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剑》楚云飞送给李云龙一个营的装备,阎长官为何没有生气?_亮剑楚云飞枪毙参谋

由网友 锣鼓喧杭 提供的答案:

在《亮剑》中,楚云飞被李云龙缴械的可不止一个营,而是两个营的装备。第一次是李家镇兵变,李云龙救了楚云飞一命又趁火打劫,派两个营将李家镇的358团钱伯钧营缴械。第二次是抗日战争胜利后,楚云飞部一个营在接受伪军投降时被李云龙部包围,一个营的晋绥军和伪军一起被缴械。

对于楚云飞来说,这两个营的装备他当然不想往外送,要是被精打细算抠抠搜搜的阎老西知道了,他这个团长都不好干,弄不好得进军法处。但是没办法,楚云飞这两个营的装备只能白送给李云龙,只不过第一次是"半要半送",第二次则是"不想送也得送"。

由网友 度度狼gg 提供的答案:

第二战区司令长官如果知道整件事情的来龙去脉,一定会毙了楚云飞,这里有两条死罪,其一是楚云飞带兵不力,一个2000人的主力营差点反水投敌,居然还需要八路军帮忙平叛。其二是如此数量之多的一批武器装备,竟然落到了李云龙的手里。

抗战时期阎锡山和八路军的关系非常微妙,在1939年之前,阎老西为了保住自己的势力范围撵走日本侵略者,一度破天荒地同意中央军和八路军入晋协同作战,因此八路军才能顺利的东渡黄河开赴华北抗日前线,也才有了"忻口会战"联合抗日的典范战例。

《亮剑》中李云龙和楚云飞的相识,就发生在这一段时间的"蜜月期",第二战区副司令长官兼前敌总指挥卫立煌,还曾组织中央军、晋绥军的军官们去观摩学习八路军的游击战法,所以楚云飞去独立团参观是有真实历史背景的,《亮剑》在重大历史问题上倒是没有杜撰。

问题发生在1939年底,受"山西新军"事件、日本人的拉拢和蒋介石的诱使等因素的影响,阎锡山对八路军态度大变,"12月事变"中甚至兵戈相向。随着八路军在山西地区的不断壮大,双方矛盾日趋加重,用358团参谋长方立功的话总结就是:"只是理论上的友军"。

晋绥军358团一营的"李家镇兵变",发生在1942年以后(以日军大扫荡和八路军副参谋长牺牲为时间节点)。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楚云飞被"劫走"2000人的武器装备和军火弹药,并且落入了八路军独立团之手,用最笨的脑袋想想,楚云飞敢上报战区长官部吗?

抛开剧情的演绎成分,当时无论是国军还是八路军,一个主力步兵团也就是2000人上下,等于说晋绥军被八路军缴了一个团的械,这绝对是个天大的事。假使楚云飞如实上报,不仅阎锡山会暴跳如雷,事件也足以惊动重庆方面,对楚云飞上校的惩罚会非常之严重。

就算楚云飞是阎锡山的爱将,在重庆方面的巨大压力下,晋绥军系统也轻饶不了他,轻则撤职查办,重则就地正法。战争期间枪决个把团长根本不足为奇,中央军和晋绥军的军长、师长被枪毙也时有发生,李服膺、陈牧农、张德能都是血淋淋的例子。

部下出了反水的叛逆,又被八路军弄走大批武器弹药,传扬出去,不仅在晋绥军内部抬不起头来,还很有可能遭到重庆军事委员会的严历处分,聪明如楚云飞者,还能据实上报?什么与李云龙惺惺相惜,什么赞助八路军打鬼子,那都是扯淡,楚云飞压下事情,完全是为了自己的面子和前程。

既然阎锡山得不到真实的情况报告,自然也就无从"生气",最多看见358团的战斗损失报表后骂两句废物,晋绥军除了傅作义在绥远对日作战有些出彩之外,其它部队的战绩完全一塌糊涂,"阎长官"也都习惯了。剧中楚云飞私下里跟方参谋长交代的很清楚:"多报些战损罢了"。

实际上,李云龙之所以敢运走叛军的大批武器,并且始终找各种理由拒不归还,也是摸透了楚云飞"哑巴吃黄连"的命门,算准了楚云飞不敢声张,这才是李云龙真正的狡猾可怕之处,而并非是什么"黑心商人"的死皮赖脸。

