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网友 大潘中医 提供的答案:
作为一名中医医生,我很高兴为你解答关于龙胆泻肝丸的治疗功能。龙胆泻肝丸是一种常用的中成药,主要用于调理肝胆系统和促进消化功能。现在,我将详细解释它的治疗功能,希望能帮助你更好地了解它的作用。
首先,龙胆泻肝丸的主要成分是龙胆草和黄芩等草药。龙胆草是一种苦寒之草,具有清热解毒、泻肝胆、消炎利胆的作用。黄芩则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止血的功效。这些成分相互配伍,形成了龙胆泻肝丸独特的药效。
龙胆泻肝丸的治疗功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泻肝胆:龙胆泻肝丸可以促进胆汁的分泌和排出,帮助调理肝胆系统的功能。类似于清理堵塞的水管,它可以排除体内的胆汁积聚,减轻胆囊炎、胆结石等症状。
2. 清热解毒:龙胆泻肝丸中的药物成分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可以帮助清除体内的热毒,缓解炎症反应。就像清除体内的烟尘污染一样,它有助于净化身体,促进健康。
3. 利胆消炎:龙胆泻肝丸具有抗菌消炎的作用,可以减轻肝炎、胆囊炎等疾病的症状。它可以抑制病菌的生长,改善炎症情况,使肝胆系统恢复正常功能。
4. 调理消化:龙胆泻肝丸可以促进消化液的分泌,增强胃肠蠕动,改善消化功能。就像调整水龙头的水流一样,它有助于提高食物的消化吸收,缓解胃脘不适、消化不良等问题。
需要注意的是,龙胆泻肝丸作为中成药,虽然具有一定的治疗功能,但对于具体疾病的应用和使用剂量
还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因此,如果你有相关的健康问题,最好前往正规的中医医疗机构,咨询专业的中医医生,以便获得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总之,龙胆泻肝丸是一种常用的中成药,具有调理肝胆系统和促进消化功能的作用。它能够缓解胆汁积聚、净化身体、抑制炎症、改善消化等问题。但使用时需要谨慎,最好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所帮助!
我是大潘,如果想了解更多健康养生知识,可以关注我公众号"大潘中医"。
由网友 药事健康 提供的答案:
龙胆泻肝丸主要成分是龙胆、柴胡、黄芩、栀子(炒)、泽泻、木通、车前子(盐炒)、当归(酒炒)、地黄,味苦。方中的龙胆草上泻肝胆实火,下清下焦湿热,为君药。黄芩、栀子苦寒,有清热燥湿、导热下行之效,为臣药。泽泻、木通、车前子清热利湿,可使湿热从小便而解。生地、当归有滋阴养血之功。柴胡有疏肝解郁和引经之用。甘草调和诸药。综合来说,龙胆泻肝丸具有清肝胆,利湿热的功效。用于肝胆湿热,头晕目赤,耳鸣耳聋,耳肿疼痛,胁痛口苦,尿赤涩痛,湿热带下。龙胆泻肝丸泻肝而不伤肝,利湿而不伤阴,配伍相辅相成,疗效为医家和患者所称道。在临床上,龙胆泻肝丸除用于高血压、急性眼结膜炎、急性中耳炎、急性胆囊炎、急性盆腔炎、尿道感染、外生殖器感染等症以外,现在也常用于乙型病毒性肝炎及其他一些慢性病的治疗。
龙胆泻肝丸属于非处方药,既不需要凭医生处方消费者就可以在药店购买和使用此药。关木通事件对它的影响很大,现在的龙胆泻肝丸已经不含关木通了,但长期服用还是有风险。其成分中含有泽泻长期服用会有一定的肾毒性;柴胡主要成分柴胡皂苷能导致肾上腺肥大、胸腺萎缩,使人体免疫功能降低。本品为寒凉之品,长期使用有可能伤阳。因此服药三天后症状未改善,或出现其他严重症状时,应停药,并去医院就诊。建议服用龙胆泻肝丸的时间不要超过半个月。
药事网权威解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抄袭必究。
由网友 左撇子说医 提供的答案:
龙胆泻肝丸是一种常见的中成药,因为疗效比较好,临床上应用也非常广泛,但是细心的朋友可能会发现,有新闻报道长期服用这个龙胆泻肝丸容易引起肾损伤,甚至有些患者引起尿毒症。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而龙胆泻肝丸又有哪些治疗功效呢?下面,我就跟大家来聊一聊这个问题。
龙胆泻肝丸组成以及功效介绍
龙胆泻肝丸是由龙胆泻肝汤浓缩制成的水丸剂药物,从龙胆泻肝丸说明书中我们可以知道,它的成分包括龙胆草、柴胡、黄芩、栀子、泽泻、木通、车前子(炒)、当归(酒炒)、地黄、甘草(蜜炙)这十种中药。
而它的功效主要是清肝胆,利湿热,一般适用于肝胆湿热所致的头晕目赤,耳鸣耳聋,耳肿疼痛,胁痛口苦等症。
那么,为什么龙胆泻肝丸清肝胆,利湿热的功效呢?
