去打老虎了。后来在山上果然发现了老虎的踪迹,村民十分害怕,但是这一老一少却不慌张。等到看到老虎身影的时候,村民们吓得赶紧后退,这一老一少却不害怕。小孩反而跑到前面去挑逗老虎,而这个老人呢,则选准了位置,稳稳的站住,将事先准备好的斧子高高举过头顶。那个小孩仍然在老人面前挑衅老虎,后来老虎就朝着老人小孩的方向扑来,正好就扑到了斧子上,柔软的腹部顺着斧子直接就被抛开了,两人没有废什么力气就杀死了一只凶猛的老虎,村民们这才服气了。

这个杀虎过程跟李逵杀虎还挺像的。李逵杀四虎,其中有两只幼虎,是个成年人就可以徒手杀死,还有一只是母虎,而那只母虎正好是屁股对着李逵,没有来得及转身,被李逵拿着朴刀直接从屁股后面捅进去就杀死了。唯一一只战斗力强悍的是一只公虎,但是李逵杀公虎的过程就跟上面那个故事里一老一少杀虎过程差不多,无非斧子换成了朴刀。就连一老一少都可以用这种方式杀死老虎,何况李逵这样的精壮汉子了。

实际上,李逵虽然武艺不行,但是依靠一身蛮力和不怕死的精神,战斗力还是很强悍的,在好汉里面不算差劲的。他在有武器的情况下杀死老虎,没什么值得惊奇的。

跟李逵不同,武松打虎那才是真才实学。首先来说,在人跟动物搏斗过程中,武器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在古代,人们杀死猛兽主要依靠的就是武器,比如弓箭或者刀剑等等,围捕猛兽时,往往是几个大汉拿着金属武器共同出击,才有可能杀死一只猛兽。就好像武松打死那只老虎,由于它伤害了许多游人,知县命令当地猎户一定要将老虎杀死。那些猎户少说也有十几人,还都是有捕猎经验的,结果联合起来愣是没有抓到或者杀死这只老虎,足见这只老虎有多厉害了。

而就是这样一只老虎,遇到了赤手空拳的武松。武松一开始还有一根哨棒做武器,但是那个哨棒太不结实,碰一下老虎就断了,剩下的就是和武松硬碰硬了。从打斗过程中来看,武松不仅力气很大,武艺也的确惊人。打斗过程有说明,一扑一掀一剪,老虎是猛兽,它的力量和速度都是常人的好几倍,普通人在一扑之下就已经丧命了,而武松却可以接连躲避,躲开了老虎的这三招,这种灵敏度就是一般人无法企及的。当老虎玩完这三招,继续进攻武松的时候,被武松逮住机会,揪住顶花皮,按了下去,然后就是五六十拳猛击。老虎那个脑袋要比人的脑袋大许多,头盖骨也十分坚硬,如果是普通人这样打老虎,就跟给它挠痒痒差不多。而武松的拳头力量很大,五六十拳下去,愣是把老虎打得七窍流血,直接挂掉了。当然当时武松也是用尽了平生力气,打完以后直接脱力了,他自己也认为这时候再来一只老虎,自己肯定要送命。

从这也看出来了,武松打虎完全就是赤手空拳一拳一拳打出来的。而李逵呢,则直接利用了武器的便利,在杀虎的过程中他几乎是没怎么用力,只是瞅准了时机,站准了位置,等着老虎来自己杀死自己。而且李逵杀死的老虎,三只战斗力都一般,只有一只公虎战斗力还可以,但是遇到了金属朴刀,再健壮的老虎也没什么用。

所以,李逵打虎和武松打虎完全不是一个量级上面的战斗。李逵打虎的方式,只要经验够足,哪怕换个普通人都可以。而武松打虎,这可是实打实的战斗,徒手杀虎豹历来都是英雄所为。在这一点上,李逵无法跟武松比。

实际上,从以后的战斗也可以看出来,李逵是凭借蛮力战斗的,没有什么技巧。而武松不仅天生神力,而且战斗起来有技巧有招式,这都是李逵无法比拟的。如果李逵敢去招惹武松,估计会被打得满地找牙。

由网友 书慰我心 提供的答案:

