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武帝有六个儿子,个个都很优秀,为何最后选择刘弗陵继位?_汉武帝儿子叫什么名字

由网友 风趣情感励志 提供的答案:

汉武帝刘彻有六个儿子,分别是刘据、刘如意、刘盈、刘元、刘阳平、刘弗陵。这六个儿子在各自的能力和才干上都有不同的优点,但汉武帝最终选择刘弗陵(即刘弗)作为继承他的皇位的继承人,可能受到以下几个主要因素的影响:

1. 汉武帝的早期偏爱:刘弗陵是汉武帝与王夫人所生的长子,汉武帝在刘弗陵幼年时便对其寄予厚望,从小就给予了许多宠爱和重视。可能出于这种早期的偏爱,汉武帝在选择继承人时更倾向于刘弗陵。

2. 影响力和支持:刘弗陵在位过程中,可能得到了一些重要官员和权贵的支持。这些势力可能希望通过支持刘弗陵来维护他们自己的利益,从而增加了他成为继任者的机会。

3. 政治因素和继位顺序:在汉朝的皇位继承制度中,继位通常是由皇帝本人在世时决定的。汉武帝继位时也可能依照这一传统,在他还在位时选定了刘弗陵作为他的继任者。

需要指出的是,汉武帝选择刘弗陵作为继承人的具体原因并没有明确的史料记载,上述观点只是一种可能的解释。历史上,皇位继承往往涉及复杂的政治斗争和利益考量,其中的具体原因可能比较复杂,并不一定能够简单地归纳为某个因素的影响。

由网友 江湖小晓生 提供的答案:

一代雄主汉武帝刘彻,一生有六个儿子。其实我很难想象,刘彻是一个每天离不开房事的人,为什么只有6个儿子呢?

除此之外他还有6个女儿,拢共12个孩子,这可不像一代雄主的标配。不过6个儿子里,他在选择继承人的时候,却选择了年仅8岁的刘弗陵。

汉武帝刘彻的太子刘据,因为巫蛊之祸自杀。

汉武帝刘彻其实是有继承人的,那就是皇后卫子夫的儿子刘据。刘据是汉武帝的嫡长子,所以自然是理所应当成了太子,而且刘据身后还有强大的卫氏家族作为外戚给他撑腰,他的地位应该是不会受到威胁的。

但是伴随着大将军卫青的去世,卫氏家族遭到了汉武帝的清算。失去权力的卫氏家族,自然是帮不了太子刘据了。所以这个时候的刘据就充满了危机感。

因为刘据本人的思想跟汉武帝是有些差异的,他是一位仁慈的太子,而汉武帝则手段凌厉得多。两个人行事风格完全相反,那刘据自然是逐渐失去了汉武帝的宠爱。

上觉之,谓大将军青曰:"汉家庶事草创,加四夷侵陵中国,朕不变更制度,后世无法;不出师征伐,天下不安;为此者不得不劳民。若后世又如朕所为,是袭亡秦之迹也。太子敦重好静,必能安天下,不使朕忧。欲求守文之主,安有贤于太子者乎!闻皇后与太子有不安之意,岂有之邪?可以意晓之。"---《资治通鉴》

尤其是巫蛊之祸爆发以后,刘据甚至被怀疑有谋反的可能。汉武帝查都不查,就派人去捉拿太子,结果太子刘据全家被杀,刘据本人也因为拒捕而自杀。

可以说汉武帝刘彻最有出息的,其实就是这个儿子。如果刘据能够安然做上皇帝,可能大汉朝的未来就不是权臣把持朝政了。

但是汉武帝完美地害死了自己的太子,以至于后来查出真相后,颁布罪己诏,表示自己做错了。

汉武帝的二小子齐王刘闳,18岁便英年早逝。

汉武帝岁数活得长啊,足足活了70岁,在位54年之久。可是他的第二个儿子刘闳才活了18岁,这是非常可惜的一件事。

所以我们从史书上看不出这位刘闳到底有怎样的才能,只不过他被封为齐王这件事倒是成为了街头巷尾常常议论的焦点。

因为前任齐王刚刚自杀,这一任齐王就英年早逝了。所以大家觉得齐国这边是不适合封王的。所以刘闳死了以后,在他没有儿子继承的情况下,汉武帝撤销了齐国,将该地区封为郡。

不过齐王的母亲倒是有点来头,她是王夫人,在卫子夫皇后年老色衰以后,汉武帝便开始宠幸王夫人,王夫人在此期间为汉武帝生下了皇二子刘闳。

可惜王夫人也是英年早逝,为了纪念王夫人,汉武帝将刘闳封为齐王后,追封王夫人为齐王太后,可惜这么一来母子两人都早逝了。

汉武帝的三儿子燕王刘旦,可不是个省油的灯。

刘旦这个人其实并不出名,因为他劣迹斑斑,压根就没有出名的意义。当太子刘据自杀以后,刘旦作为弟弟不仅不感到伤心,反而有些窃喜。他认为自己的岁数大,极有可能被封为太子,所以等到汉武帝病重的时候,刘旦就上书要求自己带兵入京保护汉武帝。

汉武帝是什么人,他当然一眼就看破了刘旦的想法。所以汉武帝下令把刘旦封地中的三个县收归国有,以示惩戒。

汉武帝的意思很明显,太子的位置不是你所能觊觎的,你还是死了这条心吧。刘旦心里当然不服气,等到汉昭帝刘弗陵上台以后,刘旦就一直在四处造谣,说刘弗陵不是汉武帝亲生的,还在想办法造反。

其实刘弗陵的出身确实值得怀疑,汉武帝70岁病逝,当时刘弗陵才8岁,可以算算汉武帝是在多大岁数的情况下,才生下了刘弗陵。

刘旦为此还发动了两次政变,最终都被刘弗陵相继识破,后来被逼无奈之下,刘旦只好选择自杀。

所以说刘旦这个人心术不正,根本就入不了汉武帝的法眼。汉武帝在考虑继承人的时候,应该早就把他排除出去了。

汉武帝的四儿子刘胥,吃喝玩乐一把好手。

据说汉武帝的儿子当中,性格最豪放的一个就是这位刘胥了。他应该是那种武林侠客的性格,喜欢骑马射箭,游山玩水,不喜欢读书看报,对政务也没什么经验和态度。所以刘胥压根就没有被汉武帝当成过继承人。

而且刘胥跟刘旦是一母同胞,都是李姬的儿子。在刘弗陵登基以后,刘胥跟他老哥刘旦一样,也开始想要夺取这个皇位。

因为他们认为一个8岁的孩子都能做皇帝,难道他们这些大人就做不了皇帝吗?而且他们都是汉武帝的儿子,刘弗陵还是最小的一个,怎么也轮不到他啊。

所以刘胥就开始诅咒汉昭帝,结果汉昭帝死了以后,依旧没轮到刘胥继位,霍光从民间找来的汉武帝的重孙,汉宣帝刘询继位。

这个时候刘胥又开始想办法诅咒汉宣帝刘询,真的挺脑残的。结果被汉宣帝发现以后,选择了自杀。

刘胥年轻的时候,不为皇位做斗争,反而是岁数越大越重视皇位,这种人其实活得挺累的。汉武帝看不上他也是因为他年轻时候放荡不羁的表现。

汉武帝第五个儿子昌邑王刘髆,是大名鼎鼎的汉废帝刘贺的老爸。

刘髆本人倒是没什么传奇的色彩,他之所以出名,全都是因为他身边的人。首先就是他的老妈李夫人,她是汉武帝的宠妃,是平阳公主送入宫中的。

平阳公主见卫子夫失去了汉武帝的宠幸,所以为了稳定自己家族的地位,将李夫人送入了宫中,结果带动了整个李家的发达。

李夫人的哥哥是著名的音乐家李延年,其实她还有一个哥哥,是大名鼎鼎的贰师将军李广利。这位仁兄因为妹妹的受宠而得到汉武帝的重用,并且给与了相当高的职位和军权,简直跟当年的卫青没什么差别。

刘髆这个人对太子之位没什么想法,但是他舅舅想让 他做太子。所以李广利开始布局,准备让刘髆上位,甚至开始诅咒汉武帝。这件事被发现以后,汉武帝勃然大怒,贰师将军李广利无奈之下只能投降匈奴,不敢回来了。

