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古、伏羲、女娲、黄帝、炎帝、蚩尤、后羿等这些人都什么关系?

由网友 拽兜只发全文 提供的答案:

盘古、伏羲、女娲、黄帝、炎帝、蚩尤、后羿等人在我国传统神话和历史中都有着重要的地位,他们之间的关系非常复杂。

首先,盘古、女娲、伏羲这三个人物被认为是我国神话中的三位圣人,是华夏文明的创始人。传说中盘古开天辟地,女娲塑造了人类,伏羲则创制了八卦和文字,开启了人类的社会文明。他们三人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其次,黄帝、炎帝和蚩尤则被认为是我国古代历史上的三位传奇人物。传说中,黄帝是黄帝时代的神话天皇,被誉为中华民族的先祖。炎帝是炎帝氏族的领袖,是古代的部落首领。而蚩尤是一个妖怪,被认为是古代中原部落的领袖。

最后,后羿则出现在中国古代的神话和历史中,是我国古代文化备受崇敬的英雄人物之一。后羿是传说中的太阳神,他曾经用弓箭射下了九个太阳,并救出了民间的妻子和孩子。

可以看出,盘古、伏羲、女娲、黄帝、炎帝、蚩尤、后羿等人物在我国传统神话和历史中都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他们之间的关系也非常复杂且多变。这些传说和历史反映了古代社会的文化信仰和历史演进。

由网友 三分笔墨 提供的答案:

作为华夏儿女、炎黄子孙,很有必要探求中华文化、究根溯源和寻根问祖。盘古、伏羲、女娲、黄帝、炎帝、蚩尤、后羿等人都是远古和上古时期的神话人物,但他们也并非凭空捏造,而是有原型的。

钰姐认为,要理顺这七大人物之间的关系,就必须先逐一了解各个人物的基本情况,以及他们所处的历史年代来进剖析。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才能清晰解析出他们之间的关系。

一、盘古

相传,天地混沌未分、宇宙蒙沌,盘古就在混沌中孕育成长,如此过了18000年,有一天盘古醒来,眼前模糊一片,盘古很气恼,不知从哪抓来一片大板斧,对着眼前混沌用力一挥,只听霹雳一声巨响,大混沌被破裂开。

轻而清者上升,变成天;重而浊者下降,变成地。当初混沌不分的天地就这样给划分开了。盘古担心它们还要合拢,就头顶天、脚踏地,立于天地之间,并随之变化,天每升高一丈,地每加厚一丈,盘古身子也每天增长一丈。

又说盘古身子长到了9万里长,巍峨耸立,直挺挺撑于天地间,不让天地有重归混沌机会,他就这样孤独挺立。又过了18000年,天地构造成形,盘古不用担心天地会再合拢了。

由于实在太累,盘古需要休息就倒下了......

这时,盘古周身发生巨大变化,口中呼出的气变成风和云,左眼变成太阳,右眼变成月亮,手足身躯变成大地四极和五方名山,血液变成江河,筋脉变成道路,肌肉变成田地,头发变成星星,浑身汗毛变成花草树木,牙齿、骨头、骨髓等变成闪光的金属、坚硬的石头、湿润的宝玉,就连他的汗也变成清露和甘霖。

盘古开天辟地、创造万物的神话传说,让人动容。而关于盘古的各种典籍记载至少有几十种,如《三五历纪》《太平御览》等,学者们也是众说纷纭。但不管怎样,总体信息指向:天地万物是盘古所造,盘古用他的整个身体让新诞生的世界丰富而美丽。

在中国神话传说里,盘古是中国神话体系中最古老的神,长期由人们口耳相传,直到三国时,才由吴国文人徐整记录下来,徐整的《三五历纪》《广博人物》等还记录说盘古形象龙首蛇身或人面蛇身等。

综上,盘古生于混沌之初,鸿蒙未判之先,有人说距今约5万年,有人说距今327万年,也有人说距今亿亿亿...年,也就是无从知晓了。

总之,盘古是混沌大气旋转成蛋形生出的创世始祖,是人类文明史上最伟大神话之一的创造者。

二、伏羲

伏羲,中国最早有文献记载的创世神,人文始祖,三皇之一(有说三皇为燧人氏、伏羲氏、神农氏),伏羲与女娲同为福佑社稷的正神。

伏羲,又名宓羲、疱牺、伏戏,亦称牺皇、皇羲等,后世朝廷还称伏羲为"太昊伏羲氏",亦有青帝太昊伏羲,即东方上帝一说

相传上古时代,华胥国有个叫华胥氏的姑娘,到一个叫雷泽的地方去游玩,看到一个巨大脚印,便好奇地踩了一下,于是就有了身孕,怀孕12年后生下1个儿子,这个孩子蛇身人脑,取名为伏羲。但是伏羲女娲是否为华胥氏儿女学术界仍有争议,一般认为伏羲女娲的人属性高于神属性。

我们有必要了解一下,华夏人文的始祖-伏羲。

相传伏羲人首蛇身,与女娲兄妹相婚、生儿育女,还制定了人类嫁娶制度,实行男女对偶制,以鹿皮为聘礼;并以所养动物为姓,或以植物、居所或官职为姓,以防止乱婚和近亲结婚。中华姓氏自此起源,绵延至今。

伏羲能根据天地万物的变化,发明创造占卜八卦,即以8种简单寓义深刻的符号来概括天地之间的万事万物;伏羲还创造文字,以结束"结绳记事"的时代。

伏羲模仿自然界蜘蛛结网而结绳为网,用于捕鸟打猎,教会人们渔猎方法;伏羲发明了瑟,创作了曲子;伏羲团结统一华夏各部落,有神圣之德。

伏羲还创立了中华民族的龙图腾,龙的传人由此而来;伏羲还是中国医药鼻祖之一。

总之,伏羲身上标签:人文始祖、华夏创世神、三皇之首、百王之先、大智思考者和发明创造者,中国古籍中记载最早的王,等等。伏羲具体生卒年不详,所处时代旧石器时代中晚器,距今约7000年。

三、女娲

女娲,中国上古神话中的创世女神。相传女娲与伏羲的母亲是同一人即华胥氏,但两人的兄妹关系,不是我们现代意义上的兄妹关系,应是同一区域应神而生的,我们不能亵渎了神灵。女娲伏羲两人结为夫妻,繁衍人类。

相传女娲造人,以黄泥仿照自己抟土造人、创造人类,因而女娲被誉为中国神话里创造一切生命的"万物之母",也是永远活在中国文化中的"原型母亲"。

还有,相传因世间天塌地陷,女娲熔彩石以补苍天,斩鳖足以立四极,因而留下了女娲补天的神话传说。

女娲,不仅是抟土造人的女神,补天救世的英雄,还是创造万物的自然之神,她神通广大化生万物,每天能造出70种东西,她的开世造物的本领,让她被称为"大地之母",她还是被民间广泛崇拜的始母神和创世神。

综上,女娲与伏羲是兄妹也是夫妻,为人类的繁衍和文明等做出了不朽的贡献,他们都是同时代的创世神,距今约7000年。

四、炎帝

炎帝,姜姓,号神农氏,是中国传说中上古时代的天地共主,与黄帝同为华夏始祖。《国语.晋语》记载炎帝、黄帝:"昔少典娶有嬌氏,生黄帝、炎帝。黄帝以姬水成,炎帝以姜水成,成而异德,故黄帝为姬,炎帝为姜。二帝用师以相济也,异德之故也"。

后来,炎黄两部落开始争夺领地,展开阪泉之战,黄帝打败炎帝,两个部落由此融合成华夏族即汉族,我们也一直沿用华夏族的称谓炎黄二帝都是中国文化的始祖,他们创造了上古所有的重要发明。

炎帝,对中华民族生存繁衍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比如制耒耜、种五谷;立市廛、首辟市场;治麻为布、民着衣裳;削木为弓、以威天下;制作陶器、改善生活;立农日、分昼夜,定日月等,炎帝为人类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据《周易》等先秦文献记载,以黄河、渭水、长江流域文化遗存表明,炎帝是中华农耕文明的创始者,他种五谷为民食,制耒耜耕耘,遍尝百草医民恙,制麻为布御民寒等。后因误尝断肠草而"崩葬于长沙茶乡之尾"。

炎帝,功昭日月、德泽后世。他开创的农耕文明,让先民改变茹毛饮血、采野果渔猎为生状态,为此走上创造性社会,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绿色革命"。

