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网友 圪蹴在圪洞 提供的答案:
如何客观评价康熙大帝。我们先从他的政治成就开始说起。
一. 康熙是清朝历史上最伟大的皇帝之一,他的政绩在很多方面都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他一生勤奋好学,勤于政务,对国家的发展十分关心。他能够洞察天下大势,在政治上做出了许多正确的决策,为清朝的繁荣奠定了基础。
二. 康熙在位期间,清朝的经济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他注重农业生产和商业贸易,鼓励农民开垦荒地,发展农业生产,使得清朝的农业经济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同时,他还大力发展商业贸易,开拓海外市场,为清朝的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三. 康熙在文化上也做出了很多贡献。他提倡儒家文化,注重文化教育,修建了许多文化设施,如图书馆、书院等,使得清朝的文化事业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他还亲自创作了许多诗词歌赋,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人物。
四. 康熙在外交上也表现出色。他与俄罗斯、日本等国建立了友好关系,派遣使节出使各国,加强了中外交流。他还平定了三藩之乱、收复台湾等战争,使得清朝的疆域得到了扩大。
五. 康熙在治理上也很有手腕。他注重官员选拔和考核,推行廉政建设,加强了中央集权,使得清朝的政治局面得到了稳定和巩固。
康熙的政绩是非常显著的,他为中国历史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当然,他的统治也存在一些缺点和不足之处。
由网友 文藻巧翁 提供的答案:
【玄烨】1654——1722年
康熙帝。姓爱新觉罗,清顺治帝福临第三子,在位61年(1661——1722年)年号康熙、死后追谥仁皇帝,庙号圣祖。嗣位时年仅8岁,由索尼、苏克萨哈、遏必隆、鳌拜四大臣辅政。鳌拜等人辅政期间,以仰法太祖、太宗的名义,恢复若干落后制度,继续推广圈地令、逃人法等苛政。1667年,玄烨亲政后,逮捕鳌拜,及其党羽,夺回了统治权。随即宣布"永停圈地",制止投充,使尖锐的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逐步缓解。玄烨统治时期,奠定了清朝富强的基础,史称"升平盛世"。他对中国历史的影响主要有几个方面:
【一】巩固多民族的统一国家。清朝入关后,吳三桂等汉x三藩王盘踞西南地区逐渐形成割据势力,玄烨从1673年开始,历时8载平了三藩之乱,领一了西南各省;在东南沿海,1683年降服郑克塽(郑成功孙),收复台湾,设府置县派兵驻守,以备西方侵略者骚扰;在东北,1685年调兵驱逐了侵占黑龙江流域雅克萨城(黑龙江呼玛西北,江北岸)的沙俄侵略军,遏止J沙俄的扩张,1689年与俄固签订《中俄尼布楚条约》,划定了中俄东段疆界;在西北,自1690年至1697年间三次率兵征讨漠西厄鲁特蒙古准葛尔部噶尔丹的叛乱,平定噶尔丹后,整个漠北喀尔喀蒙古也归于清朝直接统治。1720年,出兵西藏,驱走准噶尔部在当地的努力,建立起西藏地方的统治。玄烨经过40年的边疆战争,使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得到巩固和发展,基本奠定了中国疆域。
【二】积极恢复和发展社会经济。玄烨采取了一系列经济措施,从复苏因长期战乱而残破的农业生产;改眀末藩王庄田为"更名田",鼓励农民垦荒;多次蠲免赋役,规定自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以后滋生人丁永不加赋,减轻了农民负担;兴修水利,屡走黄河大工,治河工程前后延续20余年,卓有成效。减轻了水患,保持了大运河的畅通。在位期间先后6次南巡,捡阅河工,体恤民情。并奖掖廉吏,惩治贪官。节省开支,提倡节俭。这些措施推动了经济的发展,稳定了社会秩序。