贰师女为屈氂子妻,故共欲立焉。是时,治巫蛊狱急,内者令郭穰告丞相夫人以丞相数有谴,使巫祠社,祝诅主上,有恶言,及与贰师共祷祠,欲令昌邑王为帝。有司奏请案验,罪至大逆不道。有诏载屈氂厨车以徇,要斩东市,妻子枭首华阳街。贰师将军妻子亦收。贰师闻之,降匈奴,宗族遂灭。---《汉书》

而参与这件事的人基本都被斩杀,李家的亲眷们也都被关入了死牢。所以刘髆在这个时候也失去了汉武帝的重视,再也不可能成为太子了,可以说是他舅舅害了他。

不过刘髆被封为昌邑王以后,生了个儿子刘贺。他倒是在汉昭帝死后,做了27天皇帝,虽然号称西汉史上在位时间最短的皇帝,但是好歹也是做了皇帝的人。

总结:汉武帝只能选择刘弗陵了,他没得选。

汉武帝一辈子就生了这么6个儿子,其中老大被他杀了,老二英年早逝,老三老四都不是什么好人,老五家里人都被杀了,汉武帝不敢立他。所以汉武帝只剩下刘弗陵这么一个孩子是可以立为太子的了。

孝武皇帝六男。卫皇后生戾太子,赵婕妤生孝昭帝,王夫人生齐怀王闳,李姬生燕刺王旦、广陵厉王胥,李夫人生昌邑哀王髆。---《汉书》

可怜的汉武帝到了70岁,才发现自己身边压根就没有一个贴心的儿子。当年最贴心的儿子戾太子刘据被自己亲手害死了,这或许就是报应了。

为了防止刘弗陵登基以后,外戚干政,所以汉武帝早早就杀掉了刘弗陵的生母钩弋夫人。此外他还未刘弗陵选择了霍光等四人作为辅政大臣。

结果在霍光的统领下,刘弗陵成功变成了一个傀儡皇帝。不过这件事也不是汉武帝所能控制的,好在霍光还算忠心,所以大汉天下并没有就此断绝。

参考资料:《汉书》、《资治通鉴》。

由网友 史晓生 提供的答案:

很简单,因为汉武帝没得选了。

汉武帝刘彻,一生雄才大略,但在其晚年之际,最终却挑选了当时只有八岁的刘弗陵来继承皇位。

是刘弗陵能力出众吗?当然不是,一个八岁的孩子纵然再聪慧,也谈不上能力出众。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让汉武帝放着几个成年的儿子不选,反而要选这个幼子刘弗陵来继承皇位呢?

实际上,这背后的原因很简单,因为当时的汉武帝,除了幼子刘弗陵,已经别无选择,即便是他对刘弗陵不满意,但也是无可奈何。

而这种尴尬的局面,则是由汉武帝一手造成的,说白了就是自作自受,所以,他当时只能是"矬子里面拔大个儿",捏着鼻子选了刘弗陵继位。

汉武帝刘彻有六个儿子不假,但除了刘弗陵之外,其他五个结局一个比一个惨。

先说长子刘据,刘据是汉武帝和卫子夫所生的第一个儿子,同时,刘据曾经也是令汉武帝极为满意的接班人。

汉武帝继位后,在很长时间内都没有儿子,倒不是他有什么问题,而是当时的皇后陈阿娇肚子不争气,一直生不出孩子。

这种情况,前后持续了大约十余年之多,有人可能会问,那陈阿娇既然不能生,汉武帝干嘛不和其他妃子生一个呢?

事实上,汉武帝也想,但当时陈阿娇仗着自己母亲馆陶公主刘嫖有拥立之功,因此脾气骄横且善妒,甚至不允许汉武帝亲近其他妃子。

在这种情况下,汉武帝自然就没了和其他妃子亲近的机会。

而时间一晃,到了公元前139年,汉武帝趁着一次外出祭祀的机会,前去探望姐姐平阳公主,就在姐姐家里,他遇到了让他为之着迷的一个女子。

这个女子,就是大名鼎鼎的卫子夫。

彼时的卫子夫,还是平阳公主家的一个舞女,但其秀丽的外表以及优美的舞姿,瞬间吸引了汉武帝,顺其自然的,汉武帝将其临幸,并又把她带回宫中。

之后,卫子夫便开始不断给汉武帝生儿育女,从公元前138年开始,一直到公元前129年,她先后给汉武帝生下了三个女儿。

而到了元朔元年(公元前128年)的春天,卫子夫再次临盆,这一次,她为汉武帝生下了一个儿子。

这一年的汉武帝,已经是29岁有余,这个年纪才有儿子,在古代已经算是很晚的了,因此,得知儿子出生胡的汉武帝异常欣喜,不仅大兴土木建造寺庙以感谢上苍,同时举国同庆,共同庆祝这个大汗皇长子的出生。

最终,汉武帝为这个儿子亲自取名为刘据。

刘据出生后不久,大臣们便上疏奏去请册立刘据生母卫子夫为皇后,此建议得到了汉武帝的同意,就在刘据出生的当年,卫子夫被封为皇后。

由此,刘据的身份从皇长子变成了皇嫡长子。

之后,刘据因为是嫡长子,加上其生母卫子夫是皇后,所以顺理成章的成为皇太子,这也是汉武帝一生中,所册立的第一个皇太子。

按常理来说,刘据既然已经是皇太子,那么将来就会下一任的皇帝,事实上,刘据在成年之后,不仅秉性纯良,待人宽厚,并且处事得当,深受汉武帝的喜爱。

照这么个方向发展下去,那刘据未来必定会是一位明君,但可惜的是,一场"巫蛊之祸",不仅断送了刘据的前途,更夺去了他的性命。

巫蛊之祸的起因,先是由刘据的表兄公孙敬声引发,公孙敬声仗着卫子夫是自己的亲姨,因此就多行不法之事,甚至还侵占军费,结果被人告发,最终入狱。

公孙敬声入狱后,其父公孙贺为了救儿子,便向汉武帝提出,以抓住当时横行的大盗朱安世为条件,换取公孙敬声无罪,而汉武帝也答应了他,一番追捕之下,朱安世被缉拿归案。

但之后,朱安世反手就是一个举报,告发了公孙敬声与公主私通,并且诅咒汉武帝的事情,而这次告发,不仅让公孙敬声被处死,连他的父亲公孙贺也死在狱中。

而这还没算完,之后,汉武帝忠臣江允,因为与刘据有宿怨,所以就担心刘据将来登基后会对自己不利,便假借为汉武帝"祛病"之由,大肆搜查皇宫内外。

最终,在刘据的太子东宫,江允"找到"一些桐木人偶,借此机会,江允栽赃刘据,说他有诅咒汉武帝的嫌疑。

而此时的汉武帝,由于身在甘泉宫,导致了刘据无法与其进行有效沟通,为了自证清白,刘据只得杀掉江允,但这个举动,直接导致了事态扩大。

在此之后,刘据被迫起兵,而不明真相的汉武帝派兵镇压,双方在长安城内展开血战,最终刘据兵败仓皇而逃,不久后便自缢而死。

当然,巫蛊之祸发生数年后,汉武帝也意识到了被人蒙蔽,自己的儿子刘据是冤死的,但为时已晚,曾经那个被他寄予厚望的继承人,就这么不明不白的死了。

不过,纵然是刘据死了,汉武帝还有其他儿子,他又因何在临终之际选择刘弗陵呢?这就要说说汉武帝其他几个儿子的下场了。

汉武帝的次子名叫刘闳,是汉武帝与妃子王氏所生,根据史料记载,刘闳在幼年时,曾深得汉武帝喜爱。

也正因为如此,在刘闳成年之后,汉武帝将疆域广阔、百姓富足的齐地封给了刘闳,以此作为他的封地。

但可惜的是,刘闳在受封就国后仅八年,便病死在了齐地。

并且,由于其没有子嗣,导致他死后封国被废绝,从一个诸侯国降级为郡,鉴于刘闳的经历,当时的天下人都说,齐地这个地方不适合封王。

如此一来,汉武帝的前两个儿子都死了,而他的第三子刘旦,则是自己把自己给作死的。

刘旦生母为李姬,在其大哥刘据死于巫蛊之祸,以及其二哥刘闳英年早逝后,刘旦当时成了真正意义上的长子,因此,原本安分的他,心思开始活泛起来。

一番准备之后,刘旦于后元元年(公元前88年),鼓起勇气向父亲汉武帝写了一封信,而信中的内容主题,就是请求汉武帝能让他宿卫长安,以备不虞。

说白了,刘旦这就是在"自荐",想让汉武帝立自己为太子。

而刘旦的意思,聪明如汉武帝怎么会看不出来呢?但此时的汉武帝,刚刚经历了江允余党马通、马何罗等人的谋刺,虽侥幸逃过劫难,但也把汉武帝吓得够呛。

因此,在看到刘旦的上书后,汉武帝勃然大怒,先是处死了给刘旦送信的使者,之后又下令,以刘旦"藏匿亡命之徒、违反汉律"等罪名,削除了其封国的三个县邑,以作惩戒。

事后,汉武帝对此事还发出感慨,说"封子于燕赵之地(刘旦封地在"蓟",即如今的河北一带),果生争权之心",在这种情绪的驱使下,汉武帝对刘旦越发的厌恶,自然也不可能会立其为太子了。

