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岁父亲去世出殡后,儿女们取消了期数上坟,这算不算不孝?_80岁老人参加儿子葬礼

由网友 看消息看货物 提供的答案:

老人去世出殡后,上坟期数是以七为期。关于七的传说颇多,我这里只想说三种。一种认为,人有三魂七魄,死后七天去一魄,所以逢要七祭祀。另一种说法是,人去世之后,在四十九天内,每隔七天阎王要审问亡魂一次,称过七灾,要七日祭祀,烧纸钱,是为了减轻亡人死后在审问时受到的痛苦,也是贿赂阎王能恩赦。三是,佛教六道轮回,多数人死了以后不是立刻就去投胎,人道人身失掉了,当中这一段的期间,大多数人是四十九天,每七天有一次"变易生死",这个生死对亡人来说是相当痛苦的,所以给他做这些佛事,减少他的痛苦,增加他的福力。

从上面的说法看,做七也好,烧七也好,来源不明。出殡后,逢七是做法事还是烧香呢?谁也说不清。从上面的说法以唯心论来说,出殡后,期数不烧香不是不孝,因为这一套的礼节来源就本身就有混乱,叫人无所适从。

从唯物论来说,现在竞争激烈,人们工作时间紧张,没有那么多时间去上坟,不上坟不是不孝。现代人必须要废除这糟粕。

由网友 清溪暖风 提供的答案:

这个问题,我认为不算不孝,如今人人都是很忙,如果老人在世时,儿女们的孝义尽到了,良心上不亏欠老人就行了。

就像我家吧,我婆婆活到92岁,差几天就93岁了,她没熬过去年儿,是腊月二十七那天走的。

我们作为儿女也是尽心尽力地把婆婆伺候她到老。我老公为此还一直地伤心,后悔没买上抽氮机。婆婆走后,老公半年都没心情干活,经常跑到老娘的坟头去哭……。

当时我婆婆住院,花光了我家的积蓄,手里实在没钱了,老公硬是不愿意让出院,亲戚朋友是一直地劝说,我也一直做他的工作,劝他理性来对待。医生都说了,人年纪大了,五脏六腑都毁了,你再有钱能给她全换了?

住院期间,医生护士也是挺好,尽心尽力地给治疗,主治医生也是一再地强调人老了,谁也有这一回,得接受现实。

回家后,没几天婆婆就离世了,走得很安祥,她心里是满足的。儿女们尽力地伺候她,她心里挺清楚明白,没有一点的不满,平平安安地走了。

由于临近年关,亲戚又都离得远,考虑到大表哥都八十多岁了,为了大家的安稳,取消了之后一切的上坟仪式和日期,亲戚也都一致赞同。

他们也知道我们是尽心尽力地把老人送走了。

后来又抽时间去了一趟表姐家,表姐当时因为腿痛没来了。

表姐也是很热情地接待了我们,她说,我虽然没有去,我也听他们都说了,你们对我姑姑是太好了,我们这儿有退休金的都没俺姑她吃的好,在医院又花了那么多钱给她治病,知道你们是尽心尽力了,以后有事了记得吭声,咱这样的亲戚是最亲的,虽然是住的远了点,心里里是近的,有事了记得打电话。

临走一直送我们走了那么远,劝她别送了,两条腿一拐一拐,替她疼,可她执意要送,只好由着她,直到我们上车走了,才依依不舍地往回走。

所以我认为,老人在世时,尽心尽力地孝敬,至于埋葬后的那些仪式也就不太重要了,还是征求多人的意见而行为好。

由网友 亲切糯米jQ 提供的答案:

我父亲今天己走了三十八天了。由于我和哥在外地工作,所以我们商议,不严格为父亲过期数上坟,给他老人家只是过了一七、三七、五七,剩下来就看工作和时间了(三周年是必须的),若能请出假就回去,请不出假就不回去了。对于父母二老说,也不会怪罪的,因为他们也知道的,生前孩子己经尽孝了,死后还依然活在孩子心里。不过若星期天回老家,可以往坟地里看看生养自己的父母,上柱香,鞠个躬,说点知心话,就可以了。

由网友 1小风车1 提供的答案:

八十岁父亲去世出殡后,儿女们取消了期数上坟,可能是忙不过来,这也不算大问题,谈不上不孝,只要父亲在时尽到了做儿女的孝心,其他的都可以理解,不过哪些期期灾灾也是有讲究的,做儿女的不能一下子把父母给忘了,通过这期期灾灾、周年,和清明,对儿女来说都是对去世的老人的哀思和祭奠,从形式上来说也是一种尽孝的行为!

由网友 许科云 提供的答案:

应"Html369"邀答!

1⃣️自从这几年发生疫情,人们遇到红白事都被堵在自家而不能聚集,这种状况已经被大家接受,几年中,我家也有几个亲戚去世,我们被堵在家里不能上门吊孝。看社会上,凡是一遇有丧事,都是不声不响地尽早办理。哪还存在本题所言什么孝不孝,在疫情的前几年人们没有理由推诿不按期数上坟,就这三年,人们的世俗观念好像发生了很大变化。

2⃣️我老家的邻居老人去世了,由于子女都在外地,她们就约法老人的期数不回家,就在自己家中烧纸祭奠老人,只有清明节才相约一起回老家祭扫添坟土烧纸!