尤其,炎帝率领民众鏖战洪荒、艰苦创业、开拓创新,他厚德载物以团结和睦,这些中华民族自尊自立、自信自强的源头和典范。

炎帝在神农时代开创的原始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炎帝文化,和黄帝文化融合成的炎黄文化,成为中华文化的源头。炎黄文化博大精深、绵延不衰,激励一代代炎黄子孙为中华民族崛起而自强不息、奋斗不止。

炎帝与黄帝同为华夏始祖,据查炎帝处于公元前3137年—公元前3227年时期,距今约4700-5200年。

五、黄帝

黄帝,本姓公孙,后改姬姓,号轩辕氏,古华夏部落联盟首领,远古时代华夏民族的共主,属于五帝之首(五帝为黄帝、少昊、颛顼、帝喾、尧),被尊为"人文初祖",史载黄帝有土德之瑞,土色为黄,故号黄帝。

司马迁《史记.五帝本纪》即从黄帝开始记载的,黄帝是少典氏子孙,生下来就很有灵性,出生没多久就能讲话,幼年思维敏捷、智慧过人;少年诚实勤奋;成年是非善恶分辨能力很强,15岁就无所不通了。公元前2697年,20岁黄帝继承有熊国君的王位。

大量历史记载及文物佐证,黄帝统一天下,奠定中华,肇造文明,惜物爱民黄帝有许多发明和制作,如文字、音乐、历数、宫室、舟车、衣赏和指南针等,还有推算历法,教导百姓播种五谷,作干支,制乐器,创医学,建立古国体制;隶首作数,定度量衡之制,等等。

综上,黄帝,中国远古时代华夏民族的共主,五帝之首,被尊为"人文初祖",他所处的时期是:公元前2717-前2599年,距今约4600-4750年。

六、蚩尤

蚩尤,上古时代九黎部落联盟首领,相传蚩尤面如牛首、背生双翅,也是牛图腾和鸟图腾的首领。蚩尤在人们的印象里常被认为是反派,因为与炎帝和黄帝是对立面,其实蚩尤、炎帝、黄帝三者都是华夏祖先。

传说蚩尤铜头铁额、刀枪不入、骁勇善战,被尊称为战神,但后来被炎帝打败,之后炎帝和黄帝一起联合共敌蚩尤,蚩尤虽被打败,但其勇猛形象让人畏惧,黄帝尊蚩尤为"兵主"。

蚩尤是一位英雄人物,上古时期蚩尤带领九黎氏族部落在中源一带兴耕、冶铜铁、制五兵、创百艺、明天道、理教化,代表当时先进生产力,为中华早期文明形成做出了杰出贡献。

黄帝胜利后,一统中原地区,成为华夏正统,在长期以儒家思想为主流的中国社会中,一向强调正统观念,史家又多有成王败寇的传统,所以蚩尤会被恶评。

综上,蚩尤是上古九黎部落联盟首领,所处时期为公元前2730年-前2689年。

七、后羿

后羿,5岁被父母弃在深山,自幼山林长大,是一名神射手。帝尧时代,后羿成为射师,被帝尧封于商丘,迎娶帝喾之女嫦娥为妻,据说后羿也是一名部落首领。

关于三皇五帝,有一种说法,三皇是:燧人氏、伏羲氏、神农氏,五帝是:黄帝、少昊、颛顼、帝喾、尧。如此来推,后羿是帝喾的女婿,那么即是黄帝的玄孙女婿。

帝尧时期,传说天上有10个太阳,让土地烤焦、庄稼干枯,人们热得喘不过气,倒地昏迷,因为天热猛兽从森林里跑出来残害人民。帝尧遂请后羿射日,随着一支支箭射向骄日,顷刻间天上10个太阳被射去9个,从此大地气候适宜万物生。

结论

综上,通过上述的7大神话人物的介绍,按他们所处时代的先后顺序可排列为5个时间阶段:(1)盘古—(2)伏羲和女娲—(3)炎帝—(4)黄帝和蚩尤—(5)后羿。

7大角色之间的关系总结为:盘古为太古神仙;伏羲和女娲是兄妹、夫妻关系,也是人类始祖;炎帝、黄帝和蚩尤都是华夏子孙的始祖;后羿是一位部落首领,是帝喾的女婿,也就是黄帝的玄孙女婿。

以上是我的浅析,大家认为呢~~

(文中图片来自网络,如侵则删)

(END)

由网友 史晓生 提供的答案:

这个问题很好,作为华夏儿女和炎黄子孙,很有必要去了解一下我们"老祖宗的那些事儿"。

我们都知道,在每个古老的民族中,都有自己独特的神话体系,比如西方,就有古希腊神话,北欧神话,以及古罗马神话,而像印度和埃及,也有古印度神话和古埃及神话。

作为最古老文明之一的中华民族,自然也有一套属于我们自己的神话体系。

而在我们的神话体系中,被后人耳熟能详的人物包括有盘古、伏羲、女娲,还有炎黄二帝、蚩尤、后裔等等。

关于这些人物的故事,出处有很多,比如《山海经》、《淮南子》、《诗经》、《楚辞》中均有,另外在《史记》里,也涉及到了部分神话人物。

那么,这些神话人物之间都存在有什么关系呢?他们各自身上又发生过什么故事呢?接下来,就一一开始为各位进行介绍。

创世神盘古

盘古是中国古代神话神话体系中的创世神,即创造世界的神。

传说中,宇宙诞生之初,本身一片混沌,天和地也连在了一起,其形状犹如"鸡子",也就是跟鸡蛋一个样。

而在这一片混沌之中,就孕育了盘古,并且,也不知道是鸡蛋壳太厚,或者是其他什么原因,总之,盘古被孕育出来后,足足睡了一万八千年。

经历了一万八千年之后,盘古苏醒,其身体也变得极大,大到那个"鸡蛋壳"根本装不下他,于是,他手举天,脚踩地,用尽全身力气破壳而出。

于是,蛋白上浮变成了天,而蛋黄下坠变成了地,这便是盘古大神"开天辟地"的壮举。

听到这里,有人可能会有疑问,不对吧,盘古开天辟地的时候,不是还用了一把斧子吗?你这故事根本没有斧子啊。

没错,上面这种从混沌中"破壳而出"的说法,是历史上第一种关于盘古"开天辟地"的说法,其记载于三国时期的《三五历记》之中。

另外,在两晋时的《枕中书》、南北朝时期《述异记》中,都保持了这种说法。

而那种拿着斧子,一斧头一斧头从黑暗中劈出世界的说法,则是出自于明代的小说《开辟演义》之中,这里面就是说盘古在醒来后,身边有一把斧子,他拎起斧子将如蛋壳一般的混沌宇宙,硬生生的劈开,之后蛋壳上半部分成了天,而下半部分成了大地。

总之,在古代,关于盘古开天劈地的故事有好几个版本,但不管是什么版本,最终他成功让天地分开,这是统一的说法。

而在天地分开之后,盘古发现一个事儿,就是这天和地,它是有吸引力的,也就是会缓慢地合拢,不得已之下,盘古只能每天用尽全力把天推得更远一点,一直到天地的距离够远,吸引力不再起作用为止。