不过,这个刘旦显然不是一个安分的人,虽说他没能当上太子,但他的小动作却没停,根据史料记载,就在汉武帝去世,刘弗陵登基后不久,刘旦怀疑汉武帝死因有问题,便派人前去长安窥探,之后,又自行揣测,称刘弗陵继位是几个权臣操纵的结果。

而当时时任大司马的霍光为了安抚刘旦,特意请示刘弗陵,赏赐给刘旦不少钱财,但刘旦不仅不接受,反而对外声称,说自己"本应称帝,还需要什么赏赐"。

于是,带着不满和野心,刘旦秘密联络了中山哀王之子刘长、齐孝王之孙刘泽等人,意图起兵造反。

最终,刘旦向天下宣称,说刘弗陵并非是汉武帝的骨血,乃是奸佞之臣所立的"伪帝",因此向全天下号召,一起讨伐刘弗陵。

不过,这场反叛因为消息泄露最终并未成功,齐孝王之孙刘泽等人被正法,而刘旦则是因为刘弗陵念及骨肉恩情,并未治罪。

但刘弗陵的宽大处理,并没有让刘旦悔过自新,在不久后,刘旦利用大司马霍光与左将军上官桀不合的机会,又开始密谋反叛,并且还联络了大量长安城中的高官来作为策应。

当时的局势,是刘旦几乎大事将成,他也启程前往长安准备登基称帝,但没想到,还是因为消息泄露被人告发,让朝廷有了准备,最终其阴谋失败。

事后,刘旦深知罪不可赦,因此只能是以自缢来谢罪了事。

这就是汉武帝第三个儿子的结局,虽说他造反是在汉武帝去世后,但至少在汉武帝活着的时候,他就已经被踢出局,所以,也就没有了参选皇太子的资格。

而汉武帝的第四个儿子刘胥,之所以没被汉武帝考虑立为太子,原因就是因为他是一个典型的"无法无天"之人。

根据史料记载,刘胥和刘旦是一母同胞的亲兄弟,但与哥哥刘旦的功于心计不同的是,刘胥从小就是个粗线条的人。

并且,刘胥生的身材高大,体魄颇为壮健,甚至还能空手与熊、野猪等猛兽搏斗,活脱脱就是一个莽汉。

性子粗狂,身负蛮力,再加上是藩王,这几个特点综合起来,就造成了刘胥目无法纪的行事作风,经常干一些违法乱纪之事。

而他的这个特点,尤为汉武帝所不喜,因为,汉武帝基本上就没考虑过立他为太子。

如此一来,汉武帝的六个儿子中,已经有四个或因为死亡,或因为被汉武帝所不喜,没有了继承皇位的资格,刨除这几个人之后,就仅剩汉武帝的第五子刘髆和幼子刘弗陵了。

至于为何不选五子刘髆,则是因为刘髆受到了其舅舅,也就是贰师将军李广利的牵连。

李广利的妹妹李夫人,是刘髆的生母,当初在巫蛊之祸爆发,且原太子刘据自缢后,汉武帝很长一段时间都没有立新太子,而李广利则认为这是个机会,有意想推自己的外甥刘髆为太子。

只要刘髆成了太子,那么李广利将来就是国舅,这样他的地位和权势就会无人能及,本着这样的想法,李广利在一次出征前,联系上了丞相刘屈氂,开始暗中运作此事。

本以为这件事会水到渠成,但事情坏就坏在刘屈氂的妻子身上,在征和三年(公元前90年),正当李广利在外大破匈奴之际,有人告发刘屈氂的妻子诅咒汉武帝,还将李广利和刘屈氂计划拥立刘髆的计划也给抖了出来。

结果,汉武帝大怒,下令彻查后,先是将刘屈氂以及其妻儿处以极刑,之后又将李广利的妻儿也投入大牢。

而在外征战的李广利听闻此事后,原本想将功折罪,再来一场大破匈奴的战役让汉武帝放过他,但因为轻敌冒进,导致其被匈奴击败,最终汉军溃散而逃。

而此战,直接导致了汉家七万余名将士阵亡,事后,李广利无奈,只得投降了匈奴。

李广利的投降,虽说保住了自己的性命,但他身在长安的妻儿家人却惨了,等到李广利投降匈奴的消息传到长安后,汉武帝一道诏令,将李广利全家诛杀,自此族灭。

虽说这前后并没有刘髆的参与,但就是因为李广利是他的舅舅,并且他还是李广利曾经密谋拥立的对象,所以,汉武帝说什么也不可能再立他为太子了。

至此,汉武帝的六个儿子中,五个都因为各种原因而失去了成为太子的资格,就只剩下了一个刘弗陵,所以,汉武帝就不得不选他为继承人了。

不过话说回来,汉武帝选刘弗陵,也是一种无奈之举,毕竟他已经没得选了,并且,他对刘弗陵也不是很满意,不然的话,他也不会直到临终的前两天才下诏立太子,说白了,就是汉武帝拖到没法再拖的时候才下定了立刘弗陵的决心。

综上所述,汉武帝之所以最后选择幼子为继承人,原因很简单,就是因为他的其他几个儿子,要么因错而死,要么英年早逝,再或者就是不被汉武帝所喜爱,所以,汉武帝也只能是"矬子里拔大个",勉强选了刘弗陵。

由网友 围炉煮酒话春秋 提供的答案:

汉武帝有六子,刘弗陵是最小的一个,他出生的时候汉武帝已经六十多岁了,到汉武帝去世的时候,他也不过虚岁八岁而已。

刘弗陵年纪这么小,汉武帝为何选择他当皇帝,而不是选择其他年长的皇子呢?

汉武帝其实很早就立太子了,那就是他的嫡长子刘据,但其结局却令人唏嘘不已。

刘彻很小的时候,他的母亲王娡为了让他成为太子,便跟汉景帝亲姐姐馆陶公主刘嫖达成政治结盟,还暗自答应刘嫖,主要刘彻未来当上皇帝,那么就让他去刘嫖的女儿陈阿娇(历史上并未记载其名,姑且这么叫)为妻。

在刘嫖和王娡的策划下,汉景帝的宠妃栗姬被废,其子刘荣的太子之位也被剥夺,刘彻则成为了新的太子。

刘彻十五岁的时候登基为帝,成为汉朝历史上第五位皇帝,但他的日子并不好过,因为馆陶公主自恃功高,频繁干涉朝政,还贪得无厌地不断索要钱财,让汉武帝十分厌恶。

刘嫖的女儿陈皇后更是恃宠而骄,且嫉妒心很强,逼迫汉武帝专宠于她,不让她宠信其他妃子。

然而陈皇后自己肚子不争气,一直没有生下孩子,又不让汉武帝亲近其他妃子,因此汉武帝很长时间都没有儿子。

后来,汉武帝心中烦闷,便借扫墓的机会离开皇宫,他的姐姐平阳公主趁机将平阳侯府的歌姬卫子夫献给汉武帝,得到了汉武帝的临幸,汉武帝便将卫子夫和她的弟弟卫青带入宫中。

卫子夫人美歌甜,还擅长跳舞,汉武帝十分宠爱她,她也很快就怀上了孩子。

陈皇后因为嫉妒卫子夫,便让母亲馆陶公主派人绑架了卫青,但卫青后来被他的好友公孙贺给救了出来,汉武帝也就此下定决心冷落陈皇后。

可惜的是,卫子夫虽然接连给汉武帝生了三个孩子,但都是女儿。直到汉武帝二十九岁的时候,卫子夫才终于给他生下了第一个儿子刘据。

在古代,二十九岁才有孩子已经很晚了,汉武帝因此十分高兴,不久后就以无子为由废掉陈皇后,改立卫子夫为皇后,还在刘据长到六岁的时候立他为太子。

刘据出生之后,汉武帝的子嗣也逐渐多了起来,次子刘闳,三子刘旦,四子刘胥和五子刘髆先后出生。

不过这些人都对刘据构不成威胁,因为刘据是嫡长子,卫氏家族又多人在朝为官,特别是卫青和霍去病,他们是手握重兵的大将军,汉武帝对他们十分倚重,因此刘据的太子之位也十分稳固。