这是因为这个方中的龙胆草是一种善于泻肝胆之实火,而且还能清下焦之湿热的中药,因此可以清利湿热、泻肝火;而黄芩、栀子、柴胡这三味中药属于苦寒药物,具有清肝泻热,疏肝去火的作用;而泽泻、木通、车前子这三味中药具有清利湿热、利尿通淋的作用;当归、生地这两味中药具有养血益阴的作用,可以滋阴养肝,甘草作为一种调和的作用来调和诸药以及健脾益气的作用。这样几种中药君臣佐使配伍在一起,就可以起到清肝胆实火,利肝胆湿热的作用。
因此,对于肝胆有实火而引起的胁痛、头痛、头晕目赤、口苦、耳聋、耳肿疼痛、耳鸣等,以及肝胆湿热下注引起的小便淋浊、阴痒、妇女带下、湿疹、湿热黄疸等症,都具有比较好的疗效。而对于一些急性结膜炎、急性中耳炎或者急性胆囊炎、尿路感染、急性前列腺炎、急性盆腔炎、外生殖器炎症、带状疱疹等都同样也适合使用,因为这些现代医学疾病在中医里同样是由肝胆实火或者肝胆湿热引起的。
所以,当一个患者被中医大夫诊断为存在肝胆实火或者肝胆湿热,需要清肝胆实火、利肝胆湿热时,往往都会开龙胆泻肝丸这一个中成药。比如我们常常说的肝火过旺,就适合使用龙胆泻肝丸来清肝火。
为什么有些人长期服用龙胆泻肝丸会出现肾损伤,甚至引起尿毒症呢?
在一些新闻报道中,都有提到一些患者因为长期服用龙胆泻肝丸从而引起了肾损伤,甚至到最后发展成为尿毒症。而朝阳医院肾内科的一位负责人也表示,在他曾经接诊的二十多名尿毒症者中,其中大部分人有过或者长时间、短时间服用龙胆泻肝丸的药史。因此,长期服用服用龙胆泻肝丸会出现肾损伤并不是危言耸听。
那么,这个龙胆泻肝丸又是怎样造成肾脏损害的呢?
这个我们可以从一些龙胆泻肝丸的说明书里面发现一丝端倪,在成分里面,我们可以发现"木通"这一味中药被"关木通"所代替。正是因为这一味关木通的中药,才是造成肾脏损害的罪魁祸首。
可能许多人不理解,木通与关木通不是差不多吗?只是一字之差罢了。但是正是这一字之差,它们的药性却大不相同。关木通属于马兜铃科,含有马兜铃酸这一成分,而木通不含马兜铃酸这一成分。而经研究发现,关木通中的马兜铃酸能够引起人体肾脏损害,属于一种"有毒"的中药,长期服用的话,会容易引起肾脏损害,容易导致进展性肾衰竭或慢性肾衰竭的发生,并且到后期还有可能进展成为尿毒症。
那为什么要将木通换成关木通呢?这是因为原处方的木通因为资源短缺,有些商家从而使用关木通来代替。但是自从报道了多人因为服用"龙胆泻肝丸"而出现了肾衰竭、甚至尿毒症的负面新闻之后,研究发现关木通中的马兜铃酸能够引起人体肾脏损害,于是国家就规定将里面的关木通换成木通。
所以,患者在使用龙胆泻肝丸一定要注意,那就是看里面含有的是木通,还是关木通,以免服用使引起肾脏损害。
另外,还有一点需要注意的是,龙胆泻肝丸毕竟作为一种中成药,需要对症才能服用,个人千万不要私自盲目服用,最好就是在中医大夫辩证之下,听取医生的建议使用。并且使用时也不要长期服用,毕竟是药三分毒,当症状得到有效的改善时,就应该听取医生的建议,什么时候应该停药就停药,可不能滥用!
