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了1500亩水稻,请问用无人飞机给水稻喷药靠谱吗?_无人机打水稻

由网友 中阳寺河山 提供的答案:

现在你不要问靠谱不靠谱了,因为现在靠谱不靠谱事,不是靠谱百姓看效果说的,你说算了,那∴乡里县里一大群人浮于事坐闲扳凳一羊九牧的人吃什么呢??本来农民闲散老力,老人妇女多,都有电动喷雾器,人家把这些补助截流,非让飞机喷药,谁能说清什么猫腻???反正国家出钱,谁花都一样!!!

由网友 微信松园 提供的答案:

(原创)无人机喷农药,是发展方向,特别是水稻田,人工喷药,累,效力低。

无人机有军用民用两类,分类界线也模糊了。

民用种类也很多,高中低档次均有。我建议农用水稻田喷药无人机,价格低,耐用,防水,防摔,机械寿命长。

续航时间不必太长,芯片低档,遂渐提高智能,风力影响自动修正,定位系统应用,设置自动喷撒面积定位。暂用在边界插标杆,用旗帜图象,或无线信号发射。载重适中,手持遥控操作,省钱,智能操作,遂渐普及,使用军品淘汰换代芯片,模块化组装,维修简单。

我老伴侄子老四,接手大农户200亩水稻田,年收入20万,全家齐上阵。减去100亩,少收入5万,第三年全部退出。

老四有一套大型农机具,操作,维修,替人耕地收割,又置了无人机喷药。

今年又租了50亩,租金每亩350元。种田可净挣五万元。

早稻田埂收购价,由0.82元/斤,上涨到1.07元/斤~1.1元/元。安徽水稻最高价1.4元/元。粮食加工厂在家收购,稻质高,价格波动大。

农村成立农管,是农业执法队伍,农民意见很大,农管人员工资,是谁负担?靠罚款?我调究后再发文。

成立农业服务公司,是方向。2023年5月3日淮南。

由网友 农药专科 提供的答案:

我是农药专科,从事病虫害防治工作,有近5年植保无人机飞防的经验,我来回答你的问题:无人机给水稻喷药,预防效果非常好;当病虫害严重发生的时候,防治有效果但不如人工喷药效果好。

无人飞机,在农业上应用叫植保无人机,我们简称无人机吧。是近十年比较流行的农业高科技,普及的速度也非常快:2013年左右开始在水稻、小麦、玉米上大范围使用,防治病虫害;2017年前后,已经可以做到喷药和撒肥一体了;2018年,又开始有企业在果树上尝试大面积应用;2020年11月大疆发布了T30果树无人机,使用"枝向对靶"技术大大的提高了作业效率和施药效果。

种植户从原来排斥、观望,到现在的接受、欢迎,这么先进的科学技术转化为的生产力,在农业上已经开始大有用武之地。同时,也使打药这种很辛苦的农活变得很娱乐、很轻松,真是感叹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让每一个人享受科技的快乐",其实离我们并不遥远。那,这么一个先进的农业机械和技术,它到底有什么样的优缺点呢?

无人机的优点:

  1. 大大提高打药的作业效率。对于像你这样1500亩地的种植大户来讲,如果打药使用人工作业,1个人1天背喷雾器打药20亩地的话,雇15个人还需要5天的时候打完。而如果使用最新上市的大疆T30,1架飞机1小时能作业240亩,1500亩地8个小时就可以打完。不得不说,高科技大大节省了劳动力。
  2. 比传统打药节水15倍。像水稻打药,传统方式使用15升喷雾器,每亩地需要2桶水左右约30升,而无人机打药每亩地1-2升药液。这大大的节约了用水量,我们国家是个水资源相对匮乏的,节水本身就很有价值。另外,南方水稻很多种植是在梯田、丘陵上完成的,取水和用水不太方便,这更加凸显了无人机的价值。
  3. 比传统方式节省农药。传统使用喷雾器打药,真正停留在叶片上的药液连40%都不到,一大半的农药都随着水滴滚落到土壤里去了。而无人机通过更加精密的喷头做到的超细喷雾,再加飞防助剂促沉降、防漂移、强吸附使农药的利用率大大提高。通过我这几年的反复试验,得出的结论是:无人机在预防时打药,能节约30%的农药使用量。

无人机的缺点:

  1. 预防大于治疗,对高密度小虫的防治效果不好。如果你的1500亩地,都能做到严格按照植保站病虫害预测来进行病虫害防治的话,使用无人机防治是靠谱的,效果不会太差。但如果等病虫害发生偏重了,再去使用无人机防治的话,是不推荐的。毕竟只有1-2升药液/亩,用水量和药液的覆盖量不够,导致杀虫效果不好。像钻心虫和稻飞虱,就需要用水量大防治效果才好。可能会有人说,那无人机加大用水量不就行了?和成本有关系,再喷药1-2升水/亩的情况下,电池的损耗成本就接近1元/亩了。如果加大用水量,无人机的效率会降低、成本会增加,打药队又要给种植户加钱了。
  2. 浓度过高,为避免出现药害风险,对农药成分有要求。水稻上作业还好一些,作物不是特别敏感,也不容易出药害。但是如果是果树或者蔬菜,高风险的农药就不推荐使用了,比如:虫螨腈、氟铃脲、氯溴异氰尿酸、噻苯隆、嘧菌酯等。
  3. 高浓度混配,对配药顺序有要求。打药的时候,经常会杀虫杀菌剂一起进行,另外还需要添加叶面肥,这就会出现多种农药、肥料混配使用。用药量基本不变,用水量大大减少,这就导致浓度过高,而不同的农药剂型在高浓度混配时分子粒径受影响更容易干扰彼此的稳定性,容易出现:分层、沉淀、结晶或者絮状物。建议配药顺序依次为:叶面肥、可湿性粉剂、水分散粒剂、悬浮剂、微乳剂、水乳剂、水剂、乳油、飞防助剂。
  4. 无人机更容易受使用场景的限制。能否使用无人机喷药,跟场地的客观情况有很大关系,比如:障碍物、高压线、附近机场、军事禁飞区等。

