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网友 欧仕达助听器 提供的答案:
在使用助听器的儿童康复训练中,有的家长对于孩子发音不清晰的问题非常困扰,有的音重复教了多少遍,孩子都发不好。比如:诗,丝,发出来是一样的。
孩子2岁,佩戴助听器6个月了,发音不准怎么回事?
早期聋儿说话音调异常,发音不准,丢字落字,说话不完整等,都是普遍现象,这正是聋儿语言康复的要点。但对于大龄聋儿来说,尤其是补偿听力较晚的孩子,一定要注意他们的认知理解方面的差距。他对理解这句话的能力还没有完全的掌握,那就始终无法达到正常的交流和沟通。
家长一定要重视佩戴助听器的重要性,听得见声音不等于听得懂说话。孩子佩戴儿童助听器后需经过听觉感知、听觉分辨、听觉识别和听觉理解一系列的康复训练,使孩子能听得明白。而语言康复则更为复杂,这些均需要正规语训机构及学校的帮助。
另外,孩子还小,等大一点再进行康复训练?家长要知道,听觉语言康复训练的最佳时期为2~5岁。错过黄金时期可能会导致孩子出现无法正常参与社会活动、学习能力降低、缺乏自信等各方面问题。
语言发育的最初阶段就是模仿,宝宝首先必须能听清父母的发音,才能发展到模仿发音。有听力障碍的宝宝由于听不清楚,导致发音不准确,尤其是韵母音很重。父母还可以发现宝宝喜欢近距离看电视;在宝宝背后呼唤他时,需要很大的声音才能让他听到。甚至有的宝宝能自发地学会唇读,也就是紧盯着说话者的口型,这种方法可以帮助宝宝了解对方的语言,弥补听力上的不足。
带宝宝去做个听力检查是必须的,如果确实属于听力问题,就要配戴助听器,对完全丧失听力的宝宝需要植入人工耳蜗。只有听力改善了,宝宝的发音才能有进步。
聋儿失去的不仅仅是听力
每个孩子从出生后,就开始用听觉学习语言,且必须经历四个阶段:"听察觉"、"听分辨"、"听识别"、"听理解"
1、首先是"察觉"
对于先天性耳聋的宝宝来说,不管他们有多大,在补偿听力之前,他们的"听觉年龄只有0岁",没有任何声音经验,所有对声音的一切感知都应该从"听察觉"开始,孩子首先要先能感知到声音,这是我们康复训练的第一步。
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很多家长都忽略了这一步,想当然地认为孩子戴上助听器就能感知声音了,听到到就能模仿,模仿就能学得会,其实并不是这样,我们不能用健康听力孩子的角度来理解康复的过程。
2、分辨声音
经过了"听察觉"阶段,宝宝能够感觉到周围很小的声音,这时候就到了"分辨"的阶段。那些是自然声响,那些是人语音声。自然声响包括噪音、动物叫声、自然界的风雷雨电,交通工具、乐器等等。
3、识别声音
识别声音的能力,相当于把声音分类,同时产生声音记忆。需要识别每一种声音的不同频率。语音的范围在20~4000Hz,在这个范围内,需要具有非常敏锐的声音识别能力,比如分辨出妈妈声音的特点,爸爸声音的特点?
4、听觉理解
在分析并整合声音特性的基础上,能将声音特性与语言、认知等结合起来,幼儿对声音做出联想和反馈后,才算进入听觉能力发展的最高阶段——听觉理解。听觉理解会促使宝宝产生2个听觉行为。
第一个是听觉选择:是在两种以上的声音中,或者在噪音环境中选择性听取自己需要的,或感兴趣的,有吸引力的声音的一种能力。
第二个是听觉反馈:是听到声音或语言后出现的一种自我调节反应,例如:说话模仿发音时,不断通过自我调节,使得自己模仿得更像,更接近。直到准确无误地发音为止。
由网友 海之声孝感旗舰中心 提供的答案:
孩子听力不好,不管是佩戴助听器还是人工耳蜗,都最好带孩子去做下语言康复训练,这样能够让孩子快速的恢复语言能力。人学习语言有一个最佳时期,人的言语获得1~3岁最为旺盛,7岁以前为获得最佳时期,7~12岁大脑的可塑性明显减少,12岁以后就逐渐接近成人。听觉发育从出生后就开始,3个月以前多属皮质下中枢控制的听性反应,3个月以后听觉迅速发育,有意义的听觉行为逐渐形成发展。建议是早发现,早干预,尽早佩戴助听器,语训也是早进行,不要错过儿童言语最佳发育时间。语训多长时间要看评估结果,最后能回归到普通学校上学是最好的。
由网友 厦门艾声听力科技连锁有限公司 提供的答案:
孩子在语言康复过程中,是否会出现一些很难纠正的问题呢?如发音不准或发不出某些音,把"苹果"说成"苹火";发音、说话用假声;容易混淆某两个音(如G/H、D/T),甚至无法分辨;某些(高频)音察觉不到;接受语训有段时间了,听觉和发音效果却不好……所谓听清楚,才能说清楚。因此,我们遇到发音不准的聋儿,先要看孩子是不是听的清楚,也就是助听补偿是否足够孩子去听取所有的语音信息。特别是那些刚刚佩戴上助听设备、没有听觉及言语基础的聋儿。从开机那一刻起,孩子的听觉能力刚开始发展。因此,必须保证助听设备提供足够的补偿,才能帮助孩子察觉声音,进而辨别不同的声音,为理解言语和正确发音做准备。
由网友 后来的河滨公园 提供的答案:
孩子在语言康复过程中,是否会出现一些很难纠正的问题呢?如发音不准或发不出某些音,把"苹果"说成"苹火";发音、说话用假声;容易混淆某两个音(如G/H、D/T),甚至无法分辨;某些(高频)音察觉不到;接受语训有段时间了,听觉和发音效果却不好……所谓听清楚,才能说清楚。因此,我们遇到发音不准的聋儿,先要看孩子是不是听的清楚,也就是助听补偿是否足够孩子去听取所有的语音信息。特别是那些刚刚佩戴上助听设备、没有听觉及言语基础的聋儿。从开机那一刻起,孩子的听觉能力刚开始发展。因此,必须保证助听设备提供足够的补偿,才能帮助孩子察觉声音,进而辨别不同的声音,为理解言语和正确发音做准备。
由网友 海之声助听器江夏店 提供的答案:
部分文章源于互联网收集,不代表默子网络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html369.cn/287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