作者寄语:很高兴为大家科普健康的相关知识,我是左撇子说医,每天用简单的语言为你科普专业的医学知识,码字不易,如果你喜欢我的文章,就帮我点个赞!如仍有疑问,可以评论区留言,欢迎大家关注、转发,谢谢大家支持!
由网友 南开孙药师 提供的答案:
龙胆泻肝丸组方为龙胆草、柴胡、黄芩、栀子(炒)、泽泻、川木通、车前子(盐炒)、当归(酒炒)、地黄、甘草(密炙)。方中龙胆草上清肝胆实火,下泻肝胆湿热,泻火除湿,两擅其功,切中病机,为君药。黄岑、栀子性寒味苦,清热泻火除湿,以加强君药清热除湿之功用,为臣药。泽泻、川木通、车前子清热利水,导湿热下行,使湿热之邪从小便而解;肝用阳,喜条达而恶抑郁,而苦寒之药又容易郁遏肝木,故配柴湖以舒畅肝胆;肝体阴,肝有热则易伤阴血,而苦寒清热与利水祛湿又容易损伤阴血,故配当归养血活血,生地黄养阴清热,使祛邪而不伤正,以上六味皆为佐药。甘草清热缓急,调和诸药,为使药。诸药合用,共奏疏肝利胆、清热除湿之功。
龙胆泻肝丸属于清热剂中的清脏腑热剂,用药因热在脏腑不用而有所区别,肺热,用黄芩、桑白皮、石膏、知母等清泻肺热;胃热用大黃、石膏、黃连等清泻胃热;肝胆火热,用龙胆草、夏枯草、青黛等清泻肝胆火热。热在肺,症见发热、咳嗽,喘促、痰黄黏稠等;热在胃,症见口舌生疮、胃院痛、反酸、便秘等;热在肝胆,症见发热、身目俱黄、胁肋胀痛、脘腹、胀闷、口干而苦等。龙胆泻肝丸在临床上主要用于:
- 胁痛:因肝胆湿热,肝失疏泄,经络不通所致。症见胁痛口苦,胸闷纳呆,恶心呕吐,目赤或目黄身黄,小便黄赤,舌红苔黄,脉弦滑数,急性黄疸性肝炎、急性胆囊炎、带状疱珍等见上述证候者。
- 耳鸣耳聋:因情志所伤,肝气郁结,化火暴涨,上扰耳窍所致。症见耳鸣如风雷声,耳聋时轻时重,每于郁怒之后,耳鸣耳聋加重,头痛,眩晕,心烦易愁,舌红苔黄,脉弦数,神经性耳聋见上述证候者。
- 耳疖:多因肝胆湿热,上结耳道,郁结肌肤经络,气滞血瘀所致。症见耳肿疼痛,口苦咽干,小便黄赤,大便秘结,舌红苔黄,脉弦数,外耳道疖肿见上述证候者。
- 脓耳:因肝胆湿热,蕴结耳窍所致。症见耳内流脓,色黄而稠,耳内疼痛,听力减退,舌红苔黄,脉弦数,化脓性中耳炎见上述证候者。
- 暴风客热:因外感风热,客入肝经,上攻头目所致。症见目赤肿痛,头痛口苦,烦躁易愁,小便黄赤,大便秘结,舌红苔黄,脉弦数,流行性出血性结膜炎、急性结膜炎见上述证候者。
- 带下阴痒:因肝胆湿热下注所致。症见带下色黄,稠黏臭秽,外阴瘙痒难忍,阴汗腥臭,口苦口干,舌红苔黄腻,脉弦数,外阴炎、阴道炎、急性盆腔炎见上述证候者。
- 淋痛:因肝胆湿热下注,膀胱气化失司所致。症见小便赤涩热痛,淋沥不畅,小腹急满,口苦而干,舌红苔黄腻,脉弦滑数,急性肾盂肾炎、急性膀胱炎、尿道炎、急性前列腺炎见上述证候者。
- 头痛:因肝胆实火上炎所致。症见头痛,面红,目赤x烦躁易怒,口苦而干,耳鸣耳聋,舌红苔黄,脉弦数,高血压、神经性头痛、顽固性偏头痛等病见上述证候者。
- 眩晕:因肝胆实火上炎所致。症见眩晕,面红,目赤,烦躁易愁,口苦而干,耳鸣耳聋,舌红苔黄,脉弦数,高血压病见上述证候者。
由网友 逸仙药师 提供的答案:
湿热质是湿热内蕴为主要特征的体质状态。主要表现:面垢油光、易生痤疮,口苦口干口臭,身重困倦,大便黏滞不畅或燥结,小便短黄,舌质偏红,苔黄腻等湿热表现为主要特征。湿热质对夏末秋初湿热气候,湿重或气温偏高环境较难适应,容易心烦急躁。肝胆湿热质者应清湿热,以"肝"主渲泻。