如果楚云飞果真敢报,二战区长官部向八路军总部发难,上级命令下来,李云龙敢不还枪?借他个胆子。

由网友 Mer86 提供的答案:

电视剧《亮剑》中李云龙和楚云飞,都是有血性的汉子,他们亦敌亦友,彼此钦佩。但要说楚云飞平白无故的白送一个营的装备给李云龙,那还不至于。

事实上,这个营的装备是李家镇兵变事件时李云龙缴获的。李云龙帮了楚云飞的忙,按李云龙的话说,他给点工钱给我,不是应该的?李云龙这个人,只要有一点机会,他都能从楚云飞身上,薅点羊毛下来。楚云飞出于民族大义和对倭寇的仇恨,也不怎么跟他计较。

只不过李云龙貌似有点过分了,每次薅羊毛都薅楚云飞。其实,晋绥军的日子其实也不比八路军强多少。

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后,晋绥军的地盘被日军压缩的越来越小。中条山会战失败后,晋绥军退到了晋西一隅,不仅作战地域狭小,在装备兵员和经费上相较于中央军也是严重的不足。据阎锡山自己的日记反映,第二战区领到的军饷不足战区标准的四分之一,重庆方面不单单是克扣八路军的军饷。连晋绥军的军饷也一样克扣。

其实楚云飞也不富裕,李云龙是在扣扣搜搜攒家当,楚云飞何尝不是在攒家当?

国民政府给了晋绥军十个军的番号,但是晋西一隅之地撑死了也就养十个师的编制。李家镇一役,李云龙从楚云飞那里拐走了一个营,实际上是一个团的装备。这对于楚云飞来说,等于是大出血了。

阎锡山是何其抠门的人?这种事要是让他知道了能不生气?不可能的……

阎锡山事后没有追究,只能说是楚云飞把这件事压下来了,没有往上面报告实情。

因为钱伯钧反水,那么原本的一营就不再是三五八团的一部分了,而是敌人,说的再难听一点,就是伪军。既然是汉奸队伍,那么李云龙收缴了这一个营的装备,自然就属于作战缴获了。自己也不好说什么。

另外,楚云飞很敬仰李云龙。他觉得李云龙打鬼子不含糊,独立团经过反扫荡之后,部队伤亡过半,很多家当也都丢了,现在部队急需装备和弹药进行补充。而自己这边,因为阎长官的命令,不得擅自出击。让他这个一心抗日的汉子非常的窝火。与其自己拿着,不如卖个人情给李云龙,多杀鬼子,他的报国之心也能宽慰一点。

不恭维的说,楚云飞是真汉子。是一个能把国家和民族利益放在第一位的真汉子。

如果阎长官要追究,那就追究好了。自己是堂堂的黄埔五期出身,阎长官的红人,委员长的高足。黄埔出身按理是要在中央军任职的,楚云飞却被安排到了晋绥军,这或许就是阎锡山指名道姓要来的。如果因为两千人的装备就要追究自己,那么再留在晋绥军也就没有什么意思了。

后来楚云飞从晋绥军调到了第五军,足可见他的人脉之广。阎锡山是根老油条,近代派系中最会作人的就属他了。楚云飞本身就是一员虎将,阎锡山再抠门也是知道人才和装备孰轻孰重的。

说实话,楚云飞是很大方的,他觉得只要有利于抗日,他自己出点血无所谓,天大的事自己扛下来就是了。从某种意义上说,楚云飞对老李的大方,实际上是一种惺惺相惜的体现。因为楚云飞很孤独,他在晋绥军找不到能让他钦佩的人,他是把李云龙当朋友看待了,为朋友吃点亏,无所谓。

李云龙就没有楚云飞这种境界了,因为他并不缺朋友。丁伟、孔捷、赵刚,都是能让他佩服的朋友。在李云龙的世界观里面,朋友关系再好,也不能让自己吃亏。楚云飞的大度他学不来,其实也没必要学。李云龙和楚云飞,这是两种人的价值观。无所谓高低之分,让李云龙有楚云飞这种履历,他或许也不会那么爱占小便宜。很多东西,出身就已经决定了。

由网友 罐头辰 提供的答案:

李家镇兵变,部下出了叛逆,让楚云飞颜面扫地,好面子的楚云飞深感自己治军无方。好在独立团李云龙出手相救,让他逃过一劫。对于李云龙来说,从来都是无利不早起、从不吃亏的主,帮助楚云飞清理门户就当为楚云飞打短工,自然会要点跑腿钱,这跑腿钱就是叛军一个营的装备。这一个营的装备毕竟不是一只勃朗宁手枪,楚云飞怎么可能平白无故的白送一个营的装备给李云龙呢?这个送,应该是加引号的。

一.楚云飞既有情义又很自负

虽然楚云飞很有政治远见也深明民族大义,但实事求是地说358团的情报工作做的很糟糕,不仅没有内线提供情报,而且电话不通、派出去几波人未回来复命仍未引起注意。参谋长方立功提醒过他,战争期间人心叵测什么事情都可能发生,但自信满满的楚云飞感觉钱伯钧不会背叛他,中原大战他当连长时钱伯钧是其手下排长并且这些年来一直着意栽培他,为了不使手下的弟兄寒心,才只带一个警卫班到一营看个究竟。

对于楚云飞的突然到来,钱伯钧和张富贵也不隐瞒,索性与楚云飞摊牌,为了自己能有个"好前程",决定接受南京王伪政府的"改编",以待将来时机成熟再"反他娘的",兄弟一场会好聚好散。这种有奶就是娘、不顾民族大义的做法让楚云飞不能容忍。本以为在自己的地盘上楚云飞会无可奈何,怎奈楚云飞眼里揉不进沙子。残酷的现实给楚云飞上了深刻的一课,身处绝境、部下炸墙让他逃跑,但楚云飞坚信有人来救他,他知道一营驻地离独立团很近,平时他们都相互"惦记着",李云龙又是个闲不住的人,关键时候李云龙肯定会"插上一杠子"。

二.这些装备就算是对李云龙的感谢

应该说独立团情报工作做地都不错,钱伯钧、张富贵想"反水"的情报李云龙早就知道了,只是怕引起误会才没有把情报通报给楚云飞。但李云龙已经未雨绸缪做好了准备。李云龙不止一次说过,358团占了抗日统一战线的便宜,不然的话早就成了他嘴里的一碟小菜。不是李云龙贪心而是穷怕了,那一个营的装备,对于李云龙来说简直就是天上掉馅饼的好事。

李云龙是个无利不早起的主,帮楚云飞清理门户、救楚云飞一命,顺手牵羊拿点"跑腿费"也属正常,虽然有点趁火打劫之嫌,但楚云飞心里还是很感激的,"大恩不言谢",不然的话楚云飞要么被挟持、要么死于叛军之手。这点装备就当是感谢了。

楚云飞得知平田一郎扫荡的目标是自己防区大孤山一带,也知道扫荡前平田一郎在聚仙楼举办生日宴,于是约李云龙到茶馆一叙。楚云飞先是让李归还那一个营装备,李云龙先是说忘了又说扩编一个营让楚云飞缓缓,再说如果阎长官追查下来就往他身上推,说李云龙人品不好等等,人穷志短、马瘦毛长,总之就是不还。

楚云飞知道,只有李云龙能有这个胆量敢和去赴平田一郎的生日宴,通过宴会上"斩首行动"为自己解除了威胁。这些装备也算是感谢李云龙出手相助吧。

三.阎长官或许不知道这件事

当钱伯钧命令手下向楚云飞开炮、开枪时,他们都说"那是团长",意思是说我怎么能向长官开枪、开炮呢?楚云飞在358团还是很得人心的,绝大多数官兵是不想投敌当汉奸的而背上千古骂名。李云龙出手,不仅救了楚云飞也救了一营的绝大多数士兵。估计不会有人向阎长官打"小报告"的,即使有人去打"小报告",阎长官也是个"好面子"的人又是"大户人家",部下想叛国投敌毕竟不是光彩的事,再说楚云飞是阎司令长官红人,他总会护着楚云飞而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事实上,阎司令长官真不知道这件事。不然的话,楚云飞不会让方立功在"斩首行动"后给二战区长官部战报上多报些"战损"来冲抵的,私底下对方立功说,不要再追讨这批武器了装备来了,也算还李云龙的人情了。

楚云飞还是很有远见的:国共两党早晚还会兵戎相见,但现在和八路军的任何摩擦冲突都会导致中国国防力量的损失,民族利益高于意识形态、国家利益高于一切;共产党不是洪水猛兽而是一群有坚定信仰的爱国者。这批武器放在独立团作用会更大些,事实上,这批装备在后来攻打平安县城起到重大作用。