刘据也十分争气,长大后十分优秀,大有成为仁君的风范。

不过,随着卫青和去世以及卫子夫的逐渐年老,汉武帝开始移情别恋,宠爱其他年轻美貌的妃子,刘据的太子之位因此变得不那么稳固了。

前92年,巫蛊之祸爆发,这是一件影响历史进程的大事件。

汉武帝那时候年老昏聩,身体多病,疑心病还特别重,便听信了小人的谗言,开始对卫子夫和刘据也有所怀疑。

这时候一个小人物跳起出来,他的名字叫江充,因为跟卫子夫和刘据有嫌隙,就借此机会在汉武帝面前进谗言,汉武帝便派他去调查巫蛊之事。

江充为了扳倒卫子夫和刘据,竟然诬陷刘据在东宫藏匿扎满针的小木偶人,还说他诅咒汉武帝早点去死,好让自己早点登上皇位。

刘据无法辩驳,便起兵造反,结果被汉武帝残酷镇压,最后在走投无路之下自杀身亡。

卫子夫听说儿子刘据自杀,为了自辩清白,也自杀而死。

刘据去世之后,除了早死的汉武帝二子刘闳之外,他还有四个儿子有机会继承皇位,这里面就包括刘弗陵。

先说说汉武帝三子刘旦。

刘旦的母亲是李姬,李姬虽然不得宠,但他的儿子却是汉武帝妃子之中最多的,除了刘旦之外,她还生下汉武帝四子刘胥。

刘旦长大之后,被汉武帝封为燕王。

燕国地瘠民贫,又紧邻匈奴,经常被匈奴人骚扰,所以不是个好的封国,也可见汉武帝对刘旦不是太看重。

但刘旦却不自知,太子刘据去世之后,他认为自己是汉武帝剩下的几个儿子之中的最年长的一个,因此有了觊觎皇位之心。

巫蛊之祸之后不久,汉武帝身体稍微好转了一些,他派人对巫蛊之祸进行了全面调查,得知刘据在某种程度上是被冤枉的,因此十分伤心,还建造了"思子台"来表达自己思念儿子的心情。

就在汉武帝沉浸在悲伤之中的时候,刘旦却上书对汉武帝说,他愿意带兵入长安保护汉武帝的安全,并且自荐为太子。

刘旦显然太着急了,哥哥刚去世不久,他不但一点也不伤心,还着急争夺太子之位,这太不合适了。

汉武帝因此对刘旦更加反感,便下诏杀掉了他派去的使者,还削去了他三个县的封地,他也因此失去了成为太子的可能。

而燕王旦上书,原归国入宿卫。武帝怒,立斩其使者於北阙。

不过,刘旦的故事还没结束。

汉武帝去世之后,刘旦为了争夺皇位,就派人去长安打探消息,还试图阻止刘弗陵登基称帝,但被霍光所阻止。

霍光为了安抚刘旦,就以刘弗陵的名义下诏,赏赐刘旦黄金二千斤,钱二千万,增加食邑一万三千户。

但刘旦却不领情,还很嚣张地对霍光派去的使者说,我原本是要当皇帝的,怎么会要别人的赏赐呢?

刘旦碎虽然最终收下了赏赐,但他开始暗地里跟中山哀王之子刘长和齐孝王之孙刘泽等人密谋造反。

不过,因为刘旦行事草率,最后事情泄露,他本应被处死,但汉昭帝念及手足亲情,就赦免了他。

但刘旦不知悔改,而且心中怨气更大,没过几年就再次密谋发起叛乱,不过这次霍光没有再给他机会,而是以刘弗陵的名义再次下诏书给他说:

乃与他姓异族谋害社稷,有逆悖之心,无忠爱之义。如使古人有知,当何面目复奉齐酎见高祖之庙乎!

霍光将刘旦说得一文不值,刘旦也自知难逃一死,与其以罪人身份被杀,还不如自我了结来得痛快,于是自杀而死。

再说说汉武帝的四子刘胥。

刘胥长大之后被封为广陵王,他身材魁梧,体魄雄健,力能扛鼎,可以空手与熊、野猪等猛兽搏斗,可以说是很有成为武将的潜质了。

不过刘胥有个很致命的毛病,那就是性格太过豪爽,也是个沉迷于吃喝玩乐的主儿,但在政治上却没有半点潜质。

不仅如此,刘胥还目中无人,他仗着自己是皇子,从不遵守朝廷法度,在自己的封国干了很坏事,影响十分恶劣,很多大臣都上书汉武帝弹劾刘胥。

由于汉武帝儿子少,所以对他们都比较仁慈,他也并没有把刘胥怎么样。不过,汉武帝虽然没有惩罚刘胥,但早已将其排除在太子人选之外。

胥壮大,好倡乐逸游,力扛鼎,空手搏熊彘猛兽。动作无法度,故终不得为汉嗣。

刘弗陵继位之后,刘胥受到了他的厚待,被加封食邑万户,赐黄金二千斤,钱二千万。

刘胥本应该感恩戴德,但后来他见刘弗陵一直没有儿子,便突然有了觊觎皇位之心,竟然请巫师来诅咒刘弗陵。

凑巧的是,刘弗陵没多久就真的去世了,这可吓坏了刘胥,他赶紧将巫师给杀了,以毁灭证据。

刘弗陵去世后,霍光看不上刘胥,而是拥立刘贺为帝。

但刘贺只做了不到一个月皇帝就被废掉,霍光继续选择忽略刘胥,而是拥立刘据的嫡孙刘询为帝。

刘胥年轻时对当皇帝没啥兴趣,汉武帝去世之后,他却突然有了当皇帝的野心,这着实令人费解。

但可惜的是,就是没人看得上刘胥,汉武帝如此,霍光亦是如此。刘胥后无不感叹地对人说,我的才能和德行,终究是不能成为太子啊。

前54年,刘胥因为诅咒汉昭帝刘弗陵之事爆发,因此被治罪,最后自缢而死。

还有汉武帝五子刘髆。

刘髆的母亲是汉武帝的李夫人,李夫人也是平阳公主送给汉武帝的,比卫子夫晚入宫二十多年。

据记载,汉武帝十分宠爱李夫人,她的哥哥李延年和李广利因此得到汉武帝重用。

李延年因为擅长音律,就被汉武帝封为协律都尉,他曾写下"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宁不知倾城与倾国,佳人难再得"这首流传至今歌词;

李广利则更擅长打仗,因此被汉武帝封为贰师将军,多次领军攻打匈奴,是汉武帝晚期比较倚重的武将之一。

内有李夫人,外有李广利,刘髆的地位因此在当时是很高的,汉武帝很喜欢他,他也是巫蛊之祸之后不久,最后可能成为太子的人选。

当然了,刘髆的年纪很小,他是不可能去争夺太子之位的。其实也不用刘髆去争,明眼人一看就知道,他成为太子的可能性极大,他身边的人只需要好好培养他,让汉武帝更喜欢他就可以了。

但是,刘髆的舅舅贰师将军李广利对此不是很放心,他觉得汉武帝的想法难以揣测,皇子也不止刘髆一个,所以他决定做点什么,来确保刘髆登上太子之位。

李广利便开始积极布局,还联合他的儿女亲家丞相刘屈氂一起谋划,试图通过一些非正常手段来弄死汉武帝,从而让刘髆登上皇位。

但是,由于李广利谋划不周,导致事情泄露,汉武帝勃然大怒,就下令抓捕李广利和刘屈氂等人。

李广利那时候刚好出征在外,听说事情败露,于是脚底抹油,一溜烟跑去投靠了匈奴。

至于说丞相刘屈氂,他因为人在长安,结果被汉武帝抓起来杀掉了。

有司奏请案验,罪至大逆不道。有诏载屈氂厨车以徇,要斩东市,妻子枭首华阳街。贰师将军妻子亦收。贰师闻之,降匈奴,宗族遂灭。

这件事造成了很不好的影响,汉武帝因此不再考虑立刘髆太子。

刘髆也算是倒了大霉了,原本可以妥妥地当上太子,结果被舅舅李广利这么一闹,就完全失去机会了。

刘髆长大后也比较老实,被汉昭帝刘弗陵封为昌邑王,在位十一年后去世。而被霍光拥立为帝的刘贺就是他唯一的儿子,刘贺被废之后成为海昏侯,一生倒也富贵之极,子孙也比较繁盛。

汉武帝为何要立刘弗陵为太子?