龙胆泻肝丸是一种用于肝胆湿热的中成药,其由龙胆、柴胡、黄芩、栀子(炒)、泽泻、木通、盐车前子、酒当归、地黄、炙甘草10味中药组成。自从关木通事件出现之后,龙胆泻肝丸中的关木通已换为不含马兜铃酸的木通。
龙胆泻肝丸中的龙胆为君药,可以清肝胆实火,清下焦湿热,臣药黄芩、栀子助龙胆清泄肝火,泽泻、木通、车前清下焦湿热,佐药为地黄、当归补阴血,柴胡疏肝。使药甘草调和诸药,防止胆草伤胃。龙胆泻肝丸主要用于肝胆湿热,头晕目赤,耳鸣耳聋,胁痛口苦,尿赤,湿热带下。龙胆泻肝丸为苦寒之品,对于脾胃有其它宿疾的如脾胃虚弱者,这方不宜使用。除了龙胆泻肝丸之外,肝胆双清口服液也具有清肝胆湿热功效。
肝胆湿热质者在日常饮食中宜食用甘寒或苦寒的清利化湿的食品,如黄瓜、苦瓜、薏米、茯苓、莲子、红小豆、绿豆等,少食羊肉、动物内脏等肥厚油腻之品,以及韭菜、蒜、葱、生姜、辣椒及火锅、烹炸、烧烤等辛温助热的食物。
欢迎关注"逸仙药师",内有关于各种疾病合理用药的文章!
由网友 男科张广清医生 提供的答案:
龙胆泻肝丸是一种中成药物。是由于多种有效的中草药物成分制剂而成。这个药物主要的药物作用就是具有抗炎及抗过敏作用,还可以具有抗病毒的作用。龙胆泻肝丸是可以用来治疗高血压,急性眼结膜炎,急性中耳炎,急性胆囊炎,泌尿系感染及乙型病毒性肝炎等疾病。
由网友 江湖人称大狗子 提供的答案:
只要辩证正确,属于肝胆湿热,或肝胆实火上炎证的,都可以治。
比如湿疹、带状疱疹等皮肤病;妇科盆腔炎、男科睾丸炎等生殖器疾病;以及其他肝炎、胆囊炎、结膜炎、鼻炎、外耳炎、腹股沟淋巴结炎等证属肝胆实火/湿热者。
《刘渡舟临证验案精选》中还有一则治疗肝经湿热下注出现的脚大拇指外侧红肿疼痛难忍的病例
由网友 用药探究 提供的答案:
龙胆泻肝丸,总体来看属于清脏腑热剂,功能主治为清泻肝胆实火,清利肝经湿热。肝胆实火上炎症,包括头痛目赤、胁痛、口苦、耳鸣、耳聋、耳肿等;肝经湿热下注证,包括尿赤、小便淋漓、妇女带下黄臭、阴肿、阴痒、阴汗、筋萎等。
肝胆之火循经上冲,就会引起口苦、头痛、眼痛、耳痛,甚至听力下降,两胁疼痛。肝胆湿热循经下注,就会引起阴痒、阴肿、阴汗、筋萎等症状。患者常表现为舌红苔黄腻,脉弦数有力等火盛及湿热之像。用龙胆泻肝丸清肝火、利湿热是较合适的。
龙胆泻肝丸,由龙胆草、黄芩、栀子、泽泻、木通、当归、生地黄、柴胡、生甘草、车前子组成。
君药
方中龙胆草药性苦寒,切中病机,既能泻肝胆实火,又能利肝胆湿热,泻火除湿,两全其美,为君药。
臣药
黄芩、栀子,苦寒泻火、燥湿清热,增强君药龙胆草的泻火除湿作用,为臣药。
佐药
泽泻、木通、车前子,渗湿泄热,共同将湿热之邪,利导下行,随水道经膀胱排出。
肝乃藏血之脏,实火所伤则阴血耗损,且方中其他药大多属于枯燥伤阴之品,所以用当归、生地黄养血滋阴,使邪去而阴血不伤。
肝喜疏泄条达而恶抑郁,火邪内郁,肝胆之气不疏。另外,骤用苦寒降泄之品,即要考虑肝胆之气被抑,又担心伤害了肝胆的升发之机。所以方中加入柴胡舒畅肝胆之气,并能引诸药归于肝胆之经,有"火郁发之"的韵味。
泽泻、木通、车前子、当归、生地黄、柴胡共同为佐药。
使药
甘草调和诸药,护胃安中,为佐使之用。火降热清,湿浊得利,循经所发诸证皆可相应而愈。