由网友 军缘鑫播客 提供的答案:

那个时代不一样,人也不一样,在战功和战损上搞虚报冒领的问题多了去,阎锡山就是想管,也要管得过来才行。

不要说一个营的装备,就是一个营一个团的人马也是可以说藏就藏的。比如南昌起义的部分后卫部队,就是藏在了国军16军47师范石生部,用了140团的番号。

一个团的人马都行,一个营的装备又算得了什么呢。楚云飞如果要瞒天过海,多报几次战斗损耗就足够抹平了。

最为关键的问题是,楚云飞是个好面子的人,他真会将一营哗变的事情如实上报吗?可能性不大,理由有三个。

第一,他不敢。

楚云飞虽然在晋绥军,但受蒋委员长器重,跟在三个鸡蛋上跳舞的阎锡山不是一路人,如果上报哗变,正好可以被撸了。

第二,没必要。

由于李云龙及时赶到,358团一营的哗变被及时制止,虽然全营被缴械,但人员减员不多,花钱买点枪就可以保全颜面,何乐而不为呢。

第三,未追究。

按理说,这事如果捅到上层去了,打交道的就不会是李云龙和楚云飞,双方的高级机关会协商解决这个问题。既然楚云飞没追问讨债,说明他的上峰没当回事儿。既然李云龙没还的意思,说明他的首长在睁一眼闭一眼。


有文化气息的历史号,有军事气质的文化号,欢迎关注Html369号军缘鑫播客。

由网友 脂肪故事 提供的答案:

送装备?不可能的!

一个营?更不可能!

敢这样说,就不怕楚云飞的快枪?

阎长官不是不生气,而是没法生气。

第一,钱伯钧的一营叛变,丢人啊!他楚云飞治兵无方,不是什么光彩事!

第二,楚云飞装笔过头,明知情势危急,带了一个班就敢去平叛!以为可以把钱伯钧镇住!没想到差一点被干掉?丢人吗?

第三,晋绥军和八路有点那个,让阎长官和同仁们知道了这件事!太他妈丢人了!

第四,李云龙这哥们,队友都坑,占了的便宜能吐出来?肯定要不回来!

所以,李云龙帮助平叛并且抢走了一个营的装备,这件事楚云飞一开始并没有汇报上去。

但是,阎长官是傻子吗?阎长官在部队中没有眼线吗?这么大的事情瞒得住阎长官吗?

所以,阎长官一定是知道的。

但是,知道未必要生气。

第一,楚云飞是他的嫡系爱将,还送他到黄埔军校深造。

第二,楚云飞忠心耿耿,为人端方,不可能干出背叛的事。

第三,丢装备的事多了去了,也不多这一桩。

所以,楚云飞不报,阎长官也就装个傻吧!

这事只要不摆上台面,就没人会吱声,谁活腻了找不自在?

最多事情处理完之后,和老长官半夜私聊一下,承认个错误,这事就算过去了!

阎长官最多会长叹一声:就当是为抗日做贡献了!(肉包子打狗🐶)

哈哈哈哈!听到云龙兄得意的笑了吗?

由网友 花木童说史 提供的答案:

《亮剑》里楚云飞被李云龙劫走一个营的军火,阎锡山之所以没生气,是因为这批军火跟晋绥军没关系。

楚云飞358团出场时隶属于晋绥军,为何他们的装备和阎锡山没关系呢?