但是由于长时间的用尽全力,盘古大神的神力也全部耗尽,最终疲惫去世。

在他死后,他的身体化为了天地万物,比如四肢变为四极,躯干成为三山五岳,血液变成江河湖泊,而经脉则成了道路。

另外还有头发、胡须成了花草树木,牙齿骨头就变成了各种金属矿藏和珍珠美玉等等。

最重要的是,他的两只眼睛,左眼变为太阳,而右眼则变为月亮,总之,盘古大神的整个身体,化为了世间万物,构成了我们这个世界。

这就是为何称盘古为"创世神"的原因所在。

正因为盘古是创世大神,因此在我们的神话体系中,他也位居上古十大正神之首,不过,如果翻看历史文献的话,我们就会发现一个问题。

什么问题呢?依照盘古大神如此崇高的地位,关于他的记载应该很多才对,但实际上,盘古在文献记载里出现的时间很晚,一直到前文提到的三国时期方才出现。

因此,关于盘古为何会在三国之前的文献中不存在这个问题,历来是一个疑团。

目前最流行的说法,是说在远古时期没有文字,同时我们的老祖先也有"述而不作"的传统,因此关于盘古的神话传说,早在远古时期就存在,但仅仅是通过口耳相传的方式在流传。

具体关于盘古的神话传说是不是在三国时代之前就已经存在,这个目前尚无定论,当下得到公认的最早记录盘古的古籍文献,就是前文提到了那本《三五历记》。

但不管怎么说,盘古由于有"开天辟地"的壮举,因此他在中国的神话体系中,不仅是"上古十大正神"之首,也是当仁不让的"创世神"。

三皇之首的伏羲和创世女神女娲

伏羲和女娲,均是华夏民族人文先始,且都位列于上古十大正神之内,排名分别为第三(伏羲)和第四(女娲)。

先说伏羲,在一些古籍中,伏羲也是创世神。

这种说法,出自于在1942年于长沙出土的一套楚帛书,这套楚帛书是目前我国出土的最早也最完整的关于创世神话的记载。

在这部楚帛书中,天地最早的时候也是混沌一片,之后孕育了伏羲与女娲,并且伏羲以"一拟太极,一画开天"之举,创造了世间万物。

当然,这只是关于伏羲的说法之一,真正广为流传,被后人熟知的伏羲,是司马迁所著《史记》中《三皇本纪》里的伏羲。

在司马迁的记载中,在上古时代,有个叫做华胥国的地方有一位名为华胥氏的姑娘,这位姑娘某天到了一个叫做雷泽的地方游玩,无意间看到了个巨大的脚印,因此就好奇的踩了上去,结果回到家后便有了身孕。

这一怀孕,就足足怀了十二年之久,终于在十二年之后的农历三月十八日,生下了一个人首蛇身的婴儿,而这个婴儿,正是伏羲。

而在伏羲出生后不久,就展现出了非一般的才能,他"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旁观鸟兽之文",从自然万物,以及鸟虫鱼兽中得到了启迪,又根据阴阳变化之理,最终创造发明了"八卦"。

此外,他还模仿自然界中蜘蛛结网的方法,来教授人们制网用于打鱼捕猎,并且也是他创造了"以绳记事"的方法。

更重要的是,他发明了姓氏,又制定了人类男女的婚嫁制度,不仅让中华姓氏自此起源,又让华夏文明由此开始。

所以,正是因为伏羲对华夏做出的巨大贡献,因此他就被尊为"人文初祖",并且,关于伏羲的记载,早在先秦时期就已经出现,比如在《左传》、《周易》、《庄子》这些典籍里,都存在有伏羲以及其贡献的各种记载。

加上司马迁的《史记》中,对伏羲的贡献又进行了相应的肯定,因此,伏羲不仅是"人文初祖",同时也是"三皇之首"和"百王之先"。

说完伏羲,我们再来说一说女娲。

女娲在各种古籍的记载中,有两个不同的身份,其中一个,是创世女神,而另一个则是伏羲的妹妹。

先说创世女神身份,在这种说法里,她是一位上古女神,她用她的双手,创造出了万物以及人类社会。

比如我们人类,就是女娲仿照自己的样子,用捏泥人的方法造出来的。

并且在这种说法里,女娲最早的时候是一个又一个地去照着自己的样子捏泥人,因此最早诞生的人类,均是俊男美女,但到了后来,女娲累了,所以就用一根棍子沾上泥浆甩了出去,同时附加神力,而这些泥点子被甩出去落地之后,就化成了无数长相普通的人类。

除了造人之外,女娲还进行了补天,即"女娲补天"的传说,加上她制造了乐器、美酒以及规定了人类的婚姻制度,所以,女娲不仅被尊为创世神和始母神,还被尊为音乐之神、婚姻之神以及礼仪之神。

这便是女娲的第一种上古大神的身份,而第二种身份,她不仅是伏羲的妹妹,也是"三皇"之一和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

前文讲过,华胥国的华胥氏,在看到一个巨大脚印并踩了上去之后,便有了身孕,并且,生下了两个孩子,一个是伏羲,一个则是女娲。

并且,在两人长大后,又互相结合为夫妻,由此人类得到了繁衍,所以从这种角度来讲,伏羲和女娲是华夏民族共同的祖先。

但这种说法,显然偏于神话性多一点,另外还有一种说法,相对就更真实一些。

在这种说法里,伏羲在成年后,当上了其部族的首领,而当时他所在的伏羲氏族中的凤姓部落中,一位大酋长生下了一个女儿,这个女儿便是女娲。

之后,到了女娲十六岁那年,伏羲带着聘礼向她求婚,最终两人结为夫妻,并生下了四个儿子,分别是羲仲,羲叔,和仲,和叔。

之后,在罗奉元年(罗奉为伏羲的年号,大约是公元前7724年),伏羲称帝,并在女娲的帮助下,定下了各种制度,任命不同的人担任各个官职,各掌管一方。

到了罗奉十八年(约公元前7707年),伏羲去世,而女娲则被部落联盟推举为帝,建都于汝阳,帝号女皇,按照古籍上的记载,这一年的女娲年龄大约在53岁。

女娲称帝后,对各个官员进行了一系列的调整,但在调整之后,原本担任"上相",且主管治水的共工氏不愿听从女娲的安排,因此就有了自立为帝的想法。

而女娲得知后,安排"火正"祝融氏讨伐共工氏,最终共工氏大败,率部族西奔。

至此,华夏大地进入和平时期,而伏羲和女娲的执政,也是华夏大地上出现的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部族政权,至此一直延续到了炎帝和黄帝时期,这其中先后存在有十个政权,史料上称其为"十纪"。

上述这种说法,应该更贴近于真实一些,毕竟包括女娲造人、补天等等,神话意味较多,所以,开启部族政权,并制定出各种律法,帮助古人类更好生活与生产的伏羲和女娲,也因此成了上古时期"三皇"中的"人皇"。

华夏人文始祖:炎黄二帝

按照史籍中的记载,炎黄二帝均为伏羲与女娲的后裔。

"昔少典娶于有氏,生皇(黄)帝、炎帝。黄帝以姬水成,炎帝以姜水成;成而异德,故黄帝为姬,炎帝为姜"。---《国语》

这段记载中的少典,乃是伏羲和女娲的后人,因此,从这个角度来讲,炎黄二帝也是伏羲和女娲的后裔。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说的"生",可不是说少典生了炎帝和皇帝,而是说少典是他们的先人。

炎帝和黄帝是同一时期的人,但最开始两人并非是同一部落,而是分属炎帝部落与黄帝部落。

其中,炎帝部落最早的活动范围在黄河中下游一带,在这里,炎帝带着族人"制耒耜,种五谷",成功地促进了农业生产,并也让当时的人们从原始游牧生活逐渐往农耕文明上开始转变。

此外,炎帝还"治麻为布",让当时仅靠树叶,兽皮遮身的人类有了衣裳,这就促进了人类朝着文明社会进步。

还有,炎帝削木为弓,即制作了弓箭,不仅防范了野兽袭击,更有效地阻止了其他部落的侵袭,总之,炎帝在当时以不屈不挠的创业精神,以敢为人先的创业精神,将部落从愚昧带至文明,为华夏民族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

而黄帝部落,最早的活动范围黄河的支流渭河的上游地区,相传黄帝"生而神灵,弱而能言,幼而徇齐(伶俐),长而敦敏,成而聪明",因此在长大后被推举为了部落首领。

在成为部落首领之后,除了带领部落不断发展之外,黄帝鉴于当时居住地的贫瘠以及气候变化的影响,便带着族人踏上了迁徙之路。

而在迁徙定居之后,当时的社会已经有了私有财产的出现和氏族制度的瓦解等情况,不少部落的首领为了扩张或者守卫地盘,纷纷拿起武器与其他部落进行交战。

这其中,作为当时势力较大的两大部落,即炎帝部落和黄帝部落,也为此大打出手。

两个部落的交战,在史籍上被称为是阪泉之战,在这场战役中,炎帝和黄帝打的是昏天地暗,而最终,黄帝部落战胜了炎帝部落。

不过,由于黄帝部落和炎帝部落有姻亲关系,所以,炎帝部落得以保全,并且,双方结为了联盟,成为一个新的大型部落,即炎黄部落,而黄帝成为炎黄部落的新首领。

而炎黄部落,便是我们华夏民族的雏形。

在此之后,兴起于淮河下游的蚩尤部落逐渐把势力范围延伸到了华北大平原,并且在这里,善于制造兵器,且彪悍勇猛的蚩尤部落,联合夸父部族和三苗族,共同击败了原属于炎帝部落的不少领地。