就算绑着一只老虎让你打,估计你累趴下的时候,老虎还可以活蹦乱跳的。武松、李逵两人对决的话,无疑是武松秒杀李逵。

Html369有些问题真的好搞笑!恰好,李逵打虎,武松打虎的问题我都回答过几个,就再和你说道说道。

其实李逵和武松都是打虎英雄,只是武松的打虎事迹更为人所知,而且难度大多了。题目说到的武松打一只就累趴下,因为武松是赤手空拳打的老虎啊,且看《水浒传》第二十三回,"横海郡柴进留宾,景阳冈武松打虎",

"武松把左手紧紧地揪住顶花皮,偷出右手来,提起铁锤般大小拳头,尽平生之力,只顾打。打得五七十拳,那大虫眼里、口里、鼻子里、耳朵里都迸出鲜血来。"

后来担心那大虫不死,用打折了的棒橛又打了一回。后来武松还想拖这头死大虫下景阳冈,才发现自己力气都用尽了。

第四十三回,"假李逵剪径劫单人,黑旋风沂岭杀四虎"。是的,李逵杀了一窝老虎,四头,当然也很牛。但是他不是被四头老虎群殴,而是一个个解决的。首先是分别解决了两头小老虎,接着是母老虎,最后才是那头雄性大虫。

是的,其中还有两头是小老虎,更关键的是,他还有刀。母老虎是坐在窝里,李逵用力把刀戳进它粪门,连同刀靶也直送入肚里去了。只一刀,就杀了。对付那头雄虎,我觉得李逵学的唐打虎的本领,

"那大虫望李逵势猛一扑,那李逵不慌不忙,趁着那大虫的势力,手起一刀,正中那大虫颔下。那大虫不曾再展再扑,一者护那疼痛,二者伤着他那气管。那大虫退不勾五七步,只听得响一声如倒半壁山,登时间死在岩下。"

所以,李逵是一一解决,而且有刀,更用的巧劲。所以是不费劲。同样的道理,如果把一头猛兽绑着,或在铁笼内,给你一把枪,扣动扳机就行了。

两人打虎的过程不同,自然一个轻轻松松,一个累趴下。但如果说到两人的武力,无疑是武松秒杀李逵才对。

对于武松、李逵两人对决的结果,不知大家是否同意,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由网友 钓大鱼的达达人 提供的答案:

武松景阳岗打虎的故事路人皆知,赤手空拳,力杀猛虎传为美谈。而李逵虽然杀了四只老虎,但李逵手中有朴刀,而且采取的是偷袭的方式,所以不能和武松打虎同日而论。这就是为什么武松打虎人人皆知而李逵杀虎知者不多的原因。打和杀一字之差,至于李逵秒杀武松,那是绝对不可能的。

由网友 贡子曰 提供的答案:

李逵杀死四只老虎没费什么力气,而武松杀死一只老虎就累得瘫了,李逵比武松强?

我看未必,毕竟杀虎这件事上有很多的不同,不能一概而论。

首先,武松打虎靠的是技术,是敏捷

武松打虎的片段是最精彩的。

喝了十八碗酒的武松醉卧在大青石上,脑后一阵恶风袭来,是老虎到了。被老虎这么一吓,武松的酒劲已经醒了一半了。

面对着这样一个庞然大物,即便是武松也不得不小心谨慎,以免一个失误使自己成了老虎的盘中餐。

武松打起精神鼓足力气拿起自己的梢棒就向老虎打去,结果因为过度紧张,梢棒打在了树上,折了。

接下来的战斗变成了赤手空拳,武松凭借着灵活的走位躲过了老虎的三板斧,摸清老虎的套路后,武松就开始反击了,他将老虎按在地上用足了力气,拳头如雨点般打在了老虎的身上,直到身下的老虎没有了反应,他才停下手,然后又拿着地上的梢棒打了一阵。

这一段的描写既让人觉得武松是个天神,有让人觉得这就是一个凡人。把武松的人性和神性表现地淋漓尽致。

其次,李逵表现的是杀戮,是复仇。

李逵打虎也是出于偶然,他接老母亲上梁山享福,姐夫哦走到半路,老母亲被老虎吃了,这怎能不让李逵恼火。

这种事即便是神佛也忍受不了,更何况是杀人不眨眼的李逵呢?

