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网友 yinyin1983 提供的答案:
丰臣秀吉,身高一米五四,长相如猿猴。他蹲在地上为织田信长暖鞋的时候,织田信长没看见他,一泡尿撒了他一个透心凉,丰臣秀吉对此沉默是金。这种忍者神龟,为何耗子舔猫作死地去打大明?
战争导致了武士过剩,丰臣秀吉必须消耗"库存"。另外,日本人混好了一定会去侵略,这是民族特性,不是军国主义的特性。二十万武士,除了拔刀杀人,没有任何技能。日本社会等级森严,坑少萝卜多,"藤原氏"、"源氏"、"平氏"、"橘氏"占据了绝大部分的官场空间,尤其是"藤原氏",世代都是天皇的老丈人。
天皇不能被推翻,"豪门大族"(营团长级别)蠢蠢欲动,丰臣秀吉不去侵略,二十万人没事干,只能扯淡、闹事。
日本自古小国寡民,除了火山、木头屋子,就只剩下人了。日本人向来不怎么在乎自己的命,更不要提什么在乎别人的命。
德川家康统一日本之后,德川家的侍女们每天的早点就是腌萝卜就白米饭。有一次侍女们私下抱怨:每天早上起来都是腌萝卜就白米饭,没点儿别的东西吗!结果被德川家康听见了,德川家康推门进来跟侍女说:"你们嫌腌萝卜就白米饭不好吃是吧!好!明天只有白米饭,没腌萝卜了,你们拿开水泡饭吧。"
日本人自古既穷又苦,哪怕到了明治维新后的上世纪之初。
明朝跟日本谈判的时候,日本将领设宴招待明使,明朝使臣认为日本将领对自己很不恭敬,给皇帝上书说:"日本将领招待微臣,主菜只有三道,鱼里面竟然有刺!这样的招待标准对我大明太不恭敬了。"
壬辰倭乱包括两次战争,第一次是在1592年4月-1593年7月。第二次是在1597年2月-1598年12月。第一次,明军4万人,日军16万人。第二次,明军初期4万人,后期8万人,日军14万人。两次战争明军总共伤亡3-6万、日军伤亡过10万。
丰臣秀吉消耗武士的目的达到了,只是他没预判到把自己也消耗了。这家伙象征性地统一日本后,只干两件事,建城和选美女。尤其是选美女,年龄,大小,辈分无所谓,这一点和天皇的标准没有分别。
"壬辰倭乱"先后7年,丰臣秀吉做到了"辛辛苦苦几十年,一夜回到解放前"。不光丢了性命,也成为德川家康的第一打工仔。
丰臣秀吉为什么发动战争攻打大明王朝?丰臣秀吉的经历符合日本人的特点,混好了一定会去侵略。侵略不一定能捞到银子,一定能消耗国力和生命。
由网友 萨沙 提供的答案: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原因如下:
第一,解决国内大名的问题。
丰臣秀吉并不是完全利用武力,而主要是通过政治手段笼络全国大名,统一了日本。
当时国内还有不少有实力的大名,只是暂时臣服于丰臣秀吉麾下。
而大名之所以互相攻打,本质就是抢夺实际的利益,尤其是土地和农民。当年日本是农业国,土地和农民越多,就可以缴纳越多的税收,维持大名和麾下武士们的富裕和地位。
丰臣秀吉利用武力威慑,暂时压迫大名门屈服,他明白是危机四伏的。
日本国土面积有限,可耕种土地不多,大名门依靠现有土地必然僧多粥少,经济窘迫。
然而国内的土地已经分光了,想要分配新的土地就只能侵略日本以外的国家。
丰臣秀吉的主要目标是朝鲜,而不是大明。他自己明白,日本没有征服大明的实力,大多是虚张声势。
但日本却可以有效吞掉朝鲜,朝鲜有20多万平方公里,日本不过30多万平方公里。