不得已之下,当时的炎帝部落,向已经结盟,且同属一个集团的黄帝部落求援,考虑到整体炎黄部落的利益,黄帝决定,对蚩尤部落进行反击。

最终,双方在涿鹿地区遭遇,而最开始,蚩尤部落仗着人多势众,以及连续阴雨的天气等优势,一度将炎黄部落打的节节败退,史籍记载"九战九败"。

但之后,天气放晴,炎黄部落便占据了上风,并且玄女族也赶来支援,最终在一番努力之下,成功击败了蚩尤部落。

并且,在取得胜利之后,黄帝于冀州之野杀掉了蚩尤,随后一路东进,一直走到泰山时方才止住脚步,随即在泰山举行了"封禅礼"之后返回了领地。

这场战争,就是历史上十分著名的"涿鹿之战", 而该战争带给后世的影响,是奠定了炎黄集团据有广大中原地区的基础,同时又促进了更多的氏族融合进炎黄部落,最终形成了炎黄二帝是中华民族共同祖先的结果。

蚩尤和后羿

关于蚩尤的身份,也有两种说法。

第一种出自于《山海经》,是说蚩尤为"主兵之神",与炎黄二帝并称中华三祖,而另一种说法则是记载在《史记》之中,即上文提到的与黄帝大战,最终兵败被杀的那位九黎部落首领。

但不管是哪一种说法,都有蚩尤与黄帝交战的情节,只不过,在《山海经》中,双方交战时的玄幻情节更多一些,比如蚩尤请来风伯、雨师操纵大风雨,而黄帝为了应战,请下天女旱魃,最终止住风雨,这才击败了蚩尤。

不过,结合相关的史料分析,蚩尤应该更接近于部落首领这个形象,他和他的部落,也曾为中华文明的发展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只不过,由于其最终战败,因此在很长时间里,蚩尤都是作为反面形象出现的,但近几年来,随着越来越多的史料发现,蚩尤也得以与炎黄二帝并列为了中华三祖。

最后再说一下后羿,提到后羿,更多人知道和熟悉的是他射日的传说,并且也听说过他得到西王母的灵丹后,却不慎被妻子嫦娥偷吃,最终眼睁睁看着嫦娥飞升成仙的故事。

当然,这些都是出自于民间传说,而在真正的历史上,还真有后羿这个人。

历史上的后羿,生活在夏朝时期,是东夷有穷氏部落的首领,这个部落的人不仅身材高大,并且好战尚武,也十分擅长射箭,而后羿则是这其中的最优秀的一个人。

而在当时,正值夏朝的国君太康在位时期,太康是夏王启的儿子,可惜太康是个不靠谱的君主,继位之后只知道玩乐,最终导致民怨极大。

趁着这个时候,有穷氏后羿便带兵驱逐了太康,而太康被驱逐后,忧郁而死,随即,后羿便扶持太康之弟仲康登基,但这个仲康只是后羿的傀儡,国政大权实际上还是掌握在后羿手里。

之后,仲康去世,后羿又将仲康之子"相"扶上位,自己继续执掌大权,但没过多久,后羿觉得不过瘾,因此,干脆驱除了相,这次自己当上了国君。

史料记载,后羿当上国君后,前后主政的大概有八年的时间。

但有道是天道好轮回,在后羿终于当上国君后,也开始和太康一样游猎玩乐,把国家大事交给了自己的亲信寒浞(zhuó)打理,而寒浞趁此机会,广植党羽,最终找了个机会杀掉了后羿,自己取而代之。

这便是历史上有名的"太康失国、后羿代夏"的故事。

那么,上述这几位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这得看从哪个角度来分析,如果按照时间排序,那么盘古出现的时间最早,其次是女娲和伏羲,再然后是炎黄二帝以及蚩尤,最后则是后羿。

而按照神话体系中来讲的话,盘古是创世神,而伏羲女娲也曾有创世举动,并且女娲还创造了人类,所以这三人中,除了伏羲和女娲有夫妻以及兄妹的关系外,盘古是单独的存在。

要是从史料记载这个角度来看的话,伏羲和女娲是华夏始祖,二人的后裔少典又有了炎黄二帝这两个后人,炎黄二帝经过战争,最终部落联盟,形成了炎黄部落,也就是华夏民族的前身。

至于蚩尤和后羿,只有蚩尤是与炎黄二帝同时期的人物,并且还被黄帝斩杀,而后羿由于出现的时期较晚,因此也和上述几位没有什么交集。

由网友 秋暮烟雨 提供的答案:

盘古、伏羲、女娲、黄帝、炎帝、蚩尤、后羿等这些人都是上古时期和远古时期的神话人物。但是这些人有原型,并不是凭空捏造出来的。要了解这些人物关系,就必须对他们的基本概况及所处的年代进行剖析,然后再确定他们之间的关系。

1、盘古。

盘古氏,人类的始祖,生于混沌之初,鸿蒙未判之先。距今约五万年。

2、伏羲。

伏羲所处的时代为石器时代中晚期,属母系社会向男系社会的过渡时期。距今约七千年。

3、女娲。

女娲是伏羲的妹妹,与伏羲结为夫妻。和伏羲同年代。

4、炎帝。

炎帝是中国上古时期部落首领,炎帝(神农)部落集团统治时代的建立者,人文始祖。炎帝神农时代从建立治权集团到被黄帝推翻灭亡,共传位九代,统治时长五百三十年。炎帝处于公元前3137年—公元前3227年时期。炎帝部落处于公元前2697年一公元前3227年时期。

5、黄帝。

黄帝是中国远古时期部落联盟首领。战败炎帝部落和蚩尤部落后,于公元前2697年称帝。道家把这一年作为道历元年。所处年代公元前2717-前2599年。

6、蚩尤。

蚩尤是炎帝的后代。蚩尤兄弟八十人为一个小部落,是炎帝部落的一个分支,后从炎帝神农氏集团分离出来,形成了一股独立的政治势力。和黄帝同一个时代,被黄帝征服。

7、后羿。

后羿属于黄帝之曾孙帝喾时期的人物。黄帝之子昌意,因才德低下,不足以继承帝位,由黄帝的孙子颛顼承帝。颛顼死后,传位给堂侄高辛氏帝喾。帝喾有一女,名嫦娥,嫁给黄河流域一部落首领,此人便是后羿。所以说,后羿是帝喾的女婿,嫦娥的丈夫,黄帝的玄孙女婿。所处年代约公元前2450年-前2360年。

由上所述得知:

他们的年代排列为:

盘古→伏羲、女娲→炎帝→黄帝、蚩尤→后羿。

他们的关系为:

盘古和伏羲、女娲之间隔了几万年,盘古是伏羲、女娲的始祖;伏羲和女娲既是兄妹关系,又是夫妻关系;伏羲、女娲与炎帝相隔2600年左右,伏羲、女娲是炎帝的远祖;炎帝与黄帝之间相隔约500年,炎帝是黄帝的远祖;蚩尤是炎帝的后代,和黄帝同一个年代,是黄帝的敌人,被黄帝射杀;后羿是黄帝的玄孙女婿。

由网友 梁一杂说 提供的答案:

我是梁一杂说,我来回答!

诸如盘古、伏羲、女娲、黄帝、炎帝、蚩尤、后羿等这些人都是上古神人,这些神话故事伴随着我们成长,盘古开天、女娲补天、炎黄子孙,大战蚩尤,后羿射日等,很多人都认为,这些都是神话人物,但某认为,这些都是存在的人物,只是时间远久,记录不甚明了,那么这些人物都存在一个怎么样的关系呢?跟着梁一,一起来学习下吧!

1.盘古开天

顾名思义,自有人类以来,是盘古用一把开天斧,将混沌的地球一劈两半,轻的飘上方,成为了天,重的下沉后,成为了地。说盘古是神,应该没有人反对吧!