盛怒之下的李逵挺着朴刀就去找老虎算账了,武松打虎还有一些观赏性,而李逵打虎就是一边倒,是一场杀戮盛宴,只有血腥和暴力,丝毫没有美感。

四个大虫,两大两小一家子,没能在李逵手下走过一个回合,都被李逵干净利落地杀死了。

为什么李逵打虎这么"轻松"呢?在我看来,李逵是凭借自己那股子不要命的精神一鼓作气杀死老虎的,若是老虎没吃掉他母亲,恐怕李逵也不会有这样的勇气和决心。

李逵能秒杀武松?

别闹了,尽管李逵勇猛,杀老虎像玩一样,但是秒杀武松那绝对是不可能的。

武松也不是好惹的,拳脚功夫也十分了得,,能赤手空拳与老虎硬碰硬这样的实力怎么能说秒杀就秒杀呢?

武松除了武艺高强外,还要一个优点——善于动脑。不是一勇之夫,而李逵不过是蛮力多一点,恐怕他在武二的手下讨不到什么好果子。

由网友 银河系来者 提供的答案:

提起《水浒转》,公认的打虎英雄是武松,而很少有人提及李逵打虎的光荣事绩。从数量上看,李逵打死了四只虎却没有认象,武松只打死一虎却声名远扬,这是什么道理呢?

首先说,武松打死的一只虎是凭本事。是凭着自己一身的武艺,真杀实砍干出来的。他没有给老虎送礼,没有象李逵那样,把他妈都送给老虎吃了,那老虎吃饱了,吃的撑得不能动弹的时候可不好打吗。

李逵打虎虽不是一计,可是却有计的成份在里面,他更多的方法多釆用偷袭。第一杀杀的是两只虎崽,母虎回家看见子女被杀,情感和理智上就乱了方寸。它不是占在洞口旁等,等李逵出来时再拼命,而是急于钻进洞里边报仇。书中说还是屁股朝着里边进去的,这就给李逵偷袭造成了绝佳的机会。

李逵杀死母虎后,公虎回来了。公虎见此惨状,心肝剧裂,三扑两扑自己掉下出涧,这就是李逵打虎的全部经过。

相比之下,武松打虎就没有李逵这么容易了。武松打死的是一只饿虎,饿虎扑食更加凶猛。虎是山中之王。虎是不能吃饱的,吃饱的老虎是大猫。谢谢。

由网友 元气枫叶ee 提供的答案:

我爱看水浒,武松,李逵,我说我的现点,不偏向谁,也不贬低谁,先说李逵,在农村,口口相传,名气非常大,由其是男人知道好特别多,如果一个男人30岁了,一定听闻过李逵的名号,没听过应该是自已的问题,很多人败低李逵真没必要。武松吃饱喝足,美美的睡了一觉,还带上从不手的武器,李逵背老娘上百里,翻山越岭,没吃没喝,口干舌燥,力气耗了大半,而老虎刚吃饱,打大虎如砍瓜切菜一刀一只,很熟练应该不是第一次打虎,打小虎直接用手捏死,如杀猫,如裴元庆打瓦岗寨,简直不费吹灰之力就将他们一窝击败,特别是对战二只大虎,如单雄信和秦叔宝,直接就是一招解决战斗。

武松打虎,毫无技术,跟老百姓一样打法,最后2个都奄奄一息,如果再来小虎,如老虎吃饱,老虎饿到没力气了,全靠运气,不是你死就是我亡,百分之五十的概率。

先说李逵

第一,他孝顺老娘,重情义,为了李鬼老娘义待李鬼,枯树山三头领服他,对戴宗也够义气,为宋冮出生入死,最后为他服毒,真英雄豪杰,粱山一百多兄弟没几个有此情义

第二,他名气大,方圆百里提起他名,强盗土匪闻名丧胆,冒充他的名可以打家劫舍,劫富济贫,李鬼就是冒充他为生,不费一兵一卒,养家服口。

第三,他嫉恶如仇,假宋冮假鲁达干了坏事,不配替天行道,他就砍了旗杆还要砍他二人,为了正义大无畏,做县令为老百姓出头。

笫四,他杀四虎,除了二只小虎,还有2只吃饱了有力气的老虎,关键是报仇雪恨的老虎,杀了他娃,就算是个普通人,娃被杀了报仇雪耻都威力十倍,战斗力多强都不敢想,别说老虎了,有人说他拿刀了,这证明他粗中有细,有智慧,如果他用斧子更应手,所以拿刀并不是他最强战斗力。