3⃣️对于儿女取消了上坟的期数,在过去应该是不孝,但是特殊时期,加上子女们都很开明,而且老人在世时,儿女都尽到了一份孝心、如果儿女们对老人生前有不孝的言行,就可认定不孝!

谢谢!

由网友 刘明月1487 提供的答案:

谢邀,我认为不算不孝。老人在世时,儿女多孝顺些,常常去陪伴老人,带老人出来转转,看看祖国的大好河山。逢年过节都回家看望老人。就是孝顺。至于老人去世后,大家都挺忙的,真不必要走那些形式。

我奶奶有五个儿子和一个闺女,他们都非常孝顺。我奶奶是跟着我三大爷(我爸的三哥住在一起)我们家的人非常多,一到过年过节,跪了满院子的人来看望老人家。我奶奶的儿女都争着把她接到自己家去住,孙男娣女们都争着孝顺她老人家。

我奶奶她老人家慈祥、公正、可亲,我们每一个人都觉得她对自己好。她老人家八十三岁时去世的,当时我在外地读大学,家人没告诉我。我当时非常伤心难过。可是转念一想,奶奶高寿,她在世时我们有浓浓的亲情,她也会带着亲人们的关怀去天堂温暖。

愿人世间的老人在世时都被情情包围,被温暖环绕。

由网友 爱生活的雨韵 提供的答案:

老人去世安葬后,儿女们的孝心已尽,"尽孝"义务已完成了。至于后面的"七期",个人觉得都是做给别人看的。

老人在世时,只要儿女尽心竭力照顾了就是孝子。老人去世后,儿女们的生活还要继续。有的人要上学,有的人要上班,有的人公职在身,时间不允许。

八十岁的父亲去世出殡后,儿女们取消了期数上坟,个人认为这是他们的明智之举,值得提倡,发扬和光大。唯有后人好好的生活,逝者才能得到安息。

只有深明大义的老人,才会有这样明事理的儿女。

提倡老人在世时,儿女们做足孝顺之事,比死后杀猪宰羊、鼓乐齐鸣,实惠的多。老人生前能得到儿女们百般照顾,已是幸事。作为儿女就已问心无愧、心安理得了,何必太在意死后坟圆烟灰缭绕?

有些子女嫌弃不能自理的老人,父母在世时得不到善待,死后却百般显摆,把一个葬礼办的热火朝天,这种伪装岂能遮掩他人耳目,岂能掩盖之前的过错?

除非内心有愧,常去坟地忏悔!

本家族里一位90多岁的爷爷,一生养育了6个(四男二女)孩子。老婆婆去世的早,老爷爷一个人独居。时常吃了上顿没下顿,老人经常在别人的恶水桶里捞东西吃,别人看得见,就是他的儿孙们看不见。前年冬天,邻居们觉得几天都没有看见老人了,就问他的小儿子。当门户推开时,老人已不知在何时就去世了。

接下来,儿女们聚在一起商讨葬礼如何办,大家都出计献策。历经7天,老人终于入土为安了。头七(期)、三七、五七、尽七、百天,所有的祭奠日都没有落下。但他们依然没有赢得村邻们的赞誉,照旧是被人指指点点。

因此说,老人在世时,多做些有意义的事情,身后的事可随意,有时间就做些令自己心安的事情,没空的话,别刻意。这与孝不孝一点关系都没有,大家觉得呢?

由网友 家和万事兴253728195 提供的答案:

怒本人直言,这都啥年头儿啦?还谈这种话题?!中国有句俗语,随年穿衣,随年吃饭。只要老人在世儿女尽到了儿女应尽的责任比老人去逝哭一百次都强!本人的口头禅是,老人活着,你给他(她)买一块糖,证明他(她)吃到嘴里去啦,老人不在,即便是哭死,花再多的钱那都是给活人看的。活着不孝,死了乱叫就是这个道理!不过这个话题也给了那些谁是爹,谁是儿就差没抓一个阄的人一个提醒吧,父母为什么要养育你?你为什么要养育儿女?!

由网友 惹不起的猴子 提供的答案:

要我说这不算不孝。为什么这么说,尽孝是老人在活着的时候应该亲力亲为的实际行动,而不是死后高调的仪式上。

我们的老人年纪大了就象小孩子一样她需要我们去多陪陪她。我妈说过,只要你在我身边让我看见不跟我说话都行。

多简单一点侈求不过份吧,可是又有几个人够做到。

有句话,活着不孝,死了乱叫。哪怕你在人活着的时候床前递杯水,也比你在人,死后哭的撕心裂肺死去活来强。

孝敬老人是千百年来留下传统美德,孝心是日常生活中实际行动,不是仅限于过个生日,给点钱上,更不需要把精力放在人死后烧几期上。

家里有老人的儿女都去尽孝吧,别留遗憾。

文章原创

部分文章源于互联网收集,不代表默子网络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html369.cn/271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