2.伏羲

伏羲,是记录比较详细的人物之一,生活在石器时代,据说八卦就是伏羲观天地、自然而创造出来的,应该是从母系社会开始向男系社会的过渡期;

3.女娲

女娲是伏羲的妹妹(不能以现在的兄妹来理解,他们应该是同一地域,感应同一神灵而生,不可亵渎),女娲补天,女娲造人,涉及到两个传说,当时天塌了,女娲就练石补天,女娲觉得孤单,就用泥土造人(神话都类似,西方说是用肋骨造成男人),这才有了世世代代人类的繁衍,女娲算是神话中的人类始祖。

4.黄帝

三皇五帝,其中就包含黄帝,属于"五帝"之一,也是"五帝"之首。作为当时的一个部落联盟首领,先后打败了炎帝(神农氏)和蚩尤的部落,将部落扩大并实现了相对统一的大部落联盟。这是一个非常有意义的年份,道家将这年称为道历元年。后来,与黄帝握手言和,炎黄子孙就是这么融合而成。

5.炎帝

炎帝,上古时期部落首领,人文始祖。但是,炎帝所建立的部落在后期被黄帝推翻,并合并成一个统一的联盟部落,炎黄子孙也由此而来。

6.蚩尤

蚩尤,在大部分人印象里,都是反派人物,因为有黄帝大战蚩尤的故事,大家都以炎黄子孙自居,只要是与炎帝、黄帝作战,就是敌人。

其实,这个想法是不对的!当时蚩尤代表的部落可是先进部落,使用的兵器都是比较先进,代表着当时的先进的生产力水平。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蚩尤虽然败了,但他的部落就融入了炎黄部落联盟之中,也就是说,华夏子孙也有蚩尤部落的后代,也算是华夏始祖之一。

7.后羿

后羿射日,讲述当时有十个太阳,后羿是有名的神射手,为了人民的幸福,射掉了九个太阳,只留了一个太阳。后羿是一个英雄人物,也是古代史上记载的第一位英雄式人物,他的老婆是嫦娥。

嫦娥是帝喾的女儿,有记载说,嫦娥嫁给了一位部落首领,那么,可以由此推断,后羿就是联盟部落首领之一。

综上,就是他们之间的时间关系和人物关系,可以将他们先后排列为盘古--伏羲、女娲--炎帝-黄帝、蚩尤、--后羿,也就是说在以上人物中,后羿是排位最后的,也是神话故事记载最为清晰之一的人物。

从人物角色来讲,若盘古为上古神仙的话,那伏羲、女娲就是人类始祖,既是兄妹关系,又是夫妻关系;炎帝、皇帝、蚩尤为华夏子孙的始祖;而后羿是一位部落首领,是帝喾的女婿,如此推算,那就是黄帝的玄孙女婿。


读者们,这篇文章能增加你的知识吗?可以为你们家小孩讲讲,欢迎转载,收藏!

请抬起高贵的手,点个赞,以资鼓励!谢谢阅读!

由网友 苦行骑士 提供的答案:

上述这些人物都是上古时期神话传说中的典型代表,其中盘古可能稍微有些例外,其他人物在传说中都有关联或者说有伦理关系。盘古在史料中记载的比较晚,之前多以民间口耳相传的形式存在,且与其它的上古人物的神话体系稍有不同。现分别介绍如下:

创世神盘古

盘古,古越族,通常被认为是我国神话体系中最古老的创世神,虽然他在先秦的文献并中没有记载,但并不代表他的存在历史不悠久。盘古的神话故事在远古时期是以口传的方式流传,直到三国时期的《三五历记》中才出现记载。

对于盘古的来源,学界还是有争议的,但外来之说似乎有些荒诞离奇。先秦文献中的创世神是昊天上帝或者伏羲。东汉末期,盘古取而代之成为创世神。直到近代,盘古神话才与三皇五帝传说联系起来。

传说盘古是龙头蛇身,他所在的南海盘古国在广东花都。盘古开天辟地之后的首位天下统治者是天皇氏。在说伏羲之前,我们先了解一下伏羲的几位前辈。

伏羲的祖先

盘古之后,天下由天皇氏统治,也可以说他是盘古之后。天皇氏同样是古越族,姓望名荻,共有兄弟十二人,他所在的地方是广东花都狮岭,位于良渚古城中,主要功绩是制定干支历法。盘古在位一千八百年,之后传位于其子地皇氏。

地皇氏,姓岳名鉴,兄弟十一人,其所在地为河南洛阳龙门山一带。地皇氏主要功绩是定制三辰,区分昼夜,创立日月,共在位一千八百年。之后是他的儿子人皇氏即位,所在地位山东日照两城镇遗址,通常认为人皇氏不是具体的某一个人物。

人皇氏之后,由其子提挺氏即位,所在地为淮河流域,是上古时期九帝之一,统治时间约为公元前4724年之后的三十年。提挺氏之后,由其子通姓氏即位,同样是九帝之一,统治时间约为公元前4694年之后的三十年。

通姓氏之后,由其子有巢氏即位,华夏族人,古巢国部落首领。有巢氏所在地为安徽巢湖一带,他开创了巢居时代,时间大约在距今6500年前的仰韶前期。有巢氏后,由其子燧人氏即位,燧人氏创造钻木取火。

伏羲与女娲

伏羲是燧人氏之子,他与女娲同为福佑社稷的正神。伏羲是文献中记载的我国最早的创世神,他生于成纪(甘肃秦安),定都在陈地,所处时间为旧石器时代晚期。伏羲发明创造了八卦,开创了文字记事的历史。

女娲同是燧人氏之后,是上古创世女神,传说与伏羲为兄妹关系。她与伏羲相婚,生儿育女。女娲的主要功绩有造物造人,补天救世,通常被认为是大地之母。伏羲和女娲统一了华夏部落,创造了华夏民族龙的图腾,二位皆是华夏人文初祖。

黄帝与炎帝

黄帝和炎帝,通常是作为一个总称来讲,但我们现在常说的黄帝和炎帝,已经是专指轩辕黄帝和炎帝神农。这两位都是少典之嫡子,是人文初祖伏羲的后裔。

轩辕黄帝,是古华夏部落联盟首领,为华夏民族的共主。他是少典与附宝之子,本姓为公孙,后改姬姓,因居轩辕之丘,故号称轩辕氏。轩辕黄帝的主要功绩是统一华夏部落与征服东夷、九黎族等,在位98年,是五帝之首。

炎帝,是上古姜姓部落的首领,号神农氏。从神农起姜姓部落共产生九代炎帝,分别为神农、魁、承、明、直、氂、哀、克、榆罔,皆为父子关系。炎帝的活动区域在姜水一带,炎帝功绩为用草药治病,发明刀耕火种,创造器具,后与黄帝结盟。

蚩尤

蚩尤与轩辕黄帝和神农炎帝为同一时期人物,他与二者之间的关系比较复杂。基本上都认为蚩尤与黄帝是敌对关系或者是臣属关系,而蚩尤与炎帝的关系,有的说蚩尤是炎帝之后,也有说是后来加入炎帝部落。

蚩尤为上古九黎部落联盟的首领,是一位骁勇善战的战神,传说蚩尤是牛图腾和鸟图腾氏族的首领,曾定居于中原,与炎帝同属一个部落。蚩尤的功绩有制造弓箭、铜器,发明文字,制作礼乐,后与炎帝大战,最终被炎黄联合所剿灭。

后羿

关于后裔有三种说法,一说后裔是帝喾的射箭老师;二说后裔是帝尧时期的人物,有射下九日之功;三说后裔是夏朝有穷国的君主,篡夺并把持夏朝几十年。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都为神射手。

通常我们所说的后羿射日中的后羿,就是帝尧的射箭老师,嫦娥是他的妻子。传说华夏大地上空有十个太阳,大地被烤的草木不生,后羿为了拯救百姓,一口气射下了天空中的九个太阳,从此万物得以生长。

精卫与夸父

精卫本是炎帝神农最小的女儿女娃,后来溺水而死化身为精卫鸟住在发鸠山。其形状与乌鸦相似,不同的是其头部有花纹,嘴是白色的,脚是红色的。精卫鸟为了报复大海吞噬其性命,便用嘴夹着西山上碎石去填东海。最终获得水神共工的帮助而成功。

夸父为上古夸父族的首领,他是黄帝时期北方荒山大神后土的子孙。夸父族人善于奔跑且力大无比,夸父族人曾帮助蚩尤部落对抗黄帝部落,后被黄帝打败。关于夸父最著名的神话传说就是夸父逐日了。

综上,上古时期的这些神话传说人物,或多或少都是有一些相互继承或者说是血缘关系的,他们都不会以孤立的故事出现,都是互相联系的。从上述可知,这些上古人物中关系最多的就是相互继承的伦理关系。