只要日本能够吞并朝鲜,哪怕只吞并朝鲜部分地区,也足够解决国内大名们的不满,彻底解决僧多粥少的问题。
第二,变相的裁军行为。
日本战国后期人口有1500万到2000万,可以提供70万到100万大军的作战部队。
因为连续的战争,丰臣秀吉统一日本以后,国内还有三四十万的军队,秀吉自己就有20多万大军。
这些军队不同于乌合之众的民兵,而是训练有素、装备精良、战斗多年的精兵悍将。
显然,就丰臣秀吉来说,让政敌在国内留有这么多军队是很危险的,搞不好人家就会兴兵反叛,需要裁军。
不过,大名完全是自治的,自己养着大量武士,丰臣秀吉也无法干涉,裁军无从谈起,只能用其他手段。
派这些军人去打仗,肯定会有人员伤亡,等于变相裁军了。
况且,当时武士阶层对丰臣秀吉相当不满。进入和平时代以后,由于大名的收入减少,被迫解雇了一些低级武士。这些武士无法生存,沦为浪人、黑社会、匪盗等等,导致国内治安大乱。
即便是中高级武士,收入也大减,导致生活拮据。
这么多军人陷入不满中,对于政局是很可怕的,随时可能爆发大规模叛乱。
所以,还是将这些人派去侵略打仗比较好,许诺他们可以得到包括战利品在内的各种利益,减少他们的不满情绪。
第三,丰臣秀吉有强大的实力。
丰臣秀吉攻打朝鲜时,第一波就出动了十多万人,准备动用的总兵力高达30多万。
朝鲜当时政局腐败,军事薄弱,常备军只有几万人,连基本的武器都凑不齐,根本不是日本军队的对手。虽然朝鲜仓促征召了男人组成民兵抗日,哪里是久经战阵的日本武士对手,往往一触即溃。
所以1592年4月14日侵朝的日军在釜山登陆以后,19天后的5月2日克朝鲜王京汉城,1592年6月15日陷平壤。仅仅2个月,朝鲜就有大半领土沦陷,国王逃到中朝边境,基本肯定要亡国了。
如果不是大明果断出兵支援,丰臣秀吉花费3个月就可以占领朝鲜全境,大获全胜。
更重要的是,丰臣秀吉也知道大明当时已经是暮年。明朝此时已经建立200多年,距离垮台只剩下40多年,实力大不如前。
虽然当时有张居正的中兴,明朝经济和军事都有所恢复,也是陷入困境。最初明军仅有几千人增援,被庞大的日军打垮以后,这才凑集了4万多人入朝。
整个战争时期,明军始终没有超过10万,最多不过7万多人。这不是明军不想要大量出兵,而是经济和后勤上难以支持,只能出动这么多人。
所以,明军并没有通过武力彻底将朝鲜的日军消灭,而是通过持久战将日军拖垮。
站在这个角度,丰臣秀吉有自信迅速吞并朝鲜全境,还能击退明朝大军。
虽然丰臣秀吉曾说"先派兵占领朝鲜;自己渡海去明国,居留宁波市;随后占领天竺;再派丰臣秀次占领大明的首都北京,并奉正亲町天皇迁都北京。",现在看来主要是政治口号。
丰臣秀吉的目的就是占领朝鲜,有机会才会攻击大明,没机会就直接放弃。
由网友 江湖小晓生 提供的答案:
日本战国三杰之一的丰臣秀吉,从家主织田信长手里接过接力棒以后,勉强完成了日本的统一。为啥说勉强呢?因为战国结束以后,各大家族的实力依旧很强,丰臣秀吉并没有完全依靠武力统一日本。
比如说老乌龟德川家康,他也是日本战国三杰之一。德川家族的势力庞大,丰臣秀吉如果还要打下去的话,还不知道打多久。因此他只能靠拉拢的方式,让德川家族入股丰臣集团。
不管怎么说,日本到底是被丰臣秀吉给统一了。丰臣秀吉把日本治理得井井有条。这个时候丰臣秀吉突发奇想,他居然打算征讨大明朝。好家伙,作为东亚霸主,大明朝实力雄厚,岂是小小的日本能够窥视的?不得不说,丰臣秀吉的这个构想有点疯狂,那么他为啥要这么干呢?这事儿的结果又是怎样的呢?