对题主的建议:

  • 1500亩水稻使用无人机喷药是否靠谱,取决于你种植基地的地形是否集中、平整、无障碍物等。如果这些条件具备,才有了无人机打药的基础条件。
  • 你或者你的管理者,是否具备主动预防病虫害的意识和技术。预防大于治疗,发生前期或者预防病虫害,使用无人机是很好的。千万别等到病虫害严重发生了再去打药,那个时候防治效果差,并且多少已经造成了减产,另外也不推荐使用无人机了。
  • 水稻无人机打药的飞机租赁成本目前约6-8元/亩,1500亩打1次药需要作业费9000-12000元。打次药不容易,一定选用正规厂家生产且质量上乘的农药,宁远用药成本高一些。不然防治效果不好,白白浪费了打药工费。

我是农药专科,中国农业大学毕业,从事病虫害防治15余年。请关注我,一起为粮食丰收保驾护航。

由网友 一犁膏雨 提供的答案:

谢谢邀请!

科学种田是农业发展的必由之路!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高效农业的未来在于农业生产智能化。

用无人机给水稻喷洒农药,有几大好处:

一是高效。它比人工喷洒不知快了多少倍。

二是经济。如今人工成本居高不下,用无人机节省成本是不言而喻的。

三是安全。人工喷洒稍不注意有可能引起农药中毒,无人机就可以避免了。

四是减少作物损害。人工喷洒进出水稻之间践踏损害是不可避免的。

早在五年前,我就见过种田大户用无人机代替人工喷洒农药,反应很好。(网图侵删)

由网友 云众地 提供的答案:

水稻无人机飞防打药在水稻主产区已经很普遍了,可能前两年很多种植户都怀疑无人机打药效果,但如今很多种植大户都选择飞防防治水稻病虫害,甚至打除草剂,但打除草剂比较容易出现药害,包括水稻及周边作物药害。无人机打药防治很高效,在病虫害未发生或发生初期用药,防治效果比人工喷雾好;在病虫害发生严重时,要增加药液量,多喷水,否则效果不理想。

采取无人机飞防施药有很多优势,首先是施药快、用工少,1500亩地可能三五天就能飞完,若是人工打药,得请好多人,特别是夏季高温天气很难请人;同时打药过程中无需下田,能避免农药中毒;第三,无人机的适应性很强,在山地、丘陵均可以飞,解决生长中后期机械难下田作业的问题,如玉米田。

水稻飞防效果与无人机类型、飞手操作能力、飞防药剂、飞防助剂等有关,无人机宜选大疆、极飞的,价格虽然较高,但性能方面要好;飞手得靠实践多练,容易出问题多是新手或者飞手操作不规范,99%的飞防效果问题,都是操作不规范;飞防药剂则要选择安全、高效低毒农药,剂型要求溶解性好,一般不用粉剂的,主要选水剂、悬浮剂、乳油等,以免稀释不好堵塞喷头;飞防助剂能增强抗漂移、增强渗透、促进药剂吸收传导。

根据多年无人机飞防手在南方水稻区的施药经验看:打药时每亩用药液量不低于1升,飞行高度不高于2.5米,飞行速度不大于6米/秒,在喷施除草剂、打钻心虫害虫时,每亩用药液量不宜低于2升,在虫量较多、病害较重时,每亩药液量不低于1.5升。

云众地服务宗旨:科普种植技术知识,解决农民种植的难题。更多种植技术知识,欢迎关注【云众地】

由网友 舜子文学艺术 提供的答案:

#每日答问# ☞

无人机靠谱,操控无人机的人是不是靠谱就不好说了。

使用无人机喷洒农药,药液由上部落下,犹如毛毛细雨一般,使农药喷洒较为均匀,水稻覆盖完满。如果,对无人机操控得当,喷洒效果非常好。

只是,需要对无人机操控进行熟练掌握,飞行匀速、稳定、等高,药液浓度、喷洒强度适中,来回飞行无缝对接不遗留,就会比人工喷洒农药事半功倍。

另外,还应考虑天气因素,观察风向与风速,适时进行调节,别喷了半天都被刮跑了。同时,也要做好个人防护,不能水稻农药没喷好,喷农药的人被喷倒了。

如果,操控无人机不熟练,或者喷着喷着就睡着了,无人机跑到别人家去喷了,亦或者把无人机跑丢了......那就不但达不到满意的效果,还有可能造成其它意外事故。

部分文章源于互联网收集,不代表默子网络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html369.cn/271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