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历史上在洛阳建都的都没好结果?_古代为什么在洛阳建都

由网友 至乐无如读书 提供的答案:

一句话,洛阳处于四战之地,就是砧板上的肉,任人宰割。洛阳自古号称天下中心,这是洛阳的骄傲。但利弊相连,天下中心,就是四战之地,是任人宰割的地方。

天下中心,四战之地,没有战略纵深,列强环峙,任谁也无可奈何!

回看历史,凡是建都洛阳的王朝(包括迁都的王朝),都命运多舛。东汉算是很不错的了,但东汉皇帝都要到西汉长安祭祖祭陵。明面上是祭祖,其真正目的就是依靠西汉的余荫,依靠西安这个战略纵深。

其他王朝基本都是乱世中的地方割据政权,羸弱、短命、无建树。西周东迁,变成春秋战国乱世天下大乱500年。西晋是大一统,但弱暴,仅平安了11年,就天下大乱,导致五胡乱华,中原沉陆,十室九空,"河洛腥膻无际"。天下大乱300年。

所以顾祖禹在其名著《读史方舆记要》中这样说:"河南古所称四战之地,当取天下之日,河南在所必争,及天下既定,守在河南,则岌岌焉有必亡之势矣。周之东也,以河南(洛阳)而衰;汉之东也,以河南(洛阳)而北;拓跋魏之南也,以河南(洛阳)而喪乱。……"。

由网友 画虾仁 提供的答案:

不知道你就从哪里得出的这种结论,不止荒谬无知,而且极为可笑。你了解历史的吗?史书史记的本质是什么?

哪一部史典不是过往王朝的兴盛衰亡纪录史,试问那朝那代有过好下场?我是个文肓,还请你指出一个,让我增加一点知识。

兴盛衰亡是自然规律,世间一切哪一样能逃脱这一规律,衰亡是一切的终点。

自殷墟甲骨文记事算,中华已考证的文明史也就3200多年,加上夏朝的400年也就3600年左右,而历朝历代选择在洛阳建都的有十三朝,经历一千五百年的光阴,难道说古代人脑子都不好使吗?简直是不知所云。

纵观古今,我国的朝代更迭周期多为二百至三百年之间,相比世界其他文明史更迭快了几倍。夏、商、周、春秋战国、秦、汉…至今一个王朝消散于历史长河之中,哪一个下场称的上好?

王朝的败亡跟建都所在本就没有什么直接关系,历朝历代的建都选择都是皇权及局时环境起了绝对作用。

如北宋之汴梁源于赵匡胤是在陈桥皇袍加身,陈橋就在汴梁边上。

汉之长安源于:先入咸阳(长安)为王上,但刘邦后面又几次想迁都雒阳(洛阳)。

所以说,你这个问题简直是在放屁。

由网友 木友铭 提供的答案:

提出这种问题的人,就是羡慕嫉妒恨洛阳的历代、文化,恶意诋毁洛阳。

请问在哪个地方建都会有好结果? 西安吗?

周人在西安建都,最后还不是被西戎给端掉老巢,被迫逃到洛阳,才使得周王室又继续保全了几百年。

西汉刘邦在西安建都,后期政治腐败、社会动荡,皇帝一辈不如一辈,"成帝不应天命,故绝嗣。今陛下久疾,变异屡数",最终被王莽篡位。

王莽在西安得了天下后,经济极大混乱,而且连年天灾,爆发绿林赤眉起义,被绿林军杀死。

洛阳做了东汉165年都城,结果董卓挟持汉献帝迁都长安,2年后董卓就被杀了,西安只当了东汉6年都城,之后曹丕篡了刘氏的天下,曹魏最终还是选择定都洛阳。

洛阳当了西晋48年都城,结果晋愍帝迁都长安,3年后长安就失守了,最终西晋灭亡。

也不用一一列举了,凡是建都西安的朝代或者政权,没一个能延续万年(用提问者的话就是有好结果),最终都是被其他朝代或政权推翻。

事实上,中国历史上哪个朝代在哪个地方建都是有好结果的呢?最终还不都是被下一个政权推翻,建立新政权吗?

由网友 大嗷呜爱吃萝卜 提供的答案:

在中国历史上,曾经有多次在洛阳建都的情况,然而这些历史事件都以失败告终。这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1. 地理环境

洛阳地处黄河流域,既有丰沛的水源,也有便利的交通便利。但是,由于洛阳周围的地势低洼,经常被洪水淹没,并且地处地震多发区,这使得洛阳的生存条件相对较差。因此,对于想要在洛阳建都的统治者来说,要面对这些自然灾害,经常需要投入大量的资源来防范灾害,并且也经常会面临建筑被毁坏乃至毁灭的危险。

2. 政治制度

在历史上的一些时期,洛阳成为中央政府的所在地,但是,由于政治制度的缺陷,使得洛阳经常成为权力斗争的焦点。在这种情况下,许多权力斗争的结果通常是破坏性的,并且很难之后再次建设起来。

3. 征战频繁

在历史上的一些时期,洛阳经常成为战争的前线。对于当时的人们来说,这是一个不稳定和不安全的地方,这会对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造成很大的困难。

综上所述,虽然洛阳地理位置优越、资源丰富,但其历史上的政治、自然和外部环境因素使得无论是政治、经济甚至文化发展方面都遭遇了很多挑战,这可能是其没有建立起较为持久稳定的都城的主要原因。

由网友 自然石—郭 提供的答案:

提这样问题的人无聊之极。什么是好结果?什么是不好结果?事务有开始就有结束,自然规律而已。一般来说,一个朝代结束时,都是社会矛盾总爆发,斗争激烈,很悲惨。秦朝、汉朝、唐朝、宋朝、明朝灭亡的很辉煌吗?是好结果吗?

由网友 禅茶一味是清欢 提供的答案:

洛阳和"落阳"同音,这是用易经中迷信的一种说法。

地理位置:

洛阳没有开封的水患,并且四周群山环抱,东边挨嵩山,北边依太行,洛阳盆地易守难攻,还有黄河天险,可以说地形条件十分优越。

刘邦在选择定都之地时,便有长安和洛阳两个选择。但运筹帷幄的张良认为,洛阳虽然背靠黄河,前临伊、雒二水,地形险峻易守难攻,但是却有着腹地太小,土地贫瘠,容易遭受四面之敌围攻的缺点。

张良的话,很快得到了应验。

东汉末年,袁绍讨伐董卓时,董卓携洛阳百万人口迁到长安,临走时董卓纵兵淫掠,将洛阳一把火烧了个精光。

在五胡16国的时期,洛阳被前赵的匈奴兵包围,前赵的刘耀攻入洛阳一把火给烧的精光,西晋灭亡。

洛阳由于地处中国的中心,是兵家必争之地,地理上没有纵深,很容易遭到围攻。

部分文章源于互联网收集,不代表默子网络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html369.cn/264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