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记着刚参加工作时的工资吗?_刚参加工作有公休吗

由网友 夏天的花儿很美 提供的答案:

记得太清楚啦!我是1991年七月参加的工作,第一个月工资加上书报费进山补贴共领到106块。刚到单位上班,有了自己的宿舍,觉得要添置的东西太多了,买来买去,结果到二十号就只剩10块钱了。不好意思问办公室的同事借,也没脸向老家的父母伸手。月末那些天只能吃馒头度过。

年少时不懂事,不知父母挣钱的艰辛。我是八十年代末上的大学,当时父母每月给我100元生活费,那时学生上学还有物价补贴和粮食补贴,加起来也有30块,可我竟然每月还把生活费花的分文不剩。工资到手,觉得也就一个月的生活费。现在想想自己那时也是太混蛋,领到第一份工资没给含辛茹苦供我上学的父母一分钱,自己一个月还不够花。

后来和同事们熟络后,才知道当时单位有的同事每月工资才八十多块,还要给家里寄钱。九十年代的东西便宜,肉不到两块,菜和蛋单位行政科有供应,价格都不高。好点的衣服也就一二百块。现在想想,我可能把钱都奉献给了小饭馆。

现在已退休六年了,但第一次领到工资,自己独立生活的情形,仍记忆犹新。

由网友 余生好运666666 提供的答案:

记得,记得太清楚了。

我是1980年8月1日参加工作的,第一个月领到的工资是20元。

很兴奋,终于可以拿工资了。之前多少年只能在生产队挣工分。

20元,自己留5元零花钱,15元交给父母了。

这个时候,鸡蛋,鸭蛋1毛钱一个,火柴2分钱一盒,盐1毛3一斤,猪肉5毛一斤。其它的不记得了。

20元一个月,拿了一年。第二年,涨了3元,一个月可以领到23元了,到第三年就领到26元一个月了,后来又是30元,再后来就加到36元了。

你知道这个时候,农民做一天农活挣10个工分,值多少钱吗?

10个公分值1毛钱,也就是说成年人干一天农活,挣的钱相当于一只母鸡下一个蛋的钱。

所以,那个时候大家真的太穷了。当时我们家兄弟姐妹多,真的是大穿新,二穿旧,三穿破补丁。我在家排行老四,等衣服到我这里了,已经是补丁摞补丁了。

说出来不怕你笑话,我20岁之前没有穿过新衣服。

我的第一件新衣服是我20岁生日时,我爷爷实在看不下去了,让我妈无论如何要给我做一件新衣服。

我记得太清楚了,这是一件棉袄,深紫色的面子,是纯色的,是新布,里子是旧的,一种像现在的麻袋子一样的老粗布做的里子。

我妈自己裁剪,自己用一针一线缝的。我妈的针线活真心不错,针脚特别细。

人生第一次穿上属于自己的新棉袄,也太幸福了。

一直到现在,我这件紫棉袄还好好地收在家里呢,真舍不得丢。

鞋子是这样的:

夏天穿凉拖子,这个拖鞋是一片像鞋底一样的木片,订一根帆布带子,就变成凉鞋了。从春天穿到秋天。

冬天,穿的是毛窝子。

毛窝子是什么样子的呢?

底子也还是像鞋底形状的木片子,在木片子下面订一前一后相当于小凳腿一样的木腿,大约有3厘米高吧,太高了也不行,走路会不稳。

有了这个腿,下雨天,下雪天走在外面,毛窝子底子不会湿。然后在木底子周边钻上一个个孔,大约一厘米长钻一个孔。

然后穿上麻绳,然后像编筐一样,用芦苇花一圈一圈地编,编得像靴子形状的样子,把口收起来就好了。

毛窝的里面用布蒙一层,不会戳脚,底子上铺一层芦苇花,一双暖和的棉鞋就诞生了。

现在再也看不到这样的鞋子了。

由网友 老马5608 提供的答案:

我刚参加工作时,工资待遇经历了一次奇葩的过程。

1976年底,我从知青点返城参加了银行工作。在办理入职手续时,单位负责人告诉我,参加工作第一年工资33元,第二年定级38元。

结果工作满一年后,单位到劳动局给我办定级定工资手续(那时银行员工与商店售货员一样,归劳动局管)。劳动局的人说,银行新招员工也要学徒,工资应当第一年20元,第二年22元,第三年25元,第四年33元。结果,我的工资没定到38元,第二年反而降到了22元。参加工作的第三年,银行恢复系统管理,工资定为38元。

这就是我刚参加工作的奇葩工资经历。现已退休多年,但仍记忆犹新。

还记着刚参加工作时的工资吗?_刚参加工作有公休吗

由网友 头条建华 提供的答案:

47元

1983年4月去水库鱼业网箱厂,因为一起上班的七个人,其他六人丶被分到机台,做挡车工学徒织网,有师傅。我被分在落纬,两人一台机,和其他班的人一样,和我一台机的女孩告诉我主要按电钮,接线,把大轴上的线落到小纬管上,我认为既没危险也没技木含量,五分钟就学会了。我就顶岗上班,三班倒,只盼着开工资32元加奖金29元。

月底开资了,结果一看18元,就很生气,正好厂长在院子里站着,我就与他理论,他个子很高,四十八九岁,拉着脸大叫,"你们七个人一样,都是学徒的"!我不到二十岁,胆子也大,超高音回答"我顶岗倒班,每班都是两个人,就算我是新手,钱不给我,也要把那41元钱给一班的工友,她和我共同承担别人的同等的劳动量!"他脸红脖子粗告诉我不能变然后就往前走,我就跟着他,全厂几十人都停工了,他们都靠着窗户看笑话,他说"我去卫生间,你也跟着我?"我说"我在门口把门等你出来,然后你上楼办工,我也去,…"

这时,水库管理处的处长知道了这件事,派人给他解围,答应给我的研究一下。

第二天告诉我去领工资,结果18元加上29元,折中开了47元,全处上下二百名职工都记住我了[呲牙][呲牙]

由网友 牛牛奶奶No1 提供的答案:

我是知青,七五年招工回城进入商业企业。因为商业企业售货员没有学徒工,只有熟练工,所以第一年熟练期的每月工资是24元,转正后30元。参加工作第一个月上班如果在每月15号前上班错过了开资日期下月领两个月工资,如果在15号之后,也就是16至30号,下月领工资是一个半月的工资。所以拿到通知书在13或14号都赶紧报到,不然错过了两天就少领半个月工资。

我是当年八月11日拿到的通知书,在农村急急忙忙跟当年送新青年后返回城里的车返城,在家休息一天后风尘仆仆去商业局报到,又分到百货公司领导训话后又学习了一天。将将赶在14号到了工作单位报到。新的工作单位9号开工资我没赶上。等到九月份开资开了两个月48元。

回想起那时由挣工分到挣工资,心情还很激动。在农村苦熬了五年后终于捧上铁饭碗,那个开心劲就别提了。工作处处跑在前面,遇老同志扫地赶紧把帚扫抡过来,有义务劳动也积极参加。现在想来蛮有意思的。

由网友 八桂晨跑欧—1951 提供的答案:

尽管本人1971年参加工作,已过去50来年,但对那时领的工资记忆犹新,印象太深了,领的工资说出来,目前的年轻人肯定会觉得不可思议。

当时学徒工三年,每月领18元工资,加上2.5元的粮差补贴,共计20.5元。在单位饭堂吃,通常月伙食费10元左右,加上买牙膏等生活用品,一个月节约不了几块钱。

所以,那时的人肥胖的极少,青少年胖的更少。因为单位每周只杀一次猪,分到个人的猪肉吃上一两攴就没有了。又没有钱到市场上买肉,因而荤菜一个月吃不了几次,怎么会肥胖呢?。

当今不少人包括养生专家都说吃大米会肥胖,弄得很多人不吃主粮或少吃。而八十年代前人们主要是吃大米,为什么胖的人不多?无非是现在人们的工资收入高了,生活得到改善,大鱼大肉吃多了,怎么不胖?。

由网友 牛犇爱露营 提供的答案:

在我刚参加工作的那个年代,"十年寒窗,九载熬油",能够"吃上国库粮"、领上工资(历史上一直叫国家俸禄),那可是光宗耀祖的事了,人生中最早的大事情,哪能不记得呢?