巫蛊之祸爆发的时候,刘弗陵只有三岁,年纪实在太小,比刘髆都要小差不多十岁,怎么看他都不像是能被立为太子的人。

但是,刘弗陵有个受宠的母亲,也就是历史上著名的钩弋夫人。钩弋夫人表面上看是个人畜无害之人,但种种迹象表明,她是很有野心的。

刘据发动叛乱之前,受到了江充的胁迫,他为了洗脱罪名,就派人去甘泉宫找正在那里疗养的汉武帝陈诉,结果使者根本就无法进入甘泉宫,这才造成刘据下定决心做拼死一搏。

刘据的使者为何见不到汉武帝?

这极有可能是钩弋夫人在背后操作的,因为那时候只有她在汉武帝身边,别人可没这个能力阻止刘据的使者见汉武帝。

巫蛊之祸之后两年,汉武帝就秘密将钩弋夫人给处决了,名义上是所谓的立子杀母,其实极有可能是汉武帝得知了钩弋夫人的所作所为,他为了让刘弗陵顺利当上太子,才将其秘密处决的,这样也可以掩饰丑闻。

後数日,帝谴责钩弋夫人。夫人脱簪珥叩头。帝曰:"引持去,送掖庭狱!"夫人还顾,帝曰:"趣行,女不得活!"夫人死云阳宫。

除此之外,在巫蛊之祸中,钩弋夫人也是极少数没有受到牵连的汉武帝妃子,所以她有可能就是主谋之一,为的就是打击汉武帝的其他儿子,特别是太子刘据。

如果这么说的话,刘弗陵或许跟刘髆一样,也是无法被立为太子的,但汉武帝也有自己的苦恼,相比于刘髆,立刘弗陵可能更好。

汉武帝究竟是怎么考虑的呢?

汉武帝六个儿子,老大刘据最贴心,但被汉武帝给弄死了;老二刘闳早死就不说,老三刘旦和老四刘胥都不是什么好鸟,让他们做皇帝是绝对不行的;老五刘髆倒是个惹人疼的孩子,但他的母族太不省心,汉武帝也不能把江山交给他。

而刘弗陵虽然年纪小,他的母亲钩弋夫人也很有野心,但钩弋夫人家里没什么人,因此刘弗陵就如同一张干净的白纸,可以发挥的空间很大。

再者说了,汉武帝那时候快七十岁了,经不起折腾了,必须要立太子了。

前87年,也就是刘弗陵虚岁八岁这一年,汉武帝立他为太子。

由于刘弗陵年纪小,汉武帝也做了一些安排,那就是在临死前封霍光为大司马和大将军,并让上官桀,金日磾和桑弘羊与他一起作为托孤大臣,辅佐刘弗陵处理朝政。

上以光为大司马大将军,日磾为车骑将军,及太仆上官桀为左将军,搜粟都尉桑弘羊为御史大夫,皆拜卧内床下,受遗诏辅少主。

汉武帝的这些安排,说到底只是一些补救措施罢了。

就在刘弗陵被立为太子两天之后,汉武帝就去世了。汉武帝一共活了七十岁,直到最后一刻才确立太子,这件事本不该发生的,要怪就只能怪他自己了。

由网友 千夜看世界 提供的答案:

我是千夜,我来回答。刘弗陵是汉武帝刘彻最小的儿子,登基的时候只有八岁,他能够继承大统,有一定幸运的成分,因为刘彻第一个太子刘据死了。但是,也有一些必然的原因在里面,汉武帝是个强势的君王,年幼的刘弗陵看起来最乖巧听话了。所以,他被立为太子。

刘彻一共生了六个儿子:老大卫生太子刘据,生母皇后卫子夫;次子齐怀王刘闳,生母是曾经宠冠后宫的王夫人;老三燕剌王刘旦,生母是不知名的李姬;老四广陵厉王刘胥,生母也是李姬;老五昌邑王刘髆,他的生母李夫人据说是汉武帝最爱的女人;老六是赵婕妤怀胎十四个月生下的刘弗陵。

皇位是刘弗陵的,我们来看看前面五位王子如何跟皇位失之交臂。

老大刘据

刘据是刘彻第一个儿子,刘彻十六岁登基,二十九岁才生了第一个儿子。这个儿子对刘彻而言,意义重大。他非常重视刘据,替他延请名师,并且修筑博望苑。刘据是在七岁的时候,被立为太子。那时候卫青已经在军中崛起,有军中最能打的舅舅助力,母亲又是皇后卫子夫,刘据是在蜜罐中泡大的太子。

不过,刘据长大后,母亲卫子夫因年老色衰失宠,舅舅卫青去世,他自己因为个性温和,跟个性强势的汉武帝意见不合。刘彻好战,刘据经常给老爹提意见,让他停止征伐,让老百姓过过安居乐业的日子。汉武帝也日渐嫌弃太子性格不像自己,不过卫青还在世的时候,刘据的太子之位稳如泰山。卫青去世后,刘据失去了舅舅的庇护,因为巫蛊之祸枉死,卫氏家族也失势了。

巫蛊之祸,是别有用心的陷害,目标就是卫氏家族,目的就是掀翻刘据。刘据不能幸免于难,他死后汉武帝后悔了,可是人死不能复生。其实以刘据温和仁厚的性格,是很适合接刘彻的班。

在卫青在世的时候,汉武帝曾经托他带话给卫太子:"若后世如朕所为,是袭亡秦之迹也。太子敦重好静,必能安天下。"刘彻是清醒的,如果他的继承人好跟他一样,喜欢对外扩张,那么汉朝就会走上秦朝的老路。只可惜卫青去世,刘据没了保护伞,脆弱的父子关系禁不起挑拨。刘据死了,刘弗陵最大的对手就退出了皇位的角逐。

老二刘闳

刘闳受封齐王,元封元年去世。因其年少无子,封国被除。谥号为"怀",即齐怀王。

刘闳十八岁时英年早逝,甚至走在了大哥刘据前面,他没有活到汉武帝改立太子那天,对刘弗陵自然没啥威胁。

老三刘旦

在刘据死后,刘旦一度有望登上太子之位,不过他太心急了,走错了一步棋。巫蛊之祸发生时,刘旦并不在长安,他在自己的封国。按理说,老二刘闳也去世了,按照立长的规矩,也该轮到他了。

刘旦的学问不错,自己也有政治野心,年龄三十+,条件是合适的。只是,他在听说刘据死后,主动给汉武帝去信,要求回长安。这一主动之举,惹得汉武帝不满意。汉武帝很强势,最看不得儿子在他面前搞小九九,"皇位我可以给你,但是你不可以"自己伸手要。

汉武帝一怒之下,教训了刘旦。他削减了刘旦封地,并且把送信的人打入大牢。刘旦太心急,当不成皇帝。

老四刘胥

刘胥力能扛鼎,但是他有勇无谋,粗鲁无文,因为个人素质,被排除在皇位之外。

老五刘髆

刘髆是刘彻最爱的女人,李夫人唯一的儿子。刘彻开始也扶持过李氏家族,就跟当年扶持卫青一样,让李广利带兵。但是,李广利不如卫青那样能打仗,还私心很重,也卷入巫蛊之祸。刘髆有个猪队友舅舅,又加上去世得早,跟皇位也沾不上。