再说武松

笫一,名字好奇怪,作者暗示他武功稀松的意思吗?武二,武无第二,作者又暗示武功不行。还被黄狗弄倒,差点丧命,作者为什么来这么一出,想不通,又暗示武功不行。

笫二,他一生没跟高手过招,最后被二三流高手打残了,还不会骑马,十八般武艺一样不会,只能跟普通人一样拿根木棍耍下。

第三,没本事抱大腿,先抱柴进,然而没抱成,被柴大官人看不起,然后抱宋江,拜大哥,然后排名混了个天罡,然后抱鲁智深,做了二龙山三把手,杨志跟本看不起他,二龙山只有二条龙,鲁智深,杨志,老三就是个人情帐。后面还抱林冲,周侗,还抱成师兄弟和师徒,书中并没写,不算吧。

第四,他打虎很多说他赤手空拳,首先他是用了他最称手的木棒,他看到老虎真的吓出一身冷汗,幸运的是老虎已多日没吃东西了,饿得没力气了,鲁智深饿了也没力可以证明,一个没吃没力的老虎应该是斗不过那是小黄狗的,作者特意证明的。

由网友 大虾风轻扬 提供的答案:

题主的这种逻辑首先就有问题,如果按照提问者的推理模式,一个现代人操纵大炮一炮炸死了一群上十只老虎,是不是意味着他比武松、李逵还要厉害?显然是不能这么来推算的。

我们先来捊一下武松和李逵打虎的区别在哪儿:

打虎时的状态不同

武松打虎时是连喝了十八碗号称"三碗不过岗"的烈酒后打虎的,虽然古代的所谓烈酒酒精度数显然不会高,但古代中对酒精的耐受程度同样也不会很高的。武松喝了十八碗酒后,虽然不至于醉倒,但酒精麻醉了神经,反应相比清醒时必然会慢几分,不要告诉我说武松会醉拳,醉酒状态下实力更强,这纯属瞎扯,打虎时老虎也不会和你一招一式正式对敌,什么招式也没用,靠的就是反应快、力气大,胆子大。

李逵则是在母亲被老虎吃了后,去寻找老虎复仇,是属于清醒状态的。

一醉一清醒,二者还是有本质差别的。

所用工具不同

武松打虎时虽然起初用了哨棒,但醉酒的状态显然影响了他,哨棒未能打到老虎却先折断,被逼无奈只能赤手空拳上。面对老虎这种猛兽,人类不借用工具,只是用拳头显然不是一般人能够做到的,但武松靠着过人的胆魄和力气,空手状态下打死了老虎。

李逵打虎则是使用了朴刀,有武器在手,胆气起码也壮了几分,何况李逵武功也不弱,又靠偷袭先杀了两只大的老虎中的一只。

人与动物的最大区别就是人会动脑筋,更会利用工具,可见工具对人们征服自然、搏斗拼命时的作用,对水浒传这个武功设定传统的世界来说,有武器在手和没有武器是截然不同的两个概念,战斗水平天差地远,由此也可推理出两人打虎的难度是差别极大的。

战术及所打老虎不同

武松所遇的吊睛白额虎,是一只成年的巨大老虎,并且有景阳岗上多次伤人,当地猎户多次猎杀不成,可见这是一只有了凶性、狡猾无比的猛兽,面对这样的一只猛兽,武松也是正面直刚,狭路相逢勇者胜,以无畏的勇气打死了老虎。

李逵打的老虎虽然有四只,但其中却有两只幼虎可以忽略不计,雌性的老虎则是被李逵偷袭而死,雄性老虎也是用了巧劲,伤了气管后掉入悬崖而死。

虽然同是打虎,武松的显然难度更大,更何况一个是被动之下仓促迎战,一个是主动寻找复仇,二者的难度完全不同。

更何况在水浒传中,李逵只是个无脑莽夫,他的最大只好也就是挥动板斧砍向手无寸铁的无辜之人,离了武器,战力直线下降,这从他不用武器和燕青较技,被摔的七荤八素爬不起来就可以看出来,而有了武器在手的武松却是战绩惊人,作为梁山马下步战第一人,李逵敢言秒杀武松?

部分文章源于互联网收集,不代表默子网络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html369.cn/295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