一、丰臣秀吉打算打造一个亚洲帝国。
志得意满的丰臣秀吉,觉得日本这个平台还是太小了,他的目标是整个亚洲。要想征服亚洲,必须要先征服东亚霸主明朝。
要想打下明朝,就必须要先以半岛作为跳板。因此公元1592年,丰臣秀吉出兵15万,战船700多艘,开始了征讨半岛的战争。
丰臣秀吉手里少说也有30万人马,其实在他看来,这么多军队征服整个亚洲,至少征服整个东亚是不成问题的。
很多人觉得丰臣秀吉疯了,其实如果放在冷兵器时代,这么多兵马想要办成这件事,还真不是天方夜谭。
还记得清军入关前吗?其实清军满打满算也就10万大军。可他们就是一边打,一边收编,结果还真的取代了明朝,统一了天下,你上哪儿说理去?
所以说,丰臣秀吉靠30万虎狼之师,想要统一整个东亚,绝对不是幻想,而是正儿八经的谋划。
300多年以后,日本重新打算构造大东亚共荣圈时,其实和当年丰臣秀吉的构思是一样的。也就是说,早在丰臣秀吉时代,日本就已经规划好了如何入侵咱们。
二、一致对外,才能转移内部矛盾。
丰臣家族的江山,其实只传了2代。和秦始皇他们家一样,到了第二代就嗝儿屁了。为啥他们的江山如此不稳呢?主要就是因为内部矛盾重重。
刚才我们提到了,丰臣秀吉之所以能统一日本,除了武力值强以外,还得靠拉拢的手段才行。给你地,给你钱,给你相对独立的待遇,这些领主们自然愿意给丰臣秀吉卖命。
可这些人里又有多少真正是丰臣秀吉的嫡系呢?德川家康作为五大老之一,虽然被调离了自己的根据地,但依旧是拥有封地最多的外样大名。
这就好比汉太祖刘邦统一天下以后,分封了9个异姓诸侯王。其中梁王彭越、淮南王英布等人,都不是刘邦的嫡系。刘邦要想真正统一江山,还得把这些诸侯王给一一除掉。
很明显,丰臣秀吉当时也遇到了这些麻烦。但是丰臣秀吉可没有刘邦的本事,不可能一个个把那些异姓王给讨伐干净了,他年纪大了,也没那么多时间了。与其慢慢征讨,倒不如毕其功于一役。
对外征战,对解决异姓王的问题,有不少好处:
- 第一,可以通过战争解决政敌。这事儿历史上太多人干过了,多尔衮为了解决豪格,特地把他派到四川去作战。结果豪格不仅没战死,反倒大胜而归。多尔衮气炸了,随便找了个理由就把豪格给宰了。只要发动战争,丰臣秀吉就有一万种理由弄死对手。
- 第二,可以削弱大名们的实力。你以为对外战争,真的只是在打敌对国吗?其实也是在消耗那些不服管教者的力量。让他们的力量在战场上受损,那丰臣秀吉不就可以坐收渔翁之利了吗?
- 第三,只有对外战争,才能缓解内部矛盾。既然日本内部不是铁板一块,而丰臣秀吉也不是一个人能说了算。那只有在国家面临全国性战争或者其他重要事情的时候,丰臣秀吉才能一个人说了算!要想解决家庭矛盾,最好的办法就是找邻居吵一架!
- 第四,再次立威。这事儿就是一场豪赌了,只要这一战能打赢了,那丰臣秀吉可就创造了日本前所未有的功绩,那些诸侯们也就不得不拜服于丰臣秀吉脚下了。可如果被打败了呢?所以说丰臣秀吉是在冒险。不过列宁同志曾经说过:只有什么都不做的人,才不会犯错。
既然对外战争,对丰臣秀吉稳固自身统治有这么多好处,那为啥不搞一下呢?一旦搞成了,那丰臣集团的江山,将牢不可破!
三、征明惨败,丰臣秀吉猝死。
甭说征服大明朝了,在征讨半岛的路上,日军就吃了大亏了!战争刚开始,日军十分顺利,一眨眼功夫就攻陷了半岛的王京汉城,甚至连陪都平壤,也都被攻克了。
眼看着就要打到明朝边境了,这个时候万历皇帝忽然发话,决定答应支援半岛。这就是著名的万历三大征之一的抗倭援朝之战。
丰臣秀吉看战事如此顺利,别提多高兴了,他甚至已经在规划征服大明后该如何封赏自己的心腹们了。
丰臣秀吉打算将半岛交给羽柴秀胜,将日本本土交给羽柴秀秋,日本的首都迁移到燕京,将自己的养子丰臣秀次封为大唐关白,管理明朝的领土。同时还在细细划分各路将领们的领地,都要比过去大10倍。
好家伙,春秋大梦都不带这么做的吧?这才哪儿到哪儿啊?果然没多久便啪啪打脸了!万历皇帝派遣李如松为提督,带领4万多人抗倭援朝,在平壤之战后,成功挡住了日军的进攻。丰臣秀吉第一次放弃了征讨大明的计划,他终于意识到了大明朝有多强大了。
丢了老脸的丰臣秀吉不甘心啊,过了几年他又派了14万大军前来,明朝也派了7万大军到半岛对敌。结果没多久因为丰臣秀吉病逝,日军只好匆忙撤军。
结局:丰臣秀吉病逝,丰臣集团二世而亡。
关于丰臣秀吉之死,有很多种说法,其中一种就是他得知了前线战败的消息后,被活活气死了!