我是1983年8月参加工作,第一年为实习期,月工资37元和28斤粮票(在当时粮票应该是工资的构成部分),一个贫困家庭不遗余力供给上学入职的我,一下子变为吃"国库粮"的公家人,领上了工资,别提有多高兴了。

第一次领工资的那天,老会计在院子里喊我来领工资,把我高兴得会计还没有进他的办公室,而我一个箭步巳冲了进去,愣愣地站在人家的办公桌前,不说一句话,只对着慢腾腾进门的会计憨笑。实际上会计早已算好了工资,把每个职工的票子提前装入信封,当我接到写着我的名字的信封,没有顾上数一下,又一奔子跑了,只听老会计追在我的后面,大声喊叫"看这毛头小子,点一点钱呀!当面点钱不为怪。"

回到我的办公室,"砰"地一声关上门,迫不及待地打开信封,抽出一沓票子,还吻了吻好亲热呀!一数是两张拾元、两张伍元、两张贰元、两张壹元、两张伍角。天呐!这钱多得很!我长了二十岁,腰包里从来没有那么多的钱。那一天的数钱,感觉舒服极了,还趁人不注意,一遍又一遍地数,晚上数过钱才上床睡觉,一天时间不知数了多少回钱。

第二年的八月份,我如期转正,定级工资是39元,只增加了2元还是非常的高兴,叫上五六个同事还搓了一顿,28斤粮票没有变,一直领到1992年底退出历史为止。

八十年代初的工资低,物价也低,那时候的人民币可值钱了。从"鸡屁眼里等着掏蛋"的年代走过来的我们这一代人,普遍感觉当年的37元,其使用价值远比现在的3700元大,那时的六七口之家,一月有37元的现金收入,能算得上富户人家。

刚参加工作时,我领到的37元工资,现在听起来少得可怜,是现在一个小时的人工工资。过去我们一个村子里就那么十来个领工资的人,家里也就我一个人挣钱,如今是人人挣钱的社会,工资还是直接到银行卡,不用再去数钱,找不到当年数钱的快感,也没有了我们那时候领工资的喜悦之情。

于即将退出工作岗位的我,四十年来的工资涨了又涨,不知涨了多少次,但每一次的涨工资,并没有太多的激动和开心,好多次的涨工资,连具体涨了多少?我都不记得。而第一次领工资的记忆,早已刻录在我的脑子里,那个数目永远不会丢失。

由网友 搬砖的教书匠JM 提供的答案:

81年7月,毕业分配到离家50公里外的某县城机关单位工作,因为刚毕业处在实习期,每月工资加书报费洗理费还有自行车补贴(大概相当于现在的车补吧),全部加起来四十七八块钱吧,每月生活费十多块钱(也就刚好吃饱),给上大学的弟弟每月寄15块钱,储蓄5块,除了买书(有时可以报销),每月都能节余十多块钱。

每两周回家看望一次父母,火车票慢车1块钱,快车1.4元,每次回家,基本都是坐慢车,一趟来回可以省八毛钱,因为不差时间。

四十多年过去,有两件事一直"笼罩"心头"耿耿于怀"挥之不去。一件事,当时学校毕业分配发报到证是7月15号,紧赶慢赶赶到单位时,已是7月16号,所以七月份只发了半个月的工资;第二件事,资助了上大学的弟弟整整三年,想不到却养了个"白眼狼"。二三十年后,每次兄弟们聚会,我就说当年怎么省吃俭用资助弟弟上学,可弟弟却毫不领情,半开玩笑地说,你不给我寄钱,你也要往家里交钱,所以我的钱其实都是父母给的,我说,弟弟的情商怎么跟智商一点都不成比例呀!您说,这不是妥妥的一副"白眼狼"的嘴脸吗?(玩笑哈)

部分文章源于互联网收集,不代表默子网络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html369.cn/269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