老六刘弗陵

刘弗陵母亲是钩弋夫人,身上本来就有一些神神道道的传说,才博得刘彻的宠爱。后来怀胎十四月生下刘弗陵,因为传说中尧也是十四月而生,因此钩弋夫人住的地方,被题名"尧母门"。很显然,刘彻觉得这个十四月生的老小,很不同寻常。

刘弗陵从小很聪明,汉武帝觉得他很像自己,比较偏爱。本来立个小孩做继承人,风险是极大的。奈何能干的、心爱的儿子都早死了。刘彻也是无奈,不过他也有防备。首先,杀母留子,赐死钩弋夫人,保证外戚不乱权;其次托孤给霍光、上官桀、金日磾等四位顾命大臣。汉武帝自信有识人之明,所以做了这样的安排。

刘弗陵是登上了皇位,可是他从小失去母亲,还在年纪轻轻的时候莫名其妙地去世了。他其实也是挺不幸的。

由网友 故史轻言 提供的答案:

汉武帝的儿子并不是个个都很优秀,而且他之所以选择刘弗陵继位,我认为除了他说刘弗陵很像自己小时候,因而很宠爱他这个原因之外,最大的原因便是其余的儿子太不成器,所以选立刘弗陵也是无奈之举吧,为何这样说,请往下看。

长子刘据,乃皇后卫子夫所生,元狩元年(公元前122年)被立为太子,刘据性格仁慈宽厚,温和谨慎,虽然汉武帝晚年外出巡游时常将政事交付给刘据,但刘据的行事风格常引起汉武帝的不满,因为太子宽厚,而汉武帝却多任用酷吏施酷刑,父子二人的做法几乎完全相反,所以在朝廷中,那些用法严苛的大臣皆常围在汉武帝身边,诋毁刘据,公元前91年,刘据被江充,韩说等人诬陷行巫蛊之术,欲谋害汉武帝。刘据起兵欲诛杀江充等人,而汉武帝误信奸臣所言,以为刘据谋反,遂派兵镇压,刘据兵败拘捕,最后自杀。

次子齐怀王刘闳,王夫人所生,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去世,年仅18岁,所以汉武帝驾崩之前,他就死了。

三子燕王刘旦,李姬所生,与刘胥为同母兄弟,本来在刘据,刘闳死后,他作为长子是最有可能继位的,而且他也是这么认为的,所以巫蛊之祸后,这位兄台在汉武帝年迈病重后,派使者到长安,请求准许他派兵宿卫长安,刘旦的这点心思,英明大半辈子的汉武帝怎会不知?刘旦表面是想守卫皇宫,实则是在自荐太子。见到使者和刘旦的信后,汉武帝勃然大怒,立斩来使,并下令削掉其封国的三个县邑,从此之后汉武帝认为刘旦性情狡诈,不适合继承大统,直接将他排除了,后来刘弗陵继位,刘旦先后两次预谋篡位,第一次刘弗陵念及兄弟之情赦免了他,可是第二次刘旦企图联合辅政大臣上官桀,桑弘羊谋反,最后上官桀,桑弘羊被杀,刘旦自杀。

四子广陵王刘胥,刘旦的同母弟,这位兄台和他哥哥刘旦比起来也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史书记载,刘胥身材高大,体魄健壮,喜好游乐,力能扛鼎,空手能与熊,野猪等猛兽搏斗,他行为没有法度,所以汉武帝直接将他排除在外,可是他和他哥哥一样,在刘弗陵即位后,对皇位也有了觊觎之心,曾请楚地巫女诅咒刘弗陵(写到这不得不可怜一下刘弗陵,竟遇上这么些不省心的哥哥),后来刘弗陵驾崩,昌邑王刘贺继位,他接着诅咒,刘贺退位后,接着诅咒汉宣帝刘询(这位仁兄在诅咒的道路上很是持之以恒啊),后被告发,最后自缢而死,可以说刘胥就是典型的头脑简单,四肢发达,这种人又怎么会被立为太子呢。

五子昌邑王刘髆,李夫人之子,他本来也有可能被立为太子,可惜他的舅舅贰师将军李广利与左丞相刘屈氂欲立刘髆为帝的计划东窗事发,最后刘屈氂被腰斩,妻儿枭首,而李广利因出征在外,最后投降匈奴,于是刘髆也被汉武帝排除在外了,虽然刘髆没能当上皇帝,但他的儿子刘贺却过了一把皇帝瘾,虽然只做了一个月,但也算是实现了刘屈氂,李广利当年的心愿了吧。

所以综上来看,虽然汉武帝有六个儿子,但最终也只有刘弗陵最合适了。刘弗陵在位期间,政绩颇佳,只是除了在铲除上官桀,桑弘羊,刘旦的谋反中独立行使过皇帝的权利外,从他登基到驾崩的十三年里,他都从未亲政过,国家大权一直掌握 在霍光手里,对刘弗陵而言,这也算是最大的遗憾了吧!

我是咸鱼,欢迎大家持续关注。

由网友 平沙趣说历史 提供的答案:

要回答汉武帝刘彻为什么立幼子为继承人,那么就逐个分析一下汉武帝的儿子们。

汉武帝在位长达五十四年,为人好色,后妃众多,但却只有六个儿子,实在不能说多。这六个儿子分别是长子戾太子刘据;次子齐怀王刘闳;三子燕剌王刘旦;四子广陵厉王刘胥;五子昌邑哀王刘髆(bó);六子汉昭帝刘弗,原名刘弗陵。

戾太子刘据

刘据是汉武帝嫡长子,母为皇后卫子夫。汉武帝刘彻在即位之后的十余年里一直无子,这引起了宗室诸王的觊觎,如太尉田蚡为讨好淮南王刘安,就曾说皇帝无子,皇位将来就是刘安的。

这种现象引起了汉武帝焦虑,他急需一个儿子来打破这种觊觎。元朔元年(前128年)春天,卫子夫在生下三位公主之后,为时年29岁的汉武帝诞下第一位皇子。

汉武帝高兴疯了,命令枚皋及东方朔作《皇太子生赋》及《立皇子禖祝》之赋,同时给生育之神修祠祭拜。

元狩元年(前122年),汉武帝将时年7岁的长子刘据立为皇太子 ,并大赦天下。

汉武帝的待机时间太长,他的光芒也太耀眼了,在他的照耀下,刘据并没有什么突出事迹。当时嫡长子继承制还是铁律,像刘邦不喜欢刘盈要废了他,还是被拦了下来。所以说,只要刘据熬下去,迟早会成为皇帝。

刘据的政敌江充自然不想看到这个局面,于是他将起于大盗朱安世的巫蛊案进行扩大,成功将刘据牵扯进来,由于汉武帝不在皇宫,刘据无法自辩,信息的不对等最终导致刘据起兵,汉武帝则以为儿子造反,当即发兵平叛。

在这场巫蛊之祸中,刘据和卫子夫先后自杀,卫氏被灭族,甚至连两位公主都殒命,波及数万人。这一年,是征和二年(前91年)。

虽然汉武帝后来醒悟,诛杀了江充等人,但长子已经没了,他只能另觅继承人。

齐怀王刘闳

燕剌王刘旦

昌邑哀王刘髆

汉昭帝刘弗(刘弗陵)

由网友 扶摇公子360度说历史 提供的答案:

雄才大略的汉武帝,活了七十岁才挂掉,在古代的帝王中,算是比较长寿的。与之对应的是,他的子嗣单薄,仅六子六女。他们分别是刘据、刘闳、刘旦、刘胥、刘髆、刘弗陵、卫长公主、鄂邑长公主、诸邑公主、石邑公主、阳石公主和夷安公主。

但是就是这样一位在历史上显名数千年的皇帝,在生命最后一刻的时候,却选择了年仅8岁的幼子成为接班人

很难理解对吗?他已经无人可选了。最有可能引领大汉走向强盛的人已经被他弄死了。

戾太子刘据,死于巫蛊之祸

刘据是卫子夫所出,刘据出生之时,刘彻29岁,可以说,刘据的出生极大的缓解了刘彻身上大汉后继无人的压力。所以他一出生,就被刘彻立为太子。

刘据是皇后一手带大,所以他的行事作风都跟卫氏一族如出一辙,他守礼知节,待人和气,再加上他奉行仁政,因此,无论是在朝堂,还是在民间,都是有民心作支撑的。

再加上有舅舅卫青和表弟霍去病的支持,成为皇帝原本也是指日可待。

但是由于霍去病和卫青相继去世,卫氏一族受到了汉武帝的牵制和打击,对于亲近卫家的太子来说,也是属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

再加上刘彻穷兵黩武的作风,其实是和刘据格格不入的,怎么说呢,刘彻就是有什么话,先打一架再说,而刘据就是,君子动口不动手,能和则和,不能和再战。总之把先礼后兵发挥到了极致。

我猜测吧,也许后期的汉武帝,对刘据,是有一点忌惮的,太子得到那么多人的衷心爱戴,在民间朝堂都有那么高的名望,都快要越过他这个老子去。你说,该不该防呢?