由网友 一国之君历史研究 提供的答案:

盘古、伏羲、女娲、后羿、神农、精卫、夸父这些人属于华夏神话中的人物,但是并非神话中的人物就不存在,在远古时期,没有文字记录,只有口口相传,神话人物一般都有原型。

黄帝、炎帝、蚩尤这些人属于部落首领,华夏人文始祖,应该是历史当中真实存在的人物,也许史书有夸大之言,但应该是存在的。

但是要说到这批人的关系,根本就无法准确的描述,但是确定无疑的是:他们都来自华夏始祖,至于血缘关系就很难弄得清了,毕竟这批人中很多都是远古人物,如果按历史来说,算是处于母系社会的原始人。

如果一定要用一个准确的描述来说明他们之间的关系的话,我觉得是:华夏系统的同族人,也许有血缘关系,也许没有血缘。

母系社会大概从公元前五万年到公元前五千年,也就是三皇五帝的中期,黄帝诞生的两千多年前结束,母系社会的每个原始人,都不知道自已的父亲是谁,实行的是外婚制,同一部落中严禁婚配,所有人的父亲都是另一个部落的男人,就算是见了面,谁又知道是否有血缘关系呢?


盘古开天地的故事人尽皆知,说的是很久很久以前,天地之间是一片混沌,如同母亲的子宫一般,盘古就生在其中,之后盘古开始长大,一天长一丈,盘古在生长的时候,天与地每天也在生长,就这样过了一万八千年,盘古已经长得非常高大了,顶天立地。

然后用一把斧子劈开了天地,轻一点的阳清上升为天,重一点的阴浊下降为地,盘古睁眼为白天,闭眼为黑夜,盘古死后骨头化作山林,身体化作江河湖海,毛发化为草木。

按照这样的描述,盘古应该就是天地之间的第一个人,是华夏的始祖。

但这显然是神话,从对盘古的描述来看,盘古的原型应该是一个被口口相传的原始人,而且是个女人,盘古生活的地方如同女人的子宫,盘古出生的过程,就如同原始女人生孩子的过程,只是被无限夸张,盘古就是第一个被相传的原始女人,她通过不断的生育,成为华夏的始祖。

但这个世界上,显然不止盘古一个人,盘古无非是被相传的,最有名望的那个母系社会中的女人。


伏羲和女娲在史书中的记载是兄妹,伏羲与女娲相传是燧人氏的子女,燧人氏应该是一个原始部落的名称,也可能是一个原始部落的首领,燧人氏是生活在中原(河南商丘)一带的原始人,发明了钻木取火,人类也得以从菇毛饮血进入熟食时代。

相传燧人氏也是三皇五帝的第一位,关于三皇五帝不同的史书中记载的也是不同的,有一种说法三皇是:燧人、伏羲、神农,五帝是黄帝、少昊、颛顼、帝喾、尧。

如果燧人氏是三皇五帝中的第一位,那么伏羲和女娲就是燧人氏的后代,也是三皇的接班人,也有传说说伏羲和女娲是华胥氏女族长的子女,这个华胥氏同样是华夏人文始祖,如果真是这样,伏羲和女娲同样是华夏始祖。

至于伏羲和女娲与盘古有什么关系?个人认为没有关系,盘古只不过是更早时期的原始人而已,况且华夏大地同时发展的,也不止一个部落,到了伏羲和女娲朝代,由于两人巨大的名望,于是成为华夏部落联盟的领袖。

相传伏羲统一了华夏各个部落,而女娲则不断的造人,从神话来看,伏羲的原型似乎是一个统一华夏部落的首领,而女娲的原型既是伏羲的亲妹妹,又是伏羲的妻子,为伏羲生育了很多的子女,毕竟造人就是生孩子嘛


后羿、神农、精卫、夸父也大多都是华夏神话中的人物。

后羿是五帝时期的人物,大概是在公元前两千多年,是尧的射师,同时是嫦娥的丈夫,后羿射九日的故事人尽皆知,是一个神射手。后羿的原型应该就是尧时期的一名神射手

神农是一位炎帝,要注意的是炎帝不是一个人,而不是一个职位的称呼,就像现在称呼某位局长一样,神农是远古时期的太阳神,据说是姜姓,生活在公元前三千多年前,神农尝百草的传说,我们都知道,神农也因此被称为"药祖"、"五谷先帝",发明了最早的药物和五谷杂粮。神农的原型应该是发明了药物和五谷的原始人

精卫相传是太阳神炎帝的小女儿,也就是神农的小女人,在东活边玩耍时被海水淹死,精卫死后化作一只小鸟,名叫精卫鸟,精卫鸟每天就衔着树枝或石头,想要把淹死她的东海给填平,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这就是精卫填海的故事,精卫的原型是一位执着的部落首领女儿

夸父上古时期的神话人物,与黄帝、炎帝、蚩尤处于同一时代,夸父逐日的故事非常有名,讲的是夸父族的一位首领为了摘下太阳,于是开始追逐太阳,最终力尽而死。这就是夸父逐日的故事。

同时据神话记载,夸父还是一个巨人族的族人,因为帮助蚩尤对抗黄帝与炎帝的联盟,最后被击败,夸父也因此归属华夏。夸父的原型是一位帮助蚩尤对抗炎黄的一位执着的武士

除了精卫有可能是神农的小女外,其他人应该是没有血缘关系。、


黄帝、炎帝、蚩尤我们就很熟悉了,就是三大华夏部落的首领,因为战争而走到了一起,当时黄部在正中间的中原,炎帝在西方,蚩尤在东方,首先是炎帝与蚩尤发生了战争,争夺黄河下游,炎帝失败,向黄帝求援,于是炎帝与黄帝结盟,形成了炎黄部落联盟,接着是炎黄部落联盟打败了蚩尤,黄帝就因此统一了整个华夏部落。

于是黄帝、炎帝、蚩尤三大部落开始融合,就形成了日后的华夏族,而这三支部落就是华夏族的人文始祖,后世所有的华夏族均出自于这三大部落。

既然是三大部落,很显然黄帝、炎帝、蚩尤应该是没有血缘关系的三大部落,黄帝、炎帝、蚩尤的原型分别是三大古华夏部落的首领。

另外黄帝、炎帝、蚩尤三大部落首领应该是真实存在的,而不是传说与神话,上古发展到炎黄时期,已经是新石器时代中后期了,逐渐开始脱离原始社会,进入文明社会了,因此对于黄帝、炎帝、蚩尤的描述,在中国上古史书中描述得非常多。

所以说,如果真要比较这批人的关系,最准确的说法就是:一个系统内部没有血缘关系的族人,同时也都是华夏民族的祖先。

由网友 有女如玉书中寻 提供的答案:

讨论"盘古、伏羲、女娲、黄帝、炎帝、蚩尤、精卫、夸父、后羿等"这些中国上古神话中的人物关系,怎能没有一张清晰的关系图谱呢?

我是"有女如玉书中寻",专门为本题赶制了上古神话人物关系图谱一张,一目了然。


此处为原答案发布三天后补充内容:评论区诸多朋友对上图中几处人物关系有疑惑,与我展开了热烈讨论。我把评论区讨论比较集中的4个问题,进一步展开讲述。


问题一:盘古和伏羲有关系吗?伏羲和女娲是兄妹且夫妻吗?

答:盘古和伏羲有关系;伏羲和女娲是兄妹且夫妻。

盘古开天辟地,是众所周知的男性开辟神,最早的记录出现在三国时期的《三五历纪》中。而女娲作为女性开辟神的轮廓,很早就出现在《山海经·大荒西经》中。女娲和伏羲是夫妻,是开辟神。而"盘古",据有的学者说,是"伏羲"的发音在后世口口相传中变化而成的,即"盘古"就是"伏羲",折射出随着母系氏族向父系氏族转变,使得女性开辟神让位于男性开辟神。逐渐地,在讲述"女娲娘娘造人"的神话之前,要先讲出男性"盘古开天辟地"的传说。这也是我们现在普遍认可的传说。因此我把盘古排在了最上方。

伏羲和女娲是兄妹关系见于南宋罗泌的《路史》;他们的夫妻关系显示在很多考古出土的画中及唐卢仝《与马异结交诗》中:"女娲本是伏羲妇。"


问题二:炎帝和黄帝是血脉兄弟吗?