龙胆泻肝丸,清利并行,既能清肝胆实火,又能利肝经湿热;泻中有补,清泻渗利之中寓滋阴养血之功。降中寓升,苦寒降泄之中又寓舒畅升达气机之效。所以龙胆泻肝丸泻中有补、降中有升,诸药配伍相得益彰。凡是具有肝火上炎、湿热下注表现的患者,皆可使用。
由网友 小雨药师讲用药 提供的答案:
龙胆泻肝是我国的传统方剂,出自于中医经典《医方集解》。
具有:清脏腑热、清泻肝胆实火、清利湿热的功效。对于肝胆实火上炎症,例如:头痛目赤、耳鸣耳聋、口苦等具有非常好的治疗效果。
但是由于10余年前,龙胆泻肝因为起导致肝肾损伤的药物不良反应成为国内外的新闻。当时的反响极大也引起了人们对中药不良反应的关注。并让人们引起了龙胆泻肝是否有治疗作用的猜想。
但《医方集解》出自于我国清代康熙21年,也就是公元1682年,也就是说龙胆泻肝,使用了已经超过了400年。为什么到了近10年才出现药物不良反应?原因何在?龙胆泻肝是否还能继续使用?
经过中医人不断的研究,发现是因为龙胆泻肝的一味药:木通,被偷梁换柱了。
中药龙胆泻肝一直使用的是木通,但是在民国期间,部分商人使用关木通代替了木通。但关木通并不是关外的木通,两个药不是一个药品。
关木通含有:马兜铃,而马兜铃具有肝肾损害。
此事件后,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将关木通踢出,此后的龙胆泻肝使用的均为木通。
因此现在大家可以放心的使用龙胆泻肝。
但还要注意的是,中药一定要在中医望闻问切之后再使用,因为只有用对的证才会有效,如果不对症那就是事倍功半。
由网友 肛肠科林医生 提供的答案:
大家好,龙胆泻肝丸其实算是一个类似于"藿香正气水"一样的万精油药物,因为它治疗范围太过防范,所以在我们皮肤科、五官科、肛肠科属于常用方剂,最常用的就是治疗"带状疱疹",因为肝经湿热型带状疱疹最常见,只有辩证正确 ,基本水疱会在数天消退,下面我们具体谈谈该药的强大之处,但是仅供大家了解,不做用药指导。
我们先从药物组成方面来了解它吧
龙胆泻肝汤原方由龙胆草、桅子、黄芩、泽泻、木通等十味药物组成。
《医方集解》曰"胆泻厥阴热,柴胡平少阳之热,黄芩、桅子清肺与三焦之热以佐之;泽泻肾经之湿,木通、车前泻小肠、膀胱之湿以佐之;然皆苦寒下泻之药,故用归地以养血而补肝,用甘草以缓中而不伤脾胃,为臣使也"。
从中医角度看:
它是一种苦寒的方剂,主要用于用于肝胆湿热,头晕目赤,耳鸣耳聋,牙肿疼痛,胁痛口苦,尿赤涩痛,湿热带下,但是临床一般,只要有胁痛、目赤、耳聋、耳肿、口苦、溺赤、舌红、脉弦数这些属于肝经湿热的症状,我都可以考虑使用龙胆泻肝丸。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它易伤脾胃,证候缓解就要停止服用,药量不能随意加大。长期或超剂量使用,将损伤脾肾之阳气。如果是女性的话,还会因胃凉引起月经不调。
从现代药理学角度:
之所以叫"泻肝丸"是因为它有很好的利胆片护肝作用,很多研究学者做实验后得知:
龙胆泻肝颗粒小鼠灌胃给药,结果显示:本品对四氯化碳和D-半乳糖胺引起的实验性肝损伤,肝细胞胞浆疏松化和气球样变,以及肝细胞的脂肪变性和肝细胞坏死有保护和改善作用。龙胆泻肝颗粒大鼠十二指肠给药,结果表明,本品有明显的利胆作用,给药30分钟已很显著,60分钟时作用更强。
药理研究证明,龙胆泻肝方在抗炎、抑菌、提高免疫功能、抗过敏、利尿、镇痛等药理活性方面:
1.抑菌:本方水提醇沉液对乙型链球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对大肠杆菌、金葡菌等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2.抗炎:本方水提醇沉液对大白鼠蛋清性足肿胀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3.增强免疫功能:本方连续腹腔给药6天,能使小白鼠胸腺重量显著增加,但脾脏无明显影响;连续给药5天能明显提高小白鼠的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吞噬率、吞噬指数及淋巴细胞转化率。
4、抗过敏:水提醇沉液对大白鼠被动过敏反应有显著抑制作用;能显著保护豚鼠过敏性休克、死亡。
所以通过上述作用我们可以得知,龙胆泻肝丸作用又变大了不少:
1.肝病:肝炎、肝脓肿
2.外科病:急性膀胱炎、急性胆囊炎、流行性腮腺炎、急性阑尾炎、
3.妇科病:盆腔炎、多囊卵巢综合征、妇女子宫脱垂、女阴白斑、慢性宫颈炎、习惯性流产、
4.五官病:中耳炎、角膜溃疡、角膜炎、结膜炎、药疹、湿疹、脂溢性皮炎、带状疱疹、传染性软疣、口腔扁平苔藓、小儿情感交叉症、
5.男科病:急性睾丸炎、阴茎异常勃起、功能性不射精等。
以下7类人群慎用龙胆泻肝丸
1.忌烟、酒及辛辣食物。
2.不宜在服药期间同时服用滋补性中药。
3.有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肾病等慢性病严重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4.服药后大便次数增多且不成形者,应酌情减量。
5.孕妇慎用。儿童、哺乳期妇女、年老体弱及脾虚便溏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6.服药3天症状无缓解,应去医院就诊。
7.对该药品过敏者禁用,过敏体质者慎用。
一个小知识:
现在的龙胆泻肝丸已经去除了"木通",因为肾内科医生们认为,龙胆泻肝丸会导致尿毒,其药中的"关木通含马兜铃酸,马兜铃酸导致肾病。 同年2003年2月26日国家药监局通告,将含关木通的药物禁止生产。
但是有毒的木通并不是完全被禁:因为像风湿病、类风湿、肿瘤等病西药治疗效果不佳,就经常用一些有毒中药才能奏效。马兜铃酸在德国1953年曾试用于抗癌、抗炎,因为其能增强癌症患者的免疫力,直到1964年发现有肾毒性时才停止了使用。所以如果我们可以进一步提纯马兜铃酸的治疗成分,我相信龙胆泻肝丸有它疗效也更佳。
作者寄语:我是林医生,每天用通俗的语言为你科普专业的医学知识,码字不易,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欢迎点赞+关注支持我,您的点赞是我的动力。如仍有疑问,可以评论区留言
部分文章源于互联网收集,不代表默子网络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html369.cn/264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