【三】重视文化,延揽士人。玄烨生于北京,自幼学习汉文化,研读儒家经典,不以为满足,复从西方传教士南怀仁、徐日升、闵完我等入学习天文、数学、地理、医药等自然科学知识,前后坚持十余年之久,在中国历代帝王中堪称绝前独后。玄烨创设"博学鸿词"科,开明史馆,网罗了大批汉族知识分子。他使人纂修《明史》、编纂《全唐诗》、《古今图书集成》、《佩文韵府》、《康熙字典》,又主持编修《数理精蕴》、《历象考成》、《皇舆全览国》等书籍,在整理文化典籍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玄烨重视文化,留意典籍的主要目的,是巩固清朝的专制统治。他亲政后颁行《圣谕十六条》,中心内容是以程朱理学教化臣民,令全国兵民曰日诵读,理学的纲常说教经其提倡而普及于全囯,流弊无穷。在位期间,曾制造"南山集狱"等多起冤案,意在压制汉人反满思想、钳制文士口舌;为了防范沿海人民的反抗,晚年重观海禁、矿禁、实行闭关自守,这些都反映出一位封建阶级最高统治者的历史局限。
由网友 康乾尼玛 提供的答案:
擒鳌拜,卸磨杀驴,毁功臣 逼反三藩,兔死狗烹 九年内乱生灵涂炭 ,才安稳几年的南方百姓又要遭受战火侵蚀,而且他还纵容八旗子弟抢掠百姓,收台湾大搞迁海令无数百姓流离失所无家可归,雅克萨几千打几百沙俄兵居然条约割地无能至极!自己学习西方科学 但却禁止汉人学习,自私自利小气无能,明史案焚书坑儒肮脏至极
由网友 兰台 提供的答案:
我很客观的说一句,清圣祖爱新觉罗·玄烨(俗称康熙帝)这个人是一个异常自私、异常刻薄的皇帝。
说实话,我以前对历史上的这些帝王还有些许的好感,被他们的功业所迷惑,但是随着年龄增长,我逐渐更关注这些帝王作为"人"的一面,然后我就发现想从古代帝王,尤其是号称英明的古代帝王里寻找一些人性的闪光简直就是厕所里去寻找百合花香。
阿克顿勋爵的话一点儿也没有错,历史上著名的英雄伟人,其实都是些流氓恶棍。
康熙帝就是其中典型。
康熙帝那种刻在骨子里的自私首先体现在他对待自己的妻子良妃卫氏以及八阿哥胤祀身上。
一、爱的时候是白莲花,一翻脸就是"辛者库贱妇"
大家一看就知道我说的是康熙帝高级妃嫔的良妃卫氏。
我之前专门回答过为什么良妃卫氏身份不卑微,我这里就不展开了,就说一点,辛者库出身绝不代表卑贱,清仁宗嘉庆帝的生母也是辛者库出身,活着的时候就被乾隆帝册封为了皇贵妃。
康熙帝有多爱良妃?之前德妃(雍正生母)都是四位妃嫔统一晋升为"妃",只有良妃是单独晋升的,而且是第一位成为"妃"的辛者库出身的女性。
而且史料上说良妃"艳冠后宫,身有异香",康熙帝因为是很喜欢她。
甚至爱屋及乌,八阿哥胤祀晋升贝勒时,是康熙帝儿子里晋升贝勒最小的一位,当时康熙帝并不知道八阿哥的能力,应该是看在良妃面子上。
结果康熙四十七年,八阿哥胤祀朝堂影响力把康熙帝吓了一跳,深感这个儿子对自己皇位的威胁,结果这个时候良妃就变成"出身微贱"的女子了。
到了康熙五十三年,康熙帝甚至恶毒的说良妃是"辛者库贱妇"。虽然良妃此时已经去世,但是康熙帝这么恶毒咒骂自己曾经深爱过的女性,可见他天性凉薄。
二、自己心腹重臣,一旦翻脸当众殴打,并且揭人老底
马齐,出身清朝最显赫的八旗家族富察氏,他是康熙帝执政初期户部尚书米思翰次子,米思翰在三藩之乱中殚精竭虑,最后死在户部尚书任上。
所以马齐一直深受康熙帝信任,从目前现存康熙帝朱批看,康熙帝一度把马齐视作自己幼年时期的"玩伴",可以说是非常信任了。
可是在康熙四十七年,举荐太子问题上马齐举荐八阿哥胤祀,让康熙帝大为不满,不仅在朝堂之上当众殴打马齐,甚至公开明发上谕,说马齐家族是靠出卖自己旧主人才得以在清朝发迹:
马齐原系蓝旗贝勒德格类属下之人。陷害本旗贝勒、投入上三旗、问其族中有一人身历戎行而阵亡者乎?……且马齐于御前拂袖而出,殊为可恶,不可留于斯世者也;李荣保妄自尊大、虚张气焰、亦甚可恶,俱应立斩;马武与马齐、李荣保系亲兄弟、亦应立绞。
可见康熙帝这个人一旦生气了,是绝不会有什么同理心,而是怎么恶毒怎么骂。
三、 为了自己生后名,纵容亏空
康熙帝后期,他最关心的就是"考终命",所谓"考终命"就是让自己尽享天年、长寿而亡;另一方面则是指的自己死后名声。
康熙帝晚年倦政,对大臣多有纵容,所以造成国库亏空,有大臣提出干脆采取"耗羡归公"的方式来弥补朝廷的亏空。
所谓"耗羡归公"其实就是把地方衙门的灰色收入变成一种新税,用这一项收入弥补朝廷的亏空。
应该说这一建议是有一定合理性的,不然雍正帝也不会继位后实行"耗羡归公",但是康熙帝害怕自己死后背上"聚敛"的名声,于是坚决拒绝了"耗羡归公"的提议。
加派之名,朕岂受乎?!