答:炎帝和黄帝是血脉兄弟。

咱们先看《史记·五帝本纪》第一句话就说明了"黄帝是少典的儿子:

黄帝者,少典之子,姓公孙,名曰轩辕。

再看《国语》中记载了少典生了黄帝和炎帝:

昔少典氏娶于有蟜氏,生黄帝、炎帝。

这样我得出了炎帝和黄帝是血脉兄弟的关系。

还有一些民间传说:少典娶了有蟜氏的两个女儿,长女名叫女登作主妃,次女名叫附宝作次妃。某天,女登在华亭游玩时,忽然有一神龙来伴。女登因此怀孕,生下炎帝。某夜,附宝在郊外散步,仰望星空,突然天空发出万丈光芒,这道光先围绕北斗七星旋转不停,后从天而降,落在附宝身上,附宝因此怀孕,生下黄帝。《云笈七签》中记载了黄帝其母名附宝。


问题三:火神祝融和水神共工是父子吗?他俩不是打仗、共工输了撞不周山吗?

答:祝融和共工是父子。

《山海经·海内经》记载了炎帝玄孙是祝融,祝融生共工。

炎帝之妻,......生炎居,炎居生节并,节并生戏器,戏器生祝融。祝融降处于江水,生共工。......共工生后土。

共工到底和谁打仗呢?

很多朋友熟悉的传说是:水神共工和火神祝融,因水火不相容而发生惊天动地的大战,最后祝融赢了共工,"共工怒撞不周山",然后有了 "女娲补天"。

而在《列子·汤问》中,记载的是:共工和颛顼争当帝王,进而"怒撞不周山":

共工氏与颛顼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折天柱,绝地维……

对于我们这些不对该领域进行学术研究的一般读者而言,面对本身就不完备的中华诸神体系,就按自己兴趣,选择自己喜欢的观点就可以啦!


问题四:关于蚩尤

其中,蚩尤和黄帝处同一时代。他们之间有一场"涿鹿之战",黄帝胜利了,蚩尤战败被杀。

因为中国神话本身的体系众多,乃至不少书目中出现了不一样或相悖的表述,包含但不限于《山海经》、袁珂的《中国神话通论》、以及多种版本的《中国神话传说》等。也正因为如此来源丰富的典故,才值得大家热烈探讨。

我是"有女如玉书中寻",关注我,我们一起读书、分享、成长。

由网友 西游梦红楼 提供的答案:

盘古、伏羲、女娲、黄帝、炎帝、蚩尤、后羿之间肯定有关系,那就是传承顺序,按照神话先后应该是盘古、女娲、伏羲、炎帝、黄帝、蚩尤、后羿。

我们今天就来讲讲这些老祖宗的故事。

盘古

很久很久以前,天地还是个大鸡蛋的时候,蛋壳里面包含着清气和浊气两种气体,循环不息,慢慢地就产生了个蛋黄,就是盘古他老人家啦。

盘古在黑暗中慢慢长大,诞生了神智,他很好奇,这蛋壳外是个啥模样的呢?他想了很久很久都没想明白……想不明白就不要想,得动手,这是他又想了很多年才想明白的道理。

盘古用浊气做了斧柄,又用清气做了斧头,轻轻一挥,就把清浊二气割裂开了,但很快这二气又混在了一起。

盘古觉得很好玩,左一斧,右一斧,砍个不停,反正黑不溜秋的也不知道时间,困了就睡,醒了就砍,直到有一天,蛋壳咔嚓一声碎了。

盘古探出头一瞧,啥玩意儿?空荡荡的一片?

盘古就敲碎蛋壳,东丢一块,西丢一块,有些带着汗水,有些带着斧头撞击的火苗,还有些啥都不带,都在空中慢慢打着转,后人叫做金星、火星、水星啥的。

盘古敲完了蛋壳,想伸个懒腰,头被撞了个包,有点疼,于是盘古生气的腰间一发力,把清气往上顶,浊气使劲儿往下踩。也不知道过了多久,两气之间失去了磁性,慢慢自个儿一上一下,盘古累得一屁股坐在了地上。

一个人的世界很寂寞啊。

又不知道过了多少年,盘古老了,他觉得死前该为这个世界做点什么。

呵气成云,吐气成风,世界有点活了,于是盘古大吼了几声,将声变成为了雷霆。紧接着左眼飞出,化为一轮红日,这个世界不冷了,可夜晚有点黑,他才不喜欢黑呢,于是右眼化成了月亮。盘古一琢磨,来几座山川吧,于是四肢五体突突向上,顶天立地;又用血液凝成了江河,筋脉铸成了地理,再浑身一抖,肌肉散开,变成田土。头发和胡子也得用上,扔到到清气中成为星星,一眨一眨得很好看。齿骨埋在土中变为金石,精髓成为珠玉,这下矿藏也有了。盘古的精魄抹了一把汗,随手一甩,成了雨泽,然后看着身上的小虫变成猛兽烈禽,奔跑与丛林之中,翱翔于九天之上。精魄盘古很满足,正准备散去,突然发现这个世界总缺少点什么?

精魄盘古东瞅瞅,西看看,最后看看微弱的精魄,唉,怎么忘了这茬呢?精魄于是一分为二,成为了女娃和男娃。

由于女娃和男娃是最后的精魄所化,虽属精华,有无尽可能,可比起那些庞大的飞禽猛兽,显得很是单薄,不过盘古很放心,笑着彻彻底底地消失了。

女娃叫女娲,男娃叫伏羲。

女娲、伏羲

世界就两个人,女娲与伏羲只能相依为命。

女娲与伏羲成亲了,生下了孩子,但面对无数的飞禽猛兽,他们始终觉得人是那么渺小,是该找点方法壮大人口,提高生存本领了。

女娲跑到湖边,一边哼着歌儿,一边和着黄泥,一边看着皱着眉头的伏羲。

女娲捏了个女娃,又捏了个女娃,再捏了个女娃,看她们一旁围着自己蹦蹦跳跳,觉得好好玩,她瞄了瞄伏羲,照着他的身板捏了个男娃。

哪知道这男娃一下地,就跑到树林里找了根木棍,紧张地守在众人旁边。女娲瞧瞧那男娃,觉得特有意思,就又捏了几个,结果这些男娃全都找来棍子,守护着女娃。

伏羲往这边看了下,觉得也有意思,就把男娃叫到一边,教他们学会看天象、学织网、制作武器、布陷阱,传授生存本领。

那边伏羲忙着,这边女娲也不闲着,教会女娃做衣、学习制食、传授生儿育女的知识。

丛林中逐渐有了生气,人口在壮大,野兽开始退出人群生活的圈子。

可是有一天,天空塌了一块,那银河水流到世间就形成了大洪水,人和野兽都不得不躲到了高山,看着自己的家园被毁,这块高山叫昆仑,离天最近。

伏羲带着男娃保护着人群,防范着野兽,同时开始协助女娲炼制五彩石。

女娲一次次带着五彩石补着天空,精神越来越差,于是她选择了族人中最优秀的女孩子,带上面具,成为巫,传下各种祭祀的仪礼和沟通天地的法术。

当补天成功,女娲耗尽了最后一丝神力,看着她的儿女们,含笑闭上了眼睛。

她的身体一分为二,努力凿出两条河道,暂时归拢四处流溢的大洪水,给人类留下可以生存的空间,那是长江与黄河。

伏羲忍着悲伤,约定婚姻习俗,发明乐器,始造文字,构造有序的人类社会,当他老去,他化成昆仑山的云雾,守护着女娲最后的足迹。

炎帝、黄帝

人群从昆仑山下来,开始改造自然,把伏羲的知识运用在生活日常中,人类文明开始在巫的口中传承,形成了一个又一个族群。他们崇拜大自然的力量,因为这本身就是老祖宗盘古的各种化身,他们以鹰为图腾,希望有飞翔的本事;他们以熊为图腾,希望有无敌的力量;他们以蛇为图腾,希望有强大的生育能力,他们崇拜风、崇拜雨,敬畏一切大自然的力量。

不知道又过了多少年,人类进入了整治大洪水的时代。

炎帝成为了最优秀的部落族人,他号召所有的人团结在一起,疏通河道,将四处泛滥的河水引入黄河,恢复家园。随着一步步的治理,洪水归道,世间变暖,雪山开始消融,原来的水源之地正在干涸,而炎帝继续带着族人,导洪水入黄河,逐步迁移到中原。