其实细心的朋友在观看《亮剑》时,都会发现两个问题:一是358团武器装备很好;二是楚云飞后来突然成了中央军的师长。

这两点明显不符合晋绥军的现状,而且山西一直是阎老西的独立地盘,晋绥军也是他的私家军队,他也不可能把楚云飞这么优秀的将领交给中央军。

要弄清这些谜团,先了解一下晋绥军抗战时期的处境和军队的变化。

抗战爆发后,阎锡山被任命为第二战区司令长官,因为国民政府许诺将承担晋绥军的军费,所以前期晋绥军抗战还是很积极的。

在忻口会战和太原保卫战中,晋绥军损失很大,两次大战后,晋绥军虽然还保留了68个团的编制,但每个团平均不足2000人。

更为要命的是辖区缩小了不少,军费成了大问题。而二战区领到的军饷不足标准的1/4,阎老西的抗战态度出现了变化,不过军费、武器装备也是现实存在的问题。

按以上所述,358团5000多人编制、优良的武器装备,根本不太现实,这又是为什么呢?其实是因为这个阶段晋绥军内部出现了变化。

1937年底,晋绥军调到后方临汾一带,积极抗日的傅作义将军非常不满,他独自带着的两个旅奔赴太原前线。

傅将军积极和八路军配合一起抗日,血战一年部队减员近一半。阎老西十分不满,就以敏感问题投诉傅将军。

而此举正好合老蒋分化晋绥军的心意,于是傅将军被调往第八战区担任第二战区司令长官。他的部队获得了两个军的编制,所有扩军费用及以后军费由政府承担。

此后傅将军带着主力部队转战千里,参加过长沙会战、五原战役等,并战绩不俗。傅将军更加被重用,他的部队装备和给养也大大改善。

从358团的编制、武器装备以及和独立团默契配合来看,它应该是属于傅将军的部队。正因为如此,楚云飞才很豪爽地答应把一个营的装备,送给李云龙做"辛苦费"。

有不同观点,欢迎留言区分享。了解更多历史,请关注花木童说史!

由网友 品点历史 提供的答案:

如果说李云龙攻打平安格勒是二战的转折点,那他拖欠楚云飞一个营的装备不还就是内战的导火索。为什么楚云飞一个营的装备会落到李云龙手里呢?这是还得从李家镇兵变说起。

当时,楚云飞358团下属的一个营正驻扎在李家镇,营长钱伯钧,此人是个贪图荣华富贵之人,被日军用好处收买了,准备拉着这一营人反水当汉奸。

楚云飞是个铁血军人,治军严谨,所以一开始他并不相信钱他的部下伯钧会叛变投敌。但是现实还是啪啪打脸了,在358团团部和钱伯钧营失去联系后,楚云飞这才意识到了事情的严重性,于是带着自己的一个警卫班找到了钱伯钧。

要知道,钱伯钧的一个营有小2000多人,楚云飞敢带着区区一个警卫班就独闯虎穴,这一方面是他艺高人胆大,另一方面是他相信即使叛变,他手下的士兵也大都是受了蛊惑,只要把几个主犯解决了就行了。

谁料钱伯钧铁了心要做汉奸,真的和楚云飞的警卫班交上火了。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李云龙带着部队赶到,救下了楚云飞。

原来,李云龙部队的驻地离李家镇就十几公里,友军闹出了这么大的动静,他老李能闲着?有便宜不占可不是他的风格。不过,李云龙也是掐准了时机上的,看到楚云飞快顶不住的时候,才出的手。钱伯钧一看事情败露,大势已去,于是准备逃跑,楚云飞岂会让他跑了,于是单枪匹马追上去解决了钱伯钧。

就在楚云飞清理门户的同时,李云龙也没闲着,命令部下把楚云飞这一个营全部缴了械,装备当然是据为己有了。楚云飞从此也走上了漫漫讨债之路。

说实话,楚云飞也不是小气之人,他不仅在晋绥军中占有一席之地,在蒋委员长那,也是叫得上名字的,所以一般的小事他也懒得管。但是这次这事是在是太大了,按楚云飞自己的话说,如果是几十条步枪那也就算了,就当是送给八路了,但是这是一个营的装备,几百条步枪,还有各种轻重机枪,迫击炮,这可不是一笔小数目,如果阎长官真的追究起来,那可是要上军事法庭的。

但是要想李云龙把吃到嘴里的肉吐出来,那是不可能的,要知道,当时被八路军视为掌上明珠的黄崖洞兵工厂,一个月的步枪产量也就400来枝,质量还不达标。李云龙一下子弄了一个营的装备,那还不乐开了花,所以马上拿去扩充了一个营。对楚云飞这边,则找各种理由搪塞敷衍,这一来二去,直到内战爆发,这笔账也没还上。

那么,为什么到最后阎锡山也没有追究这件事,楚云飞也没有上军事法庭呢? 要知道阎老西可是出了名的抠。

我认为,其实是楚云飞害怕这件事如果传到阎长官耳朵里事情会闹大,所以根本没把这件事告诉阎长官。可是这么一大批装备不能不翼而飞啊,所以只能靠做假账来瞒过这件事。平时多报一些作战损失,慢慢就可以将这笔账消化掉。反正在国民党内部这种事很常见,很多国军将领还会故意做假账来克扣军饷,拿装备去换钱,只要不太过分,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也就过去了。