从这三件事情上看,康熙帝这个皇帝,他的功业先不说,他的为人绝对说得上刻薄、自私。
由网友 白龙赤子 提供的答案:
我是白龙赤子,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
关于康熙大帝,我们无尽的自豪,他在位60年,对于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和融合做出了自己应有的贡献。在现今高中历史教材《中外历史人物评说》中,依然把他当作最主要人物之一进行讲解,可见他有着无比的重要性。但是,我们也该一分为二地看待康熙帝,康熙在位期间也是法国君主路易十四在位时期,那么,清朝为什么没有像法国那样,很早地走上近代化的道路呢?让我国错失了当时的发展良机,这是令人遗憾的!
(影视剧中的康熙帝)
康熙帝,8岁登基,1722年去世,在位60年,是清朝历史上最重要的皇帝之一,也是中国历史上最有名的皇帝之一。他一生期间干了许许多多有利于清朝发展和国家稳定的事业,被后人所推崇,他16岁时就清除了威胁统治的鳌拜,接着又平定了"三藩之乱"。另外,他还平定了准噶尔部的噶尔丹叛乱、收复了台湾、与沙皇俄国签订了《尼布楚条约》,这些事件的成功是康熙帝一手领导的,所以无愧于"千古一帝"的称号。
(影视剧中的鳌拜)
但是,康熙在面对太子问题上,几度废立,耗费了他的精力,也不利于国家政治的正常运转,也是康熙被后人诟病的地方。同时,康熙时期的世界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康熙作为清帝国的最高领导人,却丝毫地没有觉察到这一切的变化。此时的西方已经经历新航路的开辟、文艺复兴,英国已经完成了资产阶级革命,快速地迈向了近代社会,而康熙帝统治的中国依然处于汉唐那样的封建状态之中!
当然了,我们也不能过分地苛求康熙帝,毕竟我国是一个有着悠久封建社会的国家,想要一步踏入近代世界的大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儿。
(新航路的开辟)
无论如何,在中国古代的皇帝中,康熙帝是一位杰出的帝王,无愧于"千古一帝"的称号!
由网友 用户一石 提供的答案:
康熙(农历1654年5月初4-1722年12月20)8岁登基69岁去世,在位共61年,是我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
康熙是清朝最有作为的皇帝,他在位时,励精图治,清朝人口和耕地都有大量增加,人民生活富庶,国家强盛,开启了"康乾盛世"。
康熙亲政以后,相继铲除了权臣鳌拜,平定了吴三桂、耿精忠、尚可喜的"三藩之乱"。加强了清政府中央集权统治。他最大的成就有以下几点:(按时间顺序)
第一收台湾。
1683年康熙任命水军提督施琅为收台总指挥,同年七月,施琅率战船200多艘,水军12000多人,攻打澎湖,包围台湾,经七个昼夜的激战,打败了台湾主将刘国轩,郑克爽被迫投降,台湾正式收复。清政府设置台湾府管辖台湾岛及澎湖列岛,这是台湾属于中国领土最有力,最直接的证据。
第二签订《中俄尼布楚条约》
1684年、1685年,康熙帝两次御驾亲征,水陆并进攻打雅克萨,打败了沙俄侵略者。1689年清政府与沙俄签订了《中俄尼布楚条约》,这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平等条约。条约规定,自格尔必齐河,额尔古纳河,外兴安岭往东至海为界,这样黑龙江流域,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在150多万平方公里的领土,归中国所有,有效的维护了国家领土主权不受侵犯。
第三平定准格尔叛乱
康熙帝于1690年、1696年、1697年三次御驾亲征,在西北边疆,平定了准葛尔叛乱。设置了青海办事处和伊利将军,再次有效地维护了国家的领土完整。
第四派兵入藏
1720年,康熙帝派兵入藏,驱逐准格尔部,成立西藏地方政府,由西藏和清政府派员共同管理,册封胡土克为五世班单额尔德尼,册封六世达赖(后称七世达赖),加强了对西藏的领导。
由于康熙帝一生坚决的维护中国的领土主权,使疆域保持完整。
康熙时期清朝的疆域广大,西至葱岭,东至日本海,北到外兴安岭,难到南海的曾母暗沙,西北到巴尔克什湖,东北到库页岛,陆地领土总面积超过1300万平方公里。
康熙的过失
是人就会有错,康熙帝也不例外,他最主要的错误就是兴起"文字狱",比如,戴明士的诗里有"清风不识字,何故乱翻书"这样的句子,就被康熙帝下了大狱。
总之,康熙帝一生成就显著,尤其是在维护中国的领土主权完整方面,居功至伟,虽然他也有过失,但是他的"千古一帝"的称号,决对实至名归。
图片来源于网络
部分文章源于互联网收集,不代表默子网络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html369.cn/25511.html