因此,后来,太子卷入巫蛊之祸的风波,这个事件,以太子刘据和皇后卫子夫相继自杀而告终。

然后来查明了太子等人是被冤杀的,虽然他后来处置了相干人等为太子报了仇,并建立思子亭,亲下罪己诏,但那又有什么用呢?最适合的继续他位子的人选已经被他除掉了

如果太子不死,极有可能会带领大汉走向盛世,也许西汉的国运会延续上百年。

齐王刘闳,英年早逝

次子齐王刘闳,生母是王夫人,也就是死后能够让汉武帝朝思暮想令术士招魂的那一位。在刘闳7岁左右,为了巩固太子刘据的地位,避免皇家兄弟相争,霍去病和卫青等联名请奏,将皇子封王,赶往封地,无诏不得回京。

去往封地不过八年的时间,就英年早逝了,至于他的死因,有死于水土不服,有病故之说,有死于政治斗争之说。

由于他死的时候才十四岁左右,所以我们很难判定他有什么才能,做出了什么政绩,能否堪当太子之位。

总之,他还没来得及证明自己的能力,就挂了

燕王刘旦,有野心没头脑

这第三个儿子,燕王赵旦,和刘胥是一母同胞,据史书记载,这燕子,年轻的时候,没有争权夺位的心思,一门心思做学问,经书,杂说来者不集,好结朋交友。

当年刘旦和刘闳、刘胥一起受封,他和弟弟刘胥一个镇守漠北,一个镇守南疆,照汉武帝的意思,是希望他们兄弟成为大汉朝的镇国神兽。可以说是寄予了厚望,奈何这厮太不争气。

太子刘据被诬自杀,作为兄弟,不但无伤心之色还暗自窃喜,觉得自己的机会来了,所以等到汉武帝病重的时候,他就上书奏请汉武帝准许自己带兵入京保护他。这不是妥妥地逼宫吗

所以汉武帝二话不说,当即就斩了使者,并且把他封地下的三个县充公。

汉武帝的作法其实很明白:太子之位,我可以主动给,你不能伸手要,懂吗?其实就是让他不要再肖想太子的位置了。

后来等到昭帝刘弗陵即位之后,他还到处造谣,说刘弗玲不是武帝亲生的。为此,不惜发动政变,均被刘弗陵识破,最后兵败自杀。

我觉得,之前刘旦塑造的形象其实是在蒙蔽汉武帝,告诉他,你看我很乖,能不能给我个太子当当。未必他的真实心思没有压夺位的意图。

广陵厉王刘胥,头脑简单四肢发达

汉武帝的第四个儿子,用一句话来形容就是:头脑简单四肢发达。力气大到能举鼎,还敢徒手与猛兽捕斗,关键是这猛兽也打不过他啊。

后来,当刘据兵败自杀,他和他兄弟一样,起了夺位的心思,但是汉武帝根本不接茬,就凭你动不动就举鼎,跟猛兽性命相博的作风,我也不敢把大汉朝交给你啊

等到昭帝即位,其实昭帝对待他那些兄弟,还是以安抚为主,各种封赐十分丰厚,但是刘胥说:原本这天下都是老子的,还需要他赏给我吗?可不就是对一个8岁的小孩当上皇帝不服气呗。

人不服气可不限于心里想想,人家还直接行动了,在那个时候,如果正面杠杠不过人家,就画个圈圈诅咒你。别闹,人家还真这样干的。人诅咒了刘弗陵不说,还诅咒刘询,也就是汉宣帝。

虽然现在看诅咒一个人是很幼稚的事情,但是在那时,却是很多人都迷信的一件事。总之,因为诅咒皇帝,他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昌邑王刘髆,被貮师将军李广利拖累

汉武帝的第五个儿子,昌邑王刘髆,他的儿子就是大名鼎鼎的汉废帝刘贺,母亲就是历史上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的李夫人。

她的兄弟是音乐家李延年,另一位就是李广利,也就是大名鼎鼎的贰师将军。当年,她的兄弟因为她而得到了重用,汉武帝的初衷是再打造一个卫青出来,来威慑匈奴。但是李广利的素质差卫青太多,属于扶都扶不起来的阿斗。打几次仗输几次的那种,前面卫青打下来的名声,都快给赔光了。

最可恨的是,他还勾结左丞相刘屈氂想要让刘髆上位,李广利心里的小九九被汉武帝识破之后,一干人等皆被处置,李广利只得投靠匈奴,昌邑王刘髆因此彻底被打入冷宫。

所以说,昌邑王刘髆是被舅舅坑了,如果不是他舅舅起了坏心思,密谋让他上位,也许,他也不会失宠

事实上,刚失去继承人的汉武帝,一时半会哪里有心思去再立继承人,汉武帝愤怒于他的儿子们,一个一个的大逆不道,摊上这样的儿子,还能活那么久,真是奇迹啊,搁我,早就被气死了。

汉昭帝刘弗陵,捡了便宜

刘弗陵,是汉武帝老来子,生母是钩弋夫人,乃孕十四月所出,在古代有圣人尧为母孕十四月而生的传说,因此,钩弋夫人的宫殿被称为尧母门,至于刘弗陵,那可不是圣人本尊吗?

在汉武帝病重时,唯一在身边的儿子就是刘弗陵,比起其它几个儿子来说,也唯有刘弗陵可以托付。没办法,只好赌一把

为了更好的帮助刘弗陵登基,让政权平稳过渡,因为刘弗陵太小了,还是一个幼童,于是他在临死前做了两件事。

第一件事是杀母立子。汉朝帝王杀母立子的传统就是就汉武帝开始的,为了防止外戚专权,他杀了钩弋夫人,免除了主少母壮的隐患。

第二件事是临终托终。在临终的时候,汉武帝把刘弗陵和大汉朝的未来托付给他比较信得过的几个大臣,任命霍光、金日磾、桑弘羊、上官桀为顾命大臣。

公元前87年3月29日,雄才伟略的汉武帝,在五柞宫崩逝,同年,刘弗陵上位,史称汉昭帝。

如此看来,汉昭帝刘弗陵捡了个大便宜。

总结:刘弗陵是汉武帝的唯一选择

由于前面几个兄弟的严重不靠谱和作死的行为,所以最后才让刘弗陵捡了个大便宜,皇帝这个帽子落到了他头上。

自刘据死后,汉武帝的身体和精神状况日渐衰弱,经历丧子之痛的打击,没有心思再立继承人,直到他病重,才不得不立最小的刘弗陵为太子。

如果刘据不死,也就没有刘弗陵啥事,当然大汉朝的历史有可能改写。不过尽管皇位曾经落在汉昭帝的头上,但是最后兜兜转转又回到了戾太子的后人汉宣帝刘询身上。

由网友 日慕乡关 提供的答案:

皇帝爱长子,百姓疼幺儿。

中原王朝自西周就确立了立嫡不立长,立长不立幼的规矩,原配生的长子一般都会被立为太子,纵然是太子有缺陷或者皇帝不喜欢,但囿于礼法和百官的劝阻也会勉为其难,当年刘邦就想废太子刘盈立赵王如意,被吕后张良等人拦下来;晋惠帝是个傻瓜、朱高炽是个残废照样上位。

汉武帝16岁即位,精力旺盛,但原配陈阿娇皇后嫁入多年却一无所出,急的汉武帝跳脚,29岁那年才由歌女卫子夫生下第一个儿子,也就是后来立为太子的刘据。

刘据做太子期间的历史记载极少,父亲是在位54年的大有为之君,儿子自然被隐去光芒,但汉武帝晚年极为血腥的"巫蛊案"把他牵涉出来,这起诡秘的案件,起于大盗朱安世,被奸人江充借机利用,包括皇后卫子夫,太子刘据,阳石公主,诸邑公主,卫青的儿子卫伉等在内统统丧命,可以说是一次大清洗。

