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史最惨烈的战争是哪一次?_中国古代历史最惨战役

由网友 老鼠遛遛猫 提供的答案:

金灭北宋,攻破开封城,是汉族最可悲的精神惨败。这一战不仅仅是平民遭难,也不只是大量皇族被掳,经济、文化、技术、军事被腰斩。最惨烈的是汉唐以来,汉族的开拓、尚武精神被彻底摧毁了;汉奸这一群体开始成规模的出现在中国历史上。宋朝的武将,在文官体系的压制下,不但不能开疆拓土,还要时刻担心自己能不能安稳的生存下去。谨小慎微、不越雷池一步成了武将们的生存法则。尚武精神就这样被一个个皇帝和文官系统消磨殆尽。在政治上,不仅出现了楚、齐等伪政权,更产生了一个深藏不露,在内部替敌人工作、瓦解民族利益的秦桧式汉奸。从中行说到石敬瑭,汉奸大多还只是个体,甚至还能在异族面前保留一定的独立性。从金灭北宋开始,大量汉族群体从出生开始就生活在异族统治之下,民族归属感在潜移默化之下早就发生了变异,甚至成为异族灭汉的急先锋。生活在长江以南的汉人怎么也不会想到,在崖山掐灭了宋朝最后一丝火种的恰恰是同族的张弘范。这种崇洋媚洋、甘当汉奸、一切以外国人为重的思维定势甚至一直延续到了现在。所以,你要问最惨烈的战争是哪一次,金灭北宋,就是中国古代战争史上最惨烈的一次,没有之一。

由网友 朴实晚风Kf 提供的答案:

安史之乱中最惨烈的战争,莫过于"睢阳之战"了。著名的睢阳之战,张巡以1万人对战叛军13万人,坚持十个月,历经四百战。从唐至德二年(757)1月开始到10月陷落,苦撑了十个月,屏障了江淮半壁江山十个月之久。

张巡以不足万人之众,屡败贼兵,杀伤杀死贼兵十几万。最后因寡不敌众,张巡,许远,南霁云等36人不屈而死。

由网友 梅斯咖喱 提供的答案:

应该就是秦赵长平之战!

历史上很多战争,人数都是夸大的。但基本上没有质疑规模的就是长平之战。

实际人数,可能还超过那个数。

赵国被坑杀40万,那之前战死的有多少?秦国又死了多少?

说秦国没有继续攻打赵国,是范雎的意见。但,这里面当然也有秦兵损失也很大需要修整的因素。

单单有几十万人被坑杀,这就已经相当惨烈了!

由网友 画虾仁 提供的答案:

崖山海战是我心中最惨烈的古代战争,对后世造成的影响可以说是空前绝后的。

一位西南联合大学的历史教授曾说过:中guo史上到南宋灭亡就停止了,人们问他为何?

他说,"崖山之后,已无中guo。"

后面还有一句,这里就不写了,因为这两句话一直充满了争议,与现在主张相悖。

但就我个人来讲我是认同的,无关对元、清政权的排斥,而是源于这场战争直接打掉了原有的进程。

愚昧无知战胜了开明富慧,落后制度代替了先进文明。间接造就了满清末期中国百年的耻辱史。

两宋300余年,一直都是重文抑武,在军事上屡受外敌之辱,常被称为"弱宋"。但全面的看待,宋朝在经济、文化、科技、农业、工商业、手工业等诸多方面都达到了中国封建社会的巅峰,其成就超过了之前的隋唐和之后的明清,他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没有抑制工商业的朝代,并且极力发展对外贸易。虽然不断的纳贡称臣,但国库税收依然充裕,终宋一世,只爆发过几次朽极小规模的农民起义,这应该是有其原因的。

汉文明在宋朝时候,领先世界,富有人文精神,科技发达,也具有抵抗精神,在蒙古横扫欧亚大陆后,独立支撑数十年。蒙古军队占领中国北方时,其种族灭绝手段极为恶劣。几乎每个城市都有屠城记录。蒙古屠杀造成了中国北方人口大量减少,其程度令人触目惊心。

据记载,宋人到中原后发现,中原地区千里无人烟,白骨遍地,井里塞满了死尸而水不可饮。

而最终之战的崖山海战,虽败宋亡,但可以十分肯定的说哪怕敌手是冷兵器时代天花板的蒙古铁骑,但我们的先族是站着死的。

南宋的大臣陆秀夫在国家将要被蒙元灭亡的时候,背着年仅9岁的少帝投海而死,有脊椎不弯者近十万余人随之殉国。对于煤山的崇祯身边只有一个太监,你就知道明时的汉族群身上是缺东西的。

这场战争几乎精英殆尽,文化精神气节消散殆尽。

在科技经济方面领先世界独一档的成就同样毁于一旦,经元明清三朝也没有得到恢复,更别提进步,完美的错入工业革命。

由网友 杂趣杂论 提供的答案:

中国古代历史上最惨烈的战争难以准确衡量,因为战争的死伤人数、参战人数、持续时间和涉及面都难以精确计算。

我个人认为最惨烈的战争是楚汉之争的战争,这场战争发生在公元前206年至202年间,持续了四年,是中国历史上持续时间最长、规模最大、伤亡最惨重的战争之一。

一、战争的由来 楚汉战争的由来可以追溯到秦朝末年。当时,秦朝的统治遭到了广泛的反对和抵制,百姓们纷纷起义,各地的豪门也开始自行发展壮大。其中,楚国的刘邦是当时最有潜力的一位起义领袖。公元前206年,秦朝灭亡,各地豪门争霸,刘邦率领楚国军队开始了一系列的征战和扩张,进而导致楚汉战争的爆发。

二、战争的过程 楚汉战争可以分为四个阶段:争霸、对峙、转折和攻坚。

1、争霸阶段:公元前206年至203年 在这个阶段,刘邦率领楚国军队开始了一系列的扩张和征战。公元前205年,刘邦在彭城战役中大败项羽,但在项羽休整军队的时候,刘邦却没有趁势攻打,而是转向攻打其它的敌人。公元前204年,项羽再度进攻,但被刘邦打败。公元前203年,项羽再度发起攻击,但刘邦在潼关战役中再次击败了项羽,从而奠定了楚汉战争中楚国的优势地位。

2、对峙阶段:公元前202年 在这个阶段,刘邦和项羽的军队处于对峙状态。刘邦率领军队南下攻打襄城,而项羽则在垓下等待。垓下之战是楚汉战争的转折点。

3、转折阶段:公元前202年 垓下之战发生在公元前202年,是楚汉战争的转折点。在这场战役中,刘邦和项羽的军队激烈交战,最终刘邦率领的汉军获胜,项羽败逃。这场战争的背景是在秦朝灭亡后,各诸侯国争霸不断,而楚国和汉国是其中的两大势力。

由于秦朝末年的统治造成了社会的极度不公和苛政,各地起义纷纷爆发。刘邦和项羽都曾是反秦起义的领袖,但两人的思想和策略不同。项羽提倡"破釜沉舟,决一死战"的策略,而刘邦则提倡逐渐扩张的策略。

在起义成功后,刘邦和项羽的关系开始紧张。公元前206年,刘邦率领军队攻占了项羽的都城彭城,但是刘邦后来因为重病而退回自己的领地,使得项羽得以重新发展实力。

公元前205年,项羽派遣韩信攻占了汉国的都城咸阳,刘邦被迫逃往荥阳。不久之后,刘邦决定回击,重新占领了咸阳,并且围攻了项羽的都城彭城。

公元前202年,刘邦率领的汉军和项羽率领的楚军在垓下交战。双方军队实力相当,但是汉军利用地形和军事技巧占据了优势。在战争中,项羽的将领韩信叛变,使得楚军溃败。项羽逃往乌江,最终被刘邦的将领陈平等人所杀,楚汉战争结束。

垓下之战是中国古代历史上规模最大、损失最惨重的一场战争。据历史记载,双方军队总人数达到了400多万,而在战争中死亡的军队和平民也多达数十万人。这场战争的结局也决定了中国历史的发展方向,为刘邦建立汉朝奠定了基础。

总的来说,垓下之战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一次转折点。它结束了楚汉战争,奠定了汉朝的基础,同时也造成了巨大的人员和物质损失。这场战争的历史地位不可忽视,也值得我们深入了解。

由网友 两小只的巴巴 提供的答案:

我认为是长平之战。

长平之战是六国中实力较强的秦国和赵国因上党地区的归属从而引发的战争。整场战争双方共伤亡了75多万人,尤其是失败方赵国,整整四十万兵力几乎全军覆没,成为赵国衰落的起因。

虽然经过商鞅变法后的秦国,军事实力和战争潜力得到了大幅提高,但是同样经过赵武灵王胡服射骑改革之后的赵国,在实上也没逊色秦国多少。

可以说在除了人力资源和战争动员潜力输秦国一筹之外,在武力层面,赵国根本没在怕的,战国四大名将(白起、王翦、廉颇、李牧)基本是秦赵对半分的,而且燕赵之士也多是敢战之人。

只是在外交上,赵国就逊色多了,秦国几代君王从秦惠文王起,一直在坚持在内变法,在外外交,坚定不移的逐步实现秦国的战略意图。但是赵国自从雄主赵武灵王死后,继任者赵孝成王却没父辈的战略意识和眼光,没能坚持赵武灵王的"北下西进"战略不说,还因为上党地区归属将战火烧到了家门口。

长平之战开打后,赵国急于求胜,改变了战略相持策略,主动出击秦军,却中了武安君白起之计被重重包围,最后四十万人的性命造就白起"杀神"的威名,而秦军也付出了近半伤亡的代价。

部分文章源于互联网收集,不代表默子网络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html369.cn/261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