随着时代发展,为了整顿次序,扭转因巫造成的盘古后人的各自为战,部落进入兼并时代。

末代炎帝姜黎这时老了,无法约束盟友,导致战乱四起,另一部落新秀黄帝按照规则向炎帝发起了挑战,于阪泉之战中获胜,成为炎黄联盟的新盟主,开始征讨小部落,整顿紊乱的次序。

在黄帝的领导下,东方的夷族、南方的黎族、苗族的一部分逐渐融合,形成新的大家族,部分部落开始北迁,是为北狄,向西的一脉则称为西戎。

蚩尤

当末代炎帝落幕,身为儿子的黎贪不甘心失败,正式对黄帝宣战。

黎贪是炎帝的儿子,也是当时最强悍的武将,精通制作武器,拥有最先进的冶炼技术,东征西讨,替炎黄联盟立下汗马功劳,夺取伏羲后裔"九黎国"的领地,建立九黎部落联盟,号九黎之君蚩尤。

双方战于涿鹿。

蚩尤率领兄弟八人,81个氏族部落发起了对黄帝的猛攻,九战九胜,逼迫黄帝进入大决战。

蚩尤布下雾阵,却被黄帝造出指南车顺利脱围,顺势反攻,最后完成大逆转,兵围蚩尤。

蚩尤不降,身死道消,但因其勇猛无敌被黄帝封为战神。

同是一脉,大统不容私情,敬仰却不可失。

后羿

黄帝之后,再出三位杰出部落联盟首领,尧、舜、禹,继续治理和收尾大洪水。

后羿则是帝尧的射师。

后羿五岁时随父母进山,母亲将其放在树下玩耍,等到归家之时,正欲抱走后羿,当时树上群蝉俱鸣,母亲以为神迹,于是含泪独自离去。

后羿成为弃儿,独自在山野长大,自成射箭本事,箭出如神,无一落空,被世人称为神箭师。

帝尧听其为名,邀来为将,持箭游走天下,体察民情,诛恶除凶。

那一日,天上出十个太阳,妖物趁机出世,万物枯死,民不聊生。

后羿先杀猰貐、次除凿齿、再灭九婴、又亡大风、封豨、修蛇,最后面对十日。

后羿搭箭入弓,脚步一沉,腰身一正,大喝一声,九珠连射,灭九日。

自此妖兽再次收敛,退回深山老林,不敢祸乱人间,天上也只余一日,终日循规蹈矩,再不敢犯错。

在尧、舜、禹三代首领的努力下,大洪水时期结束,进入夏启时代。

诺亚方舟

天是怎么塌了一块的呢?

炎帝后人共工治理洪水,他填沼泽,引水入湖泊,可是每当暴雨来临,湖水又会溢出,形成新的沼泽。共工与黄帝后人颛顼争夺联盟首领的时候,治水不利被颛顼指责为"触怒上天",甚至连族人也不再相信共工,于是共工怒撞不周山以死明志。

不周山是支撑盘古世界的轴心,当被撞断后,天倾向西北,群星漂移,银河之水从天塌处落下凡间,生灵涂炭;而不周山被撞断又造成了地裂,地火弥漫,山林尽毁。

看着自己的后世子女受尽苦难,女娲决定利用地裂之火炼制五彩石补天,成功后耗尽神力消失在盘古世界。当彩虹横架天空之时,就是世界对她的回顾。炼制五彩石的地方因为沾染神性而成为神土,后世称为稀土。

那么这场史前大洪水是不是真的呢?

上帝决定以水灭世,而世间只存一个好人诺亚,于是上帝指示诺亚打造方舟带领家人、动物逃生。灭世大雨持续四十日夜不歇,世间再无罪恶。洪水退去,诺亚走出搁浅在阿勒山上的方舟,开始新生。

诺亚方舟的故事写在《圣经》中的《创世纪》第6章至第9章的内容中。

在西亚的美索不达米亚文明中,也有类似的神话。神欲灭世,于是指点好人祖苏德拉造船舰避开了洪水,最后逃出生天。

不同的神话体系都在指向史前这场大洪水,显然华夏流传的各种治水故事并非虚造。这场史无前例的大洪水爆发后,人们被迫逃上昆仑山,随后人们进行了长达几千年的治理工作,最终将洪水导入黄河、长江,回归大海,创造出和平家园。

由治水的"堵"到"疏",看似简单,却经历着一场几千年的风雨,智慧再次征服了自然。

这就是盘古、女娲、伏羲、炎帝、黄帝、蚩尤、后羿之间的关系,盘古创世,女娲补天,伏羲传文明,炎帝治世,黄帝大统,蚩尤成神,后羿射日,尧、舜、禹治水,经过数代人的努力,宣告大洪水时期结束,人类进入有序时代,同时传承下人定胜天的理念和不屈的精神!

(图片均来自网络)

由网友 骐说 提供的答案:

如果要用人伦的关系来解释盘古、伏羲、女娲、黄帝、炎帝、蚩尤、后羿的关系显然是狭隘和缺乏历史格局观,这些名字更应该理解为一个时代的符号。

盘古——心智开蒙时代

《鉴略》云:"粤有盘古,生于太荒,首出御世,肇开混茫。"盘古是中国神话体系中最古老的神,长期流传,口口相传,但直到三国时期被徐整所创作《三五历记》记录成书。据神话故事描述,盘古是把清浊不分的混沌分成了天地,于是万物分类,都变得清晰了,其实这很类似于夏娃偷吃禁果后的心明眼亮的故事,到底是天地万物变得清晰了,还是祖先们心智开蒙,看清了呢?所以盘古其实是祖先心智开蒙时期的符号。

女娲——母系社会时代

广为流传的传说是"女娲补天",而在"补天"之前女娲更大的贡献是"造人"。她是我们的始祖,是我们的女神。那么她长啥样子呢?女娲是一只大青蛙。女娲叫"女娲(wa)"、青蛙叫"青蛙(wa)"、我们的孩子叫"娃娃(wa)",这些读音为何如此一致?蛙纹、鱼纹恰恰又是那个时代文物上的主要图案,因此学术界认为女娲是母系时代的符号,之所以"女娲"是青蛙、这是"生殖崇拜"的产物。

伏羲——父系社会时代

上百度随便搜一搜,就可以得到一副女娲与伏羲人首蛇身的交媾图,也有很多说法是他们两即是兄妹也是夫妻,由此产生的最为深远的影响就是"我们都龙的传人"。但这是有问题的?女娲用泥土手捏造人,后来太累了就拿起树枝占着泥浆甩;共工撞断了擎天柱,女娲烟熏火燎的炼石补天的时候伏羲在哪里?为什么那个时期的文物中完全看不到伏羲、龙甚至蛇的影子?所以,伏羲是女娲之后,父系氏族崛起的代表。而这一时代也由生殖崇拜转向图腾崇拜,代表男性的"龙"粉墨登场。

炎帝、黄帝、蚩尤——氏族部落时代

炎帝也称为"神农氏",是最早的带头大哥,由于各部落的争夺和战争,在太行山以西与居中原的黄帝、居东方的九黎族蚩尤三大部族势力鼎足而立。炎帝在与蚩尤争夺黄河下游地区的战斗中失败,向北求救与黄帝。黄帝也叫轩辕黄帝,"轩辕"氏也可以理解为职业,就是会制造车子的部落,黄帝之所以成为综合实力最强的氏族部落的原因是生产技术的先进。因此,这三位是同时期氏族部落社会的代表。而这个时代"图腾崇拜"已经转向"祖宗崇拜"。

后羿——尧、舜、禹部落联盟时代

部落氏族在后期的发展和兼并中不断的壮大,对于社会的治理结构的要求越来越大,于是以优势部族为盟主,其他小部族为依附的方式形成部落联盟。后羿就是部落联盟中的一个核心部族的首领,他的贡献是为尧干掉了反对尧的九个或者多个部族,这也被后世演绎为"后羿射日"的神话。

所以这些人文始祖分别代表了中华文明人类社会的发展几个关键时期,顺序就是:洪荒矇昧-母系社会-父系社会-氏族部落-部落联盟-部落国家-封建邦国-集权帝国-民主共和

部分文章源于互联网收集,不代表默子网络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html369.cn/266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