丰臣秀吉此前的儿子都早逝了,因此他本来打算把大位传给自己的养子丰臣秀次的。丰臣秀次可是一位不可多得的将才,如果他能继位,丰臣家族或许还能发扬光大。
奈何征讨明朝的同时,丰臣秀吉得了一个小儿子丰臣秀赖!好家伙,老来得子的丰臣秀吉大喜过望,便开始为小儿子铺路了。他杀掉了一堆支持丰臣秀次的人,最后连丰臣秀次本人和他的妻子儿女都被丰臣秀吉给除掉了。
丰臣秀吉死后,年幼的丰臣秀赖根本就搞不定五大老,毕竟征讨明朝战败,使得丰臣家族不仅实力受损,名誉上也受到了影响,因此德川家康开始一家独大。经历了一系列内战过后,德川家族正式取代丰臣家族。丰臣秀赖则和母亲一起切腹而亡。
由网友 理性小平民 提供的答案:
这是一个伪命题,因为丰臣秀吉根本没有攻打明朝。其攻打的是高丽(现在的韩国),其次一直扰乱沿海的倭寇也并非丰臣秀吉主使,也非东瀛浪人主导,而是明朝的海盗伙同了扶桑浪人,有点类似于今天东南亚诈骗的台湾人主脑伙同大陆人作案。
由网友 艾迪特 提供的答案:
严格地说,丰臣秀吉时代的日本并没有胆量进攻大明本土,他们侵略的是大明的附属国朝鲜。当然,从某一方面来说,对当时朝鲜的侵略也可以认定为对大明王朝的进攻。至于其发动战急的原因,我认为主要是狂妄自大,夜郎自大的成份多一些。当然也有转移国内矛盾、巩固内部团结的因素存在。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大明王朝对于对时的日本是很看不起的。
由网友 鸿哥iouyh福小铺 提供的答案:
丰臣秀吉是织田信长的铁粉,尽管如此,也不妨碍他在织田信长被明智光秀所杀后,夺取织田家的势力为丰臣秀吉自己的势力。
也就是说,丰臣秀吉是以织田信长的继承人身份沿继着其日本战国之路。
织田信长的梦想不但是一统日本,还野心勃勃欲成为欧亚大陆的统治者,当然啦,想完成梦想,其中就避不开东亚霸主,明王朝。
所以啊,在一统日本之后,丰臣秀吉就想夺取半岛为跳板,而后积攒本钱攻击明王朝,甚至已经将明王朝选作其未来的主城。
这样的模式,我们应该很熟悉,不就是近代日本侵华的模式吗?
完全一模一样,说句实话,日本侵华轨迹,方案,早就在织田信长和丰臣秀吉的时代已经策划好了,具体谁来执行,那就是看哪一位具备成熟的条件与时机。
因此,我们应该时刻注意身边这位不安分且不好好意的"近邻"。
由网友 美术插班生 提供的答案:
丰臣秀吉对大明王朝发动战争的原因,可以归结为其对东亚地区的政治和军事战略考虑。首先,秀吉试图通过控制大明帝国,获取更多的资源和领土,以巩固其在日本国内的统治地位。此外,他还希望通过征服明朝,树立其在东亚地区的霸权地位,进而实现其家族和氏族的长远发展。此外,明朝的繁荣和强大也给日本带来了潜在的威胁,因此秀吉认为,通过对明朝的战争,可以消除这种威胁,并保护日本的安全。
部分文章源于互联网收集,不代表默子网络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html369.cn/283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