由网友 青山红豆心 提供的答案:

楚云飞358团的营长钱伯钧率部准备叛变,楚云飞亲身经历这支部队的叛变过程,。事先已经得到情报的李云龙在关键时刻用一个骑兵连把钱伯钧一个营给端了,救了楚云飞,顺便也把武器都给带回独立团了。

楚云飞是不会容忍自己的手下有如此变节行为发生的。即使李云龙不顺手牵羊,也会被楚云飞收拾得差不多。楚云飞最看不起的就是当汉奸的人,而且还是自己的部下当汉奸,所以一怒之下就打死了钱伯钧的副手。事后,他也不敢上报,一是怕阎长官追责,二是怕这支部队投敌叛变消息一经上报,定会引起蒋委员长动怒,加剧对阎长官的不信任。

战争期间,损失一个营的兵力和武器是很正常的,只要往上面多报些损失就是了。所以,阎长官实际上并不知晓楚云飞已经损失了一个营的兵力及武器装备,哪来生气?

楚云飞敬重李云龙,佩服八路军队伍的军事素养和打击日寇的英雄气概。对靠打鬼子自力更生式生存的李云龙的八路军独立团,他有心想支援却怕上峰怪罪。所以,几次催问李云龙都被他混了过去,楚云飞也就不再过问了。

楚云飞的军事见识和军事素养极高,他也曾经在独立团考察参观一段日子,亲身经历独立团全歼鬼子精英观摩团的全过程,更加深了对李云龙的了解,楚云飞对李云龙及独立团的战斗力深为佩服。晋绥军358团属于精锐部队,装备级别高,也不缺这些军火,与其被闲置,不如干脆做个顺水人情,加强李云龙的战斗力。这些武器对李云龙独立团只有好处,没有坏处。"民族的利益高于意识形态,国家的利益高于一切,这批武器就当还李云龙一个人情,反正也是用于抗日!"楚云飞如是说。

由网友 热剧经典 提供的答案:

首先先说说当时的社会背景,当时正是8年抗战时期,国共合作,但是呢,老蒋仍是亡共产党之心不死。当然迫于日本人的强大实力,也只能先忍着,也就导致国民党的一些势力不敢做出太多的强硬的反映,也就显摆显摆!

楚云飞是一个 党派矛盾和民族大义分得很清的人,当前联合抗日和从前以及日后刀兵相见不是一回事,一码归一码。他可以跟李云龙拉下脸扯皮,但绝对不会将矛盾升级,让日本人占便宜。李云龙明显就是一个不仅扒皮,恨不得全吞的人,帮忙镇压还得收劳务费!

楚云飞358团的营长钱伯钧率部准备叛变,其实李云龙事先已经有风声但是不说就是为了捞一笔,明显有准备捞的金肯定不会轻易被拿回去。而楚云飞亲身经历这支部队的叛变过程,李云龙在关键时刻用一个骑兵连把钱伯钧一个营给端了,救了楚云飞,顺便也把武器都给带回独立团了。虽然说是顺便,但是做得行云流水。

接下来就是扯皮的表演时间了,不是这问题就是那问题,总之就是想拿回去,没门!

那为什么阎锡山没有反应呢?

第一,是晋绥军自己的军队出了问题,而且不是小问题。就像汪精卫,成了国家的罪人。阎老西虽然是山西土皇帝,但是当时的风气就是人人抗日,先不管阎老西知不知道这事,就算知道了也不太敢声张,免得被抓住把柄。

第二,国共虽然合作,但是大家都心知肚明,国共早晚有一战,但是国民党与共产党的差距还是有的,可能还不是一丁半点,一个营的装备所以也不是伤筋动骨的事,地方的小事不至于大张旗鼓的撕破脸皮!

最后就是楚云飞这个人了,李云龙和楚云飞之间的情谊,乱世之中找到性格相投的不管是朋友还是敌人都会惺惺相惜。况且当时是抗日时期,八路军的日子不好过,装备不好,索性就将装备借给李云龙先使用使用,而对上头是,多报点战斗损失。所以阎老西没有生气,主要就是因为楚云飞将这件事黑压就下来,多次扯扯皮也就不好意思和李云龙索要了!

部分文章源于互联网收集,不代表默子网络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html369.cn/265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