武帝一共只有六个儿子,次子齐怀王刘闳早逝;三子燕剌王刘旦在太子死后主动上书要求立自己为太子,引发汉武帝猜忌,被削去三个县,就此失宠;四子广陵厉王刘胥是刘旦的同胞兄弟,浪荡子,刘彻从来都不喜欢;五子昌邑哀王刘髆本来很有希望,母亲是"北方有佳人"的李夫人,生前宠冠后宫,大舅舅李延年是刘彻基友,小舅舅李广利是贰师将军,丞相刘屈氂也大力捧他上位,无奈李广利投降了匈奴,刘屈氂因为参与诬陷太子刘据被刘彻诛杀,刘髆受了牵连,且在汉武帝去世前一年,刘髆就提前走了。

只剩下最小的儿子年仅八岁却"壮大多知"的刘弗陵。

刘弗陵的母亲是钩弋夫人,传说此女天生握拳不能伸展,汉武帝过河间,"望气者言此有奇女",于是召见她并将其手展开,展开后掌中握有一玉钩,因此被称为拳夫人,又称钩弋夫人(高度怀疑是装神弄鬼),不知道曹雪芹老先生写贾宝玉"含玉而生"是不是受到钩弋夫人的启发。

钩弋夫人进宫以后就被封为婕妤,太始三年,钩弋夫人生了一个儿子,也就是刘弗陵,神奇的是:钩弋夫人足足怀孕14个月才生下儿子,与传说中上古神皇尧一样,汉武帝大喜,当即把刘弗陵所生之门改名为尧母门。

以上两件事情都见于正史,可见当时确有其事,但是从今天科学角度来看几乎是不可能的,钩弋夫人的背后应该有一个庞大的团队,从入宫到生孩子,算无遗策,所以才整出接二连三的怪事。

刘弗陵从小体格健壮、聪明伶俐,与汉武帝小时候很像,汉武帝也十分喜欢他,加之其他几个儿子不争气,所以太子死后武帝早早流露出立刘弗陵为接班人的意向,他命内廷画工绘制"周公辅成王"的图画,赐给奉车都尉霍光,暗示群臣自己欲立小儿子刘弗陵为太子。而在去世之前,为了防止自己死后主少母壮、吕后之事重演,武帝又将刘弗陵的生母钩弋夫人赐死。

后元二年(公元前87年),汉武帝去世,传位八岁的刘弗陵,也就是汉昭帝,霍光、金日磾、上官桀、桑弘羊四人被钦定为辅政大臣,霍光为总领!

汉昭帝八岁即位,21岁去世,在位时间很短,并无大的政绩,但就历史记载来看,这孩子的确天赋异禀,元凤元年(公元前80年),年幼的刘弗陵将上官桀、桑弘羊等主谋政变的大臣统统逮捕,满门诛杀,稳固了政权,后期虽然让霍光坐大,但霍光兢兢业业,选择了刘据一脉的刘病已即位,开创"孝宣中兴"的伟业,守住了汉室江山。


我是历史达人日慕乡关,欢迎关注!

由网友 美映椒房 提供的答案:

一代雄主汉武帝在七十多岁高龄时,最终选择年仅八岁的幼子刘弗陵即位,一方面是巫蛊之祸后迫于客观形势的选择,还有一大部分原因则是出自偏宠幼子的私心作祟。

汉武帝一生诞育有六个皇子,他们分别是卫子夫卫皇后所生的皇太子刘据、宠妃王夫人所生的齐王刘闳、李姬所生的燕王刘旦和广陵王刘胥、宠妃李夫人所生的昌邑王刘髆以及汉武帝晚年得到的老来子刘弗陵。

卫太子刘据是汉武帝迟来的长子,他出生之前,汉武帝已经将近三十岁了,当时很多人怀疑他不能生育儿子,因此刘据出生之后,汉武帝异常高兴,马上命人作《皇太子赋》,刘据的母亲卫子夫也母以子贵被封为皇后,刘据则在七岁时被正式立为皇太子。

当时卫氏家族势力非常庞大,卫氏一门五侯,刘据的舅父长平侯卫青为大将军,刘据的表哥冠军侯霍去病为骠骑大将军,舅甥两人掌控着大汉朝的军事,汉武帝的姐姐平阳公主也嫁给了卫青,卫氏家族的声势达到了巅峰。

虽然汉武帝和其他宠妃们生了齐王和昌邑王等皇子,不过他们的母亲都出身卑微,完全没有能力对储君之位构成威胁。他们刚刚成年时,霍去病就上疏汉武帝,请求武帝分封皇子刘闳、刘旦、刘胥三人为诸侯王,这样他们必须离开长安当自己的封地去就国,这样远离长安和卫太子,就无法对储君之位有所挑战。因此这时卫皇后和卫太子刘据的地位是非常稳固的。

霍去病和卫青相继去世后,攻击卫太子的言论就开始冒头了。不过汉武帝对卫太子还是比较宠信,因此这些言论暂时没有对卫太子造成严重威胁。而卫皇后为人非常谨小慎微。卫氏家族势力庞大时,她从不骄奢高调,此时的她更是小心翼翼、努力调解和周旋在汉武帝与卫太子之间,试图弥合一切矛盾。

皇帝和储君之间虽然偶有小风波,但在很长时间之内,汉武帝和卫太子还是维系了一个比较平衡稳定的局面。但风流好色的汉武帝晚年的一段艳遇打破了这个平衡。武帝晚年时得了一个宠妃赵婕妤,而这个赵婕妤竟然为六十多岁的汉武帝生下了一个老来子刘弗陵。由于宫里一直传说刘弗陵和尧帝一样,是怀胎十四月而生,汉武帝欣喜若狂,于是把赵婕妤所居住的宫殿之门称之为尧母门。

这时汉武帝年岁已高,追求长生的他更是对自己的身体健康特别敏感,有次武帝睡得迷迷糊糊时,仿佛看见了一个黑衣人的影子,当时一帮人为了投其所好,于是开始大肆搜捕黑衣人,接着演变成了追查诅咒皇帝的巫蛊。在官员之中有个叫江充的武帝宠臣,他曾经为了邀名得罪了卫太子,江充害怕以后被太子报复,一不做二不休,干脆把卫太子和卫皇后等人全部扯进巫蛊案之中。巫蛊之祸最终导致卫皇后自杀、卫太子起兵失败被逼死,卫氏家族成员也被诛杀殆尽。

卫太子全家被杀之后,储君之位出现了空缺,这时汉武帝还有燕王刘旦、广陵王刘胥、昌邑王刘髆等三个成年儿子。燕王刘旦居长,他自觉皇位将要落到自己头上,于是马上喜滋滋地上表汉武帝,请求到长安为皇帝担任宿卫。汉武帝看到后大怒,严厉斥责燕王,所以燕王的储君梦就落空了。广陵王刘胥有勇无谋,向来就被汉武帝厌弃,因此他完全不在储君选择范围。

此时汉武帝由于经历巫蛊之祸这场大的挫折,一直不愿提及储君之位,储君处于空缺之中。结果昌邑王刘髆的舅舅李广利又对此动起了心思。李广利和丞相刘屈氂是儿女亲家,两人相约把昌邑王送上太子之位。这事被人告发之后,刘屈氂被腰斩,全家诛杀,李广利被灭族,就藩在外对此完全不知情的昌邑王刘髆得知此事后,想到武帝的雷霆手段,很快被活活吓死。

因此汉武帝临终之前,他虽然还有两个成年儿子燕王刘旦和广陵王刘胥,但是因为武帝素来不喜欢这两个儿子,而年少聪慧的幼子刘弗陵又一直受到他的宠爱,最终偏心的武帝还是把皇位传给了年仅八岁的小儿子刘弗陵。武帝为了防止出现母后干政的现象,还把赵婕妤杀掉。虽然武帝临终前出于平衡权力的目的安排了四个辅政大臣相互制衡,谁知阴差阳错权力最后集中到了霍光手中,而汉昭帝刘弗陵则被迫当了一辈子有名无实的傀儡皇帝。这不能不说是汉武帝没有充分考虑到幼子即位的风险。

部分文章源于互联网收集,不代表默子网络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html369.cn/280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